“楚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观十送红军有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观十送红军有感,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 目录
篇1:观十送红军有感
观十送红军有感
电视剧《十送红军》有感最初在微博上看到《十送红军》将被拍成电视剧,作为央视的献礼片时,我没有任何的感觉,随拍摄接踵而至的各种新闻,让我了解了一些电视剧的梗概和一些幕后的故事。以往的献礼片大多给人以陈旧、枯燥、惨烈的印象,就我个人而言,自然是对那个年代的故事兴趣了了。
电视剧《十送红军》虽然是以长征为线索的战争题材“红”剧,但却基本避免了历史剧冗长又神编的通病,该剧围绕漫漫长征路,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分十个单元分别真实的塑造了不同兵种、不同性格的十个普通的红军战士为了共同梦想不断抉择不断前进的故事,更启用了众多青年演员,让年轻的我们找到了些许共鸣。
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平凡,如果不是在长征路上,钟石发和儿子们会是平凡父子、贺坚和叶小涛亦会是幸福佳人。如果不是处在那样历史环境下,戴澜、沙奎、贺老憨、郑十一斤也不会舍弃自己,毅然拿起枪加入红军,奔赴那个充满着希望与未知的战场……
故事进行到此,和朋友们谈起,其中一个朋友表示,在不经意间看过几个片段,感受只有一个惨字,近于黑白的画面让人倍感压抑根本看不下去…
回望整个故事的前半段,确实让我们深切的感觉到,该部作品里的群演众多,每一个故事的发展都要以前赴后继作为长征路上前进的背景,都要以成批战友的牺牲作为代价。呈现在眼前多是战争残酷与惨烈,记得有一句台词大概是这样的:“被机枪射中的战士不要随即倒下,再多向前几步,后面的同志就可以早一步到达目的地。”这样的台词、以硝烟与人做背景的画面、加上灰蓝色的渲染,将惨烈与悲壮刻画到极致,为了信仰,所有人争先恐后的送死,不是已经战死沙场,就是走在去送死的路上,这是我看过同类题材里最压抑的作品,无论剧情如何发展,结局都早已注定。
或许故事前半段将战争的残酷和结局的惨烈大肆渲染,让我们忽略了其中最为动人的情感。《十送》的第九单元讲的是红军战士们把牺牲的战友送还给母亲、以及为牺牲的战友办葬礼的故事,面对一个母亲的遗愿,红军不为千难万险将已经牺牲的战友送回家,只为兑现最初的承诺。故事中,郭小满的哥哥亲眼目睹了这一任务给红军战士带来的伤亡泣不成声,不惜火烧弟弟尸体以阻止红军继续护送,班长贾学会为每一个牺牲的战友办了一场体面地葬礼,那段慷慨激昂又富有情感的话,还有那一句“我认为这是我执行的最光荣、最好的任务”。让整部“男人剧”的.情感初步释放…
该剧从6月11日播出到结束,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十送红军”的最后“一送”:在最后一个单元里,罗晋饰演的高福星是一个走在路上努力发挥生命的余热,力求为牺牲的战友还愿的重伤员。他用精湛的演技从肢体、表情、语言乃至呼吸等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了一个肺部感染的伤员的形象,正如罗晋自己在微博中所说,要将泥土渗进毛孔,要对得起高福星这一角色。与其说演员要对得起角色,倒不如说罗晋将高福星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在战火硝烟的长征路上,高福星比任何一个战士的角色都复杂得多。这与剧中人物管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坚毅倔强一心求死,一个眼含泪水身负重伤,却表现的乐观开朗,(看过一个网友的剧评评价罗晋的演技道:好演员逆着演,终极快乐时更显矜持,终极悲伤时须笑得灿烂)为了满足战友的心愿四处奔走,扮“高娘”、哄战友睡觉、唱江西民歌斑鸠调。为了战友安心,一次次隐忍,为战友编织着美丽的谎言……
剧集中呈现多为残酷与惨烈,但真实的红军长征惨烈程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更凸显了高福星人物的可贵与可爱。“还愿”,听起来是多么容易的两个字,但对于“高福星”这一人物,要以强大的内心来支撑,其意义不亚于一场战斗。从故事开始时一心想要参加战斗到将为战友还愿作为自己的任务,最终带着十万人的梦想和战友们的共同愿望参加最后一场战斗,牺牲在距离延安最近的地方,同时完成了自己与战友的夙愿……
故事,依旧是一个沉重的故事,但最后以“还愿”主题结尾极具浪漫色彩。愿,是美好的,还愿的旅程虽艰辛,但愿望终有实现的希望。剧中一句“中国工农红军,福星高照!”()喊出了新的愿望,亦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完结了,故事结束了。剧集最后,导演将现代化的发展与故事链接在一起令人意味深长,仿佛让我们重走了一次长征路,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不易。
纵观全剧,剧中角色无一不是在展现面对信仰一次次抉择的过程,剧中十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十个角色,展现出各个方面,最后以愿望实现拼凑成了一个美好的蓝图。
人,生活中要面临无数次抉择,只要直面自己的内心,向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方向迈进,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是幸福的,因为经过努力的梦想注定会实现。
篇2:《十送红军》歌曲
《十送红军》歌曲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搬,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
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来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天涯与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书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四方百姓泪汪汪,
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象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篇3:《十送红军》观后感
《十送红军》观后感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对于经典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大家都耳熟能详。当听到那深沉缠绵的熟悉曲调时,想必很多人心中都会涌起或浓或淡的伤怀之感……近期有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新剧将播,而剧名恰好也叫《十送红军》。
和同名歌曲不同,电视剧《十送红军》重点反映的并非是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与红军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军民鱼水情,而是分别讲述了十位不同年龄、性别、兵种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牺牲之前,成长、蜕变和抗争的故事,因此剧名中的那个“送”字的意思已然不是简单的分离前的“送别”,而是以影像的方式送剧中这十位慷慨就义的红军战士人生最后一程。如此一来,全剧的基调可想而知:惨烈、决绝、舍生忘死。
事实上,《十送红军》所展现的比你想象中要更加的残酷数倍。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歇斯底里的哭喊声、刀刀见红的搏杀场面以及血肉模糊的战士面孔和身影……完全不输电影大片的战争场面足以令人倍感震撼!
如果说场面上带给人的震撼主要是视听等感官刺激的话,那么十位红军战士以及身边诸多相关人员舍生取义的壮烈故事则是震撼人的心灵。每个故事都独立成篇,从中随意选几个了解一下都足以引人入胜:足以老红军钟石发一门忠烈,父子五人皆战死沙场;“神枪手”张二光因故失去了自己扣扳机的手指,却和其他残疾战友一道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政工干部贺坚与女友小桃谱写战地绝恋,以炸弹为鞭炮,敌人的血肉为贺礼,用最后一口气成就一场血染的婚礼;女文艺兵戴澜为掩护大部队渡河,亦为了保住贞操,不惜自毁花容,还吞碳毁声;小战士邓秋生与模范邓秋生因同名而结缘,谱写了一个小兵成英雄的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多了一个同生共死的好兄弟;重伤老兵高福星率伤病队突围,奈何战友们一个个相继阵亡,为完成战友遗愿,他搏命坚持,最终死而无憾……每一个故事都各有各的精彩,然而皆是悲欢共,生死同。其中有父/母子情,亦有战友义;有男儿泪,亦有女儿痴;有柔情刻骨,更有豪情天纵!
此剧拍得好看,除了导演毛卫宁、编剧李修文等人功不可没外,演员们的倾力演出亦值得称道。刘威、萨日娜、刘威葳、佟大为、万茜、罗晋、王雷、李小萌、蒲巴甲等老中青三代演员汇聚一堂,或发挥戏骨威力,或褪去偶像光环,纷纷用演技“说话”,最终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或巾帼不让须眉的烈女子,将此剧演绎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总而言之,《十送红军》是一部有关坚持信仰的红色经典,励志传奇。其画面震撼,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故事惨烈,是难得的史诗大剧佳作,注定会是中国近代战争题材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篇4:电视剧十送红军观后感
朱国飞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中描写革命历史见长又好看的并不多,倒是一些所谓的抗日雷剧充斥荧屏,被我们称道的只有几部,譬如《亮剑》,譬如《长征》。好的影视剧看了还想看,因为它的思想水平,因为它的精神追求,因为它的艺术价值,还因为它的刻骨铭心的动人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最近的一部叫做《十送红军》的电视剧,非常吸引人。剧中的一个个来自底层的红军战士的革命故事,以连环相扣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了电视剧本是把这些红军战士作为主角来描写的,并加以浓墨重彩的刻画,极力展现他们的忠诚、坚韧、勇敢、顽强、牺牲精神,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十送红军》将作为红军战士个体的具体经历与长征这一宏观历史事件相结合,将微观的.人性表达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这部描绘长征途中小人物的作品,获得了史诗般的品格。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座丰碑,长征拯救了红军,也拯救了中国革命。红军在长征途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在数百倍于红军的强敌面前,弱小的红军开始了从红色根据地突围出发,经历了告别瑞金、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穿行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事件,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生死,无数次的危难,无数次的穿越,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道路上,红军战士的无畏无惧,浴血奋斗,在洒满鲜血的大道上开满了异样的鲜花,这鲜花就是普通红军战士的一曲曲英雄赞歌。《十送红军》用连环相扣的叙述手法,通过十个故事,塑造出敢死队员、神枪手、政工干部、炊事班老兵、战斗模范、文艺女兵、卫生员、甚至于天生残疾的傻子士兵等人物形象,展现英雄群像,彰显出个体生命的本相质感,给革命英雄主义一种别样的解读。
红军老爹钟石发要从四个当红军的儿子中留下一个到相对安全的中央纵队去,结果四个儿子都选择了赴死与强敌决斗,老爹活生生地目睹三个儿子牺牲,()且死得很悲壮,最后老爹与当机要员的二儿子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而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壮烈牺牲。
红军文艺女兵戴澜,为寻找部队不惜自毁容颜和嗓子,在血与火的肉搏中变得无比坚强,一次次的磨难中亲手宰杀顽敌。她虽然失去了外貌的美丽,但她内心蕴藏着精神力量的纯洁之美。
剧中有两个名叫邓秋生的战士,在战斗中成长为战斗模范。第一个邓秋生是被部队颁奖的战斗模范,第二个邓秋生是被部队无意中派去照看受伤的邓模范的。邓模范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脱险受伤被敌人俘虏了,第二个战士邓秋生模仿邓模范的样子接替邓模范指挥尖刀班继续战斗,结果在连续的几次突击战斗中表现得无比的英雄而被战士们敬捧为邓模范。自此,邓战士被部队邀请轮番上讲台做模范报告。邓战士也一度被几个认识他的老兵拆穿身份欲报告首长。邓战士这个“假模范”一度陷入两难的痛苦之中。政治干事知道这件事后,鼓励邓战士继续当这“邓模范”,因为红军在特殊的时刻需要像邓战士这样的“战斗模范”鼓舞士气,浴血杀敌。这个“冒名顶替”的事件在政治宣传干事的鼓动下继续演绎着,后来冒顶的邓战士又在战场上营救了真模范邓秋生。但这个邓秋生已经被敌人折磨的身心摧残,几乎拿不动枪了。假模范想把这“模范的身份”还给真模范,演绎了一出真假模范的思想变化与现实承担责任之间的折腾戏,最后被部队的团长下命令说,不管你们谁是真模范,现在面对强敌,你们都要以模范的身份和姿态去战斗去完成作战任务。最后两个战斗模范双双战死在战场上。两个邓秋生的身体和精神合而为一体,他们的战斗故事在部队中传扬。残酷的战争锤炼了他们,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
《十送红军》从一个新的视角、以一种新的形式,对一个人们早已熟悉了的主题进行富有新意的发掘,为主旋律题材拓宽了艺术表达的空间。剧中戏剧冲突的极致化,人物命运的极致化,对于人物之间关系的深入描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小人物在重大题材中焕发出来的那种极致的精神诉求,给我们最新鲜的艺术感受和视觉盛筵。
篇5:十送红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民歌之一。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旋律中有一个主体(α)和两个复体(b和c)从而构成αbαbcα的结构形态。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虽然在短句间歇时有间奏穿插其中,但从整体来看,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现象。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融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装饰音及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极富江西地方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这首江西民歌的音乐特点,语言特点,能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辨、对比、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感受歌曲各段落的不同旋律及不同的音乐表现,进而达到理解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感受战争年代老百姓和红军的鱼水之情,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教学重点:用深情怀念的情绪,准确的演唱歌曲1、3、6段旋律。 教学难点:认识区别本首歌的三种不同旋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江西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以音乐的形式走进江西,感受江西的人文美景,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多媒体创设意境,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江西)。
3、请学生介绍江西的红色历史。
4、教师导入课题:学习红色经典《十送红军》
师: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伟大的红色历史是形成和产生江西民歌和江西革命民歌的源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来自红土地的红色经典:《十送红军》,通过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感受红土地的红色经典。
二、学唱江西民歌,感受红色经典
㈠.初听:(欣赏歌曲 初步感知 体会情绪)
?(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问题:1。歌曲的基本情绪?
2。歌曲反映什么场面?(通过欣赏讨论交流)
红军要离开根据地,即将踏上长征路,在几年的土地革命中红军早已和广大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这首歌曲反映就是革命根据的的广大群众对红军依依不舍的心情。
㈡。复听(分析歌曲 探究理解 听赏唱结合 感知风格)
问题:歌曲每段的旋律都有变化,你听出来了吗?
(初唱旋律,感受旋律的不同)
板书:(三种不同的旋律)
①第一种:
②第二种:
③第三种:
(播放歌曲)
1哪些段的音乐是相同的?
2各段都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3歌曲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
4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更具江西地方特色?(交流)
旋律委婉悠扬,优美流畅,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每句之后都有个小间奏,唱一句一停顿,给人伤心、难过、抽噎的感觉,军民鱼水情深。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装饰音的运用,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更具江西赣南地方特色。
2、再唱:(细哼歌谱 学唱听练 训练技能 熟练歌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感受根据地的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情意,感受江西赣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1、听、看、跟老师划拍唱谱,感受2/4拍子的节拍特点。
2。跟随伴奏音乐轻声哼唱第1段歌谱,感受歌曲的旋律的婉转。
3、完整学唱歌曲第1、3、6段歌词,在情感表现上,要准确,学会流畅的表达歌曲,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教师要做正确引导。
?分小组、男女生、师生歌曲接龙等形式完整学唱歌曲。
3、歌曲演绎
根据《十送红军》的音乐情绪及图片,按小组分别编一个情景短剧。(如盼归,送别,依依不舍等)。 给学生创造表演的空间,让其自由的发挥,体现互动互学原则。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三、拓展延伸
1。《十送红军》是一首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江西民歌
?红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你知道的江西民歌有哪些?说说歌名或唱上一小段(使学生了解江西民歌,进而激发对江西、江西民歌的热爱之情)如:送郎当红军、请茶歌、斑鸠调、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
四、小结
师: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歌,更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今天,我们唱响了红土地的歌曲,唱热了我们的心扉。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最后,让我们唱着《十送红军》结束这节课。
篇6:十送红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背景知识: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如:《送郎当红军》等。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五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现在,我们听到的《十送红军》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后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础,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的结构形态。应该说,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与此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歌曲由来 : 江西革命根据地战斗非常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村的老百姓到村头,大道,河边送别红军,边唱边送,其中流传着一首送别红军的民歌,曲调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方言,唱半句歇半句,旋律优美,如泣如诉。我们今天听到的《十送红军》就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保留原来流传的民歌的基本素材,搜集,整理,艺术的加工创作的音乐作品,他艺术的再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画面。 江西民歌特点 : 曲调委婉悠扬,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感情真挚。
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的革命民歌《十送红军》,通过这首歌曲了解当地的民歌及民间音乐特点,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
(二)能够感受《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学会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三)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所表达的情绪。
2、歌曲演唱的正确性及流畅性,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准确表达
歌曲情感。
难点:
树 树 (里 格) 梧 桐
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能
四、教学准备
范唱音响资料 备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 引发兴趣
聆听歌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 初步感知 体会情绪 思考回答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女声独唱···)
2)歌曲的音乐情感怎样的?(深情祝福期盼留恋依依不舍)
2、背景知识简介
3、复听歌曲 探究理解 听赏结合 感知风格
1)从音乐要素入手,讨论分析歌曲的拍子、速度、节奏、旋律以及歌曲的结构,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绪,准确的把握歌曲,理解歌曲。
(教师简介装饰音以及连音线的作用)
2)提问:歌曲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更具江西地方特色?(教师引导: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加花间奏)
(旋律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给人伤心、难过、抽噎的感觉,军民鱼水情深。装饰音的运用,方言衬词“里格”“介子个”的运用,使歌曲更具江西赣南地方特色。)
4、歌词分析: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5、学唱听练 训练技能 熟练歌曲
1)开嗓,打开口腔
2)轻声跟范唱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变化。
3)边划拍边唱,掌握2/4拍的节奏规律,用稍慢的速度,要有旋律感,特别是连音和倚音,要求学生尽量模仿范唱去唱。
4)难句突破,(通过听唱、相互学习及教师指导的方式解决) ????
树 树 (里 格) 梧 桐
5)学唱歌词,在情感表现上,要准确,学会流畅的表达歌曲,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教师要做正确引导。
(三)拓展视野 积极实践 学会表现 学会创造
1歌曲《十送红军》是一首表现送别之情的歌曲,古往今来有很多表现这一情感的诗和歌曲,谁能说出一些?
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歌曲:《送别》《盼红军》《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2欣赏古筝、二胡演奏《十送红军》体验不同器乐演奏的艺术效果,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3根据《十送红军》的音乐情绪及图片,创编一个情景短剧。(如盼归,送别,依依不舍等)。 给学生创造表演的空间,让其自由的发挥,体现互动互学原则。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十送红军》,让我们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无容忘却,在发展经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发扬红军的革命传统,继承长征的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篇7:观《红军小学》有感
一
千丛梯峤现,七尺血躯男,
仗义潜英骨,吟讴舍命篇。
观流涂面泪,银幕湎濛涵。
忆往忠贤士,凌霄事迹宣。
二
编排真品现,演技小灵仙,
大片威风出,邀迎闻行巅。
初心不改
篇8:观《红军小学》有感
赤县烽烟急,家园战乱深。
少年知大义,志士效忠忱。
漫漫求真路,拳拳报国心。
中华圆梦日,忆昔且忧今。
篇9:十送红军大班音乐教案
十送红军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知当年红军与瑞金的老百姓们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幼儿对红军战士的尊敬,让幼儿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红军帽、红军衣服,红军战斗录像、舞蹈《十送红军》、歌曲《十送红军》。
过程:
一引入主题,激发情感。
1、出示红军当年用的帽子和衣服,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帽子和衣服吗?
2、红军是谁?(播放红军战斗的录像资料)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战斗?你觉得他们是怎么样的人?
3、教师小结:他们就是红军,在我们瑞金,以前就有很多红军战士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很多红军战士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非常伟大的人。
4、红军战士为了老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那老百姓们又会怎样对待他们呢?(老百姓很感谢他们、热爱他们,给他们做衣服、做鞋、送吃的。)
5、可是有一天,红军要走了,要离开我们进行长征,这时候,红军战士的心情会怎样?老百姓的心情会怎样?(很难过,依依不舍)
二欣赏舞蹈《十送红军》
1、播放录像:舞蹈《十送红军》,小朋友看,这个舞蹈说的就是当年红军离开我们瑞金去长征时,老百姓去送他们的情景。
2、幼儿欣赏舞蹈。
3、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三欣赏歌曲《十送红军》
1、刚才的舞蹈里有一首歌曲叫《十送红军》,小朋友知道唱的是什么吗?
2、播放歌曲,幼儿倾听。
(1)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3、再次欣赏歌曲。
(1)歌曲里唱了什么?
(2)歌曲里说老百姓送红军一共送了几次?为什么要送十次?
4、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请幼儿随音乐哼唱,感受歌曲旋律。
四教育幼儿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小朋友,你们觉得过去的老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我们现在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2、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谢谁?
3、我们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应该怎样做?
4、长大后,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家乡做些什么?
总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为我们的家乡出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篇10:《十送红军》的公开课教案
关于《十送红军》的公开课教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四. 教学重点:了解江西红色历史,感受体验歌曲情感。
五. 教学难点:“树树(里格)梧桐”这里是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
1:播放《十送红军》,让同学们依次进教室
2: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采茶舞曲》和《龙船调》,了解了长江以南,长江以北的音乐特点。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两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起来复习一下这两首歌曲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播放音乐)
学生回答:《采茶舞曲》:情绪欢快,旋律流畅清新,运用方言演唱,糅进了越剧的唱腔,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龙船调》:开头带有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明亮高亢,自由而畅达,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再加上半说半唱的形式,是歌曲风趣诙谐。
教师讲解:很好,通过这两首歌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江以南、以北的音乐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西的民歌《十送红军》听听它和前面两首歌有什么不同之处。
3:授新:(1).听、议(歌曲感受)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反映什么场面?表达了什么情绪?为什么要一送再送,送了十遍?
(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红军要离开根据地,即将踏上长征路,在几年的土地革命中早已和广大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老百姓们一送再送的场景,表达了对红军依依不舍的心情。
教师讲解: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听了。在江西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源地——安源等,当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民歌,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十送红军》就是其中一首红色经典。那么同学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呢?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
进行第二次欣赏后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歌曲给人一种压抑,难过的感觉。
教师讲解:是啊,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演唱者带有抽噎的语气,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念、企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2)学唱歌曲,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跟着伴奏小声哼唱一遍。
(3)找出演唱中的难点:“树树里格梧桐”这里是九度音程关系,老师范唱,学生跟唱,突破难点。
(4)全曲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注意发声状态。
(5)分组进行比赛,要求一部分人演唱,一部分人分别扮演红军和老百姓。
4.让学生起来总结长江中下游江西这个地方民歌的特点:涌现了大量的表达人民与红军战士鱼水深情的歌曲,歌曲真挚、朴实。
5.再次播放《十送红军》,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七:小结:师: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歌,更孕育了勤劳纯朴的人民。今天,我们唱响了红土地的歌曲,唱热了我们的心扉。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最后,让我们唱着《十送红军》结束这节课。
授课人:xxx
篇11:观《十二夜》有感
观《十二夜》有感
电影开始的镜头是失恋后的阿杰(谢霆锋),失魂落魄的躯壳,每个经历过爱情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而对于正在经历失恋的人,这种感觉一定更加强烈。日复一日魂不守舍,接起电话才发现是电视里的电话声这种情节一定不会陌生,嘴角撇起一笑,是可悲还是可笑.......他病了。爱情,就如一场大病。
镜头扫到冰箱,贴着他和jeannie的合照,这是我第一遍看时看到却忘记的细节,这是我第二遍看时才明白的情节,我甚至觉得这是编剧最精彩的故事设置。结束的时候,jeannie在街上为了躲避alan而偶遇的阿杰,我原以为阿杰是她下一个十二夜爱情轮回的开始。
然而,十二夜,在你以为开始的时候,其实已经结束了。
Jeannie刚结束一段感情,alan同样如此,这种瞬间,就连陌生人都变得很般配,感情就是这样,遇见,是那么偶然。然而,只有恋爱中的人才认为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jeannie对上一段感情的信任,也只是脆弱不过一个塔罗牌的预言,脆弱不过一个没经过证实的误会。
恋爱中的人,总有说不完的情话,用不完的想念,刚说再见又想见面,每一个疯狂幼稚的举动都被对方当成可爱之处,每一个缺点都被当成优点,因为那些热恋中的人们,他们都疯了。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时期,爱情这场病就会开始渐渐痊愈,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都随风而.... 男人开始觉得女人不够听他们的话了,jeannie对alan说:你认识我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以前我怎么样你都说喜欢......就算你什么都没有,我还是一样喜欢你......以后不要再这样说我.......
jeannie开始敏感脆弱,alan开始厌烦逃避。谁都害怕在问你爱不爱我、你想不想我时,得到否定的回答,害怕在问你是不是烦了时,得到肯定的回答。而当女生得到的回答是,你好烦,我很忙,你别老是无理取闹时.......导致女生更多的抱怨和不满。
感情中最痛苦的,明知道已经快走到尽头却还舍不得放下舍不得走开,妄想会有转机,而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罢了,时间过了,热情冷却,变了就是变了,再也回不了。jeannie说了分手,她希望alan会挽回,而她得到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要怎么样,我不想你不开心。男人永远都这样,永远说着不要你为我做这么多,我没让你为我做什么,你做你自己就好了,你受不了就不要忍受了....而女人越爱一个男人,越想为他付出,男人就越累越想逃离,所以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上,永远都无法得到平衡。
爱情存在的.时候,就像被人蒙住了双眼,抽掉了神经,你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你会为他读一本你原本觉得很无聊的书,打扮成对方喜欢的样子,认可所有对方所说的。爱情离开之后,你甚至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怎么可能喜欢过对方......有些心情过了,再回想起来变得不痛不痒。
jeannie和alan和好后,当她发现她和johnney之间的误会时,她突然觉得一切都是错误,她开始逃离,逃离...然而在人群中,她邂逅了阿杰,开始了她与阿杰的十二夜,而影片开始的时候,她与阿杰的十二夜,也已经结束。这是我看过最残忍的爱情电影,就连最后留下的想象空间都扼杀得这么现实和残忍,却让人不得不承认......所谓爱情,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十二夜,在你以为开始的时候,其实已经结束了。
篇12:观开学第一课红军有感
观开学第一课红军有感
最初在微博上看到《十送红军》将被拍成电视剧,作为央视的献礼片时,我没有任何的感觉,随拍摄接踵而至的各种新闻,让我了解了一些电视剧的梗概和一些幕后的故事。以往的献礼片大多给人以陈旧、枯燥、惨烈的印象,就我个人而言,自然是对那个年代的故事兴趣了了。
电视剧《十送红军》虽然是以长征为线索的战争题材“红”剧,但却基本避免了历史剧冗长又神编的通病,该剧围绕漫漫长征路,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分十个单元分别真实的塑造了不同兵种、不同性格的十个普通的红军战士为了共同梦想不断抉择不断前进的故事,更启用了众多青年演员,让年轻的我们找到了些许共鸣。
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平凡,如果不是在长征路上,钟石发和儿子们会是平凡父子、贺坚和叶小涛亦会是幸福佳人。如果不是处在那样历史环境下,戴澜、沙奎、贺老憨、郑十一斤也不会舍弃自己,毅然拿起枪加入红军,奔赴那个充满着希望与未知的战场……
故事进行到此,和朋友们谈起,其中一个朋友表示,在不经意间看过几个片段,感受只有一个惨字,近于黑白的画面让人倍感压抑根本看不下去…
回望整个故事的前半段,确实让我们深切的感觉到,该部作品里的群演众多,每一个故事的发展都要以前赴后继作为长征路上前进的背景,都要以成批战友的牺牲作为代价。呈现在眼前多是战争残酷与惨烈,记得有一句台词大概是这样的:“被机枪射中的战士不要随即倒下,再多向前几步,后面的同志就可以早一步到达目的地。”这样的台词、以硝烟与人做背景的画面、加上灰蓝色的渲染,将惨烈与悲壮刻画到极致,为了信仰,所有人争先恐后的送死,不是已经战死沙场,就是走在去送死的路上,这是我看过同类题材里最压抑的作品,无论剧情如何发展,结局都早已注定。
或许故事前半段将战争的残酷和结局的惨烈大肆渲染,让我们忽略了其中最为动人的情感。《十送》的第九单元讲的是红军战士们把牺牲的战友送还给母亲、以及为牺牲的战友办葬礼的故事,面对一个母亲的遗愿,红军不为千难万险将已经牺牲的战友送回家,只为兑现最初的承诺。故事中,郭小满的哥哥亲眼目睹了这一任务给红军战士带来的`伤亡泣不成声,不惜火烧弟弟尸体以阻止红军继续护送,班长贾学会为每一个牺牲的战友办了一场体面地葬礼,那段慷慨激昂又富有情感的话,还有那一句“我认为这是我执行的最光荣、最好的任务”。让整部“男人剧”的情感初步释放…
该剧从6月11日播出到结束,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十送红军”的最后“一送”:在最后一个单元里,罗晋饰演的高福星是一个走在路上努力发挥生命的余热,力求为牺牲的战友还愿的重伤员。他用精湛的演技从肢体、表情、语言乃至呼吸等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展现了一个肺部感染的伤员的形象,正如罗晋自己在微博中所说,要将泥土渗进毛孔,要对得起高福星这一角色。与其说演员要对得起角色,倒不如说罗晋将高福星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在战火硝烟的长征路上,高福星比任何一个战士的角色都复杂得多。这与剧中人物管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坚毅倔强一心求死,一个眼含泪水身负重伤,却表现的乐观开朗,(看过一个网友的剧评评价罗晋的演技道:好演员逆着演,终极快乐时更显矜持,终极悲伤时须笑得灿烂)为了满足战友的心愿四处奔走,扮“高娘”、哄战友睡觉、唱江西民歌斑鸠调。为了战友安心,一次次隐忍,为战友编织着美丽的谎言……
剧集中呈现多为残酷与惨烈,但真实的红军长征惨烈程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更凸显了高福星人物的可贵与可爱。“还愿”,听起来是多么容易的两个字,但对于“高福星”这一人物,要以强大的内心来支撑,其意义不亚于一场战斗。从故事开始时一心想要参加战斗到将为战友还愿作为自己的任务,最终带着十万人的梦想和战友们的共同愿望参加最后一场战斗,牺牲在距离延安最近的地方,同时完成了自己与战友的夙愿……
故事,依旧是一个沉重的故事,但最后以“还愿”主题结尾极具浪漫色彩。愿,是美好的,还愿的旅程虽艰辛,但愿望终有实现的希望。剧中一句“中国工农红军,福星高照!”()喊出了新的愿望,亦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完结了,故事结束了。剧集最后,导演将现代化的发展与故事链接在一起令人意味深长,仿佛让我们重走了一次长征路,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不易。
纵观全剧,剧中角色无一不是在展现面对信仰一次次抉择的过程,剧中十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十个角色,展现出各个方面,最后以愿望实现拼凑成了一个美好的蓝图。
★ 观变形记有感
★ 观开学典礼有感
★ 观《艋舺》有感
★ 观雷锋有感
★ 观《狮子王》有感
★ 观书有感
★ 观开国大典有感
★ 观晚霞有感
★ 观运动会有感
★ 观菊有感
观十送红军有感(合集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