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时间:2022-11-30 05:38:10 作者:小新开心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新开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美丽的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美丽的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希望大家喜欢!

篇1:美丽的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5 美丽的画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会用“(哪儿)(怎么样)这边……那边……”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义,学会运用。

2、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3、用新句式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

弄清句子与句子间的联系,段和段的先后顺序。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三位小朋友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秋天。三位小朋友画了秋天的哪些美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课《美丽的画》。

二、学习字词

1、出示挂图,初步理解三幅图的内容。

2、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和词。

3、板书生字词:

夏娟 王平田间 树林

树林 黄澄澄 枣树 草原

4、教学读音。

5、集体读词语。

6、分组读词语。

7、指名学生读词语。

8、讲解词语的意思。

9、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书写“澄”、“枣”。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打指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

2、读课文,说说夏娟、王平、章雁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弄清图中的内容。

(3)读课文回答:夏娟、章雁、王平都喜欢做什么?

他们是怎样做的?

(4)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断。

(2)出示挂图,弄清图意。

(3)读课文,回答问题:夏娟画的是什么?

她画了田野中的哪些景色?

(稻子 棉花 蔬菜)

(4)她还画了什么?

(一个小女孩走在田间小路上)

(5)总结这一段的段意。

三、巩固练习

1、读一、二自然段。

2、填空:

( )稻子 ( )棉花

( )蔬菜

四、作业

1、读一、二自然段。

2、预习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填空:

( )稻子 ( )棉花 ( )蔬菜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讲读第三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挂图,弄清图上的内容。

(3)读课文,回答问题:

章雁画的是什么?

她画了哪些果树?

(4)说说第三自然的内容。

3、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

(2)读课文对照图回答:

王平画的是什么?

草原上的天怎样,草怎样?

小男孩在做什么?

(3)说说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看图说说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第四题:

1、板书习题: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在一起。

金黄的 天

黄澄澄的 草

雪白的 枣

红通通的 梨

蓝蓝的 蔬菜

青青的 棉花

绿油油的 稻子

2、让学生读一读。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二、第五题:

1、板书习题:填空。

大草原上的草是( ),天是( ),果树上结满了( )梨,田野里有( )稻子。

2、让学生根据课文填写。

3、师生评议。

4、让学生读一读。

三、第六题:

1、板书习题:仿写句子。

果树上结满了果子, 这边 是梨, 那边 是枣。

( ),这边( ),那边( )。

( ),这边( ),那边( )。

2、读句子,总结句式。

3、老师举例。

4、引导学生说句子。

5、让学生独立说写句子。

四、作业:

完成书上1、2、3题。

教学后记: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读和说的引导。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四幅美丽的画各画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是什么,在指导看图的基础上,学生说得很好。

[美丽的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2:拔河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 拔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三句话的先后顺序,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体育活动,重视锻炼身体。

3、能仿照课文,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按句子成分读出停顿。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看图说话。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看图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用具:词卡、挂图、大字课文

五、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 拔河

二、初学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同学们在做什么?

3、带领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4、板书词语:

拔河 哨子 声响 蹬住 脚跟

抓紧 向后拉 挥动 叫喊

5、和学生一起给汉字注音。

6、指名学生读音节。

7、教师领读,打手语,使学生掌握正确读音。

8、讲解各词语的意思。

9、指导书写:

(1)教师在放大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给词语注音。

四、作业

默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

2、默写字词。

拔河 哨子 蹬住 脚跟

抓紧 挥动 向后拉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放大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指名回答:这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1-3自然段。

4、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指导读长句:教师示范读出句中的停顿,用符号表出来。

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3)理解句意,使学生理解句意。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读句子。

(5)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5、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比赛开始时的情况。

(2)设问:

什么情况下开始比赛了?

同学们表现如何?

(3)指名读描写比赛过程的句子。

(4)指名学生演示比赛过程。

(5)指导朗读。

(5)集体读第二自然段。

6、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设问:

站在旁边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3)教师指导朗读。

(4)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集体读课文。

2、看教师手语写句子。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

哨子 拔河 蹬住 挥动 声响

2、熟读课文。

二、朗读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找出难读的句子。

2、出示长句:

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双方比赛的同学/都蹬住脚跟,抓紧绳子,用力向后拉。

同学们站在旁边,高兴地/挥动着双手,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3、教师范读句子。

4、教师带领学生读句子。

5、集体读句子。

6、看图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先后顺序,想一想拔河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干什么。

7、集体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教师示范看图背诵课文。

2、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照图练习背诵。

3、指名分段背诵。

4、集体背诵。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拼音练习。

Sh-uang→shuang zh-ua→zhua

f-ang→fang h-ui→hui

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二、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

tóng xué men zhuā jǐn shéng zi yòng lì xiàng hòu lā.

wǒ men dà shēng hǎn zhe :“jiā yóu ! jiā yóu !”

(1)集体读拼音,打指语。

(2)书上写出句子。

(3)老师批改纠正。

三、读一读,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蹬住 绳子

举行 双手

挥动 脚跟

抓紧 比赛

(1)学生根据课文连线。

(2)老师批改。

四、作业

1、在练习本上做2、3题。

2、预习4、5题。

第五课时

一、填空,再读一读。

哨子声( ),六(1)班和六(2)班参加( )的同学,都蹬住( ),抓紧( ),用力( )。站在旁边的同学挥动着( ),大声喊:“( )”

(1)指导读句子,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在书上填写词语。

(3)集体朗读句子。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操场上),(六年级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 ),( )正在( )。

( ),( )正在( )。

(1)教师讲解例句:

什么地方?谁在哪里做什么?

(2)指名学生说句子,教师做出提示。

(3)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三、看图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指导学生看图,仿照课文进行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2)指名学生试着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3)指名学生写句子。

(4)师生评议。

(5)集体读句子。

乒乓球室里,小明和小军正在举行乒乓球比赛,同学们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7

教学后记: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本课的内容。按课文内容正确观察图画,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三个句子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徐潼、许甜甜、韩聪发音较清楚。

[拔河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3: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9 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景象的特征,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会用“(谁)有的(做什么)有的(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秋天的特征。

2、能运用新句式说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秋天的景象。

四、教具准备:

挂图、大字课文、词卡

五、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现在是秋天了,同学们看看秋天有哪些景象:树叶变黄了,庄稼熟了,……

2、板书:9 秋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感知图意。

2、老师讲解图的大概意思。

3、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渐渐 一群 大雁 往南飞 它们 熟了 摘棉花

4、教师范读词语。

5、带领学生读词语。

6、联系课文讲解词语意思。

7、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雁”、“摘”、“熟”

8、学生练写词语。

9、组词:

渐( ) 群( ) 雁( ) 往( )

南( ) 熟( ) 摘( )

三、练习

1、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小结

本课的词语较多,有的容易写错,课后要多读一读,多写一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默写写词语。

渐渐 一群群 大雁 它们 摘棉花 景象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集体读课文。

2、指名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问:这一自然段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3)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变黄了 从树上落下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指名学生说出书上的句子。

(4)师生一起归纳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2)看图结合课文,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3)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4)引导学生回答。

(5)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那些景象。

四、课堂小结

秋天是美丽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看一看,然后告诉老师你还看到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渐渐 大雁 往南飞

摘棉花 景象 它们

2、读课文。

二、句顺教学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挂图。

2、让学生看图,按照顺序说说句子。

3、集体看图复述课文。

三、朗读训练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

2、结合图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教师泛读课文。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5、集体朗读课文。

四、练习背诵

1、先让学生复述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图文对照,看图试背。

3、分段背诵。

4、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读拼音,打指语,写词语。

dà yàn jiàn jiàn yì qún qún

( ) ( ) ( )

shú le jǐng xiàng qiū tiān

( ) ( ) ( )

1、指导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让学生独立读拼音,写词语。

3、教师纠正后,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二、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1、出示习题:

树叶落下来。

树叶( )落下来。

树叶( )( )落下来。

农民摘棉花。

农民( )摘棉花。

( )农民( )摘棉花。

2、老师讲解题意。

3、让学生独立填一填。

4、教师纠正后,让学生读一读,理解句意。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秋天,( )渐渐凉了。

一群群( )往南飞。

树上的( )纷纷落下来

2、指名学生填空。

3、师生评议。

4、学生读句子理解句意。

四、作业

完成书上一、二、三题。

第五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仿写句子

农民们 有的 割稻子, 有的 摘棉花。

( )有的( ),有的( )。

( )有的( ),有的( )。

2、填空

树叶落下来。

树叶( )落下来。

树叶( )( )落下来。

二、练习

1、集体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象?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大雁往南飞

庄稼熟了

2、提名默写课文。

3、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A观察树上的叶子怎样?

B画的是什么地方?

C同学们在做什么?

(2)提示学生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季节?

(3)让学生试着说句子。

(4)老师总结:

秋天,树叶变黄了,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校园里有很多树叶。放学后,同学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三、作业

第七题。

教学后记:

学生对一年当中季节的概念很模糊,在教学本课时,我“借题发挥”,在了解秋天的同时,拓展到春天、夏天、冬天,让学生对季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4:好朋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8 好朋友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3、会用“什么时候,谁怎么了,不能怎么样”和“谁叫谁不要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会读,会写,学会运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与句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运用新句式说写句子。

四、教具准备:

挂图、词卡、大字课文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你们中间,谁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好朋友”,看看好朋友之间是应该怎样做。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图的意思。

2、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读课文。

3、让学生找出生字词。

4、板书生字词:

严良 陆英俊 互相 补习玩东西

5、教学生读词语。

6、让学生自由读。

7、指名学生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8、讲解词语的意思。

9、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词语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预习课文,弄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和新词。

2、默写词语。

严良 陆英俊 互相 补习功课 玩东西

3、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观察图画一。

(2)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3)正确理解句子意思,重点理解:互相帮助、进步很快

(4)板书:严良 陆英俊 互相帮助

(5)总结段意:严良和陆英俊是同桌同学,互相帮助,进步很快。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2)对照图理解严良帮助陆英俊补习功课,陆英俊叫严良上课不要玩东西,理解互相帮助,进步很快的意思。

(3)板书: 严良帮助陆英俊补习功课

陆英俊叫严良上课不要玩东西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告诉学生这一段是对全篇课文的总结。

(2)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严良和陆英俊是好朋友?

三、巩固练习

1、通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严良和陆英俊是好朋友?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互相 帮助 东西

二、朗读训练

1、指导学生进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在朗读时请两位同学分角色随着朗读演示情景。

2、边读课文,边联系图讲清句子的内在联系。

三、指导背诵

1、读课文。

2、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3、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并教他们背诵的方法。

(1)看图想课文内容。

(2)分段背诵。

4、指名学生试背。

5、比赛背诵。

6、集体背诵。

四、练习

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一、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板书习题:

不能 不要

(1)陆英俊生病了,来上课。

(2)陆英俊叫严良上课()玩东西。

2、指名学生说说括号中应填写什么词语。

3、让学生填写。

4、拓展练习。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习题:

2、有一天, 陆英俊生病了, 不能 来上课。

( ),( ),不能( )。

( ),( ),不能( )。

3、总结句式。

4、举例:今天,徐宁成膝盖擦破了皮,不能上体育课。

5、让学生独立说句子。

三、看(听)话写句子。

严良帮助陆英俊补习功课。

陆英俊叫严良上课不要玩东西。

严良和陆英俊互相帮助,真是好朋友。

四、作业

做二、三、四题

教学后记:

由于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没有出现困难,就连学困生对课文的理解都很透彻。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陆英俊”几个字的发音不准。

[好朋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5:小喇叭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8 小喇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理解句子内容。教育学生平时要关心老人。

3、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新词,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水仙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小喇叭》。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喇叭 牵牛花 花骨朵 篱笆

姑娘 邻居 温暖 银丝般

3、打指语,教学读音。

4、指导书写:

特别注意“喇”“骨”“篱”“邻”等容易写错的字。

5、结合句子讲解词义。

小喇叭:原指一种乐器,在课文中不是指真的喇叭。

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实物理解词义。

银丝般:像银丝一样。

6、教学组词:

喇(喇叭) 牵(牵牛花) 骨(花骨朵)

篱(篱笆) 笆(篱笆) 姑(姑娘)

邻(邻居) 居(邻居) 温(温暖)

丝(银丝) 般(一般)

7、读词语,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练习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四、作业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给下面的字组词:

喇( ) 牵( ) 骨( )

篱( ) 笆( ) 姑( )

邻( ) 居( ) 温( )

丝( ) 般( )

二、讲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写:早晨,牵牛花把花骨朵送过了篱笆(送到了老奶奶的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照图,理解课文内容。

(3)总结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种花的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

3、第三自然段:

(1)设问: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做什么呢?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对照图理解课文意思。

(4)总结段意:小姑娘扶着老奶奶坐在篱笆下,给老奶奶讲故事,老奶奶高兴地笑了。

4、讲读第四自然段: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意思,总结段意:篱笆上的牵牛花看见了(小姑娘关心老奶奶,老奶奶生活得很幸福),花骨朵变成了小喇叭(笑了)。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议一议课文中小姑娘的行为,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作业

练习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读课文。

2、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4、分组朗读课文。

三、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

1、指名学生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三自然段写小姑娘关心老奶奶,把温暖送给老奶奶。

2、第一、四自然段写牵牛花和阳光把温暖送给老奶奶,把赞扬送给小姑娘。

3、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赞扬了小姑娘关心邻居老奶奶的好品质。

4、教育学生要向课文中的小姑娘学习,学习她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四、作业

1、预习课后练习。

2、朗读课文,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二、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

1、出示习题(见书本)。

2、领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3、让学生独立写句子。

4、校对批改。

5、读句子,理解句意。

三、读一读,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出示习题:

走进 篱笆

送过 书本

打开 家

扶着 白发

照着 书包

背着 老奶奶

2、讲解题意。

3、教师举例:走进--家

4、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

四、把括号中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

1、出示习题:

小姑娘背着书包,走进家。(老奶奶的 种花的 邻居 那位)

阳光照着白发。(老奶奶 温暖的 银丝般的)

2、讲解题意。

3、举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集体批改。

6、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意。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5、6题。

2、预习19课。

教学后记:

尊老爱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必须向学生灌输的思想,本课重点让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思想的升华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的理解上,如“邻居”、“银丝般”等。学生掌握很好。

[小喇叭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6:水仙花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7 水仙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我”为什么心里甜甜的。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哪些花?你们见过水仙花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水仙花》,看看这一课讲了些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水仙花 散发 如果 搬 香味

提醒 悄悄 甜甜的

3、打指语,教学读音。

4、指导书写:

特别注意“散”“搬”“醒”等容易写错的字。

5、结合句子讲解词义。

“如果”从句子中意会它的含意。

“甜甜的”是高兴的意思。

6、教学组词:

仙(水仙花) 散(散发) 如(如果)

搬(搬家) 味(香味) 醒(提醒)

悄(悄悄) 甜(甜味)

7、读词语,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练习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四、作业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给下面的字组词:

仙(水仙花) 散(散发) 如(如果)

搬(搬家) 味(香味) 醒(提醒)

悄(悄悄) 甜(甜味)

二、讲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写:“我”家的一盆水仙花开了,又美又香。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照图,理解课文内容。

小欢来看花。

小欢说了什么?

(3)总结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3、第三自然段:

(1)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对照图理解课文意思。

(4)总结段意。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议一议课文中“我”的行为,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作业

练习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读课文。

2、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4、分组朗读课文。

三、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

1、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第一、二自然段写繁盛在“我”家的事情。

第三自然段些发生在学校教室里的事情。

3、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与自然之间有内在的联系,顺序不能颠倒。

四、作业

1、预习课后练习。

2、朗读课文,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二、课后练习

1、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水仙花开了,( )叶子,( )花朵,散发出( )清香,真叫人喜爱。

同学们围着( ),连声说:“真( ),真( )啊”我听了心里( )的。

(2)读句子,讲解题意。

(3)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填空。

(4)集体评议。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1)板书习题:

我把水仙花放在窗台上。

我( )把水仙花放在窗台上。

我( )把水仙花放在( )窗台上。

(2)读句子,讲解题意。

(3)引导填写句子。

(4)读句子,比较三个句子不同点。

3、把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同学们走进教室。

同学们围着水仙花。

同学们连声说:“真美,真香啊!”

(2)讲解题意。

(3)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4)师生评议。

三、作业

完成第二句话。

教学后记: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文本的情境体验中充分理解文本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内涵。在理解本课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主人公把美的享受带给大家的思想感情。

[水仙花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7:扫雪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 扫雪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与句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和顺序。教育学生要关心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

3、会用“(谁和谁)一起(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新词。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弄懂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去年冬天下大雪的时候,高年级同学都在扫雪,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十课《扫雪》。再次感受一下扫雪的场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带领学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3、师板书生字词:

积雪 冒 寒冷 铲雪 堆

树底下 几点 异常 接受

4、正音练习。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冒”、“寒”、“异”几个字的书写。

6、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积”--积雪(结合图)。

“寒”--冷的意思,寒风是冷风的意思,

“冒”着寒风,用动作示意。

“铲”“堆”,用动作示意。

“底”--树底下,指图。

“点”--八点钟,指钟理解。

“异”--异口同声,用演示示意。

“受”--受到,放在句子中领会意思。

7、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巩固练习

读、写词语。

四、作业

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组词:

积( ) 冒 ( ) 寒( ) 铲( ) 堆( )

底( ) 点( )异( )受( )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3)第一句话说了什么?

(4)第二句话说了什么?哪些地方白了?为什么会白了?

(5)总结段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3)总结段意。

(4)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2)总结:第三自然段写老师和同学称赞六(1)班同学做了一件大好事。

(3)重点讲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读第四自然段,总结段意。

5、通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指名学生读,注意重点句的指导。

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

他们冒着寒冷的北风打扫积雪,有的扫,有的铲,有的把雪堆到树底下。

4、分组练习朗读。

三、练习背诵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分别试背各个自然段。

3、指名学生背诵各个自然段。

4、试着背诵全文。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昨天下了一场( ),同学们冒着( ),打扫(

)。

老师和同学们( )地说:“六(1)班做了一件( )。”

2、读句子,理解句意。

3、引导学生填空。

4、集体评议。

5、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意。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板书习题:

积起了厚厚的雪。

冒着寒冷的北风。

堆到树底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3、集体评议。

4、读句子,理解句意。

三、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写法。

1、板书习题:

同学们有的扫,有的铲,有的把雪堆到树底下。

2、复习第76页第四题。

3、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4、集体评议。

5、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点。

四、照样子写句子。

1、板书例句: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校门口)(打扫积雪)。

2、总结句式:

(谁和谁)一起(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引导学生说句子。

4、让学生写句子,校对。

五、作业

完成第一题。

教学后记:

本课展现的内容也是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建立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同时,通过专向训练,如“把句子换一种说法”等,让学生感受语言组织的逻辑规律。

[扫雪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8:兴路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5 小八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地、有序的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句子之间内在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小八路学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仿照课文,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理解句间联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具准备:词卡、大字课文、挂图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图意。

2、从图中人物的穿戴上,可以看出他是谁?

3、出示放大课文。

4、范读课文。

5、找出生字词:

胳膊 臂章 原来

摊 专心 啊

6、要求学生在书上划出这些生字词。

7、代理学生读词语,加拼音,打指语。

8、学生认读词语。

9、指名学生读词语,注意纠正。

10、齐读词语。

11、指导书写:

(1)帮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

(2)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读词语。

2、引导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胳膊 臂章 原来

膝盖 专心 爱学习

2、默写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一、二自然段。

(2)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他是谁?

(3)指导学生看图,并思考:

他身上穿什么?头上戴什么?脚上穿什么?胳膊上有什么?

(4)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身穿军装

头戴军帽 是个 小八路

脚穿草鞋

胳膊上有臂章

(5)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课文。

(6)指名学生读课文。

(7)集体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观察小八路在做什么。

(2)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3)问:小八路在做什么?

坐在石头上,眼睛看着摊在膝盖上的小本子。

4、问: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是个爱学习的小八路。

5、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6、指导学生朗读。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小八路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默写词语。

胳膊 臂章 膝盖 原来 专心

二、朗读、背诵

1、出示放大课文,集体朗读。

2、指导学生读长句。

3、集体读课文。

4、练习背诵。

(1)教师示范。

(2)指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让学生试着背诵。

(4)指名学生背诵。

三、练习

1、练习第一题

(1)出示习题:

军( )( ) 草( )( )

眼( )( ) 学( )( )

(2)老师举例。

(3)让学生组词。

(4)师生评议。

2、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读读讲讲下面的词语。

军帽 草鞋 胳膊

军装 臂章 膝盖

(2)读词语。

(3)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4)集体读一读。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给词语注音。

( ) ( ) ( )

胳 膊 膝 盖 军 装

( ) ( )

臂 章 草 鞋

2、组词。

军( )( ) 学( )( )

二、练习

1、第3题:

(1)出示习题,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眼睛 膝盖上的 看 小八路的 摊在 小本子

(2)老师举例。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师生评议。

(5)拓展练习。

2、第4题

(1)出示习题:

小八路身穿( ),头戴( ),脚穿( ),胳膊上还有( ),他是个( )小八路。

(2)让学生试着天空。

(3)师生评议。

(4)指导学生读一读。

3、练习第六题。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2)看图进行说话练习。

(3)看图回答问题。

(4)小结。

三、作业

练习三、四、六题。

教学后记:

看图学文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话把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学会了如何进行观察一个人,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兴路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9:观赏冰雕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6 观赏冰雕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 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会用“(谁)带(谁)去(哪儿)(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会看演示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词义,学会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

看演示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冬天下雪时,同学们却喜欢玩雪,还会用雪堆雪人,那你们见过冰雕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观赏冰雕吧!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板书词语:

冰雕 观赏 晚上 晶莹 照耀

一组 黑管 当 指挥 大提琴

3、教学读音。

4、集体读词语。

5、分组读词语。

6、指名学生读。

7、讲解词语的意思。

8、指导书写。

三、练习

1、读词语。

2、组词:

赏( )雕( )晚( )

耀( )提( )管( )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1、通过学习,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设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些谁和谁到哪干什么?

(3)说说这段的意思。

3、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回答:

从图上看公园门口挂着什么?

公园里到处是什么?

冰雕在灯光照耀下是什么样子的?

(3)说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老师总结。

4、第三自然段:

(1)读课文。

(2)“我”最喜欢看什么?

有哪些动物?

他们在奏什么乐器?

(3)板书:

长颈鹿 大提琴

天鹅 黑管

小狗 钢琴

大熊猫 指挥棒

(4)学生自由读一读。

(5)看图说说课文内容。

三、练习

看图说说课文内容。

四、小结

冰雕是很美的。到了冬天,同学们自己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背课文。

2、默写词语。

二、指导朗读

1、出示挂图,回忆课文内容。

2、出示课文,了解课文个自然段的内容及其联系。

3、指导学生分段背诵。

4、通过看图试背。

5、让学生自由朗读。

6、指名学生背课文。

三、练习

1、板书课题: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吹着 提琴

挂着 指挥棒

拿着 钢琴

弹着 黑管

2、让学生读词语,想想怎样连。

3、指名学生连线。

4、让学生读一读。

三、作业

1、背默课文。

2、练习1、2。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同学们在不断总结,掌握观察的方法,并大胆地尝试,把观察的结果记下来,从而提高自己的说写能力。

第四课时

一、复习

搭配词语:

吹着 提琴

挂着 指挥棒

拿着 钢琴

弹着 黑管

二、第三题:填空。

1、板书习题:

冰雕游园会里( )是( )的冰雕。

各种冰雕在( )灯光( )下,好看极了。

2、指导学生填写。

3、师生评议后,让学生读一读。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冰雕好看吗

冰雕很好看

冰雕好看极了

2、让学生读句子,体会句子意思。

3、指导学生标上标点。

4、师生评议。

四、照样子,写句子。

1、板书习题:

爷爷 带 我 去 公园 观赏冰雕。

( )带( )去( )( )。

( )带( )去( )( )。

2、老师举例:

老师带同学们去操场做游戏。

3、看演示说句子。

4、把所说得句子写下来读一读。

五、作业

完成3、4、5、6题

第五课时

一、复习

1、填空:

冰雕游园会里( )是( )的冰雕。

各种冰雕在( )灯光( )下,好看极了。

2、仿写句子。

爷爷 带 我 去 公园 观赏冰雕。

( )带( )去( )( )。

( )带( )去( )( )。

二、第六题:把下面的句子连成连成通顺的一段话。

我最喜欢看动物乐队冰雕。

爷爷带我去公园观赏冰雕。

冰雕在灯光照耀下好看极了。

公园里到处是冰雕。

1、读句子,弄清句意。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列句子。

3、指导学生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三、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观赏冰雕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五百多个      热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1:秀秀明白了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4 秀秀明白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写句子。

2、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秀秀明白的道理。

3、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词语,用常用词语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2、懂得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挂图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热水瓶时,会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在到完水后,那就是在倒完水后,把塞子塞上,有时会被顶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这篇课文会告诉大家。

二、学习词语

1、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2、师指导学生看图,第一幅图画的是秀秀倒了一杯水,把热水瓶放回桌上,瓶塞从瓶口跳出来了。第二幅图画的是热水瓶里的空气对秀秀说话。

3、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4、板书生字:

秀 突然 噗 瓶塞

钻进 遇到 胀 挤

(1)教学生字词。

(2)教学读音。

(3)分组读词语。

(4)讲解词语的意思。

(5)指导书写。

(6)读课文。

(7)集体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默写:

突然 瓶塞 噗 吃了一惊

钻进 遇到 胀大 挤

二、学习课文

1、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小结: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说秀秀到完水,把热水瓶放回桌上。第二句话写瓶塞从瓶口跳出来。

(5)通读第一自然段。

3、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断。

(2)联系图理解词语:吃了一倞 轻轻地

(3)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瓶塞从瓶口跳出来时,秀秀吃了一倞的心情。

(4)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秀秀看到后的思考:瓶塞怎么会从瓶口跳出来呢?

4、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2)结合第二幅图,观察空说话时的情景。

(3)理解空气说的话。

(4)思考:秀秀明白了什么?

(5)集体读课文。

三、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瓶塞为什么会从瓶口跳出来?

四、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一个知识:空气遇热会胀大。所以同学们以后塞瓶塞时不要塞得太紧。

五、作业

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本课时主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并和课文语句联系起来,理解句子意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突然 吃了一倞 遇到 钻进

2、指名学生试背课文。

二、指导背诵

1、集体朗读课文。

2、师示范背诵课文。

3、指导学生背诵。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

(3)分段背诵课文。

4、看图背诵课文。

5、让学生自由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三、练习

1、拼音练习

(1)老师范读。

(2)自由读拼音。

(3)集体读一读。

2、读下面的字,组词、造句子。

(1)板书习题:

塞( )( )

挤( )( )

钻( )( )

(2)老师讲解题意。

(3)指名学生组词说句子。

(4)师生评议。

三、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练习第二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

组词造句。

塞( )( )

挤( )( )

钻( )( )

二、讲解练习题

1、第三题:

(1)板书习题:填空,再读一读。

秀秀吃了( ),嘴里( )说:“是谁把(

)推出来的?”

一个( )声音在说:“ 是我。我是( )。”

(2)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

(3)师生评议。

(4)让学生读一读。

2、第四题:

(1)出示习题: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空气把瓶塞

( )

空气钻进了

( )

(2)先让学生补充句子,加上标点。

(3)老师总结。

(4)读一读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

3、第五题:

(1)板书习题:

读课文,说说下面哪个意思正确。

瓶塞从瓶口跳出来,原来是水瓶里装不下瓶塞,瓶塞只好望外挤出来。

瓶塞从瓶口跳出来,原来是钻进水瓶里的空气遇到热,胀大了,把瓶塞推出去了。

(2)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谁正确。

(3)老师总结。

三、作业

3、4题。

教学后记:

本课时注重教育学生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从观察和思考中获得知识。

[秀秀明白了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2:庄稼的好朋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3 庄稼的好朋友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保护庄稼的好朋友。

3、会用“……是……,……也是……”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新词,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

会用常用词语说些句子。

四、教学用具:

词卡、挂图、大字课文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3 庄稼的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2、设问: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青蛙 猫头鹰 蚯蚓 七星瓢虫

赤眼蜂 田鼠 蚜虫 螟虫

3、告诉学生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4、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消灭害虫。

5、教师范读课文。

6、让学生自由度课文,找出生字词。

7、找出生字词并板书:

庄稼 朋友 害虫 蚯蚓

蚜虫 赤眼蜂 螟虫

(1)教师范读词语,给词语注音。

(2)讲解各词语意思。

(3)指名读,教师纠正发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组词:

庄(庄稼) 朋(朋友) 害(害虫) 蚯(蚯蚓)

蚜(蚜虫) 赤(赤眼蜂) 螟(螟虫)

(6)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庄稼 朋友 害虫 蚯蚓

蚜虫 赤眼蜂 螟虫

2、默写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读课文。

2、给课文划分自然段,本文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一共有七个自然段。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范读1-4自然段。

(2)指名读1-4自然段。

(3)思考问题:

这几个句子中讲了庄稼的好朋友有哪些?课文是用什么样的句子说的?

(4)教师板书:青蛙 猫头鹰 蚯蚓

(5)思考问题:

他们对庄稼有什么好处?

(6)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吃害虫 捉田鼠 松土

(7)集体读1-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

4、学习5-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问题:

在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是庄稼的好朋友?

(3)板书:

七星瓢虫 捉田鼠 松土

(4)思考问题:

哪些是害虫呢?

(5)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蚜虫 螟虫

(6)集体读课文-7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说说庄稼的好朋友哪些?

2、为什么说他们是庄稼的好朋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字词。

2、背诵课文。

二、朗读训练

1、出示放大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

3、告诉学生读长句时要注意正确的停顿。

4、出示长句:

青蛙、猫头鹰和蚯蚓时庄稼的好朋友。

七星瓢虫和赤眼蜂也是庄稼的好朋友。

5、教师范读长句。

6、教师领读。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学生读课文。

9、集体朗读课文。

二、巩固练习

1、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三、作业

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一、读下面的字,组成词语。

蚯( ) 害( ) 蚜( )

螟( ) 赤( ) 蛙( )

(1)指导学生读出各字。

(2)学生完成书上填空。

(3)教师批改。

二、读一读,把下面两部分词语连成句子,加上标点。

青蛙 捉田鼠

赤眼蜂 吃蚜虫

蚯蚓 捉害虫

七星瓢虫 消灭螟虫

猫头鹰 松土

(1)集体读词语。

(2)自由读,把合适的词语口头连接。

(3)在书上连线,加上标点。

三、照样子,把两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例: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

猫头鹰庄稼的好朋友。

青蛙和猫头鹰是庄稼的好朋友。

七星瓢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赤眼蜂是庄稼的好朋友。

(1)教师讲解例句。

(2)学生独立做练习。

(3)朗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青蛙和蚯蚓)是(庄稼的好朋友),(猫头鹰和赤眼蜂)也是(庄稼的好朋友)。

( )是( ),( )也是( )。

( )是( ),( )也是( )。

(1)讲解例句。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批改,纠正。

五、看听话写句子。

(1)蚯蚓松土,是庄稼的好朋友。

(2)猫头鹰捉田鼠,也是庄稼的好朋友。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后记:

本课意在让学生了解哪些昆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益虫的意识。由于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对这些常识都有所了解,所以课文内容的理解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学生对这课词语的发音也较好。

[庄稼的好朋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3:到海边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0 到海边去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懂得课文从几个方面谢海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会用“什么向哪儿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词语,会读,会写,能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句子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用新句式仿写句子。

四、教具准备:

词卡、大字课文、挂图

五、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大海的景色很美,你们想去海边看看吗?那就随老师到海边看看。

2.半数课题:10 到海边去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初步认识大海。

2.出示放大课文,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3.板书生字词:

海滩 极 海浪 推着

涌 望 轮船 行驶

飞翔 贝壳 依依不舍

4.教师范读词语。

5.依次教学生字的读音。

6.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推、望:用动作演示,结合句子意思理解。

极、依:举例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

哗、哗:时指海水涌来的声音。

7.指导书写。

8.读词语,打指语。

9.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组词:

涌( ) 轮( ) 驶( )

翔( ) 壳( ) 推( )

四、课堂小结

这课的生字较多,课后同学们要多写一写,记一记。

五、作业

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默写词语:

海滩 海浪 贝壳 轮船 飞翔舍

推着 行驶 依依不舍

二、学习课文

1.集体读课文。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提问: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些什么?

(3)学生读课文回答老师的问题。

(4)集体读第一、二自然段。

(5)小结:这段是将海滩上的景象。

4.讲读第三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

(2)问题:“我们向大海望去”,看到了什么?

(3)看到这些景象感觉怎么样?(海,太美了!)

(4)说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讲读第四自然段:

(1) 读第一自然段。

(2) 问: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

(3) 集体读第四自然段。

6.讲读第五自然段:

(1) 读课文。

(2) 问:这段话中哪一个词表现出小朋友非常热爱大海? (依依不舍)

7.通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海滩 海浪 推着 涌来 轮船

行驶 飞翔 贝壳 依依不舍

2.熟读课文。

二、练习背诵

1.老师示范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如何背诵。

3.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试背。

4.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三、练习

1.拼音练习。

(1)出示习题。

(2)知道拼读。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集体读。

2.读拼音,打指语,写词语。

(1)出示习题。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指名学生填写词语,师生评议。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第三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2.默写第三自然段。

二、练习

1.第三题:

(1)出示习题:

读读讲讲下面的词语。

海边 海风 海滩 海浪

海面 海鸥 大海

(2)指名学生读词语。

(3)讲解词义。

(4)集体读词语。

2.第四题:

(1) 板书习题:

把下面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加上标点。

在海滩上 许多贝壳 拾了 我们

向海滩 海浪 一个 涌来 一个 推着

(2) 让学生读词语。

(3) 让学生试着把词语排成句子。

(4) 师生评议。

(5) 学生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意。

4.第五题:

(1) 板书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天和海连在一起。

( )天和( )的海连在一起。

海滩上有贝壳。

海滩上有( )的贝壳。

我们离开了海边。

我们( )离开了海边。

(2) 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

(3) 师生评议。

(4) 集体读一读。

5、第六题:

(1) 板书习题:仿写句子。

海浪 向 海滩 涌来。

( )向( )( )。

(2) 老师举例。

(3) 引导学生说句子。

(4) 小结。

三、作业

四、五、六题。

教学后记:

本课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通过指导看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好。在对本课进行教学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目标的培养,让学生产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到海边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4:我自己做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7 我自己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每个句子的顺序,并懂得两个自然段的顺序。教育学生向韩小宁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

3、会用“什么时候,谁还在做什么”句式说、写句子。能正确回答问题,把答话连成通顺的话。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提高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力。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能理解生字词,学会用运。

2、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句子和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和先后顺序。

3、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

2、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用具:

大字课文、词卡、挂图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二、教学生字词。

1、板书课题:7 我自己做

2、出示放大课文,要求学生默读,并找出生字词。

3、板书生字词:

秦 韩 宁 郑 敏 抄

4、教学读音。

5、指名学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6、讲解词语的意思。

秦、韩、郑都是人的姓。

“抄”可举例让学生理解。

7、指导书写。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课文中写了谁和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课外作业。

2、默写生字词。

秦 韩 宁 郑 敏 抄写

二、学习课文

1、板书课题,由课题导入新课。

2、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3)回答下面的问题:

谁叫大家做数学题?

秦老师叫大家做几道数学题?

韩小宁做好了多少道数学题?

韩小宁还有几道数学题没做出来?

(4)总结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秦老师叫大家做数学题,韩小宁做好了五道题,还有一道题没做出来。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说说每句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句: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

第二句:郑敏华叫韩小宁抄他的作业。

第三句:韩小宁没有抄。

第四句:韩小宁做好了这道题。

(3)说说韩小宁是怎样做出这道题的?

韩小宁认真地看了看题目,想了又想,就做出了这道题。

(4)总结这一段的段意。

(5)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向韩小宁学习,认真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复习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理清第二自然段的内在联系。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背诵课文。

二、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1、集体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第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写秦老师叫大家做六道数学题,第二句话是说韩小宁做好了五道数学题,还有一道题没做出来。

第二自然段有四句话,第一句先说下课了,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说明这道题比较难。第二句话再说郑敏华叫韩小宁抄他的作业。第三句话是说韩小宁说他自己做。第四句话是写韩小宁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做出了这道题。这四句话联系紧密,不能颠倒。

三、指导朗读

1、让学生熟读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每句话。

3、教师泛读。

4、教师领读。

5、分组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四、小结

我们说话做事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课文中的句子也是一样,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又先后之分。在学习课文时要学会弄清他们的先后顺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拼音练习

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二、读下面的词语,在写一句话。

做好了--

做出来了--

1、读词语。

2、让学生说句子,鼓励学生多说句子。

3、师生评议。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放学了,韩小宁还在做数学题。

( ),( )还在( )。

1、读例句,总结句式。

2、老师举例:下课了,小明还在教室里读书。

3、让学生说写句子。

4、师生评议。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大家做数学题。

大家做( )道数学题。

( )叫大家做( )道数学题。

( ),( )叫大家做( )道数学题。

1、让学生独立填空。

2、指导学生比较每句话的异同。

3、做一些拓展练习。

五、看图回答问题,在连成通顺的话。

放学了,韩小宁还在做什么?

郑敏华说什么?

韩小宁怎么说?怎么做?

1、先指导学生看图。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连起来说一说。

六、作业。

二、三、四题。

教学后记: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很贴近,很多学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太难,学生掌握很好。词语的发音也较好。

[我自己做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画》教学教案设计

庄稼的好朋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猫》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搭石 教学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反思

上册课文《美丽的丹顶鹤》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美丽的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锦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美丽的画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