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点线面构成形式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点线面构成形式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点线面构成形式教案设计
点线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点、线、面在日常生活以及美术中的广泛运用和重大的作用。
2、发现点、线、面的独特美,能运用点、线、面的独特美组合成画。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点线面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 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 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 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 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点线面构成原理
一、形态的种类 1、几何形:直线形、弧线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例:书、电视机、冰箱、球等)。 2、有机形: 特点:微型机、膨胀、优美、弹性(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3、不规则形:手撕形、偶然形、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习) 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化成各式各样瓣形态呢?
思考原则: 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 正方形变成2:3 、2:4 、2:5 、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的体量比例关系,可不同的长方形。 2、方向关系的变化: 变化体量比例关系后,改变其方向角度,30 ,50 ,70 等类推,也是派生发展形态的一种手法。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 5、色彩关系的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简称单形)
三、单形造型法
1、加法:形+形 = 另一单形 几何形+几何形 例:正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的派生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派生(类推) 几何形+有机形 例:正方形+鸡蛋形 几何形+不规则形 有机形+不规则形 例:杯子------长方形+圆环 锁头------正方形+圆环 雨伞------三角形+细长方形 台灯------三角形+球形 组合方法:(图1,2) 连接法:形与形外形接触,互不遮挡,保持原型特点。 联合法:形与形局部联合,组成另一个形象。(CorelDRAW电脑软件中用“焊接”命令)。 分离法:形与形并列保持一点距离,蹭出现负形。
2、减法:形-形=另一单形 几何形-几何形 几何形-有机形 几何形-不规则形 组合方法:(图1、2) 减缺法:一个形被另一个形剪去,出现新的形态。(CoreDRAW 电脑软件用“修剪”命令)。
3、加减法综合 减-加一法 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减二加二法 (以上方法类推) 减二加一法 图2是按照逻辑推理的思考方法,把形态的种类、形态派生与发展的方法、单形造型的加减法等,用条理规则的座标形式,一目了然地展示在一张纸上。平面构成的第一张作业,就是在训练学生善于把多样的构成方法,用逻辑推理方式进行归纳整理,使发展造型的脉络更为清晰明确,让学生有创造形态的方法与思考的空间。
篇2:一般现在时的两种构成形式
(1) be型:句子的谓语动词只有be(am,is或are):
a. 肯定句中,只出现be,如: I am a student.我是一名学生。
b. 否定句中,要在be后面加not,如: She isn't a teacher.她不是教师。
c. 一般疑问句,要将be放在句子开头(注意句首字母大写),句尾用问号,答语用Yes,主语+be.或No,主语+be+not.如:
—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 —Yes,I am.—是的,我准备好了。
(—No,I'm not.—不,我没准备好。)
(2) 实义动词型:句中的谓语动词为实义动词(也叫行为动词):
a. 肯定句中,只出现实义动词,如:
I get up in the morning.我早晨起床。
b. 否定句中,要在实义动词前面加do(does)+not,do(does)作助动词,本身无意义,常与not缩写成don't(doesn't),如:
I don't like vegetables.我不喜欢蔬菜。
c. 一般疑问句,要在句子开头加助动词Do(does),句尾用问号,简略答语用Yes,主语+do(does).或No,主语+do(does)+not.如:
—Do you like oranges?—你喜欢桔子吗?
—Yes,I do.—是的,我喜欢。
(—No,I don't.—不,我不喜欢。)
篇3:阐释造型艺术的形式和构成
从造型艺术来说每一种事物都具有其特有的形式,而每一种形式又必定具有某种内容或精神内含,这就涉及到画面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把形式作为艺术创作的来源,如吉拉·耶林·赫尔什说过的“形式激起感情,感情召唤隐喻,隐喻产生思想,思想要求表达”。①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他根据个人的视觉对物象所作的变形给自然的描绘以一种新的意趣,作画过程中,至于所画对象是一只苹果还是一张脸,对于他只是一种凭借,为的是一场线与色的演出,没有其他的目的。也就是说,形式是一个图像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具体的分为点、线、面、内容是缘由,它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通过自身的表现进一步来表达内容,而内容是什么不重要。
一、形式美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一幅完美的画不光要有艺术家的灵感和激情,还要有美的形式,从而使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艺术呈现出有序,可以让人去把握的`图象。在绘画构图中,对画面的各种元素进行恰当的组织,讲究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是十分必要的:(1)对称。对称的形态给人以平衡稳重协调的感觉。(2)均衡。在平面造型里它属于视觉的均衡,各个物象在画面的上下左右力度配置根据视觉和心理的需要,合理安排和协调画面的色块,形状的轻重与大小,从而使画面处于一种稳定与平衡的状态。(3)夸张。在创作中,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以吸引观者的注意需要对画面的某个部分或对形象的一些特征作适当的渲染和夸张。(4)节奏。画幅上的节奏是视觉上能够感受到的,同样具有周期性,起伏性,交替性。(5)重复。在构图中运用重复的表现法则,让画面有理性的秩序美感,可以让人产生有序,延绵不断的韵律。(6)对比。这是一种基本的形式法则,在一幅绘画作品中,适当的运用对比来造成视觉的扩张力,强调整体与各局部的差异,可以使画面效果更感人。(7)指向。线条,色彩,形态等要素具有方向性和运动性,这种方向性和运动性能够在视觉上产生巨大的扩张力。(8)统一。统一的策略可以对整体进行组织和布局,使某部分具有具有支配制约的能力,使某部分在形式、构图的框架中对画面形成绝对优势,让其余部分顺应这种趋势。形式美法则中的以上这些手段对于构图能否成功,在整体统一的基本框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和兼顾上述手段,是每个画家应该掌握的理论和技能。
形式是任何特定事物的所有感知特点的结合,其转变必定意味着内容的转变,我们曾做过这样一种练习,针对同一主题和题材,择定不同形式构造的视觉表现,通过对画面的构成,不同纹理质材的组合,具象到抽象的演变等诸多因素来表现这一主题,这些来自同一主题的不同形象展示了不同的人的不同感受,如罗丹的《吻》和布朗库西的《吻》体现了两件雕塑对拥抱是如何表达的。罗丹的《吻》以逼真的形象描绘了男性与女性的完美形式,人体的小块面的跃动,从而引发了时间感,特别是那未完成的大理石底座的粗犷纹理,将他们的身躯衬托得更加自然柔美;至于布朗库西,他却喜欢抽象的几何形式而不是自然主义,性感的美来表现人类的爱,大块面的转折具有绝对的人间张力,虽然雕凿甚少,但它却象征了爱情将两个人融为一体的主题,所以说,艺术作品的内涵绝对是自己感悟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结果,它在不知不觉中溶入了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思想意识,故而,每个人的人生感悟不同,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表现方式也就千般面貌。我们只有通过对这些潜在的有意味的形式不断深入理解,来探索艺术形式的深刻内涵。
二、构成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画面构成是另一个我们不得不谈到的理由,点、线、面是绘画的形式和要素,画面的形、色从具象到抽象得以概括和归纳时,画面的形象就形成了点、线、面构成的组合关系。构成一般是设计基础中常运用到的一些图案设计规则,而在绘画中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包含着形态、材质、制作、视觉心理、直觉意识、色彩(黑、白、灰)等诸多因素,概括的看,点的价值取决于点与其存在的空间和位置关系。在设计中点的组织往往体现出一些规律,更强调有规律的的排列,在绘画中点的不规则分布被运用于构图的组合,可以产生自由、随意、丰富的构成关系。线作为表现策略,在绘画中可以对画面进行分割,对构图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构图中不同线条聚集,形状,甚至借助中国画白描线条烘托渲染作品的气氛来反映物象的精、气、神。
三、形式和构成的综合运用
“图”通常和前景形,被叫做积极的形。而“地”通常是背景形,称作消极的形。这两者对于一个形象的总的效果是同等重要的。在安排二者关系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位置(即图形与周围的关系),在运用辅助材料如(拼贴、喷、洒、烧等)媒介策略时,一定要把握好形与形、图与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材料时,必须事先了解它的特点及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直接使用或是经过再加工,进行再使用,这是不能忽视的理由,同时,面对众多的材质,我们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应当在分清主次的情况下,以一种材料为画面的主导动机,其余的则是起辅助和调节作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感受,反之,那种势均力适度的盲目运用,则会减弱主题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另一个应该注意的是:形与周围的关系切忌“图案化”。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不仅应有艺术灵感和激情,还应当在作品中融入美的形式,画家在作画之前总是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作品中的构成元素进行选择和布局,遵循与参照其构图的基本规律。构图的优劣,常会影响到作品的主题是否表达得明确,艺术形式是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构图的法则和规律,也只能是艺术家的在创作构图的手段,而不是束缚的条件。
四、结语
我们的审美意识和思维习惯,需要剔除中西之所短,当代艺术形式和构成中寻找艺术语境,汲取中西之所长。形式是构成的一个补充方面,是构成存在的依据。形式普遍存在于情感的唤起中,其中的隐喻,思想的表达都需要画面的构成来完成。(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注解:
①(转引自阿斯特里德·费兹捷勒著《艺术箴言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第168页)
参考文献:
[1]陈宏,向新元《构图创作》[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2]杰克.德.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河南美术出版,1987
[3]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4]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易单,女,湖北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艺术设计学院基础课部负责人,研究方向:美术基础,工艺美术。
篇4:阐释造型艺术的形式和构成
摘要:图象被画家归纳和表现于画面,已不再是堆砌于现实生活中随意摆放的物体,而是赋予了它们在画面上各自不同的位置、空间并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成为表达一定思想与情感而实现艺术美的目的。运用理性的规律和合理的法则创造出来的使用形式和构成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通过自身的表现进一步表达内容,内容是什么也显得不重要,构成中,形与周围的关系直接影响画面,把握好其间的微妙关系能够使主题更丰富,感人。
篇5: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知识复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故学生对本章知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投影展示】
二、专题讨论【重点提炼】
1.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 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3. 关于原子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
结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
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联系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5. 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的倾向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易得电子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 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性质稳定 稳定
6. 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
化合价 离子
表示
方法 用+1,+2,-1,-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1”不省略) 用+, 2+,-,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略不写)
实例
Na、Mg、Al、Cl、OH、SO4 Na+、Mg2+、Al3+、Cl-、OH-、SO42-
联系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通常数值相等,正负号书写位置不同
7.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2)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8. 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
根据“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这一规律,可以应用化合价解决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
(1)检验化学式的正误;
(2)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书写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9.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典例分析 【思路点拨】
例1.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汽中都存在碘的微粒,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成蓝色。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 ( )
A.微粒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C.微粒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2.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在容器外壁划一条线,然后向水中放人一块蔗糖,再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 (填“上方”或“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 (填“上升”或“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
例3.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例4.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新课标第一网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通过此表,可以总给出的规律有:
(1) , (2) ,
(3) , (4) 。
例5. 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哪些信息(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请写出三点:
(1) ;(2) ;(3) 。
例6.由Na2SO4、Na2SO3和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2%,则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23% B.32.6% C.46% D.无法确定
四、牛刀小试【练习实践】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阴离子、阳离子中,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
(4)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 ;
(5)带正电荷的微粒是 ;
(6)带负电荷的微粒是 ;
(7)不带电荷的微粒是 。
2.由某科技节目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一个H3+粒子中含有 质子, 个电子。
3.西汉刘安曾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里的“铜”是指 ( )
A.铜元素 B.铜单质 C.氧化铜 D.铜原子
4.甲醛(化学式为CH4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甲醛是由水分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C.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5.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Na+比Na多一个电子 D.Na+最外层电子数为稳定结构
6.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的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C.它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物 D.它是一种单质
7.在符号2H、2SO2、2Ca、2H2O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尽相同,其中“2”的意义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食盐水;③水;④高锰酸钾;⑤洁净的空气;⑥液氧;⑦二氧化锰;⑧铁粉;⑨澄清石灰水;⑩碱式碳酸铜10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其中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有 ;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物质为 ;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纯净物为 。
9.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所表示的含义
(1)2H ;(2)S2C ;
(3)2Ca2+ ; 。
10.用化学符号表示:磷元素 ;2个硫原子 ;钠离子 ;n个镁离子 。
11.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就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发生反应),而B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⑴ ;
⑵ 。
1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牛奶含钙丰富而又易吸收,且牛奶和钙的比例适中,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右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一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1)包装标签中脂肪≥3.3 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质量至少要3.3 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 g。
(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为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一个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
篇6:《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教案设计
重点:
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研究方法的训练: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认知顺序和使用术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难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时1植物体的组成
新课的设计:
1.分发洗净切好的番茄果实(每个果实切成两瓣或四瓣)。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果实的结构,有果皮、果肉、种子和一些丝状物。
3.让学生品尝,同时提醒注意感觉果皮和果肉吃在口中的不同之处。
4.提问:“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待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果皮不易嚼烂,说明组成它的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壁较厚,而果肉汁多,味儿甜,易嚼,口感好,说明组成它的细胞壁薄,液泡大且细胞间排列疏松。
细胞的分化
提出问题:“一个植物细胞经过分裂会产生两个相同的细胞,不断的细胞分裂会使植物体长大。按这个道理,一个植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可为什么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细胞呢?”(学生试着回答)
教师利用下图解释:
(1)细胞分化:在细胞生长过程中。一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2)分化过程:(依据课本中由细胞形成组织的图解,讲清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3)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细胞的分化使植物体各部位具有其专一的作用,它们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组织和器官
(1)组织定义: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就像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番茄果肉那样,由此给出组织的概念,很自然地让学生接受这样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
(2)以番茄果实为例,层层解剖:表皮、果肉等说明,由多种组织组成的这种结构能繁殖后代。(引出器官)
(3)器官的概念: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等。让学生再观察番茄的果实,理解各种组织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含义。表皮——保护组织在外,果肉即贮藏养分的营养组织在内。其中还有一些丝状的筋络——即机械、输导组织,它们分工负责来保证植物体生命活动的顺利完成。
4.植物体
出示一盆花卉(或一株完整的植物体),让学生观察一株植物是由多个器官构成,这样才能完成植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缺少哪一个都是不行的,并且器官间的相互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举例说明)。所以,一个植物体是由多个器官构成的,每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完成植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5.小结
篇7:视觉传达语言动态形式的构成要素解析论文
视觉传达语言动态形式的构成要素解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视觉传达语言 动态 形式 格式塔 构成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视觉传达动态设计组织形式规律的总结,在格式塔视觉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动态构成的内涵,梳理其中形式要素,以期进一步发展完善构成理论,为动态设计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传达意义的媒介。各种艺术乃至行为都有各自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哲学语言,机器语言、艺术语言与视觉语言等,同时语言又具有独特的表现价值。任何作品都离不开语言这一传达媒介,文学、建筑、音乐、舞蹈等领域都有各自的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设计也不例外,有其独特的语言系统。而所谓形式则既是思维的表达手段,又是一个完整的用于传播某种含义或思想的系统,即语言的要素所体现出来的组织构成方式或者表现方式。视觉语言的表达形式借助语言学的方法,可以分为语素、语汇与语法三个层面,语素是视觉世界中最基本的元素;语汇是语素的组合方式与表达方法;语法是造句的规则。视觉的语素、语汇和语法构成了视觉的语言系统。
就视觉语言的表达系统而言,点、线、面、体、空间、色彩、光影、肌理等只是从复杂而丰富的视觉形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单纯的视觉语言要素。而这些要素只有经过一定的编织整合才能成为某种特定的视觉表达方式,只有以约定的关系联结才能构成具有整体意义的视觉形态,也只有将上述要素归纳为某种样式体系,才能产生看的“形式”。这些编织关系和形式系统称为视觉语言的语汇,它既是元素的综合与交叉,又是构成更为完整的视觉法则的基础。视觉的语汇包括有散点与线性、平面与纵深、线描与图绘、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黑白与色彩等几种主要关系。
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在本质上是偏重“形式”的,“形式”、“式样”、“空间”、“色彩”、“光线”等与视知觉的关系,在他看来都是属于“形式”的范畴。实际上,阿恩海姆的所谓“形式”,即完形“格式塔”,它本身强调完整性是视知觉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形式”是一种更为纯粹的视觉语言,它具有承载与传达、传播特定思维信息的媒质功能。格式塔心理学发现,人们对“形”的关照与创造本身便是一种形式化的过程,一种完形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通过对人的视知觉进行实验,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组织的法则,被称为“完形组织法则”(gestaltlawsoforganization),为平面构成研究二维空间中的视觉元素的组织规律提供了基本法则。格式塔具有两种涵义:一指形状或形式,即物体的性质。形状是眼睛所能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涉及的是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那种外部形象,构成形状的因素是点、线、面、方向、大小、轮廓、色彩、明暗等。在许多绘画中,即使是形状不同的图形,也往往能够被自发地知觉为是同一样式在不同位置上的呈现。二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讲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格式塔的理论认为,知觉是有组织、结构和内在意义的一个整体,当人看到某事物时,无须对组成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别的分析然后再组织合成整体的判断,而是能够直接整体把握事物的知觉结构。“形”是格式塔研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经验中的整体。一个“形”即一个格式塔,是知觉对视觉式样精心积极组织或整体建构的结果,是知觉的功能所致,而非客观固有。视觉所感受到静态或者动态也是知觉功能所致,所以动态是视觉组织形式中的很重要的一重关系,是视觉语言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如果说作为传统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是建立在三维时空观念上的静态前提下的视觉元素的平面构成的话,那么在新媒介条件下的动态设计的形式基础则是建立在四维观念上的动态构成。格式塔是视觉的完形单位,平面构成探讨的则是平面的视觉完形单位的建构关系。平面构成基于二维平面中各视觉元素,以研究元素间隔着组合关系及规律为重心,重在分析和探求形态见到组合关系及组合规律,重在研究和分析视觉语言的形态、空间、比例因素的对比和形式,它的实质是用分解组合的观念来观察和创造形态。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在他的论著中对于抽象形式(几何形状)与精神情感的关系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对绘画中的形、色等要素与心灵的关系作了独到的解释,在符号与精神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但是对于动态的形式要素及其与精神之间的关系还鲜有论及。
我们知道,格式塔具有“变调性”。一个格式塔在其各个组成部分等因素变化时,仍然存在。人的知觉中包含一种叫做“形质”的成分,它是感觉所不具备的,它能使人在感觉信号的基础上做出知觉判断,如人在看到立方体的各个面就能产生“立方体”的知觉;人听音乐时听到的是不同的音符,但仍把它们作为乐曲整体把握;同理,人在知觉物体运动的时候,也是把运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的,而不是把运动看成是物体不同位置的综合。某些现代派画家――尤其是毕加索――的创作证明了,由位移或过渡所产生的运动效果,并不是取决于观赏者对于这些形象的各种成分所应具有的正确的空间位置的知识,而是取决于对式样本身结构的知觉。
阿恩海姆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着重论述的在静态视觉条件下的视觉思维与组织法则,在动态视知觉中如何适用?既然动态也是视觉语言中的一种抽象的形式,那么在动态视知觉中,视觉思维是按照怎样的组织原则来进行的呢?与平面的、静态的形式相比,动态形式与精神的对应关系如何?动态条件下的格式塔和构成包含哪些要素?我们仍然可以用格式塔的理论来解析四维空间中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
格式塔是视觉的完形单位,视觉完形单位的运动变化形成了动态的、变化的格式塔。动态的格式塔是以包括空间、速度、轨迹、方向、节奏、形态以及光效等运动形式因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动态视觉单位,其中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动态格式塔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对于这些因素的解析可以使我们明了动态构成所包含的主要因素:
1、空间与位置
运动能否被看见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看见,主要取决于被观看物体在空间和时间的总关系结构中的'位置。同理,运动的某些比较具体的性质――方向和速度――也是由空间和时间的总的关系结构决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运动的客观方向与它的知觉方向正好相反。例如,云朵在客观上也许是向东方移动的,但是当它与月亮在一起时,就好像是在向西方运动;这就是一种动态视错觉,是由于动态格式塔的对比造成的。
2、速度与时间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认为,对于运动速度的感知是带有主观感受的,“人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似乎也能影响人对速度的感觉”,对速度的感受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速度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通过对自然世界运动加速的方式,尤其能使我们看到有机世界的丰富表情与情感。通过改变我们习惯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能够使我们对速度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当我们运用电影手段把一天缩短为一分钟,建筑物投射在地面的影子看上去以一种飞快的速度移动着,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强烈的感受到,光线是一种事件,它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种种运动行为之一,而格式塔本身就是一个视觉上的单位事件。通过对速度的改变能够改变我们对于时间的感受,同时也能改变对于动态格式塔的认知。
3、轨迹和方向
在单页宣传单、海报、户外广告等就能够他的单幅版面中,受众的视线有先后关系,那么,在原本就有时间顺延关系的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中,出来每个单幅画面或静帧本身需要考虑视觉流程,按观看时间先后排列的各个画面或静帧之间就更需要考虑视觉流程的问题了。如何合理构图,如何安排整体的画面节奏和前后的协调对比等都是决定能够带给受众何种视觉感受和最终传达效果的重要问题。
4、形态与空间的转换
形态与空间的转换方式包括变形、分解、组合、融合、叠加等等,形态与空间的转换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单位。
5、节奏
视觉与听觉艺术一直保持紧密联系与一致性,视觉与听觉在物理性质与相应的心理机制都非常相似,具有某种通感,一次视听常紧密联系,相互作用。视觉的感受与听觉的感受可以相互转换。“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因而,音乐与动态有更为紧密的联系。音乐是听觉的运动形式,动态是视觉的运动形式。在人视觉中,除了色彩对于人的情绪有很直接的影响外,运动对于人的情绪也有很直接的影响。激烈的运动必然引起人心情紧张,而舒缓的运动则会让人心情放松。
6、光线
光是最富有变化性和运动性的视觉元素,也是造型的重要手段。20世纪的光动艺术把光作为视觉元素,将运动与光引入造型,从幻象与错觉走向真实的运动与光的表现。在包豪斯时期,纳吉就提出关于光、空间、运动的造型思想,并创作了《光与空间的调节器》。当作品开始转动,物体投影中的点、线、面不断产生新的组合变化,构成了对视觉极大的刺激与满足。光可以闪烁与变化,具有瞬时性,当光影变化的瞬时性与连续性组合出现便具有类似剧本的叙事功能,人们可以设计光在时空中运动的结构与顺序,并利用光的这种结构性运动配合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光效的改变对于动态格式塔的影响不容忽略。
通过对动态格式塔的阐释和探讨动态形式中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动态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如同音乐的形式一样,也是一种能够独立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是视觉思维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有着自身的语法结构和组织法则。通过空间、时间、速度、方向、节奏、光线等因素的变化造成不同的动态感受从而传达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或者意义的视觉信息。
【参考文献】
[1]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4]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篇8:简析从漆器纹饰看现代装饰图案构成形式论文
简析从漆器纹饰看现代装饰图案构成形式论文
“漆器”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中国古代漆器受青铜器的影响,并结合日常生活、劳作中的所感所悟,创造了具有神异的动物纹饰、几何抽象纹饰以及植物和自然景物等装饰纹样。古人以这些抽象的纹饰造型,根据器物之形态大胆表现,使其统一于器物之内外形,呈现出了完美的艺术作品。这些纹饰运用的抽象理念、同构手法以及构成表现规律都可以折射到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理念中去。
一、漆器纹样构成特征
(一)因形就势。古代漆器中的纹饰都绘制在器身的内部或外部,其花纹、样式或构图是依据漆器的外形决定的,在花纹创作的时候就要把整个漆器外形作为考虑的因素,也就是整体性,这一点对现代装饰图案构图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现代装饰画也是绘制在物体的表面,装饰物体,在装饰画构图期间要把整体的外形考虑清楚,有助于形成一幅具有整体性的现代装饰画。
(二)提炼概括。漆器纹样中的造型极具概括性和抽象性,大部分纹样都是从真实的事物中提炼和概括出新的图案,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使漆器的纹样既具有写实意象,又表现出抽象概括的美学特征。现代图案设计可从古人的创作上吸取灵感,图案创作从具象到抽象,大量运用抽象提炼的方法,运用点、线、面三种元素分割画面。
(三)异形同构。异形同构是将不合逻辑的物体通过形态的相近性而非现实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传达出某种特定的信息和不同物质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在图案创作上常用,还广泛运用在创意海报中,使人有二次联想。异形同构的手法给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创作方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现代是读图时代,人如何快速地从一个图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需要图形包含多层寓意,这就需要用到异形同构的方法,使图案不仅具有形式美,也具有寓意美。
二、漆器装饰纹样构成形式表现在现代装饰图案中的美
中国人自古就有人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和谐观,反映了中国人注重整体的观念。整体观念同时也体现在了漆器纹样构图中,单个器皿注重器皿图案的整体性、次序性,组合型器皿注重器皿与器皿,以及器皿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和谐统一。如此整体性地表现纹饰图案的方法和构图形式给现代装饰图案设计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参考依据,让现代图形依据传统的构成方式创造出了中国现代装饰图案的独特美感。
(一)单独构成。我们经常可以在漆器上看见一个独立的.图案,它经常是由一个单独或几个单独的纹样组成的画面,这些图案多种多样,大多以动物纹样为主,在构图上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位于漆器之中。在现代装饰纹样设计中,也常常运用此形式,在繁杂的画面中,为了突出重点,可以加强周边装饰与中心图案的对比,使中心图案更加醒目。
(二)组合构成。漆器器皿除了单独构成的装饰方式外,还常常有几种辅助性纹样,在一个器皿上重复出现,对器皿进行装饰。通常有一种或两种辅助纹样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方式对器皿重复构成进行装饰。将漆器中组合构成的方法放到现代装饰纹样设计中,把一个纹样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可以产生出很多的可能性,丰富图案的变化,使设计出来的图案更丰富。
三、现代图案中云纹应用案例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标志是一种象征性符号,是代表某种事物的性质和其本质特征的符号。”如沈阳城市旅游形象标识,运用祥云作为标识的主要元素,把祥云和沈阳标志性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它运用提炼抽象的手法把云纹纹样进行处理后,得到了一个抽象意味的云纹,并结合沈阳标志性建筑既表达出了标志设计的基本内涵,同时还具有中国特色。
(一)奥运品牌设计中的祥云纹设计案例分析。在2008 年北京成功的申办奥运会,其最闪耀的就是以云纹纹样为主题的奥运形象设计。其纹样的基本造型元素是涡形曲线,按一定规律组合排列。流动形云纹、结合奥运火炬,极具美观性。带状云纹整体造型粗壮,传递出倍增蕴力的气势。为金镶玉奖牌的设计更增添了中国传统的文化。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漆器纹样构成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和表达方法不单是形式美的体现,更反应了古人对于文化艺术的创新精神。现代装饰图案设计人员在设计纹样时应该更多地需要考虑传统图案以及它们背后的寓意,不应只是拿来主义不假思索的直接运用,对待传统的图案要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融会贯通继而有所创新。
★ 数学点线面体教案
★ 英文简历构成
★ 诗歌形式
★ 教案:宇宙的构成
★ 建筑构成实习报告
★ 教案设计模板
点线面构成形式教案设计(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