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ba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练习5 (新词儿)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练习5 (新词儿)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练习5 (新词儿)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篇:《练习5》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篇:望月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篇:早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篇:水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篇:练习1(猜字谜、创作字谜)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篇: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5教学反思第8篇: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5教学反思第9篇: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5教学反思第10篇:灰椋鸟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篇:月光启蒙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篇:大江保卫战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篇:谈礼貌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篇: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6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字词专项练习
篇1:练习5 (新词儿)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学习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词儿,走进现代社会。
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小小即兴演讲会。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出示情景短文,让学生读通读熟。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叫“新词儿”。
二、诵读与欣赏。。
1、出示12个成语。
2、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启蒙、勤劳、浓郁”等词和整体布局。
3、学习练习描红。
二、口语交际。
1、审题:指名读题目要求。
理解什么是即兴演讲?
2、指导学生选择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如先要说说为什么,再说说怎么做,要想好了再说,也可以列提纲说。
3、自己准备5分钟。
4、全班交流。
三、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写的字:售、军。
2、指导。
(1)、学生读帖,小结写好“售、军”的要点。
(2)、教师范写,讲解字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练习。4、反馈。5、总结
【作业设计】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练习5 (新词儿)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2:《练习5》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五。本次练习安排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认清笔顺”所列的范字都是在识字5至识字8中所学的生字。方格左边的偏旁也是学生在识字课文里认识的。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复习巩固。“学用字词句”是一道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主动识字、学词、学句的综合练习。共有三项内容:一是感受转转盘识字的乐趣,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二是说出形声字形旁的意义。三是读儿歌。通过朗读,领会儿歌的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形声字的读音与意义,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主动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读读背背”第一项是积累词语的练习,这四个词语都是讲学习方法的。第二项是读背儿歌《伞花》,这首儿歌讲的是:雨天,同学们打着伞去上学,一把把色彩鲜艳的伞就像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暗指祖国的花朵小学生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怕困难,健康成长。“写好铅笔字”安排了3个带框的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写,懂得先外到内的书写规则。“口语交际”是一道以养成良好看书习惯为内容的言语交际实践练习。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练习课对他们来说比较枯燥,因此要想办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用图片、游戏和故事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学习。从而抛开以往的偏见,爱上语文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清笔顺部分,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的汉字。
2、学用字词句部分,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主动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
3、读读背背部分,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学习方法的词,丰富语言知识,学得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读背儿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写好铅笔字部分,让学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5、口语交际部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有高超本领,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用字词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难点: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用图片、游戏和故事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学习。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采用多种读书形式读记,如:自由读、同桌互背、齐读、指名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清笔顺)
课时目标:
1、读记本单元所学的汉字。
2、认清生字笔顺,能按笔顺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在写生字的时候有什么要求?指名学生说一说(认清笔顺,按笔顺写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练习五的第一部分“认清笔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指导学习生字笔顺
1、出示所有生字。
指名认读,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回忆一下每个字的笔顺,遇到自己记得不熟的字,画上一个五角星,多练习写几次。学生自己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监督。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掌握这些生字的笔顺,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采用各种学习方式读生字、写生字笔顺,教师再加以巡视指导,让学生复习巩固原来所学的生字笔顺。】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用心去记这些字,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
1、出示:数笔画填空。
2、瓜:第四笔是( )
蛙:第八笔是( ) 织:第三笔是( ) 奶:第四笔是( )
坐:第五笔是( ) 群:第十笔是( ) 变:第七笔是( )
指名学生填空,集体订正。
3、出示:写出下列生字的笔画顺序。(指名学生按笔顺写字,集体评议。)
斗:
夏:
扇:
丝:
捉:
事:
睛:
1、小游戏:对口令。
游戏规则:(1)生甲:斗怎么写?
生乙:斗这样写:点,点,横,竖。
(2)由学生任意抽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和玩游戏对口令使学生牢牢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笔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把第五单元的生字复习了一遍,我们要想熟练掌握这些生字的笔顺,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反复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加强练习,写好生字笔顺。】
第二课时(学用字词句)
课时目标
1、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训练。
2、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字词句学习分三个部分,读了小题目以后,我们知道每部分学习都是围绕“丁“字的伙伴们展开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读题明确本节课的训练内容。】
二、指导学习
1、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出示:丁)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谁会读?依次转动字盘,分别让学生说出丁和谁交上朋友?指名认读“灯、盯、钉、叮”。
4、出示词语:丁丁、电灯、盯着、钉子、叮叮当。让学生认读词语。
5、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由这组字编的儿歌。学生自由读儿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读正确。
6、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看懂了图画,小朋友们再去读读儿歌,想想儿歌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又是什么。指名回答。
7、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很有趣。
讨论:“电灯“的”灯“为什么用火字旁?“盯着”的“盯”为什么用目字旁?“钉子”的“盯”为什么用金字旁?指名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丁在这些字里表示读音,它和不同的部首组合以后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像这样的有规律的汉字,我们把它称作形声字。
【设计意图:通过转转盘识字激发孩子的兴趣,牢固掌握由“丁”作为偏旁组成的形声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形声字的特点。】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出示:“包子水泡饱满跑步怀抱; 肚皮披风疲劳山坡破坏;少年沙子吵闹炒菜抄写”小朋友你们先自己读一读,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讨论:它们分别用哪个字作基础字,与不同的部首组合而成?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作偏旁的形声字吗? (指名说)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积累字词,灵活运用字词。】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认识许多形声字。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做识字的有心人的思想。】
第三课时(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
课时目标:
1.熟记成语与儿歌。
2.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半包围结构的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学习成语
(1)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①出示: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②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③检查读正确情况。
④结合图片想想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⑤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2)师:这个小朋友写字时怎么样呢?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①出示: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②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检查读正确情况。
③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④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3)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情况。 (指名背、指名把成语补充完整。)
循( )渐( ) 由( )入( ) ( )积( )累 温( )知( )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来学习四个成语,知道这是有关学习方法的成语,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读背。同时读练结合,可以检测学生读背的情况。】
2、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①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花儿”指什么?(学生)“风雨”指什么? (困难)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在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7)填空
一把把伞,一(朵朵花),花儿不怕(风吹 ),花儿不怕(雨打),(花儿)涌向校园,校园开满(鲜花)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来学习四个成语和儿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读背,在读的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相应的练习,可以检测学生读背的情况。】
二、写好铅笔字
1、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同、问、网”3个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且框口朝下的字应按什么顺序书写?(先外后里)
(3)教师范写“同、问、网”3个字。
2、练习。
(1)练习描写“同、问、网”3个字,各仿写1个。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2)进行纠正性练习。
【设计意图:在教学这部分时,循序渐进推入。先让学生掌握这三个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则,教师加以范写,为学生后面的范写奠定基础。学生写时教师巡视指导,指出存在的问题,力求让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姿势及读书时应注意的事项。
2、训练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有一个叫明明的一年级小朋友很爱看书。这几天,小明发现自己看书的时候有些看不清了。于是,他就去医院检查视力,医生给他诊断为近视。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来帮明明找找原因。(课件出示)
2、指名学生看图说一说
爱看书的小明看书的时候,是走着看书;他有的时候吃着饭看着书;还有的时候,躺在床上看书。
师: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看书姿势,不要像小明那样,在不正确的姿势下看书。看书时使用怎样的姿势才正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板书:看书)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讲故事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堂课的活动主题,也认识到了错误的读书姿势产生的后果。】
二、演示导行
1、出示读书姿势图
(1)请同学们看图。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像图上的小朋友一样,身体坐直,头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斜放在桌面,眼睛离书本一尺远。
(2)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注意:眼睛离书本一尺远,可跟学生解释,“尺”相当于你们文具盒的边长那么长,只要把文具盒放在眼睛和书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教师巡视,纠正。请同学上讲台示范。
2、学生跟着做。看图讨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来讨论,图上小朋友的看书姿势正确不正确,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相机板书:不躺着看 不走着看 保持一定距离
3、提出其他的注意事项
师:除了以上几点外,我们在看书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2)不能坐在车上看书。(3)不要弯背看书。
【设计意图:通过看正确的读书姿势图,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以便让学生牢牢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学以致用,让学生讨论图上小朋友的看书姿势正确不正确,加深对正确读书姿势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三、巩固延伸
1、师: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老师送同学们一首《读书姿势歌》,让我们来读读记记吧。
出示《读书姿势歌》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读书姿势歌
读书时,要注意,眼离书本要一尺。
脚放平,背挺直,胸离桌子约一拳。
书本稳稳拿手中,还要稍稍向外斜。
条条要求牢牢记,还要天天坚持练。
2、让学生用正确的读书姿势一齐读读课本上的读读背背。
3、练笔: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些话想对因看书姿势不对而眼睛近视的小明说,用几句话写下来。学生自由写,指名读给大家听,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书姿势歌》和小练笔,读写结合,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看书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四、课堂小结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读书也有自己的正确姿势,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看书姿势,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别忘了看完书向远处望一望,让眼睛休息休息,每天还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护眼睛,养成良好的看书姿势坚持到底。】
板书设计:
不躺着看
看书 不走着看
保持一定距离
[《练习5》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篇3:望月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积累有关月亮的诗句。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积累: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顺读通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2)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单写月亮吗?除写赏月外还写什么?
2、指导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月光下江景太美、美丽如画。
3、这画上有那些景物、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把它画出来?
4、出示图画,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2、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这特点?
交流。(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愉快的事情。)
2、质疑:“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月亮怎么会把我叫醒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解释。(2)教师点拨理解。
5、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6、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鼓励积累。
7、出示句子、引入情境:“和月光一起……的气氛中。”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8、小结。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⑴“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他瞪大眼睛……小月亮闪闪发光。⑵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细细品读。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播放录音,展开想象。师: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另一节课举行)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望月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4:早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十册
主备教师:高新荣 备课时间:2008/2/1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2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板书设计
3.早
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早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5:水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及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而这篇课文又是写“水”的什么?
2、浏览课文,交流:本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或者是说水缺乏)的句子。
(2)交流、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感受水的缺乏,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该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哪些句子描写出那里因缺水而过得很苦。
(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着重理解:
①“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②“只有在下雨日子里……洗上一回澡。”
③“在雨中奔跑踊跃……吃来自天空的水。”(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习“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5)朗读体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地方感受到这儿的“苦”?
2、交流。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①齐读这句子。②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2、用“▲”标出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思考:如果你是四兄弟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一读吗?
3、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是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缺水,而“饿”表现出极度的缺水。)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拓展延伸。
1、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这样更能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
2、简介、交流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珍惜水资源?
【作业设计】
1、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水
雨中洗澡 痛快
水 最珍贵的东西
一勺水洗澡 舒服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水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6:练习1(猜字谜、创作字谜)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诵读与赏析、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师幻灯片(谜语等) 生朗读“诵读与赏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练习1
二、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
(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
(3)学生猜谜。(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
(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
(弟 尧 猫 臭)
(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法,教师总结。
2、第二部分
(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
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用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第三、四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
(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可用书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
3、第三部分
(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
(什么方法? 形象吗? )
(2)猜谜。(班级)
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
(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想一想,说一说:
(春天来了,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自己读了后的体会。
(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
四、作业:
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
2、课后:背诵《丝丝小雨》 再创作字谜竞猜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用钢笔描红,注意整体布局;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
一、猜字谜
二、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鲁迅、迟到、事事”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
(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
三、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时,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这些困难和麻烦就不算什么了。
那请别人帮忙时,你该怎样说?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样说?
(2)指名读,指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题中三种场合下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2)针对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清楚每种场合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各是什么,在这种场合下应该怎么向别人说清楚自己的要求,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
(3)分组分问题练说。(注意全过程中礼貌用语的使用)
(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帮助者和被帮助者)表演。
(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的要求
(2)评议小结。
四、作业
1、课堂:写钢笔字。
2、课后:练习册-单元自测
板书:
练习1
猜字谜 编字谜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
说清楚 话得体 有礼貌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练习1(猜字谜、创作字谜)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7: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5教学反思
《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教你玩游戏,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我在课一开始就从游戏入手,先让他们玩了一个“添鼻子”游戏,孩子的兴奋劲可足了,个个想来试一手,在热烈的气氛中我揭示了课题,让学生知道了本课的主题是:聊聊游戏。说到游戏,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种类真是五花八门。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介绍时把话说清楚,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呢?我采用了以下两点:
一、示范引导。
比一比谁介绍得好:先让学生介绍以一个他们常玩的游戏,接着我来介绍同一个游戏,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介绍游戏时的要点:清楚,有趣。让别人听了会玩,想玩。
二、创设情景。
体育老师想选体育课上的小老师,想当吗?并出示相关要求:选一个有趣的游戏,说给你的同学听,要说清楚游戏的名称和玩的方法。然后小组练说,集体交流,并对一两个游戏进行了现场指导,表演。通过指导,练说,表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篇8: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5教学反思
练习5中语文与生活中有部分的内容是将句子写具体。原本想着,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因此也没有太当回事情,直接布置了回家作业,让后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等明天课堂上,交流一下就可以了。谁想,课堂一交流就发现问题了。
把句子写具体,如果仅仅是把它当做一份作业,学生完成得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细看他们的句子,从生动性的角度来说,是不能人人满意的。绝大部分学生都用了一种方法,就是比喻。整个班级看下来,是非常单调的。于是我调整了教学计划,打算好好把它当回事,教一教。
一、教学生多种方法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肯定是学生把握的方法不够,或者是掌握得不够熟练,学生无法一时提炼出来。为此,我进行了一个竞赛,比的就是岁用的方法多。当然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我适当的以图片等手段,提醒学生,除了比喻,还可以用对比、列数字、夸张等不同手法。这样一来,“五花八门”的句子就多了,读起来就有意思了。最后做一个适当的总结,帮助学生记忆。
二、教学生组合着用多种方法
要想让一句话变得真正具体,只是单纯的用一种方法是不够,这个时候几种方法就需要组合起来用了。学生以知道这点就忙着写了,结果又闹出了不少笑话。因为几种方法一起用涉及到两个难点:选哪几种方法一起用;将他们如何排列。这里面的变化就比较多了,我针对学生所写,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谈论,逐步是学生了解到,虽然变化很多,但里面还是有一条线索是不能变的,那就是程度,最好选择程度不一样,从浅到深的排列,读起来就比较通顺。
三、迁移巩固
知识成为能力,是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的,迁移和运用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此,我立刻有出示了几句话,学生当堂训练,检验效果。
篇9: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5教学反思
本次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部分是有关生活中出现的新词的训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本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培养学生对现实和社会的关注。教学之前,本以为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不够,对生活中出现的新词不太了解,课堂上,当我一引入“劲歌劲舞”这个新词时,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既然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就势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事实上,学生接触的新词比我还多,甚至有些连老师都没听过(有些是在游戏中的),少数同学对“房奴”“车奴”这些词语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由此看来,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的认识远比我们心目中预想的要深,了解学生很有必要。
“口语交际”部分设计了一个“小小即兴演讲会”,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再用不超过两分钟的时间当众演讲。题中列出了供选择的话题,这些话题都是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考虑的问题,所以,较容易准备,也有话可说。旨在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学习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即兴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
篇10:灰椋鸟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7、指导背诵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3)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2、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
【板书设计】
2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灰椋鸟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1:月光启蒙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3.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 学习1~5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 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 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 交流
③ 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1.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2. 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7.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月光启蒙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次相遇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3:大江保卫战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组织学生查阅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和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欣赏,揭示课题。
1、音乐欣赏:欣赏《为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抗洪救灾的课文。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齐读。
2、师生交流背景。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理解词语: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指导朗读。
3、画出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2)交流概括。(3)板书小标题: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全然不顾……”(意志坚强、奋不顾身)
☆“一个个奋然……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面对险情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的电杆。”(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在心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总结,引读第六节。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有感情地读文中令你感动句段。
2、再听《为了谁》。说说你想到什么?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 铭记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
勇救群众(面) 英雄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4:谈礼貌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3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 矛盾 咳嗽 粗暴 纠纷
安慰 情操 修养 文雅
3、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1、指名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 架起桥梁
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c、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 安慰,不能怪你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练习(出示填空题)
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4)小结: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5自然段
(7)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板书设计】……
19、谈礼貌
神态
故事 动作
语言
说理 贴切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1.2.3.
2、熟读课文,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谈礼貌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5: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提问
1.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l)r=2cm r=3cm r=5cm
(2)d=2cm d=3cm d=5cm
4.引入: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并且找出条件和问题。
(2)讨论: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3)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
花坛的直径。
(4)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5)学生独立完成。
(6)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7)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
2.小结。
(l)提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 ÷2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树干横截面,,。
(2)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3)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明确: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也可以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来直接比较。
5.作业:练习十四第6、7、10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 14x=251.2
x=251. 2÷3. 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 2÷3. 14 =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d=C÷ r=C÷ ÷2
篇1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字词专项练习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的读音
记载( zǎi zài ) 浑身解数( jiě xiè) 倔强( qiánɡ jiànɡ )
应和( hé hè) 混沌( hún hùn ) 战车千乘( chénɡ shènɡ)
大厦( shà xià) 效率( shuài lǜ) 飞来横祸( hénɡ hènɡ)
储藏( chú chǔ ) 小校场( xiào jiào ) 莲花落( luò lào )
不假思索( jiǎ jià) 翘首遥望( qiáo qiào )
重兵压境( chónɡ zhònɡ)
二、看拼音,写词语
ɡē yáo luǒ lù jì mò páo xiào niǔ kòu huān chànɡ
( ) ( )( )( )( )( )
pēn fā sì zhī pǔ sù huā bàn zhí xínɡ kònɡ zhì
( )( )( )( ) ( )( )
qiáo bāo rónɡ yán ɡuǒ xié jià jiē mǎ línɡ shǔ
( )( )( )( )( )
sì yǎnɡ xiào lǜ yòu rén lì rú qīnɡ sù mánɡ yǎ
( )( )( )( )( )( )
jī fèn yuè tán quán tou zènɡ sònɡ jiān yù xī ɡài
( )( )( ) ( ) ( )( )
kù xínɡ chǐ rǔ tài shān ɡǒnɡ xínɡ zhàn xuē mó nǐ
( )( )( ) ( ) ( ) ( )
āi jí lún kuò dà shà qì hé ōu zhōu bó wù ɡuǎn
( )( )( )( )( )( )
zhuānɡ shì cǎo pínɡ yōu yǎ mò lì hā qiàn shí chén
( ) ( )( )( ) ( )( )
ɡē bo fènɡ huánɡ shāi zi huā jiào zhànɡ zi lí bā
( )( ) ( )( )( )( )
hé xié jiū fēn shī fu yù hán bǐ yù chuán cānɡ
( )( )( )( )( )( )
xù yǔ shuǐ shān dì tǎn cì huái qī xī shēn jiàn
( )( ) ( )( )( )( )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山野( ) 座无( )地 左( )右( )
如( )似( ) 扶老( )幼 严( )以( )
( )( )欲试 南( )北战 绝( )仅( )
( )罗( )布 化( )为夷 枝( )叶( )
冰( )玉( ) 举世无( ) ( )妙( )肖
波光( )( ) 出言不( ) ( )头( )尾
四、比一比,再组词
瓣( ) 辫( ) 辩( ) 辨( )
燥( ) 躁( ) 拳( ) 泰( )
侨( ) 轿( ) 例( ) 列( )
拦( ) 栏( ) 挠( ) 饶( )
形( ) 刑( ) 谦( ) 嫌( )
拟( ) 似( ) 赛( ) 塞( )
涯( ) 崖( ) 遣( ) 遗( )
一绺( ) 掺和( ) 趿拉( ) 一撮小胡子( )
★ 练习5教学反思
★ 《练习5》
练习5 (新词儿)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