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uperlj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混合练习》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混合练习》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混合练习》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混合练习》教案设计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练习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的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各图面积地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长×宽ab
正方形边长×边长a2
平行四边形底×高ah
三角形底×高÷2ah÷2
梯形(上底+下底)×高÷2(a+b)h÷2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
3米8米12米
5.6米9.5米12米
5厘米
5.4
分5.8厘米5.2厘米
米
3分米5厘米7厘米
⑴独立审题,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⑵师巡视,看同学们在计算书三角形和梯形的的面积时是否注意了“除以2”
⑶指6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生独立审题并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课堂练习
四、攻破难题
1.16题: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分析与解:
⑴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⑵上底+下底=21+45=66米
⑶高=759÷66×2=23米20厘米
2.17题:已知右面梯形的上底
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涂色
部分的面积是34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
的面积是多少?34厘米
分析与解:要求梯形的面积,但不知道高。根据阴影部分是三角形,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可以求出它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再算出梯形的面积。
高:340×2÷34=20厘米,
面积:(34+20)×20÷2=540平方厘米
3.18题:在下面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5厘米
12厘米
25厘米
分析与解:以下底为底,一上底上的'任意一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剪下的三角形都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的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没有变,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三角形。
(15+25)×12÷2=240平方厘米
25×12÷2=150平方厘米
240-150=90平方厘米
4.思考题4厘米
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7212
平方厘米。请你算出阴影厘
部分的面积。米
解法一:先算出没有阴影部分
的面积:4×12÷2=24平方厘米,
再用梯形的面积减去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72-24=48平方厘米。
解法二: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底与梯形的下底是同一条线段,先算出梯形的下底:
72×2÷12-4=8厘米
再算阴影部分的面积:8×12÷2=48平方厘米。
五、作业
篇2: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混合练习》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混合练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13~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计算的熟练性;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口算:P13第15题
学生独立计算,限时3分
计算前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要认真计算,以免出错。
集体订正时问问学生哪些题用了简便方法
教育学生以后做题时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2、指名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让中、下回答,说得不完全,再让其他学生补充
3、针对性练习
(1)看看下面的算式错在什么地方?
0.38×0.27=10.26
0.38
×0.27
───────
266
76
───────
10.26
(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影响,将积的小数点与被乘数与乘数的小数点位置对齐;被乘数与乘数中各有两位小数误认为积也有两位数)
0.102×0.25=0.00255
0.102
×0.25
──────
510
204
────────
0.002550
(2)P13第14题
教师读题,学生用手势表示正误
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二、综合练习
1、0.16×3.64.8×0.43
1.24×0.253.85×0.9
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P13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如只做出一种解法,可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3、P13第13题
①读题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对不同解法进行讨论
4、P13第16题
①读题
②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③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5、P13第17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适当提示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3.08×2050.875×39
0.045×180.102×0.25
0.38×2.7
篇3:五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即方程法、算书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合作学习,愿意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的方法。并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书法解答问题。
教学策略:
分析百分数的意义,找准标准量,写出关系式,列方程和算数式,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画有百分数信息的表格和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用算书法解答呢?
二、练习
1、出示72页“练一练”的第4题,分析表格信息资料,提问:学校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然后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做这道题时,先引导学生从第横行中的`数据入手找等量关系:总本书×20%=科技类(2400),求出总本书后,再求出学科类和故事书占总本书的百分比。
2、实践活动
统计你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支出项目可分为食品、服装、书包等。算算每个项目的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绘成统计表。
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总本书×20%=科技类(2400)
教学反思:
篇4: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混合练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混合练习》教案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17÷0.70.4÷0.015.3+6.75.4-3.6-1.4
30×0.0115÷1.512.9-8.57.2×0.4+2.8×1.4
教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投影出示: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6.2加上4.2除以2的商,再减去1.5,差是多少?
(2)6.2加上4.2的和除以2,再减去1.5,差是多少?
(3)6.2与4.2的和除以2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
(4)6.2减去4.2与2的和,再乘以1.5,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口答:练习十一第6题中每小题的运算顺序。
[69-(4.74+5.16)×6]÷1.2
[3.5+15-9.8÷0.8]×1.6
2.分析练习十一第8题的数量关系。
3.练习十一第9题: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7.5+6.1)]×1.5=14.7
[-13.6]=14.7÷1.5
-13.6=9.8
=23.4
生试做第二小题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一第6、9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一7、8、10题。
篇5:五年级数学《综合练习课》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综合练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1~18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2、出示下列各题
75.6÷13.5-(3.6+1.78)
〔15.2+(8.4-4.5×0.8)〕÷1.6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二、列综合算式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教给学生缩句法。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细看看题目,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
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如果学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给予表扬。
3、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做练习十三的第1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得数保留整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18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篇6:五年级数学分数与练习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分数整理与练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4)交流总结
3、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二、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四、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五、课堂总结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篇7:小学五年级数学《整数、小数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习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篇8: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 、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 一 方法二: + 一
= + 一 = + 一
= 一 =
= =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 - 或1 -( +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1 - - 1 -( + )
= - - =1 -( + )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 ? 8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 +
( + )+ ○= +( + )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 - = -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 =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5 - - - +
- + - + - - -( + )
2 .请将 、、、、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1) + + + +
(2) 1- + - + - + -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篇9: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巩固练习》教案设计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重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八第5题。根据学生情况,限时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7.2÷0.122.4÷0.30.2×12.6×5
0.38×10000.8×2526.1-3.5-7.5
3.8+2.5+6.210÷2.54.8×0.2+5.2×0.2
2.看图思考并回答。
(1)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6题,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改写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2)根据改写的方法将第6题的结果填在课本上。
3.6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52公顷=()平方千米
1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0.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2.练习十八第8题: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制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生独立审题,分小组讨论解法。
(2)选代表列出解答算式,不计算。
(3)由学生讲所列算式的想法,
(4)指导学生讲“(100+48)×250”为什么不除以2?
(5)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3.1
1.8
2.0
2.0
渠底宽(米)
1.5
1.2
1.0
0.8
渠深(米)
0.8
0.8
0.5
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生独立解答出结果并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八第10题:一个果园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9题。
篇10:五年级数学练习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年级数学练习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填一填
(1)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字母公式为()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5米,高是3.4米,求其面积的算式是()
(5)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判断
(1)形状不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不相等()
(2)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
(3)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其对应的高的长度就能求出它的面积()
篇11: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1、填一填
(1)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字母公式为()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5米,高是3.4米,求其面积的算式是()
(5)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判断
(1)形状不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不相等()
(2)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
(3)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其对应的高的长度就能求出它的面积()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底是50厘米,高是2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4厘米
50厘米
升级跷跷板
4、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底是7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5、一快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36米,高是25米,每平方米收白菜8千克,这块地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果园,底是30米,高是15米,中了90棵梨树,平均每棵梨树占地多少平方米?
7、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铁皮的周长是82厘米,一条底长是16厘米,这条底上的高是20厘米,求另一条底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篇12: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第3课时》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第3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能说明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服装问题。
1、师生谈话,直接说明本节课要解决的服装加工问题。
(教师谈话引出服装厂加工服装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师谈话引出服装厂加工服装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2、请学生读题和观察情境图,了解文字及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试做。
(让学生全面了解题中所蕴涵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经历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交流计算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展示、分享解题的思路,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提出“把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改写。
(自主改写综合算式,是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自主建构过程自主改写综合算式,是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自主建构过程。)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先让学生汇报改写的算式,再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讨论:为什么要给660-75×3加上小括号?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说法的机会,然后,自己完成脱式计算。
(在交流个性化的算式和先算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二皮球装箱问题解决
1、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检验的时间和充分交流不同检验方法的机会。
(在讨论“为什么加小括号”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发展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说明:把分步计算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只有小括号不行要用中括号,并边读边写出混合算式。
(在讨论“为什么加小括号”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
级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发展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自主建构过程。)
巩固练习
1、根据分步计算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计算。
2、反馈练习、师生总结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带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算顺序,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归纳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学会正确计算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昨夜:书中练一练.)
教学反思:
篇13: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计算
3.14×9.9+0.3144.05×1019.1÷0.125
(1-0.8)×(4-3.68)÷0.01[0.15+(3.74-1.8)÷0.4]×20
(2.5-1÷0.8)×0.8-0.80.35×[1÷(2.7-2.66)+0.65]
2.5×7.83×0.454÷(3.94+6.86)×0.8
0.56×40.5+0.44×59.56.27×1.5-6.27
二、你能把下面的这张票据填写完整吗?
品名数量单位单价总价
面粉25千克70.00元
色拉油升8.00元
合计金额:壹佰叁拾贰元肆角整¥132.40元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混合练习》教案设计(精选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