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

时间:2024-09-30 03:38:50 作者:健康就好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健康就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

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1 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表达式:a=△v/△t=(vt-v0)/t(vt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 3 单位:m/s2  或 m.s-2

4 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

5  a=△v/△t所求的应是△t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加速度

比较速度v、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v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

1 匀加速直线运动和 ○2 匀减速直线运动 2 分为:○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时:

1vt>v0,a>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

2vt<v0,a<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2)加速度不变,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v =  a△t (3)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 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物体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斜率的正负判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 如果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某时刻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大小

篇2: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

【基础梳理】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或________。

3.物理意义:为描述物体运动速度____________而引入的物理量。 二.加速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其中△v=v2-v1

2.与的方向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a与v的方向_______,如果速度减小,a与v的方向________。 三.从v-t图像看加速度

1.v-t图像反映了物体的______随_____变化的规律,通过v-t图像我们还可以知道物体的______。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___________,并且直线的____表示______,即a=__________=k(斜率)。

【思考讨论】

1. 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吗? 2.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很大,他的加速度是否一定很大?  3.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吗?

【小试身手】

1.关于物体的下列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C)

A.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 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改变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

D.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

2.以下对于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BD  )

A.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很小

B.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C.加速度数值很大的运动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数值减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值也必然随着减小

3.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对具有下列运动性质物体的判断正确的是(D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先做减速运动后加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匀速运动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D)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

6.对以a=2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1)m/sC.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

D.ns是的速度是(n/2)s时速度的2倍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8.如图中,哪些图像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BC )

9.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请根据该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物体第3 s初的速度为零B.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2 C.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D.物体运动的前5 s内的位移为26 m

10.某运动的物体在6 s内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0—2 s内,物体的位移是___6m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在2—5 s内,物体的位移是___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在5—6 s内,物体的位移是___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 6 m 3 m/s2 18 m 0 3 m -6 m/s2

11.如图所示v-t图象,表示质点做______运动,它的初速度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前20s内的加速度是______,第30s末的加速度_______。

(匀减速直线,30m/s,-1m/s2,-1m/s2, -1m/s2)

1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0~1s内做  运动,加速度为  m/s2;在1~3s内,质点做加速度为2;在3~4s内质点做运动,加速度为m/s2;在1~4s内质点做运动,加速度为

m/s2;

匀加速直线、4、匀减速直线、-2、反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2;

1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速度由20m/s减为5m/s.求10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

加速度的大小为1.5m/s2,a为负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14.计算下列运动中的物体的加速度

(1)某飞机的起飞速度是50m/s,由于其地面跑道的限制,要求飞机在8S内离开跑道,求飞机起飞时的最小加速度.

(2)一辆汽车正以54km/h的速度行驶,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5S停止. 解6.25m/s2 -3m/s2式中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篇3: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特别是做一做的实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

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学法

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教学

准备用细线拴住的小球

教学

设想预习导学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使是我们上一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换句话说,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伺寒确定呢?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

任务一 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p13-p15,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看两例:

(1)图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

(2)图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2、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类似的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并就刚才讨论的类似问题进行说明.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在理论上,分析速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

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由a=△v/△可以导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aN= , aN=

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速度变化量

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变化量△v

2、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论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页做一做栏目,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A和v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

(4)△v/△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v与圆的半径平行?

(6)△v的延长线并不通过圆心,为什么说这个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

3、学生思考并完成课本第19页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

从公式an= v2/r看,向心加速度an与圆周运动的半径r成反比;从公式an=2r看,向心加速度an与半径r成正比。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请从以下两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1)在y=kx这个关系中,说y与x成正比,前提是什么?

(2)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三个轮子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有三个点A、B、C,其中哪些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是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哪些点是用于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作出解释

例:如图所示,一个大轮通过皮带拉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大轮的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大轮上的一点S离转动轴的距离是半径的1/3。当大轮边缘上的P点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时,大轮上的S点和小轮边缘上的Q点的向心加速度各为多大?

练习:如图,A、B、C三轮半径之比为3∶2∶1,A与B共轴,B与C用不打滑的皮带轮传动,则A、B、C三轮的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角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

任务三 达标提升

1.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半径比为3:4,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转过60圈时,乙转过45圈,则它们所受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A.3:43 C.4:9 D.9:16

3.如图的皮带传动装置中 ( )

A.A点与C点的角速度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也相同

B.A点半径比C点半径大,所以A点向心加速度大于C点向心加速度

C.A点与B点的线速度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相同

D.B点与C点的半径相同,所以向心加速度也相同

4.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角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B.线速度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C.线速度与角速度乘积大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D.周期小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

5、(双选) 如图所示为质点P、Q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图线.表示质点P的图线是双曲线,表示质点Q的图线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由图线可知( )

A.质点P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B.质点P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C.质点Q的角速度不变??

D.质点Q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6、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描述的是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B.它描述的是期变化快慢

C它是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D.它描述的是角速度变化的快慢?

7、某变速箱中有甲、乙、丙三个齿轮,如图所示,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则丙轮边缘上某点的向心加速度为()

A. B.

C. D.

8、如图所示传送装置中,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则图中A,B,C各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角速度之比为 ;加速度之比为 。

篇4: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习技巧

1、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要花费一些时间,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多进行记忆

很多在学习物理时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物理没有什么需要记得东西,只需要会做题就可以了。这是不多的,物理中也有很多需要各位同学记忆的东西,如基本概念,常用规律等等,所以在学习物理时要多进行记忆,并且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这样也可以节省各位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总之,只要我们虚心好学,积极主动,踏实认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是一定能够学好高中物理的。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好高中物理就要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兴趣。那么,怎么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物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理科生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地方。甚至是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5:高一物理加速度练习题

高一物理加速度练习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

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

C.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需要的时间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

B.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而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大

D.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篇6: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Δv/Δt=(v2-v1)/Δt。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相同。

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相同的关系,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3.还有一个量也要注意与速度和加速度加以区分,那就是“速度变化量”Δv,Δv = v2 — v1。Δv越大,加速度并不一定越大,还要看所用的时间的多少。

4.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加速度是图线的斜率。速度图线越陡,加速度越大;速度图线为水平线,加速度为0。

篇7: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

例1试举出下列实例:(1)速度很大而加速度较小,甚至为0;(2)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1)高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不一定也很大,甚至可能为0(当飞机高速匀速飞行时);

(2)子弹在枪膛里刚被激发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3)一切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

(4)刚启动时刻的汽车、火车,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在最高点时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汽车刹车后停止运动前作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拓展:由例1可知,速度和加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大小不成比例,方向不一定相同。

例2.篮球以6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秒。

(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化Δv。

(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是多少?

解析:(1)Δv =v2— v1= —10m/s

(2)不对。他没有注意速度的方向。正确解法为:

以向下为正方向,v1=+6m/s,v2=-4m/s,加速度为

a =(v2-v1)/ t=(-4-6)/0.2m/s2=-50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

拓展:加速度的定义式为矢量式,只要规定正方向,速度和加速度均可以用带有正负号的代数量表示,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各个量正负号的确定。已知量代入公式时必须冠以符号,未知量一般可先假设为正,求解后再作出判断说明。

例3 .如图1-5-1所示,是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电梯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解析: 电梯从底楼到顶楼总的运动时间为10s,这10s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到4s末,速度由0增大到8m/s,是一个加速运动阶段。

第二阶段:从4s末到8s末,速度保持8m/s不变,是一个匀速运动阶段。

第三阶段:从8s末到10s末,速度由8m/s减小到0,是一个减速运动阶段。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Δt可求得:第一阶段的加速度

a1=(8-0)/(8-4)m/s2=2m/s2,第二阶段的加速度a2=(8-8)/(8-4)m/s2=0,第三阶段

的加速度a3=(0-8)/(10-8)m/s2=-4m/s2,—号表示电梯在做减速运动,表示加速

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拓展:第三阶段的加速度与第一阶段的加速度哪个大呢?很多同学可能会说,当然是a1大了!因为a3是负的,a1是正的。但是这个看法却是错的。

加速度是矢量,要比较矢量的大小,只要看其绝对值的大小,负号只是表示其方向。所以是a3比a1(的绝对值)大。

篇8: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

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2.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表示这物体 ( C )

A 每秒运动2m B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2

C 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s D每经过1秒,其速度增大2m

3.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4.一个小球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 D )

A.10m/s2,方向向右 B.10m/s2,方向向左

C.50m/s2,方向向右 D.50m/s2,方向向左

5.图1-5-2为两个物体的速度图像,由图说明在0-10s甲、乙谁作加速运动,谁作减速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少;谁的加速度大。

甲作加速运动,乙作减速运动;1/3m/s,-0.3m/s;甲的加速度大。

6.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后6s停止运动,那么急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急刹车后2s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篇9: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篇10:高一物理加速度教案有哪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 =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 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篇11:高一物理加速度公式有哪些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x=v0t+½at²。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2ax=vt²-v0² 。

4、平均速度等于½(v+v0)。

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½(v+v0) 。

6、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 根号下½(v²+v0²)。

7、位移公式:s=v0t+½at² 。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拓展

物体具有加速度,但不一定做加速运动: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见,物体具有加速度,但不一定做加速运动。

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但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改变

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于合外力的方向。物体的合外力方向不变,则加速度方向就不变。如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方向不断变化,但由于只受重力作用,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物体的速度大,但加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速度大但速度变化不一定快。比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匀速行驶时,虽然速度很大,但速度变化却为零。

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 B车变化得更快一些。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高中提高物理成绩的窍门

上课认真听课并做笔记

高中的物理不像初中的物理,初中的物理有些公式背过了只要套用就可以得分,而高中的物理,即使你把所有的公式都熟记于心,也很难套用到题目上。所以我们在学习高中物理时,一定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这样我们可以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去学会各个题目的解答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是最有效的,也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

学会联系生活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不像政治、历史等学科需要大量的背诵和记忆,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学习好高中物理,要善于联系实际,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遍布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观察物理现象,才能够。让学习物理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提高物理成绩有什么技巧

一、看教材

首先、要将教材通读一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这些都做到了之后,要把公式、概念背的滚瓜烂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如果记不准,那列方程求解就是错的。做一道题目错一道题目。背的时候眼看、口念、手抄,让各个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大脑,这样记得快、牢。考试时用错公式是最冤枉、最徒劳无益的,就象出差时坐错了火车,怎么开也到不了目的地。

二、公式理解记忆

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会接触很多的高中物理公式,怎么才能够记住这些公式呢!高中的物理公式比较多,而且很多的公式非常的相近,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想要提高自己的分数,就必须要对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相同的符号可能代表不同的物理量,就需要这些学生把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之后,才能够灵活地应用于物理题目中。

篇12:高一物理圆周运动课件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课件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量。

2、会用有关公式求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知识,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圆周运动这节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1【模型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吊扇转动时扇尖的运动。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让学生观察吊扇,的中点处,提问A、B两点哪点运动的更快呢?

学生回答:B点比A点运动的快。因为相同时间B点运动的弧长较长。

A点和B点运动的一样快。因为相同时间A、B点转过的'角度一样。

教师总结:前两种答案都很有道理,所以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圆周运动。

活动3【导入】投影阅读提纲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2、学生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活动4【讲授】ppt:线速度

1)、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l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2)大小:V=△S/△t

活动5【导入】ppt:角速度

1)、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圆心角Δθ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角速度。

活动6【活动】线速度和角速度有什么联系 线速度和角速度关系的推导

活动7【导入】ppt:周期 ,频率,转速 周期 ,频率,转速的关系

活动8【练习】ppt:【练习1】

1. 温哥华冬奥会双人滑比赛中,申雪、赵宏博拿到中国花样滑冰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如图 5-4-2 所示,赵宏博(男)以自己为转轴拉着申雪(女)做匀速圆周运动,转速为 30 r/min.申雪的脚到转轴的距离为 1.6 m,求:

(1)申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2)申雪的脚运动的速度大小.

活动9【导入】ppt:【练习2】

2.已知某一机械秒表的分针和秒针长(指转动轴到针尖的距离)分别为 1 cm 和 1.3 cm,它正常转动时可视为匀速转动,试求:

(1)分针和秒针的周期和转速;

(2)分针和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

(3)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大小.

活动10【导入】ppt:

已知ABC三点的半径之比为

求ABC三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1【讲授】ppt:.总结:传动装置中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1.共轴转动(如图 5-4-3 所示):

(1)运动特点:转动方向相同, 即都逆时针转动或都顺时针转动.

(2)定量关系:A 点和 B 点转动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同

活动12【练习】ppt:

3.如图 5-4-6 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 两轮固定

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A、B 两轮用皮带传动,三轮半径关系

为 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求 A、B、C 轮边缘上的 a、b、c 三点的角速度之比和线速度之比.

活动13【练习】ppt:

(双选,2011 年佛山一中期中)如图 5-4-7 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 r,a 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 4r,小轮半径为 2r,b 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 r,c 点和 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a 点和 b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B.a 点和 c 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2

C.a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2∶1

D.b 点和 d 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1∶4

篇13:高一物理功率课件

高一物理功率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掌握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功率

思考: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

C.W1>W2,t 1=t 2; D.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P表示功率,则:P=W/t

明确告诉学生上式即为功率的定义式,然后说明P的单位,W用J、t用s作单位,P的单位为J/s,称为瓦特,符号为W.最后分析并说明功率是标量.

2、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举例: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2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s时间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与学生一块算出是5m,g取10m/s2)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与学生一起算出W1=50J)第2s时间内物体下落的位移是多少?(15m)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W2=150J)前1s和后1s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P1=50W,P2=150W)这2s时间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P=100W)

指出即使是同一个力对物体做功,在不同时间内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有变化的'.因而,用P=W/t求得的功率只能反映t时间内做功的快慢,只具有平均的意义.板书如下:

(1)平均功率:P=W/t

(2)瞬时功率

为了比较细致地表示出每时每刻的做功快慢,引入了瞬时功率的概念,即瞬时功率是表示某个瞬时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提出瞬时功率如何计算的问题后,作如下推导: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P=W/t= Fs/ t, 而s/t=v 所以:P= Fv

当t值足够小时,v就表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这时P就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因此 P=Fv 就是瞬时功率计算公式

讨论:

篇14:高一物理绪论课件

高一物理绪论课件

教学目标

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培养远大的学习志向.

⒉高中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高中物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物理学史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主要内容,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明确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处于主动、自觉、乐学的地位,为完成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及进一步学习物理做好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准备;用老一辈科学家献身我国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鼓舞和激励学生,使他们明白,不仅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能,培养远大的学习志趣.

教学过程:

介绍物理学的特点、研究领域和地位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运用思维和数学工具研究最基本最广泛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层次的一门精密的自然科学。时间上,物理学前溯到宇宙起源,后推到宇宙的归宿;空间上,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体,近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容。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现代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通信技术、航天与空间技术和镭射技术即激光技术)的重要基础.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和现代科研的三大前沿阵地(基本粒子、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也处处离不开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物理学的高技术和强渗透性也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高中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中物理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与核物理和相对论初步六部分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粒子的规律和结构特征.

⒈力学部分,主要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和动量等知识.

演示:小球从竖直圆环的斜轨道上不同位置释放后在竖直圆环上的不同运动情况以及小球恰能沿圆环做完整圆周运动的临界情况.指出,通过高中力学部分的学习,我们将理解小球做上述各种运动的原因并能定量计算出小球恰过最高点的条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和杂技演员表演的“水流星”节目就以此为基本原理.(演示“水流星”节目,使同学们看到小水桶过最高点且开口向下时水竟一点不流出来.)

演示:竖直方向弹簧振子的运动.

介绍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多媒体介绍特技演员飞跃四十多米宽黄河的精彩表演.

⒉热学介绍,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以投硬币为例向学生介绍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所遵循的.统计规律;介绍热气球升空原理及日常生活中的吸盘、拔火罐等均遵循热学规律.

⒊电学部分,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等内容。简介这部分内容在科学技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超导技术、电磁继电器等.

演示:自感现象.

⒋光学部分,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质属性.介绍光缆通讯,演示光导纤维传播电能的实验.介绍光电管的应用——有声电影以及银行、宾馆的自动门等.

⒌原子物理与核物理部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了解微观世纪的科学方法,简介核裂变—原子弹的原理,核聚变反应——氢弹原理,核能的利用——核电站等。介绍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的祖国,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与他的战友一起研制出了我国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⒍相对论简介,主要研究物体在光速、准光速和近光速情况下运动的物理现象.介绍高速空间尺缩、质增、钟慢效应以及“光子飞船”、“黑洞”和“引力透镜”等.

从上面介绍中可以看出,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面加宽了,内容加深了——从定性到定量.

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

⒈物理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关系最为密切.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工业革命,每一次都是物理学的发展为之拉开了序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由于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热力学的发展,导致第一台蒸气机的出现,从此工业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导致发电机、电灯、电唱机等相继问世,从此工业进入电气化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中叶(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电脑网络的大规模使用,标志着工业进入了自动化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新的物质运动形式的发现和理论上的突破,总会导致重大的技术革命,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同时又向物理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今天电子计算机的迅速更新换代正是这一点的例证.

⒉学习物理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物理学的学习,人的各方面素质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物理学的学习,一方面提高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我们尊重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

学习物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习科学认识自然、探索规律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习者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学习物理学,还要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和实验,不怕挫折和失败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心理素质.

物理学充满了对立统一,是活的唯物辨证法.通过学习物理学,学习者自觉不自觉地就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坚持唯物论和辨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坚持真理、崇尚科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怎样学习高中物理

⒈做好实验,亲手操作,不只当观察员和记录员.要亲身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⒉认真阅读教材,学会做摘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学习课后知识以及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⒊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做旁听生.

⒋学会物理概念和规律,正确运用思维和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要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实质,不死记硬背,不把物理知识数学化.

在物理上,1+1不一定等于2.

如:二力平衡,1+1=0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1+1<2

同温物体接触,1+1=1(三人拉手,3×36。5℃=36。5℃)

在高中我们还要学到:3+4=5(几何加法)等等.

⒌做好练习,可起到理解、巩固、深化、活化知识的作用。

⒍经得住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课堂小结

今天的绪论课,我们研究了四个问题:

⒈介绍物理学的特点、研究领域和地位;

⒉介绍高中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⒊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

⒋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今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还要结合具体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发散、收敛、图象、图景、动态分析、临界态、极值等方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现在要认真学习,将来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报效祖国!

布置作业

⒈回味绪论课所讲内容.

⒉预习第一章 第一节

教学说明

绪论课是教师的亮相课,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要讲得内容、语言生动、贴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这样,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牢牢地吸引过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课件

物理初三课件

九年级物理课件

加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习题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高一物理教材

高一物理工作计划

高一化学键课件

高一英语课件

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共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一物理加速度课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