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rpressur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10 飞檐走壁的虎将(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10 飞檐走壁的虎将(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10 飞檐走壁的虎将(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篇:飞檐走壁的虎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3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和反思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4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第5篇: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第6篇:《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7篇:田忌赛马(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8篇:田忌赛马(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9篇:《白鲸》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10篇:白鲸(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1篇:信箱(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2篇:信箱(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3篇:《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14篇:高山流水(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5篇:田忌赛马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1:10 飞檐走壁的虎将(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蹦苷确读写生字新词。
2崩识量挝模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贝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彼鸭壁虎的有关资料: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北诨⒌慕萄Ч彝肌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苯裉煳颐抢囱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鼻胪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焙茫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弊远量挝模画出生字新词。
2背樯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弊远磷晕颍嚎挝慕樯芰吮诨⒌哪男┨氐悖靠煞治几个部分?
2毙∽樘致郏交流,师巡视指导。
3迸纱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备聪把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弊匝⊙Хㄗ杂勺楹虾献餮习。
五、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 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 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飞檐走壁的虎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3.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以题激趣,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读完这个题目,你了解到什么?
3. 想知道这虎将是谁?它到底“虎”在哪儿?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蝇”、“蝎”、“纵”、“卒”的读音。
2.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每段介绍了壁虎哪方面的知识?结合课后第一题用一个词语概括。
4. 交流,板书。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 齐读第一段,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一下它的样子(虎将)。想象着它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它的平凡样儿。一个“但”字,让事情发生转折,这个看似平凡的动物却有着撼人的虎劲。
2. 它的“虎”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自读课文,思考:运用学过的批注法在文中批注。
3. 请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并相机读那一段,品那一段。
(1)第二段哪些词语最能反映它的虎气?理解“出其不意”的意思,感受他的快与机灵。体会“吞食”“百发百中”,感受它捕虫的厉害。
(2)第三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它的“虎威”,读后注重评价,在评价中加深感受。
(3)第四段:这里作者用具体的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胃口之大。
(4)它还有哪些本领呢?用引读的方式理解五、六段。相机完成课后第二题。
(5)壁虎也有静的时候,请学生自读后两段,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它的这两项特点。全班读这两段。
参考资料
☆爬墙捕虫话壁虎
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它挣断尾巴逃走后,到处借尾巴没有借到,可是它自己却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壁虎的身体可分为头、颈、尾、四肢、躯干5部分,全身长着鳞片。壁虎有颈,所以头能够转动,比蛙灵活。它有比蛙强壮的四肢,依靠四肢、腹部、尾部的弯曲摆动,贴地爬行。它的脚趾粗大,趾下的皮肤形成许多横褶,起吸盘作用,因此能在墙壁上爬行而不掉下来。它的身上长着鳞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壁虎的这些外形特征,能使它在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壁虎有捕捉虫子的本领。晚上,壁虎爬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像贴着的一块水泥。落在墙上的飞虫在身旁来回爬着,它却装着没有看见似的,等聚集在身边的蚊子等飞虫多起来,有的竟自己送到它的嘴边时,它才用极快的动作把脖子一伸,把它们吃掉,然后又极快地缩回去。有时候壁虎的头灵活地转动着,朝四处看。它看见较大的飞虫落在墙上,就用最快的速度爬过去,在距离飞虫尺把远的地方忽然停下来,然后慢慢地向前爬,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它在移动。过了好久,壁虎才爬到飞虫跟前,猛地一蹿,把飞虫吞吃掉,接着又朝另一条飞虫爬去。由于壁虎吃蚊子、苍蝇、飞蛾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
当壁虎的尾巴被敌害捉住时,它能够立刻折断。折断的尾巴还能摆动一段时间,壁虎以此分散敌害的注意而乘机逃走。壁虎断尾后,能再长出来。
壁虎在墙壁和橱柜背后以及其他隐蔽的地方产卵,每次产卵3~4粒,卵的外面有卵壳。它的身体外面覆盖着鳞片,用肚皮贴地爬行,属爬行动物。
[飞檐走壁的虎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3:《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和反思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蹦苷确读写生字新词。
2崩识量挝模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贝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彼鸭壁虎的有关资料: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北诨⒌慕萄Ч彝肌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苯裉煳颐抢囱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鼻胪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焙茫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弊远量挝模画出生字新词。
2背樯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弊远磷晕颍嚎挝慕樯芰吮诨⒌哪男┨氐悖靠煞治几个部分?
2毙∽樘致郏交流,师巡视指导。
3迸纱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备聪把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弊匝⊙Хㄗ杂勺楹虾献餮习。
五、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 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 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飞檐走壁的虎将》是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壁虎的文章,由名字中的“虎”字引出“虎将”,并以此为基点介绍了壁虎的各种生活习性。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读中质疑,读中解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读课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读书的向导。我们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逐步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飞檐走壁的虎将》这篇课文段落层次清楚,三到七自然段的结构相似,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设计“教师怎样教”。
首先,在讲读中渗透学法,在教学第三自然时,让学生围绕“壁虎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这个问题去读课文,去讨论,去做批注。在段的小结时引导学生回顾概括、归纳出“一读二找三想四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方法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领悟了这种学习方法为解决后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自读中应用学法,进行学法迁移。学法是为了用法,教师应增强训练意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因素是学生能举一反三,练就阅读的熟练技巧。在学习第四到七自然段时,放手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去自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勾画出中心句,写了壁虎的什么特点?从哪里体会到的?”在学习小组内先自学,然后进行交流。半扶半放,最后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以上学习步骤自己学习,以期将这一学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和反思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4:《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壁虎的有关资料: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壁虎的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五、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篇5: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壁虎的文章,有名字中的“虎”字引出本文紧扣的主题“虎将”,再以此为中心介绍了壁虎的各种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交流,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二、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10飞檐走壁的虎将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篇6:《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如课题。
1、齐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小结:高山流水不仅是美景,而且是古筝名曲,还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想去了解一下吗?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课文
(一) 、了解俞伯牙。
1、自渎课文1、2自然段,思考哪个词说明俞伯牙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要找到一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很难?
2、读第二段,体会俞伯牙遗憾的感情。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虽然他是个音乐家,但是找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却很难,就在这时,伯牙出使途中,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对江弹奏,这时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
2、自渎3、4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描写伯牙在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抽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有琴声的傍晚。播放《高山流水》,生感受,师读课文。
4、你们听的就是《高山流水》,抽生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说点什么?
5、正当伯牙弹起这段音乐的时候,钟子期听到这段音乐,自渎5-7段,勾出描写钟子期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抽生回答。
6、出示钟子期的句子: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A、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从哪些词说明子期夸的妙,读出气势磅礴的语气。
C、抽生读,齐读。
D、理解“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
E、赞的是什么?(伯牙的音乐美妙),怎么赞的?再读。
7、再来看看子期的第二句赞叹。
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A、读一读。
B、伯牙弹奏的是什么?子期赞的是什么?
8、区别体会两句的感情不同,自己体会对比读一读。
9、听了子期的赞叹,伯牙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伯牙弹“志在高山”时,伯牙是什么表情?(惊讶,只是看了一眼子期)。是什么原因?
当第二次赞叹是,伯牙是什么表情?
齐读伯牙的语言: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这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以为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从这句话体会伯牙什么样的心情?
齐读,读出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抽生读)
10、回顾过渡。
子期第一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高山”,第二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流水”,对比读一读子期的赞叹和伯牙的话。
(二)《高山流水》悼知音
1、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他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自渎8-12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3、再听《高山流水》,师读文10-12段。
4、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A、抽生读。
B、抽生评。
C、齐读。
(三) 小结。
1、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万分,而这一次的离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默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读后的收获,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
3、再读课题。
学了这课,你对高山流水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学了这课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
4、师小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了这篇课文,在钟子期、俞伯牙如泣如诉、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们了解了知音的真正含义,请同学们珍惜自己的朋友,珍惜自己的宝贵的友谊,好吗?
教学建议
《高山流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二部分为《高山流水》悼知音。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中,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凭吊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课文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要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7:田忌赛马(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课题田忌赛马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赛马是我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喜爱的一种活动。齐国大将田忌十分喜欢赛马,课文讲的就是赛马中的一个故事。
2、学习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给课文分段
3、讲读第一段
(1)我们看一下比赛情况,齐读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可以知道那些情况?
(2)指名回答:比赛的结果?比赛失败的原因?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换一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3)第一次田忌失败了,他有那些表现?(扫兴、垂头丧气)
(4)想象以下,齐威王有那些表现?
4、讲读第二段田忌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1)朗读课文
(2)孙膑给田忌出注意时,,田忌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田忌有什么弱点?
(3)孙膑的表情、心理是怎样的?(胸有成竹)他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4)读课文,体会孙膑的品质?(观察认真,善于动脑)
(5)体会齐威王的性格品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分组表演
(8)练习
5、讲读第三段田忌要同齐威王再比一次,齐威王同意了,我们来看以下比赛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田忌是如何取胜的?找同学演示一下
(3)田忌胜利了,齐威王有那些表现?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4)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1)只……就……说明什么?(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7、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一次)
田 忌: 上 中 下 失败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二次)
田 忌: 下 上 中 赢
六、作业:完成思考练习完成练笔
[田忌赛马(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8:田忌赛马(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明确孙膑取胜的直接原因。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现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自学发现问题
学生独立自学,独立发现问题。
学生质疑: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质疑。
3、自学探究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出示投影)
A.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输了?
B.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赢了?
C.想一想孙膑是怎样想出这个比赛方法,使田忌取胜的?
围绕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朗读中,利用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可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充当顾问。
二、引导探究
1、发言比较
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梳理课文内容。
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
指生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发言: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两句话:
指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2:孙膑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田忌取胜?
生发言:还是原来的马,只要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思考3:赛马的方案共有多少种,为什么说孙膑的方案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设计赛马方案。
小结: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孙膑的确足智多谋。
2、引导探究
A、指生读第一段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扫兴”“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B、指生读第二段
课文怎样描写田忌、孙膑、齐威王的心理?
指导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挖苦、讥讽、胸有成竹等词的意思。
C、指生读第三段
第二场齐威王有哪些表现?(有点心慌了,目瞪口呆)
为什么第一场不先写齐威王的表现?
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D、指生读第四段
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E、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3、整理小结
孙膑是怎样想出这样高明的对策的?(认真观察、结合分析)
三、训练验证(出示投影)
1、综合训练
A、看拼音写词语
yí huò wā kǔ jī fěng suǒ xìn diào huàn
( ) ( ) ( ) ( ) ( )
B、补充词语
( )头( )气 胸有( )竹 ( )( )洋洋 目( )口( )
C、按课文内容填空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共写了( )次赛马,第一次田忌( )了,第二次田忌( )了。他能够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
2、能力测验(选做题,出示投影)
“只要调整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你是谦虚的齐威王,当你发现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上等马时,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
3、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略)
【评析】
《田忌赛马》这节课,以课堂“创新”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大胆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能力训练化
这节课重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本课教学中深入剖析了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了孙膑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了思维过程的训练。练习题的设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加强了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自学发现”到“发言比较”三个小环节都是学生独立自学的过程。
2、目标问题化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大目标,设计了众多的小目标,而每个小目标都是以小问题的形式展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科学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3、高效省时化
这篇课文一般授课时是二课时,而这节课仅用一课时就走了一个“来回”趟,授完全部内容。从“导入”到“发言比较”是“来”趟,单刀直入,抓住几个重点问题,从内容到中心,让学生明白了孙膑取胜的原因;从“引导探究”到“训练验证”,是“回”趟,从中心到内容,分析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综合训练,能力测验,结束全文。
[田忌赛马(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9:《白鲸》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弊灾餮Щ岜究紊字、新词。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蹦芰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想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不是大象而是鲸。见过鲸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鲸的图片。
出示鲸图片
师:我们看到了鲸生活在海里,体型像鱼,所以鲸字的部首是鱼部,右边是它的声旁首都北京的京字,因此它的读音与北京的京一样是后鼻音“jing”。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一定要把这个字和鲸的样子一起牢牢地装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出示鲸字,齐读两遍。
师:课前老师让孩子们去搜集鲸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孩子们搜集的资料内容真丰富,会搜集资料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会学习的孩子。
老师把孩子们搜集的信息整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鲸介绍,齐读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鲸家族中既美丽又聪明的成员--白鲸。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吧!
出示白鲸图片(师述:白鲸在鲸家族中体型较小,通体雪白,生性温和,聪明可爱。)
出示白鲸介绍,齐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孩子们,你们喜欢白鲸吗?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课文吧。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词,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1、出示自读要求,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孩子们都勾画出来了吧, 要想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必须首先扫清生字生词这个拦路虎。我们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前三年多跟着老师学了那么多识字方法,现在该是发挥作用,自主、自觉地学习的时候了。这课的生字,我希望大家自己学习,不要老师教,能行吗?
2、出示自学生字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师:孩子们学得怎么样?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好,下面我就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这些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 出示几个重点生字,指名读,齐读。
(3) 出示“误”和“娱”,区别并组词。
(4)出示“嘶”和“撕”,看部首猜字义并组词。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课文围绕“白鲸”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现在能回答吗?
4、交流:课文围绕“白鲸”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板书。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找一找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把握段落结构和中心句的作用。
(2)自由读,并结合旁批,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并在旁边做上自己的批注。
(3)交流,理解重点词语“成千上万”和“浩浩荡荡”的表达效果,以及拟人化写法的效果。并出示课件。
(4) 播放白鲸洄游视频,感受浩浩荡荡的气势。
师:孩子们想看看白鲸洄游那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吗?下面老师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我们来看一段白鲸洄游的视频吧。
(5) 小结学习本段的方法和步骤。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师:回忆一下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和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出示自学提示),下面请孩子们选择课文二到四段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段,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
2、选择课文二到四段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段,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
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请喜欢这段的孩子齐读。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写了什么。
(3)交流通过读课文和旁批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交流自己批注的内容。
出示写白鲸叫声的句子说说句子的表达特点(拟人和排比),重点理解“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变化多端”等词的表达效果以及省略号的作用。
(4)想象白鲸的叫声还有哪些。句子练习,出示并填空。
(5)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交流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范读。
(2) 说说这段中白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灵巧、聪明、可爱)
(3) 出示白鲸表演视频,说说你对白鲸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交流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理解“焕然一新”,并用它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白鲸》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10:白鲸(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弊灾餮Щ岜究紊字、新词。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蹦芰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搜集有关鲸、白鲸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几段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鲸、白鲸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焙⒆用牵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蹦懔私饩ㄕ庵侄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毖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惫渡:今天,我们一道走近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毖≡衲阆不兜姆椒ǎ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蓖桌交流初读收获。
3被惚ń涣鳌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三、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毖习第一段,录像入手,引导自读自悟。
(1)出示课件,看白鲸洄游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毖习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习,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习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四、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 白鲸 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
“口技”专家
嬉耍游玩
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
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白鲸(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1:信箱(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同学现在是怎样和你的朋友、亲戚联系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以前人们又是用哪些方式进行联系?(最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 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 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 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三.再仔细朗读,解决问题
1. 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 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信箱(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2:信箱(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蓖ü学习课文,了解娃丽冒着风雪把一封被邮递员送错的从前线寄回来的重要的信及时送到了失主手中的感人事迹,使学生从中受到“做人要有责任感”的教育。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弊灾髟亩量挝模感悟做人的道理。
2弊プ≈氐愦示淅斫饪挝哪谌荨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了解信箱的功能和邮递员的职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孩子们,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可是今天我们所学的“信箱”却迥然不同,它里面还装着更珍贵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蹦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惫椿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
3比班交流。
三、紧扣重点,体会感悟
1蔽恼碌哪牟糠肿钍鼓愀卸?(三、四部分)为什么?
2蓖桌交流,全班交流。
3贝着你的体会自读课文;抽读,评价;分角色朗读。
4蓖蘩龈石铁潘诺夫一家带去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带去了什么?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5笔前。所以石铁潘诺夫才这样写道……(学生读信的内容。)
6币虼税职植湃猛蘩龊透绺缏至鞴苄畔洌爸爸的用意何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娃丽继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暗示哥哥要像娃丽一样做个有责任感的人等。)
四、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1焙⒆用牵学完课文以后,你认为“信箱”里究竟装着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苯步材闵肀叩挠性鹑涡牡娜嘶蛘呤隆D愦诱庑┤松砩鲜艿搅耸裁雌舴ⅲ
[信箱(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3:《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如课题。
1、齐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小结:高山流水不仅是美景,而且是古筝名曲,还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想去了解一下吗?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俞伯牙。
1、自渎课文1、2自然段,思考哪个词说明俞伯牙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要找到一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很难?
2、读第二段,体会俞伯牙遗憾的感情。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虽然他是个音乐家,但是找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却很难,就在这时,伯牙出使途中,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对江弹奏,这时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
2、自渎3、4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描写伯牙在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抽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有琴声的傍晚。播放《高山流水》,生感受,师读课文。
4、你们听的就是《高山流水》,抽生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说点什么?
5、正当伯牙弹起这段音乐的时候,钟子期听到这段音乐,自渎5-7段,勾出描写钟子期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抽生回答。
6、出示钟子期的句子: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A、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从哪些词说明子期夸的妙,读出气势磅礴的语气。
C、抽生读,齐读。
D、理解“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
E、赞的是什么?(伯牙的音乐美妙),怎么赞的?再读。
7、再来看看子期的第二句赞叹。
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A、读一读。
B、伯牙弹奏的是什么?子期赞的是什么?
8、区别体会两句的感情不同,自己体会对比读一读。
9、听了子期的赞叹,伯牙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伯牙弹“志在高山”时,伯牙是什么表情?(惊讶,只是看了一眼子期)。是什么原因?
当第二次赞叹是,伯牙是什么表情?
齐读伯牙的语言: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这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以为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从这句话体会伯牙什么样的心情?
齐读,读出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抽生读)
10、回顾过渡。
子期第一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高山”,第二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流水”,对比读一读子期的赞叹和伯牙的话。
(二)《高山流水》悼知音
1、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他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自渎8-12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3、再听《高山流水》,师读文10-12段。
4、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A、抽生读。
B、抽生评。
C、齐读。
(三)小结。
1、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万分,而这一次的离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默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读后的收获,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
3、再读课题。
学了这课,你对高山流水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学了这课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
4、师小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了这篇课文,在钟子期、俞伯牙如泣如诉、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们了解了知音的真正含义,请同学们珍惜自己的朋友,珍惜自己的宝贵的友谊,好吗?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篇14:高山流水(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
1.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
晋国 奉命 抒情 坟墓 友谊
心急如焚 如泣如诉 风平浪静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催人泪下
一见如故 高山流水
2.师: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默读课文,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板书)
3.谁知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那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抽生读。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著,找找。(琴艺高超)
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
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第2段)
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直都没找到知音)
5.在第2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琴艺高超,始终)
6.从“琴艺高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始终”你有什么体会。
7.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齐读。
(二)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作为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伯牙在做官出使的途中,只能面江对月,借曲抒情,弹奏起自己最喜欢的一曲《高山流水》。
1.课文3、4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伯牙弹奏曲子时的景象,请用笔勾画。
2.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和琴声相伴的那个傍晚,可以闭上眼想象当时的画面。
3.抽生答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正在伯牙抚琴而奏时,子期来到伯牙的身边,他听到《高山流水》又会看到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5~7段。
1.自读5~7段,勾画出写听了乐曲后钟子期的神态和语言的句子。
2.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梳理。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3.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啧啧赞叹,意味深长,真妙)
5.“啧啧赞叹”说明了什么,“意味深长”又表示什么?“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赞的是什么?为什么赞叹?他是怎么赞叹的?“真妙”,妙在哪里?
对,一个“妙”字就道出了子期听懂了伯牙的音乐。那意味深长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意味深长地说?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他又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些什么?子期又一次称赞伯牙的琴声,可以说伯牙弹得妙,子期赞得也妙。
6.抽生读。(谁来道出子期那发自内心的赞叹)
评价,从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子期在肯定伯牙的琴声,谁再来再试试。
7.齐读。
8.听了子期的赞赏,伯牙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先是看一眼,只觉惊讶,后来再也……)
9.我们能感受到这时的伯牙心情非常激动,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他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来)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激动?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伯牙和子期就这样成为知音。此时也许伯牙还会激动万分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10.是啊,伯牙苦于无法找到知音,却偶然遇到一个能听懂自己音乐的人--钟子期,子期这样的赞赏怎不让他激动。
11.教师引读,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去体会伯牙激动不已的心情。
(四)学习凭吊知音部分
正因为这样,两人才会“一见如故”,有了来年的约定。第二年伯牙如期来到江边,盼望着子期的到来,而等来的是子期的死讯。
1.自读课文8~12段,说一说让你最感动的地方。
2.生汇报。
3.为什么让你感动。
4.哪些词语、句子让你受到感动,从“噙着泪水”你想到了什么,从“摔得粉碎”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唯一的知音”让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5.大家在读的时候就要通过这些词语把伯牙此时悲痛伤心的心情表达出来。
师:谁来读。
师:我们听出来了,子期也许是短暂地离开,不是永别,谁再来读。
师: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
生:强调了……
师:为什么要强调。
师:是呀,通过伯牙的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出他此时的痛苦,咱们再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1.自读理解。
这样的偶遇让人激动,这样的离别更让人心碎不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流传至今,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得名,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
自读13、14段。
2.回顾总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通过边读边想知道了伯牙和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同时对“知音”这个词语也有了新的理解,知音也成了……(生答)让我们再读课题,想想学了课文后对“高山流水”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拓展延伸。
是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高山流水(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5:田忌赛马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这场赛事的经过和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二、检查预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障碍,读准“讽”字的读音。
三、学生初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四、抓住重点段落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二段)。
(1)找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
田忌为什么会失败?“垂头丧气”说明什么?
“各自”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文中说明什么?
(“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这个词说明比赛前参赛双方都给自己的马分等级,决定出场顺序。)
2. 学习第四部分(第十八段)。
齐读最后一句话,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马还是原来的马,第二次比赛田忌为什么能二比一取胜呢?
3. 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十二段)。
请学生小声读第二部分,画出三个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体会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找同学说一说文中三个人的表现。
孙膑凭什么说“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请同学再读一读这一段,再看一看齐威王的表现。
(“齐威王正在洋洋得意地夸耀自己的马”,还讥讽田忌,从这里可以看出齐威王根本就没有把田忌放在眼里,表现得非常骄傲自满。)
还有一处是这样写的: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齐威王自信能再次取得胜利,没有失败的思想准备。
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以上内容,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孙膑正是抓住了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才决定安排田忌与齐威王再赛一次,使仍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齐威王毫无失败的思想准备。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一段,要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二次战况如何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4. 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十七段)。
孙膑是用什么办法帮田忌取胜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前后桌讨论一下孙膑采取的战术。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孙膑安排的马的出场顺序,或在投影机上用不同颜色的棋子代表双方的马,摆出孙膑安排的马的出场顺序,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请几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演示。教师可选取与课文中讲的内容相同的方法进行板书。
五、总结,进一步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第一次失败是“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田忌都失败了。孙膑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所以采取了新的方法,田忌转败为胜。前后两次比赛的区别就在于斗力和斗智。因此可以说,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不是力量的比赛,而是智力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
(板书:斗力 0∶3 斗智 2∶1)
六、齐读全文,进一步理解两次比赛的不同结果
参考资料
☆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早年孙膑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投奔魏国,任魏将军。庞涓自知能力不及孙膑,荐膑于魏,庞涓又恐孙膑位过于己,反而加害孙膑,断膑两足使其终生残疾不得为将。齐国使臣惜膑之才,把孙膑带回齐国,齐将田忌善待之,荐于齐威王,威王问兵法,拜膑为师。公元前353年,魏将庞涓率军攻打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依照孙膑的谋划,没有直接去邯郸救赵,而是引兵直取魏都大梁,攻敌必救,迫使庞涓弃赵回救。孙膑在桂陵设伏,战胜庞涓。孙膑一举既解赵国之急,又败魏国之师。公元前341年,魏国以庞涓为将大举攻韩,韩告急于齐。齐宣王问救早与晚孰利。孙膑指出,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我代韩而受魏之兵。不如阴固韩之志,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齐王善其策,在魏韩交兵五战五不胜之际起兵攻魏,庞涓以疲惫之师与孙膑战于马陵,兵败自刎。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孙膑兵法》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
☆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田忌赛马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