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tangh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语文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语文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 目录
篇1:语文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并填好导读图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课前准备
1、生字词与课文的预习。
2、广播稿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1)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2)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3)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2、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还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组课文,一起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快乐课堂,刺激闯关。你准备好了吗?第一关,开门!
二、第一关:我是最棒的!
1、请齐读《第六组》里的'导读内容。第一个问题:单元主题是什么?(壮丽的祖国山河)
2、一起齐读导读内容。
3、从刚才的主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我们祖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恭喜大家顺利通过第一关。第二关的大门打开了,欢迎你们一起来挑战。
三、第二关:难词难字攻破战
找学生读要求:
1、请认真分析视频上的字词,用你们小组的方式来认识它们。
中断、楚江、孤帆、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注意难写、易写错的字:懒、武、拣、赏、浸。
2、读读比赛
小组读、个人读、开火车读、男女读。
很高兴大家都认识了本单元最麻烦的家伙了,解除了第二关危机。现在顺利打开第三关大门。祝愿你们小组闯关顺利,请看要求:
四、第三关:跨越障碍,组慧展示
要求:
第1步,请组长上来抽签选课。大家已经知道自己小组所负责的课文了,请关注第2个步骤:用自己组喜欢的,独特的方式进行读读课文。在读完课文后,请利用你们的个人预习单和《遐想》一起来讨论完成小组预习单的主要内容。完成后,请把你的红旗插在小组牌上,然后进行其他课课文的研究。时间交给你们,请开始。
(老师到各组了解进度和情况,引导小组思考,为学生解除各种障碍,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
看到小红旗一面一面地被竖起来,真让人高兴。现在进入我们最紧张,也是最有挑战性的第四关。
五、第四关:分享成果,你答我述
要求:
请根据课题进行先后顺序,也根据小组组号的先后顺序汇报,请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选出你最欣赏的其中一组,也请准备好你的疑问,如果在整个过程中都无法解答,等一下请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探究。
(一)填空导学《古诗二首》
《望天门山》中主要介绍了哪些景物:天门、碧水、青山、孤帆。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主要介绍了哪里的景物:西湖。作者把西湖比作西施。
(二)填空导学《富饶的西沙群岛》
(三)分享感悟
从四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热爱祖国的美丽风光。
六、第五关:好句朗读,共分享
要求:
1、组内组员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2、其他组员针对此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3、全班好句分享。
让学生快乐地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表达出对句子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
搜集更多我国的美丽风光。
篇2: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的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一、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4)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
员***
5)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6)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
组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幻灯片播放天门山与西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两个地方的`特点与不同。
2、板题,齐读课题。
三、创关游戏
同学们,喜不喜欢闯关活动,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闯关去!
第一关:我真棒,我会读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初读古诗,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②遇到不懂的字可借助注音,或做上记号,课堂上提问。
2、指名朗读。
3、同学评价,教师指导感情再指名读。
4、全班齐读。
第二关:自读自悟诗意
要求:请大家联系课文中的注释,并参考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1、学生个人读悟。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4、教师引导,说说诗意。
第三关: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5、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第四关: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它们分别表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感情?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四、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两首》
板书: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唐) 苏轼 (宋)
天然美 热爱大自然
篇3:语文《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语文《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心小广播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四、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孤——狐)(继——断)(帆——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 ) 懒( ) 拣( ) 形( )状( )渔( )
篮( ) 赖( ) 栋( ) 型( ) 壮( )鱼(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童心小广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 ) 映( ) 材( )刮( )浸( )
赏( ) 影( )村( ) 敌( ) 侵( )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三、小结。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六、布置作业: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篇4:《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设计
《壮丽的祖国山河》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其 他 学生准备纸、笔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1、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2、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岛上儿女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多媒体教室 学生用纸、笔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2、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1、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1)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2)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篇5: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一缕春风,吹进了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
本组教材围绕“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 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给人启迪,让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哲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让他们懂得谦虚,勇于承认错误,孝敬父母及关爱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愿意以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
教学建议:
《画家与牧童》是一个很优秀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地向牧童学习。教学这课时由于生字多,课文长,应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教师可用一个问题来引领全文,“你佩服谁,为什么?”在学生感悟理解中,可以穿插渗透:要向戴嵩一样,无论多么有名,多么权威,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向牧童一样,敢于提出意见,有胆识。文中生字很多,也较难认记,一定要调动学生乐于识字的愿望,让其在语言环境中认记。课后延伸可以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找资料,了解更多以画动物闻名的画家。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建议教学本课在揭题时让学生提问,“我为谁骄傲”“为什么我为你骄傲” 等等问题。让学生从读中品味,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课后延伸可以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去承认错误。深人地教育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要有承认错误与改正错误的勇气。”课后要求写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师可抓住字形特点加以指导书写。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也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处理上应该以读为主。中自然段较多,段落较短,建议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你佩服哪个儿子,为什么?“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句型“一个……一个……另一个……”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串编课本剧。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篇课文编排得特别好。而今的孩子被父母宠着,只会想自己。出门打车,见什么买什么,很少替家长考虑,也不懂得节俭。这册的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没有要求写的生字,课文一般都比较长,旨在培养学生默读思考的能力。建议这课以默读为重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自主提问,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引导为主。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延伸教育,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懂得体谅、关心他人,学会节俭。
本组教材总体建议:
建议教师在扩展活动中制作积分台,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学生以小学生守则为准则,无论在家里或是在学校做的好事都记录在案,用星级的方式表彰,还可以加写表扬信送回家 中。月末评比“星心队员”,用以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具有优秀品德的人。
《我为你骄傲》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A 案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句子投影片。
第 一 课 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疑: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b.再读全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交流
1.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用“我为你们骄傲”这句话来评价,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为他们骄傲,铺垫“骄傲”在文中的意思。
3.解决课题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老奶奶“我”
送报的孩子“你”
默读课文,学习词句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自己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导书写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璃”的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纟”,再写“米”,最后写“”。
3.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点评反馈。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
a.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说事情的经过)
b.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引导学生懂得做了错事,要勇敢地承认并及时弥补)
2.分组或全班交流。
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分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怎么解决的。
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积累语言
1.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3.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鉴赏水平。
篇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篇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第六单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有两大特点: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
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自由读写”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去学习一组关于“高新科技”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学语文的能力。
这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开展“自由读写”。
一是还权与生,将读写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教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二是授渔与生,将阅读的一般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而不散漫,“读写”能有实效。三是搭好舞台,创设活泼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读写”,那是索然无味的。
本单元,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而宜以合理的逻辑为序,教学的基本思路:发动准备——自由阅读——综合实践。之所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一是科技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见《教学参考书》P440~441)
(1) 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
(2) 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树立投身科学、为国出力的志向;
(3) 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明白要“善用科技、造福人来”。
2. 使学生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3. 使学生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并促其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单元总课时:12课时
整体感知 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1课时
自读、荐读 2课时
读书交流评比会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4课时
自由作文 2课时
第1课时 单元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1、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使命感;
2、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一、了解自己和公众的科学素养:
1、教师下发一份《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学生当场完成。
请按实际情况回答本问卷各个项目
一、判断题
1、地心非常热。
A对B.错C.不知道
2、人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
A. 对 B. 错 C.不知道
3、千百年来,地球上的陆地一直在缓慢地漂移。
A. 对 B. 错 C.不知道
4、最早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A. 对 B. 错 C.不知道
5、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
A. 对 B. 错 C.不知道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病毒是:
A 计算机程序B 计算机部件C 寄生在计算机中的微生物D 不知道
2、DNA是指:
A 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 B 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
C 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 D 不知道
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
A、废气排泄过量。B、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污染。C、氟里昂的使用。D、不知道。
4、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A、征求患者的看法。
B、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
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级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
D、不知道。
5、你对算命之类:
A、非常相信B、有点相信C、说不清楚D、完全不相信。
2、教师下发一则调查报告,学生阅读。
我国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5月19日终于得出结果。这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和之后,于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公众迷信程度仍然严重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与历年相比,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高,但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处于落后地位。早在1985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9%。此外,在对18个国家公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名列最后,仅18%。瑞典第一,高达70%。因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
不仅如此,在调查公众对封建迷信相信的程度时发现: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5%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
年龄越大,科学素养水平越低
需要指出的是,从被调查者的年龄上看,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年龄段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科学素养的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小。如: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5%,60-69岁为0.5%。由此可见,面对飞速发展的21世纪,尽快“充电”,已提到每一个中老年人的议事日程。
在对不同职业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时发现,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5.6%;其他职业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有关人员、生产工人、商业及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相对而言,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关。
一年中绝大多数人没去过科技馆
“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我们的现状看,要把科学变成像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通俗的东西,科普工作者还真得多费点脑筋。因为,这次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有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仅为7.2%;而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1%。
令人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在各种没去科技馆参观的原因中,门票价格并不像通常我们认为的是影响公众参观的主要原因(比例只有1.8%);而“本地没有”却占第一位,比例为57.7%;“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占第二位和第三位,比例分别为17.8%和8.9%。看来,政府应尽快加大科普设施投入的力度;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普教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在进门的时候首先对参观者进行地貌、地况及其成因的介绍,这就是一种科普。可是在中国的景点,听到更多的是仙女、天师的传说,甚至在向导游询问有关地理知识时也只能听到一声“抱歉,我不知道”。
专家介绍,公众科学素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也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家科技战略之一。我们不仅要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也要努力找到如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途径。
美国、日本、加拿大、原欧共体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和定期地对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美国的研究从1972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从来没有间断过。英国科学和工业馆中积累了长达170年的相关资料。学者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英国科技传播和经济、科技发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2049计划),使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按照分阶段的不同标准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平。
篇8:高一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新教材听说课的教学设计
(SEFC)Book1A Unit6 Good Manners
江苏省天一中学 丁丹
目标设计:1) 按新课程标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创新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参与,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 运用“语言的输入 语言的辅助输出 语言的输出”这一语言规律,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设计: 1)帮助学生复习使用表示道歉的用语。
2)教育学生如何做到行为规范,争做一个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中学生。
过程设计:
一、导入(Presentation):
一首英文歌曲:(Thank you /You’re welcome.-----摘自《新概念英语》)
设计问题: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ong?
2) Why do we always use these expressions?
(歌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回答,巧妙地引出话题:Good Manners)
二、热身(Warming up):
1.展现图片,利用所给短语完整对话。
设计学生活动:1)Pair Work
2)集体校对:一问一答式
(学生在完整对话时,既有了开口说的机会,又复习了表示道歉的用语。)
2.对话内容提升:
设计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s?
设计填空:
When we want to enter a room, we should say: Excuse me. May/can I come in?
When we want to interrupt other’s conversation, we should say: Excuse me. May I interrupt you for a moment?
When we have troubled others, we should say: I’m sorry. Or: I’m terribly/really sorry.
(根据问题设计的填空,不仅提升了对话内容,而且使学生对使用道歉用语的场合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听力(Listening):
1. 听前导入:
步骤一:问题设计:What are the three words that we often use if we want to be polite to others in our daily life?(Answer: Please, Thanks, and Sorry.)
(从问题答案引出“表示道歉”的重点。)
步骤二:看图片,听故事。(图片及故事的听力材料附后)
问题设计:What’s it talking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young ma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这一步骤,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在公众场合打扰了别人要道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道歉用语”来引出课本听力部分,而且为后面讨论部分“如何做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举止的中学生”作了铺垫。)
附听力材料: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nd, I was traveling from Shanghai back to Shenyang by train. In front of me were sitting two men and a woman. A young man was sitting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The man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and the woman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Later the young man brought out his tape – player and played some very loud music. What was worse, he was singing along and drinking. The people around looked at him angrily. When the train stopped at a station, he got off in a hurry. Suddenly, a man in the train called him as he hurried away. “Young man, you have lost something.” The young man stopped and returned, wondering what it might be. The man in the train said:” You have lost good manners, you should mind your manners next time.”
2 . 听力训练:
第一遍:整体理解,完成问题:
第二遍:了解细节,完成填空:
1. What does Bill say to apologise for taking the bike without telling Cliff?
Oh, _I’m sorry. I only used it to get to school because I was late.
2.What does Cliff say?
_That’s Ok. Just ask me next time, will you?
3.What does Bill say to apologise for losing the bike?
I really have to apologise . It’s about your bike.
4. What does cliff say?
Oh, that’s all right . I guess it wasn’t really your fault, wasn’t it?
That’s OK _. Forget it_ . It was an old bike anyway.
5.Bill took Cliff’s bike without asking him. He also lost Cliff’s bike.
He apologises for losing it by saying :
I’m really sorry about the bike.
第三遍:(视班级及学生实际能力情况而定。)
(分别设计听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听的任务的完成。)
3. 听后活动:
a) 根据听力内容,编对话。(抓住机会,趁热打铁,这是一个语言辅助输出的过程。)
b) 总结道歉用语及回答。(总结所听的内容,为下面的口语训练作准备。)
Ways of Making Apologies
(Please )Forgive me. I’m very sorry.
I apologise for…
I’m sorry. I didn’t mean to …
Oops. Sorry about …
Possible Answers
Oh, that’s all right.
Oh, well, that’s life.
It’s OK.
No problem.
四、口语训练(Speaking):
第一部分:任务一:Pair Work用所总结的道歉用语编对话,一两句即可。
任务二:Pair Work用所给场景(附后)编对话,并注意运用道歉用语。
(语言的输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Situation 1
You are at a school party. Your friend tells you that the man you are going to work with tomorrow has also come to the party. You have never met the man before, but your friend does not know. You ask him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man.
Situation 2 :
Many students and teachers come to the party. You are looking for two seats to sit down with your friend, but there are none. You see two seats, but there are bags on them. You go over to ask the girl sitting beside the bags.
Situation 3
Many people are drinking at the party and there are many glasses on the table. You take the wrong one. What will you say and what will you do?
Or: you can use your own situation.
第二部分:Discussion: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want to be a student with good manners?
1) At school…(图片附后)
2) At home…(图片附后)
3) In public places…(图片附后)
(这一话题的讨论,完全是一个语言自由输出的过程。这一贴近生活的话题,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一讨论,还促使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把德育教育融入了英语课堂教育中。)
1.At school….
2. At home…
3. In public places…
五、课堂内容总结(Summary):
问题设计: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a:…how to make apologies;
b:…how to be a person with good manners.)
(这一总结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也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检查的目的。)
六、写的训练(Writing):
1. 观察图片,口头描述。(图片附后)
2. 写短文。(课上时间有限,可作为 Homework.)
(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语言的口头输出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笔头输出能力;而且,图片内容与课堂话题紧密联系,起到了复习的作用。)
篇9:第六单元测试题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测试题教学设计
单元测试一
一、填空题。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 )
2.90°的角是( )角,180°的角是( )角
3.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两边是( )。
①射线②线段③直线
2.画一条射线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 )。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3.如果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 )。
①互相垂直②互相平行③不平行也不垂直
4.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①4个角②4条边③对边
5.长方形是特殊的( )。
①正方形 ②平行四边形③梯形
6.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叫做梯形的高。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④垂线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
2.角的边画得越长,角就越大。( )
3.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
4.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
5.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相等。( )
6.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7.等腰三角形一定有两个角相等。( )
8.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只有一条高。( )
四、作图题。
1.用量角器和直尺作一个75°的角。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过B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写出图形名称,并从A点向对边作高。
五、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指出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
六、下图中,不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是(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线段,射线 2.直,平 3.2
二、选择题。
1.① 2.③ 3.② 4.③ 5.② 6.④③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作图题。
三角形 平行四边行 梯形
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六、⑤
单元测试二
一、填空题。
1.一个平角等于( )个直角。一个周角的一半的一半是( )角。
2.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度。
3.通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通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4.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
5.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 ),它们的交点叫做( )。
6.∠1+115°组成一个平角,∠1=( )。
7.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 )度。
8.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有( )个锐角。
9.三角形具有( )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 )的特性。这些特性在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0.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时,这个图形就变成了( )形。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2.一条直线长10米。( )
3.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4.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来看一个3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300°。( )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6.两条直线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
7.有两个内角度数和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8.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
9.梯形的内角和是360°。( )
10.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20分)
1.一个三角形最多可以画( )条高
①l ②2 ③3
2.两条直线相交可以成4个(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3.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 )垂线。
①一条 ②二条 ③无数条
4.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
①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②两个锐角 ③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5.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 )
①互相垂直 ②互相平行 ③相交
6.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0°,另外两个内角( )。
①都是 65° ②是 50°和 80° ③是 50°和 80°或者都是 65°
7.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60°,另一个锐角是( )。
①30° ②45° ③60°
8.A、B、C三点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经过三点可以画( )条线段。
①1 ②2 ③3 ④无数条
9.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 )条。
①1 ②2 ③3 ④无数条
10.下图中,∠1是( )
①l40° ②145° ③105
四、画一画。(每小题6分,共24分)
1.过点P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2.如右上图,过点M分别画AB的垂线和AC的平行线。
3.画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4厘米和5厘米,夹角是30°,画出这个三角形。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五、计算题。(1~4题各6分,第5题7分)
1.如图,已知∠AOC和∠BOD都是直角,∠1=30°,求∠2的度数。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6°,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3.甲角是乙角的3倍,甲、乙两角的和是136°,求乙角有多少度?
4.∠1、∠2、∠3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已知∠3比一个周角少300°,∠3的度数又是∠2的3倍,求∠1是多少度?
5.如图,已知在1=75°,∠2=20°,∠3=46°,求∠5=?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直 2.180 3.无数,一 4.1°的角 5.直角,垂直,垂足
6.65° 7.60 8.两 9.稳定,易变形 10.平行四边形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③ 2.② 3.③ 4.② 5.② 6.③ 7.① 8.③ 9.① 10.③
五、计算题。
1.30° 2.57° 3.34° 4.100° 5.39°
篇10: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
本着“不但要教,还要教会”的原则继续狂奔,开始落实课堂书面笔记的检查。一年级要求跟着指令走,到三年级确实应该开始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了。再加上这个班写字的速度慢,所以要把上课时写字的量与质都抓上来,对“画风”懒散的班级,真不能让他们闲着,就得一个一个抽起来问问题,一个一个巡查看笔记,终于做到尾巴上的同学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已经花了两个课时了。教写字的时候提前区别了“楚”和“定”,重点指导了“孤”和“帆”,另外花了几分钟一起练了练不同的字里横折弯钩的写法。“抹”和“未”的书写也是需要强调的,但是讲讲都会,一写就废,学生还是要多练习、多区分,才能写好字里的长短横。半包围的字写起来是个难点,我也还没摸索出来怎么能把这样的字教好。听课的时候学到老师教三点水时出示扇子的图片,教小朋友根据扇形来写三点水,这个办法很不错。我以前教小朋友把三点水写成一个三角形,没有扇子这么直观,以后可以改一改,见贤思齐嘛。那么半包围的字可以像什么呢?我苦思冥想,还没想到,慢慢想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
从这一课开始教先概括后具体,教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从中找到关键句。第二段有个小陷阱,同学们下意识以为这段话只写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却忽略了后面几句写的是原因。由此来教先理解每句话意思对概括段意的重要性。
因为给了大量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来说句子的意思,所以朗读的时间被压缩了,原本准备让孩子背一背第四自然段,积累一下里面的句子,但想到课堂上读得不够,背起来有难度,会增加负担,还是算了。
“贵”字虽然重点教了,但错的人还是很多。另一个错的比较多的是“厚”,以后再教到这一课要提前讲一讲。
小练笔是有难度的,先帮扶着带着用一句话写清楚一幅图,指导写法,再分别说了另外三幅图,然后调整句子的顺序,要求从海面写到海底,最后再加上一句总起句,连起来成为一个段落。像这样完成一个句子群的说与写,花了很多时间,但课堂上全部完成了,写得又快又好的和能够帮助后进生说完整写完整的都给了奖励。
唐太宗《帝范》里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顾为其下。”以高标准去提出要求,至少能保证中等的成效,所以还是要敢于提要求,想办法鼓励孩子去够上,去做到,去追求成就感。
之前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还不够,所以在这一单元里落实了“……是因为”“不仅……而且……”“既……又……”这几个关联词的用法。
《海滨小城》
这一课偷懒,照搬了王成老师的设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王老师这棵大榕树真可靠啊,哈哈。这一课继续练习先读文,再理解句子意思,再找出关键句,最后概括段意的思维模式。生字重点指导了“载、滨、靠”的笔顺。最近描红本的质量有所下滑,于是又开始用红笔打样,提出更高的书写要求,订正后的描红本看起来规整多了。
从这个单元开始,把默词语改成默板书,一是这个单元的课文文本特性就是条理清晰,板书就包括了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二是天天默词,学生有点倦怠,换个新鲜的'形式,找一点新鲜的成就感。学生说,开学的时候根本想不到现在还能默出板书来,现在可以完整地一边默一边梳理课文内容,小朋友很自豪,说觉得自己很牛呢。真可爱!
当然,要求和方法也是要先教的。翻开本子就默,那一定惨不忍睹。首先要记,记了回家要读,结合课文内容来一边读一边说,能把板书中的词串成句子说。说完一遍了,就是把课文复习过一遍了,这时再默,默完自己对照,检查错字,及时补漏,一切自助。实在差的,默不出也没关系,再抄一遍回顾回顾,也能起到复习效果。
这一课没有写话,但要赏析两个重点长句,练习册最后一题除了摘抄,还要求学生写了写为什么好的理由,一样是先读练习册上小女孩说的话,然后照样子说清楚“写得好”的理由。答题完整规范的习惯,就是要在每天日积月累的小练习中逐步夯实的。
学生说:“老师,你写错了,是石凳上坐满了人,怎么是石凳下呢,应该是树下!”
我说:“你说得对,是我错了。”
所以特地记录一下这个小错误。
《美丽的小兴安岭》
有了前两课的铺垫和过渡,这一课的“八爪鱼”思维导图推进得很顺利,一边读,一边画,写得急了,有几个错字是在所难免,但大家的手、脑都动起来了。理解“抽出、封、浸”这样的题目,以往我只要求学生说,课上各抽两三个同学说完就完了,现在要要求写下来,还得画好线写,写得干净漂亮。先读练习册上范例是怎么说的,梳理出学法:解释词语的意思,再说表达效果。第一句和学生一起说,一起写;第二句和学生一起说,让学生听写;第三句学生说,说完自己写。写得又快又好的,帮助写不出来的,说不出来的就先听别人怎么说的,再自己复述一遍,然后再照着说的来写。
这一课中难写的字有“酸”,容易写错的是“袋、线、脆”,很难写好看的是“密密层层”和“严严实实”。“库”的笔顺漏教了,下次写到时再补吧。
写家乡最美的季节分了两天两个小任务,第一步是先写清楚因果关系,选择合适的当季景物,这和前面看图写句段的要求又有不同,这一次的写话涉及到了选材。第二步是打磨词句,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把一段话写完整。像之前朱新亚老师在观察单元所做的一样,一个有难度的大任务可以拆解成两个小任务,有梯度地去完成,小朋友不容易觉得恐惧抵触,之后遇到生活中的难事,也能养成拆解步骤的思维习惯。
这一单元教了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帮助我们读懂文章,从语文园地的“车站的人可真多”开始教用思维导图梳理写作思路。这里只写一段话,所以图画得小,到这一单元的习作《这儿真美》,图就要画得大了,老师也从全画逐渐过渡到画一半,剩下的分支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写的内容去补足。写作之前先画这样一张图,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想的时候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写的时候就忘记了”和写作不按顺序、没有条理的问题也可以有些许改善。
篇11: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着“不但要教,还要教会”的原则继续狂奔,开始落实课堂书面笔记的检查。一年级要求跟着指令走,到三年级确实应该开始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了。再加上这个班写字的速度慢,所以要把上课时写字的量与质都抓上来,对“画风”懒散的班级,真不能让他们闲着,就得一个一个抽起来问问题,一个一个巡查看笔记,终于做到尾巴上的同学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已经花了两个课时了。教写字的时候提前区别了“楚”和“定”,重点指导了“孤”和“帆”,另外花了几分钟一起练了练不同的字里横折弯钩的写法。“抹”和“未”的书写也是需要强调的,但是讲讲都会,一写就废,学生还是要多练习、多区分,才能写好字里的长短横。半包围的字写起来是个难点,我也还没摸索出来怎么能把这样的字教好。听课的时候学到老师教三点水时出示扇子的图片,教小朋友根据扇形来写三点水,这个办法很不错。我以前教小朋友把三点水写成一个三角形,没有扇子这么直观,以后可以改一改,见贤思齐嘛。那么半包围的字可以像什么呢?我苦思冥想,还没想到,慢慢想吧。
篇12: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从这一课开始教先概括后具体,教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从中找到关键句。第二段有个小陷阱,同学们下意识以为这段话只写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却忽略了后面几句写的是原因。由此来教先理解每句话意思对概括段意的重要性。
因为给了大量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孩子来说句子的意思,所以朗读的时间被压缩了,原本准备让孩子背一背第四自然段,积累一下里面的句子,但想到课堂上读得不够,背起来有难度,会增加负担,还是算了。
“贵”字虽然重点教了,但错的人还是很多。另一个错的比较多的是“厚”,以后再教到这一课要提前讲一讲。
小练笔是有难度的,先帮扶着带着用一句话写清楚一幅图,指导写法,再分别说了另外三幅图,然后调整句子的顺序,要求从海面写到海底,最后再加上一句总起句,连起来成为一个段落。像这样完成一个句子群的说与写,花了很多时间,但课堂上全部完成了,写得又快又好的和能够帮助后进生说完整写完整的都给了奖励。
唐太宗《帝范》里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顾为其下。”以高标准去提出要求,至少能保证中等的成效,所以还是要敢于提要求,想办法鼓励孩子去够上,去做到,去追求成就感。
之前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还不够,所以在这一单元里落实了“……是因为”“不仅……而且……”“既……又……”这几个关联词的用法。
篇13: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课偷懒,照搬了王成老师的设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王老师这棵大榕树真可靠啊,哈哈。这一课继续练习先读文,再理解句子意思,再找出关键句,最后概括段意的思维模式。生字重点指导了“载、滨、靠”的笔顺。最近描红本的质量有所下滑,于是又开始用红笔打样,提出更高的书写要求,订正后的描红本看起来规整多了。
从这个单元开始,把默词语改成默板书,一是这个单元的课文文本特性就是条理清晰,板书就包括了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二是天天默词,学生有点倦怠,换个新鲜的形式,找一点新鲜的成就感。学生说,开学的时候根本想不到现在还能默出板书来,现在可以完整地一边默一边梳理课文内容,小朋友很自豪,说觉得自己很牛呢。真可爱!
当然,要求和方法也是要先教的。翻开本子就默,那一定惨不忍睹。首先要记,记了回家要读,结合课文内容来一边读一边说,能把板书中的词串成句子说。说完一遍了,就是把课文复习过一遍了,这时再默,默完自己对照,检查错字,及时补漏,一切自助。实在差的,默不出也没关系,再抄一遍回顾回顾,也能起到复习效果。
这一课没有写话,但要赏析两个重点长句,练习册最后一题除了摘抄,还要求学生写了写为什么好的理由,一样是先读练习册上小女孩说的话,然后照样子说清楚“写得好”的理由。答题完整规范的习惯,就是要在每天日积月累的小练习中逐步夯实的。
学生说:“老师,你写错了,是石凳上坐满了人,怎么是石凳下呢,应该是树下!”
我说:“你说得对,是我错了。”
所以特地记录一下这个小错误。
★ 第六单元 复习
语文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共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