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Five队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范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PT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PT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PT课件就在下面,重要讲的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欢迎各位老师下载使用,请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PT课件 |
篇2: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
课题 Unit 6 How do you feel ? A Let`s learn第(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绪的单词:feel, sad, angry, happy, worried, afraid。
能完成本页的看图完成句子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听、说、读、写有关情绪的单词:feel, sad, angry, happy, worried, afraid。
2. 能够正确使用上述单词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Let’s wrap it up板块
四、教 学 过 程
【自主学习】
1.Greeting
2.引用学过句型,How does he she feel ?操练交流。引出People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
教师利用挂图呈现A Let’s learn 板块第一幅插图,提问学生:Who is she? What is it? What are they doing? How does Sarah feel? Why?引导学生谈论图片,引出并教授描述Sarah和小猫不同的情绪单词:angry,afraid.
【合作探究】
1、教师利用视频呈现不同动物的表情和动作,引出观点:Animals have feelings .
2、教师播放小狗puppy 的视频,整体呈现并教授描述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词汇,如:angry,afraid等,教师提问学生:what is puppy doing ?how does it feel ? What will it do ? 要求学生将小狗的情绪和动作进行匹配。
3、教师呈现A;Let ‘s learn 板块的挂图,与学生谈论图片 :not only the dog ,but also the cat has feelings,too .chen jie has a pet cat ,what are they doing ? How does sarah feel ?how does the cat feel ? Why ?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猜测Sarah和宠物猫的情绪,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展示交流】
1、记忆游戏
教师出示四幅编好号的图片。教师描述图片,学生迅速找出对应的图片并报出号码。也可以变成教师报数,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或句子。
2 学生制作本课的单词卡片,每张写有一个表达情心理状态的单词,最好是大写字母,如: sad, worried, happy.学生四人一组,学生A快速展示一张卡片再放下,其他三名学生说出所见单词。首先,说出的得一分,然后到学生B展示卡片,以此类推,得分最多者获胜。
篇3:九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课件
教学目标与要点
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对在前面五单元中所学过的知识做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复习、归纳一般过去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进一步学习动词不定式和宾语从句。能够区别 have been与 have gone的用法;重点学习课文“Under the sea”,明白How important is the sea to our life?
通过利用computer去寻找一些information,进一步熟悉有关如何操作计算机的术语;掌握数词的用法和类似 thousands of短语的用法。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白海洋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人类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并尽力保护它的环境。
素质教育目标
1. 在本单元中,首先要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包括现在完成时态在内的五个基本时态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 的时间观念并且能基本做到运用所学过的时态进行交际会话。
2. 要求学生对现在完成时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并能与其他时态区别开来。同时,对宾语从句也应当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且能够进行综合运用。
3. 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到学习的乐趣。
4. 大力运用探究式学习,如进行查找资料、资源共享、话题探讨等,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累知识和陶冶情操的体验。
5. 本单元的主题与大自然关系紧密,教师应当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类与大自然应当和谐共处。
Lesson 21
Period: The First Period
Content: Lesson 21
Properties: Tape recorder, Overhead Projector, TV, pictures.
Teaching Objective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point in the dialogues.
the usage of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Language Focus:
1. Useful expressions: have an accident; hurt badly;
2.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What’s happened? They’ve had an accident. Has anyone called the police? Yes, they have. Teaching Procedures:
Ⅰ. Organizing th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get ready for class.
Greetings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nd a duty report.
Ⅱ. Revision
1. check homework.
2. Revi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sk :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in Beijing?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Make sure they can answer correctly.
Ⅲ. Presentation
1. Show a picture of an accident on TV. Get the students to watch and talk about the accident using some words, such as: have an accident, hurt, badly, fall off, hit …
2. Have the students read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s in pairs.
3. 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Ⅳ. Puzzle dialogue
Find the best answers by themselves. Check the answer with the whole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similar questions, then get the other students to answer them.
Ⅴ. Read and act
1. Ask the students to close their books, and then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re have Bruce and Sue gone?
Haven’t they ever been to London?
When are they going to be back?
Have the students find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Check the answer with the class.
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then practice in pairs.
3. Act out the dialogue.
4. Allow them to change the dialogue to fit a situation they might have at home.
Ⅵ. Exercises in class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right verb forms.
A: I’m not feeling well. I ________ (get) a cold.
B: ________ you ________ (be) to the hospital yet?
A: Yes, I ________ (go) to see Doctor Li this morning and he ________ (give) me some medicine.
B: ________ you ________ (take) the medicine?
A: Yes, I ________ (take) it just a moment ago.
B: Mr. Li is a good doctor. I think you’ll ________ (be) all right soon.
Answers: have got, Have … been, went, gave, Have … taken, took, be
Ⅶ. Homework
Finish off the exercises in the workbook.
篇4: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
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复习准备
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
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20×3=60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计算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开小火车
2、合作探究,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12×3=36
(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0×4= 10×6= 10×7=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篇5: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 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这些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归园田居》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但是也不要将这种情绪的表现作绝对化的理解,诗文中包含的感情基调是确定的,而具体的指向则是模糊的、含蓄的、多义的,《三峡》和《观潮》两篇文章,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得就不明显,《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都是在最后一联才含蓄的流露了作者的情绪。在写作技法上,摹山范水的诗文深谙“诗中有画”的妙处,努力用语言营造画面感,选取的景物非常讲究结构布局、色彩处理,通过远近、明暗、虚实、浓淡、藏露、疏密、奇正等对立关系的和谐统一表现,实现景物的立体感、层次感,达到一种直觉体悟的审美效果。尤其是《答谢中书书》和《湖心亭看雪》两篇文章,《使至塞上》这首诗,画面感很强。另外,这一单元的诗文都能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了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如《三峡》《答谢中书书》;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如《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篇6: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略无阙(quē)处2、重岩叠(dié)嶂((zhàng)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4、至于夏水襄(xiāng)陵5、沿溯(sù)阻绝6、虽乘奔御(yù)风不以疾也7、则素湍(tuān)绿潭8、绝t(yǎn)多生怪柏,9、飞漱(shù)其间10、林寒涧(jiàn)肃11、常有高猿长啸(xiào)12属(zhǔ)引凄异
二、词义理解。
(一)解释加点的字。
1、略(完全、全部)无阙处2、重岩叠嶂(直立屏障的山峰)3、隐天蔽(遮蔽)日4、自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月5、至于夏水襄(上)陵6、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7、或(有时,如有)王命急宣(宣布。传播)8、虽(即使)乘奔(奔驰的快马)御风不以疾(快)也9、则素湍(急流的水)绿潭10、回(回旋)清倒影11、绝t(山峰)多生怪柏12、悬(悬挂)泉瀑布13、飞(飞泻)漱(冲荡)其间14、良(的确、实在)多趣味15、每至(到)晴初霜旦(早晨)16、林寒(清凉、寒冷)涧(山涧)肃(寂静)17、常有高猿长啸(拉长声音叫喊)18、属(连续)引(延长)凄异19、空谷传响(回声)20、哀转(声音曲折)久绝21、故渔者(……的人)歌曰22、猿鸣三声(几声,三,不是确数,表示多)泪沾裳
(二)指同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缺口
(三)一词多义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③屠自后断期股(从)
2、绝:①沿溯阻绝(隔断)②绝t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消失)
3、其:①其间千二百里(代它们的,指白帝城到江陵之间的)②飞漱其间(它们,指怪柏)
4、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如)②岁以大穰(因为)③盖以诱敌(表示目的的连词,用来、以便)④投以骨(把)
5、故:①故渔者歌曰(所以)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三、句子。
(一)朗读节奏。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句子翻译。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它们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拦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四、填空。
(一)文学常识积累。
1、《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从四川省的奉节县东到湖北省的宜昌市。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盛大,又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8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9、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1、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4、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5、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篇7: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一、字音
挚(zhì)爱脍炙(kuài)(zhì)人口亵渎(xiè)(dú)蕴(yùn)藏编撰(zhuàn)牙龈(yín)盲(máng)目策(cè)划受益匪f?i浅如火如荼(tú)萎w?i缩臭气熏(xūn)天铝箔(bó)版b?n权类型(xíng)梦寐(mèi)以求向日葵(kuí)旅(lǚ)行毅(yì)然烦躁(zào)深谙(ān)
二、成语
1)娴熟深谙:非常熟练熟悉。
2)脍炙人口:本指美味人人都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
3)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贷:推卸。
4)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话)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5)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6)受益匪浅:受益匪浅意思是: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7)高歌猛进: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8)令人作呕:比喻使人极端厌恶。
9)无暇顾及:没有时间来管或关心这些人或事物了.
10)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11)紧要关头:
12)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13)悲喜交集:形容又高兴又难过,心情激动
14)梦寐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15)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16)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三、课文知识
1、《从小就要爱科学》作者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本文是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写的序言。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贡献。
2、《在太空中理家》选自《太空漂流记》,作者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3、《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生科技》,作者谈家桢,遗传学家。本文向读者介绍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的发展。文学用了四个小标题,首先说明了克隆的含义,接着介绍了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最后介绍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及对克隆的思考。
4、《送你一束转基因花》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小样。文章采用“总DD分DD总”的形式,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光明前景。
5、《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作者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别云间》选自《夏完淳集》,作者夏完淳,字存古,松江华亭人。云间,松江的古称。
篇8:初二年级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初二年级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则患者( )
A、为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B为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
C为近视眼,要配戴凸透镜 D为远视眼,要配戴凹透镜
2、狗边吃食边分泌唾液与熊边吃食边表演节目分别属于何种反射活动…
A.简单反射,复杂反射B.复杂反射,复杂反射
C.复杂反射,简单反射D.简单反射,简单反射
3、同时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是( )
A、胰脏 B、心脏 C、垂体 D、甲状腺
4.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位于()
A.脊髓B.脑干C.脑神经D.脊神经
5、当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中耳炎,其原因可能是( )
A病菌进入血液转移至中耳B病菌经外耳直接进入中耳
C、病菌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D、病菌经鼻腔直接进入中耳
6、某人左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检查其膝跳反射的发生情况是()
A.右腿不发生膝跳反射B.左腿不发生膝跳反射
C.两腿都还能发生膝跳反射D.两腿都没有膝跳反射
7、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
①没有导管②具有导管③由腺细胞构成④分泌激素
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⑥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④
8.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
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虹膜D.巩膜和虹膜
9.某视力正常的同学,当他站在候车亭候车时,先是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朝他迎面驶来。能正确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
10、某人的眼结构正常,但看物体模糊不清,可能的原因是()
A.视神经传导中断B.视网膜脱落
C.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损伤D.角膜损伤
11.效应器指的是()
A、产生反射活动的肌肉或腺体B、传入神经末梢
C、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运动神经末梢
1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篇9:大学英语第六单元课件
大学英语第六单元课件
Course: College English Book: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3rd edition) Instructor Classes Content ShenDan Title Dates
School of Computing B Class Unit 6 Earn as You
Learn?
Class periods
Objectives
1.To talk about the effects of part-time employment 2.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text 3.To apply the phrases and patterns 4.To master the paragraph writing skill
Approach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CAI)
Key Structures and Difficulties
1.Words & phrases: Numerous,reliable,contrast,indicate,indicator,decrease,assess, alter,stake,academic,undermine,significant,significantly,interfe re,overall,proof,approximately,seemingly,consistent,toll,given,i ndication,compromise,whereas,marginal,commit,committed,wi thdraw,striking,generate,anew,permanent,owing to,erode,characteristic,intensive,recreation,surplus,accustome d,depress,convention,controversial,conventional,formative,aba ndon,appealing,myth,resolve.//interfere with,cut class,on the other hand,take a /its toll on,at risk(of),to begin with,in other words,cut back on,cut corners,bit by bit,burn the midnight oil,drop out,in turn,contribute to,hold on to 2. Functional patterns: 1).Nevertheless, given that … , indications / proofs / investigations are that sb. is at risk of doing sth. 2).In other words, the more sb. do, the less sb. become / do. 3). According to sb.’ s studies / surveys / investigations, sth., in turn, may be linked to sth., and therefore, is likely to do sth.
Class Period 1: Lead-in and Pre-reading Activities 1. Lead-in: Questions and Answers (20’)
1) Why do some students want to take part-time jobs? 2) Why some students do not want to take part-time jobs? 3)What suggestions will you put forward toward students planning to work part-time?
2. Pre-reading Activities (25’) 1) look and talk 2) a debate about working or not working when studying 3) Information background Class Period 2: Text Study 1.Main idea & structure(10’) 2. Language focus (10’) 3. Critical thinking (25’)
In-class Activities
Class Period 3: Text Study 1. Text 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25’) 2. Main Ideas & Structure (10’) 3. Summary (10’) Class Period 4: Practice and Exercises 1. Student presentation (15) 2. Translation Exercises (30’) Class Period 5: Practice and Exercises 1. Language appreciation (20’) 2. Critical thinking (10’) 3. Writing skills (15’) Class Period 6:Practice and Exercises 1. Student presentation (15’) 2. Analyze Comprehensive Exercises(30’)
Assignments
1. Exercises in Section A. 2. Self-study of Section B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it. 3. Comprehensive exercises; 4. Writing assignment.
Memo
To ask 2-5 students to give English speeches or make English present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class period. Instructor
篇10:语文第六单元集体课件
语文第六单元集体课件
一、单元课文特点
本单元是由四篇散文组成的,但四篇散文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代表了明清散文的最高成就。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大有悼亡诗的情境和韵味。《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墓志铭,是为明末在反阉党的斗争中“激于义而死”的五义土写的墓碑记;热情歌颂了五义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指出了死难的意义。《登泰山记》是一篇游记散文.叙述了作者偕友人登泰山观日出和游览名胜古迹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病梅馆记》是一篇托钧言志的抒情散文,本文作者针对清朝统治者长期压抑和摧残人才的现实.采用曲笔,以梅喻人、托梅议政,揭露和抨击了清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压制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求改革、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归有光张溥、姚鼐、龚自珍等明清散文家以及他们各自所代表的不同的风格流派。
2.了解明清两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培养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加认识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强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更加刻苦学习。
3.理解并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常见文言句式,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学习本单元散文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不同的表现手法。
5.背诵课文。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各篇课文的脉络,整体把握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要着重了解《项脊轩志》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想之情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五人墓碑记》所抒发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生死价值观和《病梅馆记》所寄托的政治理想。
2.学习四篇课文不同的写作特点,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五人墓碑记》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登泰山记》侧面烘托的手法和《病梅馆记》托物言志的手法。
3.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重点把握同义词的辨析及其类。
四、单元教学设计
1.本单元四篇课文除《登泰山记》外其它三篇应在弄清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让写反复诵读,整体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四篇课文难度不大,不必为学生通篇翻译,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和查工具书自己解决,老师只许做重点、难点的点拨。
3.可以就《项脊轩志》中五人死难的意义,《病梅馆记》中的有关语句的象征意义,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应做适当的引导、点拨。
4.学习本单元后,可针对四篇散文的不同的风格特色,归纳明清两代有关的散文流派的特点,为学生们阅读明清散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5.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9课时。其中《项脊轩志》三课时,《五人墓碑记》三课时,《登泰山记》二课时,《病梅馆记》一课时。
篇11:初一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UFO以神秘的方式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地球人”声称见过UFO。外星人的报道常见诸报端,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称见过外星人。同时,人们还拍下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照片以作佐证。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外星人真的存在吗?这个神秘的答案究竟是在茫茫的宇宙中,还是出于人们对神秘的崇拜?这一连串的问题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也增加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我也是这一群充满好奇的人类中的一员,对于所谓的天外来客,为了得到最新的最准切的消息,我也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的描述,他们所见的外星生物大多是些身材矮小,脑袋圆圆的、大大的,嘴巴窄长得像条裂缝,身着紧身衣服的类人怪物。
有人认为外星人不只来自一个星球。有人则认为地球上不可能有那么多外星人光临。对外星人存在的假设多种多样,有平行世界说,有四维空间说等等。还有些学者提出了更荒谬的想法:人类是外星人的后裔,像已经灭绝的玛雅人是外星人与地球人的后裔等。用这些混乱不堪的说法来证明外星人的存在实在不足为据。
虽然我对存在外星人这种说法有些疑惑,可也没有任何证据去否定他们。埃及金字塔的神秘,复活岛石像的雄伟,百慕大三角的可怕,英国石阵等现象都使人无法解释,好像除了外星人就再无人能做到如此地步了。
对于这一切不可思议的想法,我更信奉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报的观点。卡尔·萨报认为,与地球近似的行星约有一百万颗,所以它们也可能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只不过还需要时间去证明罢了。比起那些个捕风捉影,无凭无据的消息我倒是更信这个观点。我也相信,如果是这样,那么时间和历史会证明一切。前不久,证明了火星上有水,这就意味着可能有生命存在。这也仅仅说是“可能”,至少到目前为止,说有外星人存在,是否为时尚早?至于那“UFO”也没有几个人拍下照片,即使拍下来的也模糊不清,难以令人信服!
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外星人说”,但是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篇12: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扇子是人人爱好的玩物。扇子的应用始于很早的时候,大约在晋代之前就使用了。传至今日,它的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最普通的有纨扇、折扇、葵扇、芭蕉扇等。其制作也很有讲究,纨扇制作之精致,与粗俗的蒲扇实在是有天壤之别,纨扇好比北平的少奶奶,蒲扇则好比山村里淳朴的山民。
在古代,扇子为女子所喜爱,她们使用扇子绝不仅仅用来扇风除汗。她们或装饰,或蔽丑,或撒娇,或嬉戏,或寄情。
扇子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有提及。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俳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之诗。是写宫廷妇女不见王之苦,拿着团扇怅望徘徊。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有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水浒传》中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用扇子来表示贵族们生活之安逸。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有许多故事情节与扇子有关,如《西游记》《红楼梦》《包公案》等;还有许多就以扇子为戏名的,如《桃花扇》《买花扇》《檀香扇》等。西洋戏剧也有以扇子为戏戏名的,如话剧《少奶奶的扇子》,就用珍贵的羽扇来表示女主人的性情。
挥扇,显得有儒雅之气(譬如诸葛亮)。古代文人还喜欢在扇子上题字画画,既避免了扇面的单调,又增加了雅趣。唐寅、郑板桥就留下大量的.作品。
扇子还有其他的用处。交际时做礼物,恋爱时来寄情,商店中做广告,大热天遮太阳……《南齐书》中记载:“渊人南,以腰扇障日。”唐宋之问诗曰:“且握青纨扇,时将日影遮。”
小小的扇子,却蕴藏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精蕾,正应了那句“一粒沙里看世界”的哲语。
篇13: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雨雪交加的早上,传来清脆的敲门声,一位穿粉色上衣的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轻柔地喊:“阿婆,开门啊!”
“咯吱——”门开了,一位身着苗族服饰的老人出现在面前,她穿着粗糙的黑布衣,戴着厚厚的布帽子,满脸皱纹,看起来有70多岁了。
“你是?”老人疑惑地问。“阿婆,我是秋琴的女儿小青啊。我妈妈脚崴了,今天刚好是周六,她叫我过来帮您做些事,您还好吗?”
“秋琴的女儿,都长成大姑娘了。”老婆婆眯缝着眼,搂着小青的肩,“好好好,我患风湿痛手脚不便,在我老伴去世后的八年里,多亏你妈妈像女儿一样地照顾我,我们苗汉一家亲!闺女,外头冷,快进来!”
进了屋,小青看见屋内有些凌乱。角落有个木盆,放着阿婆刚换下来的衣裤。小青卷起衣袖,先整理了房间,她取过墙上挂着的粗布围裙,娴熟地系在腰上,说:“阿婆,我来帮您洗衣服吧。我们全家商量过了,我会接过妈妈的接力棒,一直帮助您的。”阿婆泪眼蒙眬,连连道谢。
小青找来一个破旧的木盆,卷起裤脚,到河边打来一盆水,弯下身子,把脏衣服浸在冰冷的水里,顿时,小青的手就冻得像红萝卜似的,冷气一个劲地往小青的骨子里钻。她咬咬牙,洗了一件又一件,还把奶奶的毯子也换下来洗了。
小青把衣服、毯子晾在屋檐下的竹竿上,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阿婆心疼得搂住小青,轻轻抚摸着她红扑扑的脸庞。屋外雪花飞舞,小青靠在阿婆身上,默默地想:我一定把对阿婆的爱接力下去……
篇14: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夜空,群星闪耀。我做完作业,随手翻开语文书,不经意间,目光定格在一幅图画上——一个汉族小姑娘和一位苗族老奶奶紧紧地拥抱着。我看着这幅画,一股暖流在心头慢慢漾开……
在一个群山连绵的小山村,村头有座古老的小木屋,小木屋经历风吹雨打,早已破旧不堪。但走进屋子,屋内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显得特别温馨。屋里住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奶奶,她脸上布满皱纹,就像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穿着苗族的服饰,裹着褐色镶花边的头巾,黑色长袍的袖口还绣着美丽的图案,耳垂上戴着白色的耳环呢!老奶奶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了,一年只回家一两次,所有的家务事都要老奶奶自己做。
这天阳光明媚,老奶奶本想将一大堆衣物拿去洗,可是年龄大了,腿脚又不便,做起事来就是那么不利索。正在奶奶发愁的时候,只听到屋外传来“奶奶,奶奶……”的叫声,紧接着跑进来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她气喘吁吁的,羊角辫上的小花像两只蝴蝶在飞舞。她是邻居家的小女孩,专门来看望老奶奶的,看到老奶奶愁眉苦脸的样子,她急忙接过老奶奶手上的衣物就去洗了。她将脏衣服浸在水盆里,拿块搓衣板坐在了盆边,捞起衣服铺平、抹肥皂,然后用她那有力的小手搓洗着衣服。
动作是那样娴熟,那一件件脏衣服在小姑娘的揉搓下仿佛唱起了欢乐的歌,盆里的肥皂泡也跟着兴奋了起来,都要溢出盆边了。一件件脏衣服就这样被小姑娘洗干净了。小姑娘把洗好的衣服凉晒在竹竿上,一阵风拂过,一竹竿的衣服就似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漾起了波纹。老奶奶看着小姑娘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心疼极了,一把搂住了小姑娘,眼角还泛着感动的泪光。
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山林,洒满了老奶奶的小木屋,也洒在了老奶奶的脸上,她的脸上闪着红光,眼睛眯成一条线,像开了一朵幸福的花儿……
我轻轻地合上语文书,不禁想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关爱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我们要将这份关爱传承下去。
★ 第六单元 复习
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件范文(共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