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凡人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五年级上册《中国一日》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五年级上册《中国一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中国一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新闻《我家的一日》。
[《中国一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2: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
2、能力目标:
A、理解作者思路,掌握文章说明顺序。
B、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述,掌握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描述松鼠。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师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反复朗读,查找工具书了解松鼠
教法:运用多媒体,范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法:朗读,归纳概括,小组合作学习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答)谁可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松鼠?(生答)那就让我们随同法国学者布丰去与松鼠作一次亲密接触吧。(板书课题,放映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看一下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提及重点。
学生浏览
(二)检查预习
1、作者 师生共同述说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自然史》等。
2、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答,教师点评一二。
驯良:xùn和顺善良。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玲珑:精巧细致,这里形容松鼠的面孔好看,反应又灵。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歇凉:xiē乘凉。
错杂:两种以上的东西夹杂在一起。
梳理:shū用梳子整理。
蛰伏:zhé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矫健:jio强壮有力。
3、辨别词义。 指名学生答,教师点评。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很快,往往形容平时的性格,一般是形容词。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可以是动词、名词或形容词。
学生读文章中相关句子体会。
(三)整体感知课文。说说看:
(1)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2)小松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教师范读1―2段,指名3位学生朗读3、4、5段,全班学生齐读第6段。
B、教师展示若干图片。
明确: 漂亮、驯良、乖巧 (板书:主要特征:漂亮、驯良、乖巧)
(四)1、根据已有的感性认识,学生速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概括出段意。
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应加以适当提示,告知学生方法,比如找中心句、关键句等。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第一层(2)介绍松鼠形体的特点。
第二层(3)介绍松鼠驯良的特点。
第三层(4―5)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其用途。
2、教师:由此,同学们可不可以看出本文介绍松鼠的说明顺序?
(板书: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五)教师放映影片,学生观看并阅读第2、3段,分组讨论:
1、松鼠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语能说明其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
教师启发、引导。
漂亮:脸(清秀)、眼(闪闪有光)、体(矫健)、肢(轻快)、
尾巴(帽缨形、美丽)、体态吃相(坐着、用前爪送吃)
驯良:活动范围(只喜欢……住在……)
活动时间(晚上)
食物(杏仁、榛子等)
(六)分组朗读第2―3段,使学生有竞争意识。教师做适当点评。
三、知识延伸:
给下列词语造句:乖巧、玲珑、错杂、矫健、机警、警觉
学生口头造句,教师点评。
四、小结:
本堂课我们抓住松鼠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理清了作者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再具体说明松鼠主要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其他知识的思路,对松鼠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热爱小动物,自觉保护小动物。
篇3: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教路点睛
1.教学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特点的。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喜欢的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在初步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特点,从而体会作者说明的顺序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喻、拟人),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4.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学案教案
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正确读记课后生字及目标1中的词语。
(2)自由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漂亮、驯良、乖巧”相应的自然段。用图画出喜欢的部分,说说喜欢的.理由。
3.自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几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作者都运用了()说明方法。
4.自读第二自然段。①按“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把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②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突出它()的性格特点。
5.自读第三自然段,作者从()()()()()几方面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作者都用了()说明方法。
6.自读第四自然段。作者从()()()()四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说明松鼠(),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7.讨论:与《鲸》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语言
鲸
介绍
形体特点,
生活
习惯。
简单朴实准确
松鼠
介绍
外貌
性格
行为
一、初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句,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训良、讨人喜欢的特点及作者思想感情。
二、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松鼠漂亮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三、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松鼠“训良”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地点---晚上(不骚扰人类)
(训良——拟人、比喻)
四、指导阅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横渡----智慧
触动----警觉
储备食物----聪明
蹦跳----轻快
叫声----有感情
(乖巧——比喻、拟人)
五、指导阅读第四自然段,深入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选址----树枝分杈
建造----勤劳
住居----宽敞、舒适、安全
窝口----遮风避雨
(乖巧——比喻、拟人)
六、合作学习,对照异同,探究写法。
练习提纲(选一个作读写迁移练习)
1.用本课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
2.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篇4: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第4~7小节,懂得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2、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谐、信赖的美好境界。
3、体会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爱赢得了它对我的信赖。
【教学重难点】
体会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次见到了冯骥才叔叔家的那对珍珠鸟,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珍珠鸟。
2、这些词语你能顺利过关吗?
分4组出现:
(前三组指读,后一组齐读。)
⑴ 垂蔓 绿蔓 雏儿 似的。
(注意读准字音。)
⑵ 拨开 扭动 挨近蹦到 俯下 偏过 瞧瞧。
(读了这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⑶ 舒适而又温暖,尖细又娇嫩。
(读出味道。)
⑷ 是的,在这儿,让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这美丽、可爱的小家伙。
(引读。)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二、新授
1、(出示第7自然段)引读: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
2、点击红线划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指答。)
3、是的,信赖,就能──
(引导学生说。)
4、再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
5、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讨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让我们来体会信赖是如何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
6、我们先看第4自然段,一起来探讨、理解、解答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出示第4自然段)自读,想一想。
7、学生汇报信赖我的过程:
注意回答完整。
(学生回答时,随着学生的语言,点击显红起先,渐渐地,后来。)
8、师:(随着学生说同步点击出示位置)起先,这小家伙的活动范围是──,随后──渐渐地──后来──
在这个逐步信赖的过程当中,你感受到什么?
(板书。)
9、再认真读一读第4自然段,勾画出你最有感触、最有体会的地方,细细体会这一份信赖。
10、学生读书,勾画。
11、细说:
⑴ 起先,这小家伙来回晃动。
(这句话怎么打动你了?)
(学生自由说:胆小、神气、调皮)
① 师:点3个一会儿(显红)连起来读,你感受到什么?
② 评价扣住信赖:
指读(2人)要读出味儿来:正是因为它信赖我了,所以它开始不怕我了。
⑵ 过渡:
还有哪些地方你有感触的?
渐渐地它的胆子大了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① 体会竟然──没想到。
(联系前面的怕人理解。)
② 动词。
(扣信赖。)
③ 反应:
(想象:我会有什么反应?)
指读,适当问问一两个感受:小家伙,你在想什么?
⑶ 过渡:
是的,我不伤害小家伙,全心爱着它,现在的它越来越信赖我了。
后来啄两下我的手指。
师:我的反应是──
是啊,我真爱这个小家伙,它也──
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友好预示──
11、小结:
读了第4自然段,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因为我不伤害小珍珠鸟,我爱它,所以,它一步一步完全信赖我了。
自己再轻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信赖的`过程。
分三层指读。
12、师:是啊,小家伙信赖我,亲近我,它和我越来越亲热了。
自己轻声读第5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白天、傍晚它跟我那么亲热?
(点击出示再三呼唤:注意,是在父母的──,没有听出来,想一想这说明──谁再来试试?)
再请第2个人读。
(听出来了,小家伙舍不得离开我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份亲近,引读白天──傍晚──)
13、终于有一天,我们看到了一幅亲密、感人的画面。
(音乐响起,师稍停一会儿,再充满感情地范读。)
(给几秒钟的空白,音乐持续。)
师:同学们,看着这幅画面,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吗?
师:看着这一切,我们不由自主地呼唤──是的,这(学生说)的画面,就是信赖创造出的──
你们看,(边引导学生读边出示)居然 竟 好熟哇 做梦呢
14、自己读一读,请2个人读:
是的,小家伙睡着了,睡得多香啊!你梦见了什么?
15、多美好的境界啊!这一切来源于──
16、你们看。
(出示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一组图片)
17、读了课文,又看了这些图片,现在你读懂这句话的真正涵义了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18、指名请学生读一读写的东西。
三、思想升华
是啊(停)难怪冯骥才叔叔在文章的开头就对我们说──(真好)
(2、3人读。)
信赖──真好,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真好,是的──真好。
四、布置作业
读一读信赖的文章;
写一写信赖的故事。
篇5:《金蝉脱壳》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
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金蝉的资料和大自然中其他动物有趣的现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请齐读课文题目——金蝉脱壳。
2你们见过金蝉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金蝉是什么样的?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要脱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来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能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3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及变化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后的变化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写金蝉脱壳过程的句子,然后把金蝉脱壳的主要步骤归纳出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语言的生动有趣。如:金蝉脱壳的过程作者写得活灵活现,逼真形象,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
4教师引读本段,让学生熟悉金蝉脱壳的过程。
5第3段写了金蝉脱壳后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翅膀、身上的颜色)
6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弄清金蝉翅膀和身上的颜色的变化情况。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8这奇妙的变化让作者一饱眼福,我们也感到太有趣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延伸
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我们准备开展一次“动物趣事”交流会,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趣事,好吗?
附: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脱壳过程:露出背——钻出头——露出脚——抽出尾
篇6: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同学的发明精神。
2、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
3、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同学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方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胜利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4、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局部,便其中一局部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局部与这局部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5、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 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胜利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安排下节课工具
课后记:对于上节课来说,这节好多了,有了透视的一点基础,对于比例就比较好理解和接受,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顺便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收效好了很多。
篇7: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说一说你对课文中哪些词语还不理解。
2.文章中有哪些句子你还不理解?
3.整体把握文章:
齐读课题,请同学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4.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1.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小组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文中写了花生的哪些用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PPT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PPT出示图表(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2)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4)PPT出示下面两句话,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体会父亲对孩子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6)像本文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你在哪些课文中还学到过?请同学来说一说。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练笔: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你发现了吗?请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3.学完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呢?请同学说一说。
篇8: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1)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新教材系列配套,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因材施教。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不同水平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也适合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的需要,确保他们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突出兴趣培养,保护和发展求知欲,寓教于乐。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串全套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绕口令、谜语、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a. 全册教学目标:1) 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包括教师、课程、食物、家务劳动、居室家具和自然景物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 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3) 能学会6个手工制作。4) 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 能听懂、会吟唱12首歌谣。6) 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7) 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 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b.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听、说、读、写四会句子,教学任务为单元的教学重点,各课的语言点、词汇和句子为重点语言知识。教学难点:某些句子比较复杂;英语学习基础差异大,难以进行同步教学;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使用所学句型。
四、教学措施
1. 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 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 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4. 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5.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矗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 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9: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2、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看过《人与自然》节目吗?你喜欢其中介绍的动物们吗?在这些可爱的精灵中你最喜欢谁呢?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用我喜欢_____的_____句式)
(温顺的小猫,忠诚的小狗,蹦蹦跳跳的兔子,会唱歌的鹦鹉,憨态可掬的熊猫,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你知道老师看到了什么?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颗颗博爱之心,正是它构筑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影片),
看完了影片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你喜欢这位刚认识的朋友吗?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多媒体:作者简介)
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现在还有生僻的字词吗?没有了,那我们就来一个课前热身运动
二、课前热身(多媒体演示)
你能读准下列生字吗?
驯良
矫健()
帽缨()
榛子()
橡栗()
蛰伏()
苔藓()
榉实()
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驯良
矫健
蛰伏
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2、勾画圈点,画出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3、生疑发问,深入课文,把你发现的问题随时圈记下来与周围同学合作解决;(自由组合,六人一组,在小组内把问题进行集中筛选,每小组提12个)
四、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分组讨论:
A组:(1)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B组:你在刚才的阅读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A、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B、为什么说松鼠不是肉食类的.动物?
C、第6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4、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你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动人的外貌、驯良的性格、乖巧的动作吧!(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松鼠漂亮的外形,指导思路:顺序、语言)(写作交流点评)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吃相
清秀
闪闪有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坐着,用前爪送吃
(刚才同学的发言,不仅注意了语言的准确,而且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尽量做到了生动,这也正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5、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读完本文,你愿意成为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吗?当你左边是闪亮的屠刀、右边是漆黑的枪口、眼前蔓延着树桩,你还愿意吗?当谁知盘中餐,最爱是松鼠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你是否还愿意呢?
那你愿意为保护这些像小松鼠一样可爱的人类的朋友作点什么呢?
我们还是先看一则人民网9月登载的一条发人深思的消息吧!
人民网209月
小学生画哭泣的猫头鹰
期待人类停止破坏环境
取名《期待》,希望人类停止破坏环境
本报讯(记者王卡拉)昨天下午,观看北京猛禽救治中心的猛禽时,一位小学生画了一幅哭泣的猫头鹰。为庆祝已经救治了1000只猛禽,北京猛禽救治中心特地将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生物小组的学生请到了救治中心,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活动刚开始时,救治中心的王助理让24位孩子们画出自己认为的猛禽。其中一个孩子画完后说:我画的是猫头鹰,它正在哭,因为世界上最后的一棵树也被人类砍掉了,它的鸟蛋也破了,我希望人类能停止破坏环境,所以给画起了个名字叫《期待》。一个小姑娘说,这幅画表达了她对地球的关心。
为了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良知和责任,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欢的方式,为保护这些处境日益艰难的人类的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公益广告、漫画、表演)
六、作业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笔触记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篇10: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学生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
教学重点:
在学生学习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设计方案。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教师做自我介绍。(生自由介绍)
你们学校五年级有几个班啊?咱班被选中和老师一起来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难得!
这次讲课活动啊,共有55位数学老师参加,那老师被抽到给你们上课的可能性是多少?(五十五分之一)是啊,在可能性这么小的情况下,老师有幸为你们上课,这个机会更难得!所以老师觉得,我和你们真的很有缘分,你们觉得呢?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的珍惜这份缘分,好好的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可以吗?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啊,你知道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了吗?(生:圣诞节)圣诞节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啊?(收到礼物)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想要吗?只可惜,老师准备的礼物不够,那我们不如玩个幸运摸奖游戏,试试你的运气,怎么样?摸到红球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礼物哦,谁愿意来试一下?(生摸球)
老师这个盒子里放入了1个红球、两个白球、三个红球,通过游戏想一想,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怎么想的?
师:在游戏中我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知道了“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这样好玩又有趣的游戏你能设计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板书——设计活动方案)
三、探究新知
设计活动一
(1)刚才只有x位同得到了礼物,可是老师很想把这些礼物都送给大家,那么怎样往盒子里放球,会使你们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陆续举手)看样子,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想法与小伙伴们交流,看你们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方案?开始吧!
(2)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3)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4)生分组汇报。
设计活动二
(1)为我班学生设计节目表演活动方案。师出示要求,生读题。
(2)学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师汇总。
(4)观察这些方案,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活动三
(1)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凡是参加活动的30名同学都可以得到一份纪念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我准备了食品、学习用品和小型玩具三种纪念品,要使同学们得到学习用品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二,该如何设计呢?你能帮我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吗?
(2)独立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汇总,那对于这些方案,你又有什么发现?
那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对这些方案进行总结一下?
四、巩固应用
现在很多商场超市在节日期间,都想出了很多别出心裁的促销活动。
1、下面是老师的调查情况(出示课件)学生读题。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3、汇报想法,实物投影总结活动情况。
4、看看另外一个商场的促销活动吧!(课件)学生读题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篇11: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1.画图,列式解答.
2.订正答案
3.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联系复习题的解法,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2.订正答案。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4.教师提问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4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教师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五、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篇12: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58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并能用代入法进行检验。
3、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可见、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什么是方程?
2、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3、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 +42=98 (X =57,X =135)
(2)5.2- X =0.7 (X =4.5,X =8.8)
4、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的图
(1)问:你们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皮球)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个皮球和外面3个皮球等于9个皮球)
(2)请学生根据关系列出式子。
板书:X +3=9
(3)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出示课件)
(4)师:我们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解方程。
(5)看课件演示
问:要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还能保持平衡,该怎么办呢?
(6)学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课件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在黑板写出:X +3-3=9-3
(8)师生小结: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3)
(9)问:为什么要减3,减2可以吗?学生回答
(10)天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天平两边还平衡吗?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平衡
师板书: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边剩下X右边剩下6个球,X =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来验算一下(师在黑板板演验算过程)
2、小结:今天,我们利用了什么知识来解方程?(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
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要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注意:x=6表示一个数值,后面不能带单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检验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3、质疑:看书58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上册《中国一日》教学设计(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