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0 03:33:26 作者:jasonwang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jasonw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标题质疑

1.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钓鱼有什么乐趣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篇描写钓鱼的文章。

2. 板书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2. 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3. 学生自由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写在课文旁,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 汇报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理

1. 抓重点词语,寻找情感线。

在钓鱼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词语,理清线索。眼巴巴-大为失望-恳求-欣喜若狂-满脸沮丧

2. 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从哪些地方,你看出作者的兴奋、失望、欣喜和沮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叔叔是怎么做的?从这一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句子,结合带点词语体会。

①我模仿着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并不停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咬食。

②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

③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

④“叔叔!”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

⑤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

(2)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3)课件展示环境描写的语句,抽读、齐读。问:文章讲钓鱼,这段话与钓鱼无关,可为什么要写它呢?感情朗读这段话,体会它的作用。

3. 讨论交流,感悟道理。

(1)课件展示叔叔说的话,读一读。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叔叔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结合文本或生活实际汇报。

(4)有感情地朗读。

4. 首尾呼应,升华情感。

(1)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文章首尾两段,说明了钓鱼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3)朗读语句。

四、总结全文,课后质疑

1. 总结全文。

2. 学了课文,你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怎么钓鱼吗?体验过钓鱼的乐趣吗?当鱼儿咬住鱼钩,你用力向上提鱼起来时,鱼儿在水中用力挣扎,那颤动的渔竿,绷紧的渔线,钓鱼者激动的心情,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写钓鱼的课文,去体味一下钓鱼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词作上符号,反复读几遍。

2?教师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跋涉惬意深谙甩出诱饵鼓励塞到手里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慢条斯理功亏一篑意味深长自吹自擂注意听学生读字、词的发音,相机正音。

3?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

暗忖:心理暗暗地想。

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

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

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

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

4?仔细默读课文,大致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逐段默读课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简述课文内容。课文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三、深入研读,悟情悟理

1?研读第2~5段。

(1)自由读第2~5段,说说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①这几段主要写了钓鱼的时间,当时的怡人景色和钓鱼的经过。

②提问:第2段介绍钓鱼的时间和怡人的景色是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

③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

惬意:快意,舒适。

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

④这段景色描写的话,写了许多景物,把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有绿树、有阳光、有阴影、有鲜花、有鸟儿的欢叫,可谓形、声、色都作了描绘,作者这样写,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怎样?表达出当时作者的兴奋与愉悦。

⑤请学生带着兴奋愉悦的感情读读这段环境描写。并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提问学生,课文和句子具体写钓鱼的经过情况是怎样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和句子了解钓鱼的经过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眼巴巴--大为失望--恳求叔叔--满脸沮丧“我模仿着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眼巴巴地等候鱼儿来咬食。”(抱有极大希望钓鱼。)“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希望变成了失望。)“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无奈下的求助。)“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一有动静“我”激动不已。)“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非常气馁,并为鱼儿逃走和自己的盲目吹嘘而沮丧。)

②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叔叔的一段话:“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吗?”组织学生读这段话,讨论交流这段话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事情没办成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只会带来烦恼和沮丧;做事要养成谦虚务实的好习惯。

2?把2~5段完整地读一读。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这段课文,思考并说一说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有什么联系。(结尾强调这次钓鱼使“我”终生受益,与课文首段介绍钓鱼难忘相互照应,对体现作者思想,保持文章结构完整有着积极作用。)

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学生浏览全文,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像“我”一样的冒失与冲动。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中生字新词。

2?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3?找出课文前后照应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3:《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知道怎么钓鱼吗?体验过钓鱼的乐趣吗?当鱼儿咬住鱼钩,你用力向上提鱼起来时,鱼儿在水中用力挣扎,那颤动的渔竿,绷紧的渔线,钓鱼者激动的心情,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写钓鱼的课文,去体味一下钓鱼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自学提纲。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A、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

跋涉惬意深谙甩出诱饵鼓励塞到手里 若无其事 欣喜若狂 慢条斯理 功亏一篑意味深长 自吹自擂

注意听学生读字、词的发音,相机正音。

B、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

暗忖:心理暗暗地想。

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

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

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

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

C、仔细默读课文,大致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逐段默读课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简述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3)出示:在鱼儿尚未被钓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反复朗读。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引出下文)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作者钓不到鱼的原因,在旁边写上批注。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1)自由读第2~5段,说说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①这几段主要写了钓鱼的时间,当时的怡人景色和钓鱼的经过。

②提问:第2段介绍钓鱼的时间和怡人的景色是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

A、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

惬意:快意,舒适。

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

B、这段景色描写的话,写了许多景物,把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有绿树、有阳光、有阴影、有鲜花、有鸟儿的欢叫,可谓形、声、色都作了描绘。闭上眼睛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入你的朗读?

C、作者这样写,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怎样?表达出当时作者的兴奋与愉悦。

D、请学生带着兴奋愉悦的感情读读这段环境描写。并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钓鱼的过程中,作者究竟经历了那些情感的变化呢?自由读课文,用线画出来。

A、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和句子了解钓鱼的经过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眼巴巴--大为失望--恳求叔叔--满脸沮丧

B、出示:“我模仿着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眼巴巴地等候鱼儿来咬食。(抱有极大希望钓鱼。)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希望变成了失望。)”

①作者在钓鱼时仅仅是鱼竿在动吗?更是什么在动?

②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

③作者此时钓不上鱼的原因是什么?

④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话。

C、出示“忽然,鱼漂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空空如也。

①当鱼漂消失的时候,作者心里在暗忖,他还在暗忖什么?

②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③作者此时钓不上鱼的原因是什么?

④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话。

D、于是“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无奈下的求助。)

E、“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一有动静“我”激动不已。)

①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带着这种心情再读。

②作者看到一条逗人爱的小狗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心里便会怎样想呢?把这种理解带进去读。

③作者此时钓不上鱼的原因是什么?

④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话。

F、“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非常气馁,并为鱼儿逃走和自己的盲目吹嘘而沮丧。)

①沮丧是什么意思?带着这种心情再读。

②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作者在想什么?带进去读。

③作者此时钓不上鱼的原因是什么?

④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话。

G、思考: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叔叔的一段话:“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吗?”

①组织学生读这段话,讨论交流这段话的含义。

②引导学生明白:事情没办成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只会带来烦恼和沮丧;做事要养成谦虚务实的好习惯。

③带着理解再读最后一句。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学生浏览全文,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像“我”一样的冒失与冲动。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1、抄写课文中生字新词。

2、学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3、找出课文前后照应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4:《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这是美国作者约翰.格利夫.韦蒂尼的散文。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我”第一次跟叔叔去钓鱼的经过。通过这次钓鱼,“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在没有成功之前不要自吹自擂,即使是去办成了也不要自我吹嘘,应该学会谦虚。整篇文章,叙事与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有机结合,极富儿童情趣,课文把贴近孩子生活的事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受到教育与启示。这是课文的一大特色,课文开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作者愉悦快乐的心情,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够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在钓鱼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3 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叔叔所说的话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感悟叔叔所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借助上下文,引导学生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

一 课前交流,沟通感情。

二 (课件出示或者老师自然地解说)同学们,课前我了解到大家积累了很多的名言警句。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格言。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巴普洛夫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富兰克林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预设:孩子们,你看这几条名言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们要学会什么呀?--对,是要学会谦虚的。好,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引读或者直接引导学生齐读)

过渡:这些名言和今天学习的故事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吧。

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质疑。(预设:1 “我”跟谁上哪儿去钓鱼呢?2我想知道“我”为什么没有钓到那条鱼呢?3我想知道我没有钓到那条鱼心里会怎么想呢?--跟进评价:多么会动脑筋的孩子呀!我们班的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表现非常出色。好,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过渡:现在,让我们各自朗读课文,思考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尤其要想一下:我为什么没有钓到那条鱼呢?

四 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重点思考:我为什么没有钓到那条鱼呢?

学生开始读书,教师巡视了解孩子读书情况。

3交流:我为什么没有钓到那条鱼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注意要说得有理有据。

预设:1 “我”的心太着急了,觉得钓鱼很简单。2 我没有耐心。3 我很骄傲,不够谦虚。

跟进评价:预设--你读书很仔细,能够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我”的心急,真了不起;--这个句子读得多好啊,再来读一遍,我好想看到了一个着急的孩子。--是啊,从你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个心急如焚的孩子。这样怎么能行呢?

小结过渡: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交流,说明大家读书很仔细,读书就要这样,字字入目,声声入耳,就会有大的收获。我们知道文中的“我”在钓鱼的时候,很心急,这是不行的。那么在叔叔看来,钓鱼的人怎样做才能行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叔叔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们开始读书)

五 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 交流:在叔叔看来,钓鱼的人得有耐心才行。

2 板书这个句子:钓鱼的人得有耐心才行。

3 理解“耐心”

(1)师:孩子们,耐心是什么意思?--预设:很认真,不急躁,很用心,很专心。

(2)师:你看,这个同学就是一个听讲很有耐心的同学,他始终眼睛盯着老师,耐心的听大家发言,这么专注。我还看到了这个同学,读书很有耐心。孩子们,耐心做事就会成功的。

好, 我们在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4 设问:文章的“我”在钓鱼的时候有耐心吗?--没有。

六 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部分文字。要求:读读这些文字,从哪个句子中看出“我”在钓鱼的时候没有耐心?

2学生读书,画句子,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预设如下:

(1) 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在水面急速地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的等候鱼儿前来取食。--急速 眼巴巴说明“我”没有耐心,很着急。--师:你能读出“我”盼望鱼儿上钩的心情吗?--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家伙,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2) 生:我从“失望”这个词语看出文中的“我”没有耐心。才一会儿的功夫,他就着急了。--师跟进学生的回答--是啊,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呢?--好,你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他的失望心情。

(3) 生:我从“猛的一拉”“一次又一次”看出我很心急。

课件:句子比较--

师:大家看,老师把原文中的句子改了一下,你觉得可以吗?

我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鱼的线抛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什么也没有。

我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鱼线抛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什么也没有。

引导学生说出“猛地”“一次又一次”,这两个词语不能去掉,它们说明“我”在钓鱼的时候非常心急。

师:谁能读出“我”的心急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还有吗?引导学生交流“恳求”,这个词语还可以换成那个词语呢?--央求、乞求、哀求。引导:大家想一想,此时我在心里会对叔叔说什么呢?

师小结:面对我的表现和乞求,叔叔却若无其事地说了一句:(指板书)钓鱼的人得有耐心才行。

4 齐读课文第一段中的这些文字,体会我的心情。

过渡:在鱼儿没有上钩前,我没有耐心等待;那么,等鱼儿上钩以后,我有耐心了吗?从哪看出来呢?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 齐读。

(2) 交流。从哪里看出“我”没有耐心。预设--“忙”“欣喜若狂”

(3) 谁能读出我的这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呢。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小结:我的欣喜若狂导致了什么呢?

5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配乐范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师:指导理解功亏一篑。讲述论语中的故事。理解“篑”的含义。尽力采用字理识字的方式理解这个字,补充论语名言,引导学生理解因为自己的大意骄傲导致到手的鱼儿又跑了。

(3)理解句子:我功亏一篑,眼看快到手的猎物又逃走了。我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坐在草滩上。师:同学们,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预设:我真后悔,不该大声喊出来的。师:那就请你读出你的后悔吧!--我怎么这么大意呢,应该耐心些才好呀!师:可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呀,请读出你的这份复杂的心情吧!--原来,钓鱼这么难啊!这么好的鱼白白的跑掉了,都是因为我的疏忽呀!师:那就读书你此时的心情吧。记住了,吃一堑长一智的,下次钓鱼,可要小心喽!

小结:老师把课文中描写我在钓鱼过程中的句子找了出来,我们再来读读吧--

课件:1 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甩出钓鱼线,在水面急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取食。

2 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觉有些失望。

3 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

4 “叔叔!”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住了一条!”

5 我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坐在草滩上。

说话练习:孩子们,此时,你应该更加懂得我之所以没有钓到那条鱼,是因为?

课件:我之所以没有钓到那条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理解叔叔的话。

师:所以说,叔叔对我说的一番话让我牢记了一生,课件出示:

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发现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毋需自夸。

(1) 谁来说说叔叔的这段话让你明白了什么?

(2)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段话吧。

在鱼儿尚未被拽山岸之前,千万别_____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发现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________,结果干了______。事情未办成之前就_______,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________。

后来,我一直牢牢记住叔叔的话,有一次,我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觉得很好,想对同学们炫耀一下,这时,我一下子想起那次钓鱼的情景,想起了叔叔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开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经营的很好,周围的朋友都夸奖我,这时,我又想起了第一次钓鱼的情景,想起了叔叔的忠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在什么时候,每当我听到人们为一件尚未办成的事而自吹自擂时,叔叔带我垂钓,对我说的话又会在耳边想起,齐读:

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发现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毋需自夸。

师:可是,在跟叔叔来钓鱼的路上,我又没有想过钓鱼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呢?--没有。是的,那是一个美丽的秋天,还是初秋时节的一天,我跟着经验丰富的叔叔去钓鱼,别提多么高兴了,所以觉得一路风景美丽极了。孩子们,谁来读读这段文字--

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温暖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人觉得格外凉爽和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妍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

小作者走在路上,想着自己肯定能钓到很多的小狗鱼, 看着自己劳动的成果,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所以觉得周围一切树林、鲜花、小鸟格外美丽,女孩子们,一起读读这段文字,读出我的喜悦心情--女生读。

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温暖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人觉得格外凉爽和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妍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

如果自己真的钓到了那么多的鱼,叔叔一定会夸我能干,爸爸妈妈也会夸我能干,我的周围的伙伴都特别的羡慕我,想到这儿,小作者心啊,简直就要飞起来了,呵呵,周围的景物仿佛也在赞美他,男孩子们,我们一起读读这段文字吧--

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温暖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人觉得格外凉爽和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妍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

小结:所以,这段文字,足以看出我第一次钓鱼的愉快心情。可是,事情在没有做之前,光空想是不行的;事情开始做了,没有耐心也是不行的。事情做成了,也没有必要吹嘘,骄傲,做人啊,就要踏踏实实,做事啊,就要人人真真。

七练笔:同学们,此时,你学了这篇课文,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请你拿出笔来,写写你的感受吧。

1 学生写。

2交流评价。

3师:老师也有话要说的。学了这篇课文,老师根据课文写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看--(配乐)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感怀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焦急盼望无耐心。

功亏一篑前功尽,

谦虚做事人之本。

4 小结:所以,学会谦虚,是一种美德。孩子们,让我们在一起读读上课开始时的名言吧。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巴普洛夫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富兰克林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结束语:孩子们,这是发生在小作者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大道理。板书:生活处处皆学问,让我们做个有心的孩子,拜生活为师,向生活学习!

板书设计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钓鱼的人得有耐心才行

生活处处皆学问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5: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词语的意思。

2崩斫饪挝哪谌荩能感悟课文借钓鱼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3蓖ü朗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怎么钓鱼吗?体验过钓鱼的乐趣吗?当鱼儿咬住鱼钩,你用力向上提鱼起来时,鱼儿在水中用力挣扎,那颤动的渔竿,绷紧的渔线,钓鱼者激动的心情,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写钓鱼的课文,去体味一下钓鱼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毖生自由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词作上符号,反复读几遍。

2苯淌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跋涉惬意深谙甩出诱饵鼓励塞到手里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慢条斯理功亏一篑意味深长自吹自擂注意听学生读字、词的发音,相机正音。

3痹诳挝闹姓页鱿铝写视铮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

暗忖:心理暗暗地想。

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

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

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

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

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

4弊邢改读课文,大致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逐段默读课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简述课文内容。课文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三、深入研读,悟情悟理

1毖卸恋2~5段。

(1)自由读第2~5段,说说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①这几段主要写了钓鱼的时间,当时的怡人景色和钓鱼的经过。

②提问:第2段介绍钓鱼的时间和怡人的景色是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

③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

惬意:快意,舒适。

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

④这段景色描写的话,写了许多景物,把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有绿树、有阳光、有阴影、有鲜花、有鸟儿的欢叫,可谓形、声、色都作了描绘,作者这样写,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怎样?表达出当时作者的兴奋与愉悦。

⑤请学生带着兴奋愉悦的感情读读这段环境描写。并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提问学生,课文和句子具体写钓鱼的经过情况是怎样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和句子了解钓鱼的经过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眼巴巴--大为失望--恳求叔叔--满脸沮丧“我模仿着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眼巴巴地等候鱼儿来咬食。”(抱有极大希望钓鱼。)“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希望变成了失望。)“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无奈下的求助。)“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一有动静“我”激动不已。)“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非常气馁,并为鱼儿逃走和自己的盲目吹嘘而沮丧。)

②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叔叔的一段话:“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吗?”组织学生读这段话,讨论交流这段话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事情没办成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只会带来烦恼和沮丧;做事要养成谦虚务实的好习惯。

2卑2~5段完整地读一读。

3毖习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这段课文,思考并说一说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有什么联系。(结尾强调这次钓鱼使“我”终生受益,与课文首段介绍钓鱼难忘相互照应,对体现作者思想,保持文章结构完整有着积极作用。)

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毖生浏览全文,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无像“我”一样的冒失与冲动。

2比醚生说一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作业设计

1背写课文中生字新词。

2毖习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3闭页隹挝那昂笳沼Φ挠锞洌体会其作用。

附:板书设计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情绪变化:兴奋--失望--欣喜--沮丧

明白道理:无须 自夸 谦虚 务实

[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看海(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整体把握作者观察地点的变化

1. 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看潮时地点变化的词语,想象不同地点涨潮的情景。

山上- 沙滩-石块间

2. 让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地点的变化,引出不同的场景。

二、以“愉快”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点体会高潮时的情景

1. 读、议山上所看到的涨潮时的海。

(1)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语言美:叠、拥、盖。

(2)通过想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潮水“叠”、“拥”、“盖”的动态美。

2. 读、议沙滩上看到的涨潮时的海。

(1)抽生朗读,体会潮势变化的过程。

初潮-高潮-退潮

(2)齐读该部分。

(3)读、议高潮时作者用词的变化,想象并体会沙滩高潮时的场景美,直到学生读出潮势渐强的变化美为止。

拥-跃-跌-跳-飞-怒号

3. 齐读潮水涌在石块间的情趣。

三、引导学生谈自己的遐想

四、以介绍海潮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

[看海(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7:《狼群》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狼群》这篇课文揭示了 狼不为人知的生活,这幅群狼生活图,展示了狼的另一面,赞颂了狼的团结和严明的纪律性。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出狼群特点:集群生活;第二部分为写出群狼的巨大力量和“狼群”很团结 。在写狼群的力量和团结这部分中,以狼群的首领--头狼为重点。头狼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肩负的重责大任: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还写了头狼的生产方式:“只有最健壮最机智勇敢的狼,才能战胜其他伙伴,夺取头狼的王位。”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和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才使狼群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学好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们懂得了人也是一样,要勇敢,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要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

二、说目标

本课是篇精读课文,分两课完成,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能通过查字典理解 “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走投无路”等四字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内容,指导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学法

教师依据<< 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边读边批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教师教学中依托文本,采用“读读、划划、议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文字学习,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批注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划、议、写、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思考:同样是过群居生活,人类需要从狼的生活中学习些什么?

四、说教学流程

1、质疑导入新课

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

2、听读课文,解词造句

《狼群》这一课课文中四字词语比较多,先让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然后从中精心挑选了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走投无路、一拥而上、至高无上、俯首帖耳、身先士卒、机智勇敢、配合默契这十二个词语来让学生进行分组查字典比赛,在知道了词语的意思后,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这样就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运用工具书弄清词义,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生活特点的,说说你对狼群有什么认识,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在旁边。

4、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围绕“头狼有什么权力和义务”这一个问题,细读课文,勾划从哪些语句能体会到头狼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它肩负的重任的相关语句,从而理解群狼对头狼的服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进行感悟。

(1)、狼群发生争执纠纷,头狼就出面调解,这是通过它那权威性的姿态和叫声来进行的。

表达了头狼一个教训都可以让别的狼夹起尾巴,俯首帖耳。)

(2)、群狼熟睡时,头狼常常来回巡逻,警惕地放哨,随时准备向熟睡的同伴们发出警报。

(表达头狼有高度的责任心。)

(3)、一进陌生地带,头狼常常身先士卒,踏路探险。

表达了头狼有牺牲自己换来同伴安全的精神。)

从中明白头狼之所以能能当上群狼的首领,确实是“只有最健壮最机智勇敢的狼,才能战胜其他伙伴,夺取头狼的王位。”

5、提出问题,强化感悟

全班讨论:对于狼的集群生活,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6、拓展训练

课外小练笔:《假如我是一头勇敢的头狼》,写写如果你是头狼,你会怎样管理狼群?

五、说板书设计

合作捕猎

良好集群生活 头狼的权力 共同

对内团结,对外抵抗 顽强生存

竞争上岗

六、说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教学以突出语文工具性特点为主,以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四字词语为训练重点,通过感情地朗读词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能运用词语造句,在此基础上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第二课时重点通过抓住头狼的权力和义务的语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体会思想感情,品读头狼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肩负的重责大任。

[《狼群》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8:狼群(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俯首帖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敝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2碧寤崂侨旱耐沤帷⒂赂摇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狼的多媒体资料(文字)。

学生:收集一些狼的有关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开篇,导入课文

1.出示介绍狼的生活情况的多媒体资料。

2.师:同学们,这就是狼的生活,把你看到的介绍一下吧。

3.师:是啊!一只狼是孤独的,它苦苦挣扎在食物链的终端;一群狼是强大的,它们有资格笑傲“江湖”!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在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生字,注意:“撤”是翘舌音,“逻”的声母是L,不是N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了解词语的褒贬色彩。呼啸退避三舍默契俯首帖耳身先士卒

5.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说说狼群给你留下的印象。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7.再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语句旁作批注。

8.学生交流。

三、熟读课文,合作学习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的生活习性?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四、精读感悟,交流体会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并读关键语句。

A.(1)找出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边讨论边板书: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B.(1)找出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狼群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的原因。(边讨论边板书:团结)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C.(1)找出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画出来作上批注。

(2)指名朗读描写头狼权利和义务的句子,谈谈你的感觉和想法。然后概括一下头狼的权利和义务。(边讨论边板书:抵抗敌害、调解纠纷、巡逻报警、踏路探险)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总结延伸

面对如此勇敢、团结的狼群,它们的确有资格“笑傲江湖”!关于狼的集群生活,你有什么看法?

1.生交流汇报。

2.同样是过群居生活,人类从狼的生活中受到些什么启发?

同学们,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人类也像狼群一样勇敢、团结合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那么,我们才有资格笑傲“江湖”!

1.拿出你们的笔,写下你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

2.交流。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狼群》。

愿狼群勇敢、团结的精神永伴我们左右。

[狼群(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研究法 导读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称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下面,我们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欣赏儿童团团长小英雄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邮件。需要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作为标志,让送信人和收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接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任务,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绑在羊的大尾巴下,并巧妙回答敌人盘问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照放羊放哨--接受任务--巧妙藏信--巧答盘问--羊群被夺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扑、抱、掀、就、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一个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革命少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你的--八路探子的!”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我不是,我是放羊的。”……

师:从这两段话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胡子吼叫”我体会到鬼子的凶恶;从“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一句我体会到作者和海娃对鬼子的憎恨与厌恶之情。)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好吗?(生读)

师: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沉着机智。)

师: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是啊,多么凶恶的日本鬼子啊,男生读鬼子的话--

师:多么机智的小英雄啊,女生齐读海娃的话--

师:怪不得张连长称赞海娃说:你真是个小八路,咱们的小英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含有连贯动作的话。

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地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板书

放羊放哨

接受任务

鸡毛信 巧妙藏信

巧答盘问

羊群被夺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0:《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上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我便利用梁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边读边画出并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没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一遍既能读通顺流里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实践,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不错。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将这篇长课文划分成了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得很浓。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写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反思

《鸡毛信》是“危急时刻”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片自读课文,在备课时我发现课文虽然很长,但是很符合孩子们的口味并且文中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细腻,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苹果》和《“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设计思路,于是我计划让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能通过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海娃的品质。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成功的地方:

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上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我便利用梁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边读边画出并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没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一遍既能读通顺流里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实践,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不错。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将这篇长课文划分成了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得很浓。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写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1:《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阅读《鸡毛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2、学唱《英雄赞歌》,了解英雄在危急时刻表现的气概。

教具准备:

播放《英雄赞歌》、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完成两项学习任务:一是阅读《鸡毛信》,二是学唱《英雄赞歌》。

二、学习《鸡毛信》

1、提出要求,引导初读。

快速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情节?

2 、引导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机队并配合游机队消灭敌人的故事。)

(让学生先用小标题概括再组合成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教师可设表格让生读、找、填、议

(3)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可爱的确孩子)

师趁势引导为什么海娃能够这样机智勇敢可爱。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持己见)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情节?

让学生充分地说,能说出理由即可

3、拓展延伸

采用讲故事比赛的方法,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整理表现小英雄的故事。

4、布置作业:

阅读课外有关英雄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英雄赞歌》

2、说一说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以及自己的感受。

3、板书:英雄赞歌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体会:你喜欢哪几句歌词,从中体会到什么?

(读后小组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各持己见)

2、自由汇报体会。

精神感动天地

气概气贯长虹

鲜血换来春天

3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指导朗读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组读,男女对读,齐读等等)

4、请会唱的同学范唱。

5跟着课件唱《英雄赞歌》

三、布置作业

观察电影或电视剧,评价其中人物在危急时刻的各种表现。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2:《鸡毛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研究法 导读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称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下面,我们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欣赏儿童团团长小英雄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邮件。需要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作为标志,让送信人和收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接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任务,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绑在羊的大尾巴下,并巧妙回答敌人盘问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照放羊放哨--接受任务--巧妙藏信--巧答盘问--羊群被夺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扑、抱、掀、就、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一个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革命少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你的--八路探子的!”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我不是,我是放羊的。”……

师:从这两段话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胡子吼叫”我体会到鬼子的凶恶;从“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一句我体会到作者和海娃对鬼子的憎恨与厌恶之情。)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好吗?(生读)

师: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沉着机智。)

师: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是啊,多么凶恶的日本鬼子啊,男生读鬼子的话--

师:多么机智的小英雄啊,女生齐读海娃的话--

师:怪不得张连长称赞海娃说:你真是个小八路,咱们的小英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含有连贯动作的话。

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地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板书

放羊放哨

接受任务

鸡毛信 巧妙藏信

巧答盘问

羊群被夺

(沉着机智、勇敢坚强)

[《鸡毛信》(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3:《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平常的信》、《革命烈士诗两首》、《许世友有四跪慈母》,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人民都投入了抗战,就连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也用他们稚嫩肩膀和他们的父辈一起担负起了沉重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二十课,一起学习《鸡毛信》这篇阅读课文,去认识一位抗战小英雄。

2、板书课题,质疑。

预设:什么是鸡毛信?谁送的鸡毛信?怎样送的?遇到了那些问题?怎样克服的?任务完成了吗?

二、初读课文 感知文意

1、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培养读书习惯)

2、检查读书情况。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再读课文 品味感悟

1、文中小海娃送信的过程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连长是怎么称赞小海娃的?

2、你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呢?再读课文,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

3、交流学习。(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相机学习)

(1)“鬼子越来越近……朝着鬼子赶过去。”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抱、折、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海娃一点儿也不怕……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动作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3)“鸡叫两遍了……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分角色朗读,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4)“天亮了……没想到,还真混过去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海娃用小白褂混过了敌人的岗哨,真是太聪明了。

(5)“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打呀!赶快打呀!”

师: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中体会到了海娃的机智。他故意走羊道,拉开与敌人的距离,让自己更好摆脱敌人的控制,更快地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真是一举两得啊!)

师:你能读读这段话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你对海娃的赞美。谁再读?(另一生读)我感受到了你对海娃的敬佩。谁再来读?(另一生读)

师: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多么聪明的海娃啊!全班齐读。

4、总结:课文写海娃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辛,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入龙潭呢。但每一次险情他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怪不得张连长说课海娃是个小八路、小英雄呢!

四、拓展升华 推荐好书

1、你觉得海娃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2、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你喜欢,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3、你知道那些抗日英雄?想知道更多的抗日英雄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在战火中成长》,他收录了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荧屏上的小英雄张嘎;小说里的小英雄雨来;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希望大家可以借阅到这本书或买一本来看,去感受更多的小英雄的美好情怀。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4:《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鸡毛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小标题,学习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

3、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精神。懂得在怀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去感受海娃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你们一定看了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吧。谁能介绍一下?(指生问:比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亮剑》、《历史的天空》、《烈火金刚》等。)

(出示图片)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男、女、老、少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永不屈服的气节。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课堂,没有温饱,是敌人的炮火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的故事。这就是--《鸡毛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围绕课题质疑:你知道什么是鸡毛信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鸡毛信的内容是什么?谁去送信?送到哪儿?为什么要送鸡毛信?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信送到了没有?)

2、(课件出示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叫( ),他是( )。

(2)、( )让( )把鸡毛信送到( ),交给( )。

(3)、《鸡毛信》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3)、海娃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到的?

(4)、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送这封鸡毛信了吗?

二、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生交流。

2、师小结:海娃为了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如龙潭,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我们不妨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把它划分为几个小故事,例如,开头交待海娃接受任务,我们可以算作一个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老师一共拟了六个小标题:(课件出示)

1、接受任务。2、巧妙藏信。3、深夜逃走。

4、丢信找信,再次被抓。5、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6、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来划分一下这六个小故事。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划的。

3、指生回答,师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一下订正。

4、在这六个小故事中,比较一下,你认为那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5、指生答:藏信、夜逃、诱敌这三个故事写得最详细。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海娃送信,一路上凭着他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困难,课文中这样的情节很多,你最喜欢哪一个?自己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划出最感动的部分。

2、学生自由在小组里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3、指生在全班交流,结合朗读训练。

重点:“诱敌”这一段,可分角色朗读。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5、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应该向海娃学习什么?

7、拓展:(课件)介绍有关的英雄故事,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少年英雄王二小》,学生可以课外去了解。

五、播放《鸡毛信》精彩片断。

六、布置作业:

1、以《机智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课外阅读英雄故事。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篇15:蝈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2. 通过课件或蝈蝈叫声录音认识蝈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3. 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4.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

三、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最能说明白发老人喜欢蝈蝈的语句。

2. 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4. 画出文中人物的对话,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5. 说说你对孩子的话的理解,并从中体会人物的感情。

6. 讨论:蝈蝈为什么要“逃”?它真的是咬破笼子逃走的吗?文中老人两次“自言自语”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7. 讨论:蝈蝈开始不叫,心里想些什么?后来不知疲倦地叫,又似乎在说什么?

8. 指导朗读。

四、美美朗读,细细品味

1. 师生共同小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类事吗?说出来听听。

[蝈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6:狼群(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的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懂得团结协作对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的合作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11课,请孩子们看着黑板齐读课题。

看了这样的题目,我们都知道这篇课文是和狼有关的知识的,那么有那些孩子知道有关狼相关知识和故事的吗?

讲一讲和同学分享一下。

二、新课

刚才孩子们讲的故事真是精彩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狼的呢?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边读边把文中的生字词勾画出来,并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全班齐读

分组读

男女生比赛读

指名学生读

全班齐读

3、检查课文读熟情况

刚才孩子们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边把课文的生字词学会,我相信孩子们也一样能把课文读得很好。

分小组读课文

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4、在快速的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完以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指名学生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孩子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1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和交流第11课。首先请孩子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把生字词复习一下。

二、新课:

现在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描写狼群生活的特点的?

(这是一个牵动全文的中心问题,要给足孩子们自学的时间)

1、学生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回答,老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问题全班讨论回答。

2、狼群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概括说明。

3、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引导学生读文思考,理解。

4、头狼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指导学生仔细读文分析体会,抓住具体的事例了解头狼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他肩负的重任,从而理解群狼对头狼的服从。

5、讨论:对于狼的集体生活,你有什么启示?

6、了解狼的集群生活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三、总结。

[狼群(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7:狼群(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质疑导入

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 轻声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

2.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3. 根据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并把自己的体会批在旁边。

三、感悟体会,合作学习

1. 学生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 狼群良好的集群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概括说明。

3. 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引导学生读文思考,理解。

4. 头狼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指导学生仔细读文分析体会,抓住具体的事例了解头狼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它肩负的重任,从而理解群狼对头狼的服从。

5. 讨论:对于狼的集群生活,你有什么看法?

6. 了解狼的集群生活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四、完成作业

1. 听写生字词或用生字词造句、写话。

2.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勾画表褒义的词语。

[狼群(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7 蜘蛛脱险(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加一加》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姐妹岛》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形象的汉字》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zzh》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23 古诗两首(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实录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整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没有钓到那条鱼(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