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的弊端总结

时间:2024-10-07 03:33:52 作者:sz207072 教学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z20707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传统教学的弊端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分析及解决方法探索

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分析及解决方法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两个影响体育教学的弊端.

作 者:罗晶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兖州校区,山东,曲阜,272100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弊端与对策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弊端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相当部分高职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比较差,词汇量比较小,同时又没有比较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作 者:陈光 陈献婉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职业 英文刊名:OCCUPATION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3:浅析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

浅析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

合格的师资队伍 。很多本科院校通过聘请 外籍教师解决这 问题 ,但 是,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能力聘请外籍教师,只 能让英语较 好的老师 “ 赶鸭子上架 ” ,由于缺 乏系统理论 知 识 的 学习和 培 训 ,老 师 不 能保 证 给 学 生提 供 正 确 和 有 效 的输 入 , 实质 上 学 生进 行 的还 是 语 言 的学习而 不 是习得 。

平月 _ H J

口 陈 华

口 改 进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课 双 语 教 学 的 几 点 建 议

( 1 ) 重 视 基 础 英 语 的 学习。在 开 展 专 业 课 双 语 教 学 前 ,要 经 过 2个 学 期 的 基 础 英 语 学习,这 是 打 基 础 阶 段 , 要根 据教学大 纲合理 设计教学 内容 , 目的是 让学生具 备 基 本 的 听说 读 写 的 能 力 。 基 础 学习阶 段 可 根 据 学 生 情 况 , 采 取因材施教 的 “ 分层 教学 ”模 式 ,这样可 以有针对 性 地进 行教学 内容的设置 ,从而使 不 同层 次的学生水平都 能提高 。 ( 2 )编写 自主 的专 业课英文 教材 。通过 基础 阶段 的 学习,根据 学生的知识水平,编写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 。 以 《 酒店专业 英语》为例 ,高职 学生并不 需要掌握晦 涩 的管 理理念和 术语 ,因此在教材 资料的选择 上 以简单 的 对话和 情景 中常出现 的单词为主 ,这样就符 合可理解 性 输 入 的 条 件 。 此 外 ,还 要 咨 询 企 业 一 线 的从 业 人 员 , 保 证 语 言输 入 的正 确 性 和 实 用性 。 ( 3 ) 采 取 任 务 型 教 学 法 。任 务 型 教 学 法 是 以学 生 为

湖北黄 冈职业技术 学院

【 摘 要】 本 文 从 高 职 英语 教 学 的 实 际 出发 ,对 传 统英 语 教 学 方 法 弊 端 和 原 因做 了分 析 ,并 对今 后 英 语 教 学 改 革 的

方 向提 出 了建 议 和 意 见 。

【 关键 词 】 传 统 英 语 教 学 ;弊 端 ;原 因; 方 法 【 中 图分 类 号】 H3 1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1 0 一 O 1 1 7 . 0 2 教 学 方 法 是 教 学 使 用 的 手 段 和 途 径 , 也 是 影 响 教 学 质量 的重要 因素 。有效 的教学方法 ,能够高效地传 授教 学 内容 ,培养 学生 的英语 应用能力 。但是 ,随着英 语教 学 改 革 的深 入 , 传 统 英 语 教 学 方 法 暴 露 出 些 许 弊 端 。本 文将 从教学 实际 出发 ,对 传统英语教 学方法 的弊端 和原 因做 一 浅 析 。

主体 ,设置和 真实情景 相似 的任 务 ,让学生 在解决任 务

的过 程 中 ,潜 意 识 地 进 行 学习。 在 上 面 提 到 的 《 酒

店 专 业 英语》 的教 学 中,学生可 以在 老师 的指 导下 ,模拟 解 决 客 人 投 诉 的 过 程 ,在 此 过 程 中 , 参 与 的 学 生 对 于习得 的内容进行监 控和编辑 ,最后进 行输 出,因此 ,任 务型 教 学 法 是 检 查 学习者习得 和 学 得 效 果 的 一种 途 径 。在 设 计 任务 的过程 中,要注 意 降低 情感 过滤 。教 师要 明确 , 专 业课双 语 教学 的重点 是专业 知 识,而 不是 语法 教学 。 在 教学过 程 中 ,师 生注 重 的是 语 言的 自然 交流 和互 动 , 而 不 是 单 纯 教 授 语 法 和 纠 正 学 生 学习中 所犯 的错 误 。 语 言氛 围的营造对 于第二语 言的习得很 重要 。很 多 英语 教学 改革 都把营造 校园语 言学习环境放 在 了重 要位 置 , 尤 其 是 课 堂 外 的语 言 氛 围 营 造 。学 校 可 以通 过 口语 角 、英 语 广 播 和 英 文 电 影 观 赏等 形 式 的 活 动 ,增 加 语 言 输 入 量 ,从 而 帮助 学 生 进 行潜 意 识 的 学习。 总 而言之 ,影响双 语教学实 践效果 的因素很 多,包 括 各院校 的专 业人才 培养 目标 定位是否 准确 ,师 资队伍 是 否 合 格 , 学 生习得 的 主 观 和 客 观 因素 是 否 具 备 等 。 高 职 院校双语 教学 的模 式不能 照搬本科 院校,应该 循序渐 进 地逐步开 展 。可 以先从一 两个专业开 始试行 ,不断摸 索 出适 合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 参 考 文献

[ 1 】 K r a s h e n , S . D . 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S e c o n d L ng a ua g e

Ⅱ 传 统 英 语 教 学 方 法 的 弊 端

( 1 )教 学方 法 单 一 传 统 的 英语 教 学 方法 , 大 多采 用 “ 教 师 讲 , 学 生 听 的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不 注 重 方 法 的 拓 展 和 变 换 , 也 不 照 顾 学 生 的 课 堂 反 馈 。教 学 中 , 教 师 不停 地 讲 ,学 生 被 动 地 讲 ,教师把 注意力和 时间大都花在 英语基础知 识的讲授 上 , 而 忽 略 了对 学 生 的英 语 应 用 能力 的 训 练 ,师 生 课 堂 交 流不 足 ,基 本上 是 “ 满 堂灌 ” 、“ 填 鸭式 ”教 学 ,课堂 气 氛沉 闷,学生思想僵 化,培养 的`学生大多讲 “ 哑 巴英 语” 、“ 聋子英语 ” ,不利于学生 能力和素质 的培养 。 ( 2 )教 学条 件 落 后 高 职 公 共 英 语 作 为 基 础 课 程 ,一 直 以来 ,很 多 高 职 院校都 忽略 了英语 教学 环境 的优化 和教学 设施 的建设 , 教 师 的教 学 : 亡 具 就 是 黑 板 加 粉 笔 , 很 少 采 用 现

代 化 的教 学 设 备 和 教 学 手 段 , 不 能 将 语 音 室 、视 听 设 备 、虚 拟 英 语 环境应用于教学,也没有一个灵活、开放的教学空问, 课 堂毫无生气,也势必会造成 英语培养方 向的歪 曲。 ( 3 )学生主动性不足 高 职 院校 的 学 生 英 语 基 础 大 多 不 好 , 同 时 加 上 英 语 水平参差 不齐 ,在 日常英语教学 过程 中,我们 无论是从 教 学 内容 ,还是教学 方法上 ,都 没有 将因材施 教的观点 融 入 教 学 , 教 师 一 味 地 走 形 式 、赶 进 度 ,而 忽 略 了 学 生 的 接 受 效 果 。 从 调 研 和 课 堂 教 学 座 谈 情 况 来 看 , 目前 , 大多数学生 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 足、兴趣不 高,不能主 动参与到教学中。

7

L e a r n i n g [ M] . P r e n t i c e - H a l l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 1 9 8 8 .

[ 2 】 胡 壮麟 论 中国 的双语 教 育 中 国外语 ,2 0 0 4 ( 2 ) : 4 ― 8 [ 3 】 孙 立清 二 语习得理 论与 高职 院校 专 业课双 语 教学 实践 卟 晋城

职 业技 术学 院 学报 ,2 0 1 1 ( 6 ) .

I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出现弊端的原因分析

( 1 )教 学 理 念 落 后 , 始 终 坚 持 以教 师为 中心 高职教 育经过 多年的发展 ,虽然 已经 具备 以学生为 主体的、“ 教 学 做 合 一 ” 的相 对 成 熟 的教 学 理念 ,但 是 , 高 职英语教师却没有打破 自己传统的观念体系,不能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不愿意花精力探索新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5 ― 2 9

【 4 ] 张维佳. 双语 教 学 的性 质 、条件 及 相 关 问题 U 】 _ 语 言教 学 与研

究 ,2 0 0 2 ( 4 ) .

教 学方 法 ,不 能让 学 生充 分 参 与 到教 学 活动 中 。 ( 2 )缺 乏科 学 的教 学 理 论 指 导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改 革 始 终 缺 乏 科 学 合 理 的 、可 操 作 性 强 的 理 论 指 导 ,无 法 很 好 地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和 教 学 实 施 。 这就需要广大 英语教师对教 学理论和教学 实践有全新 的 理 解 ,并 以此 开 展 课 程 教 学 设计 ,这 也 是 顺利 进 行 教 学 研究和教学改革 的基础 。 ( 3 ) 没 有 真 正贯 彻 因材 施 教 的 教 育 理 念 高 职 学 生 英 语 水平参 差 不 齐 , 而 教 师 常 忽 略 学 生 的 想 法 和 需 要 , 教 学 与 学 生 需 求 实 际 脱 节 , 打击 了 学 生 英 语 学习的积 极性 和 主 动 性 ,与 我 们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相 悖 。

L _I I 环

z 守万

江 西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摘 要】 大 学 生 学习倦 怠 问题 是 当前 高校 较 为 常 见 的 问题

目 英 语 教 学 改 革 的 方 向

( 1 ) 英 语 教 学应 与 专 业 相 结 合 大多数毕业 生在工作 中,面 对行业英语 资料一筹莫 展,不能看懂 基本 的行业英 文资料 、英文 软件 、英语提 示等 ,对 于专业英语 的读 译水平也有待提 高。所 以,高 职英语基础 教学应该融入 专业 ,为专业服 务,使英语教 学 以学 生 的 就 业 为 导 向 , 能 够 使 学 生 学 有 所 用 , 真 正 为 学 生 的未 来 岗 位 需 要 服 务 。 其 次 ,还 应 该 注 重 改 进 英 语 教 学 内容 和 方 法 ,教 学 内容 要 尽 量 与 生 活 贴近, 最 好 能 融 入 一 些 专 业 元 素 ,教 学 方 法 也 应 该 多样 化 , 重 点 训 练 学生 的听、说 、读 、写 、译能力 ,充分发 挥学生 的学习 主 动 性 , 以提 高 学习效果 ,提 高 英 语 应 用 能 力 。 ( 2 ) 注 重应 用 能力 培 养 在 高 职 英 语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应 该 以教 师 为 向 导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以教 材 为 基 础 、以应 用 能力 为 目标 ,充 分 调 动 学生 学习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注 重 学 生 应 用 能 力 的 培养 ,全面 提高 学生运用 英语 交际 的综 合能力 。同时, 注意 因材施 教 ,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 ,抓好 基础,重点 突 出英 语 技 能 的应 用 。 ( 3 ) 教 学做 合 一 从 学习目的来 看 ,实 用 应 该 是 摆 放 在 第 一 位 的 。所 以 , 高职 公 共 英 语 教 学 的 主 要 目 的在 于通 过 实 践 来 内化 所 学 ,最 终 在 实 际 运 用 中 发 挥 所 学 ,进 行 交 际 运 用 ,培 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从 目的与 内容上来看 ,要真正做到 所学为所 用,着力培养 学生的操作技 能,提高学生 的沟 通交 际、写作和阅读能 力。从教学过程和 教学形式上来 看 ,应通过 应用 能力训练 来提 高学生 的语言应 用能 力, 把语 言学习看成 一种操作 训练 ,不断地 进行 强化练习。 在 教 学过 程 中 ,我 们 应 该对 学 生 进 行 大 量 的 训 练 , 以 学 生为训练 主体 ,提 高训练 强度 ,真正做好 精讲多练 ,让 学 生 通 过 不 断 的训 练 ,将 理 论 知 识 转 化 为 应 用 能 力 , 以 适 应 职 业 需 要 。 真正 做 到 “ 教 学 做 ”合 一 。

参 考文 献

[ i 1 蒋莉 . 改变 教学观念 提 高教学 质量 【 l 】 l 北京 教育 .1 9 9 6 ( 3 ) : 4 0 ― 4 1 [ 2 ] 李保 强 教 育理 论研 究 方法 的 追索 与 反思 作 者

【 J I _ 上 海教 育 科

研 ,2 0 0 4 ( 3 ) : 】 6 ― 1 9

之 一 。 大 学 生 学习倦 怠是 学 生 在 学习的过 程 中, 由于 长 期 的 学 业压 力 、心 理 压 力 、社 会 压 力 和 资源 匮 乏 等 导 致 的消 极 的学习心理 现 状 , 学 生学习倦 怠 可 能 的表 现 有 ,情 绪耗 竭 、对 学习没 有 兴趣 、个 人 成就 感 低 等 。本 文 对 目前

高校 普遍 存在 的英 语 专 业 大学 生 学习倦 怠现 象进 行 了深 入 分 析 ,从 大 学 生 学习倦 怠 的含 义 、表现 着 手 ,分 析 了产 生

大 学 生 学习倦 怠 的原 因, 最后 针 对 大学 生 学习倦 怠 心理 提 出有效 的调适 措 施 ,有利 于 大 学 生 的学习和 成 才 。 【 关键 词 】 英语 专 业 ; 学习倦 怠 ;成 因 ;对 策 【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编 号 1 1 0 0 9 6 1 6 7 ( 2 0 1 3 ) 1 0 一 O 1 1 8 - 0 2

i l学习倦 怠

对 倦 怠这 一 概 念 的 研 究 从 2 0世 纪 7 0年 代 就 开 始 了 , 但 主 要 是 针 对 助 人 行 业 ,如 教 师 、警 察 、医 生等 职 业 倦 怠 的 研 究 。 随 着 倦 怠 在 工 作 领 域 的 深 入 研 究 ,近年 来 不 少 学 者 开 始 了 对 倦 怠 在 学习领 域 的 研 究 ,尤 其 是 对 大 学

8

本科生在 学习倦怠方面 的研 究。大学生学习倦 怠是大学

生 在 学习过 程 中 出 现 的 消 极 心 理 , 指 的 是 学 生对 学习没 有兴趣 或缺 乏动力却 又不得 不为 之时 ,就会感 到厌倦 、 疲 乏 、沮 丧 和 挫 折 ,从 而 产 生 一 系 列 不 适 当 的 躲 避 学 的行为 ( 杨丽娴 , 2 0 0 4 : 3 ) 。

目 英 语 专 业 大 学 生 学习倦 怠 的 表 现 和 原 因

2 . 1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

( 1 )情 绪 低 落 处 于 学习倦 怠 状 态 下 的学 生往 往 对 学 爿 缺 乏 兴 趣 和 动 力 , 什 么 都 不 想 做 ,轻 易 放 弃 经 过 努 力 得 到 的 成 果 ,

情 绪 上 容 易感 到 疲 惫 、沮 丧 和 挫 折 ,而 且 易产 生 严 重 的

厌 学 情 绪 和 强 烈 的排 斥 心理 , 即便 是 曾经 感 兴 趣 的 学科 , 曾经 喜 欢 参加 的活 动 ,也 觉 得 索 然 无 味 。他 们 终 日消沉 、

闷闷不乐 、灰 心丧气 、无精打 采,但又把所 有的情绪都

积 压 在 心 底 , 不 愿 向 别 人 倾 诉 。 当 这 些 消 极 情 绪 积 压 到

[ 3 ] 李军 辉. 转变 教学 观念 改 变教 学方 法 培 养学 生兴趣 新课 程

研究 ( 职 业教 育 ),2 0 0 8 ( 2 ) :

1 2 1 . 1 2 3

了一定 的程度 ,对学校 、教师 、社会和学生 自己都会产

生 严 重 的 影 响 , 轻 者 会 丧 失 自信 心 ,重 者 会 导 致 学 牛 自 杀 , 不 利 于 学 生 的 身心 健 康 发 展 。

( 2 )行 为 不 当

[ 4 】 潘健 . 简约化 教学 探析 U J l 中小学 教师培 训 ,2 0 1 0 ( 4 ) : 3 4 ― 3 6 l 5 1 薛国仁 ,尹丽 高等 教育原 则论Ⅱ 】上海 高教研 究 ,1 9 9 7 ( 9 ) : 2 ― 5

学 生 处 于 学习情 绪 不 高 涨 和 倦 怠 的 情 况 下 , 容 易列 学习产 生 枯 燥 和 乏 味 的 感 觉 ,缺 乏 学习积 极 性 和 动 力 。 这 种 情 况 下 , 学 生 容 易厌 倦 课 堂 ,频 频 出 现 逃 课 、} 一 课

作者 简介 :陈玲 芳 ,研 究生 。

篇4: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一、工作的总体概述

我们开展这么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了解古文化的的内涵;同时,增进学生的文化积累,让学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在这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字经》《幼学琼林》《山海经》《孔子语录》《孟子格言》的经典篇目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背诵,有利于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还增长了知识,对祖国热爱之情不断增加,也陶冶了情操,。

二、学生的收获

本学期,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理解文意进行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把每一课的文意解释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熟练记忆文章。并且采取多种学习方法,例如:小组学习、同位之间比赛、老师抽查、小组长检查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由于课时较少,学习的时间较短,所以感觉课堂教学很仓促,不能够仔细揣摩每句诗文的意思,也不能认真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知识的学习只限于表面的学习。大多的背诵时间也只能放在课后。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细致学习,制定好可行的学期计划,注意学生学习的'扎实程度。

篇5: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粗心问题严重,导致失分较多,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总体来看,差生进步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并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情况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思想教育目标完成情况

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文化知识,从背诗中培养学生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背诗的热情,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受到情感与知识的熏陶。

学生期末测评情况分析

通过测评发现学生诵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初步掌握了诗词诵读的韵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是背诵力度不够。

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⑴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⑸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释。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背诵的要求不够,学生朗读熟练后应该熟读成诵,更有利于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2、课上学生的个性表达不够,教师传授的痕迹还是重了些。

今后教学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

3、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6:一年级传统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传统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教学中我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作一个重点。一学期即将结束,特将本期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推敲品赏诗的语言美。

吟诵教学要善于诱导学生咬文爵字,品味语言美。诗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字词句的。教学时,我是从语言入手,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对于那些关键的传神的体现诗眼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字词句,启发学生细细咀嚼,以探求诗的深层意蕴。

2、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

只有在教学时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3、引导学生驱遣想像,展开联想。

诗重感情,诗重想像,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歌的语言,尤其是古诗的'语言,特别精炼含蓄,富于想像。因而教学我觉得只有让学生驱遣想像,引起联想,由此及彼,生发开去,才能欣赏到绝胜的佳景、动力的情思、美妙的旨趣。所以我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展开联想,进入意境,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4、指导学生反复吟咏,加强感染。

古人吟咏诗句,总是带着感情边读边思,读到兴奋之时,往往手舞足蹈,心潮激荡,可见一首好诗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要学生反复诵读,带着感情读,读出韵味,领悟旨意。

5、做到了鼓励学生多收集各类古诗,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积累。

6、充分利用放学路队诵诗的时间,引导学生朗诵传统文化中的诗文。

经典传统教学作文

弊端的近义词

谈文言文的弊端

崔传统《桥》教学课件

英语传统教学模式改什么

浅析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教学

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及对策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元宵节传统对联精选

传统故事汇集

传统教学的弊端总结(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总结,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