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Sno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我与爱因斯坦作文范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我与爱因斯坦作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篇2: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篇3:《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篇4: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篇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篇6: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初读课文,感觉很温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结成一对忘年交。让人感动,也让人羡慕。备课前,曾注意到文章段落的划分。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特别强调段落划分,但对于一些层次性很强的文章,划分段落则更容易帮助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而分段的方式也没有强求,只要有合理的解释,都是可以的。本篇课文就比较适合学生分段。
为节约时间,我请了四大组分别按他们相遇的次数来分段读,既是对课文朗读的检查,因为是为分段埋下伏笔。全文读完,提出问题,为何要这样读?此时再让他们默读课文,寻找段落的共通点,答案便呼之欲出了。虽然我的介入让段落划分更容易,省事,但却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如果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划分,也许会有更多的方法,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在备课时,发现文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稍加归纳,有这么几条。
爱因斯坦被撞,可却主动道歉;
爱因斯坦衣衫不整,可小女孩的父亲却说他很伟大;
父亲说爱因斯坦伟大,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都说不伟大;
爱因斯坦身为一个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却拜小女孩为师;
在教学中,我将这些矛盾点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但并有直接去解决,当所有的矛盾都出来后,抛出统领全文思想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伟大一词,太过于抽象,所以在回答问题之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的话来描述心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大”,由孩子的口中,伟大一词便渐渐明朗:对人类有贡献,谦虚待人,关心别人,认真做事等等,此时再拿出那几个矛盾点,当时的矛盾此时不正是对爱因斯坦伟大最好的写照吗?
到这,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已经很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而文中另一人物:小女孩,则该如何去分析呢?我采取的是“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让孩子进行讨论。问题一出,争议就来了,有喜欢是因为做为爱因斯坦的朋友,手把手的教导,还有她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不喜欢则是她对爱因斯坦的不礼貌。争到这里,我再次把对爱因斯坦外貌描写的句子拿出来,反复阅读,并思考:如果是你在大街上遇到这样穿着的人,你会有什么想法?通过朗读,大家都对这样的形象不是很满意,因此也就能体会到小女孩说这样话时情有可原的。此时我又追问了一句:爱因斯坦为什么和小女孩成为好友,是什么打动了她?孩子们已经明白,真是小女孩的天真可爱,打动了爱因斯坦。
课上完了,两个可爱又可敬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而对于文章如何去刻画人物的方法,老师的指导可能还有所欠缺,这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该立足争取的!
正是:一般人总认为自己了不起,但认为自己一般的人却总是了不起的。永远带着一颗谦虚的心,这样你才有进步的余地!
篇7: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文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着力指导学生感悟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课文朗读磁带、爱因斯坦的画像、课文插图投影、生字投影片、有关文字投影片、学生收集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2. 了解课文大意。
3. 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交流材料 揭示课题
1.出示爱因斯坦的画像
2.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交流收集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
2. 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初步理清文章层次。
4. 检查自读效果。
相机指点:按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遇到的次数并说说内容。
自由读课文
自学
指名读生字、领读生字、说说生字的写法。
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生词、新词)。
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
交流课文层次。
三、抓住明线
再读课文
提出要求。
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内容。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注意爱因斯坦的外貌变化
思考:爱因斯坦的外貌能说明什么?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精读课文。
2. 联系全文体会人物语言的含义,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课文分别写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的几次相遇?
说说课文的段落和各段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提出学习要求:重点读爱因斯坦外貌的语句,思考小姑娘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2.师提示描写人物外貌的顺序。
3.引导思考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不修边幅。
4、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小姑娘的纳闷。
5、小结: 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按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
练习用“一面……
一面……”说一句话。
小结;说说这一段的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提出要求:自读,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
A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B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理解“只好”
(四)学习第四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 说说爱因斯坦的外貌。
2. 再读语句,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读人物的对话,体会爱因斯坦当时的神情和态度。
3. 理解“纳闷”
读“好纳闷”的内容(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再读反问句。
说说段意。
4. 学生表演:分角色读对话,演示情景。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内容?
A爱因斯坦的外貌“衣衫不整”
神态: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科学家的特点)
B在对话中感受爱因斯坦平易近人
(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教小姑娘)
朗读对话体会,说说段意。
自由朗读,思考,交流。
(读描写小姑娘神态的语句)
(读描写爱因斯坦房间的语句)
试用“只好”说一句话。
说说这段段意。
齐读
读出小姑娘的感受。
体会爱因斯坦只知道思考科学问题,不拘生活小节的人物特点。
三、总结全文
思考:爱因斯坦是不是“伟人”?为什么?
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把精力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选读表演一段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爱因斯坦 小姑娘
第一天 笑 衣服肥大
撞 纳闷
第二天 做鬼脸 衣衫不整
遇 一口气说了出来
第三天 等待 整整齐齐
等 手把手
(平易近人 善良可爱) (天真活泼 乐于助人)
篇8:语文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篇9:《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板书:
第一次相遇 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第二次相遇 遇
第三次相遇 等待
篇10:《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生齐读“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篇1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篇12:《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设计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胡子guǒ()被子péng()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篇13:《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善良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准备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篇14:《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
★ 爱因斯坦生平作文
★ 给爱因斯坦一封信
我与爱因斯坦作文范文(锦集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