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二单元范文

时间:2022-12-06 05:53:08 作者:宇宙大王觉橙子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宇宙大王觉橙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6篇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二单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二单元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说起我熟悉的,那当然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了。今天来说说我的妈妈吧!

我的妈妈中等身材,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有点胖。

妈妈为人很善良,从小教育我做人要善良、诚实。

记得那是去年九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妈妈给我一百元叫我去付保险费。晚上,我把老师找来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数了数钱,自言自语地说:“咦怎么多了二十元?”我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老师真糊涂,多找了二十元,这下你可以给我买东西吃了吧!”妈妈听了我的话,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生气地说:“多找的钱应该

还给老师,不能贪图那些小便宜,老师那么辛苦地教导你们,你可不能忘恩负义呀!”听了妈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我把二十元钱还给了老师。老师高兴地对我笑了笑说:“庄健,你可真是个好孩子。”

这就是我的妈妈,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

篇2: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要说我最熟悉的人,当然就是我的奶奶了。我的奶奶今年62岁,属兔。与她的属相一致,我的奶奶和蔼可亲,周围的人都喜欢和她聊天。奶奶特别乐于助人。

记得有一次,奶奶去校门口接我放学回家,看到同学赵翔宇的奶奶还没有来接他,就顺便把他也接走了,因为我们俩在同一个辅导班写作业,正好顺路。为了不让赵翔宇的奶奶担心,奶奶把我们俩送到辅导班后,还特意在路口等着赵翔宇的奶奶,为的是告诉她一声。此时,我觉得我的奶奶真伟大,我从心里感激她,我以后要真心实意的来回报奶奶。

每个人都有最熟悉的人,当然我也有,那个人就是我的爸爸。

篇3: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最要好的同学,是我们班的班干部,他却是一个很赖皮的人。

记得有一个下午,我和他一起玩“石头剪子布”,赢了的就可以上一层梯阶。我可是玩这个游戏的高手,他是比过我的。果然,他真赢不了我,当我快要到最顶端的时候。突然,他转了转眼珠子,马上使出了他的“绝招”——赖皮!他说:“你玩这个这么厉害,我赢不了你,肯定就是你赢了。不如你到最底层去,我在原位不动?”我拿他真没办法,只好退回了起点,结果他赢了。我有些不服气,又要求他和我比一场,但是每一场他都是这样,我终于服输了。他的脸上摆出一个胜利的表情,还骄傲地说:“怎么样?”我对他非常无语,于是不和他玩这个游戏,玩起了别的游戏。

哈哈,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班的副班长——余元兴。

篇4: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今年三十岁,看上去非常年轻,她中等身材,体型有点胖,我很喜欢她。

我妈妈是个“万事通”,无论什么难事只要到她手里,都能解决掉。有一此写作业时,我遇到一道特别难的题,我思考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想出来,最后只好向妈妈求救。我看着妈妈双手托腮,眉头紧锁,全神贯注的思考着,不停的用笔在纸上画着算着,非常认真。不一会妈妈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我会了”接着妈妈就慢慢地讲解题思路和方法告诉我,最后,我和妈妈一起把难题弄会了。

这就是我最熟悉的人,爱思考的妈妈。

篇5: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我的爸爸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头发乌黑发亮,还剃着一个小平头看上去挺帅气的。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他起的很早,一起来就捧起电脑开始看片。我也起床了,悄悄地走进他的房间,我大声喊道:“老爸,你怎么一大早就在看电脑呀?”老爸被我的叫声吓了一跳,“老爸,你真是个电脑迷。”

妈妈正在洗衣服,她对老爸说:“老公,我在洗衣服你能帮我把碗洗一洗行吗?”你猜我老爸怎么说?他说:“我懒得洗,你洗完衣服再洗碗好了。”“你怎么这么懒呀,休息在家就知道玩电脑,让你洗个碗都懒得洗。”妈妈生气的说。

我听见了爸爸妈妈的对话,心想:老爸真是的,既是“懒虫”又是“电脑迷”。

篇6: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我最熟悉的的人就是我妈妈。妈妈留着一头披肩长发,白白的皮肤,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两排洁白的牙齿,走起路来特别精神。

妈妈特别爱我关心我。记得我读二年级时的一个夜晚,睡到半夜,我突然发高烧。妈妈马上叫醒爸爸,爸爸开车,妈妈抱着我,去医院看病。到了医院,医生给我量体温,结果是38度5。医生说:“小朋友,没事的,不过要打吊针,一共是三瓶针水。”打针时,妈妈时而给我喝水,时而给我抹汗,还不停地摸我的额头,看烧退了没有。我出了一身汗,妈妈就给我换衣服。经过妈妈的悉心照料,我的'烧退了,医生说:“小朋友,没事了,你可以回家了。”妈妈又抱着我回家,然后煮粥给我吃,给我吃药。第二天,我的病好了,我又可以上学了。

我要感谢妈妈,长大后,我要报答妈妈。

篇7: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妈妈。她的眼睛大大的,耳朵也很大。妈妈的声音比老师的10倍还要大。

妈妈在生活中非常关心我。有一次,我发现科学书不见了,我当时很着急。妈妈问:“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我说我的书不见了,明天上午还要用。这时,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帮我找书,我发现妈妈的头上流汗了,但是,妈妈仍在坚持帮我找。妈妈找出了许多书,但一本都不是。我说:“妈妈,您看您头上都出汗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妈妈说:“你的书找不出,我干什么都没有心情”。最后还是在妈妈坚持不懈的帮助下,找到了课本。我非常开心,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

这就是我最熟悉的人,一位关心爱护我的人。

篇8: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小学数学常考定义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数学最小的数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几位数”的概念: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这个数就是几位数。关于几位数的定义中,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是关键条件。就像我们分数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不为0一样,否则没意义。

在整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个),当0单独存在时,它不占有数位。当0出现在一个几位数的末尾或中间时,它起到的只是“占位”的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假设0也算一位数的话,那么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还是“00”呢?00是没有两位数的意义的。

所以,一位数是由一个不是0这个数字写出的数,只要几位数的意义不变,最小的一位数仍然是1。

篇9: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2、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1、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篇10: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同学们试着计算两位数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竖式计算),并让同学们说出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进位次数不同。)

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二)讲授新知:

出示课本第15页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并引导学生回答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个种类。

接着让同学们看图下面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试着分析。教师让学生试着讲解“已知种类”、“中国特有种数”以及“濒危和受威胁的种数”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让同学们试着从15页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找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页上面的简化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统计表。

由学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种)

再让同学们不用笔算,是这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教师指导估算的方法。)

再让同学们用笔算计算出,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式计算并点评。

98

+215

――――――――

123

最后提示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写“答”。并根据学生计算的实际情况做单独指导。

(三)强化新知,巩固练习:

让同学们先估算、后用竖式计算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65+7839+8667+9543+88

教师巡视,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与提示与解答,特别是不要忘了进位,计算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着重提示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方法,渗透估算的思想。

(五)课外作业的布置:

1。第16页“做一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

2。练习四第2、3题。

六、板书设计加法

98

+215

――――――――

123

篇11: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19页――21页,练习五3――10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采用小组和合作学习方式,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投影片

教学方法:谈话、讲授、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篇12: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估算

21×5≈

62×7≈

89×6≈

192×2≈

398×5≈

206×7≈

二、判断题

1.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 ( )

2.40×50的.积的末尾共有2个0 。 ( )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 )

4.因数中间有0,积中间一定有0 。 ( )

5.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1 。 ( )

三、填空题

1.用≈ 或=填空。

201×4( )800

200×4( )800

45×6( )300

2.口算40×9时想( )个十乘9,等于( )个十,也就是360。

3.口算200×6,可以先算( )乘( )得12,再在后面添上( )个0,也就是( )。

4.估算31×4,把31看做( ),结果大约是( )。

5.304与5的积,末尾有( )个0。

6.99+101+103+105+107+109+110=( )×( )=( )

7.2□×4的积是两位数,□最大是( );如果积是三位数,□最小是( )。

8.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

9.70个十是( )。5个十加4个十,一共是( )个十,是( )。

10.100的10倍是( )。49的8倍大约是( )。9个42的和大约是( )。3个百乘4 = ( )个百=( )。

四、竖式计算

7 0 8

× 5

2 7 5

× 4

3 0 □

× 5

□ □ 2 0

□ 2 □

× 7

□ 5 4 □

五、比较大小

36×5○150

150×3○15×30

2000○40×5

402×4○204×4

80○24×3

101×4○400

六、思考题

1.一篮鸡蛋,三个三个数余1,五个五个数余2,七个七个数余3。篮子里有多少个鸡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队列,每行、每列人数相同,明明的位置在左数第6个,右数第6个,前数第8个,后数第3个,那么这个队伍共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姓名: 班别: 成绩

一、小小书法家(10分)

yán jiū xiōng pú hu? zhe jiāo juǎn ( ) ( ) ( ) ( ) mì shū ( )

bǎi n?ng lǚ xíng zh?n jīng sàn bù ( ) ( ) ( ) ( ) zhù míng ( )

二、一锤定音(用“―”划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9分) 白桦(huá huà) 婉转(zhuǎn zhuàn)面包渣(zhā chá) 明媚(m?i m?i) 鞠躬(jū jǖ) 胶卷(juǎn juàn) 大坑(kēng k?ng) 考察(k?o kǎo) 遗迹(yí yì)

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推( )城( )泰( )敢( )记( ) 准( )诚( )秦( )取( )纪( ) 惜( )锋( )郊( )穷( )要( ) 借( )峰( )胶( )究( )耍( ) 四、补充词语(6分)

自( )自( ) 春光( )( )欢( )乱( )惹人( )( ) 严严( )( )闻鸡( )( ) 五、把词语填在恰当的(4分)里。

果然 忽然 当然 虽然

1、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 )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2、( )一阵大风吹来,树枝被吹得左右摇摆。 3、他是一名长跑运动员,学校要举行长跑比赛,他( )要参加了。

4、( )这次考试没考好,但是我并不灰心。 六、在(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5分)

1、(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 3、(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 )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

七、名言警句大比拼(5分)

1、聪明在于( ),天才在于( )。 2、世上无难事,( )。 3、书籍是( )。 4、任何成就都是( )。 5、为中华之崛起( )。 七、读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6分) 1

“打量”的意思是: 。

从他“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小男孩( )的心情。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 3、列宁看了看男孩,又看了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从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你感受到列宁是个 的人。

八、阅读乐园

(一)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1、选文中“这个问题”(2分)

2、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四光明白了大石头的来历是多么的不容易。(2分)

3、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这块突兀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吗?(2分)

(二)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研究生物。

有一次,达尔文在野外看到一只从来没见过的昆虫,就用左手抓住它。这时,他看到了另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昆虫,赶紧用右手去抓住它。谁知道又飞来一只更加稀奇的昆虫。达尔文想抓住它,可是,又舍不得放掉手里的昆虫。怎么办呢?他连忙把手里的`昆虫放到嘴里,腾出右手抓住那只稀奇的昆虫。尽管嘴里的昆虫放出又辣又苦的液体,但是,他强忍着,紧抿着嘴巴跑回家,小心的把三只昆虫装进玻璃盒里,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连忙――( ) 稀奇――( )

有名――( ) 喜欢――( ) 2、我来仿写词语。(4分)

又辣又苦(ABAC式) 仔仔细细(AABB式) 3、从那句话最能看出达尔文喜欢研究昆虫?用“~~~”划

出来。 ( 2 分)

4、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用“――”划出来。(2分) 九、习作乐园(27分)

写一件自己最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把句子写通顺,把事情写清楚,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篇14: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读交际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

五、畅谈感想

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 “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

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

板书:

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

(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⑶ 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板书: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生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集体交流:

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指导拟定题目:

孩子们,好的题目就是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起一个什么名字?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1、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拟题。

2、起草动笔,开始自己的习作。

四、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

1、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

2、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五、与人分享习作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欣赏佳作

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

2、交流归纳:

1、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 ⑴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⑶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中的得意处。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一篇

1、投影展示习作。

1、评议:

⑴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⑵ 师生共同修改,体验修改的好处和乐趣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自豪地读给伙伴听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幻灯片,。

2、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

⑴ 指名读句子。

⑵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谈话: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3、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1、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谈话: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小结

1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再读故事。

3、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作业设计

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语句通顺

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都觉得语文园地难上,这节课我课前让学生找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学生或许用心去做了,上课时都想把自己找到的说给同学听,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在上“我的发现”时,我先把书上的三句话分开讲,同学们掌握得较好;接着照书上仿写也可以;最后,解释什么是提示语及其作用是:可以更形象具体地表达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动作等,知道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等多种形式。通过拓展延伸,如,设想考试第一,爸爸拿到试卷后与你的一段对话,进一步巩固这三种形式。但学生鹦鹉学舌的多,自主创新的少,有待加强训练。

篇15: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身体部位的单词:ee、ear、uth、nse. 并运用句型:“ Pint t her ….”

2、能力目标:学生能能根据 “Pint t her … .”指令做动作,

并能根据图片和身体部位说出单词和句子。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掌握单词“nse、uth、ee、ear”

以及运用句型“Pint t her…”作出反应。

2)难点:his 、her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Step1:Greetings.

Step2:Waring up.

1、Chant:

Head ,head,head. This is  head .

Ar,ar,ar . This is  ar.

Hand,hand,hand This is  hand.

Leg, leg, leg. This is  leg.

Ft,ft,ft. This is  ft.

2、出示一张男孩的图片,生指身体部位说词,师做示范:

T: This is a b. This is his head/ ar/ leg/ ft.

Step3:The ne

篇16: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32分)

1、我们学过的常见的质量单位有( )和( )。日常生活中称一般重的物品用( )作单位,称较轻的用( )作单位。

2、一袋精盐重500克,2袋精盐重( )克,正好是( )千克。

3、一袋盐约重500( ),( )袋约重1千克,所以1千克=( )克。

4、比56千克多9千克是( )千克,81千克比23千克多( )千克。

5、3千克 =( )克 9000克 =( )千克

6000克 =( )千克 10千克 =( )克

4500克=( )千克( )克 6543克=( )千克( )克

6、把不对的.单位圈出来,在不对的单位下改正。

小明体重30克( ),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

7、圈出下面物品正确的重量。

桃子 小孩 小兔 鸡蛋

2克 3千克2千克7克

200克 30千克20千克 70克

2千克 300千克200千克 700克

8、连线

一个鸡蛋重 一张课桌高 一个冬瓜重 一个人体重 一筐苹果重

70厘米 50克 25千克 60千克 5千克

9、一个大冬瓜约重6 ( )。一个菠萝大约重700 ( )。

二、想一想,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0分

一个足球重250( ) 小明体重是32( )

一个梨重160( ) 一瓶花生油重4( )

一本新华字典重340( ) 一个铅球重4( )

一个鸡蛋约重55( ) 一只母鸡重4000( )

一袋洗衣粉重1( ) 一支牙膏重100( )

三、选一选。选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分

1.一筐桔子连筐重30千克,筐重3千克,桔子的重量是( )千克。

A.33 B.27 C.30

2.一个1元硬币大约重( ) 。

A.6克 B.60克 C.1千克

3.丫丫的身高大约是131( )。

A.米 B.千克 C.克 D.厘米

4.10千克铁和10千克棉花相比,( )。

A.10千克铁重 B.同样重 C.10千克棉花重 D.无法比较

5.2只鸭子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已知1只鸭重3千克,1只鸡重( )。

A.3千克 B.4千克 C.2千克

四、比一比,在○里填上“﹥”“﹤”或“=”。6分

1988克( )2千克 7千克( )7000克 3千克200克( )3千克

460克( )6千克 62克 ( )62千克 10千克 ( )1000克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请给它们排顺序。 4分

2000千克 2000克 201千克 2001克

﹥ ﹥ ﹥

2、计算 8分

3千克+7千克= 5克+8克+18克=

25克+56克= 56千克-27千克=

六、解决判断题 10分

1、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重。 ( )

2、小胖今年2岁,体重2000克。 ( )

3、5个40克是200克。 ( )

4、1只乒乓球约重3千克。 ( )

5、1千克的大米与一千克面粉一样重。 ( )

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分

1.1千克水果糖平均装两袋,5千克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8袋这样的水果糖重多少千克?

2.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3、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4、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5、1千克苹果6元,1千克香蕉5元,买4千克苹果和1千克香蕉。

(1)一共需要多少钱?

( 2 )妈妈带了30元钱,够吗?

篇17: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写汉字。(10分)

yíjì jiāojuǎnkǎochá xiōnɡpúmícánɡ

( )(  )(   ) (  )(   )

lìshǐlǚxínɡ sànbùyǎnɡwànɡzhènjīnɡ

( )(   )(   )(   )(  )

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4分)

停当( )转告( )鞠躬( )面包渣( )

流域( ) 陨石( )婉转( ) 摄影师( )

三、组词。(5分)

郊(  ) 惜(  ) 诚(  ) 秦(  ) 社(  )

胶(  ) 借(  ) 城(  ) 春(  ) 杜(  )

四、照样子,写词语。(12分)

自言自语(   ) (   ) (   ) (   )

严严实实(   ) (   ) (   ) (   )

转来转去(   ) (   ) (   ) (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  )摄影师三(  )灰雀 五(  )电车一( )杂志社

两(  )照相机六(  )石头 一(  )朋友一(  )白发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著名( )喜爱( )明媚( )震惊( )

七、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7分)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说  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  请让我进去吧

八、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一┅┅就┅┅  无论┅┅还是┅┅如果┅┅就┅┅

1、( )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 )应该向她道歉。

2、( )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 )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3、( )是凛冽的寒冬,( )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床练武。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天才在于积累。

2、世上无难事,(      )。

3、为(      )而读书。

4、任何成就都是(    )的结果。

5、(   )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晋朝青年(     )的故事。(3分)

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

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2个)

。(4分)

3、用“—”画出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2分)

十一、最近,你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把你知道的一个名人故事写下来。注意写清你在什么时间读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最后还可以写出自己读故事后的想法。(25分)

篇18: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填词语。

tòumínɡ rán shāo huānɡ shān liǎn miànyǎnyìnɡ

chún jìnɡ shì xiàn chuānɡ liánjiànzào  shènɡ dì

二、比一比,再组词。

绵(   ) 绕(   ) 铃(   )  线(   )

棉(   ) 烧(   ) 岭(   )  钱(   )

秒(   ) 忙(   ) 令(   )  品(   )

妙(   ) 茫(   ) 今(   )  晶(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北大荒    (    )的西湖

(   )的拉萨     (    )的香港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宇琼楼 (  )堂广厦  千岩(  )秀

错落有( ) 目不暇(  ) 美不(  )收

曲(  )通幽  万壑争(  )

五、写近义词。

仿佛(   )   格外(    )

顿时(   )   赞美(    )

六、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山岭(lǐnɡ lǐn)掠过(luè lüè)转眼间(zhuǎnzhuàn)

仿佛(fó  fú)空地(kōnɡkònɡ)数不尽 (shǔ shù )

七、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湛蓝的天空宛如           。

2、秋天,柿子树挂满了熟透的果实,仿佛

3、湖面格外平静好像           。

八、读下面的句子,正确理解字义,在括号里打“√”。

1、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漾:⑴指水面轻微动荡。( ) ⑵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

2、小白兔挎着篮子到森林里去采蘑菇。

挎:⑴胳膊弯起来挂住或钩住东西。( )

⑵把东西挂在肩上、脖颈或腰里。( )

3、小彼得看见妈妈睡着了,便蹑着脚上楼去。

蹑:⑴放轻(脚步)。( ) ⑵追踪;跟踪。( )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   ,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2、有贴着      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      ;有拉萨河畔      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     。

3、这些流云在      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      、一道橘黄、     、一道绛紫,就像是      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月潭

日月潭(tán)简直是人间仙境。那儿(  )环境宁静,( )景色宜人。(  )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  )非常迷人。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xiū)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阳高照的中午,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xī)地展现在眼前,使人突然胸襟(jīn)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shā),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ɡɡlónɡ),充满了神秘(mì)感。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中心句。

2、从提供的关联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括号里。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无论……都……   虽然……但是……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近义词。

清楚(  )  立刻(  )  安静(  )

4、短文从   、  、  不同时间,写出了日月潭不同的美丽面貌。

白鹭湖

我们学校附近的公园小巧玲珑,名气不大,却景色宜人。特别是“白鹭湖”的美丽景色和奇特造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的周围,各种颜色的月季竞相开放,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白鹭湖清澈见底,湖面微波粼粼。湖中央一座巨大的莲花台上,昂首站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鹭塑像,好像呼唤着飞翔在天空中的伙伴们到白鹭湖来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几只小船在湖里缓缓前行,好像怕惊飞了那只白鹭。

湖的右边有一座小土山,临水的山脚下高耸着一块奇形的大石头,粗看像狗熊,细看像玉兔。山顶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亭,那是人们歇息的好地方。

抬头远望,一排长廊把白鹭湖一截两半。长廊两边,游人们正津津有味地观赏着白鹭湖的美丽景色。

湖的尽头,是弧形的小山。山上有一片小树林,一阵阵风吹过来,枝叶摇动,好像绿色的波浪。

白鹭湖的景色多美啊!

1、在括号里加上适当的词。

一(  )白鹭 一(  )小山 一(  )树林

一(  )大风 一(  )古亭 一(  )石头

2、全文共    个自然段。

3、小作者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

4、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先后写了湖右边的    ,远处的    ,湖尽头的    和   的美丽景色。

5、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    句,最后一自然段是    句。全文是按照由    到    的观察顺序写白鹭湖的。

十一、习作。

生活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按一定顺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通过一两件事反映这个人的性格。要求语句通顺,书写美观。

篇19: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生字词】

识字2:棋、弹钢琴、胡、戏、喂、鸽、养、航模

第五课:株、踮、院、除、疲倦、牵、困

第六课:委、补、室、宁、愣、切、集、掌

第七课: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

第八课:计算、冒、览、馆、紧、怦、握、容、普、奋、灿烂

语文园地二:柏、纪、纺织、优胜、湾、粒

【形近字组词】

胡(二胡)湖(湖水)观(观看)现(现在)

休(休息)体(体育)伸(伸手)身(身体)

歌(歌曲)哥(哥哥)困(困难)因(因为)

员(员工)圆(团圆)青(青蛙)晴(晴天)

宁(安宁)宇(宇宙)到(到达)室(教室)

样(样子)洋(海洋)次(一次)欠(哈欠)

元(元旦)园(公园)包(书包)抱(拥抱)迟(迟到)

尺(直尺)极(极点)及(及格)

礼(队礼)扎(包扎)架(书架)加(加法)

【本单元文学常识】

《一株紫丁香》是滕毓旭作品改编而成的。

《我选我》作者是李大同。

《一分钟》作者鲁兵,浙江金华人。首届韬奋奖获得者。

《难忘的一天》是一篇关于的文章。

【多音字组词】

兴:

xīng兴奋

xìng高兴

担:

dān担心

dàn担子

弹:t

án弹琴

dàn子弹

宁:

níng安宁

nìng宁愿

切:

qiè一切

qiē切开

背:

bèi背后

bēi背着

【词语搭配】

高兴地——他高兴地笑了。

紧紧地——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

赞许地——妈妈赞许地对我点了点头。

亲切地——老师亲切地说:“你今天的表现真好!”

兴奋地——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仔细地——我仔细地检查试卷。

顺利地——我顺利地做完了所有的作业。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小学语文学习技巧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篇20: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

教材简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 灰雀 列宁 男孩

惹人喜爱 每次……都要…… “没看见”

经常带…… “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篇2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方法 :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小男孩是怎样吩咐高尔基的?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17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 小摄影师

有礼貌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讲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一、抓关键点,理解课文

在教学时,我用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主要内容,然后以两个“突然”句作为切入点,让生针对两个突然提问,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串接主课的“珠子”。在朗读与理解方面,针对第一个“突然”,我紧紧抓住“请让我进去吧”。“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一切准备停当。”三个短句展开教学。后一个突然,我则抓住“赶紧、大声喊……”等重点动作词加紧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二、细品词语,深化爱意。

在小男孩准备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高尔基侧过脸,对着小男孩微笑……其中,“吩咐、微笑、赶紧、喊”等词。充分地体现了高尔基的耐心和对小男孩的关怀。读完第七自然段第一句后,我故意说:“吩咐是指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用在这里老师觉得这个词用错了。你们同意吗?”学生议论纷纷,很快得出了结论:“这词没用错,因为小男孩正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必须听小男孩的话。”“这个词用得好!这体现了高尔基对工作认真的小摄影师的尊重和表扬……”“那么,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又能体现这种情感?”这一引一导,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小男孩虽然摆弄了很久,可高尔基微仍笑着,说明了高尔基很有耐心、非常和蔼可亲。”“小男孩虽然忘记了带胶卷,哭着走了,但高尔基没责怪他,赶紧站起来……”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读起书更投入了,更有感情了。在读书中加深高尔基对小男孩爱的理解。

三、激发想象,拓展爱意。

这篇文章,以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为主,我本打算安排学生有情感朗读课文,再让他们自己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组织学生讨论“小男孩还会回来吗?”,学生们一听,兴趣大增,多数说男孩会回来,理由是说男孩不会留下遗憾给自己的,要不他会被班上的同学嘲笑。也有少数学生说男孩子不好意思回来了,因为他浪费高尔基太多的时间。也许由于学生对课文还不足够熟悉,也许是课时安排的内容太多,也许我在角色分工不够清楚,学生在表演时不够出采,出现了课堂的混乱。

篇22: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零的数都得0. ( )

2. 用5去除一个三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 )

3. 40÷8读作8除40. ( )

4. 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是8. ( )

二、口算题( 8分 )

(1)0÷8=(3)360÷6=(5)360÷3=(7)3000÷6=

(2)800÷4=(4)24÷2= (6)4200÷2= (8)125×3×0=

三、计算题(1-4每题 5分, 5-6每题 6分, 共 32分)

1. 395+2954÷7

2. 4515÷5÷3

3. 3036÷6-142

4. 189×7÷9

验算:

四、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20分 )

1. 一个数的`3倍是1101,这个数是多少?

2. 497是7的多少倍?

3. 被除数是3280,除数是8,商是多少?

4. 7除352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每道小题 7分 共 28分 )

1. 动物园有56只猴子,是大象只数的7倍,大象有多少只?

2. 动物园有8只大象,56只猴子,猴子的数量是大象的多少倍?

3. 动物园有8只大象,猴子的只数是大象的7倍,有多少只猴子?

4. 商店运来4箱毛巾,每箱装60条,把这些毛巾平均分给8个售货组,每个售货组分到多少条?

篇2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一、口算:(另卷6分)

二、填空:(19分)

1. 笔算加、减法时,(   )要对齐。

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   )。

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   )位退(   )再减。

验算加法时,可以用(   )减去(   ),看是不是等于(   )。

验算减法时,可以把(   )和(   )相加,看是不是等于(   )。

2. 40厘米=( )分米    7米=( )厘米

1500米+500米=( )千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3. ( )+63=245      362-( )=54

260-( )=123      375=( )+165

4. 根据370+460=830,可以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为:(   )和(   )。

5. 小民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民比小红矮(  )厘米。

6. 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55千克,小老虎体重( )千克。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 () 9    () 6 4

+ ()7  8    + () 7  8   +  5()()

5  0  6       8  8    7  9  6

8.在括号里填上“〉”“<”或”=”。

56+35( )76   8003()800+3  285+5( )305

3000-50( )2500 2356-25( )2331 1000-482(  )500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

2.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 )

3. 最大的四位数加1得最大的五位数。    ( )

4.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 )

5. 和是100的两个数一定是70和30。     ( )

四、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A.105     B.205      C.395

2. 一台电话105元,一台风扇65元,一个电子手表25元,花200元够买吗?( )

A. 不够  B.不多不少,刚刚够 C.够买,而且还有剩钱

3. 下面的结果刚好是250的是(  )

A.1500-500 ; B.2500-2250 C.150+150;

4. 564=( )-63

A.501   B.627   C.170

5、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便宜(  )钱。

A、131元 B、149元 C、49元

五、计算。(27分

1、竖式计算,要求验算的请写出验算。(21分)

(1) 375+168=     (2)709-425=     (3) 376+589 =

验算:      验算:       验算:

(4)603-497=      (5)436+573=     (6)503-286=

(7)272-157=     (8)806-318=    (9)396+454=

2、文字题。(6分)

(1)244比700少多少?

(2)比306多95的数是多少?

(3)被减数是300,减数是79,差是多少?

六、应用题:(36分)

1、三年级有203人,四年级有279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5分)

2、水果店运进318千克荔枝,上午卖出27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5分)

3、暑假里小强一家要从北京到济南旅游。左下图是“北京――济南”火车里程表,你知道从北京到济南有多少千米吗?(5分)

4、新华书店的一种新书有600本,上午卖出192本,下午卖出249本,还剩下多少本?(6分)

5、工程队挖水渠,第一周挖了61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8米,第二周挖了多少米?两周一共挖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6分)

6、今天某家禽超市卖出某商品的数量(9分)

种类 鸡 鸭 鹅

数量(只) 203 485 506

(1) 今天共卖出鸡和鸭多少只?

(2)今天卖出的鸭比鹅少多少只?

(3)今天卖出的鸡、鸭、鹅一共有多少只?

(4)你还能提出其他什么问题?(           ?)并解答:

篇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常州市翠竹中学 薛韬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钢笔工整书写)。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 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幼时记趣》 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充满了情趣。

《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神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

《伟人细胞》  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有的生动活泼,有的蓄满神情,有的趣味盎然,有的蕴涵哲理,因此,学习本单元需要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浏览本单元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商讨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教师大致介绍本单元每篇文章的内容。 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迅速浏览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

2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在浏览本单元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提示讨论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再次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内容(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思考:本单元你想学写什么?打算怎样来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明确任务布置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提示:可以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目标。

要求:目标要明确可行。 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讨论、交流

2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

第2课时  《往事依依》(一)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2、精读全文,模拟采访,进行质疑

课前学习:学生熟读课文;搜集有关于漪老师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知人论世: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于漪老师的资料,探究其获得如此成绩的原因。 学生交流

2 在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脑海中,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是哪些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通读全文并做好圈点勾画。

3 教师指导、明确 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二块:精读全文,模拟采访,进行质疑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想必对于漪老师儿时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如果于漪老师来到了我们班里,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她?(请同学们精读课文,以课文为主要依据提问)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

学生精读后小组交流

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 ,设计人物语言。

2 组织学生大组交流、评价

可选一名语言基础比较好,反应灵活的学生代表于漪老师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学生模拟采访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3课时 《往事依依》(二)

学习目标:1品读文章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评价。

2探讨“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使学生愿意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读文章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语言值得我们品位,或者一个恰倒好处的词语,或者一处生动的描写,有的语言会引起你的联想,有的会引起你对人生的思索。找出你认为比较精彩的词句,加以点评。 学生默读课文,品位文章的语言,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语言写上批注。

2 教师组织点评 学生交流

3 再次品读你认为比较精彩的句子 学生放生朗读

第二块:探讨“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使学生愿意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于漪的老师说,要求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你认为哪些书是好书?你能否向大家推荐几本好书?  学生推荐

要求:讲明推荐理由

2 学习评价:从作者从小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今她成为一位成功的语文教育家,于漪的成长经历哪你受到了那些启发? 讨论交流

课后学习:制作一张“学期读书.计划表”。

第4课时 《幼时记趣》(一)

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这篇文章。

2疏通文句,口头翻译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对照页下注读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扫除文字障碍。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

2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大家再把文章读一遍,找出你不懂的词句。 学生阅读,做好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 将全班分为两组,相互质疑

教师组织质疑,并解答学生解答不准确之处。 学生相互质疑

第二块 诵读比赛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布置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通过以上的准备,我们来进行一次朗读比赛,看看谁是班级中读书读得最好的五位同学。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3 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部分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以第三人称复述文章的内容。 列好复述的提纲

2 组织学生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课后学习:1、完成“探究练习”第2题,并针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情况抄写一些字词句的解释。

第5课时  《幼时记趣》(二)

学习目标:1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熟练复述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分别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些趣

篇25: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好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两首诗,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

一、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

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二、《诗经》知多少

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教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如:《五经》、“六义”)

三、四读《关雎》

一读: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

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行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教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教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

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

依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

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

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2.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关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立意。

3.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写作手法,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阅读《格列佛游记》,浏览全书,精读精彩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2.利用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

一、导入:

《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今天我们透过格列佛的双眼可以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二、走马观花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格列佛游历了哪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归纳做成读书卡片。

三、精彩回放、

请你任选一个国家,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小组活动,交流精彩故事,推举讲故事代表。

小组代表比赛,学生评价,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四、深入研讨

1.你觉得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说。

2.你认为作者通过格列佛的游历表达了什么思想?

3.请你就写作上的一点谈谈《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

4.在《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桃花源记》《镜花缘》中任选一部,比较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

学生在1、2和3、4题中各选一题小组讨论,做好讨论记录和问题总结。

各组交流看法,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教师做好引导。

因时间关系来不及讨论的问题或未讨论充分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五、整体评价

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透过格列佛的双眼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取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

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格列佛游记》,修改完善读后感。

篇26: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作家作品

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

2.《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3.《台阶》作者李森祥。

4.《老王》作者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5.《信客》作者余秋雨,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随笔》等。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谋(óu)死鼹(ǎn)鼠切切(qiè)察察(chá)絮(xù)说辟(pì)头

苌(cháng)震悚(sǒng)疮(chuāng)疤(bā)诘(ié)问渴慕(ù)

霹(pī)雳(lì)孤孀(shuāng)簌簌(sù)迂(ū)蹒(pán)跚(shān)

拭(shì)颓(tuí)唐交卸(xiè)伛(ǔ)尴(gān)尬 (gà)

翳(ì)滞(zhì)笨愧(uì)怍(zu)攥(zuàn)荒僻(pì)

取缔(dì)接济(ì)唏(xī)嘘(xū)噩(è)耗焦灼(zhuó)

伎(ì)俩(liǎng)颠(diān)沛(pèi)吊(dià)唁(àn)文绉绉(zhōu)粗拙(zhuō)

琐(suǒ)屑(xiè)赋(fù)闲撬(qià)狼藉(í)凹凼(dàn)

骷(ū)髅(lóu)茬(chá)颠沛(pèi)涎(xián)水箸(zhù)

2.形近字

灸(针灸)掉(掉队)蔼(和蔼)槛(门槛)诞(诞生)躁(烦躁)

炙(炙热)悼(哀悼)霭(暮霭)滥(泛滥)涎(垂涎欲滴)燥(干燥)

歼(歼灭)忏(忏悔)伎(伎俩)箸(举箸)厥(昏厥)拮(拮据)

纤(纤细)阡(阡陌)肢(肢体)躇(踌躇)蹶(一蹶不振)诘(诘问)

3.多音字

正:正(zhèn)好;正(zhēn)月单:单独;单(chán)于;单(shàn)姓

称:称(chēn)呼;称(chèn)心;称(chèn)东西辟:开辟(pì);复辟(bì)

倔:倔(uè)脾气;倔(ué)强绷:绷(bēn)带;绷(běn)着脸;绷(bèn)裂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诘问:追问,责问。

粗拙:粗糙低劣。

惶急:惊慌害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赋闲: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停留。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低眉顺眼: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微不足道:非常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场合。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焦灼:非常焦急。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颠沛:困顿,受挫折。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四、名句精华

1.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背影》)

3.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马南)

4.《背影》中车站送别时买橘的一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我最熟悉的人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来编童话作文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写作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二单元范文(精选2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年级上册作文第二单元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