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子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9篇高考语文作文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 第1篇: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复习第2篇:关于高考语文如何复习第3篇:如何复习高考语文第4篇:高考如何复习语文第5篇:高考如何复习语文第6篇:高考语文怎么复习第7篇:高考语文怎么复习第8篇:高考语文怎么复习第9篇:高考语文怎么复习第10篇:高考语文复习心得体会第11篇: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第12篇:高考语文复习经典提问第13篇: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第14篇: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第15篇: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第16篇: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7篇:高考语文复习技巧第18篇: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第19篇: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第20篇:高考语文复习经验第21篇: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第22篇: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第23篇:2020高考语文如何复习第24篇:高考语文字音复习第25篇:高考语文字形复习第26篇:高考语文字形复习第27篇:高考语文字形复习第28篇: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29篇: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篇1: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复习
高考语文作文1: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高考语文作文2:愿赤心长留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不配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找寻什么例证了,整个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这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净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走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在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护了一方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浮尘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臼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臼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良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更改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卜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丁.你我心间。
高考语文作文3:文如其人
以前听说过字如其人的说法,说通过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便会把你所想的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我认为,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比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所以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身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就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可以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状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所以说,与其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如先学会怎样做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追捧。无论如何,请记住,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篇2:关于高考语文如何复习
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进入高三以后,有两种状态是常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一就是根本就紧张不起来,进入不了状态,这样导致的就是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成绩下滑或处于低迷状态;二就是紧张过度,老是担心最后的结果,但是没有行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永远被现实和想象中的结果困扰着,最后成绩也是不断下滑。
在人生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应该把目标分解,给自己设计发展的阶梯,按部就班的完成我们该完成的任务,这样说来高三应该“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也就是说认真对待每一个月、每一个星期、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做好每一个“一”),每一步都走好了,最后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扬长补短
我们一直强调要落实基础,对于高考来说,基础知识多牢都不为过,借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扎实、只有更扎实。
学科发展一定要均衡,要有优势科目,但绝对不能有劣势科目。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除了把优势学科学得更好之外,更主要的任务是把劣势学科给补上来,有的学生总是说自己不适合学哪个学科,我看不是,第一是心里暗示的结果,仗还没打呢就认输了可不最后就得输;还有就是对自己太温柔了,得狠一点,只要狠下决心猛下功夫,成绩就能上去,想做就能做好。
三、计划性、条理性
对于高三的复习来说特别忌讳打无准备之仗,不能无计划做事情,脚踏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就好比是无头的苍蝇瞎撞。计划的制定要科学、实际、有效,要符合高三的规律和特征,也得符合自己的基本情况。
计划再好也只是计划,不落实没有实际价值,执行力非常关键。做口头上的巨人很容易,但是做行动上的巨人太难了。高三的计划要做到宏观和微观的辨证统一,既要有大计划,每一个阶段都有计划,同时也要把任务分化到每一个星期每一天,小计划的学习内容要具体到位,而且争取每个星期和每个阶段结束后都有总结,从计划的可行性、执行力、效率和效果等多个角度分析,为下一阶段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
四、从容应对备考
对于高三来说,考试是一个常态,提醒大家对待考试要有从容的心态,不要总是充满焦虑。对此有几点对同学们的建议。第一,不要过于在意与他人的竞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必须有的,但是我们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励,我们应该和同学多交流,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但更重要的还是认真做好自己的复习。第二,如果出现情绪波动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及时调整,争取整体上做到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始终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始终充满信心的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考前复习思路
1、注意研究考试大纲
研究考纲是高考复习中的第一要素,把握高考命题趋向,从而在高考备战中,明确方向,有意识地加强识记、理解、运用,在考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2、注意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要研究三年内的高考考题。一是研究试卷的总体设计,二要研究知识考查的目的、设题的角度,三要研究题型信息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题思路。
3、注意探究答题规律
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中,要求在专题训练中,强化审题意识,关注典型题例,多注意答题规律的探索,做到举一反三;关注生活,多一些对生活的感悟。
4、重视复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1)良好的做题素质和考试素质。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审清题干的要求,就匆忙做题;也有的学生看到题目时好像有许多思路,可是下笔的时候又觉得朦胧:这都是心浮气躁的表现。
2)充足的语文复习投入时间。由于对语文的作用理解不透,认识上有了偏差,在语文复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少,也影响了语文复习的质量。
3)规范的思考思路和清晰的答题思路。在训练中,应要求学生思考思路要规范,答题思路要规范,做题不能东扯西拉,或丢三落四。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第一,对号入座。题目明确某一段,根据题目找区域、寻答案,有时要看上下文;题目范围大,全文整合组织答案。
第二,充分利用文章的一切信息。包括文章作者、写作时间、文后注释、题目、时代背景、作者态度、文章主旨、写作意图。
第三,答案语言要转换。描写改陈述,具体改抽象,铺排改概括,含蓄改浅显。不求华美,但求准确。
第四,想清楚再下笔。最好先在草稿纸上写,免得在试卷上涂涂改改。
第五,用笔有讲究,修正讲技巧。使用0.5毫米的中性笔,笔画不能过轻。答题错误修改时,不能涂黑,划两道斜线,紧随其后完善内容。
<<<返回目录
篇3:如何复习高考语文
如何复习高考语文
如何复习高考语文,高考时候语文分数占的比例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复习高考语文吧!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首先,从第一学期开学到寒假,是为第一轮复习阶段。
在此阶段,大部分学校均按试卷题型顺序,将所有题型梳理一过。
而且,很多学校会习惯于从语基部分开始复习。
此法固然可以拉长语基的复习周期,有利于平时积累,但目前语文高考中最无足轻重者即为语基,若将高三初期最充沛的精力倾注于此,则实为得不偿失之举。
因此,我们主张:第一轮复习应以作文为主,古诗文为次,最次者即为语基。
在此阶段,主要侧重积累。
其次,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前后,是为第二轮复习阶段。
在此阶段,各科基本均以专题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
唯语文罕言知识而尤其侧重能力训练,难以炮制此法。
我们主张,这一阶段应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试能力的训练。
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拿分。
在此阶段,便可大张旗鼓地灌输种种应试技巧,在积累充足的基础上,作文、古诗文的成绩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语文复习的收获期。
其三,从二模到高考前夕,是为第三轮复习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任务便是查漏补缺,补足能力漏洞,针对自己长期以来未得改善的弱项进行集中突破。
很多考生经常能于此阶段对应试规律有所领悟,亦切不可小视。
通观整个高三语文复习,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侧重于作文和古诗文,因为这两部分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可以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提分速度胜于语基和阅读。
2、注意将知识点变为实际的分数,也就是提高应试能力,而不是留连于具体的知识点。
要始终记住这一点,在文科的考试中,知识点永远没有解题能力更重要。
记忆并非文科复习的主要工作。
3、注意多做真题,不仅是在数量上要多做题,更重要的是在次数上要把一道好题反复揣摩。
4、不迷信模拟题,不盲从外省题,不追究偏题、怪题。
高考语文最后一周怎样复习
1.领悟总结,有效备考 最后一周,不再去啃偏题、难题,也不再重复简单盲目的练习,每天挑做少量且有代表性的题,保持做题的感觉,不手生即可。
这一阶段,应该把几轮复习中考过的试卷,尤其是老师重点讲过的试卷拿出来翻看,从细节入手,仔细体会老师讲过的答案,高考最后一周应找出应该注意的得分点,考虑怎样处理才能多得分、少扣分。
2.回归基础 剩下一周的时间,语文就是要回归基础。
这时再做新题、难题、偏题没有多大意义,还容易挫伤考生自信心。
考生都知道,高考试卷中的题目分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其中基础题与中等难度题的分值占80%以上,考生要把最后一周宝贵时的间花在夯实基础,力争稳拿多拿基础分。
3.查漏补缺 最后一周的语文复习还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有错题本的考生最好将各科错题本看两遍,没有错题本的考生可以翻看自己做过的.试卷。
考生看错题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而是要认真做一遍,确保弄会了,弄懂了。
4.规范答题 高考语文的成败与细节也有很紧密的联系,解题格式不规范、书写潦草、没有正确填涂答题卡等都可能成为高考丢分的遗憾。
因此,考生还要抽空训练一下规范答题(正确填写相关信息、准确填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解题规范等),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失分。
还可以选几套近两年本地的高考真题,研究一下试题的评分标准,留意试题解答过程中的哪些是“得分点”,避免题会做却得分不全的情况出现。
5.重视作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 “半壁江山”,最后一周不可忽略。
要进一步积累素材,还可看看历年高考中高分、满分作文,分析它们得高分、满分的原因,与自己的作文对照,仔细琢磨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比较拿手的文体的优势,让文章有个性,有吸引力。
在以往的模拟中,每次都有范文,教师在讲评中,有肯定有否定,要回味思考。
立足自我写作的实际,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写好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并不难,应该说,文章的内容(包括立意、材料或者论据)和语言,是两个重要的得分点。
同时要通过审题关,书写和标点的细节也要谨慎。
有深刻的思想,有清晰的思路,有感染力的语言,有整洁的卷面,就能在语文考试中受益。
6.合理安排时间 高考最后一周要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最后这一阶段,要以高考时间调整作息,劳逸结合。
复习之余,可以翻翻杂志等,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与家人朋友聊聊天,让心理和身体得到良好的休息。
高考语文 最后三十天怎样复习
最少利用半个月时间回归教材
这个时候依旧会做一些新题,但是最后的三十天一定要回归课本,各科都是这样。
因为现在的考试趋势是试题的难度不高,更侧重于基础。
这样的做法与高考的初衷是一致的——高考无非是检验一个高中毕业生是否具备了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学习深造的资格,而不是要为难学生。
当然试题中也一定会出一些有区分度的试题,来拉开学生的成绩档次,毕竟,高校是分三六九等的。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难题不会做而落了榜,而是该得的分数(基础知识)都得不到而丢失了上一本或二本的机会。
再依此类推,我们无论要考哪个层次的学校,基础的分数都不容忽视,在对高考状元的采访中,很多状元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几乎都不是分分必争,而是一定要注重基础,包括他们自己丢失的那几分的分数,常常没有出在压轴儿题上,倒是出在了基础题上。
因此,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必须要有个回归教材的阶段,同时利用这个时间段来调整考前状态。
整理做过的卷子
五一假期,有的学校会放假两天左右,这个时间可以做另一件事情——整理做过的卷子。
专项训练、高考题演练和模拟训练当中我们做了很多卷子,挑选出价值和意义较大的卷子,质量较高的卷子,重新来整理。
不仅看错题,那样直接看错题本就得了,还要看做对的题。
看做错的题,查找原因,到底是知识没掌握犯的错,还是做题方法不到位犯的错;到底是做题过程中的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才犯了错;现在,自己这样的问题能不能避免了,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了;等等。
人一辈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人一辈子能不重复犯错误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能尽量减少犯相同的错误,那么就一定可以成为圣人了。
对于我们学生做题也同样——无论是什么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做题的时候都会犯错,而且我们常常会犯相同的错误,那么,如果我们能减少犯相同的错误的情况,我敢说,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了。
还要看做对的题。
看做对的题,看自己当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题目做得如此的准确的。
知识是不是百分百掌握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掌握全部知识也可以利用排除法等方法做出答案),把知识缺漏的地方补全。
同时,还要看做答的思路,看当时选择了什么样的思路,什么角度来答题才得到了高分或满分,尤其对那些主观题,我们要这样看。
综上,我们可以利用五一假期先把最近要看的卷子整理出来,以便于下一个阶段使用;同时开始准备教材和一些辅导基础的资料,便于最后阶段使用。
作文应力求语言生动、情节感人
语文试卷中,除了90分的基础题,就是60分的作文。
从最近4年考试的要求看,作文分两个等级给分,一个是基础等级,占50分;一个是发展等级,占10分。
当初制定此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奖励作文水平高的学生。
但发展等级也不是高不可攀,它一共要求12条,其中,内容3条、材料3条、结构3条、语言3条,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就可在发展等级上得分。
比如有一条要求是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就可加分,那么,只要你在你的文章中有三四个使用恰当的成语,就可称为语言丰富;在学过的句式中,有长句、短句、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等,在写文章时,不妨灵活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流畅通顺、脍炙人口;在修辞上也要善于运用,像比喻、对比、排比等,尤其排比句,用起来气势恢弘,容易渲染感情。
这些都是能在发展等级里得分的地方。
学生们的作文修养并不是靠这30天就能明显提高的,但是怎样能保证通过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使高考作文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呢?这就要做到力求语言通顺、材料丰富。
这个时期,相信每个学生都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素材,但至少要熟练掌握7、8个短小精悍的材料,一材多用,材料要生动、形象、感人。
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大意为:材料一,目前,中小学生、青少年中因各种原因造成自杀率增高。
有一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在讲完《生命》后布置给同学们一道题:假如你身边的亲友去世了,请写一篇悼文。
材料二,西方很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经常假设他们的父母或朋友突然死亡,他们会怎么办。
要求:请面对“死亡”写一篇文章。
其中有两个学生的材料引用的就非常好,一名学生写到:……曾经在一个雨天,我看到一只小麻雀在雨中挣扎,它的翅膀折断了,我用手轻轻把它捧起。
我看到它的眼睛里露出乞求的目光,似乎希望我能救治它……它一直一直地看我,直到慢慢地死去。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即使是这样一个不堪一击的小生命都如此渴望“生”,那么人呢……另一名学生写到:……一只在冬天出外寻找食物的狼被猎人射杀,但它一直坚持到自己的洞穴口才倒地死去。
一会儿,几只小狼跑出来吃了它的肉,猎人明白了,老狼是在用自己的“死”换来孩子们的“生”……即使是一般动物,对生也有强烈的渴望。
从此时到高考,还有4、5次模拟作文,现在就训练把文章写出“情”来。
记住,批作文的人是有“情”的人,如果你的文章能让阅卷老师感动,能打动他,再加上文章开头精彩、结尾扣题,那么你的高考作文必得高分。
篇4:高考如何复习语文
在高三的后期复习中,同学们都做过不少的综合试题并且进行了模拟练习。这些试题一般都是依据考纲编制的,试题的题型、难度、试卷结构等等都是按照高考要求安排,应当说对这些试卷作全面的分析梳理很有意义。
“分析自己什么题做得好,什么题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等等,要一清二楚。”冷志延说,试题分析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容易遗忘的内容查缺补漏,重点突破。另外,分析每类题的命题意图,掌握解题思路。同学们在复习时,不应满足于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上,重要的是能明了每类试题的考查意图,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这是语文复习的最后阶段力求达到的境界。
冷志延提醒考生,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巩固已取得的复习成果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复习一些做过的文段,在词语的不断重现中达到掌握词语意义及用法的目的。
文言文失分较多
复习时抓住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同学们失分较多,多数同学失分原因并不在于理解不了句意,而是没有按照翻译的原则进行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主要有三个原则:一是直译。要求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字字落实,抓住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指那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标志句式的词语,这些就是考试中的“赋分点”。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二是通顺。要求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三是合理。这里所说的合理主要指的是要合乎文言文上下文的语境。看起来翻译的是一个句子,其实在翻译这一个句子时,应该联系这个句子的上下文,否则孤立地看这一句,容易和上下文脱节,翻译一定会存在问题。
现代文阅读做到全、简、明
作文注意积累材料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类型主要是简答题,对这类题目的解答有一个三字原则,那就是全、简、明。全就是要求做到要点要全,一般简答题都是按要点赋分的,要点不全,肯定失分。简就是语言表达要简练,不可拖泥带水。明就是语意明确,表达要到位。
对于作文的复习,一是整理材料,如社会、人生、科技等方面都要积累一些新鲜活泼的材料,还可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训练。二是以发挥优势为原则,分析确定一两种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及模式。三是掌握几种好的语言表达形式,比如反问句、排比句、比喻句等等,在作文中的一些重要部位如篇首篇末灵活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使作文精彩。四是认真修改一两篇自己的作文,扬长避短。
还要提醒广大考生,在最后的时间里,并不像有些同学所认为的高考前阅读和写作就不用复习了。恰恰相反,考生应尽可能读几篇优秀的短文,数量不一定多,可以是历届高考的优秀作文,也可以是平时写作中自己比较满意的作文。还要读一些重要的时政评论或者留下较深印象的文章。不间断地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时文、短论,其目的不是为了临考背点文章,考试时可以模仿或者照搬到高考作文中,而是可以让自己直到高考都能保持一种积极阅读和写作的状态。
篇5:高考如何复习语文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复习也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 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想要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先打消“语文没法复习,复习了也没有用”、“语文深不可测”的看法,建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其实,同学们从没有停止过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体现在天天都在运用语文。如果同学们能够找到语文命题的考试焦点,就会发现语文的复习还是有章法可寻的。
首先,要抽出时间来研究考纲,对比今年和去年考纲的区别,既看考题之间的变化,又看考点之间的变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好好研究近几年的考题。这样就可以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以及考试要点。考什么,怎么考,对照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向和规律技巧,也就是说做题要有目的性。《高考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最好的指南。“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在样题中都有体现,仔细的研读考试说明可以帮助同学们明确“复习什么,怎么复习”。 要做到提高演题质量,反对“盲目做题”。除过老师把关外,历年的高考试题就是最好的做题指导,自己的薄弱环节就是自己的复习重点。
其次就是要建立一个语文的知识网络。语文学习没有目的性的最大根源在于没有形成语文知识网络,那么在这个阶段,不妨以高考试题的分布比例来构建一个复习的知识网络。第一阶段对语文全面知识点的复习已经结束,但由于每个同学的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不同,需要在第二阶段查漏补缺,及时发现自己的个性化错误,及时练习改正。在第二阶段解决复习的惟一办法就是“勤”,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一步。老师一般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采用综合训练,用普遍性的讲解来巩固知识,作为同学就应该及时将自己的不足及时反馈给老师,再进行针对自己的强化训练。想要有提高,再聪明的人也要下“笨工夫”。如果说把第一阶段的复习比喻为“织网”的话,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补网”。同学们要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自我检测”,每个人反馈的信息都不相同,自我检测能够满足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及时的发现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错误和问题,从知识掌握、能力水平、思维方法、解题技巧等方面找出原因,进而调整好复习的方向和步骤。甚至还可以指导学生将那些典型性的错误分类收集,分析出错误的性质和原因,装订成一本“错题集”,并时时的温习。
再次要走出复习的误区,复习重点应该放在对基础内容的复习上,这也是试卷上最容易得分的地方。而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应该只注重那些生僻的内容,而应该着重复习那些看似容易却很容易出错的内容,例如一些“常用却易记、易混的词语”等。有效的使用课本,尤其古诗辞文。要通过对已学课文举一反三,培养正确的语感,积累知识。这便要求同学们对所做的题要弄清所以然,“答案正确在哪,不正确在哪”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做每一道题时都要清楚这道题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是什么能力的应用?体现了考试说明的那些内容?了解自己的缺陷是知识点不清呢,还是思路不清,是表述不清?
篇6:高考语文怎么复习
高考命题是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的。去年高考语文四道大题,无一不是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因此,复习时切忌猜题押题,必须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做到精读深思。
精读,就是要透过课文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用字、词、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分析问题、进行思维的方法。阅读时,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从中积累知识,加深理解,锻炼记忆,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进而开拓思路。对精彩的范文,应多读几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结构层次;第三遍体会哪些字、词、句用得准确、鲜明、生动,进一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精读还须深思,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吸收语言精华,学到写作技巧。
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去念字音,辨字形,明词义,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现手法。例如:用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课文运用词语的精当;反复吟诵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领会;对全篇文章,要把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起来思考,从中探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律。
篇7:高考语文怎么复习
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中考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考内容和命题形式都有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初中毕业班的教师来说,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顺应改革趋势,如何搞好毕业班的复习工作,特别是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实践证明,提高复习课的工作效率,务必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中考走向,明确“如何考”,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抓纲扣本,明晰“考什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基础。
三、准确了解学情,明白“教什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四、精选教法,明确“如何教 , ” 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就这四个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中考走向,明确“如何考”,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事实证明,无论教育体制如何转变,做为评价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 考试,是不可能被其他手段取而代之的,考试制度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体制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瞬间便可完成的,改革必然要考虑教育的实际,特别是像我省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区,改革的步伐不可能迈得太大,这其中仍然有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求发展,这是我省中考改革的总体特征。对此,作为代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发展是大势所趋,从全国的中考命题形式和中考方式的发展变化来看,其步伐是比较大的,但具体到我省而言,其显著变化主要是命题形式的变化,譬如题型结构上增大了主观测试题的比例,现代文阅读中课外阅读的比例显著增大,写作上淡化了文体,侧重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等。
要精确地把握中考走向,准确把握“如何考”的问题,教师必须对近几年中考试卷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譬如试卷结构有哪些变化,考查的内容有哪些侧重,命题角度及题型有哪些发展等等。总之,只有在对中考走向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后,才会明确“如何考”问题,这是搞好复习工作的导向性问题,是提高复习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做好这一项工作,不仅需要教师认真阅读相关的理论文章,而且需要教师对近几年中考试卷做深入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也才可能准确把握中考的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复习工作。
二、抓纲扣本,明晰“考什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基础。
千变万化不离其踪。考试的内容是由大纲和教材决定的,无论命题方式如何变化,其命题内容都不可能脱离大纲和教材。否则,这势必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那样做显然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为此,复习前对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抓纲扣本的目的,就是要明确“考什么”的问题,大纲是教学的准绳,它具体而详细地规定了教学内容要求和目的,教材则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
抓纲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教师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一个系统化的认知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找到制订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扣本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教师对教学要求、目的的一个量化过程,它是大纲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找准实施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客观依据。只有将纲与本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教学目标、要求落实到教学行为中。这样学生才会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明确“考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使学生针对性地复习,以达到大纲的要求,实现大纲的教学目的。
所以说,抓纲扣本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基础。
三、准确了解学情,明白“教什么”,确定学习需要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授课要注重考查学情,复习课同样应该重视学情的全面准确把握,教师只要充分而准确地分析学习需要,教学才会有的施教,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了解学情,既然包括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了解(已有知识水平、已具能力层次、思维水平等),而且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以及学习品质、学习心理个性等方面的了解,只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情,教才会有针对性,学才会有动机,教与学才会成为一个互动过程。
譬如说,复习基础知识时,如果教师不去了解学生情况,而一鼓脑儿将初中生应具掌握的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非但不乐意接受,反而会产生厌烦情绪。切时可行的办法 就是通过练习的方法再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基基础知识水平之后,有针对性地教授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的知识。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而且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而且有效利用了学习时间,从而教与学成为一个互动过程,这样看来,了解学生学情是何等重要啊!
篇8:高考语文怎么复习
考题并不是照搬书本的,因此,不要机械地复述课文内容,死记硬背段意、中心之类,而要着眼于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读写能力,通过知识归类,反复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去年的高考答卷中,较普遍的毛病是知识掌握不牢,或未能灵活运用。一些考生不会拼音,不懂形声字知识,将“蜃楼”填成“唇楼”;词——辨析词义能力差,将“中伤”填成“挫伤”。句——语感差,错的不改,反将正确的改错了,如将“严肃法纪”误改为“严格法纪”等等。
当然,归类多练并不是“多多益善”,陷于题海而不能自拔。应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去练。练的内容要选择精当,步骤要循序渐进。
字、词、句的复习要抓重点,突破难点,归类辨析,注意运用近几年的高考答卷,突出的问题是错别字多。因此,要学一些汉字结构的知识,了解形、音、义的特点,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归类辨析,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辨明字义。对词的掌握,难点在从古汉语中吸收过来的、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语(如“缥缈”“觊觎”之类),要在复习课文和平日阅读书报时注意积累。要确切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了解构词方式,分清感情色彩。复习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以便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巩固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读多了,练多了,就能逐步娴熟于心,把文章中的词语、句式、表达方法逐渐消化、吸收,写作时就会涌现于笔端,考试时也可增强语感而得心应手。反之,脱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去死背字、词,必然事倍功半。
文言文复习的重点是,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借助复习范文,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掌握古今异义的文言词语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特点。作翻译练习,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以直译为主,不可随意增减或引申。译文的文字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对古文在语法上的省略,应作必要的补充。例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句首省略了主语“我”,译时需补上。古今汉语有些句子的词序是有差异的,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语法调整词序。例如:“子何恃而往”(《为学》),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翻译时要把词序调整为“子恃何而往?”译作“你凭什么前去呢?”
复习文言文,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诗经·硕鼠》中读到“莫我肯硕”的句式时,可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的同类句式,从中找出否定句中的词序规律,即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那么,读《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就可以把“不余欺”理解为“不欺余”了。
作文练习,要“勤笔勉思”,在思考和表达上下功夫一些考生作文失分最多,审其原因,除语文基础不够好外,还存在文风不正,构思能力和论证能力不强的通病。复习时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会“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句流畅。”“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既要以课本的范文为借鉴,掌握三种常用文体的基本写法;又要通过课外阅读和经常练笔,不断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要注意观察生活,扩大眼界,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开拓思路。看到妙语佳句,适当摘记,读有感受,写些体会,每日见闻,择其印象较深者,或状其物,或叙其事,或抒其感,写个片断或独立成篇。要力求文从字顺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力戒堆砌词藻、华而不实。切忌讲空话、套话、假话,防止公式化、概念化。
篇9:高考语文怎么复习
小学语文复习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去运用。
一、广泛积累、蓄势待发。
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1. 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
2. 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3. 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一)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块:正确读准字音,辨析正确读音等。
②汉字板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形近字与音近字归类积累等。
③词语板块:成语,分类描写的词语,反义词与近义词,关联词等。
④句子板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
⑤段篇板块:古诗,名段,名家名篇等。
这样做便于学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积累从哪些类型入手,教师引导之后,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的归类积累了。
(二)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A、教材的分类整理:
各个板块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分类积累,这是积累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积累量能否达到的一个主要来源。可以根据上面板块中的提示进行广泛积累,将第一至十二册教材综合运用,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式”的积累,把相应的知识都收录于相应的类型之中。
例如:
①成语的分类整理:
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再如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速度快”的成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词语数量量的积累与分类积累结合。
②句子的分类整理:
可以把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全部融入其中,并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③古诗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光的古诗:(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贺之章的《咏柳》、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描写“离别”的古诗:(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
从你学过的古诗中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古诗各一句
④各种句式的综合训练:包括: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 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⑤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二、活运用,综合提高:
1. 内容设计上,注重人性化练习。
首先,我们常规的一些类型千万不能丢,比如近、反义词的积累,只是我们不宜孤立地进行它们的练习,尽量地把它们放入具有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去如: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要( ),不要( )。
所以,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如沐春风,感受到复习所带来的快乐。体现人性化的基础练习,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感觉不是枯燥的基础练习,而是在与学生谈心、谈生活,在运用语言,总能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复习。这样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实现育人这一目标。
例如以下的一些练习设计:
①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自己的话”(引导大家爱护花草树木):
②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
学校食堂;图书阅览室;洗澡堂;教室;微机室。
2. 组织形式上,开展多样性练习。
老师指导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可以开展“闯关”活动:将基础知识分为几个站,每一个站又分为几个小关口。(这一点教科所为我们订阅的《导与练》里已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当然还可以开展:分类整理的知识手抄报、成语接龙、歇后语填空、古诗朗诵会、名人名言交流会、相关分类的竞赛活动等。
只要是与复习有关的,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形式都是可行的,只要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熟练就达到了目的。
3. 指导层面上,知识与方法并重。
教师指导学生在知识方面(积累面和积累量)积累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积累相应的方法。例如常用的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见到哪一类词用哪一种方法去解决,才学的“一言九鼎”教师就可类推到:一泻千里、一目十行、一碧千里、千钧一发等词的理解,然后可以小结这类词的理解方法。再如一些没有见过的题型的思考方法的指导,如前“照样子写一句话:桌子说:做人要脚踏实地;粉笔说:做人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尺子说: ”这一题,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这道题的思考方法,而后举一反三,进行类似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方法。
三、复习建议: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学生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这里的教不是单一的老师的讲,注入式的满堂灌,而是学生在教师不断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真正实现把复习课也上成新授课一样的精彩。
同时,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复习省时高效,收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机械重复是复习的大忌,应该努力避免。应努力求“活”,就是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变式、变序、综合”的方法,把知识活学活用;另一层含义就是如前面所说的开展丰富多采的综合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复习中来,并且尽力做到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或者说引导学生对某一题型进行变式训练,让他们自己能真正把握题型的变化。进一步激发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螺旋上升、有效复习。
1.找准链接点。教师要找准分类知识及分类知识之间的链接点,围绕这个“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并且从这个点发射开,逐渐增加复习的量和相应的练习难度,以此减缓复习的坡度(即量的增加、面的扩大和相应迁移变式等训练)。
2.注意控制复习时间,每天复习的量不宜太大,应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来把握。
3.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重补差工作。差生之所以差,就是因为前面拉下了一大截,复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实际上帮助他们把这些缺少的知识补起来,引导他们真正掌握牢固。
篇10:高考语文复习心得体会
1、基础知识平时的训练一定认真、按部就班,一定要攒人品
(1)字音、字形(第一题)虽总说是必拿分题,但高考还错的学生并不少,只要平时训练跟着认真走、考前扫一眼就够了。(2)文学常识一般不会出得太刁钻,每次大考前从头至尾过一遍就差不多了。(3)成语没事翻就行了,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因为成语是少有的没有范围的一题,很有可能高考出的有你复习一年也没见过的,很不值。(4)语基几种新题型,明年也可能再有其他变化,千万别慌,一般新题型都不会太难。
2、默写——更要攒人品
高三一年中要练无数次默写,一定要认真对待,默写前你一定要自己默一遍(很难做到)我因为总会忘记周四早读是默写,所以总打无准备之仗,结果次次都错一堆,也不太认真改错,总觉得到了最后肯定没问题,而事实是高考还扣了一分!
3、文言文
类似于英语阅读的CD篇,从头到尾都要读。最重要的就是多读,读多了就知道了更多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也就更有古文的语感了,这和英语阅读是一样的。文言文一共四五道选择,其中有的是错误明显的送分题,但也会有的是比较难的,哪怕错一道也没关系。从今年起可能加入了翻译题,老师会具体讲翻译的要点,翻译挺难的,一定要多练,掌握技巧,即便扣分也无所谓。
4、诗歌
无外乎“爱国”“思乡”“壮志未酬”“寓情于景”“借物说理”等,看好是哪类,按老师教的套路答即可。
技巧:注意答题的题目上面可能会有朝代等提示。如:“读下面一首唐诗/宋词/宋诗” 等。
5、小阅读
有科技说明文或者一些较新颖的文章,一定要仔细读,题目不会太难,基本上都是从文章中概括总结出答案,但会出现一些你没听说过的名词,貌似强大,但不能被吓到,要从头到尾读完,总结段意中心意,找清答题区间即可。
6、大阅读
北京一直没出过小说,如果老师考前没有过分强调就有可能还不出。北京一般都会出抒情散文,或是借物喻理的文章,这是语文卷子中相当难的一道大题,但其中还是会有一些是给分的题。语文没有哪道题是难题,每道题都会按点设分,其中有一半或以上的点是简单的,但总会有你想不到的点,所以拿不满也很正常,但要尽量争取多拿。答题的技巧还是根据问题文的内容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在区间中分出层次,一层出一个点,就是答案了。但要注意一般不能用原文回答,要用自己的语言。还有,语文和文综一定要记住多答不扣分!在有时间的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可能地写满(当然要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
篇11: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_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_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__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返回目录
怎样有效复习语文
(一)课堂训练
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和考点相关的训练题目,这样可以将课堂内的复习知识得到巩固,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测自己的课堂复习效果,而且也对自己的知识做了很好的检测。
(二)课后训练
将老师布置的课后训练内容要认真的对待,因为在进行课堂中老师对所学的复习知识点进行讲解,那课后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训练,那这个知识点可能就得不到有效地复习,所以高中语文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课后训练。
高中的复习工作是需要有条不紊的进行的,不能生搬硬套一些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制定一些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安排得当,科学进行,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返回目录
语文表达方式有哪些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议论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 、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返回目录
篇12:高考语文复习经典提问
一、怎么尽快提高文言文水平?
学好文言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词的积累。文言文要素里包括虚词、实词、语法,实词是最常见的。有对实词比较好的积累和扎实的掌握,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础。学习文言文,一方面要积累,另一方面要有推断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推断。高考好的文言文,也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推断。另外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对现代文很容易读懂,是因为我们熟悉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读不懂,主要是不熟悉语言模式。如果这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读文言文就比较容易。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二、题海战术有效果吗?效果好吗?
这样当然不好。如果大量地做题而没有甄别,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现代文阅读,有些题和高考题的信息阅读的思路、能力的要求把握得比较准确。但是相当数量的题目并不是这种思路,要求的能力也很不清楚。同学们如果做那种题目,原本形成的正确思路就可能收到干扰。因此做题关键在于领会题目的思路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这个题目必须经过斟酌。另外,做大量的题目,如果不经过消化也是没有用的。
三、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就是多读一些文章?
平时读了一些文章,但是读的目的.未必和高考做题的目的是一样的,平时读可能是娱乐性的阅读,或者是专业性的阅读,和高考的阅读不是一种阅读,因此需要的能力、方法,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你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利用已经有的阅读的背景知识,转化为在信息阅读中使用,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在考前没有必要大量地读其他文章,因为所能考察同学的,无论是社会科学文章、自然科学文章,或者是文学作品,所需要知识面是相当有限的,需要有时代感,符合中学生的特征,需要积极、健康、向上,在这个范围内,有针对性地练习十几套模拟题就足够了。
四、什么样的作文最能打动老师?
高考作文的目的就是获得高分,而它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因此打动老师应该说是这篇作文成败的唯一标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注意几方面,一个是文章应该紧扣时代,多联系或反映些社会热点问题;第二是打开思路;第三是写自己熟悉的事和老师熟悉的事;第四,作文材料应该是具体的,以小见大;最后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要掌握好,要得体。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的是,作文要有美好的感情,要展示美好的一面,发现和赞颂生活中的美好。
五、高考语文知识点零散,如何复习才有条理不费力?
高考试题经过十几年的锤炼,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很明朗,也非常合理的态势。以语文复习来说,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无非是吸纳和释放,吸纳就是读和听,释放就是说和写。高考只能就读来考你的吸纳,就写来考你的释放。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的这种选择题,考的是纯粹的吸纳。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的大题,是以吸纳为主,但是若要答出主观的题目,就适当的需要你的释放的能力。第五大题,需要你想好再写,依赖于一种吸纳的释放,以释放为主。第六大题作文,基本上考查释放能力。这几大题就呈现了一个由吸纳到释放的合理线索。
尽管题目的类型不一样,但是要求的考试能力无非是四个字:确认、整合,确认就是语言单位的认识,整合就是对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牢牢把握住确认和整合这两点,无论做语言知识、语言表达的题目,还有文言文、现代文的题目,都应该能够取得很好的收效。
(清华大学附中附小网校)
篇13: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篇14: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
有的诗就像一个谜语,你能猜出下面诗句写的是什么吗?(每小题3分)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梅花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石灰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竹子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蜂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风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花影 )
篇15: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
现代文Z知识点积累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篇16:届高考语文复习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
第三部分创新预测题精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曾经,生活和花朵隔开一线
杨 洋
1991年初春,丽江玉峰寺,山茶如火,燃了我眼前的天。
那一年的我,单纯清澈,依在树下照羞涩的笑容。天空高而蓝,在身后,在头顶。山茶艳得肆无忌惮,同样着红衣的我被它衬得失色。一步步退后,离开被它的奔放和热烈窒息住的空间。
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在一间四合院里上班,院里春天有玉兰,秋天桂花飘一室幽郁的香,冬来,腊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摘一朵带回家,放床头。闲时,我种扁竹兰,或在树边晒太阳。
办公室很大,有许许多多的书,这些书是许多年累积的财富。几乎每一天的清晨,我都要去掸书上的灰尘,但灰尘远比我有恒心,和阳光、空气一道,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使一本从没有翻阅过的书,也有了岁月的沧桑。
除了书和书架,办公室还有几张桌子,几把藤椅。藤椅年代久远,有的地方,一圈圈裹住竹手把的藤已散开来。见了这些藤椅,我会想到丽江。
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要把他们送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研究所里的知识分子们就到了丽江,住玉峰寺。男男女女一大群,睡在大庙里,晚上,风在庙外吹呀吹,月光映进来,照在天神的脸上。
在丽江能干什么呢?也只是为三餐而忙碌。推了小车去买菜,买回来做饭,人人吃饱,已算恩赐。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就想了法:到丽江时,带去了做实验用的猪。打报告,说那些非常精贵的猪受不了丽江气候,要求派几个人把猪送回昆明。报告被批准。第一批回昆明的,是些女人,带着孩子的女人。几周过去,第二批送猪的人也回来了……最后,研究所的知识分子们全部回来,以猪的名义。
我的办公室就在园子边上,又自成一体,是个小小的四合院。办公室里的藤椅,当年是到过丽江的,只是它们被捆着运下去,在丽江并没有解开来,回来时,就免了再捆一次。
在听前辈讲述研究所的历史时,我总有些虚无的感觉。好像不真实,而阳光则穿过窗棂,一束一束地射进来,能看见悬浮在阳光中的灰尘。那些过往,也就如尘埃,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只因没有光的映照,而看不到。
在那些讲述中,只有丽江,只有玉峰寺,而没有雪山,没有小桥流水,更没有山茶。
1991年,我站在玉峰寺,面对那株山茶,被它的热度震惊。我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些日复一日的讲述中没有它的踪影。但每有人来到四合院,会说:桂花真香。或:腊梅又开了。还有一位,在玉兰花开时节,喜欢捡落下来的花瓣泡水喝。这些花的颜色如此淡雅,他们却能够留意到。
XX年8月,会泽大海草山。花开成海,美如绣锦。我母亲惊叹不已:这么漂亮!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来。三十多年前,我父母曾在这里蹲点,为绵羊改良。但他们的叙述里,只有大海的烧洋芋和燕麦炒面,而没有那广袤的草山和连绵的花海。我问母亲:那时候,没有这些花?母亲说:有,草比这还深。
我有些明白了。艰难和困顿,使生活与花朵隔了一线。
在研究所,我特地问那位前辈:在玉峰寺,你看到那株山茶了吗?
她想了半晌,一无所获。告诉我:可能那时它没有开花。
这是不可能的,她在玉峰寺住了一年多,那株茶树花期三月,每天著花万朵。而且不仅这棵茶树,还有株十里香,每到花期,就算香不了十里,也是一庭芬芳。但她不知道。
[2017届高考语文复习]
篇17:高考语文复习技巧
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四、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五、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
1.2017高考语文复习方案
2.关于高考语文复习技巧
3.2017高考语文复习命题规律
4.高考语文总复习:句子
5.高考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6.高考语文复习建议
7.高考语文复习要点
8.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复习的十大必杀技巧
9.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0.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指导
篇18: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
[作者] 刘起增/刘耘
[内容]
(北京市一中 刘起增)
(首都师范大学 刘耘)
编者的话
随着高考激流的逝去,老高三这些弄潮儿,暂且可以缓口气等候消息。而新高三的同学却正需振奋精神、继往开来、踏上迎接来年高考之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暑假来临,稍事松弛一下固然合理。然而,请别忘记自己的重任,时光匆匆如流水,来年考期不过还有300余日,也是转眼即到,不容蹉跎的。
为帮助新高三同学们科学地抓紧利用时间,学习和复习好知识,增长本领,及早打好基础,以期不久的将来能在高考浪潮中胜任愉快地顺利通过,《考试》杂志特在本期刊登几篇关于如何搞好高考复习的文章。尽管这些文章写作角度不同,有的是谆谆告诫同学们应如何从暑假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提纲挈领地、循序渐进地搞好巩固旧知识,牢记知识要点、为开拓新知识作着具体准备;有的是写给辅导老师的,文章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辟地分析高考复习与教学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又以他们的宝贵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力图与辅导老师们取得共识,以利推动高考复习与教学的健康发展,不仅培养应考的能手,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所以,这些文章无论写作角度怎样不同,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文章是由辛勤执教数年乃至数十年、积累了丰富厚实的教学、教研特别是指导高考的宝贵经验的特级、高级教师所撰写。他们都能将自己对本学科指导高考复习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招数,无私地奉献给新高三同学、指导教师以及广大读者,使我们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这些老师们那一颗颗助人真诚、诲人不倦的心。这不能不令人感谢他们。
作为本文作者之一的高级语文教师刘起增先生,虽任副校长之职,但始终不肯放弃他几十年为之呕心沥血、情有独钟的讲课生涯,他的文章即是他多年教学、指导高考的心血之结晶。本文针对高考复习中语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作者看问题之敏锐深刻,论述之中肯精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经验,不仅行之有效,而且能代表如何将高考与教学有机结合得更好的一个主流。本文辅导老师读后,有借鉴意义;新高三同学读了,亦可从中悟出高考语文复习之要略。
――编者
* * *
多年来,题海战术愈演愈烈,学生被无休止的练习篇子搞得头晕目眩,浪费许多时间,耗去无数精力,但应试本领未必得到真正提高。
如何使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时改变“大运动量”的被动状态,关键在教师如何领路。
一
高考命题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学当然要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逐项逐条熟悉和掌握《考试说明》,认真研究和领会其精神实质,把《考试说明》做为复习的依据。这无须赘述。
为了保证测试更公正、更合理,坚持考查能力为主,试题取材于课外是必然的。“高考”不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出题所占的比例,但绝不等于扔掉课本,而是很重视“课本依据”。命题更灵活地以课外材料检查课内学习质量,所考查的知识有的在课文中学过,或间接涉及过,有课文依据。一九九四年全国高考出现了判断“令尊、令堂、令郎、令媛”几个传统礼貌称谓正确与否的题目。大多数考生找不到它们的出处,这是因为他们不熟悉课文。熟悉课文的学生会想到《守财奴》中的两段: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把产业分开,也不愿意出卖,更不愿意因为变卖财产,有了现款而付大笔的捐税,所以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你得放弃登记。”
“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承继权,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入归他,光给你保留虚有权……”
两段话,五次出现这类传统礼貌用语,只要熟悉课文,谁称谓谁,具体含义是什么,都弄清楚了,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命题的难度要求,能力要求,与课本的要求“相当”。1990年全国高考题中有“阅读文天祥《念奴娇》,完成××题”,文天祥的《念奴娇》学生没学过,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规定的基本篇目。学生背熟苏轼的《念奴娇》就不难推断出此题答案。
我们应当尽力改进课堂教学,科学有效地使用课本,在复习中充分重视课本的作用。教师对课本要讲深,讲透,讲全面。高考中反映出来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关键在于课内的学习不扎实,不得法。应多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思想的深度及文字表现特点方面去发掘教材。
二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成了全卷的难点,这是师生公认的。教师当然要认真研究近几年所出的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但有一条最根本的作法必须牢牢抓住不放,即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逐渐养成精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是一般性地、笼统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反复读,不行;必须指导学生具体地掌握精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的精读能力在训练中不断强化。因为精读乃是掌握各种阅读方法的基础。
在阅读训练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准确地解释词义,选择恰当的义项,对陌生的词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解释。使用工具书不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根据构成该词语的各个语素推断词义的能力。还应该使学生熟悉词语的适用范围,要理解某些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
在阅读训练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句子的确切含义,要让学生练习抓住并突破关键词语。因为有些句子意思的`表达和句中某些词语关系至为密切,抓住了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确切了。有些句子要让学生结合句子表达上的特点来理解它的确切含义,或让学生通观上下文,以辨别句子含义,对含义抽象的句子可举例说明。还应该让学生具有对句子的含义进行提要式或评析式概括的能力。
不同体裁的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依靠逻辑思维进行写作的文章,要训练学生采用提取中心语句的方法来抓住文章的内容要点;对小说、戏剧和一部分散文,要让学生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概括作品的主旨;有些文章应训练学生善于借助背景材料,即作家的思想、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文章的内容要点,需借助材料来表现,不能对文章中材料作出确切分析,就难以准确抓住内容要点。因此,平时要训练学生对材料进行量的分析,即明确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哪几件事例,哪些方面的情况;不同逻辑层次上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不可混为一谈,要训练学生分清材料的隶属关系,同一类属的材料,在文章中处于不同部分,也应恰当归纳;主要材料是观点的直接支撑物,而陪从材料则从反面或侧面起到对比烘托的作用。要让学生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
要训练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思路,熟悉常见的层次关系,如纵向递接的关系、横向并列的关系、逆向转折的关系、阐释解说的关系、因果推论的关系、比照烘托的关系等。这样,可全面了解作者意图,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此外,运用图解法分析文章层次关系较好,因为图解过程就是使分解和综合的思考活动进一步明晰化的过程。
学生具有以上所说的“精读训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扎实基础,教师再注意到近几年高考试题选文多样化的特点,适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选文精当,不拘一格,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把握各类文体的不同要求。同时,根据题型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加强解题技能的训练。突破现代文阅读这一难点是有可能见效的。
三
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几乎年年不同,或采用传统的一卷一文命题方式,或给文字材料作文,或给图画材料作文,或一卷两题一大一小,或两文两体(或两种表达方式)。怎样才能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呢?
首先,在思想方面,要使学生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健康的思想感情,一定的政治理论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观察研究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写出思想正确,感情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文章。毛主席的基本哲学观点近些年好像不大流行了,其实还有许多现实意义,诸如“存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外因和内因”,“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坏事和好事”,“偶然和必然”等等,不仅政治课上要向学生灌输,而且作文课上也应以此武装学生头脑。使学生面对不同题目或所给的不同材料,能用正确的观点做出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分析,这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而这方面恰恰是终日忙于应考的众多学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其次,切不可让学生的思想终日禁闭在备考的象牙塔里,应引导他们随时注意观察、体检、研究、分析自己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和社会有很多接触和联系,日常总会耳闻目睹一些社会现象,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们听到或见到过坚持实事求是好作风的干部,也听到或见到过某些人身上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言过其实的坏作风。教师要引导他们分析研究。他们也听到或见到过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中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强者。教师要引导他们讴歌与赞颂。他们还听到或见到过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人物。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习与效仿。他们还听到或见到过祸国殃民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种种丑态。教师应引导他们斥责与批判。总之,要引导学生平日准备写作材料,就像为了做饭准备柴米油盐一样,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既有骨头,又有血肉的好文章。
再次,要克服偏重议论文训练,忽视记叙文训练,偏重给材料作文训练,忽视命题作文训练的错误倾向。注意“叙议并重”的试题走向,从强化实践操作角度兼顾说明文与应用文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文件,各种方式的写法。
四
对文言文复习做简要说明。以对课本中文言文认真讲解为基础,高三总复习时,教师应教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做系统整理。字音,要复习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实词,要复习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双音词;虚词,要复习若干个单音虚词及少数复音虚词;词类活用,要复习词性变化及使动、意动、为动用法;文言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要复习;修辞,重点复习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和排比;出自课文的成语及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也不可忽视。此外,辅以断句练习和语段翻译练习。
篇19: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
浅谈高考语文复习法
随着高考激流的逝去,老高三这些弄潮儿,暂且可以缓口气等候消息。而新高三的同学却正需振奋精神、继往开来、踏上迎接来年高考之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暑假来临,稍事松弛一下固然合理。然而,请 别忘记自己的重任,时光匆匆如流水,来年考期不过还有300余日,也是转眼即到,不容蹉跎的。
为帮助新高三同学们科学地抓紧利用时间,学习和复习好知识,增长本领,及早打好基础,以期不久的将 来能在高考浪潮中胜任愉快地顺利通过,《考试》杂志特在本期刊登几篇关于如何搞好高考复习的文章。尽管 这些文章写作角度不同,有的是谆谆告诫同学们应如何从暑假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提纲挈领地、循序渐进地搞 好巩固旧知识,牢记知识要点、为开拓新知识作着具体准备;有的是写给辅导老师的,文章作者以敏锐的洞察 力透辟地分析高考复习与教学之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又以他们的宝贵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力图与辅导老师们 取得共识,以利推动高考复习与教学的健康发展,不仅培养应考的能手,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真正有能力的 人才。所以,这些文章无论写作角度怎样不同,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文章是由辛勤执教数年乃至数十年、积累了丰富厚实的教学、教研特别是指导高考的宝贵经验的特级 、高级教师所撰写。他们都能将自己对本学科指导高考复习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招数,无 私地奉献给新高三同学、指导教师以及广大读者,使我们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这些老师们那一颗颗助人 真诚、诲人不倦的`心。这不能不令人感谢他们。
作为本文作者之一的高级语文教师刘起增先生,虽任副校长之职,但始终不肯放弃他几十年为之呕心沥血 、情有独钟的讲课生涯,他的文章即是他多年教学、指导高考的心血之结晶。本文针对高考复习中语文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作者看问题之敏锐深刻,论述之中肯精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经验,不 仅行之有效,而且能代表如何将高考与教学有机结合得更好的一个主流。本文辅导老师读后,有借鉴意义;新 高三同学读了,亦可从中悟出高考语文复习之要略。
――编者
* * *
多年来,题海战术愈演愈烈,学生被无休止的练习篇子搞得头晕目眩,浪费许多时间,耗去无数精力,但 应试本领未必得到真正提高。
如何使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时改变“大运动量”的被动状态,关键在教师如何领路。
一
高考命题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1] [2] [3] [4]
篇20:高考语文复习经验
高考语文复习经验
一、理清高中语文知识系统
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二、高中语文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15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三、高中语文循序渐进复习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高三语文各部分答题技巧
1.高考语文也就那几部分,首先要牢牢掌握的是基础知识,像古诗文默写什么的,这些死的知识平时必须要下足功夫背诵掌握,可以买个基础知识小册子,平时没事就拿出来看。
2.诗歌鉴赏题的话,又要下一番功夫了,最起码要能把诗歌大意读懂,把握好作者情感是关键,再结合背下来的鉴赏技巧,答案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当然这不仅要多读背诗词,还得多做题目找到感觉。
3.文言文的确很让人头疼,但若是想拿到高分,没有捷径可走,该背的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的意思还是要背,背的多了,自然写起来就顺手了,再结合上下文,也就可以了。
4.阅读理解也是分数很高的一部分,这部分想必老师都会给答题的规范格式,还要分点作答、分层作答等等,再将背下来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知识套进去,如果分值较大的话,往往还要写上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什么的,具体答的怎么样还要看你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高三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1.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2.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3.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4.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5.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网络语言;
6.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词汇;
7.多看点高考试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试卷。有时候吃透一篇好的试卷精析比闷着头做十套卷子管用;
8.对于高考语文的前三项题目,在平时训练中,遇到自己做错的拿本子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
篇21: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
appear;seem;look
appear, seem, look都有―看起来似……‖之意,但其暗含意思和用法又各有不同。
从意义上讲:
(1)appear强调外表给人的印象,有时含实质上并非如此的意思,如:
He appears to know more than he really does。他看起来好像懂得很多。(其实懂得没有那么多)
(2)seem暗示有一定根据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接近事实,如:
His health seems to be better.
他的健康状况似乎有所好转。
(3)look着重由视觉得出的印象,如:
He doesn’t look his age.
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或老成)。
从用法上讲:
seem和appear后可加
(to + be)+表语(adj.或n.或prep.)
+to v.
It + ~ +(that)从句如:
He seems/appears(to be)very sad today.
=It seems that he is very sad today.
It seems like years since I saw you last time.
He seems a kind doctor.(=It seems that he is a kind doctor.)
He seems/appears to have caught a cold.
=It seems/appears that he has caught a cold.
look当―看起来似乎…和as if从句。如:
He looks strong.
She looks like her mother.
It looks as if we are going to miss the train.…‖讲时,可接形容词、过去分词、名词、介词短语
area; district
(1)area表示―地区、区域‖,是普通用词,暗示一个较大的,可能是没有清楚界限的地区,不能用
来指行政上的地理单位。如:
The old man lives in a mountain area.这位老人生活在山东。
This is a less developed area.这是个欠发达地区。
Most of the large land areas are connected.多数大块陆地是相连的。
(2)district表示―区、地区、区域‖,指为行政管理或选举之目的所分的区。在同一城市,各种性质
不同的区域也叫district。如:
Where is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哥伦比亚特区在什么地方?
The old man used to work in the jin-Cha-Ji Military District.那位老人曾经在晋察冀军区工作。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city is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这城市的东北部是住宅区。
Arm
take…in one’s arms
该结构意为―拥抱‖。如:
He went into classroom, taking some books in his arms.
As a child….:As/When he was a child…,小的时候,该句型中的as为连词,意为―在……的时候‖,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当从句与主句主语一致,且从句谓语为be时,可将从句主语及be省略。
①Even as(he was)a student,Professor Smith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maths.甚至上学的时候,史
密斯教授对数学就很感兴趣。
②As(he was)a boy,he liked playing table tennis with the grown-ups.小时候,他就喜欢和大人们打乒
乓球。
as a result 作为结果,结果(发生某情况),可置于句首,也可置于句末
She got up very early. As a result, she was able to catch the early bus.
她起得很早,因此她赶上了早班车。
He has won the game. He is in high spirits as a result.
他赢了比赛,所以他精神高昂。
He runs every day .As a result , he has lost weight .他每天跑步,结果他减肥了。
as a result of 作为……的结果,as a result of……的结果是
As a result of exercise , he has built up his health.
The flight was delayed as a result of typhoon.该次班机因台风而延误
result in = lead to 导致,造成……结果,如:
Hard work results in success.努力终归成功。
(= Success results from hard work.成功来自努力)
Hard work results in success. 勤奋才会成功。
result from 由……产生的结果,如:
Success results from hard work. 成功来自勤奋。
His illness resulted from overwork. 他的病起因于操劳过渡。
as…as
as many as 和……一样多/多达;as much as 和……一样多/多达(注意:many指可数的量,much 指不可数词的量);as high as 和……一样高/高达;as thick as 和……一样厚/厚达;as long as 一样长/
长达;as deep as 一样深/深达;as early as 一样早/早在……时候,如:
We have as many books as they.我们的书和他们的一样多。/The great fire burned down as many
as twenty buildings.大火烧毁的大楼多达20座。
[应用]汉译英
①新桥与旧桥一样长。/这种鱼可长到长达15英尺。
②这座山和远处的另一座一样高。/这座山高达4000米。
Key:
①The new bridge is as long as the old one./The kind
of fish can grow as long as 15 feet.
②This mountain is as high as another one in the distance./This mountain is as high as 4,000
metres.
as…as possible:as…as one can尽可能地…….
①I’ll come back as soon as possible.我尽可能地……
②Get up as early as possible tomorrow morning. 明天早晨尽量早起。
as...as...用法小结
(1)...as+形容词(副词)原级+as...;not as/so+形容词(副词)原级+as...
Their factory is as large as ours.他们的工厂和我们的一样大。
I study as hard as you.我和你一样用功学习。
He doesn’t get up as/ so early as his parents.他不像他父母那样早起床。
(2)……倍数 + as + 形容词(副词)原级+as...
Line AB is 3 times as long as Line CD.=Line AB is twice longer than/3 times the length of Line CD.
线段AB是线段CD长的3倍。
(3)as + 形容词 + a/an + 单数可数名词 + as; as + 形容词+复数名词 + as
She is as good many records as possible.我们需要尽量多的唱片。
There is as much sugar in it as eight pieces of sugar.其中的含糖量相当于八块方糖。
I have’t got as much money as I thought.我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多钱。
(5)as much/ many as多达……,……那么多
On Sports Day, during the relay race, you will use most of all, perhaps as much as 650 calories an
hour.在运动会上,进行接力赛跑时,你消耗的能量最多,可能每小时多达650卡。
As many as 700 different languages are spoken in Africa.非洲有多达700种不同的语言。
He didn’t catch as many as he’d hoped.他没有捉住预想的那么多。
(6)as...as possible; as... as one can
The teacher should write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s carefully as he can. =The teacher should write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s carefully as possible.老师在黑板上应尽可能仔细地把字写好。
Please be as friendly as possible to your friends.=Please be as friendly as you can.请对你的朋友尽
可能友好。
(7)as...as + 年代数字/名词
As early as 1950 I knew him.早在1950 年我就认识他了。
He walked as far as the post office.他步行到邮局。
(8)as/so far as I know
As/ So for as I know, he will be away from home for 3 months.就我所知,他将要离家3个月。
(9)as soon as—……就……
Please let us know as soon as you arrive in Bejing.一到北京,请通知我们一声。
(10)as well as 和;也;还有
He gave me money as well as advice.他除了给我忠告外,还给我钱。
He studies French as well as English.他不但学习英语,而且学习法语。
(11)as/so long as 只要;如果
You may use that dictionary as long as you take care of it.只要你好好保存,你可以用那本词典。
as a matter of fact=in fact事实上、实际上……
It seems easy,but as a matter of fact,it’ll take us a long time to work it out.
这道题貌似简单,实际上要解出的话很费时间。
区别下列用法
1)as(so)far as 和……一样远,远至(原级比较或表示距离);就……来讲
2)as(so)long as 和……一样长(原级比较);只要(引导条件
状语从句)
3)as well as和……一样好;既……也……(连接并列成分)
4)as good as和……一样好;事实上(作状语)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他们实际上已经答应帮助我们了。
They have ________ _______ ______ promised to help us.
②油漆后的这辆自行车和新的一样。
Painted, this bike is _______ _____ ______ a new one.
③小李英语说得和汉语一样好。
Xiao Li speaks English ______ ______ _____ she speaks
Chinese.
④他和他的父母对我都很好。
He _______ ______ ______his parents is kind to me.
⑤晚饭后我们一直到走山脚下。
After supper we walked _______ ______ ______the foot of the
hill.
⑥就我所知,他将离开两个月。
______ ______ ______I know, he’ll be away for two months.
⑦只要努力,你一定会成功。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you work hard, you’ll succeed in
time.
⑧这座新建的桥据说和旧的一样长。
This newly – built bridge is said to be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the old one.
Key:①②as good as;③④as well as
⑤as far as ⑥As, far,as
⑦As/so,long,as ⑧as,long,as
as if可用as though替换,在此引导表语从句,另外它们也可引导状语从句,从句既可用陈述语气,
也可用虚拟语气。如:
①It looks as if /though it’s going to rain.(陈述语气)
②You look as if you’d seen a ghost.(虚拟语气)
as is the case with = as with ……就和……的情况一样
As is the case with his mother, he is fond of music.
跟母亲一样,他喜欢音乐。
As with human, animals also love their babies. 同人一样,动物也爱它们的幼仔。
as good as
as good as 作为固定词组意为―几乎一样‖,―实际上等于‖,作为同级比较结构,意为―和……一样好‖。
如:
①He is as good at English as me.
②My bike is as good as yours.
…as it is
该固定词组表达意思是―就以(现在)这个样子,‖―根据现在的情况‖。如:He decided to buy the house
as it is.
as long as/so long as只要
(1)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You may borrow the book as / so long as you keep it clean.
只要你不把书弄脏,你就可以借。
You will succeed so long as you work hard.
只要你努力就会成功。
As long as you study hard, you’ll make great progress.
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很大进步。
(2)和……一样长
This rope is as long as that one.这条绳子和那条一样长。
This bridge isn’t so/as long as that one.这座桥和那座不一样长。
(3)长达……(表时间)
The old couple have been living in the small town as long as 50 years.
这对老夫妇已在这个小城镇里住了长达50年。
as well/ as well as
as well 表示―也‖,是副词短语,用作状语,通常放在句末,也可放在主语之后,相当于too,但一般无标点符号与句子隔开.as well as 通常看作一个复合并列连词,连接两个成分相同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
―既……又……,不但……而且……‖当它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要与第一个主语保持一致。
如:
The children learn to read, write and they play games as well.孩子们学习读书写字,他们也做游戏。
With television,we can see a picture as well as hear sound.
利用电视,我们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图像.
Tom,as well as his parents,likes pop music.
汤姆以及他的父母都喜欢流行音乐。
as;which引导定语从句异同
as, which 都能引导限制性或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
(1)在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时;
①which从句修饰的先行词是名词(词组),which可与that换用,作宾语时可省去。如:
Then grow some tomatoes in one box which has plant food in the soil and some in another box
which doesn’t.
But the studios(which)he started are still busy today,produc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films.
②as从句的先行词是the same/such或被the same/such修饰;as可作主、宾、表语,一律不可省
略。如:
Many of the sports were the same as they are now.(as作表语)
He uses the same map as I (use).他和我用的是同一份地图。(as作宾语)
Such as beautiful park as is being built was designed by two young engineers.正在建造的如此漂亮
的公园是由两个年轻的工程师设计的。(as作主语)
The printed newspaper was not such as the chief editor had expected. 印好的报纸并非如主编原来
所期望的那样。(as作宾语)
(2)在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as,which都可作主、宾、表语,都不可省去。
①which从句补充说明先行词的用途、性质、状态、特征等。如:
At present,the biggest nature park for milu deer in China is in the Nanhaizi Milu Park,which is about
20 kilometres south of Beijing.(位置)
China Daily has plenty of advertisements, which help to cut
the costs of making the newspaper.(用途)
One of Charile Chaplin’s most famous films was―The Gold Rush‖,which was made in 1925.(时间)
Now, however,the maters of this great lake,which is also the
World’s deepest(over 1,740 metres),have been dirtied by waste
from a chemical factory.(特征)
②which从句还可表示说话人的看法,也可对主句作意义上的补充;which=and it/ this/ that/
they;which代表的是先行词、主句或主句的一部分;which从句只能放在先行词或主句后。如: He said she could speak 4 foreign languages, which(=and it)is not true.他说她会四门外语,这是不
可能的。(说话人看法,which代表宾语从句部分)
比较:He said she could speak 4 foreign languages, which(=and that)surprised every one of us.他
说她会四门外语,这使我们每个人都很惊讶。(补充主句,which 代表主句)
Leaves are turning yellow, which means autumn is coming. 树叶正在变黄,这意味着秋天就要来
了。
③as也可代表先行词、主句或主句一部分。但as有―正如‖的意义,其从句可放在主句前或后,如:
The Nanjing Changjiang River Bridge,as we all know, was compl-
eted in 1969.我们都知道南京长江大桥,它建成于一九六九年。(as代表先行词)
To shut your eyes to facts, as many of you do, is foolish.(如)你们许多人(所做的那样)对事实视而
不见是愚蠢的。(as代表主语部分)
As we know, the earth is round. 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
ask for 要求,请求
ask sb.for sth.向(某人)请求 (要求)……
She asked for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at表示速度、价格、利率
at a high/low price以高价/;低价;at 40 miles an hour 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at a high/low speed以高速/慢速;at an ordinary speed 以普通速度;at full/top speed以全速/高速;at a speed of 以……速
度。
[应用]完成句子
①公司决定以较低的价格将这批电视卖掉。
The company decided to sell the TV sets _ __ _ __ __ _ 。
②火车正以每小时 150英里的速度前进。
The train was running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150 miles an hour .
Key:①at, a, low, price②at,a, speed,of
―at+名词‖表示―在进行,从事‖
at work 在工作;at table在吃饭;at play 在做游戏;at sea 出海;at university/college在上学;at night school在上夜校;at dinner/table在吃饭;at peace处于和平状态;at war在交战,在打仗
①别人在工作,不要吵闹。
Don’t make any noise while others are ______ 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游戏,而他们的父母正在吃饭。
The children were ______ ________ while their parents were_______ _______.
Key:①at, work
②at,play,at,dinner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整理
篇22: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
at last, in the end, finally
三者均有―最后、终于‖的含义。
finally常用于动词之前,表示人们长期以来期待的某事最后实现了,也可指一系列事物或论点的顺
序。例如:
After putting it off three times,we finally managed to have a holiday in Greece.经过三次延期之后,
我们终于在希腊度了一次假。
They talked about it for hours.Finally,they decided not to go.他们谈论了几个小时,最后决定不去。
at last 有时可与finally互换,但往往用于一番拖延或曲折之后,语气更强烈。例如:
When at last they found him, he was almost dead.当人们最终找到他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James has passed his exams at last.詹姆斯终于通过了考试。
in the end指经过许多变化、困难的捉摸不定的情况之后,某事才发生。例如:
We made five different plans for our holiday, but in the end we had a summer camp again.我们制订
了五种不同的度假方案,但最后我们还是选定了再来一次夏令营活动。
at (the) least 至少;最少。反义词组为at (the)most至多;最多。
—Mr Smith looks older than his real age.In fact,he is at (the)most 40 years old. 史密斯先生很显
老,实际上他最多40岁。
—Oh, really?I thought he was 50 years old at (the)least.噢,真的吗?我以为他至少50岁了。
at the beginning of 在……初(开头),可指时间与空间。如:
at the beginning of term 在学期开始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ook 在那本书的开头
at the beginning 单独用时间at first,也可说in the beginning.
比较:at the end of 在……末(尽头) at the end 在末尾处
in the end 最终,同at last in the middle of 在……中期
from beginning to end 从头至尾
at the doctor’s
该结构为介词+名词所有格,意为―在诊所‖。所有格-’s后一般接名词,如her mother’s bike ,但有时
这个名词可省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指一个企业,机构,教堂,学校,医院,家庭,理发店,店铺时。如:
She is at the hairdresser’s.
②为了避免重复,省略-’s后的名词。如:
I have read some of Shaw’s plays,but none of Shakespeare’s.
at the last moment在最后关头
at the moment 此刻;正在那时 for a moment片刻;一会儿for the moment 目前,暂时in a moment
立刻,马上
at the top of在……的顶部,上方
at the top of a mountain在山顶
She is (at)the top of her class in French.
at the top of one’s voice高声地,尖声地
at war
该介宾词组意思是―处于战争或交战状态‖。在句中常作表语。如:
The U.S.A.and Iraq are at war again.
at, with, through表原因
三个介词都可表示原因,at表示听到或看到的原因;with表示人体外部的原因;through 强调自身的原因。如:be sad at the news听了这个消息而悲伤;be frightened at the sight看了那个情景而害怕;jump up with joy高兴地跳了起来;turn red with anger气得脸红;shake with cold/fear冻得/害怕得发抖;with pleasure高兴地;with pride 骄傲地;with satisfaction满意地;make the mistake through his carelessness
由于粗心而出错;be put into prison through no fault of his own 没有任何罪过被关进监狱。
[应用]汉译英
①听到这个消息,全国人民处于悲哀之中。
②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③由于大意他犯了这个错误。
Key:①At the news, the whole country was in deep sorrow.
②The children jumped up with joy.
③He made the mistake through his carelessness.
at work; out of work; after work
这三个以work为中心词的介词短语,在意思和用法上均不相同。
(1)at work表示―在工作、在上班‖,作表语或状语。例如:
They are both at work today.今天他们俩都在上班。
His father had an accident at work last week.上周的父亲在工作时出了事故。
(2)out of work表示―失业‖,是介词短语,相当于lost one’s job或be unemployed。例如:
If you don’t work hard, you’ll be out of work.如果你不好好工作就会失业。
You’ll be out of work if you keep coming late.如果你老是迟到,你会失业的。
(3)after work表示―下班后‖,作时间状语。例如: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work?下班后你经常干什么?
I visited Mr Liu after work yesterday.昨天下班后我看望过刘先生。
attempt
(1)n.尝试;企图。
①He made an attempt to learn to ski.他尝试着学滑雪。
②He failed in attempt at climbing up the mountain.他企图爬上这座山,却失败了。
(2)vt.尝试;企图。
①She attempted to learn Japanese.她试图学习日语。
②The prisoner attempted an escape.那犯人企图逃走。
12.keep out of = keep sth.(sb.)out of不使入内;不牵涉进去。
①Warm clothing will keep the cold out.保暖的衣服可御寒。
②Keep out of their quarrels.不要参与他们争吵。
篇23:2020高考语文如何复习
一、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语文知识比较零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像数理化那样系统,所以考生单纯地通过复习课本是难以全面涵盖高考考点的。因而,在第二轮复习中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考生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考纲,了解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层级,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回报。
不过,进入第二轮复习时,新的考纲还没有公布。但高考试题一般都遵循稳中求变的原则,即今年的高考试题与去年的相比,变化不是很大,难易程度也不会相差太多。所以借用20__年的高考《考试大纲》来分析20__年高考试题的题型和知识范围是可行的。考生可在第二轮复习前研读20__年的考纲,待20__年3月新考纲公布后,找出其发生变化的部分,在第三轮复习中集中解决。
研读考纲,首先要画出高考所考的知识点。整个高中阶段各考生学过的语文知识点不少,有些是高考考查的范围,有些不是。在研读考纲时,考生就要把高考要考查的知识点画出来,作为重点内容来复习。如考生学过的修辞类型很多,但考纲中只列出了9种修辞,那么考生只需把这9种修辞熟练掌握,其他的了解一下就行了。其次,要分析命题规律。同一个知识点,在命题方式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出了知识点的主次关系。分析命题规律,可以帮助考生搞懂知识点上的主次关系,那么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了。如考纲对语言文字运用中识记的第一点规定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用字的字音,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是很多的,但通过分析命题规律可发现,命题重点是多音字和形声字,那么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把多音字和形声字的字音作为重点复习。
二、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书不在多,而在精。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
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如考纲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规定了6种类型,就成分残缺或赘余而言,又可分为好多小类。考生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要把这些小类一一复习到,对这些小类要在头脑中留有印象,做到具体做题时碰到病句能分析出其属于哪种病因,那么这类题就能攻克啦。做,是指做和高考考点有关的习题。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看的内容,所以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
专题复习是第二阶段的关键,这也是整个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个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有的考生觉得单调,枯燥,乏味,有的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只喜欢看某一专题而不喜欢看其他专题,甚至有的考生在专题复习还没结束时就急不可待地进行第三轮复习等,这些做法都是应该规避的,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全面夯实地掌握考点,在实际考试中会因为有所偏颇而导致失分的。因此,考生要学会在枯燥乏味中寻找乐趣。要相信,只有通过这么步步为营,才能夯实自己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到第三阶段做起综合试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三、温故知新,总结方法
由于一个专题和另一个专题间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考生在复习新的专题时,要对过去复习过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免遗忘。如有的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对前面复习过有关病句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关于考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6种病句类型有哪些,已模糊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字音、字形和成语的考查中。针对这种现象,提醒考生一定要每天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自己过去复习的内容,只有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前面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另外,在复习完一个专题后一定要注意对方法的总结。每复习完一个专题,考生最好能在心里想想,在高考时遇到这一专题的题自己该怎么办。如有的考生觉得辨析和修改病句这一专题难,在复习完后他就总结这样的做题方法:1.面对试题,先快速回忆考纲中规定的6种病句类型。2.分析题干,看清要求。3.细读选项,从6种语病的角度来判断正误。还有的考生在复习完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总结的做题方法是:1.首先详细分析画线句子,分清分句间的关系,搞懂字面意思。2.在原文中找到该句,根据上下文内容再次理解该句句意。3.根据意思和分句间的关系来组织答案要点。以上这些方法,各位考生也可借鉴。其实方法都是人想出来的,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考生,可能总结出来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善于总结方法的考生,专题复习后的效果比不善于总结方法的考生要好得多。
高考语文如何复习
篇24:高考语文字音复习
字音推断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原理(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1、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以授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受通授。
字形推断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
辶(u)、彳(行)等与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旨与美味关;隹(zhuī)与鸟雀关;
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攴(pū)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
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1、率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
财物(从贝化声,贝与钱财有关,字形分析法)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绳索
3、至七月,乃扶病入觐《谭嗣同传》
朝觐,拜见
篇25:高考语文字形复习
高考备考:易错字音字形
【A】
谙 ān 谙习、黯 àn 黯然 、盎 àng 盎然、 皑 ái 白雪皑皑、隘 ài 狭隘 、凹 āo 凹陷
【B】
雹 báo 冰雹 、稗 bài 稗草 、迸 bèng 迸发、蹩 bié 蹩脚、濒 bīn 濒临、摈 bìn 摈弃
秘 bì 秘鲁 、婢 bì 奴婢 、裨 bì 益 、愎 bì 刚愎 、庇 bì 荫庇 、砭 biān 针砭 、屏 bǐng 屏气 、
钵 bō 衣钵 、擘 bò 巨擘、曝 pù 一曝十寒 、哺 bǔ 哺育
【C】
糙 cāo 粗糙 、刹 chà 刹*那、侪 chái 侪辈、蝉 chán 蝉联 、婵 chán 婵娟 、谄 chǎn 谄媚
谄笑、伥 chāng 为虎作伥 、偿 cháng 赔偿 、偿还、惝 chǎng 惝U 、坼 chè 干坼、掣 chè 电掣
,嗔 chēn 嗔怪 ._ chēn _目 撑 chēng 支撑 撑腰 瞠 chēng 瞠目 骋 chéng 驰骋 骋怀 笞 chī 鞭笞
侈 chǐ 奢侈 褫 chǐ 褫夺 饬 chì 整饬 啻 chì 不啻 炽 chì 炽热炽情 伺 cì 伺候 憧 chōng 憧
憬 忡 chōng 忧心忡忡 淙 cóng 流水淙淙 瞅 chǒu 瞅见 搐 chù 抽搐 黜 chù 废黜 绌 chù 相
形见绌 攒 cuán 攒射 攒动 惆 chóu 惆怅 chàng 踌 chóu 踌躇 chú 椎 chuí 椎心痛恨
喘 chuǎn 喘气 揣 chuāi 揣着书踹 chuài 踹开 辍 chuò 辍学 啜 chuò 啜泣 绰
chuò 阔绰 怆 chuàng 悲怆 簇 cù 簇拥 蹴 cù 一蹴而就 崔 cuī 崔嵬 wéi 忖 cǔn 忖度
【D】
殚 dān 殚精竭虑 悼 dào 悼念 追悼 傣 dǎi 傣族 逮 dài 逮捕 殆 dài 危殆缔 dì 缔造谛 dì 真谛 滇
diān 滇池 掂 diān 掂量 玷 diàn 玷污 笃 dǔ 笃信 盹 dǔn 打盹 咄 duō 咄咄怪事 掇 duō 拾掇
踱 duó 踱步
【E】
婀 ē 婀娜 nuó 讹 é 讹诈 遏 è 遏制
【F】
藩 fān 藩篱 肪 fáng 脂肪 汾 fén 汾水 斐 fěi 成绩斐然 甫 fǔ 惊魂甫定 缚 fù 缚住 束缚
讣 fù 讣告
【G】
赅 gāi 言简意赅 扛 gāng 力能扛鼎 葛 gé 瓜葛 纠葛 杯葛 葛 gě 诸葛(姓) 舸 gě 百舸争流
亘 gèn 横亘 颈 gěng 脖颈 肱 gōng 股肱 觥 gōng 觥筹 佝 gōu 佝偻 垢 gòu 污垢 诟 gòu
诟骂 勾 gòu 勾当 梏 gù 桎zhì 梏 盥 guàn 盥洗室 犷 guǎng 粗犷 皈 guī 皈依 晷 gǔi 日晷 刽
篇26:高考语文字形复习
高考字音与字形专题练习
1.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差别 参差不齐 差事 差不多
B.供给 配给 给养 补给
C.暴烈 暴饮暴食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D.屏风 屏障 屏蔽 屏除
2.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要塞 边塞 出塞 阻塞
B.贫血 心血 呕心沥血 狗血喷头
C.停泊 漂泊 淡泊明志 泊位
D.称呼 称道 称许 名称
3.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累计 连累 危如累卵 罪行累累
B.着急 着凉 着迷 着落
C.处所 长处 益处 大处
D.强制 强渡 强横 强化
4.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复辟 征辟 辟邪 辟谣 B.场合 场地 捧场 场院
C.乘机 乘务员 上乘 乘便 D.搀和 搅和 附和 暖和
5.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困难 难兄难弟 责难 发难
B.角色 号角 头角 角落
C.脑壳 地壳 甲壳 躯壳
D.寄宿 宿将 宿愿 宿根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毗邻(pí) 辍学(chuò) 恪守(kè) 悖谬(bèi)
B.熨贴(yùn) 歆享(xiǎng) 从容(cóng) 挟持(jiá)
C.攻讦(jié) 戏谑(xuè) 休憩(qì) 击柝(tuò)
D.刈除(yì) 干坼(chè) 恶心(ě) 笨拙(zhuó)
7.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
A.玷辱(diàn) 百无聊赖(lài) 痉挛(lán) 沸反盈天(fó)
B.撰稿(zhuàn) 矫揉造作(jiāo) 永诀(jué) 遐思迩想(ěr)
C.隐晦(huǐ) 迥然不同(jiǒng) 寒噤(jìn) 蒙头转向(méng)
D.橹棹(zhào) 蒙头盖脑(mēng) 入殓(liǎn) 家给户足(gěi)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肖像(xiào) 抹布(mǒ) 安步当车(dàng)
B.悼念(dǎo) 装帧(zhēn) 厉兵秣马(mò)
C.模拟(nǐ) 省亲(xǐng) 不着边际(zhuó)
D.媲美(pì) 扁舟(piān) 称心如意(chèng)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赡养(shàn) 桎梏(kù) 斡旋(wò) 含情脉脉(mò)
B.粳米(jīng) 濒危(bīn) 曲解(qǔ) 缠绵绯恻(fěi)
C.期货(qī) 应酬(yìng) 跻身(jī) 猝不及防(cù)
D.信笺(jiān) 氛围(fēn) 赝品(yīng) 舐犊情深(shì)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捭阖(bài) 曝光(bào) 弥笃(dù) 摩娑(mó)
B.傀儡(kuí) 谙习(ān) 召唤(zhāo) 襁褓(qiáng)
C.不妨(fāng) 偌大(ruò) 阜盛(fù) 高涨(zhǎng)
D.铜臭(xiù) 思量(liáng) 饥荒(huāng) 佝偻(lóu)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创chuāng 创刊 创痛 创痕累累 出口创汇
B.看kān 看护 看门 看守内客 看风使舵
C.兴xīng 兴隆 兴奋 兴师动众 兴利除弊
D.曲qǔ 曲解 曲谱 曲高和寡 曲突徙薪
12.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稽核(jī) 泥淖(nào) 阴霾(mái) 叶韵(xié)
B.蜷缩(quǎn) 吮吸(shǔn) 炫耀(xuán) 狙击(zǔ)
C.聒噪(guā) 押解(jiě) 关卡(kǎ) 龋齿(yǔ)
D.掮客(qián) 玄奘(jiǎng) 恸哭(tòng) 宁愿(nìng)
13.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熟稔(rěn) 布衾(qīn) 口角(jué) 狡黠(xiá)
B.栖息(xī) 犒赏(kào) 园圃(pǔ) 荫庇(yīn)
C.愠怒(yùn) 蜿蜓(wǎn) 悲怆(chàng) 伛偻(gōu)
D.角斗(jué) 诘难(jí) 冬蜇(zhé) 避讳(huì)
1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摹状(mó) 祛疑(qū) 黜免(chù) 籴米(tiào)
B.沽名(gǔ) 酷虐(nüè) 朔日(shuò) 向隅(yú)
C.恬静(tián) 田塍(chéng) 谄媚(chǎn) 干涸(hé)
D.管弦(xuán) 翕动(xī) 禅让(chán) 讣告(bǔ)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忖度(duó) 乩视(chān) 花蕊(ruǐ) 弹劾(hé)
B.沉疴(kě) 游弋(yì) 噱头(xué) 悭吝(qiān)
C.宿怨(sù) 饿殍(fú) 氤氲(yūn) 诠释(quān)
D.租赁(lìn) 龟裂(jūn) 妊娠(chén) 折本(shé)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骁勇(xiāo) 教诲(huǐ) 棺椁(guǒ) 零篇散轶(shī)
B.挟持(xié) 颧骨(quán) 省俭(shěng) 量体裁衣(liáng)
C.着陆(zhuó) 诤友(zhèng) 辟谣(pì) 垂涎三尺(xián)
D.蒙混(méng) 翩跹(xiān) 应届(yīng) 其臭如兰(xiù)
17.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匹配(pǐ) 镌刻(juān) 沮丧(sāng) 煤屑(xiè)
B.笑靥(yàn) 呆板(dāi) 勉强(qiǎng) 堙塞(yān)
C.裨将(pí) 虔诚(qián) 机械(xiè) 菜畦(qí)
D.诡奇(guǐ) 整饬(chì) 角色(jiǎo) 冠冕(guān)
1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外强中干(gàn)人才济济(jì) 以儆效尤(jìng) 比肩接踵(zhǒng)
B.蓬头垢面(gòu)管窥蠡测(lǐ) 茅塞顿开(sài) 沆瀣一气(hàng)
C.怙恶不悛(quān)天崩地坼(chè) 相形见绌(chù) 安步当车(dàng)
D.专横跋扈(héng)自作自受(zuò) 栉风沐雨(zhì) 载歌载舞(zǎi)
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舟共济(jǐ) 铤而走险(tǐng) 穷兵黩武(dú) 审时度势(duó)
B.铁杵成针(chǔ)数典忘祖(shǔ) 色厉内荏(rěn) 英姿飒爽(sà)
C.力能扛鼎(káng)生杀予夺(yǔ) 戎马倥偬(zǒng) 目不暇给(jǐ)
D.潜移默化(qián)否极泰来(pǐ) 蓬荜生辉(bì) 木雕泥塑(shuò)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良莠不齐(yǒu)买椟还珠(dú) 屡见不鲜(xiǎn) 屡教不改(lǚ)
B.岿然不动(kuī)佶屈聱牙(jí) 绿林好汉(lù) 臭味相投(chòu)
C.噤若寒蝉(jīn)桀骜不驯(xùn) 将计就计(jiāng) 集腋成裘(yè)
D.泾渭分明(jìng)槁木死灰(gǎo) 天遂人愿(suì) 吹毛求疵(cī)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揠苗助长(yà) 稗官野史(bài) 杞人忧天(qǐ) 骑者善堕(zhuì)
B.分道扬镳(biāo)面面相觑(xū) 胜券在握(juàn) 高屋建瓴(lǐng)
C.暴戾恣睢(suī)暴殄天物(tǎn) 匪夷所思(fěi) 繁文缛节(rù)
D.暴露无遗(lù) 俯拾即是(jí) 寡廉鲜耻(xiǎn) 鞭辟入里(bì)
2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差强人意(chā)大腹便便(pián) 心宽体胖(pàng) 一暴十寒(pù)
B.一丘之貉(hé) 同仇敌忾(qì) 和盘托出(hé) 戛然而止(jiá)
C.流水汤汤(shāng)芊芊莽莽(qiān) 杯盘狼藉(jí) 瞠目结舌(chēng)
D.谆谆告诫(zhūn)羽扇纶巾(lún) 身陷囹圄(yǔ) 惴惴不安(zhuì)
2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命运多舛(chuǎn)穿凿附会(záo) 家给户足(jǐ) 头角峥嵘(jiǎo)
B.一脉相传(mài)忧心忡忡(chōng) 夙兴夜寐(sù) 杳如黄鹤(miǎo)
C.有的放矢(shǐ)殚精竭虑(dān) 髀肉复生(bì) 咎由自取(jiū)
D.捕风捉影(pǔ) 惊魂甫定(fǔ) 狂飙突进(biāo) 不辨菽麦(shǔ)
2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连累(lěi) 奴仆(pú) 强制(qiáng) 憧憬(chōng)
B.秘诀(mì) 驰骋(chéng) 削弱(xuē) 蓓蕾(lěi)
C.绮丽(qǐ) 惩罚(chěng) 角逐(jué) 悼念(dào)
D.识相(xiàng) 商榷(què) 着落(zhuó) 句读(dú)
2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请贴(tiē) 偏裨(pí) 玷污(diàn) 相形见绌(chù)
B.粗犷(guǎng) 束缚(fù) 憨厚(hān) 锲而不舍(qiè)
C.日昝(guǐ) 按捺(nà) 瘦削(xiān) 一哄而散(hòng)
D.哈达(hā) 巷道(hàng) 皈依(guī) 自怨自艾(yì)
2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缄默(jiān) 眼睑(jiǎn) 抓挠(náo) 称体裁衣(chēng)
B.跃进(yuè) 咀嚼(jiáo) 口供(gòng) 牵强附会(qiǎng)
C.奇数(qí) 鸟瞰(kàn) 拗断(ǎo) 露出马脚(lòu)
D.窥探(kuī) 愤懑(mèn) 参与(yù) 冉冉升起(rán)
27.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摞起(luò) 谬论(miù) 泥淖(zhào) 一笔抹杀(mǒ)
B.嫩芽(nèu) 怯懦(nuò) 媲美(pì) 披荆斩棘(jì)
C.鏖战(ào) 里弄(nòng) 粗糙(cāo) 挑拨离间(tiǎo)
D.饮马(yìn) 河畔(pàn) 奇葩(pā) 车载斗量(zài)
2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接洽(qià) 应付(yìng) 慑服(niè) 殒身不恤(yǔn)
B.惬意(xiá) 娇娆(ráo) 憔悴(cuì) 忍俊不禁(jīn)
C.啜泣(chuō) 拾掇(duō) 飘泊(piāo) 勾心斗角(gōu)
D.拘泥(nì) 折腾(zhē) 津贴(tiē) 分崩离析(bēng)
2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针砭(biān) 挑剔(tī) 霎时(shà) 称孤道寡(chēng)
B.芜杂(wú) 欺侮(wǔ) 伫立(zhù) 锃光瓦亮(zèng)
C.筵席(yán) 解术(xiè) 恫吓(dòng) 大吹大擂(léi)
D.百舸(gě) 脊梁(jí) 从容(cōng) 煞费苦心(shà)
3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翘着(qiáo) 毗邻(pí) 拯救(zhěng) 危如累卵(léi)
B.咯血(kǎ) 遐迩(ěr) 逮捕(dài) 为虎作伥(chāng)
C.惆怅(chóu) 桔梗(jié) 卓越(zhuó) 苦心孤诣(yì)
D.勾当(gòu) 抽搐(chù)穴位(xué) 悲天悯人(mǐn)
A.(分别为chā、cī、chāi、chà,B均为jǐ,C一暴十寒为pù,余为bào,D屏除为bǐng,余为pīng)
2.A.(阻塞为sè,余为sài,B.xuè C.bó D.chēng)
3.B.(着落为zhuó,余为zháo A.lěi C.chù D.qiáng)
4.C.(均为chéng, A.辟谣为pì,余为bì B.场院为cháng,余为chǎng D.附和为hè,余为轻读)
5.D.(均为sù,A困难为nán,余为nàn B.角色为jué,余为jiǎo,C.脑壳为ké,余为qiào)
6.B.熨yù、挟xié
7.B矫jiǎo(A.挛luān、沸fèi C.晦huì、蒙mēng D.蒙méng、殓liàn、给jǐ)
8.C(A.抹mā B.悼dào D.称chèn
9.C(A.梏gù B.曲qú D.赝yàn)
10.D.量liang、荒huang (A.捭bǎi B.召zhào、襁qiǎng C.妨fáng)
11.C(A.①④chuàng B.④kàn D.①④qū)
12.C聒guō、解jiè、卡qiǎ、龋qǔ(A.无 B.蜷quán、炫xuàn、狙jū D.奘zhàng)
13.A(B.栖qī、荫yìn、蜿wān、怆chuàng D.诘jié)
14.C(A.籴dí B.沽gū D.弦xián、禅shàn、讣fù)
15.A(A.疴kē C.殍piào、诠quán D.娠shēn)
16.D(A.诲huì、轶yì B.量liàng C.辟bì)
17.C(A.丧sàng B.靥yè、堙yīn D.角jué)
18.C(A.干gān、济jǐ、儆jǐng B.蠡lí、塞sè D.载zài)
19.B(A.济jì C.扛gāng D.塑sù)
20.B(A.鲜xiān C.噤jìn D.泾jīng)
21.C(A.堕duò B.觑qù、卷quàn、瓴líng D.辟pì)
22.C(A.胖pán B.忾kài D.纶guān)
23.A(A.杳yǎo B.咎jiù D.捕bǔ)
24.A(B.骋chěng C.惩chéng D.读dòu)
25.B(A.贴tiě C.削xuē D.哈hǎ)
26.D(A.称chěng B.嚼jué C.奇jī)
27.D(A.淖nào B.嫩nèn、棘jí C.鏖áo、弄lòng)
28.D(A.慑shè B.qiè C.啜chuò)
29.D脊jǐ、从cóng 30.A累lěi
篇27:高考语文字形复习
1.下列四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唾手可得 一如继往 掩旗息鼓 好高鹜远
B.人才辈出 全力已赴 无精打彩 心驰神往
C.初生牛犊 不径而走 老生长谈 原形必露
D.除恶勿尽 别出新裁 再接再厉 利行节约
【解析】B全力已赴应为全力以赴, 无精打彩应为无精打采;A一如继往应为一如既往, 掩旗息鼓 应为偃旗息鼓,好高鹜远应为好高务远; C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老生长谈应为老生常谈 ,原形必露应为原形毕露;D除恶勿尽应为除恶务尽, 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 利行节约应为厉行节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 B.出汽 出奇不意 休憩 休戚与共
C.淹没 湮没无闻 义气 意气相投 D.刺骨 悬梁刺股 抱怨 以德报怨
【解析】B出汽应为出气,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
3.下列各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B )
A.不名一文 自诩 优柔寡断 桀骜 B.甘败下风 迥然 厉兵秣马 谛听
C.真知灼见 峥嵘 委曲求全 咂摸 D.声名狼藉 敕造 微言大义 效尤
【解析】B甘败下风应为甘拜下风。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坐落 掷地有声 累赘 枉费心机 B.作秀 既往不究 草拟 优柔寡断
C.传诵 心照不宣 策划 迫不及待 D.雷同 郑重其事 耗费 瑕不掩瑜
【解析】B既往不究应为既往不咎。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委屈求全 合衣而卧 集思广益 胸无城府
B.披沙捡金 真知卓见 改弦更章 珠连璧合
C.查言观色 恪守不渝 发愤图强 防范措施
D.严惩不贷 幅员辽阔 波谲云诡 名门望族
【解析】A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合衣而卧应为和衣而卧;B披沙捡金应为披沙拣金,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改弦更章应为改弦更张,珠连璧合应为珠联璧合;C查言观色应为察言观色;D全对。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偏嗜 缜密 刚愎自用 融会贯通 B.烂调 撷取 哗众取宠 藏弓烹狗
C.藐视 隽永 夸夸奇谈 摧枯拉朽 D.眩耀 杜撰 溯源沿流 大相径庭
【解析】B烂调应为滥调 ;C夸夸奇谈应为夸夸其谈 ;D眩耀应为炫耀。藏弓烹狗: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桃园 世外桃源 去逝 不幸逝世 B.成规 陈规陋习轮次 语无伦次
C.长谈 老生常谈 预订 预订时间 D.修养 修养生息 处事 处世哲学
【解析】A去逝应为去世;C预订时间应为预定时间;D修养生息应为休养生息。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颁布 肮脏 穷兵黩武 方兴未艾 B.萧瑟 潇洒 因咽废食 扑朔迷离
C.彷徨 菲薄 祸起萧墙 怙恶不悛 D.倔强 趑趄 韦编三绝 浅尝辄止
【解析】B因咽废食应为因噎废食。
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D )
A.鬼怪 行事诡怪 防范 防患未然 B.艰苦 坚苦卓绝 年青 年轻力壮
C.手指 首屈一指 浪涛 白浪滔天 D.圣地 革命胜地 直言 仗义执言
【解析】D革命胜地应为革命圣地。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圣地①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基督教徒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称麦加。② 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地方。③革命圣地:被当作或引人感兴趣的中心或一项活动的目标地。
10.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二组是( B )
A.盘桓 浅尝辄止 摄服 浮想联翩 B.流弊 有理有节 渎职 灿若河汉
C.报负 志同道合 毕竟 各行其是 D.遐想 穷且益艰 嘉宾 出其不意
【解析】A摄服应为慑服 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C 报负应为抱负 ;D 穷且益艰应为穷且益坚。
11.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焦躁 口干舌燥 编辑 开门揖盗 B.宣泄 水泄不通 勉励 再接再厉
C.灰心 气度恢弘 情理 通情达礼 D.陶醉 大浪淘沙 艰难 克难攻坚
【解析】 C通情达礼应为通情达理。
1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抵押 繁琐 无微不至 拾人牙慧 B.报歉 凋蔽 谈笑风声 貌合神离
C.妥帖 弘扬 宣宾夺主 功亏一匮 D.暇想 贬抑 缘木求鱼 逃之夭夭【解析】A全部正确;B报歉应为抱歉,凋蔽应为凋敝,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C宣宾夺主应为喧宾夺主,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D暇想应为遐想。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 委曲 委屈求全 无疑 暴露无疑 B. 停止 停滞不前 传颂 传诵诗文
C. 行迹 形迹可疑 法治 健全法制 D. 抚养 扶养小孩 涣然 焕然一新
【解析】A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暴露无疑应为暴露无遗。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松弛 贸然 陈词烂调 怨天尤人 B.既使 曼延 精兵简政 礼尚往来
C.厮打 矍铄 殒身不恤 细水常流 D.修葺 沧桑 夜阑人静 狗苟蝇营
【解析】A陈词烂调应为陈词滥调;B既使应为即使;C细水常流应为细水长流。(狗苟蝇营:比喻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不知羞耻。)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矜持 疏浚 秀外慧中 临摹碑帖 B.邦交 惦量 莫衷一是 暴露无疑
C.蜇伏 骁勇 励精图治 不屈不挠 D.蹊跷 拾掇 焕然一新 欢渡春节
【解析】B惦量应为掂量,暴露无疑应为暴露无遗 ; C蜇伏应为蛰伏 ; D欢渡春节应为欢度春节。
16.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酬酢 宫阕 靡烂 察颜观色 食不裹腹 B.偌大 撕打 安详 劈荆斩辣 坦荡如砥
C.瑕疵 衷肯 诠释 言简义赅 滥芋充数 D.匡谬 罹难 疏浚 开源截流 要言不烦
【解析】A酬酢chóuzuò: 宾主互相敬酒。宫阕应为宫阙,靡烂应为糜烂,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 ;B撕打应为厮打,劈荆斩辣应为披荆斩棘 ;C衷肯应为中肯,言简义赅应为言简意赅,滥芋充数应为滥竽充数 ;D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沉湎 座右铭 惩前毖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宣泄 影牒机 崭露头角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部署 通缉令 既往不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蝉联 勘误表 谈笑风生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解析】B 影牒机应为影碟机;C 既往不究应为既往不咎;D项中众口烁金应为众口铄金。
1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他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建设,有着强烈的班集体责任心、荣誉感。
B.这英雄倍出的时代,为每个青年脱颖而出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努力吧,朋友们!
C.消费者向消协反应,一些商家以打折为诱饵,设下陷井,坑害百姓,商家的这种做法将遗害无穷。
D.那面杏黄小旗插在鸽笼上,迎着即将下沉的太阳;可是它飘出来的还是一点一滴的古老。
【解析】A班集建设应为班级建设;B项中英雄倍出应为英雄辈出;C项中反应的应应为映,陷井应为陷阱,遗害无穷应为贻害无穷。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裨益 合盘托出 签字盖戳 脉搏微弱
B.气概 飞扬跋扈 弘旨要意 趋利避害
C.涣散 哄堂大笑 却之不恭 当仁不让
D.商榷 风靡一时 人参鹿葺 语言诙谐
【解析】A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 ; B 弘旨要意应为 宏旨要义或 弘旨要义;D人参鹿葺应为人参鹿茸。(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抉择 喜盈门 手不失卷 不敢跃雷池一步
B.蝉联 口头禅 门可罗雀 识时务者为俊杰
C.商榷 倒记时 心悦诚服 初生牛犊不怕虎
D.甄别 冷不妨 旁征博引 画虎不成反类犬
【解析】A手不失卷应为手不释卷,不敢跃雷池一步应为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
C倒记时 应为倒计时;D冷不妨应为冷不防。
篇28: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学习一向是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难题。我在这里谈谈文言文复习要多动笔多联想:
多动笔: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这是很有道理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文义的理解,并且要落实到每一个字当中去。许多同学在平时做文言文练习的时候往往喜欢口头翻译,甚至在脑子里过一边就完成了。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因为口头翻译往往做不到字字落实,常常是“每有意会”便“不求甚解”,对文言文翻译来说这是大忌。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考试时翻译上的失分就是由于不能字字落实。我的建议是把练习做到本子上。
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可以这样做:抄原文的目的是练字,同时在抄的过程中先进行第一遍的口头翻译。然后,开始整理相关的字词,从古今异义、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特别要注意自己在口头翻译时拿捏不准的字;要学会利用字典,在查完一个字后可以在本子的最后做上这个字的索引(如:“方”――可楼记)这样在以后遇上一样的字时便不用再整理第二次,做无用功。而且可以在长期的练习中了解在文言文中出现较多的字词大多数用法。之后做的就是翻译,在已经理解大多数字词的情况下翻译就变得易如反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拓展部分,考试中往往有一些主观题需要同学理解做答,拓展部分就是我们写的对这一篇文言文的见解。当然也可以查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线索与写作原因。经过这样的长期积累,相信同学们会在阅读文言文方面大有提高。
高三的同学们也许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把上面的格式全部完成,我的建议是――原文可以不抄但字词和拓展部分尽量做到位,这对高三的语文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多联想:
古诗词的学习方面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古诗词的阅读上,同学们不要仅仅局限在一篇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通过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与他同时期的一些作品的对比等几方面来理解这首诗。了解了这些之后,就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加以联想。只要了解了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那么无论是对这首诗的背诵还是鉴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这样做会很困难,因为毕竟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我建议有这样感觉的同学多阅读一些文学史,对文学史上的名人多多关注……这对同学们在古诗词学习上能起到不错的作用。同时还能积累在写作文时的素材,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篇29: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
①桓公 ②管子 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分)
【答案】
9.C
10.B
11.D
12.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答案示例】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14.答题角度参考: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本题可利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到”;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桓公向管仲问道:“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如果)派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桓公说:“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鹿。”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派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
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卖)活鹿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钱币。管仲说:“楚国可以攻克了。”桓公说:“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楚国贮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国互通使节。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但是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
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您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
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齐国使用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国或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
★ 高考语文怎样复习
★ 高考语文范文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通用2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