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nick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我与国学经典作文500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与国学经典作文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我与国学作文500字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块天然形成的玉石,如果不经过精细的打磨,就不会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不受到教育,他便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有一个故事讲:有两块具有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座寺庙里来打造佛像。后来,人们发现第一块石头质量更好,于是先用第一块。可是,在打造过程中,那块石头觉得十分疼痛。它对雕刻师说:“太痛了,我不干了!快停下来!”雕刻是因为它不合作,只好停下来。
雕刻师对第二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刻你,十分疼痛,你能忍住吗?”石头说:“我能忍受,你雕吧!”果然,在雕刻过程中,石头没有叫一声疼。它被雕刻成了一个完整的佛像。
佛像开光后寺院来膜拜的.人很多,于是和尚们将第一块石头打碎把他当做铺路石铺在门口供人们践踏。
人就像石头一样,必须要经过打磨才能成为受万人膜拜的“佛像”否则,不经过磨练就只能成为在普通不过的铺路石了。
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奋学习,积极进步,树立好自己的学习目标;长大后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贡献有帮助的人。
篇2: 我与国学经典作文
国学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平凡体现在它常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它们无一不是国学;伟大则体现在这些国学的精髓,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又与此息息相关。
《论语》是本深奥的'书,里面有很多思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与他人交往时的诚信,是为人处事方面的诚信。这里的诚信主要表现在朋友之间平等相待,不刻意讨好,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所以我们更不要明明对一个人心存怨恨,却因为他的权势去故意巴结,甚至利用他人对你的信任去欺骗他人。那样太虚伪了。所谓真诚,难道不就是做到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吗?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学习方面的诚信,孔子在教导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全部取决于他知道多少知识,而是取于他是否能坦然的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很多很多知识,但我们不能只看见自己学到了什么,而应当知道自己没有学会什么。所以对于知识,我们不仅要虚心,还要得寸进尺,要学到老,活到老绝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学到了多少知识。
诚信思想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而国学则是它的源头。国学是本永远也看不完的书,所以我们要珍惜这巨大的精神财富,不要让它们在我们手中消失。
篇3:我与国学作文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它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他好似一个知识宝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
刚读小学时,我就一直跟着老师读国学,国学就和普通的书没什么两样。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读国学很好,而且初中以后也要考这些问题。那时我特别不耐烦。心里想:反正初中还早呢!再说了,读国学有什么好的,不就是叽里呱啦地读下去吗?为什么老师还强烈我们去读国学呢?算了,还是听老师的话去读国学吧,可能真的对我们有帮助。随着读国学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对国学有点了解,对国学的看法也有了些改变。
奶奶正和楼下几位邻居聊天,其中一位邻居说:“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什么东西都干得有模有样。”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想:国家这些年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不断推出和改进各项政策,让人民拥有更大的权利,使我们收到了更好的教育。奶奶突然说道:“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我听后连忙纠正道:“奶奶,现在这句话不适合了,现在流行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她们听了我的话,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国学,是你让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篇4:我与国学作文
月圆月缺,迁客骚人吟咏寄思;潮涨潮落,仁人志士挥斥方遒。翻开历史画卷,千年古国的魅力扑面而来!
与国学约会,我遇见了青莲居士。“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豪放不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重情重义。游山历水,饮酒作诗,独酌邀月,对影抒怀,他宛若蓬莱仙人!
与国学约会,我遇见了智者的化身——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他信守承诺,一世忠心耿耿。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正如徐庶所说,“驽马并麒麟,寒鸦鸾凤耳。”
与国学约会,我遇见了秋思之祖马致远。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他的剧作文辞豪放有力。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羁旅愁苦。
与国学约会,我遇见了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中流露沧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柔情中尽显豁达。他泼墨挥毫,写尽人间悲欢!
与国学约会,我遇见了漫步在池边的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少女时代的快乐和自由跃然纸上,她明媚无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经世事,方觉人生苦短,她于诗词中叹息,哀婉清愁!
与国学约会,我遇见了曹雪芹。他历经坎坷,饱经风霜,洞透世事,淡名泊利,用十余年写出了千古名著《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思忖人生,慨叹悲欢离合!
与国学约会,我仿佛置身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拨莲蓬”的乡村惬意生活;与国学约会,我受鼓舞于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愈挫愈勇的乐观精神……
国学,让我善思,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诗”。在国学中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大海,读出了它的容纳百川的宽广;读春雨,读出了它的润物无声的柔情。
与国学约会,它开启了我对家国情怀的思考,超越时光,让我尽情感受其中传达的意义,深刻了我的认知。
遇见国学,就遇见了一场人生的浪漫!
篇5:我与国学作文700字
国学,这两个字怎么理解?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阅读了一千年前的古书,会有什么感受呢?国学,是各个古代著名文人为我们留下的宗教、艺术、民俗等等文化知识,是中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中国有文字以来,这些文化知识就源源不断地记录在史书中,不仅在中国渊源流传,在外国也受到了广泛的影响。
现在有些大人能流利地背出整本“诗经”,就连5、6岁的小孩子也能断断续续地背出几篇“论语”我们从小就开始学国学。在中班开始我就会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到了一年级,我开始初步学习“弟子规”,到了三年级,开始学习“论语”,去年还加了两本:“大学。中庸”和“诗经”。除了“论语”,其他书上都有解释,理解起来就很快。为了理解“论语”中的意思而更好地背,我经常上网查资料,把不懂的意思全写在书上,有时也会自行理解其意思,提高阅读能力。我通过学习了几年的国学,从中感悟到了不少道理。
有句话说得好:“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论语”里的仁、诚、礼。分别代表善良、诚实、礼貌。里面说:“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意思是“善良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就可以消除暴残,孔子说这话真对啊。”这话虽然好像在说治理国家,但也顾及到了“善人”,只有善良的人才可以把国家治理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这句话就和诚实有关,意思我就不明说了。还有“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意思大概是“孔子讲的都是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也是雅言。”这句话让我懂了对所有人来说,都要讲礼貌。还有好学,孔子讲的不比“仁”差。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晦人不倦。”“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老觉得自己学的很多,知识渊博,其实还有我们不懂的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
读国学吧,读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你会从中受到启发,感悟出许多道理,而且对我们以后有很大帮助。“温故而知新”,国学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领悟的,要慢慢积累,持之以恒。一本书背完后,要至少复习十遍,几年下来,书中的字句和意义就会在脑海里保存下来。如果一本国学书都没读过,人生一定会有所遗憾的。
篇6:中学生作文:我与国学
第一次接触国学,是因为学校布置的“特殊”的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国学。对国学不了解的我回家就上网查了资料,才发现国学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好近。
百事孝为先,国学教会了我孝顺。从小就经常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当孩子的无法体会到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辛劳,自由生活的无忧无虑,也不会去考虑这些。想想可能等到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舐犊之心充斥了整个胸腔,此时才整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如果幸运的话尽自己的一份孝道为时不晚,而不幸的是,有很多人也经历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苦遭遇,因此,国学思想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思想行为的一种陶冶和激励。
想想自己,活在文明的21世纪,比起古人,却远不如他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想这与国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密切相关的。树礼仪之邦,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思想塑造是基础,是奠基石。国学亦教会我如何面对缺点。翟鸿燊,中国一位国学专家,他曾经说过:修之以身,其德乃真。
一个修养不够的人,给你一个项目,你会祸国殃民;给你一个团队,你会把团队带到万劫不复。道德品质修养的不仅对自身良好性格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推己及人,可以将这种好的行为思想塑造从而对周围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以一人之动起到良好输送知识文化传递的效果。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规范自身的行为,端正了思想,才能有去感染别人的能力,才能以小我见大我,为团队、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修养以及学术研究甚至是重要领域起到了一个导引的作用。为天地立心也是仅仅做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方面,而这只是基础,没有了基础,任何的实践便没有的奠基石,因此,立德修身是我们既要做到的,同时也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国学博大精深,而我对国学的学习还如同凤毛菱角一样,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国学的。
篇7:中学生作文:我与国学
那时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孩子,我总是坐在妈妈的大腿上。院子里的空气很清新,天空中的星星很皎洁。我就那么依偎在妈妈怀里,看着天上的星星,笑着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学会的第一首古诗。还依稀地记得,我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是《童趣》,那一句“余忆童稚时,能当目对日,明察秋毫”和“盖一癞虾蟆”真是有趣。上课的时候,我一直联想着那场景,不禁笑了出来。
后来,我有开始读四大名著,还有《孙子兵法》、《论语》、《战国策》等等。于是乎,我就被中国国学深深吸引住了。渐渐的,我有了一个决定----我要争取每年看一本国学经典。现在,我正在看论语。里面一个个故事让我懂了不少道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概,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谊都让我感动尤其是子路、颜回的形象,更加让我记忆深刻,这两个人的性格迥异,不过都是真实的贤人---至少对于我们来说。读到甚处,更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候还会为孔子捏一把汗的。这种感觉只有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乐于去读,乐于与国学约定我想,很多人不喜欢国学的'原因基本就是国学经典看上去很无聊,而且对自己实际生活没有什么用处。
其实不然,当我们深深的投入到里面去揣摩人物的时候,我就会发现我成为了另一个“他”,为他的处境担忧,为他的成就开学,这就是一种乐趣吧!也有人说过“半部论语走天下”,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这些国学对人的作用。看《水浒传》看到了做事要有勇有谋;看《论语》看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性以及敬老爱幼的为人品质;看《繁星春水》看到了做人应该保有的那一份童心和对父母的敬爱……如此种种,对我们有有数不清的好处。所以我想和国学有个约定,每年看一本书,“三省吾身”。是啊,过去了,从用小手指点着拼音读“离离原上草”的孩提,已经成了天天看《论语》的高中生了。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国学的熏陶下生活了10多年了,这些年,我很开心,因为国学告诉我处事之道,让我快乐生活。从此,我和国学有个约定。
我要坚持看国学、品国学。我会用先者乐观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如果我当官,那我一定要杜绝现在社会仍然存在的贪污和选举舞弊行为;如果我当教师,那我一定要因材施教,爱护学生;如果我是一个工人,我要竭尽我的力量创造财富;如果我什么工作都没有,我也要把家门口的那一段村间小马路打扫干净;如果我突然残疾了,我也要证明自己身残志不残。最后,我就会和国学携手到老。
当然,国学永远不会老,我那向往国学的心也永远不会老的。默默的,我对国学说:嗨,我实现了我们的约定。
篇8:我与国学作文700字
“人之初,性本善。人不学,不成器”……想到这些声音在我们耳边回荡,来去匆匆,想一想我们离那段时间有多少时间了,一年,还是两年,nonono,远远不止,如果把幼儿园的时间算进去,那就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我们从简单的学到难的,我们边读边背,这些知识让我们很受启发。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想到我们读幼儿园时,我们跟着老师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跟着老师念的时候,觉得很无聊,但是这些“高尚”的文化,我们怎么能忘怀呢?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我可以在经典国学知识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读小学时,我们拿着国学知识的书,自己背着,自己念着已经不需要老师的帮助,我们的国学知识使我感受到了许多启发,比如学习《论语》让我学会感恩,学习《论语》让我明白了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我们要支持国学。
篇9:我与国学作文1000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幸运天使在我耳边呼唤,把懒洋洋的我从梦中叫醒,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踏上兴宁的旅途。
你们知道吗?兴宁以前是个文化之乡,还是个小南京呢!
我来这里是为了执行一个秘密任务的,在兴宁一个美丽乡村进行五天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实践,学习对象是亲子。教室和课程是分开的,妈妈有如何做好妈妈、妻子、媳妇的课程,我呢,主要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好孩子的课程。
就这样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和妈妈乘坐绿皮火车,经过6小时,晚上7点半抵达兴宁火车站,再乘“希望之车”来到善德国学堂附近的中学,再走一段乡间小道才能到达目的地。我走在一条通往智慧之门的小路上时,只见夜晚的小路昏暗无比,耳边还有蝙蝠的叫唤声,把我吓得魂飞魄散,心想这条小路就代表先苦后甜的苦,才会尝到智慧之门的甜吧。于是,我鼓起勇气走完这条小道,终于到达了善德国学堂的大门。
这里的老师非常有耐心,帮我们热饭,这里的饭菜都是素的,但是,都非常美味可口,我吃得津津有味。到了睡觉的时候,老师认真地帮我铺床,像极了妈妈。
太阳公公还没出来,我们5点半便起床早读《弟子规》,百善孝为先,老师的讲课使我茅塞顿开,看羊儿跪下吃奶,看乌鸦反哺父母,“孝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每当孝心在心中被激发出的那一刻,我觉得生活都变得美好了。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国学,一天就这样悄悄的过去了,晚上躺在舒服的床上,我还在津津有味地回忆老师的教诲……。
还没回忆完,一阵公鸡叫透过窗户传来,新的一天开始了。老师为了让我们知道长辈的苦,一早就让我们到公园去捡垃圾,让我们感受清洁工阿姨们的辛劳,我们兵分两路,捡了足足有5斤呢。感恩叔叔阿姨们,我们以后要让更多人爱护环境,减轻清洁工顶着烈日工作的苦。回到教室,老师问大家捡完垃圾后有什么感受,有的人说“我们的垃圾应该自觉扔到垃圾桶里”,有的说“现在扔垃圾还要进行分类”,我举手回答:“感恩清洁工们,我们会好好爱护环境。”
转眼到了星期三,我们学习了“知恩报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有一个男孩在8岁时,母亲就离家出走了,五十年后,男孩做了大官。他做了不到1年的官,就请人到处寻找自己的母亲,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翻山越岭,到处打听,总算找到了,当他重新申请官职时,皇帝见他如此有孝心,就封他做了比原来更大的官,从此他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个知恩图报的人。
一天一个故事,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第四天的课程是体验妈妈的十月怀胎,老师在每个女生肚子里放了一个气球(代表怀孕),在男生脖子上挂着一个鲜鸡蛋(代表保护胎儿)。大家顶着个大肚子,在院子里干苦力活:扫地、洗碗……一开始我总觉得很简单,直到下午看见有的同学没有保护好“胎儿”,气球爆炸了,有的同学竟然无所谓地把“胎儿”拿出来玩,不管自己的“孩子“。这时候我才知道妈妈怀胎十月是多么不容易,有多爱我。下午,老师安排我们给自己的家长喂饭,互换角色;老师特地交代家长要故意扮成小孩子,吃饭的时候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挑三拣四为难对方,从而让我们知道吃饭不应该挑食,娇气任性。晚上,老师要求每个人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我如实的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时间“嗖”的一下飞到了周五下午,精彩怎能错过,因为这是国学课程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所有的家长和孩子要上毕业典礼课了。首先,大家集体背诵《弟子规》,唱《感恩一切》。轮到我单独给亲子大课堂演唱《春暖花开》了,我发现老师的瞳孔里装着一个有天籁之声的我,我收获了快乐和自信。到了我最期待的活动—-给爸爸妈妈洗脚,我献给妈妈的是《孝亲颂》,并把前一天写好的信交给妈妈,妈妈读着我的信泪流满面,我就这样一直帮妈妈洗脚,老师自己也带来自己的家长,给自己的家长洗脚。洗完脚,整个教室里哭声一片,每个家长和孩子都拥抱在一块,此情此景,我记忆犹新。
篇10:我与国学的优秀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走进学校 ,都会听到一阵阵朗朗的背诵《三字经 》的声音。《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百善孝为先”在《三字经》中,最重要的则是孝,“香九龄,能温席”则是讲了黄香在夏天为父亲驱蚊子,在冬天为父亲暖席的故事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就比如脍炙人口的卧冰求鲤的故事: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少年,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对他也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也对他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爱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的继母生了病,她十分想吃鲤鱼。王祥便跑到河边脱下衣服,趴在冰面上,用自己的体温暖化冰块,从里面捞出了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的卧冰模。
其实,孝敬父母不一定需要惊天地,泣鬼神。我从小就很孝敬父母。在家里,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在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我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的期望,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当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执是,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时常和父母聊一些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 》这些经典国学中,我们可以学到的不仅是孝,还有悌、谨、信,历史、天文、地理、姓氏等知识,学习中国国学可以修身养性,增长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所以,请大家:传承中国文化,践行做人之道。
篇11:我与父亲聆听国学作文
我与父亲聆听国学作文
那时我六岁,自父亲从美国访谈回来后,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一外国佬问父亲:“Can you tell me about Chinese classics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it(可以跟我讲讲关于中国经典《史记》吗)”?父亲竟尴尬的回答:“i don‘t know(我不知道)”,此事之后,父亲就下了一个决心,要和六岁的我共同学习中国国学经典。
从那时以后,父亲断了我的日本动画片、英国连环画,每天清晨指着那‘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琢磨,还特地托人请了一个国学老师当家教来辅导我和爸爸,对于从小在美国长大的父亲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更何况对于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大眼瞪小眼,始终都捉摸不透老祖先们留下的所谓的“国粹”,父亲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外国人都知道的中国经典,我们就不能不知道,在外国人面前可不要丢了中国人的脸。还记得那时候国学老师讲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冰心、巴金等一些著名学家都是十分热衷的,由于我们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国学老师都是用现代话给我们讲的内容,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传神,比那无聊透顶的日本漫画精彩多了,什么“兄逼弟曹植赋诗”使我气愤填胸;“张翼德怒鞭督邮”使我拍案叫好,各个片段都让我的心跟着故事的情节时而沸腾,时而哀愁,都让我不能自已,国学老师没在时,爸爸就放着录音机和我坐在沙发上听《三国演义》,我们旁若无人的跟着故事调换情绪,读到张飞遇害了,我和爸爸抱头痛哭、泣不成声,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我和父亲乐了好一下,关羽的神勇无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植的才华横溢都在我的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曾经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是无书可及的,现在才知道,这三国豪杰演绎的爱恨情仇更是出神入化、栩栩如神”!至于后来,呵,父亲爱上了《三国演义》,常常蹲在角落里,厕所里偷偷地看,书架上的《复活》也被冷落没有“复活”了。
记得那时候,我因父亲的文学学习的熏陶,慢慢接触了《三字经》,只因那不是像《三国演义》那样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个字的话,所以我没有丝毫的兴趣,父亲了解到,《三字经》都是古人们积累下做人处事的道理,所以为了我能够学到这一点,父亲煞费苦心想了个游戏———“对暗号”。
父亲说:“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个游戏,叫做对暗号,就是今天慧慧在家里听三字经,明天爸爸回来就跟慧慧对暗号,我说一句你说一句,要是你对不出来,爸爸就不喜欢慧慧了”,听到这话,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欢我怎么办,那我就没有棒棒糖吃了,没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游戏了,于是我就乖乖的跑到录音机前听着《三字经》,妈妈反复的给我播放,我的小脑瓜子飞快就记住了,那时候只是为了能够赢这个游戏,那些内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后来这些话在我慢慢理解后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开门进到客厅里,悄悄放下公文包,脚步又轻又慢的走着,我正在忙着搭积木,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平时爸爸下班回来都会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或者依据亲切的问候,今天爸爸什么温馨的话也没说,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
听见这昨天念过无数遍的三个字,于是我推开积木,好像有潜意识的反过头来立马接上话,奶声奶气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头靠到门边来,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点点头,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着记忆的脚步对上:“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爸爸听见了我这流利的三字经背诵,于是笑着冲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搂在怀里,不停的亲吻着我说:“乖女儿,爸爸和你一起学习,中国老祖宗的东西,我们要牢记,记住,可别再让中国人丢脸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点点头。
之后随着我和父亲对文学知识理解的提高,就没有再请国学老师了,而是自己去书店大采购,买回来国学经典,像一些什么《孟子》、《庄子》、《大学》、《中庸》之类的书籍阅读,以提高我们在做人处事方面的能力,还经常阅读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红楼梦》、《荡寇志》等等一些影响较大的文学经典,渐渐地,渐渐地,我和父亲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古人们的精神文化智慧才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化的发展,学好中国国学经典知识是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让后人淡忘了本国古代最纯正的经典。
现在我上初中了,但我和爸爸的文学旅途还在继续,我和爸爸还是对国学经典那样的痴迷,虽然我在住校,在家的时间很少,但也不曾忘记我们的约定,还是一起学习文学经典,一起开启经典文学的大门。
篇12:我与国学作文600字优秀篇
我与国学同行---以读《论语》为例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悠悠的岁月长河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国学经典。
如《弟子规》、《论语》等。尤其是《论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袂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到2500年前学习孔子的智慧!只要打开《论语》,我就仿佛看见一位充满睿智的老者向我走来。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道德体系的伟人——孔子!他的言行涉及面非常广泛,有孝道,为政,立德,治学等四个方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讲得到一点也没错。我的表妹,她虽然学习成绩没有我好,但是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这方面非常棒,是我生活中的好老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我的感悟非常深。我表弟平时常去图书馆看书,每次都是带了一本本子去做读书笔记。并且经常拿出来看,反反复复这样,时间久了,他的作文水平进步可谓是突飞猛进。“交友儒雅,友人高尚”。
这是激励自己向上的一种方法。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强,这样才能令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人上人。我堂妹的朋友读书读得非常好,可是因为她交友不慎,她跟那个朋友经常一起逃学,自然而然的,她的成绩就每况愈下,以至于落到了每次考试在及格线左右徘徊。我表妹终于深有体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于时,我表妹也渐渐疏远这位朋友了。读《论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中华民族悠悠的千年智慧。国学是国粹;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经验。我们要学习并把它发扬光大!
★ 品读国学作文
★ 国学经典论文
★ 国学策划书
我与国学经典作文500字(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