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纪鸮鸣阅读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纪鸮鸣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纪鸮鸣阅读答案
《纪鸮鸣》是唐朝林简言的一篇抨击政治的文言散文。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纪鸮鸣阅读答案,欢迎各位的参考!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题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2分)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4分)
篇2:纪鸮鸣阅读答案
14.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植也/不日而至也
15. B
16.示例:“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鹄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毐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纪鸮鸣》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渭桥有个在路边卖食品的人,他的屋子的.庭院中有棵槐树,(那)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这番景致不和其他的槐树一样。他的房子已经很简陋,主人仅把槐树作为装饰品,夏日时,便孕育微风来贮藏阴凉,即使是跟高台和大屋相比,相信槐树也没有自惭形秽的心意。因此走南闯北、步行的、乘车的人们,在这里(放下担子)使肩膀休息,在这里停下车驾,也忘怀了房屋的简陋。
长庆元年,简言(我)离开鄜,在这树下得以休息,观察到主人感激槐树的心意,也像(拥有)高台大室的人一般。等到第二年(我)到夏阳去时,槐树已经成为柴火了。房屋又简陋,槐树又成了柴火,(人们)便进入其他的客舍。(我)于是询问(店主)砍倒槐树作成柴火的原因,(店主)说:“他和邻居都是在路边卖食品的。他因为槐树的缘故,利润加倍胜过邻居。邻居中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叫声都在树间萦绕,或大或小,(听到的人中)没有谁没有恐惧的样子,害怕惊慌。认为是有鬼怪在槐树上,是不久就会到来的。(邻居)还暗中买通巫师,使他从鬼的角度告知:‘槐不去除,猫头鹰的骚扰不会停。’店主有个母亲并且生着病,担心灾祸涉及到母亲,就听从了巫师的话,后来也因此使得客人稀少致使生活困窘。”
林简言(我)叹道:“假冒发出猫头鹰的鸣叫,使槐树被铲灭使家庭被残害,比真的猫头鹰更厉害,难道是听的人的错吗?但是屈原正直耿介,不是不对楚国有利啊,靳尚这一只猫头鹰一叫就使屈原被流放;杨震宏图大略,不是对汉王朝有利啊,樊丰这一只猫头鹰一叫就使杨震自杀了。从古人中寻找出这些事例后,(我觉得)店主也不是很愚蠢啊。”
篇3:《纪鸮鸣》阅读答案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题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2分)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4分)
篇4:《纪鸮鸣》阅读答案
14.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植也/不日而至也
15.B
16.示例:“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鹄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毐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篇5:林简言《纪鸮鸣》原文及译文
林简言《纪鸮鸣》原文及译文
纪鸮鸣
林简言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2分)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 ,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 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4分)
17.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2分)
篇目①说理《伤仲永》神童才华泯灭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纪鸮鸣》槐树被毁②
参考译文
东渭桥有个在道边卖食品的人,他的房子的院子下有棵槐树,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它是不可能和其他的槐树相提并论的`。他的房子已经很简陋,主人就以槐树作为招牌,夏日时,便孕育微风来贮藏阴凉,就算是高台大屋,估计也没有不自惭形秽的,于是走南闯北、步行的、乘车的人们,在这里歇肩,在这里停留,也不在意房屋的简陋。
长庆元年,简言(我)离开鄜时才有机会在这树下休息,看出主人很是以槐树为骄傲,就如有高台大屋一般。到第二年,离开夏阳的时候,槐树已经成为柴火了。房屋又简陋,槐树又成了柴火,便进入其他的客舍。因而询问它成为柴火的原因,(店主)说:“他和邻居,都是在道旁卖食品的。他因为槐树的缘故,利润是邻居的两倍。邻居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叫声在树间萦绕,时大时小,没有不害怕得毛骨悚然的,人们都以为有鬼怪在槐树上,不久就会降临。(邻居)还私下买通做巫术的人,让他传出谶语:‘槐不去除,猫头鹰的骚扰不会停。’店主的母亲患肺结核,担心祸及母亲,就听从了会巫术之人的话,后来也因客人少而困窘。”
林简言(我)叹道:“假冒猫头鹰叫,铲除树祸及家,比真的猫头鹰更甚,难道是听的人的错吗?但是屈原正直,不是不利于楚国啊,靳尚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屈原被流放;杨震宏图大略,不是不利于汉王朝,樊丰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杨震自杀了。将这事求证于古人,主人也不是很蠢啊。”
感悟
你再正直,大环境的人被某些小人用手段蛊惑,那么你也必死无疑了。
篇6:《纪鴞鸣》阅读答案与翻译
《纪鴞鸣》阅读答案与翻译
纪鴞①鸣
林简言
①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幹抒柯,布叶凝翠,若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②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③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注释】① 鴞: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22. 为什么第①段画线句要描写槐树?(2分)
23. 第②段中因问其故中的其是指 。(1分)
24. 简析第②段中槐树的主人由利兼于邻到致困的直接原因。(2分)
25. 对第③段运用屈平和杨震两例的直接用意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批判靳尚和樊丰都是鴞鸣之辈的小人。
B.对屈平和杨震这样的忠臣却遭受残害表达深深同情。
C.指出真鴞鸣的可怕,更可怕的是假鴞鸣带来的危害。
D.用典型的历史人物,为揭示故事的寓意增添厚重感。
26. 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2.(2分)突出槐树的高大茂密;为下文推进作铺垫,既是主人获利的缘由,也是招致灾祸的导火线。23.(1分)槐树成为柴火 24.(2分)邻居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听者悚然,以为有鬼怪将临,导致食品难买;槐树主人的母亲患病,主人担心祸及母亲,听从巫术之人的话,砍掉了槐树。25.(3分)C 。26.(3分)对主人的遭遇自古有之,深表同情;(1分)听信谣言,不辨真伪,固然可悲;然而装神弄鬼、散布谣言、残害忠良的奸佞小人危害更大,要警惕小人的卑劣手段。(2分)
东渭桥有在个在道边卖食品的人,他的房子的院子里有棵槐树,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它是不可能和其他的槐树相提并论的。他的房子已经很简陋,主人就以槐树作为招牌,当夏日,便孕育着和风贮藏了阴凉,就算是高台大屋,估计没有不自惭形秽的,于是走南闯北、步行的乘车的人们,在这里歇肩,在这里停留,也不在意房屋的简陋。
长庆元年,我离开鄜时才有机会在这树下休息,看出主人很是以槐树为骄傲的意思,就如有高台大屋一般。到第二年,离开夏阳的时候,槐树已经成为柴火了。房屋又简陋,槐树又成了柴火,便进入其他的客舍。因而询问它成为柴火的原因,(店主)说:他和邻居,都是在道旁卖食品的。他因为槐树的缘故,利润是邻居的两倍。邻居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叫声在树间萦绕,时大时小,没有不害怕得毛骨悚然的,以为有鬼怪在槐树上,不久就会降临的。(邻居)还私下买通做巫术的人,让他传出谶语:槐不去除,猫头鹰的骚扰不会停。店主的母亲患肺结核,担心祸及母亲,就听从了巫术之人的话,后面也就因为少有客人而困窘。
简言叹道:假冒猫头鹰叫,铲除树祸及家,比真的猫头鹰更甚,难道是听的人的错吗?但是屈原正直,不是不利于楚国啊,靳尚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屈原被流放;杨震宏图大略,不是不利于汉王朝,樊丰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杨震自杀了。将这事求证于古人,主人也不是很蠢啊。
篇7:光武帝纪阅读答案
光武帝纪阅读答案
原文
光武帝纪 范晔
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⑵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⑶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僭,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⑷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遗诏曰:“朕无益百姓,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⑸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如《律》 ②昔卫灵公问陈 ③承间谏曰 ④虽身济大业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养于叔父良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B.①贫者单财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C.①仓卒乃知其咎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且知天下疲耗 ②无不活,且硕茂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光武帝如何推行他的殡葬改革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⑸段叙述光武帝与皇太子的对话,其用意是
(2分)
阅读答案:
17.(4分)①遵照,遵从 ②同“阵”,攻战之事 ③空隙,空 ④完成,成就
18.(2分)D
19.(6分)①我念及百姓没办法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
②(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
20.(3分)先将殡葬从俭的国策布告天下,后立遗嘱以身垂范。
21.(2分)刻画光武帝能体恤百姓,勤于治国。
〔参考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光武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
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日,帝下诏令说:“往年水、旱、蝗灾,谷价暴涨,百姓贫困。我念及百姓不能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赈济老人、鳏夫、寡妇、孤儿、老而无子、病重困苦,以及无家可归无法自立的人,一切遵照《汉律》的规定。”
七年春正月丙申日,又下诏令说:“世人都把厚葬作为美德,鄙视那些从俭办丧事的做法。以致于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耗尽家财,法令禁不住,礼义止不了,要等到遇到非常事变(厚葬的墓被偷盗时)才认识到错误。现在布告天下,希望大家明白作忠臣、孝子、仁兄、贤弟为死去的人薄葬送终,才是合乎道义的行为。”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留下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丧事)务必从俭。刺史及郡守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奔丧,不要派官员或因此上书吊唁。”
当初,光武帝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堪损耗,都向往和平安定的日子。皇太子曾向他请问打仗的事,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咨询布阵用兵的事,孔子并不回答。这不是你所要考虑的。”每日早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皇太子见皇上勤劳不知疲倦,趁空隙劝谏道:“皇上有夏禹、商汤的英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之福,但愿您保养爱护精神体力,求得自身悠闲安宁。”光武帝说:“我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倦。”帝虽然成就了光复汉朝的大业,却始终兢兢业业,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不用功臣而重用文官,收藏起刀剑,遣散战马,虽治国方略不能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却也践行了“止戈为武”的武德精髓了。
[光武帝纪阅读答案]
篇8:《“鸣沙”之谜》阅读答案
曾经有首老歌唱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啊,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其实,会唱歌的石头,现实中就有;而会唱歌的沙子,神州大地,更是所见甚多。
甘肃敦煌,以其沟通东西的丝路重镇的历史地位享誉世界的莫高佛窟的神奇文化,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来到敦煌的游客,又无不期待着能在鸣沙山亲身感受一回谜一般的鸣沙。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不远处,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相对高度数十米,最高山峰250米。鸣沙山以鸣沙得名,自古以来也因鸣沙而著名。据唐后期的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记载:“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山谷,四面皆为沙垅,背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
1000多年过去了,鸣沙山依然神奇:从山顶滑沙而下,运气好的时候,但闻鸣声不绝于耳;如果晚间下滑,有时还能见到转瞬即逝的束束火花,更添一份奇异。据报道,1991年5月28日,敦煌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了一次滑沙比赛,其间,测出鸣沙的最大声音强度竟然达到了67分贝!我们知道,声音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而70分贝以上就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鸣沙”声音之大可见一斑。
敦煌鸣沙山之鸣,又非独奏个唱。因为鸣沙可以带来旅游经济效益,也因为鸣沙充满了神奇甚至怪异,务实的政府与探奇的勇士,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一处又一处会唱歌的沙子。
木垒鸣沙山,位于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境内,当地哈萨克人称之为“阿依艾库木“,意为“有声音的沙漠”。其山雄踞沙海,平地而起,共有5座赭红色的垄状沙丘。每当汽车开近时,常有雷鸣号角之声从沙丘内部发出,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忽如丝弦悠扬,忽若铁骑奔突,而当数人并排滑下时,随着黄沙的滚动,或闻遍山回荡叱咤风雷之声。
巴里坤鸣沙山,位于新疆巴里坤县东南方平坦的大草原上,是一片连绵耸立着的白色沙山。由于这沙山时常发出奇怪的声响,人称“鸣沙山”。当地传说,大唐奇女樊梨花携西征的女兵曾经隐藏于此,却被一阵漫天的风沙吞没,而那呜呜的声响,便是冤死的女兵们思念故乡的千年呼喊。
达拉特旗响沙湾,坐落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东端,蒙语中称为“布热芒哈”;意为“带喇叭的沙丘”。高大的沙丘呈月牙形状,横亘数里,而由丘顶往下滑溜时,或会听见轻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如飞机“嗡嗡”的轰鸣声。
沙本无声,声从何来?为何沙子会“唱歌”?近现代中外不少的地理工作者、地质工作者,走入沙漠,踏勘呜沙之地,努力寻求着答案,逐步总结着规律。经过历久而艰辛的细密考察,学者们发现,虽然鸣沙分处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自然界中鸣沙的出现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沙子必须运动。 当风力推动沙子运动,或者沙子受其自身重力作用向下滑动,或人从沙堆顶部向下滑动从而引起沙子下滑时,沙子才会呜叫。
第二,沙子需要干燥、发热。 阳光照耀下的沙子,温度逐渐增高,如果再使沙子运动起来,往往就会奏出旋律。 鸣沙一般见于继干热天气后而刮来大风的时候,鸣沙的沙堆坡一般都是朝阳的一面。观测结果表明,受到太阳辐射的沙子,表面温度可以高达65℃~70℃。干燥酷热的沙子在风的动力作用下,不仅沙面能够发生鸣响,就是几十厘米的深处,有时也会发出声音。
第三,鸣沙往往与水有关。 学者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即鸣沙的附近大都有水。如敦煌鸣沙山的北侧即月牙泉,中卫沙坡头紧靠黄河岸边,达拉特旗响沙湾本身就在干河谷左侧基岸上,巴里坤鸣沙山附近则有泉流。而且,近水的沙子,鸣声的'大小与沙子干燥表层的厚度相联系,表层干燥沙越厚,鸣声越低,反之则鸣声越大。
第四,鸣沙具有特殊的表面孔洞、机械成分及颗粒状况。根据部分鸣沙地如中卫沙坡头、达拉特旗响沙湾的沙质标本分析,可以发现“鸣沙”以石英沙粒为主;机械成分为细粒沙或中粒沙,而且分选性好,灰尘很少;在显微镜下观察,鸣沙颗粒光滑的表面上,还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孔洞。
大体来说,具备了上述四项条件,传统认识中的“哑沙”就会变成“鸣沙”。1959年,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在考察中卫沙坡头之后,对鸣沙的形成条件有段总结:“只要沙丘高大,坡陡,底下有泉涌出,以细砂为主,矿物成分大部分是石英,表层干燥,被太阳晒热,再经摩擦,便会发出声响来。”
1.选文开篇引用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选文中介绍了哪些地方的“鸣沙”?详细介绍了什么地方的“鸣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子“唱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说说鸣沙发出声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鸣沙”之谜》阅读答案
1.引用歌词以便于引出说明的对象一唱歌的沙子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敦煌鸣沙山木垒鸣沙山巴里坤鸣沙山达拉特旗响沙湾。 详细介绍了敦煌鸣沙山的鸣沙。
3.①沙子必须要运动
②沙子需要干燥发热
③鸣沙附近要有水
④鸣沙具有特殊的表面孔洞机械成分及颗粒状况。
4.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是为了证明“鸣沙”的声音之大。
5.示例:鸣沙颗粒那光滑的表面有蜂窝状的小孔洞如“共鸣箱”它将沙粒摩擦发出的细小声音放大于是就产生出很大的声响。
★ 诗经鸱鸮全文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潮鸣抒情散文
★ 《三国纪》读后感
★ 《童话》阅读答案
纪鸮鸣阅读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