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个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出师表》《庄子·惠子相梁》比较阅读及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出师表》《庄子·惠子相梁》比较阅读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目录
篇1:《出师表》《庄子·惠子相梁》比较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庄子·惠子相梁》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⑵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⑶ 或谓惠子曰( ) ⑷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8.(1)苟:苟且 (2)尔:那,那时 (3)或:有人 (4)国:国都
(答对一个给1分;共4分)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
21.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比作腐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篇2:庄子惠子相梁阅读及答案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篇3:庄子惠子相梁阅读及答案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 苟全性命于乱世( ) ⑵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⑶ 或谓惠子曰( ) ⑷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乙段文字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8.(1)苟:苟且 (2)尔:那,那时 (3)或:有人 (4)国:国都
(答对一个给1分;共4分)
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
(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
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
21.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比作腐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篇4:惠子相梁阅读以及答案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欲代子相____ (2)非醴泉不饮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庄子和惠子的'个性。
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鵷鵮”“鸱”这一比喻的妙处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用文言文形式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争取有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取代,代替(2)甜美
2.(1)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中搜捕了三天三夜。(2)发出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
3.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
4.鵷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鵷鵮,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
5.(答案合理即可)示例:惠子闻之,笑曰:鵷鵮,吾非鸱也。闻子来梁,故使人索之。见子之心,其切如是,岂敢?”
篇5:惠子相梁阅读理解及答案
惠子相梁阅读理解及答案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粱国而吓我邪?
1.找出文中交代事件起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个字触及了惠子的心病,是引起惠子恐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分别从哪个角度写出了惠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鹓、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找出几处,谈谈这些对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一句中可以看出庄子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代
3.前半句从空间的角度写搜捕范围之广,后半句从时间角度写搜捕时间之久。
4.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
5.首先是惠子和庄子的对比;惠子唯恐失去相位,到处搜捕庄子,惶惶不可终日;庄子蔑视荣华富贵,内心坦然,他主动来到惠子的眼前。特别是他们截然不同的嗜好对比(即梧桐、练实、醴泉与腐鼠的'对比)中,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从而有力地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感情。
6.庄子一向超然淡定的心态,如:你太小看人了!你这个梁国相国的权位就像这个腐鼠,我躲都躲不及,难道还看得上吗?
篇6:文言文《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文言文《惠子相梁》阅读答案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其名为鹓鶵( )
(3)仰而视之日( )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鹪鹪的故事中鹓雏比喻什么样的人?鸱比喻什么样的.人?腐鼠比喻什么?
4、从这则故事中,你看出惠子是个怎样的人? b.
【参考答案】
l、(1)国都、京城(2)叫做(3)抬头(4)用
2、①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②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③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鹈鹪比喻不慕名利的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4、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人。
篇7:《惠子相梁》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子相梁》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5.解释加点词语
或谓惠于曰( ) 非梧桐不止( )
6.翻译句子:
庄子来,欲代子相。
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
7.庄子在含蓄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对惠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把自己比作 ,把惠子比作 。两种鸟的区别在于。
8.通过选文的阅读,你觉得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5.有人; 停止,栖息。
6.庄子来见您,想取代您的相位; 你现在想用你梁国的相位来吓我吗?
7.鹓; 于鸱; 鹓非非练实不食,腐鼠这样的东西它是不屑于吃的;于鸱却拿腐鼠当作宝贝,还担心别人来抢夺。
8.不为世俗功名所累,向往自由,志趣高洁。
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或:有人。
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于是:在这时。
鸱(chī):人教版语文书中解释为猫头鹰。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发于南海:于,从。
飞于北海:于,到。
子:你,指代惠子。
词类活用
相:名词做动词,做宰相。
吓:象声词用做动词。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赏析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比喻意义
鹓鶵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淡泊名利的人。)
启示
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篇8:《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阅读答案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庄子是___________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①庄子来,欲代子相 相____________
②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道 游刃有余 望洋兴叹(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等)
2.(1)做宰相(2)在这时
3.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意思对即可。)
4.志向高洁功名利禄
篇9:惠子相梁
先秦 佚名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或:有人。
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于是:在这时。
鸱(chī):人教版语文书中解释为猫头鹰。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发于南海:于,从。
飞于北海:于,到。
子:你,指代惠子。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
②于
夫鹓鶵发于南海:起飞、从
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达
③相
★ 惠子相梁改写作文
★ 孔子相卫阅读答案
《出师表》《庄子·惠子相梁》比较阅读及答案(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