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凝云颓不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面对秋阳》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面对秋阳》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面对秋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面对秋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面对秋阳
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从大山的脚下流尚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儿玩世不恭。
②大山说:“你就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③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的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④“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⑤“她的日子过得比你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的倩影折照。”溪水在乱石中蹦跳着,对着大山咯咯地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⑥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大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已,最克已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格守山规。”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知道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知道你头上有'太空行人'经过吗?”
⑦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您确实是太老了。”小溪的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在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⑧大山火了,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日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旧社会中阻挡她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⑨大山愤怒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
——我的远祖——”
1、依次写出文中表现大山对小溪不满情绪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概括大山与小溪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
大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在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在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您确实是太老了。”这句话的理解。(不要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大山与小溪一问一答的描写,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B、文中侧面写“湖姐姐”“庄淑贤雅”,意在说明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C、第⑧段与小溪的来历是为了说明小溪向往山外并不间味着背叛自己的祖先。
D、“再见吧——我的远祖——”是在告别守旧,体现了小溪冲破保守势力的勇气。
5、作者在文中说“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请就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以为然”、“怏怏不快”、“火了”、“愤怒”
2、大山 ①巍峨、威严、僵直 ②顽固、保守、自负、专制;
小溪 ①活泼、机敏 ②向往自己、勇于突破、理解生命
3、①字面意思:你年纪太大了。②言外之意:你太愚昧无知了,思想太落后了,太顽固保守了。
4、B
5、“略”。
篇2:《面对秋阳》阅读答案
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从大山的脚下流淌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儿玩世不恭。
②大山说:“你就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③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的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④“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⑤“她的日子过得比你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的倩影折照。”溪水在乱石中蹦跳着,对着大山咯咯地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⑥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大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已,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知道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知道你头上有'太空行人'经过吗?”
⑦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您确实是太老了。”小溪的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大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⑧大山火了,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晶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而旧社会中阻挡她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肩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⑨大山愤怒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
1.依次写出文中表现大山对小溪不满情绪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概括大山与小溪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比较对象外在特征内在性格。
大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您确实是太老了。”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大山与小溪一问一答的描写,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B.文中侧面写“湖姐姐”“庄淑贤雅”,意在说明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C.第⑧段写小溪的来历是为了说明小溪向往山外并不意味着背叛自己的祖先。
D.“再见吧——我的远祖——”是在告别守旧,体现了小溪冲破保守势力的勇气。
5.作者在文中说“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请就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以为然”、“怏怏不快”、“火了”、“愤怒”
2.大山①巍峨、威严、僵直 ②顽固、保守、自负、专制;
小溪①活泼、机敏 ②向往自己、勇于突破、理解生命
3.要点:①字面意思:你年纪太大了。②言外之意:你太愚昧无知了,思想太落后了,太顽固保守了。
4.B
5.“略”。
篇3:《面对秋阳》选段阅读答案
《面对秋阳》选段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5题。(共23分)
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从大山的脚下流淌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儿玩世不恭。
②大山说:“你就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③大山不以为然:“你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的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帏。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④“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⑤可是“她的日子过得比你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的倩影拍照。”溪水在乱石中蹦跳着,对着大山咯咯地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⑥ 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山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的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己,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穹媲美。可是您知道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知道你头上有‘太空行人’经过吗?”
⑦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爷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冠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您确实是太老了。”小溪的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天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⑧大山火了,向小溪狂吼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晶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壑中阻挡她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 “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⑨大山愤怒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小溪的泪雨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
10、依次写出文中表现大山对小溪不满情绪的词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别概括大山与小溪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8分)
大山
外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在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
外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在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说你对“您确实是太老了。”这句话的理解。(不要超过3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大山与小溪一问一答的描写,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B.文中侧面写“湖姐姐”“庄淑贤雅”,意在说明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C.第⑧段写小溪的来历是为了说明小溪向往山外并不意味着背叛自己的祖先。
D.“再见吧——我的远祖——”是在告别守旧,体现了小溪冲破保守势力的勇气。
14、作者在文中说:“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请就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1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秋阳赋阅读及答案
(宋)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①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②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淡淡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④,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⑤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障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也。④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⑤倒景:这里指彩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秋阳之陨群木 木:树木。
B.若予者 若:像。
C.方夏潦之淫也 淫:过度。
D.蚤作而占之 蚤:通“早”,早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雨止之祥也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B. 乃真知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奴婢喜而告余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 升于扶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走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歌颂之情彰显自然。行文流畅,不可遏制;多用比兴手法,华丽的铺陈,文采出众。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今 之 温 者 昔 人 炎 者 也 云 何 以 夏 为 盾 而 以 冬 为 衰 乎 吾 侪 小 人 轻 愠 易 喜 彼冬夏之 畏 爱 乃 群 狙 之 三 四。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4分)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3分)
参考答案
16.A(树叶)
17.C(C表递进,而且。A表判断;句末语气词。B副词,才;副词,表判断,是。D介词,从;介词,对)
18.B(本文强调的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百姓不是主要目的)
19.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
20.(1)夜里躲避洪水先后五次(多次)更换地方,白天反复烘烤淋湿的衣服。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违,迁,病,判断句)
(2)说得很好。我虽然没有亲自经历过,但我可以通过想象得知。(履,以)
篇5:秋阳赋阅读理解答案
秋阳赋阅读理解答案
秋阳赋
(宋)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①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②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曁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蚤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④,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⑤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也。④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⑤倒景:这里指彩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宅于不土之里 宅:住宅。
B.若予者 若:像。
C.方夏潦之淫也 淫:过度。
D.蚤作而占之 蚤:通“早”,早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雨止之祥也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B.乃真知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奴婢喜而告余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升于扶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走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不可遏制,文采出众。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今 之 温 者 昔 人 炎 者 也 云 何 以 夏 为 盾 而 以 冬为衰 乎 吾 侪 小 人 轻 愠 易 喜 彼 冬 夏 之 畏 爱 乃 群 狙 之 三 四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4分)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3分)
16.A 17.C 18.B
16.答案详解:A “宅”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建造住宅”。
17.答案详解:A第一个“也”表判断;第二个“也”句末语气词。B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竟然。C两个都是连词,表修饰。D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对。
18.答案详解:B(“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与文意不符,本文强调的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关注百姓不是主要目的。)
19.答案详解: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
20.答案详解:(1)夜里躲避洪水先后五次(多次)更换地方,白天反复烘烤淋湿的衣服。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
(2)说得很好。我虽然没有亲自经历过,但我可以通过想象得知。
篇6:秋之神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之神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 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硕果( ) 戛然而止( ) 伴和( ) 步履( ) 雕琢( )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组成不同的成语。
( )然大物 ( )然大悟 ( )然泪下
( )然无存 ( )然起敬 ( )然若失
3.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在作者眼里,春天的特点是____,夏天的特点是 ,冬天的`特点是 , 秋天的特点是 _ 、
、。
5.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 、、。
6.“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7.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8.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
参考答案:
1.shu jiá hè lǚ zhuó
2.庞 恍 潸 荡 肃 茫(怅)
3.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容不下猜疑和做作。
4.缠绵 狂热 冷漠 清爽 热情 真诚
5.骏马 将军 流星
6.秋天的清爽、热情与真诚。
7.“略”
8.“略”
篇7:《永遇乐秋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捲。西风万里,踰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祇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麋,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
14.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明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了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汉强盛时胡人从祁连山经过时,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屑。
E.词的上片写景,透露出慷慨悲凉的气氛;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晚年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作者的凄凉心境。
15.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锤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E
15.(1)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
(2)对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
(3)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
(答出1点得2分)
篇8:赵汀阳《诗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诗 化
赵汀阳
①“诗化”思想与人文思想有什么微妙区别呢?从风格上说,“诗化”思想的理论性不强,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理论性,它讲究一种独特的、敏锐地、活生生的眼光。理论眼光是灰色的,诗的眼光是绿色的,诗虽然不讲道理,却天然具有一种哲学眼光,这种朴素的哲学眼光在我们今天这个“充分发达”的时代已经被遗忘得差不多了。
②人类用语言在思考。维特根斯坦曾说,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们思想的界限。反过来可以说,语言有很大的天地就给了我们思想多大的天地。我们的语言有着许多可能性,也就有着许多个天地。诗意的语言正是其中最自由的一层天地,它最符合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自己在说话”这一境界。本来我们依靠语言在思想,可是经常又拿一些思想框框反过来去奴役语言,使语言沦落为繁琐浮华的思想化妆品。这样,语言就无法说自己想说的话。
③假如你失去自由,你的所做作为全由别人做主,你会有什么感觉?你肯定连一件漂亮事情也干不出来。现代社会正在努力地暗中剥夺生活、思想和语言的自由,表面上看,现代社会给人很多选择,例如数不清的广告忠告你买这些东西或者买那些东西,好像是由你选择,其实你不管买哪一种都无非是乖乖听了话。思想也就是现成的想法,语言也是现成的话。现代人说话就像嚼别人吐出来的口香糖一样说别人的话。这样就很难有诗化的思想了。海德格尔说,语言本是我们的家园,但人们却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④诗化的思想不属于什么文化传统,它永远要求以崭新的、活生生的眼光去看事务,它自己就是“本源”。诗化思想要求看到的东西既是真理同时又是价值,这一点从根本上使它既区别于科学又区别于人文理论。诗化思想标志着从头开始的新思想。
⑤也许还需要说一句,免得误会。诗化思想不一定要求语言像诗一样说出来。尼采、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的思想中有好些诗化思想,而就语言风格来说,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语言很难说是“诗一般的”。海德格尔的语言甚至不优美,但这没关系。
(节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第10-11页)
17.请概括第二段的论证思路。(6分)
18.结合全文理解理解第三段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9.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6分)
答案:
17.先论述语言和思想的密切相关:二者界限相同;然后指出诗意语言最自由;最后指出思想框框奴役语言及语言无法自由的后果。(共6分)
18.用比喻的手法,(1分)人类用语言在思考,获得思想自由与归属感(2分);但现代社会正暗中剥夺生活、思想和语言的自由,只能听从和说着别人的话,难有诗化思想。(3分)
19.补充论证(1分),避免读者误解(1分),强调诗化思想不一定用诗一样的语言风格来表达,甚至不优美,厘清了概念内涵,(2分)突出其独特的、敏锐的、活生生的眼光从头开始的新思想。(2分)
[赵汀阳《诗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9:《阳光下的守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⑴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⑵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⑶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⑷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她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⑸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⑹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⑺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阳光下的守望》)
小题1: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3分)
答: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
小题3:第⑸段中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母亲全身被汗水浸湿的样子非常好笑。
B.看到大家都来帮助这个昏倒的母亲,医生感到很欣慰。
C.医生明白母亲昏迷不醒的真正原因,他有把握把母亲救醒。
D.因为母亲的孩子在考场上取得了好成绩,医生为她感到高兴。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烈日下的母亲干渴难忍,虽然不远处有个茶摊她也不忍心离开半步,说明此时她的心中只有正在紧张考试的儿子。
小题2:(4分)在场的家长们和这位母亲一样,为了子女愿意承受任何痛苦,他们都能够理解这位母亲的做法。(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3:(4分)(C)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所写内容来思考:天气炎热,母亲燥热难熬,却坚持在等待考试的儿子,根据这些内容不难理解母亲的心情。
小题2:
试题分析:与母亲一起来的人都怀有同样的心情,感同身受,所以都能理解母亲的行为,从周围人的身份和内心情感上去理解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医生通过检查知道“母亲”没有生病所以放心,并知道“母亲”是因为天热并等儿子心急而晕倒,医生领会到“母亲”的心情,所以会意的微笑。
篇10:李梦阳《秋望》阅读答案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①|: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14.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颈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亮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 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15.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D15.(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
(2)战争场景: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
(3)情感:对名将的追忆,对战争前途的忧虑,和扶危定倾的期盼。
【解析】
14.试题分析:B.颈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对作者的情感理解有误。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直抒胸臆”理解有误,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深深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概括类试题,本题可以作答为(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2)战争场景: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3)情感:对名将的追忆,对战争前途的忧虑,和扶危定倾的期盼。
点睛:本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的一道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体现边塞特等的具体地方。注意结合着意象和情感来回答。
篇11:李梦阳《秋望》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 秋阳赋阅读及答案
《面对秋阳》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