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阅读及答案参考

时间:2023-02-16 03:54:45 作者:归之201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归之201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李梦阳阅读及答案参考,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李梦阳阅读及答案参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李梦阳阅读及答案参考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十八年,应诏上书,极论得失。末言:“寿宁侯张鹤龄①招纳无赖,罔利贼民。”鹤龄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张氏”语,诬梦阳讪母后②为张氏,罪当斩。时皇后有宠,后母金夫人泣诉帝,帝不得已系梦阳锦衣狱。寻宥出,夺俸。金夫人诉不已,帝弗听。左右知帝护梦阳,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帝又弗许,谓尚书刘大夏曰:“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堕二齿,寿宁侯不敢校也。

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③用事,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梦阳进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去若辈易耳。”文曰:“善”,属梦阳属草。会语泄,文等皆逐去。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将杀之,康海为说瑾,乃免。

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阳笞校。王怒,奏之。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万实复奏梦阳短,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阳,羁广信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劾梦阳陵轹④同列,挟制上官,遂以冠带闲住去。

梦阳既家居,益跅弛⑤负气,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名震海内。宁王宸濠反诛,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被逮。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力救之,削籍。顷之卒,弟子私谥文毅。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李梦阳》,有删改。)

【注】①张鹤龄:孝宗张皇后弟,时封寿宁侯。②母后:这里指皇后。③八虎:明正德年间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④陵轹:欺压,欺蔑。⑤跅弛:放荡不循规矩。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纳无赖,罔利贼民        贼:以……为贼

B.属梦阳属草                属:同“嘱”,嘱咐

C.且敕诸生毋谒上官          敕:命令

D.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       鞫:审理,审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击以马棰,堕二齿                 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

B.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           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

C.康海为说瑾,乃免                 诸生万余为讼冤

D.总督陈金恶之                    顷之卒

7.时人评李梦阳,言其“为人强直”。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梦阳“为人强直”的一组是(3分)

①应诏上书,极论得失。           ②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

③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        ④康海为说瑾,乃免。

⑤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

⑥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十八年,李梦阳因弹劾张鹤龄,被囚在锦衣狱。不久被赦免放出,剥夺俸禄。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张鹤龄,李梦阳用马鞭打落张两颗牙齿。

B.武宗即位后,刘瑾等八虎当权,干扰朝政。尚书韩文让梦阳执笔草拟奏疏弹劾宦官,事败,李梦阳被刘瑾关在狱中,依靠康海说情才被释放。

C.宁王朱宸濠谋反被杀,李梦阳因为与他结党谋反,被御史周宣弹劾,关进监狱。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极力解救,李梦阳才免于牢狱之苦,但被革职。

D.纵观李梦阳的宦海生涯,他指斥国戚、弹劾阉竖、顶抗总督,拒揖御史,鞭打淮王府校,为此几番下狱,可谓清节不渝、胆气过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3分)

②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4分)

③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3分)

5、A(贼:伤害,残害。)

6、C(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连词,表顺承关系/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C.均为介词,替,给。D.代词,代李梦阳/衬音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7、A(强直:刚强正直。①③⑤是李梦阳强直的表现。②是皇帝左右的人所言所行;④是康海替梦阳说情,梦阳才免于被杀;⑥是表现李梦阳的放荡不羁。)

8、C(原文讲“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而C项却说“李梦阳因与他结党谋逆,被御史周宣弹劾”,这就颠倒了句间关系,强加了因果,误解了原文。)

9、①你们想用杖刑击毙李梦阳罢了,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快慰左右的心!(后句或译为:我岂能杀害耿直的大臣来使左右的人高兴!)

(“宁”“快”各1分,句意1分。宁:岂,难道;快:使……高兴,快慰。)

②近来言官(或译为:谏官)弹劾众宦官,阁臣正极力支持他们的奏章,您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拜伏宫阙据力相争(或译为:您如果能率领各位大臣直接上书据力相争),阁臣必定响应你们。

(“比”“持”“诚”各1分,句意1分。比:近来;持:支持;诚:果真,如果。)

③参政吴廷举也与李梦阳有矛盾,便上疏参劾李梦阳冒犯上官。

(“隙”“侵官”各1分,句意1分。隙:仇隙,嫌隙,矛盾;侵官:冒犯上官或侵犯他官职权。)

篇2:李梦阳《秋望》阅读答案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①|: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14.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B.颈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C.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亮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

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

E.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 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

15.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D15.(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

(2)战争场景: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

(3)情感:对名将的追忆,对战争前途的忧虑,和扶危定倾的期盼。

【解析】

14.试题分析:B.颈联上句描写了作者跨过壕沟追逐野马的场景,表明作者想加入到队伍中,以实现其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对作者的情感理解有误。D.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直抒胸臆”理解有误,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深深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概括类试题,本题可以作答为(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2)战争场景: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3)情感:对名将的追忆,对战争前途的忧虑,和扶危定倾的期盼。

点睛:本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的一道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体现边塞特等的具体地方。注意结合着意象和情感来回答。

篇3:李梦阳《秋望》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②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

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篇4:李梦阳简介

李梦阳

(1472~1529) 明代文学家。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陕西庆阳(今属甘肃)人。弘治五年(1492)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因榷关得罪势要,被陷下狱,寻获释。十八年进员外郎。应诏上书,极论政治得失。语涉寿宁侯张鹤龄,被诬下锦衣卫狱,寻宥出,夺俸。武宗立,梦阳代尚书韩文草疏,劾宦官刘瑾等弄权。未竟而事泄,谪山西布政司经历,勒致仕。寻因刘瑾构陷下狱。刘瑾败,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因与总督陈金、御史江万实、淮王朱祐棨、参政吴廷举相恶,被劾,以陵轹同列、挟制上官罪冠带闲住。家居,治园池,招宾客,纵射猎,著诗文,名震海内。宸濠之乱平后,以梦阳曾为之作《阳春书院记》,被劾党逆而遭削籍。嘉靖七年(1529),命吏部起用,已不能赴。次年卒。

梦阳工诗文,以复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极力扫荡明初以来台阁体的华靡卑弱的文风,时人竞相趋附。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再与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等誉为四大家。其诗时有抚时感事、不满弊政之作,但因偏于模拟唐人而流于造作。诗文收入《空同子》行世。

篇5:康德涵救李梦阳阅读答案及译文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

[注释]①康海:字德涵。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 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亲 ②脱 ③致 2.翻译:①海不与通 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

【译文】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

康海和太监刘瑾同乡,刘因为他的文才,想和他亲近,康海不与之来往。刘瑾把梦阳拘禁,想置死他。有宾客跟梦阳说,非康海不能救他。梦阳说:“我死不足惜,怎么能连累德涵?”宾客强迫梦阳给康寄去两句话:“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高兴地说:“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于是上门求刘瑾,第二天就放了梦阳。

【参考答案】

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 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

篇6:李梦阳《邵道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梦阳《邵道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微笑颔然之 颔:点头

B.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符合

C.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D.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2.下列对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B.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C.居十余年/忽谓 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D.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 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 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C.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3分)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3分)

(3)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

答案:

1.D(始:才,方才)

2.B

3.C (原文说“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

4.翻译

(1)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3分,关键点:究、自、率,)

(2)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3分,关键点:以死日请、指示,日数如其指数,建议一个分句计一分)

(3)白白地让自己在这个无人之地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关键点:空、亡、安所见)

篇7:李梦阳:船板床

《船板床》

作者:李梦阳

船板胡在兹,

而我寝其上。

情知非江湖,

梦寐亦风浪。

赏析:

这是明朝诗人李梦阳为自己睡“船板床”写的一首诗。

睡在船板上,梦的是什么?虽然知道不是在江湖上,但仍梦见江湖上的风浪。

一个文学大师,寥寥几笔,就把思绪浓缩于笔端,殊为不易。

“江湖”,除解释为江河湖泊外,官场以及社会关系中的帮派亦称“江湖”,而江湖风险如同风浪,一不小心,就会翻船。

从睡船板床而联想到江湖风浪,李梦阳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发人警醒。

篇8:《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李梦阳》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十八年,应诏上书,极论得失。末言:“寿宁侯张鹤龄①招纳无赖,罔利贼民。”鹤龄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张氏”语,诬梦阳讪母后②为张氏,罪当斩。时皇后有宠,后母金夫人泣诉帝,帝不得已系梦阳锦衣狱。寻宥出,夺俸。金夫人诉不已,帝弗听。左右知帝护梦阳,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帝又弗许,谓尚书刘大夏曰:“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堕二齿,寿宁侯不敢校也。

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③用事,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梦阳进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阉,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去若辈易耳。”文曰:“善”,属梦阳属草。会语泄,文等皆逐去。既而瑾摭他事下梦阳狱,将杀之,康海为说瑾,乃免。

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阳笞校。王怒,奏之。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万实复奏梦阳短,参政吴廷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侵官。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阳,羁广信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劾梦阳陵轹④同列,挟制上官,遂以冠带闲住去。

梦阳既家居,益跅弛⑤负气,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名震海内。宁王宸濠反诛,御史周宣劾梦阳党逆,被逮。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力救之,削籍。顷之卒,弟子私谥文毅。

李梦阳《邵道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望,秋望李梦阳,秋望的意思,秋望赏析

营销英雄李阳传奇

秋阳赋阅读及答案

李贺梦天原文及翻译

李将军列传阅读答案

《面对秋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九龄《浈阳峡》阅读答案及赏析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参考

李汉荣转身阅读答案

李梦阳阅读及答案参考(推荐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梦阳阅读及答案参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