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棒棒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闽台的产业间技术合作:一个博弈分析模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闽台的产业间技术合作:一个博弈分析模型,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闽台的产业间技术合作:一个博弈分析模型
闽台的产业间技术合作:一个博弈分析模型
技术在竞争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溢出效应是产业间技术合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上游企业、下游企业以及消费需求因素在内的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分别求出各企业在该博弈中的均衡战略.结论表明了企业的研究活动对产业内竞争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利润水平的影响,并阐明了技术的内溢出和外溢出效应在企业研发活动中的不同功能.最后,本文以闽台两地的农业合作机制为例进一步证明了溢出效应是增强产业间技术合作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作 者:张旭华 ZHANG Xu-hua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年,卷(期): “”(1) 分类号:F121.3 关键词:博弈 技术合作 闽台 产业合作 溢出效应篇2:内部性博弈模型分析
内部性博弈模型分析
提要本文通过简单重复博弈模型的构建,对官僚机构追求内部性与立法机关的博弈进行分析。 关键词:内部性;政府扩张;公共选择学派;囚徒困境博弈;重复博弈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 一、内部性问题的提出 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也称之为内在效应或内在性。内部性被认为是非市场缺陷以及市场失败的一个基本原因依照查尔斯?沃尔夫的说法,市场缺陷理论的核心是外在性,而非市场缺陷理论的核心是内在性。 按照查尔斯?沃尔夫的界定,所谓的内部性(内在效应)也就是公共组织或非市场组织自身的目标,是公共组织用以评价全体成员、决定工资、提升和津贴、比较次一级组织以协助分配预算、办公室、停车管理的标准;或者说,是指导、规制和评估机构运行和机构人员行为的准则。沃尔夫认为,内在性或组织目标是使机构中的全体成员发挥最大机构职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预见,像外在性影响市场活动的结果一样,内在性同样会影响非市场活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偏差都在实际结果和社会希望的成果之间产生。内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的组织或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了公共决策的计算,这种内在性决定了公共官僚机构的运行及官员的行为。 二、内部性导致政府扩张 既然内部性决定了公共组织尤其是官僚机构的行为及运行,那么它应是各种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类型的一个最基本的或深层次的根源。它可以用来解释各种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然而将它运用来解释政府扩张及低效最为合适。 在最近一个世纪里,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同时政府的规模和范围也大幅度地扩张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如此,OECD国家政府规模扩张尤其突出。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规模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也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人们日益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行为关系到人们的祸福,人们也越来越关心政府的规模和效能。 表1列出了OECD国家的政府规模。由表1可以看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规模有很大的差别,但一般都在50%左右。如表1所示,美国政府总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33%左右,英国政府则一直在43%左右,德国政府一直在48%左右,1994年以后已经增加到50%以上。瑞典、丹麦则在60%以上。(表1) 关于政府扩张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家认为,作为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执行机构的官僚机构及其官僚也是按“经济人”模式行事的,他们的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的是升官、高薪和轻松的工作,以及各种附加福利。这可以通过扩大机构规模及增加人员来实现,这就出现了帕金斯定律所指出的情况,即无论政府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甚至无事可做),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官僚机构预算收入的增加,官僚自利效用最大化行为最终表现为“最大化预算收入”。于是整个预算过程中,就必然发生以立法机构为一方和以官僚机构为另一方的关于预算的讨价还价DD官僚机构总是要从立法机构中获得更多的预算收入。 三、内部性博弈模型的构建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以立法机构为一方和以官僚机构为另一方的关于预算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说明内部性的状况。 1、关于内部性博弈的基本性质。关于内部性博弈(表现为对预算的讨价还价)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种不断选择过程,而这些过程存在两种基本状态:官僚机构是否要求增加预算以追求内部性;立法机构是否制止官僚机构追求内部性,未制止将同意追加预算,制止将削减预算。于是这种博弈具有如下性质: (1)该博弈为双方博弈,参与博弈的`双方分别是官僚机构(设为A)、立法机构(设为B)。他们的关系是A追求内部性与B进行讨价还价,B针对A的行为选择行动。 (2)行为的不确定性,即官僚机构A可能追求内部性也可能不追求。 (3)个体理性。即A和B的行为出发点是通过博弈获取利益,其博弈过程采取利益占优。当追求内部性有利时,它会选择讨价还价以获取更多的预算;当不追求内部性能带来更多好处时,它就会选择不追求内部性的状态。 (4)重复博弈。A和B之间博弈往往是多次重复的,是一种伙伴关系,双方博弈行为本身不会改变其博弈的结构,彼此都可以看到对方过去的行为。此时,A和B不但关心一次重复博弈的收益,而且更关心其未来收益。 2、一个简单博弈模型的构建。为了构建模型和简化计算需要,特作如下假设: (1)官僚机构A追求内部性要求增加预算成本为C1,因增加预算获得的内在激励的收益为R1。 (2)如果立法机构B发现官僚机构A要求增加预算是为了追求内部性而不是正当运用,将会削减预算给A带来的损失为C2。 (3)假设官僚机构A追求内部性的概率为p,相应地不追求内部性的概率为1-p;如果立法机构B制止A追求内部性的概率为q,相应地不制止的概率为1-
q。 第一种情况,官僚机构A不追求内部性,相当于成本为C1,同时因廉洁奉公受到立法机构的奖励,获得的内在激励的收益为R1(R1>C1),官僚机构受到正向激励,用μ(μ>0)来表示,为官僚机构行为的激励因子。官僚机构受到激励具有积累性,存在一种经过时间传导的正向运动,每次都在原来基础上受一次正激励μ,官僚机构A的效用(或绩效变化)为: 第二种情况,官僚机构A不追求内部性,相当于成本为C1,立法机构未对A进行激励,不能带来额外收益,而其他官僚机构追求内部性,立法机构未制止,对于A来说,相当于成本损失。A的效用为: G2A=p(1-q)(-2C1)(2) 第三种情况,A追求内部性,B发现并予以制止,A的效用为C2,官僚机构A声誉损失为R1。A的效用为: G3A=-(1-p)q(R1+C2)(3) 第四种情况,A追求内部性,立法机构未制止,A节省成本C1,可以记入收益当中,A的效用为: G4A=(1-p)(1-q)C1(4) 3、基于简单博弈模型的企业流程改造条件分析。从官僚机构A的角度考察效用,此时官僚机构A对自己所要采取的行为具有完全信息,而对立法机构的状况不具有完全信息。A是否选择进行采取措施控制冲突关键在它对应对冲突的期望支付(p=1)与回避冲突的期望支付(p=0)之差△GA的大小。 A选择是否选择应对的条件是△GA≥0。因为(1+μ)>1,所以: ∑q(R1-C1)(1+μ)>q(R1-C1)(1+μ) 若q(R1-C1)(1+μ)n-1+(1-q)(-2C1)+q(R1+C2)-(1-q)C1>0(7) 则(6)式必然成立。 通过对(7)式划简可以得到: 4、模型结论 第一,立法机构B发现管理机构A追求内部性的概率越大,对A追求内部性的惩罚越重,造成A的绩效损失越大,官僚机构越愿意放弃追求内部性。 第二,组织绩效增长越大,放弃追求内部性越有动力。放弃追求内部性有成本,但收益高于成本并存在积累性,就越有放弃追求内部性的动力。 第三,当官僚机构放弃追求内部性造成的成本越小时,官僚机构即使在放弃追求内部性中获得的绩效增长较小,官僚机构也愿意采取放弃追求内部性的行为。 四、结论:内部性的治理与防范 治理内部性,优化官僚机构运行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机构解说责任与外在控制。解说责任是指由官僚机构向有关单位如国会自己已做、正做和将要做的事情,并证明其是正当的。解说责任实际上是承担提供信息的义务,从而使自己的活动公开,易于为主管部门监督。外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官僚机构产出的数量与质量满足需求的方式。 治理内部性,改进官僚机构的第二种方法,是改进其运行方式与组织形式,目的是抑制其扩大预算从而扩大部门规模的倾向。主要方案有: 第一,在官僚机构生产中引入竞争因素,打破劳务供给垄断与生产成本信息垄断,这样可以限制机构规模的扩大,又可促进效率的提高。 第二,用市场力量改进政府效率。威廉?尼斯卡宁在《官僚机构与代议制政府》中提出三个措施:(1)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2)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其作用将与利润在私营部门中的作用相同。(3)更经常地采用由私营企业承担公共事业的政策。 第三,加强监督,成立专家委员会定期评审官僚机构。如,1979年撒切尔政府开展了著名的“雷纳评审”。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篇3:海洋产业关联模型分析
海洋产业关联模型分析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和海洋产业关联的`特点,建立了测量海洋产业关联的模型框架.具体而言,构建了海洋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型、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关联模型、海洋三次产业关联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海洋产业关联的各项指标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为海洋产业关联方面的研究奠定了模型基础.
作 者:于谨凯 曹艳乔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266071 刊 名:海洋信息 英文刊名:MARINE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P2 关键词:海洋产业关联 关联模型 完全消耗系数篇4:电子商务主体利益间的博弈分析的论文
电子商务主体利益间的博弈分析的论文
201x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局之年,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严峻形势下,创新必将成为未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势必将突显出来。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但电子商务的巨大利益性仍吸引了大批的市场交易者之间相互博弈,博弈造成了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是当前很严重的问题。本文将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电子商务各方利益主体间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电子商务未来战略改革的路径选择的建议。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走进了以电子商务为主的贸易时代。电子商务成为了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它代表着未来全球虚拟贸易方式发展新方向,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使得人类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因此,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态势就决定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新前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间对外贸易的范围、领域和数额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日益提升。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在网上进行的一种活动。主要包括了前期的网上宣传、产品预定、在线付款、在线客户服务和发送产品等销售前和销售后等服务,以及根据市场调查的分析、财务审核及生产安排等各种项目利用开发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购买者是所有的网上消费群体,参与的各方利益主体逐渐增多,每一利益主体都想从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如何打破电子商务各方利益主体垄断的格局,让更多的参与者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利益均衡,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利益主体也都面临着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性及风险性的挑战,本文从解决博弈中的利益主体间关系出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解决关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电子商务主体利益间的博弈问题,对实现企业效益提升,国家经济繁荣富强,社会各利益主体间相互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主体利益间的冲突与博弈分析
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趋向,不同经济体和个人之间存在利益的差别及其对利益的追求是博弈产生的根源。在电子商务问题中,由于各方主体间存在利益差别,才为各方博弈主体能够成立提供了可能。
从理性人假设的角度出发,政府是一个经济人,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当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经济关系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与表达者,政府所制定的制度与政策必然以保护和增进政府的经济利益为目的。政府可以根据电子商务模式的采纳是否会给自身带来收益来决定是否对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监管。而对于企业(提供者)而言,把实体经济建成电子商务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远高于实体零售,企业(提供者)是愿意参与到电子商务的采纳及发展建设当中的。
政府和企业(提供者)联系也紧密。政府作为具有管理身份的参与者,掌握着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而企业(提供者)掌握着大量的资金,可以通过资金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源。政府在电子商务开发支持过程中,获得了虚拟经济增值收益和税费,企业(提供者)通过销售商品获得企业利润,如何更好的分配其中的利润。实现共赢,也是双方希望通过不断博弈最终达到的目的。
企业(提供者)和购买者联系更加紧密,企业通过提供线上商品,购买者经过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商品的各个方面,包括价格,性能,材质等等一系列的商品的相关信息,而购买者最主要关心的是价格,能否通过价格来换取收益是企业的主要战略,购买者通过实惠的价格买到实惠的商品也是购买者所想的,如何双赢,实现利益均沾,也是双方希望通过不断博弈最终达到的目的。
三、电子商务利益主体间冲突的相关改善建议
1.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博弈中的利益主体之一,应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应用,及时履行管理职能,制定长远规划,切勿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全局观念,要致力于维护市场正常的秩序,实现政府作为博弈主体的引导作用。从统筹整体,局部结合,相互衔接,资金扶持,政策帮衬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职能,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用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稳定、安全的交易环境,为电子商务后期探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商务各项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2.企业层面
首先,要做好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前期宣传,普及知识,让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购买者了解支付平台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到网络交易平台的安全性,风险性,稳定性和收益性,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同时也规范其他利益主体,做到利益均衡。其次,立法手段要跟上,切实维护个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维护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后是设立市场退出机制,通过多种企业交易手段,吸收和兼并实力落后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整体效益。第三方支付行业有自身的优势,只要注意构建核心竞争力,创造和保持独特的优势,不断创新业务,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应对来自各方的竞争,获得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快速健康的发展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3.购买者层面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购买者在进行网上交易时,要与企业(提供者)进行交易前的仔细询价,了解大产品的基本性能,掌握具体的商品数据,从而降低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博弈双方能否达成交易,取决于双方的能否选择最优的策略组合,都占有优势,都会相应的做出改变,购买者此时更应该注重关注企业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争取在交易过程中,达到利益最大化。
四、结论
本文将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电子商务各方利益主体间进行分析,提出电子商务未来战略改革的路径选择的三个建议:第一,我国政府应完善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利益主体间的利益所得;第二,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采纳电子商务模式,在不损害其他利益主体利益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第三,购买者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必须核实交易的实质性,通过询价等方式,慎重选择交易,实现各方利益均衡。
篇5:产业结构调整的“快车道”模型及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的“快车道”模型及实证分析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快车道”模型我们利用列昂惕夫提出的“快车道”模型来调整地区间产业结构。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的基本思想为:在需求与产出平衡情况下,总产出x(t)应等于中间投入需求Ax(t),投资需求B[x(t+1)-x(t)]以及最终消费需求c(t)的和,平衡方程式为:总产出=中间投入+投资+消费
附图
其中:A,B,T如前所述的矩阵,q为待定未知数,x(0)为初始期的产业结构,为最优产业结构,也就是我们所求的第t期的产业结构,即“快车道”上的产业结构;x(1),x(2),……,x(t)分别为初始期到第t期的产业结构。且x(1),x(2),……,x(t)皆为六维列向量。求出第一、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的按社会生产总值计算的产业结构
二、实例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们利用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尽快地进人“快车道”,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首先我们把江苏省40×40(即40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合并为3×3(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表。19江苏省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见表1。
表1 年江苏省三产业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附图
由投入产出表可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附图
在计算相应的固定资产使用系数矩阵B时,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形成固定资产,因此b[,1j] b[,3j](j=1,2,3)都为0。由于各产业固定资产总值无法从统计年鉴中直接查出,因此只能应用间接方法进行计算。由江苏统计年鉴和1997年江苏省建筑业占用固定资产为242.8亿元,全社会独立核算工业每百元固定资产产值为175.92元,再由第二产业的总产值14570亿元,同期江苏省建筑业产值为1530.7亿元,可计算出1997年江苏省工业所占用的固定资产为:(14570-1530.7)亿元÷1.7592=7412亿元,因而江苏省第二产业占用固定资产为7654.8亿元。
在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总值的基础上,根据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比例,推算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总值。在计算第一、二、三产固定资产比例时,依据1992-1997年数据,用三次产业固定资产形成比例的平均值来代替它们的'固定资产比例,因而可得江苏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比例为:2.452%∶48.472%∶49.076%。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总值为387.2亿元,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总值为7750.2元,则固定资产使用系数矩阵B为:
附图
1997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42.5%,33.3%,24.2%,则消费系数矩阵T为:
附图
由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得平衡增长率α=1/5.538=18%。此时,最优强度轨道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为:
=(5.99%,70.57%,23.44%)
而实际上江苏省1997年社会生产总产值按统计年鉴的数据各产业的结构为:9.17%、73.24%和17.59%。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在1997年与平衡增长轨道还有一定的距离。
前面已经讨论了“快车道”模型的平衡增长解。那么平衡增长轨道是否就是最优的轨道呢?直观地说,生产出来的产品正好是所需要的产品应该是最佳的境界。因此平衡增长轨道应该是最优的轨道。也就是说,如果经济系统产出比例正好在平衡增长轨道上,那么应当沿该轨道前进。如果在初始时期经济结构不在平衡轨道上,那么就应调整到平衡增长轨道上来,然后再沿该轨道前进。利用动态线性规划模型计算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我们计划用8年的时间把江苏省经济结构调整到“快车道”上,也就是说,8年之后的江苏省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在已建立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中,取x(0)=(9.17%,73.24%,17.59%)[T],x=(5.99%,70.57%,23.44%)[T],x(1),x(2),……,x(8)分别为、、……、的产业结构。利用计算软件对上述线性规划进行求解,并对所得结果归一化,可得江苏省各产业社会生产总值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如表2。
表2 江
[1] [2]
篇6:产业系统的演化模型与实证分析
产业系统的演化模型与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产业系统整体演化过程的.数学模型--Logistic方程,讨论了使用N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并选取我国若干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系统演化的过程遵循Logistic方程曲线.
作 者:叶金国 赵慧英 李双成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刊 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TRADE 年,卷(期): 25(5) 分类号:F062.9 关键词:产业系统 演化 Logistic方程 实证分析篇7:一个奇异值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一个奇异值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实矩阵最大奇异值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求解其微分方程模型的解析解,给出了该模型的渐近稳定性分析,最后给出了数值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作 者:赵红侠 李雨德 王晓欣 ZHAO Hong-xia LI Yu-de WANG Xiao-xin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0(3) 分类号:O29 关键词:神经网络 奇异值 收敛性 渐近稳定性篇8: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与实证分析
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与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由劳动力、资金、能源、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在各产业问的.流动影响的,因此以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条件建立线性规划的约束方程.由于各因素之间的约束条件是经常变动的,可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各因素之间的变动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并制定了南京市“十一五”期闻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作 者:曹明霞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南京,210013 刊 名:统计与决策 PKU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S AND DECISION 年,卷(期):2008 “”(3) 分类号:O221.1 F224.31 关键词:产业结构 灰色系统 线性规划 优化模型篇9:随机需求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博弈模型分析论文
随机需求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博弈模型分析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双渠道销售产品。在双渠道模式下,制造商既是零售商的供应者也是零售商的竞争者,其角色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制造商角色的两面性常常会引起供应链双方利益的冲突,这样的冲突自然会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甚至供应链的可靠性。因此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也迅速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关于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大多数研究主要考虑确定需求下价格的竞争与协调。Chaing等运用马尔科夫过程建立了两阶段双渠道供应链库存模型,其中的数值例子说明多数情况下双渠道供应链会优于单渠道供应链。周永务在随机市场需求条件下研究了两层供应链系统中运用批量折扣机制协调供应链的问题。禹爱民等在随机需求和联合促销条件下,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和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回购契约能够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双赢,但无法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
结合双渠道供应链库存系统的特点,基于同一产品可以在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间相互替代的假设,研究随机需求下双渠道之间的库存协调问题,揭示集中式决策下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最优库存量的实现条件,建立供应链协调的批发价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
1 模型描述和基本假设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所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制造商通过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销售一种产品。在传统渠道中,制造商以批发价格w将其产品批发给零售商,然后零售商以零售价格pr将产品销售给顾客;在电子渠道中,制造商利用电子渠道以直销价格pm直接将产品销售给顾客。制造商在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的成本分别为cm和cr,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单位挽救成本分别为sr和sm。
为保证正常交易,假设pr >w >cr>sr,pm >cm>sm。
我们进一步假设:
(1)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为风险中性并完全理性;
(2)制造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零售商为跟随者;
(3)电子渠道的初始基本需求 Dm和传统渠道的初始基本需求Dr为相互独立的连续随机变量,其分布函数分别为F(x)和G(y),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f(x)和g(y);
2 模型建立与分析
2.1 集中式决策模型众所周知,集中式决策下的供应链系统的绩效水平是最好的。假设传统渠道被拥有电子渠道的制造商所拥有或所控制,则制造商和零售商将共同追求整个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最大化。
2.2 批发价契约模型批发价契约(Wholesale Price Contract)作为典型的推送式契约模式。因为在销售周期开始之前零售商已经发出了订单,
2.3 收益共享契约模型收益共享契约(Revenue Sharing Contract)下,制造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零售商为跟随者。考虑制造商主导的(wr,λ)契约。其发生步骤如下:销售季节前,制造商向零售商收取一个为wr的单位产品批发价。在销售季节结束后,制造商将以比例λ(0≤λ≤1)共享零售商在传统渠道所得收益,其中λ称为共享因子。
3 结语
主要研究了供应链契约对传统零售与电子直销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问题。首先,讨论了集中式决策下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最优库存量所应满足的一阶条件。其次,探讨了在分散式决策下所设计的批发价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协调双渠道供应链,并分析了契约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所设计契约的有效性。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讨论其他形式的供应链契约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2)考虑供应链契约对多周期供应链的协调;(3)探讨成本信息不对称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
篇10: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
1引言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在老龄化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老龄产业的产出总值及其所占比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的银色市场1980年占消费市场的13%,至2000年将增为24%.早在1985年,美国老年消费市场份额已高达8000亿美元,比预计的2000年日本老年人口消费数额6000亿美元还高2000亿美元.反过来看,作为刚刚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其老龄市场甚为冷清,老龄产业发展相当滞后.对于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内一些学者已有若干探讨,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老龄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和老龄产业发展潜力有限,前种观点是基于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张和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等原因而提出的,后种观点认为较低的老年人口收入限制了老龄产业的深入发展.这里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需求的角度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探讨和分析.
作 者:朱国宏 卢元 作者单位: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200433 刊 名:人口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POPUL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1 25(6) 分类号:F7 关键词:★ 产业分析报告
★ 技术合作三方协议
★ 产业调查报告
★ 产业策划书
★ 伟大的博弈读后感
闽台的产业间技术合作:一个博弈分析模型(通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