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的童话性

时间:2022-11-24 16:52:39 作者:Joeeee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oeee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顾城诗歌的童话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顾城诗歌的童话性,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顾城诗歌的童话性

顾城诗歌的童话性

作为朦胧诗人的代表诗人之一,顾城一系列宁静、优雅、美丽、纯真的诗歌,为他赢得了“童话诗人”的美称。诗人舒婷为顾城写过这样的诗歌:“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兰的花。”的确,顾城在诗歌的国度里为自己建起了理想的城堡,在那里,“阳光、沙滩、松树、淡紫色的风、蛐蛐。”都有了主角,都有了生命,他们可以与诗人对话,一起嬉戏玩耍。那是一个远离尘世,和谐,美好的世界。也只有在童话故事里我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顾城是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领悟力。童年时期随父亲下放农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记忆,固执地停留在他的脑海中,诗人无比留恋向往那些儿时的日子。所以在顾城的很多诗中,我们都有可以感受到他孩童般的心理和大自然的身影,《水乡》一诗中这样写到“清明/淡紫色的风/颤动着----/溶去了繁杂、喧嚷······我走来/轻轻的/带着湿润的影子/鲜黄的油菜花/蒲公英、小鹅/偷藏起/我的脚印。”淡紫色的.风,湿润的影子,偷藏起我的脚印的蒲公英与小鹅,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童口吻。在诗人的眼中动植物不仅有了生命而且还是那么的顽皮和可爱。同样的在《风,偷去了我们的桨》中也有体现,“就是这样/一阵风,温和地/偷走了我们的桨/墨绿色的湖水,玩笑地闪光/走吧,别再找了,在找了出发的地方/”用天真、童稚的语言描写了孩子眼里的大自然和天地间自由的孩子。在诗人另一首诗《化石》中更是明显表达自己”拒绝长大“的思想,希望永远是一个孩子,诗中这样道:“我厌恶/我长久地睡着/和大大小小的种子睡在一起/只有我,不会萌芽/不能用生命的影子覆盖土地。”诗人希望永远呆在自己的童话王国,固执地坚守着“孩子”的阵地,坚守着自己童话的梦想。

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彩色斑斓的梦的世界,当一个孩子失去了这双梦的翅膀,不再在梦里飞翔的时候,他就已经长大成人了。“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拒绝长大”的顾城一生都不曾离开“幻想妈妈”温暖的怀抱。在“幻想妈妈”温暖的臂膀里,顾城快乐地享受着生活,他永远是“幻想妈妈”的孩子,梦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成了一个母题。多数的诗歌都有梦有关,当在现实中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时,顾城会在梦中寻找满足,“梦见自己的愿望/象星星一样,在燧石中闪烁/梦见自己在撞击的瞬间挣扎出来。变成火焰”,(《闪的梦》)。“把我的幻影的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抓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帆了”,(《生命幻想曲》)。这些美丽的梦为顾城编织理想的孩童世界。

顾城作为一个“孩子”创造的诗歌用的也都是孩童般的稚嫩语言。他的诗大多句式简短,文字纯净、空灵,看似儿童稚语,读后却极易为之感动。如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色的夜晚和苹果”这些儿时的梦想,用看似稚嫩的语言表达出来,其震撼力却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最深处,问问我们成人都为孩子们创造了什么?

在诗人“孩子“般诗歌语言中,有时显露出“任性”的一面,“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顾城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25岁了,可是他对爱情、对女人的态度依然如一个孩子般,也只有孩子才会对母亲有“忽然掉过头去”的担忧,才会对母亲提出“永远看着我“的要求,在这里顾城想象自己以后的爱人,用非常孩童般的语言,可看出顾城的“孩子”心理和任性。

在诗人童话般的诗歌中,也有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的愉快的声音。”诗人用孩子的口吻,用孩子纯真的感情,表达了对正义和光明的渴望,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注,这些诗能唤醒人们心底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寻。

诗歌、诗人及本人本不是一回事,然而顾城却是个例外,顾城的一生都生活在他自己的诗歌世界中。如果说,顾城的诗歌是一种极具童年色彩的梦境,那么顾城本人就是生活在这个童话梦境中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任性孩子”。由于童话梦境中的洁净和美丽,顾城永远不会醒来,也不想醒来,他永远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做着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

篇2:顾城诗歌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篇3:顾城诗歌

世久荒墟在,白云几代耕。

市廛新草绿,里社故烟轻。

不谨罹天讨,来苏岂忿兵。

谁云殷鉴远,今古在人程。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山影》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雨行》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规避》

穿过肃立的岩石

走向海岸

“你说吧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篇4:顾城诗歌

初闻春日水天迷,此际湖沙拥岸肥。

炊甑有尘籼米腐,酒坊无壁纸旗飞。

猿栖晓树青藤瘦,雀啄冬畦白菜稀。

寂寞旅怀禁得否,断腔渔笛钓船归。

篇5:顾城诗歌浅析

顾城诗歌浅析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顾城很早就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对象。

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派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童话诗人”的称号奠定了在新时期诗歌史上的地位。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称赞顾城“可能是20世纪最好的中国诗人”。顾城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等,同时他与谢烨还合著了长篇小说《英儿》。学界在对顾城研究的二十多个年头里,经历了一个由主要关注诗人本身到注重文本研究,继而侧重研究创作本体与文本之间内在关联的过程。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顾城诗歌与诗人本身的丰富性依然存在着广阔的可开拓空间。目前,国内对顾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顾城死亡的研究

由于顾城死亡的特殊性,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里,人们较多关注的是他的死亡之谜,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占了研究总数的大半,其中有代表性的几部著作为萧夏林的《顾城弃城》、陈子善的《诗人顾城之死》、顾乡的《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黄黎方的《朦胧诗人――顾城之死》和文昕的《顾城绝命之谜》等。这些著作通过多维度视角透视、探寻了顾城之死的种种可能,试图使神秘异常的顾城事件逐步清晰化。其后出现的一些著作,突破了之前研究只局限于谈论“诗人之死”的泛泛评论中,更多关注的是诗人的生平背景以及他的性格倾向。刘春在《一个人的诗歌史》中,把顾城列为开篇专章进行讨论,力图将诗人的生活、创作历程与时代语境结合起来,以求描绘出一代诗人的成长史与心灵史。朱小平的《我所知道的顾城》,是一本带有畅销书性质的、较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通俗读本,作者以顾城朋友的身份,相对客观地对顾城作了一个简要的评述。

关于顾城死亡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有张颐武的《一个童话的终结──顾城之死与当代文化》,此文以冷静的态度对顾城之死作了文化上的解读。张颐武认为,顾城之死的各种表述可分为两种:一种属于伦理道德观点,认为杀人行为即是一种犯罪;另一种属于人文关怀,持这种态度的人刻意忽视了顾城杀人的事实,而对诗人之死显示出了一种怀念之情。张颐武指出,顾城之死是一个时代的溃散和消亡,顾城死了,整个80年代也随之消失了,最后一个“民族寓言”也彻底消亡了。唐晓渡在《顾城之死》一文里,对顾城思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顾城思想发展的途径。他认为顾城杀人这一疯狂的举动,来源于他性格的偏执和他对绝对化的追求,这种人生态度支配着他,直至他最终将自己毁灭。

二、顾城作品的研究

对顾城作品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自传体小说《英儿》的研究,如谢冕的《绝笔的反思――关于顾城和他的<英儿>》。谢冕指出,《英儿》是当代文学中有新意的作品,是应该严肃面对的文本。他认为“小说结构的散文式的组合,叙述语言的优美而诗意”[1]等特点,构成了《英儿》的独特风格。章学珍在《幻像之死――从<英儿>及其诗作看顾城弃城》中提出,《英儿》是一个制作后的黑色诱惑,是一个狂人日记似的痴人呓语的有关死亡的预言。王德威的《诗人之死》一文,对《英儿》作了一个新的诠释。他认为,《英儿》是以未来的过来人的角度,将现在当作过去来抒写,使得小说成为了一种“后叙事”,并指出《英儿》是为后叙事量身定做的小说,它打破了从生到死的'因果关系,没有预设未来,而是预设了一种已经过去的未来。王德威的这篇文章,没有对《英儿》进行一种文本式解读,然而却给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解读《英儿》这部作品的新方式,是一种研究顾城作品的新思路。总的来说,对顾城这部唯一的小说作品的研究还有待于在文本上继续深入诠释。

其二是对顾城诗歌作品的研究,这里特指对作者早期诗歌创作(1986年之前)的研究。具体而言,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对“童话诗人”的解读。由于顾城有童话诗人的称号,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相当多的重视,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如张捷鸿的《童话的迷惑――论顾城诗歌创作的局限性》一文提出,顾城以其鲜明的诗歌风格和创作个性赢得了“童话诗人”这个称号,他醉心于他亲手营造的这个童话世界,却挣扎在现实与幻想的边缘上,过度地追求纯粹也使他陷入了创作上的迷惘。戈雪在《一个纯真脆弱的童话世界――论顾城的诗》中,将顾城的人生历程和性格心理类型结合起来,来探寻顾城诗歌的创作意图。论述者通过诗歌来解读诗人复杂丰富的内心,并通过诗人的性格心理特征来阐释顾城诗歌风格的形成原因。此文是对顾城诗歌的整体研究,客观地评价了顾城诗歌的贡献和不足,并指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不能因为顾城非正常的死亡而一笔抹去他在新诗潮中所起的作用和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成就”[2]。张厚刚的《童话诗人对顾城诗歌全貌的遮蔽》一文认为,“童话诗人”这个称号在很大程度是对顾城诗歌的遮蔽,也是一种误读,它不仅不能全面地认识顾城的意义,反而会降低顾城诗歌的成就。(二)女性观的研究。如高华的《从女性观到死亡观――析顾城的<英儿>和川端康成的<雪国>》、陈连锦的《顾城的女性观》等。(三)死亡意识研究。如许艳的《顾城的死亡意识》、黄春芳《论顾城悲剧的文学意义》等。

综上所述, 目前顾城前期诗歌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对于后期他在海外创作的诗歌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有学术影响的研究论文更是寥寥无几。邹向东的《顾城后期诗歌美学理念与艺术方法管窥》认为,顾城后期诗歌的创作写照是“回归自然,皈依老庄”[3]。顾城强调灵性和真性的表达,推崇隐现法,追求超脱、纯粹和空灵的艺术境界;在艺术方法上,顾城追求诗的自然之境,并广泛采用现代主义诗歌技法,追求内容与形式的自然和谐。伍方斐的《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一文提出,顾城的后期诗歌是一种反形式或超越形式的创作。在这一阶段里,顾城的“无我”思想一直贯穿于他后期诗歌的始末。在诗歌创作中,顾城大量运用神秘荒诞的元素来描写关于爱欲、死亡与宿命的主题;在语言上,则更加注意意识流、自由联想、幻觉、潜意识等一切与感官和心理的直接经验。总之,在后期的创作中,顾城将“反文化”推到了极致,在诗的语言、文体和技巧的未来发展上都提出了新的可能性。此外,李正光的《在他乡的悲怆――顾城的诗和死》一文,从整体上分析了顾城诗歌的走向,将顾城诗歌分为童话时代、后童话时代和海外时期三个阶段,并分别进行了论述。其中对后期创作的《颂歌世界》给予了高度赞扬,作者认为顾城后期的创作尽管语言晦涩、不拘形式,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他后期创作的总体特征来解读这一时期他的诗歌特征。

近些年来,学界仍在不断发掘顾城诗歌研究的新材料,其中,诗人麦芒在《“鬼进城”――顾城在新世界里的变形记》一文里,通过对顾城《鬼进城》组诗系统和精到地解析,展现出了顾城在海外时期深刻而复杂的精神矛盾。12月底,凤凰网文化频道制作了有关朦胧诗人海外经历的纪录片,其中《流亡的顾城》一片,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从多个视角解读了顾城之殇,描述了那“一代人”的命运变迁,特别是对他的后期创作如《鬼进城》等组诗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解读。

总而言之,就目前顾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可分为三种情况:(一)趋向于注重顾城诗歌创作的整体性研究。这种研究试图逐步改变以往重“前期”而轻“后期”的弊端。(二)从哲学、文化学层面解读顾城的艺术走向,趋向于注重顾城的“自然哲学”与创作关系的研究。(三)趋向于把顾城放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中加以考察,解读其诗歌的史学意义。要想全面把握顾城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性,其后期的诗歌不容忽视,今后在对顾城的研究中,我们应给予其后期诗歌足够的重视,争取在这方面能产生更多的成果。

篇6:顾城诗歌

顾城精选诗歌

【顾城《山影》】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顾城《我的独木船》】

(一)

我的独木船,

没有桨,没有风帆,

飘在大海中间,

飘在大海中间,

没有桨,没有风帆。

风呵,命运的风呵,

感情的波澜,

请把我吞没,

或送回彼岸,

即使是梦幻,

即使是梦幻……

我在盼望那,

沉静的港湾;

我在盼望那,

黄金的海滩;

我在盼望那——

岸边的`姑娘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和她相见!

(二)

我的独木船,

没有舵,没有绳缆,

飘在人世间,

飘在人世间,

没有舵,没有绳缆。

风呵,命运的风呵,

感情的波澜,

请把我埋葬,

或送回家园,

即使是碎片,

即使是碎片……

我在想念那,

美丽的栈桥;

我在想念那,

含泪的灯盏;

我在想念那——

灯下的母亲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祝她晚安!

篇7:顾城诗歌全集

我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篇8:顾城诗歌全集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篇9:顾城诗歌全集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篇10:顾城诗歌全集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篇11:顾城的经典诗歌

雨后

一片水的平原

一片沉寂

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

在马齿苋

肿痛的土地上

水虱追逐着颤动的波

花瓣、润红、淡蓝

苦苦地恋着断枝

浮沫在倒卖偷来的'颜色……

远远的小柳树

被粘住了头发

它第一次看见自己

为什么不快乐

顾城的诗歌

顾城鼓励的诗歌

顾城诗歌作品《别》赏析

顾城经典语录

顾城励志名言

初夏 顾城 赏析

顾城现代诗歌作品

顾城现代诗歌欣赏

顾城的人生经典语录

顾城《叽叽喳喳的寂静》

顾城诗歌的童话性(推荐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顾城诗歌的童话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