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成本法虽然不是投资的重点,但作为投资的一部分仍然比其他章节重要,他可以出客观题,在成本法转权益法中也会用到。如果对成本法不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权益法,也就不能学好投资。
大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注意一个节点:
前 股权购买日(投资日) 后
冲减投资成本 计入投资收益
(2)明确两个概念: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
(3)我国的分红是压年分的,就是今年分配的是以前年度的。
(4)成本法下,关于现金股利的处理只涉及三个科目:应收股利、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
大家都知道投资时和分配投资前的股利时的分录,很简单,略。
成本法的难点就在于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如何处理,关键也就在这里。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妙法!
妙法做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的分录: 三步走
第一步:计算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一定在贷方
大家记住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二者孰低,那么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就是谁。(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妙法的关键点,妙就妙在这里。大家看出来没有?)由此就有了下面的两步走:
第二步:确定总分录里的“应收股利”金额。(一定在借方)
妙法:应收股利=分配的现金股利(4.5)(一定等于)(以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它的(2)为例说明)
借:应收股利 4.5
贷:投资收益 4.5
第三步:倒挤“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由于总的投资收益(4万)是应收股利累计数(1+4.5)和应收净利累计数(4)二者孰低。所以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吧, “应收股利”确定出来了(一定在借方),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确定出来了(一定在贷方),“长期股权投资”也就确定出来了(倒挤)。总的分录也就很好写了:
借:应收股利 4.5
贷:投资收益 4
长期股权投资 0.5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没用到教材里的公式,教材里的公式只会使我们更糊涂。那么接下来大家做一下“教材第77页例题10、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简单,根本不用费很大脑筋。
借: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
篇2:《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所得税会计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会计折旧或减值-税法差异折旧或减值(这样做可以不用费脑子考虑到底是+还是-)
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解决好了递延税款的问题,所得税会计就算会了大半了)
非常好的公式: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递延税款期末余额-递延税款期初余额
问题在这里:递延税款期末余额和递延税款期初余额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
妙法求解:递延税款期末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本期会计时间性差异)*现行税率。(一定是现行税率。这里计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号的处理,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会计折旧或减值大就在借方(+号),税法折旧或减值大就在贷方(-号)”)
递延税款期初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前期税率(一定注意税率是前期税率)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
根据分录确定如何倒挤
现在我通过下面的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甲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等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项 目 年初余额 本年增加数 本年转回数 年末余额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20 0 60 6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 100 0 1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0 300 0 3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0 150 0 150
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
(1) 计算甲公司20×0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2) 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3) 编制20×0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篇3:妙法突破会计难点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会计折旧或减值-税法差异折旧或减值(这样做可以不用费脑子考虑到底是+还是-)
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解决好了递延税款的问题,所得税会计就算会了大半了)
非常好的公式: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递延税款期末余额-递延税款期初余额
问题在这里:递延税款期末余额和递延税款期初余额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
妙法求解:递延税款期末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本期会计时间性差异)*现行税率,(一定是现行税率。这里计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号的处理,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会计折旧或减值大就在借方(+号),税法折旧或减值大就在贷方(-号)”)
递延税款期初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前期税率(一定注意税率是前期税率)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根据分录确定如何倒挤借:所得税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案例现在我通过下面的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甲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等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项 目 年初余额 本年增加数 本年转回数 年末余额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20 0 60 6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 100 0 16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0 300 0 3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0 150 0 150
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
(1) 计算甲公司20×0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2) 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3) 编制20×0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解答如下:
(1)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额=[5000+(100+300+150)-60]×33%=1811.7(万元)
**注释:八项减值都是时间性差异,税法始终不认,计提的减值都在递延税款的借方,这是常识。
公式: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5000+会计折旧或减值(100+300+150)-60-税法折旧或减值0=1811.7,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而不是税法减值,因为税法减值是0
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
篇4: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适用范围: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单纯从持股比例看,持股比例在50%以上与20%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不包括20%和50%)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应收股利、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二)具体的账务处理:
1.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除企业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应该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也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中(2)以支付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应该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中(3)无论是以现金资产还是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该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取得后的核算:
(1)收到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篇5: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问题: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是什么意思?
成本法是企业在购入作为长期投资的股票时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长期投资的成本入账,在该股票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以成本反映的投资金额始终保持不变。股票投资上取得的股利作为投资收益而不影响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导致了企业期末净资产价值的增加,或发生了亏损导致了净资产价值的减少也丝毫不影响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所反映的成本金额,
HacK50.com-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
HacK50.com-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 AerospikeArchitecture系列之数据模型(DataModel)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通用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