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2-11-24 23:24:54 作者:可爱椰椰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可爱椰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参阅。

篇1: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作者: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问题:

1.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

2.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__________句具体分析。

篇2: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1、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

2、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

翻译:无

字词解释:无

背景:无

赏析:无

作者简介:

汪元量(1241~13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288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相关推荐: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春日偶成 程颢_春日偶成的诗意

篇3:《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南宋·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1、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

2、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句具体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8、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3分)(答其它手法,恰当的亦可酌情给分)

9、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3分)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3分)

赏析:

友人北行,诗人自己也不知将流落何方,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失去根柢之感使诗人在友人面前慷慨悲歌,一诉衷曲。

第一、二句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 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南人的悲泣和北人的嚣张让人不忍卒睹,诗人羞愤交加,结句用典以表心志。南宋拱手亡国的耻辱在汪元量心里留下了时时作痛的伤疤。

前两句写景,为送别之处。但于离愁之中更添亡国之痛。日落、雨来皆是有我之境,末两句,此情已不能通过描绘景物来说,故变而为直接抒发。

篇4:送别诗——《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1]毛敏仲:三衢人,为杨缵之客。杨缵,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有传云:“杨缵,字继翁,恭仁皇后侄孙,太师次山之孙。度宗朝,女为淑妃。官列卿。善琴,倚调制曲,有《紫霞洞谱》传世。”敏仲少年时,与杨缵习江西谱。据元代袁桷《清客居士集》卷四十四《琴述赠黄依然》知敏仲盖精于琴理者。北行:当为往燕。?

[2]前:《水云集》作“边”。

[3]来:《西湖游览志余》卷六引此诗,“来”作“连”。?

[4]蜀中传说,古帝杜宇归隐亡去,其魂化为杜鹃,蜀人因闻鹃啼而怀念杜宇。安史之乱中,两京陷落,乾元二年(759)杜甫避难入蜀,曾闻鹃下拜,借蜀俗寄故国之思:“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此句正用此意,杜鹃喻亡君。?

篇5:送别诗——《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第一、二句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 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南人的悲泣和北人的嚣张让人不忍卒睹,诗人羞愤交加,结句用典以表心志。南宋拱手亡国的耻辱在汪元量心里留下了时时作痛的伤疤。汪森《湖山类稿》后序曰:“水云先生遭时改步,随三宫北徙,琐尾流离,冰天沙塞,魂消骨折,九死而不一生。 其见诸诗歌,怨而不怒,怜而不激,忧愁摧败,而旧国故都,不忘寤寐,一篇之中,三致意 焉,可谓有守不辱之士矣。”汪元量在燕期间曾任元官,王国维《湖山类稿·水云集》跋曰 :“其仕元亦别有用意,少帝西行之后,水云亦即南归,与方、谢、龚诸贤,迹异而心则同 。”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作者简介

汪元量(1241~13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篇6:送琴师毛敏仲北行,送琴师毛敏仲北行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意思,送琴师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送琴师毛敏仲北行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意思,送琴师毛敏仲北行赏析 -诗词大全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作者:汪元量  朝代:南宋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篇7:《送谢叠山先生北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奕

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

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

两生②无补秦兴废,一出仍关鲁重轻。

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须儿女哭清明!

【注】①谢叠山:名枋得,南宋遗民,无世祖曾两次召他到大都,均被他拒绝。后被强迫北上,他绝食而亡。②两生:汉朝统一天下后,原为秦朝博士的鲁人叔孙通为刘邦制定朝臣朝见的礼仪制度,回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位前朝儒生不肯应征。

8.本诗多处用典,请结合颔联或颈联加以分析。(6分)

答:。

9.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答: 。

答案:

8.[示例1]颔联:①用诸葛亮和屈原的典故: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表明自己对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诸葛虽死,但《出师表》永远传于人间。②屈原在《离骚》中反复陈述了他对楚国的忠贞,到后来他宁愿自沉汩罗,也不肯同流合污;《离骚》伴随着屈原清风亮节而长存天壤。③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对谢叠山先生之“盼”;希望他以诸葛亮和屈原为楷模,不能对元朝降身屈节。(每个要点2分)

[示例2]颈联:①用鲁地两儒生的典故:两生的行为虽然对秦朝的兴废不起什么作用,但只要一出来就关系到鲁地声望的`轻重,不出则重,一出则轻。②这里用来比喻谢先生到大都去关系到宋王朝的声誉。③诗人希望谢先生此行坚贞不屈、坚持到底。这既是对其精神上的鼓励,也是恳切的忠告:不能失节!(每个要点2分)

9.①在内容上:尾联写青山处处可埋白骨,只要死得其所,自是不朽。何须葬身故乡,赢得儿女们清明时节的哭声呢。实际上是勉励谢先生宁杀身以成仁,忽求生以伤义。(2分)

②在结构上:响应了颔联和颈联所用的几处典故,典故中所涉及的几位历史人物都坚守气节,赢得了后人称颂。(2分)

③在主旨上:既表达了对谢先生的勉励和期盼,也是诗人的自警和自勉,同时还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忠臣义士的生死观。(1分)

篇8:《桃花源记》《乙亥北行日记》阅读答案对比及赏析

《桃花源记》《乙亥北行日记》阅读答案对比及赏析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才。③耘:除草。④询(xún)美:确实美。询,通“洵”,信,确实。⑤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⑥郁郁然:茂盛的样子。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 ②甫行数里(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参考答案

6.答案:①tiáo ②fǔ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9.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0.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比较赏析】

乙文选自清代著名文学家戴名世的《乙亥北行日记》,这篇文章逐日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节选的这则日记所展示的生活跟《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极为相似,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甲文中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这样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怎不令作者向往?乙文中这家的男人在挑粪浇菜园,女人在井边打水洗衣服。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树枝叶葱茏茂盛,小孩子在嬉笑玩乐,不时有鸡鸣狗叫声传来。真是一幅闲适安逸的农家乐图景。作者面对这幅图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一家中,的确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

两文都通过描写来述说自己的见闻,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仲淹掌学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北行列车美文

伤仲永的节选阅读答案

《伤仲永》节选阅读分析及答案

班超字仲升阅读答案

晚行舍北,晚行舍北陆游,晚行舍北的意思,晚行舍北赏析

《山行留客》阅读答案

《解码汉字“行”》阅读答案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整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送琴师毛敏仲北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