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4-11-08 03:34:25 作者:gnxiang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gnxi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颔联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面对秋景,一些文人常发悲秋之感;但这首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对比。作者将雨前的“狂风送雨”和雨后的“淡月笼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雨后景色的清幽。(意对即可)

2.在诗中,作者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景物,突出了秋夜雨停之后的清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夜清静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闲静、愉悦的精神境界。(言之有理即可)

二:

(1)诗中所写之景很奇异,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意境。

(2)诗人在描写秋景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此诗一反悲秋的传统。试体会蕴含诗中的诗人的情怀。

参考答案

(1)全诗描绘了夜色秋景,渲染了寂静、恬淡、清爽的意境。诗人抓住富有特色的秋夜景色——秋风明月进行浓彩渲染。秋叶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便引动了诗人的清秋逸兴。

(2)诗人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秋夜景色。首句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泠与之映衬 ,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颔联实写眼前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鲜明的对比。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动表现了诗人欣悦的意趣。

(3)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净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此种清爽的心境就是一种清秋逸兴。这便是诗人蕴含于诗中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一般都因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而发悲秋之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诗中称“秋兴逸”,刘禹锡说“胜春朝”。《霁夜》表现清爽的心境,也是一种逸兴。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但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清爽的秋兴是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比起一般的景物点染,其艺术效果要强得多。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总之,用对比映衬手法描写秋夜景色,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清秋逸兴,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色。

篇2:孔平仲《禾熟》阅读答案及赏析

孔平仲《禾熟》阅读答案及赏析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

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参考答案

1.丰收(2分)

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

①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②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

③ 窦:此指水沟。

④ 了:了却。

⑤ 啮(niè):同“嚼”,啃、咬。原作“齧”。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创作背景

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

赏析:

《禾熟》是宋代诗人孔平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切题,写西风频吹,秋收的季节已经到来,禾黍飘香,秋水清澈,淙淙地泻入沟渠中,稻谷已收割,打谷场上一派繁忙景象。第三句直写老牛,不忘老牛辛勤耕耘的劳苦,有称赞老牛的意思,又存有悯惜老牛的意思。末句写老牛的闲适,归纳全诗,扣紧“禾熟”。诗从极热闹的打谷场上,转到极安逸的老牛身上,对比鲜明;而通过这一闹一静,浮现了一派丰收的喜悦气氛。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孔平仲《禾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作者简介

孔平仲,北宋诗人。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1065年(治平二年)进士。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出知衡州,转任韶州。宋徽宗即位,召为户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提举永兴路刑狱,任职于邝延、环庆。因朝廷党争被罢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均以文章著名,合称“清江三孔”,有《清江三孔集》。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等。

更多古诗文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篇3:禾熟 孔平仲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孔平仲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出了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

原文: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

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

啮草坡头卧夕阳。

禾熟字词解释:

①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②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

③ 窦:此指水沟。

④ 了:了却。

⑤ 啮(niè):同“嚼”,啃、咬。原作“m”。

禾熟翻译: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禾熟阅读答案:

试题: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案:

1.丰收(2分)

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

禾熟创作背景:

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

禾熟赏析: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个人资料: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v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举荐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元v六年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元年(1086),言官参劾他元v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仓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又因他上书辩解,再贬为惠州(今广东惠阳)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郎中,提举永兴路(今陕西长安)刑狱、帅鹿延(今陕西鹿县)、环庆(今延安)等路。大观元年(1107)党论再起被罢官,后主管兖州景灵宫(今山东曲阜县旧县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相关推荐:

寄内 孔平仲

清平乐・村居

篇4:孔平仲《昼眠呈梦锡》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孔平仲《昼眠呈梦锡》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昼眠呈梦锡

孔平仲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1.颔联中的“入”和“吹”字运用的非常妥帖,请加以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落花帘外自纷纷”一句。(6分)

参考答案

1.“入”是“进入”“融入”的意思,“吹”是“吹拂”“吹散”的意思,(1分)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贴。(2分)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说明这一觉睡得很香。(2分)

2.昼眠后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2分)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2分)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这样来写,含蓄隽永,余味无穷。(2分)

赏析

作者在明媚和煦的春天里,不外出观赏大好的春光,却闭门在家昼眠。他一觉醒来,自以为有趣,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一位姓郑字梦锡的友人。诗中描写他昼眠前后的感党,充溢着恬淡、闲适的气氛。

起句交代诗人昼眠的原因。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偷得浮生半日闲”,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虽然诗人没有进一步交代导致自己闲暇的原因,但他如果身居朝廷要职,是不会如此的。个中隐约透出了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春入四支浓似酒”写昼眠前的.感觉。四支,即四肢。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贴。“风吹孤梦乱如云”,是回忆昼眠中的情景。“孤梦”,说明这一觉睡得香甜安稳,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其实,从作者这种连梦境都不愿如实透露的写法中,可以见出他深埋在心底的某种苦衷的端倪。

五、六句是叙事。由“诸生弦诵”句中可以大致推断,此诗大约作于作者初入仕途任秘书丞集贤校理之时。这是一个地位低微的散官。“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他们趁着大好春光正在朗朗读书。而作者自有定力,在弦诵声中照样能集中心思,不废勤读。他是在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及第后,经吕公著推荐才得到这个小官职的,对这个不能尽其才的职位虽有所不满,但仍忠于职守,有时还可忙里偷闲。

最后两句写作者昼眠后的情景。打个呵欠,伸伸懒腰,掀帘下阶,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花开花落,只能顺应节气,任其自然;人的升降荣辱,亦命中注定,不必强求,应泰然处之。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不算是积极的,但作者也只能如此了。

全诗层次分明,意脉贯通,把日常生活中一件极普通的小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

篇5:孔平仲《禾熟》张舜民《村居》的阅读练习题答案对比赏析

孔平仲《禾熟》张舜民《村居》的阅读练习题答案对比赏析

禾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平仲: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②窦:指水沟。③耕耘债: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熟》首句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时节的画面:百里农田,波翻浪涌,香气袭人。

B.《禾熟》后两句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尽快了却官场“役债”,像老牛那样卸去重负的心愿。

C.《村居》首句如同电影镜头转换,由近景到远景,描绘出宁和淡雅的田园风光。

D.《村居》后两句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使整首诗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闲愁。

(2)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试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村居》一诗。(不少于150字)(10分)

参考答案

(1)C 由远景到近景

(2)《禾熟》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写了诗人自己郁闷的心情。《村居》通过写村居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闲愁的心情。

(3)《村居》一诗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日村居图。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农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静中有动。后两句变换手法,以动写静。老牛自行归来,牛蹄嘚嘚,行步迟迟,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以动写静,更显其静。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对比赏析

孔平仲《禾熟》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与宽慰。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村居》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孔平仲《禾熟》张舜民《村居》的阅读练习题答案对比赏析

《姚平仲小传》译文及习题答案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春霁,春霁薛能,春霁的意思,春霁赏析

秋霁后,秋霁后罗隐,秋霁后的意思,秋霁后赏析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

仲淹掌学阅读答案

春夜喜雨赏析

辛泊平诗歌赏析

伤仲永的节选阅读答案

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整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孔平仲《霁夜》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