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大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甜粽和咸粽周记,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甜粽和咸粽周记,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粽香幽幽周记
粽香幽幽周记
蓝天,白云,大地不再是春天的翠绿。初夏的阳光,灿烂着,似一朵明鲜的花朵,缀在空中,与云朵儿玩着游戏。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了,时光一页页地翻过,却翻不去心头美丽的记忆。
透过光阴,氤氲的棕香令人回味,悠悠的……
童年的端午节,再朴素不过了,没有太多的风俗,吃粽子便成了村里的重头戏。祖母的粽子更是鲜美无比,一个个、一串串,绿油油的,似碧玉,似翡翠,厨房里总弥漫着幽幽的香。
端午前一天,祖母取出浸好的糯米和肉,坐在门前,初夏的阳光慵懒地卧在这小小的山村。祖母裹着粽子。择出绿油油的粽叶,取出两张小心地叠在一起,一拗,一个小小槽儿,铺上糯米,塞上肉,再小心地把糯米包好,扎上彩绳儿。祖母的粽儿,一串串的,从不间断,似一串项链。
时而几只麻雀飞来,啄食散在地上的米粒儿,一边吃着,一边啧啧地点着头。青一色的粽子,饱满着身子,仿佛炫耀着自己一肚子美味,风轻拂,已有些淡淡的香。
忙活了一下午,终于入锅了一个个粽子,似一只只翠绿的鱼儿,漾在水中,安详地浮动。
水开了,腾起的`热气中,淡淡的香,在房间里弥散开来。
我静静地等待着,趴在锅沿,望着灶膛里舔出的火舌,目光随着热气缓缓上升。鸟儿栖在窗口上,好奇地望着,等候着香气弥漫的时刻。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候,这种等候很幸福。
许久,香气从锅里四散突围。我迫不及待地掀起锅盖,贪婪地嗅着浓浓的香捞出一个,二话不说,就一口咬下去,柔软的,香香的,温暖与美好顿时散满了心头。
祖母的粽子,质柔而肉多,不似他处,吃了半个,却连肉也啃不着一粒,这叫什么粽子呢!
成串的粽子,细细的彩线串起了那一个个美味,串起了那一口口温暖,串起了我心头的记忆。
焖上一夜的粽子总是格外的香,氤氲的香气笼罩了这宁静的小村庄,溢满了我的童年的记忆。
端午一天天地近了,幽幽的粽香也近了。
篇2:粽味飘香周记
粽味飘香周记
“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每当我们读到汤显祖的这首诗时,就会理所当然的想到端午节,想到当年爱国的屈原。时间过的.真快啊,又是一年端午节,但是今年的端午节是独特的,是有趣的、是充满童年味儿的,因为我们要在市博物馆度过。
还没到下午,我班同学都已经三三两两地聚在了博物馆门前。我们等呀、等呀,终于等到三点,博物馆开门了,我们迫不及待地钻进去,迅速地坐到了位子上。
我们兴奋地坐到了位置上,但等待我们的却只有那一个鹅蛋。我们当中有一些吃货就准备开口大吃,但老师阻止了.他和蔼可亲地告诉我们这是要画的,要给这鹅蛋穿上新装。可以画画了,我们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而聪明的我却毫无头绪,开始瞎画一气,当我知道这不是办法的时候却已经晚了,画已经定型了,是无法改变了,我灵机一动,我可以搞特色呀。我在鹅蛋上写了许多我知道的英语名言,老师说我的画真有创意,还给我留下纪念呢。
我们又去博物馆参观了,那里的博物让我眼花缭乱,眼睛应接不暇,看了这个那个东西就错过了。不过,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墓穴,那里分为墓床,耳室。讲解员告诉我们,这还是一个真正的墓,好诡异啊!
这是我童年时期最有趣的端午节呀!
篇3:粽香情浓话端午周记
粽香情浓话端午周记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香喷喷的粽子吃。今年我们不打算买了,全家出动包粽子!
首先,老爸负责买肉(妈妈的同时说:腿胡肉最好吃,油而不妮)切成肉丁,再用生抽腌一个晚上。糯米在水里泡两三个小时。我们把腌好的肉和泡好的糯米端出来,撕开包装,拿出嫩嫩的叶子。
第二, 拿出叶子后,先不要急着去包,用温水把它泡一下,这样他就会变得柔软,而有弹性。煮好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粽子皮破裂。
第三,开始包粽子。妈妈拿一个矿泉水瓶,用剪刀剪成漏斗的下半身的形状,然后再拿竹叶卷成一个圆锥形,保证下面不会再露米啦,然后往里面填上糯米,不要把糯米填满,中间再加一两块肉,再用线把它缠紧,系成小蝴蝶结。
最后,开始煮粽子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入水中煮20到30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就诞生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感觉无比的香,我姨还说:“不错不错,宇辰包的粽子真好吃!”粽子不仅甜到了我的嘴里,而且甜到了我的心里!
篇4: 甜泡泡咸泡泡二年级周记400字
甜泡泡咸泡泡二年级周记400字
大胆的想象是启迪智慧的大门――妈妈说。
周末,我做了一个实验。白砂糖、洗洁精,五花八门的材料。先把水和洗洁精各一半倒入杯子,舀入半勺糖,搅拌。随着吸管地转动,杯子冒出白白的泡沫,轻轻地捞起一片,黏黏的,像白云飘在手上。我把泡沫抹在石板上,蘸点水,拿着吸管,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哇!”泡泡越来越大,像一座大大的城堡。我把吸管小心翼翼地伸进去,一吹,汤圆大的`泡泡,安安静静地躺在肚子里。哈哈,一个,两个大城堡生了好多的小女儿,挨挨挤挤,在阳光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看着可爱的泡泡我似乎闻到了甜甜的味道。咦?把白糖换成盐又会是什么样呢?
于是我又做了一次实验,把糖换成盐。就要吹泡泡了,我心里七上八下,用吸管蘸了泡泡水,一吹,泡泡慢慢长大, 突然扑哧一笑,消失了。原来,咸泡泡不能吹成甜泡泡那么大呀!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啊!
篇5:还记那年粽叶香抒情散文
还记那年粽叶香抒情散文
端午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原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对一位远古志士的怀想,这样的节日在今天多少有了一些演绎和改变,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的压力,节奏的变化,使得人们只在一些节日里寻求着一点休闲,一些喘息的时间,而节日的原来意义倒变得不是那样的重要了。
我对端午的记忆,是从小在粽叶飘香的缭绕中留下的深深印象。那时的端午前夕,街市上就会有许多的粽叶上市销售,那绿色粽叶,总是一捆一捆的扎起,每片棕叶就像一把剑的形状,修长透绿,那样的绿色,有些浓浓的,青翠欲滴,带着一缕缕清清的香气,十分的诱人。
人们把新鲜的粽叶买回去,先是放在水里清洗,然后放在锅里蒸煮,将粽叶煮熟后,伴着粽叶的清香,在妈妈的带领下,一家人便把泡好的糯米,大枣,花生...摆放好,一起包进满溢着香气的粽叶里。
粽子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没有技术的小孩子总是干着急,怎么也弄不成妈妈包的那样漂亮、精致,在一旁不是撒了米,就是弄乱了粽叶,妈妈也不生气,总是柔和的说一声:小心一点,不要弄撒了米。于是小小的我便安静下来,看着绿绿的粽叶在妈妈的手中翻舞,瞬息便会有一个粽子包好,而我便在旁边把鼓鼓的粽子的放进很大的锅里,一个一个的排放整齐。在排好的粽子上,最后妈妈会把洗好的鸡蛋放进粽子的间隙里,然后与粽子一起煮上很长时间,第二天清晨,会被满屋的香气唤醒,嗅着香气,翻身起床,那一个个熟透的粽子和鸡蛋已静静的放在桌上,袅袅的飘动着诱人的清香...
多年以后,自己长大了,每到端午,还是母亲包好粽子打电话让回家去取,回到家里,坐下便吃,吃完了再拿着母亲给装好的粽子和鸡蛋,每每还有些不情愿,总说些不用了,不想吃的话,母亲总是没听见似得,已就的装,我也已就的.带回去...
而当有一年的端午,突发情趣,看着满大街的粽子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于是,找寻了许多的地方,终于买回几把绿绿的粽叶,凭着小时的记忆,想着母亲操作的程序,洗,煮,泡米,然后坐下来包...结果几把粽叶包完,已累的腰酸背痛,直不起身来...此时便想起母亲,想起那麽多年的端午,母亲一个人一直一直的包着,送着,呼唤着每个儿女回家吃粽子......
而今又到一年的端午,又是一年的情思,每每端午来临,飘荡在空中的不仅仅是粽子的香气,还有母亲那殷切的召唤:下班回家,回来吃粽子!
篇6:南关小学周腊娟《端午粽》教学反思
南关小学周腊娟《端午粽》教学反思
《端午粽》教学反思
周腊娟
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篇7:"甜稀饭"的暑假周记
"甜稀饭"的暑假周记(1)_周记作文
可能你是第一次看我的作文,也可能看过一篇,不过没有关系,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自己.
我其实不叫“甜稀饭”,只因为我叫周恬恬,不知道是谁在我背后倒着说我的名字:恬恬周,看好了,我的大名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甜甜粥”,而恬就是甜,粥是稀饭的意思,我的大名又变成了甜稀饭.这是我绰号的由来.
由于老师在暑假里布置了写周记这个作业,在本子上写完了觉得还不好玩,所以发到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暑假.好啦,不多说了,来看看我的第一周:
我左盼右盼的暑假终于来了,不过才第一天,就尝到了老师的厉害.我说的是英语补习班的老师.
这是上课第一天,“别玩啦,上课了.”徐老师走进电脑教室,慢着,怎么,手里居然还有一沓试卷?不会……“今天我们做一张‘英才杯小学五年级测试卷。”话音未落,教室里的这群英语尖子生就开始嘀咕了:
“怎么一来先做试卷啊?”
“难不难啊。”
“不要啊——”
“虽然对你们来说有点难,不过以后这种考卷多着呢,做做就上去了。考不到优秀没有关系的,你看你们都是优秀拿惯了的人,不要‘哎呀,我怎么只有及格啊’的.,这张卷子是难了点。”真是一语惊人啊,顿时间,我们像是和老师玩起了“一、二、三,木头人”,都愣住不动了。“好了,大家开始做吧。”
真的挺难的,要不是我还在外面报了《新概念》,那我恐怕真的只有及格了。我开始一边玩笔,一边看题,会的就写,不会的,空着,一会说。
“啪啦,啪啦。”
什么声音?我循声望去,天哪,都在抛橡皮呢!到底是干什么啊?我打算下课问问同桌。
“哎,你们考试的时候干什么呢?抛橡皮玩?”我问同桌。
“这叫做题,我们跟丁健学的。在橡皮上写好‘A、B、C、D’,然后向上抛,接住,正面写的什么,就写什么。”(各位同学不要模仿啊,这样可不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买彩票。)是说呢,上课“啪啦啪啦”的声音是抛橡皮呢。
这样可不好,果真,他们的考卷只有六十多,我是七十一,呵呵,还是真才实学比抛橡皮有用啊。
篇8:卖瓜问甜周记300字
卖瓜问甜周记300字
今天在一本特刊上看到一篇《卖瓜问甜》的短文,很有感触。短文批评了人们每次买瓜的时候,都要询问卖瓜人甜不甜的可笑做法,指出这种做法不但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还有可能上当受骗。
我想到了一个我认识的孩子,本来他的学习很不好,甚至是很差,但你每天看到的都是认真学习的身影,听到的永远是口中漂亮的'话语,始终感觉他是一个好孩子,最少对学习是认真的,可是家长逐渐不知道他的考试成绩,甚至好像学校也不再举行考试,作业也看不到了,家长有一次产生了好奇,在他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想过问一下他的学习情况,可谁知,他许久也不过来,拿出书本,又坐在那里开始了学习,家长开始产生了怀疑,拿起他的课本,开始提问,可是结果是那么令他吃惊,他居然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甚至是最简单的,那一刻,家长突然觉得天都塌了下来,自己竟然是如此的无知,长期被一个小孩子骗得团团转,一直以来都认为孩子学习很好,努力不打扰他的学习,不断的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可实际情况却是如此残酷,我能想象当时家长欲哭无泪的感受。
这个事与《卖瓜问甜》是一个道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经常只是从他的话语中的得来,所以很容易被他所骗。不是说孩子的天性不好,而是家长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对他的情况的掌握方法太过简单,对他们太不关心,如果能经常过问他的学习情况,经常与周围人和老师沟通,怎么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我们在埋怨孩子的同时,更应反思自己做家长的失职和不负责任。希望这种事情不再发生,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积极向上!
★ 端午粽教案
★ 粽里思乡散文
★ 端午粽的结尾作文
甜粽和咸粽周记(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