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本案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论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本案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 第1篇:本案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论文第2篇:本案构成相邻侵权还是房屋侵权第3篇:本案是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论文第4篇:论民事侵权的论文第5篇:本案80000元是借款还是投资款 ?论文第6篇:本案被告行为是债务担保还是债务承担论文第7篇:本案中的房屋是借用还是买卖第8篇:本案应定运输合同纠纷还是委托合同纠纷论文第9篇:本案适用裁定驳回起诉还是径直作出判决?论文第10篇:电子商务是改良还是革命论文第11篇:分析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的责任追究论文第12篇:分析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的责任追究论文第13篇:EMBA论文:探讨EMBA是自主品牌还是外包第14篇:该案中张某是职务侵占还是盗窃论文第15篇:鉴定刊物是普刊还是核心的方法论文第16篇:是doing还是to do----讲练 (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
篇1:本案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论文
本案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论文
案情:
7月,沙某的父亲赊欠邻村刘某猪款8000余元,刘某多次向其催要无果。7月15日上午,刘某再次到沙家找沙父索债时,见沙家大门紧闭。刘某便直奔沙某家里,碰巧沙某也不在家,刘某见沙家猪圈里有20多头生猪快要出栏,便带人强行将沙某饲养的17头生猪拉走顶替沙父欠款。沙某获悉此事后,立即报警,虽经公安机关出面处理,但沙某仍未能要回被扣生猪。他遂将刘某起诉到法院,要求刘某返还所扣生猪。
分歧: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对刘某的行为是民事侵权还是涉嫌刑事犯罪,存在不同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刘某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构成盗窃罪。因为,刘某实施了非法行为,且其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也非法占有了沙某的财物,故刘某的行为符合了刑法规定的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刘某的行为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侵权行为,人民法院在以民事案件受理此案后,经审查认为刘某的行为涉嫌犯罪,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处理。
一种观点认为,刘某的行为涉嫌犯罪,构成抢劫罪。因为,刘某在光天化日之下,强行将不属于自已的财物拉走,并占为已有,主观上非法占有的目的很明显,客观上也实施了非法行为并达到了占有的目的,故,其行为符合了刑法规定的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刘某的行为不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人民法院在以民事案件受理此案后,经审查认为刘某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的',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处理。
一种观点认为,刘某的行为属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
审判结果:
审理此案的法官在对此案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后,即前往刘某家里进行调解,并邀请当在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负责人出面协助调解。法官向刘某指出其私自强扣沙某生猪行为的违法性和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最终促成沙某与刘某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刘某将所扣生猪返还了沙某,沙某对此案申请撤回了起诉。
评析:
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即也认为刘某的行为属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因为,刘某所实施的行为,从目的上看不是纯粹的非法占有,而是扣物抵债,在主观上,刘某所实施的强行抢猪行为唯一的目的是用于清偿沙父欠其的债务,并不具有其他非法的目的,从客观上看,在刘某将沙某的生猪拉到自已家后,并没有进行处理,而是放在家中,在沙某向其索要时,其拒付的原因也是因沙父欠其债未还。从刘某实施的行为看,其是在白天将沙某的生猪拉走,主观上没有偷的意思,所以不构成盗窃罪;另外,刘某在拉沙某的生猪时,并没有任何人进行阻止,而是很顺利在将沙某的生猪拉走,故,也构不成抢劫罪。但刘某的行为,在客观上又确实侵犯了沙某的权利,因为一方面沙某不欠刘某债,其父欠债不应由其偿还(自愿偿还的除外),另一方面即便是沙某欠债,在其没有同意以物抵债的情况下,债权人也是无权强行拉走沙某的财物用以抵债的,故,刘某的行为侵犯了沙某的合法财产权,属民事侵权行为。沙某再向刘某要求返还生猪无果的情况下,通过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已的权利,是应当受法律保护的,沙某的请求应当受到法律的支持。法院对该案的处理是合法的,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也是非常得当的,既解决了纠纷,又化解了矛盾。
篇2:本案构成相邻侵权还是房屋侵权
案情:
熊贞续原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经贸局职工,其从1984年起一直居住经贸局职工宿舍楼第二层楼的一套房屋,该套房屋与相邻另一套房屋在相邻处的墙外有一阳台,两套房屋均有房门通向此阳台。后熊贞续调离经贸局工作。经贸局在职工住房改革中,将前述与熊贞续房屋相邻的那套房屋及阳台出卖给职工李亚,李亚取得了该房屋及阳台的《房屋所有权证》。后李亚在熊贞续通向此阳台的房门门道里砌上砖墙,将门道堵塞封死。双方为此发生纠纷。熊贞续起诉称,李亚封堵其进出阳台的门道,影响了其通风、采光的相邻权益,请求法院判令李亚停止侵害。
一审法院认为,李亚买受了相应阳台,即取得对该阳台的所有权,其依法享有对阳台的`占有、管理、使用权利,其封堵阳台是使行所有权的必须,因此李亚的行为并无不当,故一审判决驳回熊贞续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认为,本案属于相邻权益纠纷,李亚封堵熊贞续房屋通向阳台房门之门道的行为,影响了熊贞续房屋原有的通风、采光权益,已构成了相邻侵权,李亚应停止侵权,故二审判决由李亚拆除其封堵在熊贞续通向阳台房门之门道里的砖墙。
评析:
本案李亚用砖墙封堵熊贞续房屋通向阳台房门之门道的行为,既构成了相邻侵权,也构成了房屋侵权。
(一)李亚的行为构成相邻侵权。本案相应阳台与相邻两套房屋之间的结构关系较为特殊,即两套住房均有房门通向该阳台,此特定情形系房屋原有结构所致。虽然,在房改中地区经贸局将此阳台及相应一套房屋卖给李亚,李亚已取得了包含阳台在内的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为此熊贞续应当不得进出和使用该阳台。但是,由于阳台与相邻两套房屋之间原有的特殊结构关系,使得阳台所有权人的使用权受限于原有状况,其使用权必须接受限制,其必须合理使用该阳台,不得影响相邻他方即熊贞续房屋的原有结构及使用状况,即不得影响熊贞续原依赖于该房门而具有的通风、采光、视线情况及相应利益。因而,李亚封堵熊贞续房门之门道,是对熊贞续房屋通风、采光等相邻权益的侵害。
(二)李亚的行为构成了房屋侵权。李亚对阳台的所有权范围并不及于熊贞续房门之门道范围,而该门道应属熊贞续房屋范围。李亚砌砖墙封堵该门道,此行为超越了其阳台所有权的范围,已构成了对熊贞续房屋所有权或管理、使用权的侵害。
篇3:本案是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论文
本案是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论文
案情: ,吉水县科华公司为解决本公司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经与该企来原职工陈伟军商量,由陈出资购买一辆交通车,以科华公司的名义办行驶证,为科华公司接送职工上、下班。同年8月20日,科华公司与陈伟军签订了一份协议。该协议主要内容为,陈伟军出资购车,该车以科华公司的名义办理行驶证,按科华公司指定的时间、路线接送科华公司职工上、下班,科华公司每月支付陈伟军3700元,其他费用均由陈伟军负担,如该车出现故障,由陈伟军另请车完成接送任务,发生安全事故由陈伟军负责,服务时间为期5年。签订协议后,陈伟军与被告朱宝彩合伙经营行驶证登记为科华公司的赣D36062中型普通客车,按协议约定为科华公司接送上、下班职工。5月11日,陈伟军将该车所有权转让给被告朱宝彩,并退出合伙。尔后,被告朱宝彩与被告徐润根合伙经营赣D36062车,继续履行陈伟军与科华公司签订的协议,科华公司对此予以认可。6月20日晚7时30分左右,被告徐润根驾驶赣D36062车按接送职工的路线从吉水县城出发,送职工去科华公司上班。7时50公左右,当车行驶至文水线1KM+900M,即科华公司大门花坛处,欲右拐弯进入科华公司时,黄伟军驾驶一无牌照二轮女式摩托车后载郭某某与赣D36062车同行至该处,随即撞到赣D36062车的左尾部,黄伟军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徐润根和黄伟军持有的驾驶证分别为G型和B型。
分歧:本案在审理中,对朱宝彩、徐润根与科华公司之间是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有二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朱宝彩、徐润根与科华公司是雇佣关系。理由是陈伟军购车后是专门受雇为科华公司接送职工上、下班,并按其专门的时间、路线接送,并没有自主经营权,且行驶证也是以科华公司名义办理,科华公司是法律上的车主,其每月支付的3700元应看作是固定工资,因而本案是一种雇佣关系。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中朱宝彩、徐润根与科华公司是一种承揽关系。理由是朱宝彩、徐润根以自己的车辆、驾驶技术和劳力为科华公司完成特定的工作,即接送职工上、下班,由科华公司按月支付报酬3700元,符合承揽关系的法律特征,是一种承揽法律关系。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是:
要界定本案中朱宝彩、徐润根与科华公司的法律关系,必须首先明确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的涵义。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间内,从事雇主授权或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用人接受受雇用人提供的劳务并按约定给付报酬的权利义务关系。雇用人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或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揽关系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权利义务关系,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造成自身损害或他人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251条规定: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第253条规定: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主要工作,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承揽人将其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未经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第260条规定:承揽人在工作期间,应当接受定作人必要的监督检验。第264条规定:定作人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的,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综上规定,承揽关系的承揽事项应具有特殊性,它一般需要具备相应的设备条件,蕴涵一定的`技术成份,为此,合同法规定承揽事项仅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相类似的工作。同时承揽事项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故不得随意交由他人进行。承揽人在完成工作中还具有独立性,与定作人不存在监督管理关系,工作中的风险责任也由承揽人自己承担。为此,根据经济规律及法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承揽关系中的报酬就不同于一般劳务关系中的报酬,其报酬不仅仅包含劳动力的价值,还应当含有技术成份的价值以及一定的利润成分;该报酬在价值上与买卖关系中的价格有相类似的一面,承揽人享有了一定
[1] [2]
篇4:论民事侵权的论文
论民事侵权的论文
论民事侵权的论文
一、侵权行为概述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之规定,是指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法律特别规定应当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害行为。
杨立新教授对侵权行为的特征作了详细准确的解析。
第一,侵权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第二,侵权行为是一种过错的行为,只有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不要求侵权行为的构成须具备主观过错的要件。
第三,侵权行为是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的侵权形式。
第四,侵权行为是应当以损害赔偿为主要形式,同时也包括其他形式的民事责任的行为。
上述四点全面、准确的揭示了侵权行为的概念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对侵权行为的描述是“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和其他合法利益,依法应承担民一责任的行为。”(二)侵权行为的类型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合法权益内容不同,因此侵权行为也就有着不同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1、以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数量划分,可以将侵权行为分为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2、依据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不同划分为四种:(1)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2)侵害人格权益的行为。
(3)侵犯财产权的行为。
(4)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第三种,根据传统理论划分,将侵权行为划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三)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与区别侵权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而犯罪行为则是刑事违法行为,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1、法律依据不同。
犯罪行为是实施了触犯刑律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其所适用的是刑法。
而侵权行为是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
2、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能成为犯罪行为。
侵权行为则不必具有社会危害性,只要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构成侵权。
3、侵害客体不同。
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包括全面的社会关系,而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主要分为是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二、侵权民事责任
(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的主张两个要件,有的主张五个要件。
按照民法学的通说,构成侵权责任要具备四个要件,这个通说要具有说服性和代表性。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
损害事实既包括财产损害,也包括非财产损害。
换言之,损害事实并非公指实际的财产损害,只要损害造成了他人人身或财产利益受损的结果。
损害事实包括两大类,一是对财产权利的损害事实,二是对人身权利的损害事实。
《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财产损害事实分为侵占财产和损坏财产两种主分形式。
侵害人身权的损害事实,最终表现为人格利益损害和身份利益损害这两种不同的损害事实。
对此,《民法通则》第99第、100条、101条、102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主要包括:(1)侵害公民、法人的姓名权,名称权;(2)侵害公民的肖像权;(3)侵害人民、法人名誉权;(4)侵害人民、法人的荣誉权。
2、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条款而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
违法行为依其方式,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不作为义务而为之,为作为的违法行为。
反之,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作为义务而不履行之,即为作为的违法行为。
行为人违反了不可侵害的义务,则侵害行为是作为侵权行为。
而确定不作为侵权行为的前提,是行为人具备特定的作为义务,这种特定的作为义务,不是一般的道德义务,而是法律所要求的具体义务。
特定的法定作为义务的来源为以下三种:(1)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例如《婚姻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管教的义务。
(2)是来自业务上或职务上的要求。
例如,游泳场救护员负有抢救落水者的行为义务。
(3)是来自行为人先前的行为。
行为人先前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某种危险,对此,必须承担避免危险的作为义务。
例如,成年人带领一未成人进山打柴,该成年人带领未成人进山的行为,就使其产生了保护该未成人安全的作为义务;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该成年人不予救助,则为不作为侵权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行为尽管从表面上已经侵犯了他人的权利,但由于存在法律规定的阻止其违法性的情况,该行为即使造成权利人权利的损害,却不违法。
阻止违法事由包括:(1)职务授权行为。
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即使给他人造成损害,也不构成违法行为。
(2)正当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即使对不法侵害他人造成损害,法律也不认为其为违法行为。
(3)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后果是侵害他人权利,介由于此项行为是为了保护更大利益而不得已牺牲较小利益,故法律不认为其为违法行为。
但是,紧急避险措施超过必要限度的,对于超过限度造成的损害,行为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这些阻止违法行为在侵权民事责任构成中,是以破坏侵权责任构成中的违法行为为要件,因其不具有行为的违法性,而实现负责的目的。
3、因果关系在哲学中,因果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如果某一现象出现,是因另一现象的存在所必然引起的,则二者之间系因果关系。
作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指的是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必然联系。
因果关系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
一方面,责任自负原则要求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正原因,找出其中的行为主体;另一方面,因果关系不是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之一。
在过错责任中,若不能依过错程度决定责任范围的,或依过错程度决定责任范围有失公平时,则应根据因果关系来确定责任范围。
故意,是行为人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它发生或者听任它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过失,包括疏忽和懈怠。
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或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为疏忽,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虽然预见了却轻信可以避免,为懈怠。
对于有无主观过错的判断应有一个简便易行又较为准确的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是运用一个合理的预见标准来衡量行为人的行为。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达到一定标准,那么他就没有过错,反之则有过错。
预见标准一般分为普通预见水平和专业预见水平,前者是一般人通常对事务应具备的预见能力;后者是不同专业的人对其专业范围内的事务通常具有的。
而在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中,因果关系更是确定责任范围的直接依据。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复杂的。
有时一个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多个原因引起,因此,在实践中,对某一损害结果和多个致害原因还应分其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
直接原因一般是直接作用于损害结果,与损害的发生具有必然的联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行为人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而不应由其负全部责任。
4、主观过错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表明了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所抱的主观态度。
过错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故意和过失。
(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标准和规划。
它直接决定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等诸多因素,是确定侵权责任的根据之一。
我国民法学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把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分为三种,即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构成。
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
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应当由主观上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主观上的过错是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基本要件之一,缺少这一要件,即使加害人造成了损害事宜,并且加害人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也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德国学者耶林指出:“使人负损害赔偿的,不是因为有损害,而是因为有过失,其道理就如同以上学说之原则,使蜡烛燃烧的,不是光是氧。”。
耶林这一论述精彩地描绘了过错要件在侵权责任构成中的最终的决定的地位。
杨立新教授这样论述:“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作为法律价值判断标准,就不仅仅要求将过错作为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而且要求将过错作为侵权责任构成的最终的、决定的要件。”我国《民法通则》对此有明确规定,《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当行为人的过错无法律或法规特别规定时,可以实行过错推定。
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它是指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指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过错行为人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又称无过失责任原则,指的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以过错的存在判令行为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与过错责任原则相比,无过错责任原则具有以下特点:(1)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承担责任的要件,只要行为人不能证明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的存在,不论有无过错,行为人即应承担责任。
(2)无过错责任原则仅适用于法律特别规定情形。
(3)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要求受害人对加害人的过错举证证明。
(4)无过错责任原则一般有最高赔偿的限制,不得主张惩罚性赔偿。
(5)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得以行为人无过错免则,且免责条件有法律严格规定。
3、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有过错,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以公平考虑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由双方当事人公平地分担损失的归责原则。
《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三、侵权行为形态
(一)侵权行为形态概述侵权行为形态是指侵权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对各类具体侵权行为的抽象和概括。
(二)侵权行为形态分类1、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1)一般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是指侵权行为的一般条文规定的侵权行为。
即行为人基于自己的过错而实施的,运用过错责任原则和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的侵权行为,它的侵权民事责任方式,是直接责任。
一般侵权行为运用过错民事责任原则,不仅应以过错为责任的构成要件,而且应以过错为责任的最终构成要件。
一般侵权行为运用统一的责任构成要件,这就是所有的一般侵权行为都必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四个要件,没有任何例外。
(2)特殊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是相对于一般侵权责任而言的,是指欠缺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并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归责的侵权行为。
2、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单独侵权行为是指单独的一个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
单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由实施侵权行为的人自己承担,自负自责。
两人以上共同事实连带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属共同侵权行为3、积极的侵权行为和消极的侵权行为(1)积极的侵权行为是指以作为的方式实施的侵权行为。
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不作为义务而实施作为的行为,造成受害人的人身、财产以及精神损害的,构成积极的侵权行为。
(2)消极的侵权行为是指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侵权行为。
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作为义务而不作为,致使受害人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4、以过错方式划分的侵权行为形态(1)普通过错:它坚持某个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而致受害人损害并应负责。
普通过错是一般侵权行为的最典型形式,也是最常见的侵权行为形态。
(2)共同过错,就是共同侵权行为,其特点就是数个共同加害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而受害人一方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没有过错。
(3)混合过错,对侵权损害结果,不仅加害人有过错,而且受害人也有过错。
(4)受害人过错,在造成损害的原因中,只是由于受害人的'过错发生的,而加害人没有任何过错的,就是受害人过错。
5、以侵害客体划分的侵权行为形态(1)侵害财产权的侵权行为是指侵害国家的,集体的或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驻其他侵权的行为。
(2)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侵权行为,是指侵害公民的身体、生命和健康权,并造成受害人死亡或者伤害的行为。
(3)侵害人格权的侵权行为。
(4)侵害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四、侵权民事责任方式
(一)侵权民事责任方式概述侵权民事责任方式,就是指侵权行为人依据要害权行为法就自己实施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具体的民事责任形式。
侵权民事责任方式是落实侵权责任的具体形式,是责任与义务,向法律负责和向受害人负责的结合。
(二)侵权民事责任方式和运用1、返还财产。
是普通适用的侵权民事责任方式。
《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
2、恢复原状。
是指恢复权利被侵犯前的先前状态。
3、赔偿损失。
是指行为人因侵权行为而给他人造成损害,应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所受的损失。
(三)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1、停止侵害。
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在继续中,受害人可依法请求法院责令侵害人承担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方式。
2、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3、赔礼道歉。
(四)综合型民事责任方式1、排除妨碍。
是指侵权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使受害人无法行使或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受害人请求加害人将妨碍权利实施的障碍予以排除。
2、消除危险。
是指人为的的行为和其管理下的场合有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或存在侵害他人人身权的可能,他人有权要求行为人采取有效措施,将具有危险因素的行为及场合予以消除。
(五)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1、不可抗力。
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客观情况要被确认为作为免责事由的不可抗力,应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是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并且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所支配的现象。
②必须成为损害发生的原因。
③必须具有人力不可抗拒的特性。
2、受害人的过错。
是指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负有过错。
3、受害人的同意。
是受害人事前明确作出的自愿承担某种损害结果的意思表示。
4、第三人的过错。
是除加害人与受害人之外的第三人对受害人的损害负有过错。
5、意外事件。
是指非因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偶然发生的不可预见的损害,作为免责事由的意外事件,应具备如下条件:(1)必须是不可预见的;(2)损害的发生归因于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
(3)必需是偶然发生的事故,并不包括第三人的行为;(4)意外事件作为负责事由,仅运用于过错责任。
6、自助行为。
是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施加的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强制行为。
(六)诉讼时效1、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对侵权行为同样运用。
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为2年,超过这一期限,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利益的权利。
2、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在一些特别法中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产口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爱到损害时起算”。
《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
在处理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要注意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运用法律原则,不能完全运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3、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在《民法通则》中第135条规定为。
在《产口质量法》条33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用户之日起,消费者满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五、侵权责任竟合民事责任竟合是指某个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两种责任既不能相互吸收,又不同时并处,只能选择承担其中的一项责任。
民事责任竞合具有以下特点:1、民事责任竞合是由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引起的。
2、民事责任竞合的产生是由一个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造成的。
3、在一个行为产生的数个责任之间相互冲突。
4、处理侵权民事责任竟合法律后果的原则是采取反一方式,从两个请求权中只能选择一个行使;一个请求权行使后,另一个请求权自行消灭。
对此种发生责任竞合的处理,我国在立法中已有明确规定。
在《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益的,受害人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0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122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作出选择后,在一审开庭以前又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对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经审查异议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六、损害赔偿
(一)损害赔偿概念和性质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一方因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等对他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在当事人之间产生请求赔偿权利和给付赔偿义务的债权债务关系,当债务人不自觉发行赔偿义务时,该种债务即转化为损害赔偿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的法律特征是:⒈损害赔偿的根本目的是救济损害。
⒉损害赔偿具有财产性的特征。
⒊损害赔偿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⒋损害赔偿义务具有转化性的特点。
(二)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要素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同其他一切法律关系一样,包含三个要素。
⒈主体。
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侵权损害赔偿的权利和义务的承受人,即对当事人和其中享有赔偿权利的一方是赔偿权利主体,负有赔偿义务的一方是赔偿义务主体。
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既可以是单人主体,也可以是多数主体。
⒉内容。
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侵权行为的受害人请求加害人赔偿损失的权利和加害人承担的赔偿受害人的损失的义务。
3、客体。
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赔偿即补偿损害的财产给付。
受害人享有的权利,是请求对他的损失给予赔偿,加害人负有的义务,是对自己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其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就是加害人对其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它以财产的给付作为标志。
(三)财产类损害赔偿财产损害,是指侵权行为侵害财产权,使财产权的客体遭到破坏,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贬损、减少或完全丧失,或者破坏了财产权人对于财产权客体的支配关系,使财产权人的财产利益受到损失,从而导致权利人拥有的财产价值的减少和可得财产利益的丧失。
1、财产损害的种类(1)侵占财产。
是对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非法占有为特点,使该财产的所有人对该财产丧失点有长久所有权。
(2)损坏财产。
是对他人所有的财产进行毁损为特点,使该财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受到破坏,以至完全丧失,使原所有权人的财产拥有量减少,以至丧失。
2、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财产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应当以客观的财产、财产利益所损失的价值为客观标准,损失多少,赔偿多少。
全部赔偿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在实行全部赔偿原则的时候,必须坚持一个前提,就是予以赔偿的损失必 须是合理的。
(四)人身伤害的损害赔偿人身伤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致伤、致残、致死的后果以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
《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关于人身伤害赔偿的基本内容。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参考文献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有关规定2、杨立新《侵权法实务全书》版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979年版4、杨立新、王利明《侵权行为法》5、王利明律师资格考试用书
篇5:本案80000元是借款还是投资款 ?论文
本案80000元是借款还是投资款 ?论文
[案情]:205月12日,张某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公司,因公司缺资金周转,张某便找到其亲戚张某,要求张某借80000元钱给自己,周某见张的公司年年赢利,便提出这80000元作入股资金,双方约定:不管张某公司是否亏损,周某每年可分得红利3000元。--,张某按照双方约定每年分给周某红利3000元。,因张某的公司亏损,张某未支付周某红利。6月,周某找到张某要求其偿还入股资金80000元及拖欠的红利4500元,张某则以公司亏损为由要求周某共同承担亏损。为此,周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张某偿还投资款80000元及应得红利4500元。法院审理中查明,被告张某公司系一家由自然人出资成立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00元,营业期限自年4月26日至月5日。从2000年3月被告公司提交的工商年检报告看,该公司成立以来,既无股东变更登记又无资本金变更登记,在公司章程“股东名称和姓名”条款中也无原告周某姓名。
[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张某这80000元到底属股东出资,还是借款的问题上,合议庭存在以下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此款应认定为借款。有限公司经营过程中吸收新的股东,增加注册资本金,法律是允许的,但必须依法操作,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序,如双方需有真实意思表示,公司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公司章程的修改,法定期限内向工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等。本案原告向被告交付80000元人民币属实,该款项虽然名为“投资款”,但究其性质,由于被告既未向原告签发出资证明书,也未修改公司章程,更无工商部门变更登记,故此款应认定为借款。
第二种意见认为:此款应认定为投资款。因为张某与周某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明确约定:这80000元属于投资款,且在和20张某给付了周某投资款的红利,双方都承认了这笔钱属于投资款。故此80000元应认定为投资款。
[评析]: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正确。理由如下: 当投资关系发生纠纷并诉诸法院时,当事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经常会故意混淆“投资”的性质:当公司赢利时,投资者希望将“投资”理解成股东出资,以便多获利;而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或亏损时,投资者当然希望给公司提供的是借款,从而避免股东应承受的风险。笔者认为,在类似投资纠纷案件的审理中,某一主体对某公司的“投资”属于股东出资,还是借款性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否履行法定登记程序。投资者对公司出资,直接引起该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加。按照相关公司法律规定,增加注册资本是公司的大事,应当履行较为严格的表决程序及登记程序。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增资应由董事会制定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案,然后提交股东会决议,并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增资款缴足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同时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如果被投资公司履行了上述法定程序,“投资”的性质当然就一目了然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行为并不都操作规范,常常是口头协商的多,签署文件的少;事实行为的多,履行登记程序的少。因此,从尊重事实及公平的原则出发,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其他方面。(二)投资者与被投资公司的意思表示。 笔者认为,判定“投资”是何性质,双方的意思表示最为关键。因为从根源上讲,“投资”行为本身就是基于双方的自由意愿而形成的,一般在“投资”行为开始前,双方就会明确“投资”的形式。双方意思表示的方式很多,口头的商定虽然最直接,亦被广泛应用,但在诉讼过程中,口头意思表示由于无法固定,往往不能成其为证据,故主要核实的应为以下几个方面:(1)书面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是“投资”性质最直观的记录,因此也是最重要的证据。通过审查合同中“投资”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包括投资的形式、投资人的回报、投资人是否参与公司经营、投资款是否可收回等内容,我
[1] [2]
篇6:本案被告行为是债务担保还是债务承担论文
本案被告行为是债务担保还是债务承担论文
案情:
唐某欠王某款项,有欠条一份。208月,王在某厂遇到唐,向唐催要该款,唐表示无力偿还。该厂张某与唐某系朋友,张某遂要求王宽限唐某几日,并在欠条上写上“此款由我星期三还”的字样,同时签注了姓名及日期。过了约定的星期三后,王某的款项未得到清偿,其向法院起诉张某,要求张某偿还唐某所欠的款项。
分歧:
本案中,张某的承诺行为到底属于何种性质,张某是否承担责任存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承诺是一种保证。根据相关解释,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合同可以在主债务合同成立之前订立,也可以在其成立之后订立,但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债务有愿意承担保证责任的意思表示,是保证合同成立的重要程序。本案中,唐某结欠王某债务,在王某的追要过程中,张某出于一定的因素,主动向王某表示该欠款由其归还,王某接受了该承诺。这里,张某作为第三人与作为债权人的王某作了约定,债务人唐某的欠款由张某在星期三前归还,此情形符合保证的一般特征,应当认定张某的承诺是一种保证。但该保证行为与通常的保证又有一定的区别,通常的保证中,保证人保证还款的意思表示一般是在主债务发生前或者是在主债务发生之后到期之前由保证人与债权人在保证协议中体现。本案是在债务到期之后,为保障王某债权的实现,而由张某向王某作出保证,保证王某的债权在星期三前得以实现。这是一种债务到期后,实现债权过程中的保证行为。因此,本案是一种保证,张某到期未能还款,应当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的承诺属于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性质,即张某代唐某向王某履行债务,其只能作为债务人的履行辅助人,而不能作为债务人存在。本案中,王某和唐某作为债权债务的当事人,张某作为第三人单方主动要求为唐某履行还款义务,王某和张某均未表示反对,由此可以认定张某是代为履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作为代为履行第三人的张某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应当由债务人唐某向债权人王某承担违约责任。在此情况下,唐某并没有退出债权债务关系,其是真正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还款的义务。张某不是适格的债务人,王某不能主动要求其承担还款责任,故应当驳回王某对张某的诉讼请求。
第三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是一种债务的承担。所谓债务的承担,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部分转给第三人承担的现象。其中,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地位而承担全部债务,使债务人脱离债的关系的债务承担方式称为免责的债务承担;原债务人不脱离债的关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到债的关系中与债务人共同按份或连带承担债务的承担方式称之为并存的债务承担。通常情况下,债务承担的前提是已经存在的债务合法有效且依规定或者约定此债务不专属于债务人本人的。其次,债务的承担须由第三人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就债务的转移达成合意,这种合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只要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债务转移即成立。最后,债务转移应当得到债权人的同意。如果是由第三人和债权人达成债务转移协议的,协议本身即体现了债权人对转让债务的认可,不需要债权人单独进行同意的表示。但如果是由第三人和债务人协议转让债务,则必须得到债权人的同意。我国合同法第84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从这条规定可以认定,债务人可以和第三人协议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承担,但必须经债权人同意。从债务承担的分类上看,该规定所体现的是一种免责的债务承担,即原债务人脱离债的关系,由第三人直接向债权人承担债务。对于并存的债务承担,由于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增强债权实现的可能,因此,由债务人和第三人订立的债务承担协议可以无需债权人的同意,但应当告之债权人。债务承担的法律效力为:免责的债务承担由第三人直接向债权人承担债务,原债务人不承担责任;并存的债务承担由债务人和第三人按份或连带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结合本案,张某在没有损害唐某利益的情况下,主动、自愿向王某承诺还唐某结欠王某的款项,王某表示同意,可以认定张某作为第三人与作
[1] [2]
篇7:本案中的房屋是借用还是买卖
本案中的房屋是借用还是买卖
案情:1995年,江苏省海安县县城在城镇改造过程中,需要拆除张孙某夫妇所有的房屋。6月18日,海安县城镇房屋拆迁事务所遂与孙某的丈夫张某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一份,约定拆除建筑面积达355.4平方米的生活用房,以产权调换形式为其安置四套商品房,分别是25号楼301、302、303室和四号楼305室,张某补交拆迁补贴与商品房之间的差价27222.52元。1995年6月29日,张某交纳了安置房差价3011.24元。同年8月25日,被告钱某以张某名义交纳安置房差价24211.26元。张某遂将安置房中的305室交给钱某使用。此后,钱某还分数次向张某交付了现金13011.29元,并直接向开发商交纳了305室所附车棚的现金2200元。年初,张某生病,病情渐趋加重。钱某为防止所交钱款缺少依据产生纠纷,遂于3月18日让其妻到张某家中要求补立手续。当日,张某的儿子以其父亲的名义出具收条一份,载明:“今收到钱某所购人民东路四号楼305室部分房款人民币壹万叁仟零拾壹元贰角玖分整。”6月7日,张某病故后,其妻子及子女要求钱某返还房屋,遭到拒绝,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中,孙某等人诉称,我家因拆迁安置的商品房需要被交差价。被告以替张某垫付部分差价为条件,要求张某将305室暂借给其子和儿媳居住。此后,在张某生病需要用钱时,被告要求购买305室,并由张某之子出具收到房款的收条。张某与被告之间一直是借用关系,房屋买卖行为无效,被告应当返还房屋及相应车棚。被告钱某则辩称,张某家拆迁时,根据当时安置政策大约多余60多平方米的指标,出于友谊,张某将多余指标让给我享受。我根据张某提供的`交款通知单,交纳差价24211.26元后,张某将305室让给了我。以后,我又陆续交给张某及其妻补偿金10000元。203月,为防日后发生纠纷,我让妻子找张某补办购房交款手续,张某吩咐其子补写了收条一份。因此,双方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钱某的侄女证明:年3月18日,其陪钱某之妻去张某家让张某就交付的房款出具收条,张某让儿子书写,其儿子也将告知父亲。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证人虽然与本案被告有一定的利害关系,但其证言与案件具有关联性,且证明的内容与张某之子所写收条能相互印证,应当具有证明效力。结合钱某为张某代付安置房差价及向张某交付现金、张某交付房屋及张某之子代书收条的事实,可以认定张某与钱某之间存在事实上的房屋买卖关系。原告方主张本案讼争房屋系张某借给被告使用,并无证据证明。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也告知了原告方主张的法律关系有误,但原告方不同意变更,因此对原告方的诉讼请求难以支持。法院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作出了上述判决。
点评: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当事人应当以何种民事法律关系提出诉讼主张,是借用法律关系还是买卖法律关系?
在民事诉讼中,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对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民事法律关系只是一种法律形式,它的实际内容则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关系,如财产所有关系、财产使用关系、商品交换关系等。当事人在诉讼中能否正确判断法律关系的性质,不仅影响到其能否向人民法院提出正确的诉讼请求,而且可能导致能否赢得诉讼。本案中,原告方主张的法律关系是借用,被告方则认为是买卖,这两种法律关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所谓借用,是指当事人将自己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标的物交给他人使用,但不转移财产所有权的行为;而买卖则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相应价款的行为。由此可见,借用与买卖的关键区别在于,标的物的所有权是否发生了转移。显而易见,结合本案
[1] [2]
篇8:本案应定运输合同纠纷还是委托合同纠纷论文
本案应定运输合同纠纷还是委托合同纠纷论文
基本案情:
11月3日,吉水县某粮油加工厂与个体司机罗某签订一份合同,约定由罗某装运加工厂一车大米送往广州市某厂销售,运费1300元;售完货后,由罗某代领货款并带回加工厂。合同履行中,罗某将大米送到目的地出售后,代领了货款32000元并返回,途经广东省连平县境内时,突然遭遇他人抢劫,货款被洗劫一空,罗某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该案正在侦查中。为此,加工厂要求罗某按合同支付货款32000元。
对本案的定性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定运输合同纠纷,按照现行合同法所采严格责任原则,罗某应按合同约定支付加工厂货款32000元。
理由是:本案中罗某与加工厂签订了一份运输合同,合同除约定有关运输条款外,还约定由罗某代领货款并带回加工厂,该条款应属运输合同的附属条款,合同性质仍属运输合同,罗某已接受该合同的全部条款。按照运输合同的有关规定及合同全面履行原则,罗某应安全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并代领货款返回,如数交付给加工厂。现罗某已领取货款,且货款是在其控制之下被抢,以致罗某无法向加工厂交付货款,构成违约,按照合同违约的严格归责责任原则,罗某应承担继续履行合同的责任,支付加工厂货款32000元。待案件侦破后,再由罗某自行追回其损失。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定委托合同纠纷,罗某不承担支付被抢货款的责任。
理由是:本案中罗某与加工厂签订的合同从其内容上看,分为运输合同有关事项的约定与委托合同有关事项的约定两部分,属于运输合同与委托合同两种有名合同的联合,该两种有名合同应各具其独立性,不分主次,法律适用时应分别适用各有关合同的规定。本案运输合同的履行没有争议,产生纠纷的属委托合同的履行,为此,本案应定委托合同纠纷,适用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我国现行合同法违约归责的一般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即只要存在违约,不管违约方是否存在过错,都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对某些特殊的'合同还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无偿合同、委托合同,其违约采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本案中罗某接受加工厂的委托携款返回,并且接受委托是无偿的,根据合同法第406条的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因此,罗某只对其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货款被抢,罗某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其风险应有加工厂自行承担,罗某不承担赔偿责任。
篇9:本案适用裁定驳回起诉还是径直作出判决?论文
本案适用裁定驳回起诉还是径直作出判决?论文
一、案情
今年6月16日,某县工商联(以下简“工商联”)经他人介绍与叶清签订了一份租赁经营合同。该合同载明:工商联将其开办的工商联经济服务部(申请注册资金248600元)的营业执照出租给叶清经营一年,叶应向工商联交纳服务费1200元;叶清租赁期间,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租赁期间所发生的债权债务等一切经营风险均由叶清承担,工商联不负任何连带责任;工商联在合同签订之日应向叶清移交《工商联经济服务部》公章一枚、企业法人代表资格证书一本、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合同签订后,双方办理了法定代表人变更手续,并移交了公章、营业执照。同年7月4日,叶清以工商联经济服务部的名义,在刘某开办的名琴音响行赊购了12台厦新DVD,共计货款8640元,并由其本人执笔向刘某出具了一份收据,该收据加盖了工商联经济服务部的公章。数日后,叶清携这些DVD离开吉水县城至今不归。为此,刘某要求叶清和工商联经济服务部归还货款,并要求工商联作为主管部门和开办单位,在该企业注册资金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二、裁判理由和结论
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有二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应裁定驳回刘某的起诉。其理由是:叶清以工商联经济服务部的名义向刘某赊购价值8640元的DVD,并出具盖有“工商联经济服务部”公章的收据,尔后携所购DVD逃走,其行为实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而涉嫌诈骗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因此,法院就本案处理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案件相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应径直作出实体判决。其理由是:叶清的个人行为虽涉及到诈骗犯罪嫌疑,但并不影响本案的经济纠纷性质,因为本案还直接涉及到工商联应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工商联作为“工商联经济服务部”企业的开办单位,并将该企业的营业执照和公章租给叶清经营,理应对叶清的诈骗行为所产生的民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法院就此案应作为经济纠纷进行审理,且应径直作出实体判决。
一审法院最终采纳了上述第二种意见,判决如下:
叶清在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偿清所欠刘某货款8640元。此款由工商联负连带清偿责任。
宣判后,工商联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处理恰当,故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点评
笔者认为,法院的的判决是正确的。理由是:
1、本案处理的关键是:如何处理案件中涉及的财产犯罪和民商事纠纷的问题。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从初期的先刑后民、重刑轻民,到现在的刑民分开或刑民并举,这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逐步科学化理性化的的一个表现。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诉讼主体、客体、内容、性质、依据、目的等方面均不相同,对行为进行评判的标准和角度也不相同,不能放在同一范畴里进行直接比较,一般不存在诉讼程序上的冲突问题。本案中叶清涉嫌诈骗犯罪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法人行为的必然无效,买方当事人内部人员叶清涉嫌犯罪,并不意味着卖方刘某民事权利的全部丧失。同样,保护卖方当事人刘某无过错一方的民事权利,并不导致买方当事人叶清涉嫌刑事诈骗犯罪的豁免,工商联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其经济服务部经营人员叶清刑事责任的免除。
2、本案解决的是民事权利是否成立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将取得的财物部分或全部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外,该单位对行为人因签订、履行该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4条规定:“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
[1] [2]
篇10:电子商务是改良还是革命论文
电子商务是改良还是革命论文
电子商务在国内已经经发展了好几年了,愈来愈多的传统企业参与电子商务领域,也实现了电子商务的理性回归。海尔、美的、春兰、39、中石化、联想和中国邮政等1批传统大企业,掀开了以传统企业为主角的电子商务阶段。1时间,各种“电子商务”、ERP为主题的媒体炒作不绝于耳,大有当年鲁迅先生所说的“剪掉辫子就是革命”的架式。值患上注意的是,如果不是从企业商务的实际需要动身,而只是做给股市或者上级领导看,乃至只知道ERP的概念就仓皇追随潮流,将很难防止重蹈失败的复辙。
分析国内众多电子商务公司失败的缘由主要是没有从价值链角度来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而是假借电子商务之名玩资本游戏,通过电子商务的情势来赚投资者的钱,而并不是为了脚塌实地地做业务而启动电子商务。恶梦醒来,人们苏醒地认识到,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电子商务如同海市蜃楼。那末,电子商务,是改进仍是改革?这真的要引起大家更深的思考了!
1、传统商业的在线销售能够胜利吗?
目前在线销售的优势,传统商店也能够很快应用。道理很简单,技术是现成的,所以电子商务对于每一个企业是同等开放的,在线销售的优势是暂时的。弦外之音就是可以看好电子商务,然而其实不看好在线销售企业,由于技术不是在线销售企业可以垄断的。或者许这个观点会当即受到某些在线销售专家的反对于,可能他们认为:“使传统商家取得胜利的基本手腕必然可以胜利地转化到网上来运用自若。”理由也很简单,网上运作需要3种基本技巧:推销能力、直接面向以及知足消费者的能力,和必要的技术能力,绝对于不能将在线销售看成1个技术装备。并且会正告说,没有上述3种能力,传统商家将本身“虚拟化”的努力颇有可能会破产。而且大多数传统商家在上述3种能力中只具备其中1个优势,就是推销能力。然而传统零售业中没有甚么推销方面的立异,而立异是网上运作胜利的症结。目前组织庞大而官僚化的传统零售商,反映缓慢。这些都会制约传统企业向网络销售商的转变。同时,咱们也看到,在线销售自身就是1个竞争残暴的战场,许多企业并无找到自己的优势,传统零售业要想在在线销售中抢患上1席之地,可能还无比艰巨,但这条路还患上走下去,由于培育竞争优势绝非1朝之力。
同时,新生的在线销售企业的优势是不是能够保持,和能否保持多久,这可能需要时间考验。然而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商业的瓜葛,和它们的前景究竟如何,目前商业巨头之间对于此拥有显明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商业策略。
2、传统商业还会存在吗?
有1种观点认为,因为电子商务的对于零售市场的抢占,传统零售确定正在走向末路。1家新开拓的网上销售香水的企业以身说法,他的企业开始进行在线销售,获得了显明的事迹,但同时他的传统零售业务已经经减少了,缘由是1些老客户已经经转移到网络上了。然而也有人认为,传统商业还会存在以及发展,尽管全面掌握信息可以给电子商家很大的优势,“砖瓦结构的商家正在具有他们自己的商务网站。他们会像所有人1样捕捉到首要而全面的信息。”
也有人认为传统品牌在网络时期还会熠熠发光,尤其对于于这些雷打不动的老字号,他知道甚么是销售以及行销的节骨眼,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的战略以及战术,乃至可能会使传统商店从新夺回必定的优势。从长时间来看,商业的好坏将只是管理上的差别,传统企业的存在将是1种依赖网络的存在,这是大家对于它的认同。无非现在还有许多时间让传统企业进行改造。
3、资本的支撑以及长远利润期待
促使新生的在线销售企业能够患上到快速发展的1个首要的缘由,就是投资人对于传统零售商以及在线销售商的指望不1样。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必需有切实的高资金回报,而对于新生的企业来讲,现在的利润其实不首要,首要的是重视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市场份额。
因而有些传统以及在线销售兼有的企业开始让新企业独立出来。例如1个名叫Perfumania的香水销售商,顺应电子商务潮流而树立了1个Perfumania.com网站,现在又将其分拆出去,成为独立的公共上市公司。理由很简单:网站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发1个有力的、技术先进的网上零售以及批发业务,因此必需患上到足够的资金支撑。Perfumania的市场价值是由延续的利润为支持的,为取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花出去的开消将对于公司的市值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就是说传统商业在网站运作中,既要应用原本的资源(尤其是品牌),又要遵守互联网企业的规则运营。
人们知道资金支撑的不同多是在线销售企业以及传统商业在发展上存在的最大区分:电子商务取得资金的鼎力支撑,而且还患上到舆论的支撑。谈到在线零售商目前的投资以及回报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尽管终究投资者请求取得利润回报,而不是不断增长的销售额。然而他们寻求的不是现在的利润,这给予许多互联网企业以发展的时间空隙。从长远来看,这类投资是值患上的。电子商务不单单通太重新配置资源取得,而且通过更有效力的营运。由于互联网在上游以及下游都能做患上更好——通过供应环节的管理以及更好的信息,零售商整体上将更有效力,即便在定价方面的主动权减少了,利润却可以提高。高效力使零售商患上以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服务价值,同时又能增添边际利润率。从投资角度看,在线零售正处于胚胎阶段,不管是网络世界仍是现实世界都在不断演现赢家以及输家悲喜剧。
4、电子商务战略家的悖论
作为最著名的网络书店Amazom.com的老板,贝索斯对于自己在线销售无比自信:“咱们最难被人复制的是咱们让客户着迷的文化。这类文化渗入在客户服务、后勤供应、软件以及行销等各方面。公司的文化是不可能被模仿的。1旦公司有了文化,它就像马上干硬的水泥。”这是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的讲话,也是他对于电子商务最精辟的论断,那就是网站优势终究来自于文化,拥有特点的、让客户着迷的文化。而且在文化构成进程中包括着可以信赖的服务,网上服务的首要性愈来愈凸起。贝索斯认为每一个人上网购物的第1次经验是最首要的。如果起头不好,就会有问题,他们就不会再回来了。不断成熟的网络消费者对于服务的指望也在不断提高。
贝索斯尽管依托电子商务1跃成为明星,然而他对于电子商务的估量自身比较小心。“我估量(在线销售)只会占一五%。现实的商业世界依然是人类所发明的最佳媒介。电子商务在整个商务流动中所占的百分比将只会产生迟缓的变化。”并且批判那些“但愿B—B的电子商务应当比实际上发展患上更快些。”的观点是1个不公道的假定。同时又认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几近是全方位的,超乎任何拥有理性思惟的人所做的假定。这就构成了自己的悖论:他前面所讲的理性思考是不是也是不肯定的呢?他认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全方位”同他对于“迟缓的变化”是不是自身就是矛盾呢?这的确反应了人们对于整个电子商务前景的凌乱以及不肯定。
电子商务
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这类快速增长的趋势到底何时会缓解?它对于传统商业影响的力度到底如何呢?是对于传统商业的改进、补充以及完美,仍是对于传统商业的革命呢?对于这些最佳的回答就是行将到来的未来。而在网络世界中,未来是创造出来的。
篇11:分析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的责任追究论文
面对日益增多的环境侵权事件, 我国在追究环境共同侵权责任这一问题上并不完善。在侵权责任追究上, 针对民事环境侵权,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是采用现有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而针对行政性环境侵权, 主要是以《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为法律依据。就绝大多数仅为单一的民事环境侵权或行政性环境侵权纠纷而言, 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在适用以上法律追究侵权责任时尚且存在一些困难。然而, 环境侵权具有复杂性, 现实中大量存在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的事件。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和法律的缺位, 在出现类似事件时, 在界定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构成行政性环境侵权以及确定为行政权后, 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责任应该如何分担, 成为该类环境侵权案件处理时的一个难题。有鉴于此, 本文就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的责任追究进行探讨。
一、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责任追究之困境
近年来, 伴随着复合污染的扩大和其他环境违法现象的发生, 共同环境侵权现象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而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共同环境侵权的行为也是共同环境侵权的一种, 虽然此种环境侵权在整个环境侵权纠纷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但却是环境侵权纠纷中最为复杂最难处理的一类案件。第一, 行政性环境侵权难以界定。在共同环境侵权案件中, 污染源呈现五花八门的复合形式, 且由各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加害人人数众多且往往难以确定。因此, 在共同环境侵权案件中, 一个首要问题就是确定侵权主体。在实践中, 会发现在许多环境侵权案件中, 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以及法定义务不履行行为也是导致环境侵权的因素之一, 此时, 行政主体的违法失职行为以及法定义务不履行行为能否界定为行政性环境侵权行为, 到目前为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立法上都没有清楚地界定。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 针对行政机关的某些违法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国家赔偿也以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为要件。对于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是否能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请国家赔偿这一问题无法可依。因此, 不作为的行政性环境侵权在界定上存在困难。第二, 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间责任分配无法可依。责任承担是环境侵权案件处理的最终目的,只有在相关主体合理承担责任的基础上, 受害人权利才能得到真正救济、受损害的环境才能得到真正修复。但是, 目前, 我国在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共同侵权时责任追究的理论研究不多, 立法也存在空白。因此,即使环保法庭受理了此类案件, 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侵权责任的分配也无法可依, 此类案件的相关主体的责任也得不到追究。
二、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责任追究困境之原因分析
有侵权必须有救济, 在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事件中, 只有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 才能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救济、环境污染事件得以减少。为了使此类案件的受害者得到救济、相关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环境得到保护, 通过上文对此类案件责任追究现状的分析, 以下从行政性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认定以及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责任分担形态三大方面分析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司责任追究困境的原因。
( 一) 行政性环境侵权在归责原则上存在局限性归责原则是界定一个侵害行为是否是侵权行为的关键。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以及《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受害人取得国家赔偿的条件 , 能够看出, 我国在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上采取违法责任原则。但是, 在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事件中, 行政机关致害不但表现为行政行为的违法还表现为未履行法定义务即行政不作为。如果违法责任原则仅仅适用于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 那些因行政机关没有尽到法定义务而导致环境污染事件进而危害到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政机关的责任得不到追究, 既不利于环境污染的预防, 也使得受害人的权益不能得到公平救济。
( 二) 行政性环境侵权在因果关系认定上存在争议不论民事环境侵权还是行政性环境侵权, 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侵权主体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 环境侵权的复杂性使得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因果关系认定成为一个难题。针对民事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问题, 虽然存在“ 因果关系推定” 、“ 疫学因果关系” 、“ 间接反证说” 等学说, 各个学说之间存在一些争议, 不过它们都认为行为与结果之间应该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于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共同致害的环境侵权案件, 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未履行法定义务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是不是存在因果关系? 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判断标准。有人认为我国《国家赔偿法》只规定了赔偿直接损失, 主张应该以“ 直接因果关系说” 作为行政性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的标准。有人认为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共同导致的损害是共同侵权行为的结果, 因此不能适用“ 直接因果关系” , 应适用“ 因果关系充分性理论”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 只要国家机关违背其特定义务, 并因此导致其损害, 且受害人没有其他受偿手段, 则认为国家赔偿责任的因果关系存在。正是因为理论上在行政性环境侵权在因果关系认定上存在争议, 使其很难界定。
( 三) 民事主体与行政机关的责任分担上存在分歧在多数人的侵权责任中, 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 在行政共同侵权中只有承担连带责任一种情形, 此时两个以上行政机关是有联络的, 在民法领域, 共同环境侵权分为两种联合形式, 包括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前者的前提是侵权人有共同过错, 因此各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后者只是数个行为的偶然结合而致使他人损害, 这种情形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存在争议。在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共同致害的环境侵权案件中, 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存在有意思联络的情形和无意思联络的情形, 前者是行政机关与民事主体存在共同过错, 进而造成环境污染使受害者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后者是民事主体的行为造成环境侵权, 而行政主体对侵权结果的发生未尽到法定义务。在这两种情形下, 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的责任形态应该是连带责任? 按份责任? 还是补充责任? 在理论上也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 为了使受害人的权益真正得到保障,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应该承担连带责任。有的认为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 减轻其赔偿责任, 应适用按份责任。还有的`认为不应加重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应适用补充责任。责任承担是受害人得到救济的最终保障, 而在责任形态上的分歧, 使得侵权责任得不到公平追究, 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完善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的责任追究之建议
通过分析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责任追究的现状,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行政性环境侵权的界定上存在困难以及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责任分担上存在争议。因此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以完善司法实践中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的责任追究。
( 一) 拓宽行政性环境侵权的违法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 可知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采取违法责任原则, 依照此归责原则, 只有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确认违法的情况下才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赔偿责任。但近年来发生的漳州“ P X 爆炸事件” 以及最近发生的天津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我们对行政监管责任问题的思考, 虽然相关监管部门的失职行为并非这些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但如果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前能及时行使安全、质量检查等法定职责, 那么这一起起悲剧是否能够避免? 权力主体的上述失职行为, 究其本质就是行政不作为行为。此外, 行政相对人以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其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为由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也屡见不鲜。这些都表明了行政不作为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也会对公民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
行政法理论认为, 行政机关的职权和义务都是法定的。在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案件中, 如果说行政机关违法颁发排污许可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损害他人人身、财产。行政机关未履行监测、监管义务导致超标排污同样也会造成污染环境从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因此, 行政机关违法失职行为与未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都会造成损害结果的发生。因此, 在《国家赔偿法》中, 只规定违法行为造成损失可以得到赔偿而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造成的损失得不到赔偿是不合理的。正因为法律规定上的缺位, 使得实践中, 在涉及行政主体的共同环境侵权案件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受行政上的处分, 而不负任何赔偿责任。这样的处理不仅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履行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的义务, 也不利于因环境污染而受损害的受害人的救济。因此, 在《国家赔偿法》中, 不仅应确立行使职权违法责任归责原则, 还应将行政不作为纳入行政赔偿的违法归责原则中, 即行政赔偿中的违法责任归责原则不仅适用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也应该包括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
鉴于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 行政不作为” 的概念应明确纳入国家行政赔偿范围, 并明确把行政不作为行为纳入《国家赔偿法》之中, 使得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还要增加条文明确规定因行政机关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或不履行法定职责, 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可以获得国家赔偿的具体情形, 如行政机关未履行排污监测、监管义务。
( 二) 降低行政性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在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共同造成的环境侵权案件中, 行政机关违法行为或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不是导致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行政行为更多的是与其他原因结合, 共同造成损失的发生或扩大。如果依照《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以直接因果关系作为认定作为的行政性环境侵权的认定标准, 认为行政主体无需为其行为产生的间接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非但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也为行政主体推脱责任找到了借口。因此, 因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与民事主体的侵权行为共同造成的间接损失, 行政机关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行为不仅有行政行为, 还包括不作为的行政行为, 有学者认为只要行政主体应履行义务目的是为了保护特定主体利益, 而行政主体违背了义务, 对特定主体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这种行政不作为即构成行政侵权行为, 该不作为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判断, 行政不作为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来确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可以将行政不作为与其他原因结合造成损害的情况纳入国家赔偿的责任范围, 使其既有利于督促行政主体积极履行法定职责, 也能够更全面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是合理的。实践中, 不论是作为的行政行为还是不作为的行政行为, 不能仅以行政行为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作为判断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标准, 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当行政行为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必然原因时, 行政主体当然需要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当行政行为与其他原因结合导致特定主体权益受损时, 只要行政行为违法, 或者未履行义务, 并且如果义务正常履行损害就不会发生或扩大, 那么行政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就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此时, 行政主体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在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上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在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共同导致环境共同侵权案件中, 在行政性环境侵权的认定上, 应该降低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并采取间接因果关系。但这种认定必须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不是所有导致环境损害后果的行政行为都应该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因此笔者认为, 间接因果关系的适用应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因果关系的逻辑联系; 二是因果之间具有相关性。
面对环境污染致害案件的频繁发生而且危害巨大的现实状况, 笔者建议《国家赔偿法》应该与时俱进, 应该把因违法行政行为或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义务而导致的间接损失也纳入行政赔偿法的范畴中, 但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也有一定的度, 不能无限扩大。所以, 也应将该间接损失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篇12:分析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竞合时的责任追究论文
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的环境侵权案件包括有意思联络与无意思联络的情形。这两种情况下, 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应该怎样分配责任? 针对有意思联络的情形, 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的共同行为致使环境介质污染从而对他人人权、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是共同环境侵权, 承担连带责任,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针对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无意思联络的情形应该适用的责任形态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无意思联络的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的环境侵权情形属于无意识联络的二个以上行为间接结合造成同一损害后果, 行为人之间承担按份责任的情形。如适用该条款, 则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承担按份责任。也有人认为该情形与《侵权责任法》中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保义务和教育机构对限制行为能力人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形相符, 因此行政主体承担补充责任。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
责任形态涉及利益衡量, 责任形态的选择本质上也是关于加害人与受害人以及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平衡的问题.再加上环境侵权问题往往还具有“ 社会性” 的特征, 即其所涉及的空间、主体范围相当广泛, 损害后果影响广泛。这一切都促使人们注重对弱势受害群体权益的保护, 侵权行为法也出现优先保护受害人这一发展趋势。但在侧重保护受害者利益的同时也不能无限扩大加害人的责任。行政性环境侵权包括违法行为和不作为, 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但对行政机关的行为很难判断其主观是故意和过失, 如果适用补充责任, 会使故意为之的行政机关得不到法律的制裁, 环境污染事故的悲剧也会不断上演。但同时也不能科以行政机关无限的义务增加国家负担。因此, 笔者建议在无意思联络的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的环境侵权案件中, 应该以按份责任作为责任分担的依据。因此, 在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的环境侵权案件中, 应区分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的责任承担的具体情形, 在有意思联络的情形下, 行政主体与民事主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在无意思联络的情形下,属于“ 多因一果” 间接结合的环境侵权, 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承担按份责任。
当下, “ 环境侵权” 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话题, 每一次环境侵权事件的发生, 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摧残, 也使受害人群遭受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在分析环境侵权的原因时, 可以发现不仅有民事主体的复合污染行为, 也有行政机关违法行为或行政不作为行为, 因此, 民事环境侵权与行政性环境侵权共同致害的环境侵权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以及法律规定的缺位, 司法实践中, 往往只追究民事主体间的侵权责任, 而行政机关免于担责。这不仅使受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还会助长行政机关对环境保护的违法失职行为。对受害人而言, 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没有损害, 但损害发生后, 最好的状态在于得到公平的救济。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此类案件在任追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从而使得在以后的环境诉讼中, 此类案件能得到更好的处理。
篇13:EMBA论文:探讨EMBA是自主品牌还是外包
在最近的一次商学院院长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语惊四座。他普示中国商学院在和海外商学院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正面临着,“OEM(译作贴牌或代工)之优”,目标直指当前炙手可热的中外合作EMBA项目。
在这些中外合作EMBA项目中,大多由中国EMBA毕业论文商学院和海外商学院联合招生和授课,但颁发的是海外商学院的学位。在张维迎教授看来,“OEM之优”的根源也正在此,“价值链附加值最高的品牌价值几乎全部被海外商学院章走了”。
这个观点得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的共鸣。在中欧EMBA获得《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13位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以中国汽车行业合资二十年却没有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作比,呼吁中国商学院应该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
与此同时,有关商学院“OEM”的说法在有中外合作EMBA项目的商学院中引起强烈反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陆雄文认为,用“OEM”这个词来比喻教育合作本就不妥,而把所有中外合作项目都称之为“OEM”更是以偏概全。
一石激起千重浪,“OEM”的提法几乎触动了所有商学院院长的神经。由于国家教委规定EMBA项目中海外教授的比例不得低于30%,几乎所有有权招收EMBA的中国商学院都存在大量聘请海外教授的悄况,而且大多数商学院以此作为卖点。
中国的EMBA项目在聘请海外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从不同的海外商学院聘请知名教授来中国授课,他们往往来中国几天教完课就走了;还有一种则是和海外商学院合作办理中外EMBA项目,这个项目中的海外教授全部来自一个商学院。
这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式颁发的是国内商学院的学位,而后一种方式颁发的国外商学院的学位。据了解,中国目前有权招收EMBA的商学院大都数都是两条腿走路,既有自主品牌的EMBA项目,也有中外合作的EMBA项目。
优秀师资力量的眨乏是中国商学院展开对外合作的重要原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郑祖康教授告诉记者:“复旦管理学院开展EMBA教育才三年时间,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合作EMBA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我们的师资水平。”
对于有些媒体将这些中外合作EMBA项目称之为“OEM”的说法,陆雄文教授表示了深深的担优。他认为用“OEM”这个词来比喻教育合作是一件很不严肃的事情.“大学不是生产车间,学生也不是产品,教育和生产的规律和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而在那些中外合作EMBA项目的外方合作者来看,用这个词来描述他们的合作是在“混淆视听”。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院长Mahendr。Gupt。教授说:“oEM的说法没有反应中外合作项目的实情,对合作双方的商学院都是不公平,并将阻碍国际合作。”
郑祖康教授告诉记者:“复旦和华盛顿大学的合作是完全平等的互利合作关系,我们在招生方面也具有同样的权限,课程设里上是由双方商量的,教学上则采用两校教授联合的双导师制,合作项目的项目主任同时对两个商学院院长负责,根本不存在中国商学院给国外商学院打工的问题。”
一位不愿透礴姓名的商学院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把那些中外合作EMBA项目说成是“OEM”,那么那些“自主品牌”的EMBA则是“外包”。他说:“这两种方式看似有品牌上的差异,但如果商学院的核心资源—师资力量都不掌握在中国商学院手里,这种形式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这番话也许更会触动更多商学院院长的隐痛,包括那些坚称要发展“自主品牌”的商学院院长。他说:“还是以汽车行业作比,如果发动机不是你造的,核心技术也不是你的',在我看来,这种自主品牌的价值便显得非常可疑。”
郑祖康教授告诉记者,国内的EMBA教育发展才刚刚开始.其中的中外合作项目也是鱼龙混杂,其中不排除有“OEM”’趋势的国内商学院。但如果以此来攻击国内所有中外合作EMBA项目.只会混淆视听.不利于中国商学院教育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商学院的国际化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其中重要的方式便是国际合作。对于中国的商学院和哈佛沃顿这样的顶尖名校莫不如此。任正非的“靴子”理论同样适用于商学院—不管你愿不愿意,国际化已成趋势,是一双“靴子”;不管合不合脚,必须先穿上;合脚,就穿着它阔步前进,不合脚,就只好把脚磨坏。
中外商学院展开合作的动机各不相同。除了被媒体广为谊染的利益动机之外,海外商学院还希望在合作中了解中国的企业家和中国的市场,并合作编写中国的案例,这也是在欧美国家接受商学院教育的学生想要了解的东西。
对于国内的商学院而言,除了现实的利益动机之外,他们也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师资水平和研究能力。“国际合作是为了保证与国际一流MBA教育接轨,保持和国际院校在管理教育上的同步的重要方式。”陆雄文说,“复旦和华盛顿大学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是以我为主的合作,而且在复旦的EMBA培养体系也不占主导位置。”据了解,这个中外合作EMBA项目一年招少60个人,远低于复旦自己的EMBA项目200人的招生规模。
在郑祖康教授看来,这种合作方式是中国商学院开始发展EMBA教育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关键在于在合作过程中要保持中国商学院的自主权.而自主权的背后则是一个学校实力的反应。
篇14:该案中张某是职务侵占还是盗窃论文
该案中张某是职务侵占还是盗窃论文
案情:
张某系浙江人本集团泰顺人本超市的保安员。6月初,张某和刚来泰顺不久同村人李某合谋,决定趁张某在泰顺人本超市当保安值夜班时,李某进入超市内盗窃。为了便于藏放赃物,两人事先租了一个房间。同年6月8日至10日,李某利用张某在人本超市值夜班之机,用张某事先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拿到人本超市值班经理的钥匙进入人本超市营业厅内,先后三次从中盗取财物6717.40元。
分歧:
张某等二人的行为是职务侵占,还是盗窃?
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伙同李某合谋盗窃泰顺人本超市财物的行为是职务侵占,由侵占财物数额达不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侵占罪的犯罪数额标准(以10000元为数额较大起点标准),张某、李某二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理由是:一、张某系浙江省人本集团泰顺人本超市的保安员,具有保护超市财物安全的职责,且浙江省人本集团属于非国有公司,说明张某是公司、企业、单位具有一定管理性质的职务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其符合刑法第271条第1款所规定的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二、根据1985年“两高”《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指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前述其他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同,利用其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便利条件。” 张某保护泰顺人本超市财物安全的保安员,具有管理性质的职责。其利用工作上便利,实际就利用职务上便利。三、刑法第382条规定的贪污罪的“法占有行为”的手段包括“盗窃、诈骗、侵吞或其他非方法”。职务侵占罪源自贪污罪,他们之间区别是在于犯罪主体的身份、侵犯客体的性质不同而已。那么,刑法第271条第1款在职务侵占罪的罪状中所规定的“非法占有行为”的手段应包括盗窃、诈骗、侵吞或其他非方法。
四、综上述,张某的`行为是职务侵占行为,李某是职务侵占的共犯,由于其侵占财物数额达不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侵占罪的犯罪数额规定的标准,所以张某、李某二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等二人行为构成盗窃罪。
理由是:一、利用对本单位职员、工作环境、单位等等情况熟悉条件的工作上便利与“职务上的便利”有不同含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理解为根据法律、法令、政策、单位章程以及单位有关负责人员赋予特定权力的人员利用主管、管理、经营、经手单位财产的便利条件;二、张某身为泰顺县人本超市的保安职员,虽其有保护超市财物安全的职责,但公司没有赋予其有主管、经管或经手本单位财产的权力,其利用工作上便利窃得他人保管的钥匙的行为,不属于“职务上便利”;三、张某不是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而是利用工作之机窃取值班经理的钥匙后,并利用其在单位值班之时,内外勾结盗窃单位的财物据为己有,其行为是盗窃。李某与张某合谋窃取泰顺人本超市的财物,二人是共同犯罪行为,对二人应以盗窃罪论处。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篇15:鉴定刊物是普刊还是核心的方法论文
鉴定刊物是普刊还是核心的方法论文
一.本科在读(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
如今的学生都比我们当年聪明,都晓得想方法发几篇文章,终测的时分加些分数就能够拿到奖学金了,版面费也就赚回来了,这样即得了名,又得了利,真是比拟绝!想当初,我们只是傻不拉唧的一到考试就突击,一考完就打教师电话,早晓得再加上这一手,年年也是三好学生了。
二.毕业生(找工作需求)
人到毕业写简历的时分,才晓得原来本人能够拿得出来的东西是在是太少,但是一时又没有什么表现时机,只好用发文章这个短平快的'方式,程度高的,信息来源广的,一个晚上就搞定一篇文章。当初一个师兄毕业时有一篇文章在手,几同窗羡慕呀!一谈到工作难,他人都说,你有一篇文章呢,还怕什么?管他有用没用,至少也增加自信了不是!
三. 保研推研生(找工作需求)
如今研讨生虽说是个鸡肋,但是就业形势是在太差,更多人还是愿意呆在象牙塔里继续骗本人,所以每年研讨生都在扩招。竞争这么剧烈,就更别说保研资历了。如今保研不比选美的程序复杂,学业成果,社会理论,个人专长估量一些学校还会思索一下长相身高都不觉得奇异。不论怎样,研讨生毕竟是与研讨相关,还是学术程度站最中心的位置,这时有几篇文章,自然是能把很多人抛在后面了。我们当年就幸福多了,学校的研讨生生源差呀,只看学习成果,倒是简单了许多。
四.硕士研讨生毕业(在职,学位):
需求在中心刊物发表两篇论文。
五.提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
需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刊物
六.提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
需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度级刊物,需求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度级刊物,两篇省级刊物 假如名额有限,需求中心刊物发表几篇。
七.简单地说:
(一)中心期刊是学术界经过一整套科学的办法,关于期刊质量停止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根底,将期刊停止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中心期刊。中心期刊目录是北大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讨会编制的一个目录,列入这个目录的是中心期刊。中心期刊在刊物上都会注明;(二)从刊物级别上看,有国度级的期刊和省级的期刊,这里说的国度级,指国度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举行的刊物或报纸; (三)省级,指省级机关、团体、组织、学术机构等举行的刊物或报纸。例如:省级期刊《科技资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讨院主管,北京国际科技效劳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其国际规范刊号:ISSN1672-3791;国内统一刊号:CN11-5042/N。
篇16:是doing还是to do----讲练 (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
是doing还是to do----讲练20例
1.1)John came and ______me with my English yesterday.
2)John came ______me with my English yesterday.
A. help B. helped C. to help D. helping
3)John came ______ all way home.
A. run B. ran C. to run D. running
答案:1)B 2)C 3)D。 句1) helped 与came 构成并列谓语;句2) to help作目的状语;句3) running 作方式状语。
2.1)She looked forward to seeing her parents.
2)She looked forward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析:句1) look forward to意为“期望做某事”中的to是介词只能用v-ing作宾语,类似的有stick to, object to, refer to, belong to, devote to, be/get used to, get down to ,pay attention to, look up to, see to, be familiar to, admit to; 句2) look forward 意为“向前看”;to see 作目的状语。练习:
(1)Every minute is made full use of ______ our lessons.
A. studying B. studied C. to study D .being studied
(2)The way they talked ______ the problem seemed impossible.
A. about settling B. to settle C. of settling D. about to settle
(3)The day we looked forward to ____ at last.
A. come B. coming C. comes D. came
3.1)He did what he could to calm her.
2)He spent as much time as she could going over her lessons.
析: 句1)中could后省略了do, to calm做目的状语。句2)中she could作定语,could 后仍省了do,整句是spend……(in)doing……结构。练习:
(4)They did all they could_____ the old man from the fire.
A. save B. to save C. saving D. to saving
(5)She spent all the time she had_____ scientific researches .
A. made B. to make C. being made D. making
4.1)Sorry, I forget to return the book, I’ll go back to take it.
共6页 第1页
2)I forget returning her money, so I gave her the money again.
析:forget, remember, regret等动词后跟动名词的一般式、完成式或动词不定式的完成式表示已完成的动作,意为“忘记/记起/后悔(已做过的事)。其后跟动词不定式的一般式,则表示未完成的动作,意为”忘记/记住/遗憾(要做的事情)。练习:
(6)She didn’t remember ______ him before (88NMEET)
A. having met B. have met C. to meet D. to having met
(7)----The light in office is still on. ----Oh, I forgot ____.(91NMET)
A. turning it off B. turn if off C. to turn it off D. having turned it off
(8)----You were brave enough to raise objections at the meeting.(95NMEt)
----Well, now I regret ________ that.
A. to do B. to be doing C. to have done D. having done
5.1)Sorry, we don’t allow taking the magazines out of the library.
2)Sorry, we don’t allow anyone to take the magazines out of the library.
析:advise, allow, permit, forbid, encourage等后只跟v-ing 作宾语,作补足语时要用to do。 练习:
(9)Mother advise _____ before deciding to accept the job.
A. waiting B. to wait C. wait D. will wait
(10)Will you permit me______ to the cinema ?
A. going B. to go C. go D. to going
(11)We are forbidden ______ in the room.
A. smoking B. to smoke C. being smoked D. to be smoked
6.I like swimming , but I don’t like to swim today.
析:like后跟to do表示具体某一次的动作,跟v-ing表示习惯、经常性的动作。但在feel like后须跟v-ing , 在would / should like后须跟to do. 练习:
(12)----Do you like ____ there or shall we take a bus ?
----I’d like ______, But Since there isn’t much time left. I’d rather you ____a taxi.
A. walking , walking , take B. walking , to walk , took
C. to walk ,walking ,took D. to walk , walking , took
7.He was heard _____ in the next room at 6 this morning.
共6页 第2页
A. to sing B. singing C. sing D. to be singing.
析:答案:B。感观动词hear , watch , feel , notice等均可用to do或v-ing作补足语,前者表示做某一动作的全过程,后者表示某一动作正在进行。练习:
(13)The missing boys were last seen _____ near the river (94NMET)
A. playing B. to be playing C. play D. to play
(14)Though I have often heard this song _____ I have never heard you ___it.
A. being sung , sang B. sang ,singing C. sung , sing D. to be sung , to sing
8.1)I stopped to have a look at the old man and found he has stopped breathing.
2)We should stop our air from being polluted.
3)We must stop the pollution to live longer.
析: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做另一件事情”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stop / prevent / keep……(from) doing sth意为“防止……做某事”如句 2)。
句3)中的to live作目的状语。练习:
(15)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to stop _____ to him.
A. to write and listen B. writing and listening
C. to write and listening D. writing and to listen.
(16)Sh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stopped___ on a big rock by the side of the
path.(90NMET)
A. to have rested B. resting C. to rest D. rest.
9.The policeman consider the young man to have robbed the bank. So they are
considering arresting him.
析:consider后的宾语要求用v-ing,不用to do。但consider , think , believe,
suppose , understand , imagine , feel等表示主观意念、心理状态的动词常用to
be、不定式的进行式或完成式作补足语(很少用主动一般式)练习:
(17)We are considering _____ a new plan.
A. making B. to make C. to be making D. to be made
(18)Charles Babbage is generally consider____ the first computer.(93NMET)
A. to invent B. inventing C. to have invented D. having invented.
(19)What do you imagine _____ in the past ten days.
共6页 第3页
A. has happened B. happened C. happening D. to happen
10.1)I can’t help ___ the work for her because she is too busy.
2)I can’t help ___ the work for her because I am too busy.
答案:1) C 2)A。can’t help doing sth“忍不住(情不自禁)做某事”,can’t
help to do sth“不能帮助做某事”。练习:
(20)Don’t take the medicine; it can’t help ____ rid of your cold.
A. to get B. getting C. gets D. to getting
11.I want _____ you that your hair wants______
A. tell , being cut B. to tell , cutting C. telling , cutting D. telling , to be cut
答案:B。want , need , require可跟to do作宾语(主动表示主动、被动表
示被动),也可跟v-ing 作宾语(主动表示被动)。
12.1)He had the boy _____ the box for him.
2)He had the boy _____ earth all the morning.
A. carry B. to carry C. carrying D. carried
答案:1)A 2)C。 have, make , let可跟不带to 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意为“使……做某事”,也可跟v-ing作补足语, 意为“使……一直做某事”
练习:
(21)Whom would you rather _____ with you to the theatre.
A. have to go B. have go C. to have go D. to have to go
13.1)He made up his mind ______ a teacher.
2)Do you mind ______ a teacher.
A. to be B. be C. being D. was
答案:1)A 2)C 。made up one’s mind to do sth “决心做某事”,mind doing
sth.“介意做某事”
14.1)He is used to _____ early.
A. getting up B. get up C. got up D. geting up
2)Skin of snakes ___ some kinds of musicial instrument.
A. is used to make B. are used to make
C. is used to making D. are used to be made
答案:1)A 2)A 。be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被
共6页 第4页
用来做某事”
15.1)I like music, but my sister enjoys ____ the piano.
2)I like music, but what my sister enjoys____ the piano.
A. playing B. to play C. is to play D. play
答案:1)A 2)C。enjoy后须跟v-ing作宾语如句1)。句2)what my sister enjoys
是主语从句。
16.1)He started /begin _______ English in 1980.
A. learn B. to learn C. learning D. to be learned
2)When I was still a child I began ______-.
A. swim B. to swim C. swimming D. swam
答案:1)B C 2)C。begin / start 均可跟to do和v-ing作宾语,意思区别不大
如句1)。跟v-ings指开始“长期性、习惯性、持续性的动作如句2)。另在
这三种情况下 跟to do较好:①主语是物不是人时②begin /start用于进
行时态时③其后的非谓语动词为精神或心理活动时。练习:
(22)The ice began / started ______.
A. melting B. melt C. to melt D. melted
(23)He started _____ who had done it.
A. to wonder B. wondering C. wonder D. wondered
17.1)She had nothing to do but____ in bed.
A. cry B. crying C. to cry D. cried
2)He wanted nothing but _____ here.
A. stay B. staying C. to stay D. stayed.
3)He thought of nothing but ______ his homework as soon as possible.
A. finish B. finishing C. to finish D. finishes
答案:1)A 2)C 3)B。but(除…..外)前面的句子有do, but后的不定式无to,
前面的句子无do,but后的不定式带to 如句1),句2)。若but前的动词只跟
v-ing ,but后也须跟v-ing如句3)。另can but(只能),can not but(只好做),
can not help but(不得不)后只跟动词原形。but还可用作关系词,相当于
who(that)……not。 练习:
(24)There was no choice but_____
共6页 第5页
A. sleep B. to sleep C. sleeping D. slept
(25)There is no one but_____ it.
A. know B. to know C. knows D. knowing
(26)He is all but(=almost) _______.
A. drown B. drowns C. drowning D. drowned
18. 1)She telephoned rather than ______
2)She preferred telephoning rather than _______.
3)He decided to telephone rather than_____
A. writing B. to write C. write D. wrote.
答案:1)D 2)A 3)ABC。Rather than(=and not)并列连词,连接两个相同的
词项,即前后须是同类的句法单位,但其前是to do 时,其后可跟动词
原形、带to的不定式或v-ing. 练习:
(27)Rather than _____ on a crowded bus, he always prefers ___ a bicycle .(94NMET)
A. ride , ride B. riding , ride C. ride, to ride D. to ride , riding
19.1)I’m busy ______ him with his English.
2)I’m too busy ____ him with his English.
A. help B. helping C. helped D. to help
答案:1)B 2)D。be busy doing sth“忙于做某事”. 句2)是too…..to结构。
20.1)I got to his house , to find the door was locked and nobody was in.
2)I got to his house ,finding the family were at home.
析:to do和v-ing均可作结果状语,前者表示发生了某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或事情的结果与原来的意图相违背,后者表示谓语的动作或状态演变的顺
呼自然的结果。练习:
(28)He worked hard , (only) _____ in the end.
A. failing B. succeed C. to fail D. to succeed
(29)He fired , one of the robbers.
A. to kill B. killing C. kill D. missing
练习答案:(1)C (2)D (3)D (4)B (5)D (6)A (7)C (8)C (9)A (10)B (11)B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A (20)A (21)B (22)C (23)A (24)B (25) C (26)D (27)C (28)C (29)B 字数:2,475 中文:950 英文:1,525 行数:181
共6页 第6页
责任编辑:李芳芳
★ 刑事犯罪悔过书
★ 是爱情还是魔鬼
本案是刑事犯罪还是民事侵权?论文(精选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