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开方王医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
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阅读问题】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
(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4分)
(4)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1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
2.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1分);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义自知不能(1分);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1分)。
3.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1分),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2分),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4分。意思对即可)
4.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2分)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
篇2:枕上作阅读答案-枕上作 陆游
枕上作阅读答案-枕上作 陆游
枕上作 陆游,是一首写诗人情怀的七言律诗,是诗人在被罢官之后回到家里所作,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由unjs.com为您收集整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
枕上作
作者: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枕上作 陆游拼音:
xiāo xiāo bái fā wò biǎn zhōu ,sǐ jìn zhōng cháo jiù bèi liú 。
wàn lǐ guān hé gū zhěn mèng ,wǔ gèng fēng yǔ sì shān qiū 。
zhèng qián zì xiào qióng dān jiǔ ,lǐ guǎng hé fáng lǎo bú hóu 。
yóu yǒu shǎo nián fēng wèi zài ,wú jiān zhe jù xiě qīng chóu 。
枕上作 陆游翻译:无
枕上作 陆游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淳熙十六年(1189),他被罢官回山阴家居,也已十几年了。
枕上作 陆游赏析:
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染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本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韩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于事”。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而已。
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计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南郑时“铁衣上马蹴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的生活,又复现在梦境?也许,诗人悬想过多次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的景象,又呈现在脑海?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生死”(《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故于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他已被准予致仕,实差和祠官一并勾销,不再食俸。“生理虽贫甚”(《致仕后述怀》),但“绿樽浮蚁狂犹在”(《题庵壁》),酒还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酿造(见《村舍杂书》)。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当他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决定辞官时,曾写过一首《病雁》诗,其中说:病雁“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而自己“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于是“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忍饥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颇高,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可作为注脚。诗人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诗脉络分明: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内启“孤枕梦”的出现,外启“四山秋”的环境描写;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但思绪未断,由想象中的“我”,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论;尾联“吴着句”云云,再回应题目《枕上作》,重点则在“作”。堪称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枕上作 陆游
篇3: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
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题目: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分)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
1.(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1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
2.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1分);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义自知不能(1分);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1分)
篇4:枕上作阅读答案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 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 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 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 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4分)
(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4.(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1分),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2分),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4分。意思对即可)
(2)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2分)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2分)(4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9.对尾联,有人说是超脱之语,有人说是愤激之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9.对尾联,有人说是超脱之语,有人说是愤激之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
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语。(1分)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不过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3分)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酬的感慨于激愤。(2分)(6分,要有看法有分析, 如认为是超脱之语,言之成理即可,但不得超过3分)
赏析
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染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本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韩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于事”。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而已。
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计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南郑时“铁衣上马蹴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的生活,又复现在梦境?也许,诗人悬想过多次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的景象,又呈现在脑海?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生死”(《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故于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他已被准予致仕,实差和祠官一并勾销,不再食俸。“生理虽贫甚”(《致仕后述怀》),但“绿樽浮蚁狂犹在”(《题庵壁》),酒还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酿造(见《村舍杂书》)。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当他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决定辞官时,曾写过一首《病雁》诗,其中说:病雁“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而自己“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于是“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忍饥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颇高,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可作为注脚。诗人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诗脉络分明: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内启“孤枕梦”的出现,外启“四山秋”的环境描写;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但思绪未断,由想象中的“我”,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论;尾联“吴牋着句”云云,再回应题目《枕上作》,重点则在“作”。堪称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篇5:陆游《枕上作》赏析
陆游《枕上作》赏析
《枕上作》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淳熙十六年(1189),他被罢官回山阴家居,也已十几年了。
枕上作〔二首〕
[南宋] 陆游
其一
无地容锥四壁空,浩然亦未怆途穷。梦回倦枕灯残后,诗在空阶雨滴中。
徂岁易成双鬓秃,故人难复一樽同。唐安万里音尘绝,谁为寒沙问断鸿?
其二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著句写清愁。
【赏析】《枕上作》这首诗写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这时陆游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被罢官回山阴家居,也已经十几年了。
陆游的山阴故居,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一般人家家中都备有小船,所以诗人陆游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一艘小船,在江南水乡中安然入眠。但是,老诗人身处一片平静的江湖,却无法忘记庙堂之上的国家大事。
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去世;五年前,陈亮去世;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本年初,朱熹去世,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孤舟”而已。
但是,老诗人陆游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计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诗人朝思夜想,千百回梦中期盼。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时的生活,又复现在梦境?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所以在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
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
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诗人已被准予致仕,也就是退休,因为不受当朝欢迎,退休后不再享用朝廷俸禄。诗人曾经在文章中记录了退休后的贫困,但酒对于诗人还是不能少的。所以诗人在《题庵壁》这首诗中说“绿樽浮蚁狂犹在”,那时自己酿造的酒。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诗人当年决定辞官,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难免终生遗憾。
篇6:枕上作的阅读及答案
一室幽幽梦不成, 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 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 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 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题目: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
(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2).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情。
赏析
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染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本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韩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于事。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而已。
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计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南郑时铁衣上马蹴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的生活,又复现在梦境?也许,诗人悬想过多次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的景象,又呈现在脑海?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生死(《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故于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他已被准予致仕,实差和祠官一并勾销,不再食俸。生理虽贫甚(《致仕后述怀》),但绿樽浮蚁狂犹在(《题庵壁》),酒还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酿造(见《村舍杂书》)。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当他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决定辞官时,曾写过一首《病雁》诗,其中说:病雁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而自己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于是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忍饥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颇高,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可作为注脚。诗人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诗脉络分明: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内启孤枕梦的出现,外启四山秋的环境描写;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但思绪未断,由想象中的我,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论;尾联吴牋着句云云,再回应题目《枕上作》,重点则在作。堪称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篇7:陆游诗作《枕上作》赏析
陆游诗作《枕上作》赏析
《枕上作》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淳熙十六年(1189),他被罢官回山阴家居,也已十几年了。
枕上作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赏析
陆游的山阴故居,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一般人家家中都备有小船,所以诗人陆游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一艘小船,在江南水乡中安然入眠。但是,老诗人身处一片平静的江湖,却无法忘记庙堂之上的国家大事。
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去世;五年前,陈亮去世;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本年初,朱熹去世,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呢?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孤舟”而已。
但是,老诗人陆游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字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计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诗人朝思夜想,千百回梦中期盼。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时的生活,又复现在梦境?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所以在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
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
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诗人已被准予致仕,也就是退休,因为不受当朝欢迎,退休后不再享用朝廷俸禄。诗人曾经在文章中记录了退休后的贫困,但酒对于诗人还是不能少的。所以诗人在《题庵壁》这首诗中说“绿樽浮蚁狂犹在”,那时自己酿造的酒。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诗人当年决定辞官,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又有何妨?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难免终生遗憾。
篇8: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枕上偶成
[南宋]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1)诗歌的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5分)
(2)你怎样理解“梦回愁对一灯昏”中的“愁”?(6分)
阅读答案
(1)反问。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黄河、潼关那样的形胜之地,难道就忍心这么永久地放弃吗?要知道周、汉都是以潼关和黄河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的。前一句反诘提问,后一句引古喻今,委婉而又切中时弊,显示了诗人精于历史、谙熟国事,关注时局。
(2)贬谪之恨,贬逐之愁。“放臣不复望修门”透露出贬谪之愁恨。关注时局,忧心国事。颈联突出了河潼的战略地位。对于恢复中原的关切,和报国无门的悲怆。
篇9:陆游《枕上偶成》阅读答案
1、这首诗首联中“身寄江头黄叶村”一句有怎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赏析。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1)点出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寄身之处;(2)“黄叶”暗示了现在的季节,并为尾联写“云际雁”埋下了伏笔;(3)为全诗奠定了凄苦孤愁的情感基调。
2、诗人拿从云际飞过的大雁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再也见不到中原大地的悲伤、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释文:
1.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许的喜悦。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了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拓展阅读:陆游《枕上偶成》赏析
“枕上偶成”告诉我们,这首诗构思于在床上躺着休息的时候。无深意。
首句“放臣”意为流放之臣。这里是作者自称。那么,这当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之诗。那么,这首诗必定要抒发被贬之愁,理想破灭之恨。这是陆游写的,里面免不了收复故土的愿望和无法收复的愤懑。“修门”原指楚国国都郢的城门,后借以代指宋朝都城临安,如文天祥曾在《指南录后序》中说:“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陆游在这里借以指临安,既有离开都城的意思,也似乎有自比屈原的意思。因为屈原被流放时就是离开修门的。“不复”一词,还能让人感到一种决绝之意,似乎蕴有愠怒之情。二句的“江头黄叶”四字修饰“村”字,突出了暂居之地的环境。处于江畔,正值秋季,黄叶飘零。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悲凉苍茫的心绪,与其逐臣的身份正相适应。它还告诉我们,本诗就是在黄叶村的枕上构思的`。
颔联“酒渴”指饮酒之后口渴想要喝水。“喜闻疏雨滴”指听到下雨非常高兴。何以非常高兴?莫非是词人想到能借雨水润润干渴的喉咙?抑或是词人本就喜欢下雨的时光?词人没有说,我们也无从考证。反正词人是高兴了。四句与三句似乎不连贯。三句是写醒着,四句是写梦醒后。大概是词人一高兴就入睡了。梦醒之后,只有昏灯一盏,照着空寂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个被放逐的人。“愁对一灯昏”透出了多少无奈和悲怆啊。
颈联突然转入对国事的关怀:黄河、潼关的形胜之地,怎么能永远放弃?周朝、汉朝的的榜样要细细地思考。“规模”的意思是榜样,典范。“论”的意思是思考。词人的言外之意是,已经被抛弃的黄河、潼关等形胜之地,应当收复。周朝、汉朝的榜样应当学习。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愿望,写出了对朝廷的建议和期望。至此,颔联所写的“愁”的主要内容就确定下来了:对国事的担忧,对朝廷的不满,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尾联直抒胸臆。词人拿从云际飞过的大雁作对比,突出了自己再也见不到中原大地的悲伤之情。云际雁南来时都能从中原大地经过,而自己却毫无可能。词人在这里说得多么可怜:他并没有要求让中原大地都成为宋朝的,只要能让自己瞧瞧,就心满意足了。这就表达出深切的爱国之情、深沉的收复失地的希望。
篇10:枕上作,枕上作陆游,枕上作的意思,枕上作赏析
枕上作,枕上作陆游,枕上作的意思,枕上作赏析 -诗词大全
枕上作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龙锺七十岂前期,矮帽枯筇与老宜。
愁得酒卮如敌国,病须书卷作良医。
登山筋力虽犹健,闭户工夫颇自奇。
今日快情春睡足,卧听檐鸟语多时。
篇11:枕上作,枕上作陆游,枕上作的意思,枕上作赏析
枕上作,枕上作陆游,枕上作的意思,枕上作赏析 -诗词大全
枕上作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寒夜卧林庐,萧然适有余。
虫悲号坏壁,灯暗守残书。
养拙天知我,安贫老似初。
虽非漆园吏,也作蝶蘧蘧。
★ 枕上闻急雨,枕上闻急雨陆游,枕上闻急雨的意思,枕上闻急雨赏析
★ 客中作阅读答案
★ 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陆游,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
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通用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