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桥至南台陆游阅读答案

时间:2023-03-03 04:02:39 作者:驰原竞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驰原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浮桥至南台陆游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浮桥至南台陆游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篇1:度浮桥至南台陆游阅读答案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今福州市闽江旧大桥,宋时是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8.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颈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8.【答案】特点:宽阔、稳固、雄伟壮观。作者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表现桥面的宽阔,以“怒涛”衬托其稳固。诗中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宽阔、稳固的特点及其雄伟的气势。(5分)

9.【答案】颈联的感情感伤,尾联的感情豪迈。颈联中的“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未酬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尾联,作者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6分)

篇2:陆游的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的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般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赏析:

“白发未除豪气在”,表示作者的`雄心壮志,现常用来表示年纪老大,却仍具有满腔豪情的人。也可用来鼓励缺乏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应当向老而弥坚的人看齐,力求上进,做一番有意义的大事业。

篇3:陆游《度浮桥至南台》鉴赏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鉴赏

原文:

宋代: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译文:

客居在外病魔缠身不能登山临水,听说胜境南台山,试着前去寻它一寻。

无数的车马缓缓行驶在浪高流急的江面浮桥上,千百条船儿连结在一起,横跨于大江的中心。

光孝寺楼里,钟鼓声声,从早到晚催着时光逝去,四周村落云烟袅袅,从古至今一直飘散着。

白发已生,却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豪气,带着酒后的浅醉,在一片榕树的树荫里吹起横笛。

注释:

浮桥:用船或筏作为桥墩、上铺木板的桥。此处浮桥横跨南台江,后建成万寿桥。

南台:南台山,一作钓台山,在福州市南二十余里。

登临:登山临水。

九轨:指浮桥上多辆车子。九,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宽。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此处指代车。

千艘:指浮桥作为桥墩的船只。千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长。

系:系上、缚往。

寺:指光孝寺,宋徽宗崇宁二年(11)王袓道建。

墟落:村落。

豪气:桀骜蛮横的习气。《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在:存。

榕:常绿乔木,气根细瘦,树冠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秋天。当时陆游35岁,由宁德县主薄调任福州决曹。出仕半年,便得升迁,虽客中多病,却踌躇满志。

赏析:

《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早期律诗中的佳作。诗人病后登临南台,在跃跃欲出、急于欣赏外面风景的心情的驱使下,他缓步前行,临江眺望。在诗中表现了浮桥的伟丽、南台的雄浑,借江山来抒发心中的万千豪情。全诗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流动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

诗从去南台写起。开头却从题外落笔:“客中多病废登临”,诗本来是写登台览胜,却故意宕开去,先从久不登临说起,“闻说南台试一寻”,才归到正题,就显得曲折有致了。

诗人早就怀有驰骋疆场、横扫胡尘的雄心壮志,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奋发。诗人的伟大抱负,终成泡影,郁郁不得志。到了福州,诗酒殆废,困于文书,身体多病。因多病而久不登山临水了。是听说南台壮阔之景才特意去“一寻”,而不是兴之所至,到处游览。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两句写浮桥,这是一异常壮观的景象。到这里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抱着久病之身,为南台而“试一寻”了。“长桥跨江,奔涛触石”,可见诗人听说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壮观,因而才引起诗人的兴致,渴望一睹为快。个中也透露出诗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

“九轨徐行”,仿佛随着视线,那宽实的桥面缓缓通向对岸,然而桥的下面却是“奔涛触石”的“怒涛”。“徐行”与“怒涛”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怒涛奔腾的江面上,缓步徐行,从容悠闲。这是诗人眼中的浮桥的客观写照,同时也是诗人主观思想的外现,这是写实,也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壮阔心怀,是一种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意绪的流露。而这也正是在多病废却登临之后,特意为南台而“一寻”这一行动所包含的深层的意蕴,是诗人渴望奋发有为的写照。对句“千艘横系大江心”,则体现了一种征服自然的气魄。“横”字用得极有气势。无数的船只,横锁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壮阔;何况横锁住的是一条大江,一条怒涛奔腾的大江,气魄更为壮大。在客观的`景象描绘之中,鎔铸着诗人创功立业的热望。

五六句拓开境界,以景抒情,从内心情感的抒发中体现客观的物。“寺楼钟的物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是写至南台所见所闻。诗人登台而听到寺楼的钟鼓声,看到升腾在村落间的云烟,顿生感想,思绪悠悠。因钟鼓声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们须及时有所作为。继而放眼远望,闽江两岸村落之间,云霞掩映,烟雾升腾,顿悟古往今来,人世变迁,悠悠不尽;而自然界的变化,自循轨迹,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变更。两句一急一缓,感叹不已而余味无穷。

尾联仍以直写自己作结束。和开头互相照应,又是中间两联所表露的意绪的自然归结。因景象的壮阔雄浑,激发了豪情;因光阴的迫促,更觉须及时努力。“白发未除豪气在”,《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因多病而早生华发,但豪情壮志依然存在,仍将奋发拚搏。而言外之意,却也正是事业并无成就,抱负尚未实现,不禁略觉伤感,于是,“醉吹横笛坐榕阴”。诗人醉中拈笛,在榕荫下,抒发情怀。这里颇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种更强烈的渴望。放旷之中,仍抱有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诗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时刻不忘恢复大业,慷慨激昂地奋击抗争,讴歌呐喊。

这首诗是陆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心情的写照。这与陆游后期诗作中常常表露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愤慨,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奋进之气。虽是记游之作,也仍然鎔铸着诗人激烈的壮怀,读来慷慨激昂。

《度浮桥至南台》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篇4:度浮桥至南台,度浮桥至南台陆游,度浮桥至南台的意思,度浮桥至南台赏析

度浮桥至南台,度浮桥至南台陆游,度浮桥至南台的意思,度浮桥至南台赏析 -诗词大全

度浮桥至南台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篇5:陆游阅读答案

陆游阅读答案

陆游书巢

【原文】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痰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

【注释】

① 栖于椟: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陈:陈列。

③觌看。④间:间或,偶尔,有时候。⑤槁枝:枯树枝。⑥就:走近,靠近。⑦既:已,已经⑧信:确实。

【参考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 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 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 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或:有的 ②椟:木箱子 ③陈:置,放

④间:间或,偶尔 ⑤或:有时 ⑥就:走近,靠近

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

3.略

篇6:《陆游》阅读答案

1、写诗抒发自己思乡爱国的情怀,借此缓解自己不平静的心情。

2、(1)宋朝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毫无斗志可言

(2)反衬,突出了陆游忧国爱国至死不变的高大形象。

3、爱国诗歌能激励民心,鼓舞士气。

4、(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因为宋朝统治者只知享乐,儿子觉得收复失地非常渺茫。

《陆游》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陆游》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7:春至阅读答案

文/思果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着。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的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活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亲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第2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准确概括短文内容)

2.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调动各种感官将春天写得具体可感,试各举一例。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三种,并在文中各找出一例。(随文学习一些修辞知识)

①修辞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修辞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修辞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哪句话相照应?(理解文章的精巧结构)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篇8: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题目:

1.“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2分)

2.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鬓发变白

2.D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篇9:《陆游》阅读习题及答案

《陆游》阅读习题及答案

陆 游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

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

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

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③。”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

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④之时矣。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旋除删定官 解除

B.其得上眷如此 亲属

C.盖寓微词也 细微

D.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 显露

5.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2)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

4.D(A授官。B关怀,宠爱。C隐藏,不显露。)

5.A(③体现皇帝对陆游的重视。④表现陆游归隐的生活。⑤韩侂胄邀请陆游为南园写记。)

6.C(“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不当。陆游已归隐,并发誓不再做官;后答应韩侂胄复出为官,对这个选择,他觉得很愧疚。)

7.(1)曾经跟从紫岩张公四处游历,详细地了解了西北边境的战事。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常常把策马草拟檄文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

(2)陆游请求提前退隐,在若耶、云门之间往来,接纳宾客亲切融洽,用饮酒做诗来自娱自乐。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

篇10:《陆游家训》阅读答案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9、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B、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C、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D、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3分)

用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训导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

(2)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3分)

参考答案:

9、A

10、译文: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

(1)用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训导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

(2)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遗恨。

《灵感忽至》阅读答案

陆游《月夕》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陆游《枕上作》阅读答案

《点绛唇》陆游阅读答案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阅读答案

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阅读答案

团队浮桥作文400字

陆游蝶恋花习题答案

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阅读答案及赏析

浮桥至南台陆游阅读答案(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浮桥至南台陆游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