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一荣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燕山九日作》诗词阅读答案,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燕山九日作》诗词阅读答案,方便大家学习。
- 目录
篇1:《燕山九日作》诗词阅读答案
《燕山九日作》诗词阅读答案
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
14.(1)羁旅孤寂之感;岁月流逝之叹;佳节出使引发的家国乡情;途经北宋旧地引发的故国之叹;决心不辱使命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慷慨豪迈。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①借景抒情(1分),借桑榆、太行、卢沟这些西北空旷寥落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情和故国之叹(1分); ②大笔勾勒与色彩点染相结合,寥落的桑榆关,连绵的太行山,紫翠的色彩点亮了西北的荒凉冷落,在孤独落寞中隐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答其他手法如对偶、拟人、白描等,如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篇2:范成大《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的阅读答案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亭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⑤。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⑥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5.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2分)
A.永遇乐
B.念奴娇
C.水调歌头
D.定**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 “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17. 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下列与重阳节没有关联的两项是(4分)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云木硫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
C.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D.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
19.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限选其中6处。)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颔联“①
,②
”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③ ”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⑤ ,⑥ ”,思乡的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的毛泽东途经长沙,伫立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⑦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⑧ ”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虚。
参考答案
15.(2分)C
16. (3 分) B
17. (4 分) A E
18.(5分)
评分要点: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
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19.(6分)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秋色连波
⑥波上寒烟翠⑦万山红遍⑧百舸争流
篇3: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飓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篇4: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九日杜甫阅读答案
九 日
杜 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4.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分)
15.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4.“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 “白雁”——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写出作用得一分,共5分)
15.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1分)。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1分)。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4分,其中分析2分,结论2分)
(1)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 ”,他的诗被称为“ ”。(2分)
(2)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2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古诗词鉴赏(10分)
12.(1)“诗圣”;“诗史”(各1分)(2)客居他乡,贫病交加,孤独无友的凄凉处境。(“病”“孤”每点1分)(3)思亲怀乡的愁思、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忧国忧民的情怀。(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篇5:九日置酒 阅读答案
九日置酒
[宋代]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阅读题目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起句点明节令,有送目伤秋之愁,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心情之沉重,领起全诗。
B. 作者描绘重阳登高宴饮的情景,场面恢弘,气氛热烈,富有生活情趣。
C. 作者描绘秋晨时分的景象,雨过天晴,水面澄澈,日色清淡,不显华彩。
D. 诗歌描绘的登高宴饮、满插茱萸的场景,均是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
16. 结合全诗,谈谈“白头太守真愚甚”的“愚”表现在哪里?你对此有怎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5. A A项,“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心情之沉重”理解错误。“重”,是“看重”,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故选A。
16. (1)太守的“愚”,表现在:满插茱萸,寄希望可以避邪;与亲友登高,不顾及太守身份,任凭风吹冠冕,斗酒言欢。(2分)
(2)评价:
①形象:“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则豁达开朗。诗人鬓发虽白,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却满怀对生活的热爱;良辰美景,把酒言欢,遍插茱萸,活脱的形象跃然纸上,形神俱出。(2分)
②风格:尾联以议论概括作结,诙谐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2分)
篇6:九日张谔阅读答案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1.请简要分析颈联哪些内容表现出“佳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本诗体现出怎样的.情感基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5分)
篇7:九日张谔阅读答案
1.一是回家时间晚,还多次将树上的鸟儿惊扰;(2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连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几次问人。(2分)不直接写游之“佳”,却写游罢之态,让人自然联想到游时之盛,给人以想象空间,留有无穷余味。(2分)
2.平和欢愉的情感基调。(2分)主要从两方面看出来:一是景色之丽,(1分)比如“秋来林下不知春”、“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一是游兴之盛,(1分)比如颈联。两方面均能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且语言顺畅,加1分。
篇8:诗词阅读及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雨晴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1.诗歌前两句 、两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2分)
12.诗中的“疑”字很是让人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晴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1.初见 全无 (2分)
12.“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同时,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出一种或能自圆其说即可)(2分)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4分)
雨晴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4.(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4分)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4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散步阅读答案
鱼化石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海市蜃楼阅读答案
看云识天气阅读答案
篇9:《新年作》阅读答案
《新年作》阅读答案
《新年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分享了《新年作》阅读练习,以帮助同学们理解。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刘长卿《新年作》阅读答案
一
(1)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3)请概括全诗的主旨。(4分
(4)全诗各联的抒情方式都不一样,请任选两联作简要分析。(4分)
5.颈联主要用了“岭猿”、“江柳”的意象来写景,请从手法和作用角度赏析颈联。(4分)
参考答案:
(1)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2)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3)作者在新年来临之际有感而发(1分),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1分),对处境的无奈(1分),对贬谪的悲愤之情(1分)。
(4)第一联直接抒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第二联运用拟人修辞,感叹春归我先;第三联即景生情,身在天畔,孤独凄清;第四联用典抒情,以贾谊自况,对未来看不到希望。(表达方式各1分,分析各1分)
5.从早至暮,岭上猿猴悲啼不断;而江边柳树则遭风烟侵袭缠绕,一片凄迷(1分,大意对即可)。作者借景抒情,将悲凉失意的情感,寄寓在哀伤凄凉的.景色之中。如果答“寓情于景”或“听觉和视觉相结合”亦可)。
二
1.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意?请简析。(5分)
2. 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6分)
参考答案
1.用典(1分)。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意(2分);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这里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2分)。
2.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②老年被贬,客居异乡;③时光流逝,归期渺茫。(每点2分)
鉴赏: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诗人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伤心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毗陵集》)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这与“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异曲同工之处。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老至”句承“独潸然”,“春归”句承“新岁切”,脉络细致,情意深沉。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悲愤郁积,不能自己,因此连续以四句伤情语抒发。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引发怨苦,以此属引凄厉之声度入诗中,与北方呜咽陇水同是感伤的声态意象,都令人怀悲而思归。刘长卿的仕历活动主要在南方,其诗中有很多表现猿啼的句子:“梦寐猿啼吟”、“万里猿啼断”、“猿啼万里客”。而这里犹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时时在耳,起哀伤,动归思,进而把“乡心切”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新岁元日的惆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望,江流岸柳不但没有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相反,风烟一空,濛濛笼罩,倒给诗人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愁雾。
在抑郁、失落的情绪中诗人发出了长长的慨叹:“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创作背景
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遭贬之因,据《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记载:“曩子之尉于是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期。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于是竟谪为巴尉。”(《毗陵集》)可见是受诽谤获罪被贬。这首诗是迁至潘州次年,即乾元二年(759年)后所作。
★ 客中作阅读答案
★ 九日杜甫
《燕山九日作》诗词阅读答案(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