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英语: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

时间:2022-11-27 08:20:48 作者:德Goo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德Goo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闲聊英语: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闲聊英语: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欢迎参阅。

篇1:闲聊英语: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

闲聊英语: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

前面有一个帖子,提到外国的人名、地名,帖子发表后,网友XXGD给我发邮件,问我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XXGD在社科院工作,经常为外国学者担任口译,他说,他最怕给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学者当口译,因为这些学者提到的本国人名、地名,一般都有固定的汉字,是不能随便音译的,比如日本人Mr. Tanaka,你就不能译成“塔那卡先生”,而应当译成“田中先生”,而他并不懂日语、韩国语、越南语等,因此往往无法译出。XXGD问我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是怎样办的。 以韩国的人名为例,我一点不懂韩国语,但我知道在韩国,最常见的姓氏有金(Kim)、朴(Park)、崔(Choi)等十个,占韩国全部姓氏的90%以上,因此,我只要知道这十个常见姓氏的英文拼法,基本上就可以了。比如一个韩国人名Mr. Kim Taek Su,既懂英语、又懂韩国语的朋友,可以完整、准确地译成“金泽株先生”,而我们这些只懂英语的人,则可以灵活一下,译成“金先生”,将名字省略掉。我一直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从未出现过“卡壳”的情况。下面是我想到的.一些常见姓氏: ①日本人:佐藤(Sato),铃木(Suzuki),渡边(Watanabe),田中(Tanaka),山本(Yamamoto) ②韩国人:金(Kim),朴(Park),崔(Choi),李(Lee),卢(Roh) ③越南人:阮(Nguyen),黎(Le),陈(Tran),吴(Ngo),范(Pham) 至于这三个国家的地名,实在抱歉,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不借助专门的地名辞典,几乎无法口译出来。不过我觉得,作为一名职业的口译人员(业余的或者临时的就算了),有些东西应该是必须掌握的,比如这三个国家的首都、领导人、货币等,例如: ①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Koizumi Junichiro) ②韩国总统:卢武铉(Roh Moo Hyun) ③越南共产党总书记:农德孟(Nong Duc Manh) 顺便再多说几句。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真正难译的人名,并不是日本、韩国、越南人名,而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人名,比如我喜欢的新加坡女歌手Mavis Hee(许美静),“许”字拼成Hee,我的大马朋友Kevin Ong(王耀华),“王”字拼成Ong,您看多奇怪。这些特殊的拼法,如果不事先告诉我汉字,我根本猜不出来(懂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的朋友例外)。 作者:张宏(info@italian.org.cn)

篇2: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论文

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论文

前面有一个帖子,提到外国的`人名、地名,帖子发表后,网友XXGD给我发邮件,问我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XXGD在社科院工作,经常为外国学者担任口译,他说,他最怕给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学者当口译,因为这些学者提到的本国人名、地名,一般都有固定的汉字,是不能随便音译的,比如日本人Mr. Tanaka,你就不能译成“塔那卡先生”,而应当译成“田中先生”,而他并不懂日语、韩国语、越南语等,因此往往无法译出。XXGD问我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是怎样办的。

以韩国的人名为例,我一点不懂韩国语,但我知道在韩国,最常见的姓氏有金(Kim)、朴(Park)、崔(Choi)等十个,占韩国全部姓氏的90%以上,因此,我只要知道这十个常见姓氏的英文拼法,基本上就可以了。比如一个韩国人名Mr. Kim Taek Su,既懂英语、又懂韩国语的朋友,可以完整、准确地译成“金泽株先生”,而我们这些只懂英语的人,则可以灵活一下,译成“金先生”,将名字省略掉。我一直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从未出现过“卡壳”的情况。下面是我想到的一些常见姓氏:

①日本人:佐藤(Sato),铃木(Suzuki),渡边(Watanabe),田中(Tanaka),山本(Yamamoto)

②韩国人:金(Kim),朴(Park),崔(Choi),李(Lee),卢(Roh)

③越南人:阮(Nguyen),黎(Le),陈(Tran),吴(Ngo),范(Pham)

至于这三个国家的地名,实在抱歉,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不借助专门的地名辞典,几乎无法口译出来。不过我觉得,作为一名职业的口译人员(业余的或者临时的就算了),有些东西应该是必须掌握的,比如这三个国家的首都、领导人、货币等,例如:

①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Koizumi Junichiro)

②韩国总统:卢武铉(Roh Moo Hyun)

③越南共产党总书记:农德孟(Nong Duc Manh)

顺便再多说几句。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真正难译的人名,并不是日本、韩国、越南人名,而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人名,比如我喜欢的新加坡女歌手Mavis Hee(许美静),“许”字拼成Hee,我的大马朋友Kevin Ong(王耀华),“王”字拼成Ong,您看多奇怪。这些特殊的拼法,如果不事先告诉我汉字,我根本猜不出来(懂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的朋友例外)。

篇3:闲聊英语:人名、地名派生的形容词

闲聊英语:人名、地名派生的形容词

网友xulei8033给我发邮件,说他在阅读一篇英语文章时,发现有一个单词Orwellian,《英汉词典》里查不到,老师和同学们也不认识,最后找到他们学校的一个美国外教,才知道这个单词,原来是根据一位英国作家George Orwell的名字创造出来的,也就是将名词Orwell变成形容词Orwellian。类似的情况,xulei8033以前也遇到过一、两次,比如Lyonnaise(法国城市里昂Lyon的形容词形式)。xulei8033问我如何掌握这种由人名、地名派生的形容词? George Orwell最著名的.作品是《1984》和《Animal Farm》,是两部讽刺前苏联的小说,由于政治性太强,前苏联解体之前,国内好象一直没有出版过(当然现在已经出版了),因此《英汉词典》中没有这个词,一点也不奇怪。事实上,这个单词在国际上是很流行的,早已经成为英语的正式单词,我的《英和词典》和《英葡词典》中也都有这个词,意思是“Orwell风格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同学不熟悉这种形容词,主要原因就是不熟悉人名、地名。假如这个网友知道Orwell,他可以很容易猜出Orwellian的含义,假如他知道Lyon,他可以很容易猜出Lyonnaise的含义,等等。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多读书,读各方面的书,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掌握尽可能多的背景知识,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本来写到这里,这个帖子就结束了,但我一看字数太少,为了凑数(笑),我再介绍两个相关的小知识。一是在英语中,由人名、地名派生的形容词,明显少于其它欧洲语言,以法语为例,除了France和Paris有形容词之外,法国所有省、所有省会、所有大中小城市、甚至某些乡村的名称,都有形容词形式,与法语相比,英语就少多了,对此我们应当感到庆幸。 二是在英语中,将人名、地名变成形容词,一般来说并不困难,只要在名词的后面添加合适的后缀即可,比如: ①Keynes(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Keynesian(凯恩斯的) ②Schopenhauer(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Schopenhauerian(叔本华的) ③Beijing(北京)--- Beijingese(北京的。词典中可能没有,我自己编的,下同) ④Hongkong(香港)--- Hongkongese(香港的) 作者:张宏(info@italian.org.cn)

篇4:闲聊英语:少数民族人名地名的拼写

闲聊英语:少数民族人名地名的拼写

记得有一次,我所在公司给山东烟台的一家韩国企业做中、英文网站,由于网站内容比较少,很快就做完了,并移交给该企业。没想到第二天,我收到该企业韩国经理的一封邮件,说在网站的英文部分,所有韩国职员的姓名,都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的,而不是用韩语拼音拼写的,比如“金泽株”,汉语拼音是Jin Ze Zhu,韩语拼音则是Kim Taek Su。这位韩国经理认为我这种做法很不妥,实际上是把朝鲜民族看成了中国的附属民族,是一种linguacolonialism(语言殖民主义,笑),他要求我立即改正过来。这件事之后,我对汉语圈国家的人名、地名,以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名、地名,都特别注意,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昨天有一位西藏旅游网站的网管,用英文写了一篇网站简介,想请我修改一下,然后放到他的网站上。我看后,回复他说:确实有几处小错误,我都替您改过来了,不过,有一个原则性错误,我应当跟您讲一下。在您的译文中,所有西藏的地名,都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的,比如拉萨市内的八角街,您拼成Bajiao Street,而按照藏语拼音的拼法,应当是Bharkor Street,类似的地名还有: ①布达拉宫:Potala Palace ②大昭寺:Jokhang Temple ③罗布林卡:Norbulinka Monastery ④哲蚌寺:Drepung Monastery ⑤甘丹寺:Ganden Monastery ⑥色拉寺:Sera Monastery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我是在没事找事,其实这里面有很严重的政治问题。各位都知道,中国有一些民族分裂势力,比如藏独、疆独组织,一直攻击中国企图灭绝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用汉语代替少数民族语言。假如我们用汉语拼音来拼写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名、地名,岂不是正好给这些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一个口实吗?因此国家规定,拼写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名、地名,如果该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则应当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拼音拼写。上面提到的西藏旅游网站,恰好还是政府部门办的,因此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以前曾写过一个帖子,介绍语言学的政治性,其实我们搞英语翻译,同样涉及政治性,只不过许多朋友没有意识到罢了。另外,这个帖子中,有一点点政治说教,各位不必介意。 作者:张宏(info@italian.org.cn)

篇5:闲聊英语:再谈如何看懂长句子

闲聊英语精选:再谈如何看懂长句子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介绍如何看懂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英文长句子。这个帖子发表后,网友liu_pingping给我发邮件,认为这个帖子介绍的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liu_pingping网友还给我发了三个长句子,让我介绍一下如何看懂它们。下面首先请看第一句(原文比较长,我做了适当简化,下同)。 ①原文:He insisted he was busted for an operation the government had approved. ②译文:他坚持认为他是由于一项政府已经批准的计划而破产的。 ③修改:He insisted (that) he was busted for an opera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had approved. 这句话看不懂,我想主要原因是:说话人省略了先行词。按照英语语法,一个从句,应当以一个先行词开头,但在许多时候,这个先行词可以省略。以上面这句话为例,它包含一个宾语从句(从insisted后面开始),宾语从句里面又包含一个定语从句(从operation后面开始),但说话人将两个从句的.先行词都省略了,因此给初学者造成困惑。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可以用笔,将两个先行词添加进去(请看修改一行),这样一来,句子结构就清楚多了。下面请继续看第二句。 ①原文:You must specify the name of the person or company to who the package was shipped. ②译文:你必须写明这个包裹被送达的个人或公司的名称。 ③修改:You must specify the name of the person or company (to whom) the package was shipped. 这句话看不懂,我想主要原因是:说话人没有使用who的宾格whom。按照英语语法,如果who在从句中做主语,则使用主格who,如果做宾语,则使用宾格whom,但许多人并不遵守这个规则,无论哪种情况,一律使用主格,比如上面这句话,这就会给初学者造成困惑。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可以用笔,将who改成whom,句子结构就清楚了。最后请看第三句。 ①原文:So surprised was he at this discovery that he promptly suffered a heart attack and died. ②译文:这个发现让他大吃一惊,以至于他当场心脏病发作而死。 ③修改:He (was so surprised) at this discovery that he promptly suffered a heart attack and died. 这句话看不懂,我想主要原因是:说话人使用了倒装句。由于这句话的内容,是强调一个人“大吃一惊”,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亡,因而说话人故意将So surprised(大吃一惊)转移到句子的最前面,构成一个倒装句,而这种非正常结构的倒装句,最容易让初学者感到困惑。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可以用笔,将倒装部分重新转移回句子中间,这样句子结构就清楚了。 总之,希望通过对这三个例子的简单介绍,有助于您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英文长句子。 作者:张宏(info@italian.org.cn)

猜外国地名的趣味谜语

再谈指针数组与数组指针

托福听力中常见的英文人名和地名

再谈感情

green是什么意思人名

地名谜语

猜谜语地名

我家的闲聊作文

与外国客户用餐的礼仪

外国经典神话故事

闲聊英语: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闲聊英语:再谈外国的人名与地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