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论文

时间:2022-11-27 08:25:36 作者:QWERTY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WERT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论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论文

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语言学;申小龙;奈达;形式

论文摘要:“全面认同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申小龙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重视“意合”,也就是特别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而对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持否定态度,基本排斥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对现代汉语的形式的分析。但是,由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形式为依据。因此在高一虹的《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差异与理解》这本书中,中小龙的专著的英文译本受到了奈达先生的激烈抨击。虽然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并不能排斥语言的形式在研究语言的个性与共性的时候,我们更是需要结合语言的具体形式。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研究更深入。

近年在国内兴起的“中国文化语言学”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双向交际文化语言学派”、“社会交际语言学派”、“全面认同文化语言学派”。这三个学派在观点上有一定的差异,有的甚至是对立的。例如“双向交际文化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游汝杰认为应该从生物、物理、信息、人文这几个方面来研究语言的性质。虽然“人文”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得从生物、物理、信息这几个方面找寻客观依据。而“全面认同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申小龙的观点则恰恰相反,他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重视“意合”,也就是特别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而对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持否定态度,基本排斥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对现代汉语的形式的分析。

由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形式为依据,因此在高一虹的《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差异与理解》这本书中,申小龙的专著的英文译本受到了奈达先生的激烈抨击。

“系统语言学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转换生成语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不过问语言与社会的紧密关系。”尽管如此,两者都是以对语言的形式进行分析为基础。而申小龙则更加重视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基本抛弃“形式”的研究。因此引起了冲突。

例如这段话:

“这种以逻辑事理显示语法结构和脉络的意合方法和以人的主观感觉来体验认同语言组织的“神摄,,方法,都说明汉语语法是一种需要人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的语法,而不是像西方形态语言的语法那样可以对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形式标记分析的语法。汉语的这种主体性强、人的因素突出的特点,我们称之为汉语的人文性。”

奈达先生的评价是:

“什么是逻辑事理的‘脉络’?无法让人理解。”

奈达先生无法理解逻辑事理的“脉络”,这是因为这个“脉络”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无法从形式上进行分析,所以让人感觉无从着手。在西方语言发展史上,马泰修斯证实并发展了法国古典学者亨利・维尔(henriweil)于1844年完成的《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词序比较》的启发,发现了句子中的三种成分:主位、过渡、述位。并且,他认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所谈论的对象”,“是已知信息,至少是在特定情境中十分明显的信息。”述位是“话语的核心,是说话人对主位要讲的话,或与主位有关的话。“如果说主位、过渡与述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个“脉络”。那么不同的人对这种“脉络”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韩礼德在分析成人话语中的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时,也采用了“主位”和,’述位”这两组概念。但是认为主位所表述的是已知信息,述位主要表述新信息,有时也可以表述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组合。

例如:”thecatpleasedme“,”thecat”就是主位,表示已知信息;“pleasedme”就是述位,表示新的信息。又如:”thehousewasbuilt协stevens“,”thehouse”是主位,表示已知信息;“wasbuilt”是主位,也表示已知信息;”bystevens“是述位,表示新的信息。既然同样的“脉络”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那渊}难给“脉络”定下定义,从而也难以以“脉络”为标准对语言进行研究。

二、个别与普遍的关系也不能支持排斥研究语盲形式

申小龙反对照搬美国结构主义的方式来分析汉语语法,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的语言都具有各自的特性,最直观的不同就在发音跟书写上。但是语言同样也具有普遍性,例如“爱”这个词几乎在所有的语言里都有对应的翻译。因此,如果仅仅只强调个性,只从语言的特性进行研究,那对语言的分析渊}可能是不全面的.。

例如这段话:

“这样照搬西方语言学来作汉语的形式分析,其结果就是貌合神离,也就是我们语法学所说的汉语语法之貌(形式),不合于汉语语法之神(意义)。”

奈达先生的评价是:

“有必要明确“离于什么”。“不合于汉语语法之神(意义)’,很令人费解,原文无疑也同样费解。”

奈达先生无法理解西方语言学语法分析的方法“不合于汉语语法之神(意义)”,也无法理解“貌合神离”中“离”的是什么。因为他觉得在突出语言个性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语言的共性。作为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标志,历史比较语言学系统的原则和方法的形成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从个别到总体的一个发展过程。虽然历史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丹麦学者r.k.拉丝克(rasmuskristianrusk,1782-1832)强调过“必须有条理地研究一种语言的总体结构”,但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或者是同一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发现,却是从局部的具体的语料开始的。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威廉・琼斯(williamjones)(1746-1794)就是从具体的例证出发,“一举确定了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的历史亲缘关系”。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发展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极大影响。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一下子难以看到语言功能的全部。系统语言学以此为出发点.“更加注重描写个别语言、个别语言变体、个人语言特点(idiolect)、以及个别语篇的分析等,而且认为这种描写本身就是目的之一,而不是为了发现语言普遍现象。”相比而言,转换生成语法则是想找出一种“普遍语法”,“个别语法”只是研究的一种手段。既然普遍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的,那么把他们截然分开则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虽然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并不能排斥研究语言的形式。在研究语言的个性与共性的时候,我们更是需要结合语言的具体形式,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研究更深入。

篇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

1前言

在语言学当中,认识语言学是一种新范式,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课题。认识语言学大致是从上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兴起,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传播,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加大,涵盖了许多领域,比如 :语篇、音系、意义等等。该理论在一次重要的国际认知语言会议上得到确认,同时相关的杂志发表了认识语言学。自从杂志诞生以后,认知语言学正式被视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的医疗科学等之间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后,渐渐地成为了现代语言学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认知语言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在许多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 :概念隐喻、范畴化、多义性、转喻、语法化等等。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 :研究的切入点、感兴趣的课题等等方面,这些不足还需有待改进。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因此,从“表达思想与观念”的角度上来说,研究人类语言,该观点实际上就是时常被提起的认知观念。这种认知观念认为,在认知系统当中,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系统又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比如 :抽象化、范畴化、情感、感知等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而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并受到了语言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思想、观念、表达。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内容 :探索出带有紧密联系的形体的概念知识,得出相关的经验证据,同时探索出身体经验、概念系统、语言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得出上述三者的意义、语言、认知及后三者的密切关系。也就是现在常被提及的所谓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发现人类语言、认知、语言、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奥秘。比如 :像兰格克、雷科夫等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其研究的目的也都有所涉及,如果仅是从这一目的来看,大家的认识语言学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两位语言学家的理论就可以合法地称之为认识学。然而,认知的承诺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与原则是不起作用的,对语言描写的形式与内容也没有明确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十分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大课题,该课题正在不断地揭示着人类智能的奥秘。

3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其研究方法各式各样,非常复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各方法之间又是相互一致的,其研究的理论原则是一样的。相关的研究专家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作出了如下的概括 :1)语义结构不是完全普遍的',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其语义结构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存在着语言差异。语义结构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定含义的意象规律上的,其知识和描写存在着关联。2)不管是一个语法还是一个句法,原则上都不会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但是,语法在本质上是带有符号性的,其存在形式也较为特殊,通常是存在于规约符号化当中。3)词汇和语法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实质性区别。形态、词汇、句法这三者成为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性,这些符号虽然会因为参数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别,但是,可以进行任意的划分,进而组成不同的成分。

(1)概念语义原则。意义等同于概念化,也就是说,心理经验的过程和不同的结构,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通常来说,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大脑被激活的概念,不管这个人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更为具体地来说,意义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表现在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具体的文化的交流方式。上述原则说明,意义的描写实际上就是人的大脑和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世界和词之间的关系。

(2)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语法性判断设计范畴化。一个话语的可接受性和语法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不是属于接受和被接受的简单模式,而是渐进式的。所以,语法性判断也就是渐进式的,同时在渐进的过程中语义、语境、语法规则密切联系在一起。认知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要将语法变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因为语法判断性带有可变性、渐进性和语境中的依耐性,要想达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是非常艰难的。

4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1)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较为著名的兰格克的语言学理论,在刚开始称之为空间语法。空间语法理论认为,语法和词汇之间是连续性的,其描写的结构较为单一,只有符号结构,同时还是某一种概念输入之后带来的结果,在很多研究中认为该概念的输入显得较为多余和抽象。而一个符号的成分,语法的、词汇的,实际上是多义的,具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意义家族,其中不同的意义之间带有一定的相关性。认知语法的观点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同的心理经验,将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被称之为认知域。概念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空间、时间、颜色概念等等,比如 :概念合成物,有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2)句式语法。句式语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由于其研究中心的特殊性,后被以该研究中心为命名。在句式语法中,语义、句法、语用信息等是完全一致的,其重要性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哪一方都必须依靠另外两方进行作用。正如相关的研究者的观点,应该将语法句式当作是彼此加强条件、彼此顺应、彼此继承特征等等句法的模式。所有上述的信息都同时包括形态语法模式、这些模式的语义解释原则,以及在多数情况下的语用功能。

5总结

综上所述,在语言学当中,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范式,其核心在于认知的主体,也就是人,而不是任何的被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实践者。而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人们的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文的简要分析可以得出,认知范式当中,不同的理论方法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很多数情况下是完全一致的,具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研究目标。

篇3: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一、以文章信息为中心,注意文章结构分析

在高校中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要将该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关键信息作为阅读的重点内容,并注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从而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以某一阅读素材为例,在该素材的开篇就可以利用句子的主位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并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与关键句,从而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该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抓住该阅读的重点与核心。也就是说,阅读素材中要表达的内涵、情感往往与文章的主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在阅读中是否含有主位词语。一般在以论文中通常是应用人称代词we、you作为主位。这样就可以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比较亲近的联系,这样读者也就更加容易解读该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类型、题材的英语阅读材料,所采取的的衔接方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该阅读素材的的写作风格、内容、语言特点等,对其衔接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在日常教学中学习阅读素材的衔接方式。

二、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在英语阅读中,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考核,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都进行一定的考察。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猜想能力进行锻炼与培养,能够在运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要对该阅读素材进行充分的解读,并能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若干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带着题目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该阅读材料的大意进行推理,从而更好的对其中心思想进行了解。教师也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讲解,也可以对该阅读材料的写作背景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内容,并能够在其基础知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推测与猜想,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猜测与推断。

三、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句

在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主题往往就是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与汉语写作不同的是。在英语写作中通常是将一个自然段作为其一个写作单位的,在每个自然段之间,也往往会通过一个句子或者是短语进行连接。因此,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每一个自然段作为一个小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文章主题句的良好阅读习惯。英语阅读材料其中心思想句的位置并不固定,但是根据一般经验在文章的首尾处出现的概率较大,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在文中的可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重点阅读。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后,就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升其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转折性词汇、连接词汇进行重点分析,对其上下文展开联想阅读,更加准确的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英语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而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一些高校中,学生在具体的英语阅读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习惯反复阅读同一段话,或者同一个单词,担心遗忘文章的内容;另外一部分学生习惯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翻译,经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词典查找不懂的单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会利用手指或笔尖阅读每一个单词。这些习惯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质量,严重影响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质量和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英语阅读文章中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其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该阅读素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并能够研究其中的规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并能够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而刺激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不断提升其英语阅读能力。

篇4: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论文

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论文

超语言学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 20 世纪语言学界兴起的两个特殊的语言文化理论体系。这两种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认知里的语言学概念,逐步转向了以语音、语汇等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纯粹的语言学之外的语言文化。 用语言来解释文化,挖掘了文化理念里的语言角色。

一、两个理论体系的内涵

超语言学:20 世纪以来, 语言学的研究流派如映日荷花一般别样芬芳,在这种社会语言学研究背景之下,巴赫金及其复调小说理论在整个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非常大的语言学讨论风潮。 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不仅应该有一般所说的多结构、复式结构小说的特点,同时还应该是一种“多声部性”“全面对话”的小说。 在这种小说里,作者与所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平等的, 主人公的意识不是通过刻意的描写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在小说中通过与各主人公以及自己之间的对话表达出来,主人公是自己直抒己见的主体。 在此种复调小说理论体系的支持下,巴赫金建立了超语言学的方法论体系,突破了一般纯粹的语言学规范,把研究的主要对象转向双声语,分析小说中主人公语言的精微、独特之处,展现特殊的“微型对话”艺术世界,以对话为基础的超语言学理论成了“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

语言世界图景:关于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人们普遍的认知是源自于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的关于语言学的著名假说“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之后在西方的关于语言学的一些著作中则称之为“语言世界观”。之后经过相关语言学家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发展成为了“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体系。语言世界图景理论脱胎于世界图景理论。世界图景理论是人类对于周围事物的一个认知的总和的再现。而语言世界图景则是在“人类中心论”的影响下,将语言、思维、现实三者有机结合之后,主要研究“说话的人”“交际的人”两个集体概念。 把现实世界通过观念化、现实化和语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说起复调小说必须要追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后改名修订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巴赫金在这本书里相继阐述了复调小说理论以及超语言学学理状态。而阐述的根本则是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进行的极其详尽的解析和探讨。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当成音乐一样看待和解析,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是双声部的, 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下面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部作品为例,简单地对本文提出的相关理论进行探析。

二、书信体中的多重对话图景———《穷人》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 在该篇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采用了两个主人公之间通信的形式表达了在那个生活艰难的时代里人们内心世界的点滴感受。主人公自己不仅仅是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的真实存在的人,同时也是作者一种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在小说里男主人公马卡尔·杰符什金生活在圣彼得堡一条污秽不堪的巷子里,住在廉价、窄小的公寓里。他经常与住在附近的瓦尔瓦拉通信,讲述自己的生活状况,送去关心。

在与瓦尔瓦拉的信中,杰符什金说出了小人物内心的悲哀, 但同时也是敞开心扉地感叹自己的命运,是对生活的一种追问。 例如:“我习惯了,因为我对什么都能习惯,因为我是一个温顺的人,因为我是一个小人物;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我伤害过谁吗?我夺过谁的官位还是怎么的?我在上司面前毁谤过任何人吗? 我请求过奖赏吗? 我搞过什么阴谋还是怎么的?……是啊,公民的最大的美德是什么?前两天在私人谈话里,叶夫斯塔菲发表意见说,公民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会赚钱。 他开玩笑说 (我知道他是开玩笑),道德是一个人不该成为任何人的累赘,而我没有成为任何人的累赘……他们说:‘他在抄写!’他们说:‘这个耗子般的小官吏! ’”

通过以上杰符什金的自言自语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杰符什金在同瓦尔瓦拉对话,他与瓦尔瓦拉无话不谈,在倾诉似地闲聊,更是一种自身状况的自我感受;他与自己在对话,告诉自己要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知足,不要参与别人的钩心斗角;他在与那些耻笑他的人对话,满满的都是责问和不解,问这些人为什么他要受到这样的待遇;他在与生活对话,质问生活,为什么自己会受到如此待遇,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这个社会生活状况的不满。

与此同时,透过这些多重对话,我们看到了其展现的语言世界图景:在 19 世纪的俄国社会纷繁复杂,人们生活状况颠沛流离, 社会基本情形危机四伏,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人们生活艰难。 语言就是一面社会生活的镜子。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社会的存在状况。在《穷人》的对话体系中体现出的语言世界图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显示的真实写照。

三、梦想追求图景———《白夜》

《白夜》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部伤感的浪漫爱情小说。 在小说里讲述了一个始终追求自由、向往浪漫爱情的年轻姑娘纳斯金卡在圣彼得堡情迷的朦胧中与梦想者相识,经过四个夜晚,他们心与心交流,直至相知、相恋。纳斯金卡自幼失去父母,与奶奶在一起艰难度日,心中孤独,始终向往自由。而梦想者是一个喜欢幻想,缺少现实,心中压抑无处倾诉的梦想家。他们的爱情抛开现实主义,虽然也有心与心的碰撞,但是最终都逃离不开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情。

在爱情里,有的是俗世繁华中那一抹最平凡却又矢志终身的信念;似乎爱就是为了最原始的相遇。 但是在现实里,似乎一切又都显得那样的灰白无力。

“‘信!谁寄来的?’我从椅子上跳起来……我打开了封漆。是她写来的。 ‘啊,请原谅,原谅我! ’纳斯金卡给我的信这样写着,‘我跪下来向您恳求,原谅我!我欺骗了您和我自己。这是一场梦,一场幻境……我今天为您感到痛心;请原谅,原谅我! ……’请别责怪我,因为在您面前我一点也没有变;我告诉过您我会爱您的,我现在就爱着您,我对您不只是爱。天啊!要是我能同时爱你们两个有多好!哎,您要是他有多好啊! ”

在这段主人公之间交集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梦想者看到信件的同时自己内心在与自己对话,和自己探讨信件到底是什么内容,到底是不是自己心中那份爱的追求;而在信中纳斯金卡的话语里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她自己思想里的矛盾,在现实面前,她放弃了,觉得这是一个梦。 这不仅仅是她和梦想者之间的对话,更是她同自己同生活的对话。 而在这段对话中同时也诠释出了当时的现实世界图景。这种语言世界图景不仅仅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描述,更是现实生活的本质展现。 经过其中对话的语言,洞察出了现实生活中人物心理和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在纳斯金卡的细腻感情世界里, 梦想者经历了感情失败的痛苦,也致使他摆脱了虚无缥缈重新走进了现实生活。在那个思想纷呈、社会动荡的生活里,能够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和追求,这种精神已经令人赞叹不已。 正是在对话里表达对这种梦想精神的赞叹,在不断彰显着那个年代梦想精神的缺失。

四、结语

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两部作品《穷人》和《白夜》的简短分析,可以看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对话是所有交流的最终手段和思想内涵。单一的声音是什么也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两个声音的交流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 在复调小说里,超语言学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意义,是最终极的理论体系。 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些作品进行细化和具体化总结出了超语言学的特殊语言研究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任何语言都是以人为核心,对于周边现实存在的所有认知的总和,这种思维语言呈现出的是语言世界图景的现实存在性、个体性和民族性,对当时的民族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经验都进行了展现。 所以说超语言学中的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语言世界图景。 总之,对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的探析,对在今后两个理论体系的研究会有些许帮助,同时对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5:包装设计中字体设计形式美感研究论文

包装设计中字体设计形式美感研究论文

【摘要】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可以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感和冲击感,体现产品优势。所以包装字体的设计,对产品销售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包装设计中,字体美感形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包装设计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字体设计;形式美感;包装设计;应用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字体形式开始在产品包装中应用,引起了包装设计领域的广泛关注。字体形式和设计美感具有很大联系、良好的字体形式,不但可以表现出产品特点和性质,还可以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必须及时进行分析。

1、字体形式和包装设计的关系

(1)字体形式的设计体现包装设计价值。包装设计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与产品属性、特点具有直接联系,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品牌的展示力具有重要影响。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必须将产品图像、色彩搭配、语言使用合理结合,体现出设计美感,实现产品设计价值。

(2)包装设计中字体设计美感的重点。字体的辨认性。无论字体设计技术水平有多高,都必须体现出文字的可读性,保证人们可以清晰辨认出文字。因此字体辨认性是包装设计的前提。进行字体设计创新的时候,不宜过多更改文字,保证字体书写,符合设计规律,具有连贯性。进行字体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要求,适当在最后一个字大胆加工创造。

2、突出产品属性

包装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突出产品属性。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只有充分显示产品属性,才能加深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提高销售量。因此,进行字体文字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产品属性,对文字线条、轮廓、颜色适当调整,表现美感的同时,体现产品属性。

(1)体现文字的艺术性。文字艺术性设计,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给人们带来一定和号召力和视觉享受。为了体现文字的艺术性,可以从形式、对称、集中等方面进行设计,实现内容和文字融合,给消费者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

(2)追求结构和造型统一。为了实现文字编排效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方面,整体包装不能使用种类较多的字体,可以从整体设计理念出发,达到整体美效果;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字体的编排和比例,突出重点文字。进行此操作的时候,应该控制好字与字之间的空隙,按照字体美合理分布排列,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字体设计美感在包装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1)文字图形化。文字与图形的巧妙结合,不仅可以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还可以表现出文字和图形的特点,进而设计出具有强烈效果的作品。字体图形化是一种设计表述方式,可以用图形样式展现字,减少文字本身的枯燥感。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给文字赋予想象手法,实现图形结合,体现出文字的生动活泼,增加消费者对文字图形的记忆。

(2)其他表现方式。①夸张表现手法。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含义,经常使用夸张手法,提高设计美感,表现出物体的基本属性。使用夸张表现手法的时候,必须注意使用度,既要具有理性想象力,还需要加强产品的整体布局,让整体和局部关系协调,凸显美感。②笔画共用方式。笔画公用是字体设计经常使用的'方法。文字是一种具备丰富视觉效果的图形,我们可以从文字结构发现文字特点,找出相互联系,进行加工并提炼,体现出文字美感。如图所示。图1这种形式表现方式,主要以容易辨认为原则,在形态上和字体实现结合,体现符号和字体的结合,让主题实现融合呼应,增加了字体的整体感和连贯性。

(3)错落表达方式。此种表达方式,主要以人们的审美方式为标准,将字体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高到低的方式进行排列,让文字排列呈现错落有致的顺序,比较适合书法艺术创作。

(4)趣味性表达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包装设计得到了众多设计人士的重视。一个比较好的优秀设计作品,除了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享受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提高商品效益。

4、结语

通过对字体设计美感在包装设计的分析发现,字体设计美感在包装设计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新时期的设计师,必须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打破传统设计方式,让文字设计美感,给包装设计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商品购买率。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应该积极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仔细总结事物发展规律,展示出包装设计特色,促进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晓.字体设计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03).

[2]李想现代包装设计中品名书法符号的运用及文化意义[J].包装工程,2012,(04).

篇6:企业管理中的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中的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论文

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把握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方法。

一、目标激励。

第一要使目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二目标要明确具体。尽量采用分明和量化的形式。第三要实事求是,既要防止保守,又要防止过高,好比摘桃子,躺着不行,坐着不行,站着也不行,踮着脚还不行,必须使劲跳起来才能摘到。

二、情感投资。

情感是通向职工心灵窗户的桥梁。情感投资,第一要关怀,体谅职工,时时把他们放在心上,做到:政治上帮助,思想上疏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第二在具体管理中,坚持表扬先进时,讲明好之所在,批评不足时,说清不对的情由。总之要心服口服,相互理解。

三、心理换位。

即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分析和思考。对此,第一要深入群众,尽最大的可与他们交往、接触,身临其境,获得切身体会,以准确地掌握职工的心理脉搏。第二要进行经验反自。通过追忆过去自己在职工位置上的一些感受和体验,获得一种现实的感受。这种在有自己亲身感受因素参与下的决定或措施,可能更符合客观实际J高兄,更能恰当地处理问题。第三诱导职工心理换位,即让职工从领导的位置上设身处地想一想。体谅领导的难处,支持领导的'工作。

四、行为强化。

主要由奖惩来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以正强化为主。岸柳随风,人心向上。在任何情况下,职工的大多数都是要求上进的,积极因素总是占主导方面,就是某些缺点较多的职工也是这样。因此,发掘和宣传职工身上的”闪光点”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要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第三要掌握好强化的技巧。运用奖励和表扬等正强化,要实事求是,公正合理;方法灵活,有针对性,及时适当,把握分寸。运用批评,处罚负强化,要目的明确,掌握火侯,注意场合,因人而异。

五、心理凝聚。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民主激励。发动职工参与本企业管理,人人都当管理者,以民主管理激发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第二是信任激励。就是相信人,尊重人,敢于使用人,尤其是对那些犯过错误或有这样那样缺点的职工,更要予以信任和关怀。第三是榜样激励。通过先进典型来影响诱导职工的心理和行为。

六、调节平衡。

调节心理平衡,就是做好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度和维护工作。第一要一视同仁,公平相待,秉公办理,决不厚此薄彼。第二要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要让集体的所有成员的才能都能充分发挥,并坚信自己的积极行为和出色成绩定会得到肯定和赞扬,进而更加努力工作。

篇7: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

浅谈茶叶中有机磷监测研究方法论文

1固相萃取法

1.1提取称取

粉碎机粉碎后样品10g于50ml具塞离心管内,加入乙腈30ml后摇匀,加入5g氯化钠震荡15min,离心使乙腈与水相分开。准确吸取乙腈相15ml于50ml离心管内,加入无水硫酸钠5g,震荡1min脱水,将溶液转移到浓缩瓶中,并用乙腈洗涤数次,用氮气吹至近干,加1ml丙酮溶解。

1.2净化

将CARB/NH2固相净化柱,置于合适架子上固定好,用丙酮3ml及二氯甲烷3ml先后淋洗萃取小柱。当二氯甲烷液面即将到达小柱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将提取液倒入萃取柱中,另取带刻度的小浓缩瓶接收样液,用丙酮及二氯甲烷先后淋洗小柱,用氮气吹至近干,加丙酮定容,待GC分析。

2结果

2.1提取剂用量比较

经过实验发现,QuEChERS方法前处理需要有机溶剂约10ml,但是萃取的不完全,回收率比较低。固相萃取法需要约90ml的有机溶剂才能使茶叶中的有机磷类农药萃取比较完全,且实验步骤比较多,过程不容易控制。

2.2提取时间比较

固相萃取法需要提取并使用氮吹净化,所耗时间一般需要8h。提取时每次震摇不少于10min,否则提取不充分。在氮吹的时候,氮气流量不能过大,否则吹走待测物。与仅需1h左右的QuEChERS方法比较,固相萃取所需时间比较长。

2.3组分分离

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5种有机磷农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马拉硫磷18.45min,乐果17.16min,甲基-对硫磷18.32min,敌敌畏9.99min,对硫磷18.98min,证明各组分分离较好。二种前处理方法所得谱图基线平稳,杂峰少,对待测物质检测影响不大,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等均能满足检测要求。

2.4样品回收率和精密度

用QuEChERS方法萃取、CARB/NH2固相萃取分别测得加标样品中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精密度,利用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小白菜,用气相色谱PFPD测定其有机磷农药时,5种农药的'回收率在45.2%~9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2种方法平均回收率经统计学软件SPSS13.0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敌敌畏:2=10.89,P<0.01;乐果:2=9.36,P<0.05;甲基对硫磷:2=8.83,P<0.05;马拉硫磷:2=9.23,P<0.05;对硫磷:2=6.75,P<0.05)。证明2种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影响较大。

3讨论

以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测定5种茶叶中有机磷残留量,并对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经2检验,QuEChERS法和固相萃取法的回收率有显著性差异。QuEChERS法检测茶叶中的有机磷类农药,其结果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在检测分析中除了要控制适宜的检测条件外,样品预处理是多残留分析的关键技术。

3.1QuEChERS法在检测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的优缺点

QuEChERS法具有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少、耗时短、精密度好等优点,但在谱图中有明显的杂质峰,色谱分离条件难控制,是由于茶叶的基体过于复杂,这种前处理方法没有把茶叶中农药残留提取出来,或者是杂质干扰,净化不完全等影响测定,从而导致QuEChER法的回收率比较低。回收率低于国家标准,该前处理方法可导致茶叶中有机磷的检测结果失控。

3.2固相萃取法在检测茶叶中的优缺点

在农药残留量的测定中,样品处理的两大步骤,提取和净化是直接影响准确测定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重视提取的充分性和完全性,净化时防止乳化,尽可能地减少液-液分配萃取时残留农药的损失。固相萃取具有分离效率高、使用方便快速、提高样品处理量、重复性好、大大减少溶剂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极低的杂质干扰、无乳化现象、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但固相萃取法操作过程繁琐、所需溶剂多、时间长及固相萃取小柱属于消耗品,其价格比较贵。但在处理复杂基质的茶叶时具有优越性,回收率及精密度都在质量控制的要求范围内,方法比较适用,值得推广。

3.32种方法比较

经固相萃取法处理的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大于QuEChERS法处理的,原因在于QuEChERS法处理简单,与固相萃取法相比,少了很多中间吸附、淋洗、解吸、氮吹、溶解、定容的操作,有效降低了误差的产生,因此样品的平行性较好。虽然固相萃取法比QuEChERS法所耗溶剂多、提取时间长,但是固相萃取法检测茶叶中有机磷,结果更准确。

篇8:软件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论文

软件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研究论文

早期软件系统规模较小,20世纪60年代之前,对软件系统的开发一直通过“手工”方式,具有个人化及技艺化的开发特点。6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容量和速度有了显著提升,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开发生产率不再能满足现状,软件危机开始爆发。60年代后期,针对“软件危机”提出两类解决办法:一是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过程,即“软件工程”的出现和发展;二是建立严格的理论基础,采用形式化方法来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应用,形式化方法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形式化方法

1.1形式化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就是通过严格的符号系统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验证一个目标软件系统的行为和特性,包括需求规格、设计和实现等。形式化方法所使用的是严格的数学语言,其语法和语义都是无二义的、精确的。

1.2主要研究内容

形式化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式规约(FormalSpecification)和建立在形式规约基础上的形式验证(FormalVerification)两个方面。形式规约是指通过具有精确语义的形式语言对程序功能进行描述。描述结果将作为程序设计和验证的重要依据。形式验证是对现有的程序系统进行验证,检查其是否符合规约的要求。传统的验证方式是通过实验对系统进行查错,包括模拟(simulation)和测试(testing)。

1.3形式化方法的分类

根据描述方式,可将形式化方法归为两类:

(1)模型描述的形式化方法。通过构造一个数学模型来直接描述系统或程序。

(2)性质描述的形式化方法。通过对目标软件系统中不同性质的描述来间接描述系统或程序。根据表达能力,可将形式化方法大概分为五类[Barroca*1992]:

(1)模型方法――对系统状态和改变系统状态的动作直接给出抽象定义,并进行显式描述。该方法的缺陷是不能显式地表示并发。

(2)代数方法――通过定义不同操作的`关系,隐式地描述操作。与模型方法相同,代数方法也不能显式地表示并发。

(3)进程代数方法――通过一个显式模型来描述并发过程。将并发性归结为非确定性,通过交错语义(interleavingsemantics)来表示系统行为。如:CCS,CSP,ACP等。

(4)逻辑方法――通过描述程序状态规范和时间状态规范的逻辑方法来描述系统特性,如:CTL,LTL。

(5)网络模型方法――通过独立描述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显式地给出系统的并发模型。如:Petri网。

2软件方法学

2.1软件危机

60年代后期,软件系统的规模逐步增大,程序实现地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可靠性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由于软件开发生产率不再能满足计算机应用迅速深入的趋势,软件危机开始爆发。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国际会议,第一次讨论软件危机问题,并正式提出“软件工程”。

2.2软件方法学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许多指导软件开发的方法“。软件方法学”(SoftwareMethodology)以软件方法为研究对象,用来指导软件设计的原理和原则,以及基于这些原理和原则的方法和技术。软件方法学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狭义的软件方法学指某种特定的软件设计指导规则和方法体系。软件方法学的主要目的是高效地设计正确的软件。根据性质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式化方法:形式方法通过精确的数学语言对系统的各类属性和开发过程做出严格的描述和验证,定义了如一致性、完全性、正确性、规约等概念。无需通过实际运行来证明软件规约是可实现的、建立的系统是可正确实现的、系统具有某些性质等。

(2)非形式化方法:非形式方法则不考虑系统的严格性,通常采用文本、图表等模型描述系统。

3基于形式化方法的软件开发

3.1形式化方法开发过程

按照软件工程“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软件生命周期可分为六个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发布,形式化方法贯穿软件工程整个生命周期。

(1)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对待开发系统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综合各方面因素论证待开发系统是否可行,为开发过程提出综合评价和决策依据。由于形式化方法的符号演算系统仍不能完全表达自然语言,所在在此阶段的应用仍是一项巨大挑战。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将用户需求转换为说明文档。一般非形式化的描述可能导致描述的不明确和需求的不一致,可能导致编程错误,影响程序的使用和可靠性。形式化方法则要求明确描述用户需求。

(3)体系结构设计:体系结构设计阶段的根本目的是将用户需求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实现的目标系统。本阶段侧重描述软件系统的接口、功能和结构。形式化方法对于软件需求描述的优点同样适用于软件设计的描述。由于需求阶段功能描述并不能完全实现,所以形式化方法在此阶段的应用仍存在问题。使用者可采用半形式化方法来完成此阶段的工作。

(4)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的形式化是以体系结构规范为基础进行精化描述的过程。通过此阶段的形式化描述能够检验需求描述和用户需求是否一致。为使形式化方法更适用于详细设计和精化过程,可将各种形式的规范联系起来。

(5)编码:自动代码生成器目前能将一些规模较小软件系统的形式化描述直接转换成可执行程序。在简化软件开发过程的同时既节约了资源又增强了软件的可靠性。

(6)测试发布: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是测试发布。在软件投入运行前,需要对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文档以及程序源代码进行检查。对于测试来讲,形式化方法可用于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保证测试用例的覆盖率。

3.2综合评价

形式化方法开发软件系统的优势有:

(1)软件开发的基础是对软件需求的描述。形式化方法要求描述的明确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需求的一致性,减少了可能的误解,为正确实现用户需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2)形式化验证对形式化描述的需求文档提供明确的逻辑论证,通过推理验证来保证最终的软件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3)形式化描述和验证实现了系统的一致性分析和重复分析,提供了一个几乎不依赖特定分析者的分析过程。

(4)形式化描述和验证基于计算机和严格符号系统的支持,实现了开发和验证的自动化,节约了人力资源并且保证了软件的可靠性。形式化方法开发软件系统的缺陷:

(1)形式化方法的使用建立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限制了大多数人员的学习和使用。

(2)缺乏一种通用的形式化方法来支持软件生命周期每一阶段。

(3)不同的数学规范在不同的模型和工程环境中可能不只有一种解释,为形式验证带来困难。

篇9:环境会计中两种有效可行方法论文

环境会计中两种有效可行方法论文

环境会计内容广泛,其核心是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特点可概括为:

1.使原来的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成本制度下,企业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把设计开发和售后阶段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在环境会计中,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核算,具体到环境成本,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费用,且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直至淘汰整个生命过程的环境支出费用。

2.费用发生额大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作为主要污染者的企业对此承担的责任日益加大,因而环境支出也非常巨大。而且随着政府环境立法对企业约束力的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费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3.费用的发生时点不均衡。环境支出不像其它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或一次性,如违反环境法律受到的罚款而导致的支出、环保设施的投资等。4.潜在成本剧增。环境活动有其特殊性,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但这并不表明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因为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终究要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并且代价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就日常的会计处理来看,我国目前的做法是;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例如营业外支出,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种做法固然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是无法适应上述特点的。其严重后果表现在:

1.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税负。鉴于目前多数企业只在实际发生时才列作费用。而对潜在成本忽略不计,使得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不合理,生产成本小于真实成本,虚增了当期利润,增加了税负。财务报表信息严重歪曲,将导致报表使用人做出错误决策。

2.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动因,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由于企业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搞“一锅煮”,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木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对环境支出控制不利,导致成本的上升。

为此,建立科学的环境会计迫在眉睫。环境会计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实际首先应从环境成本做起,其中的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

作业成本法(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在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血产品单位成本。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

②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别和包装批别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

③产品维持成木。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

④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万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归根到底,它是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是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配制造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声、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提高。

二、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cycledCosting)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LCC)是指在产品经济有效使用期间,从产品研究开发阶段开始,经过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阶段,按每一阶段累计其发生的成本。因此LCC法考察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全成本――从设计到开发,它是为了优化企业价值链而在成本计算上的时空观扩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产品的需求从追求经久耐用转向标新立异,突出个性,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从而产品成本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所占比重下降,而制造过程以外的成本日益增加。

按LCC法的要求,企业应就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跟踪检测,就产品食)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耗)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全过程的累计。按LCC法环境成本可分为三类:

1.普通生产经营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直接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成本、厂房设备成本等。包括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生产工艺支出,建造环保设施支出等。

2.受规章约束的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由于遵循政府环境法规而发生的支出。包括排污费、检测监控污染情况的成本,因违反环境法规而缴纳的罚款,向政府机构通过废弃物排放情况的成本等。

3.或有负债成本(潜在成本)。指已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而按法律规定在将来发生的某种支出。包括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而尚未治理,国家极有可能对企业处以的罚款,企业因污染对周围单位或个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而招致可能的赔付等。

对于第1和第2类成本,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数据现成,可直接从有关账簿中取得。就核算而言,对第1类成本,可按传统方法直接计入有关产品;对第2类成本,则要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按作业成本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

对于第3类成本,即或有负债成本,由于尚未发生,因而无现成数据。但是企业可据某些方法预测或有负债成本的数额,常见方法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品评价法、政府或法院认定法等,限于篇幅不再详述。如果涉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环境支出,采用一定的折现率(比如社会贴现率)折算出现值,由此现值作为或有负债成本的金额则更为合理。

LCC法除了运用预测方法以外,大多采用传统方法或ABC法,与传统法相比,LCC的优点可概括为:

1.完整性。LCC法补充了传统成本法下未曾核算的全部内容,即补充了或有负债成本,保证了产品成本项目的完整性。

2.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LCC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真实地反映了产品所发生的真正的劳动耗费.便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真实的成本资料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

三、小结

事实上,ABC法和LCC法并不是两种独立的方法,企业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效果可能更佳。二者的关系是:ABC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合理分配环厂;成本的标准――成本动因,而LCC法则使得作业成本的分析范围延伸到未来成本―一或有负责成本。二者相互结合,共同为企业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四川会计》・张健梅

篇10: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

摘 要: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高考的压力,语文课时数量的有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并不充足。因此,让高中语文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产生现状的原因,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方法;现状;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不完善之处,需要使用更多的有效方法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状况是教师把考试当作教学的目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不断地对试卷进行钻研与讲解,甚至牺牲了课本内容的完整性,把课堂内容改成了对高考试题讲解的内容。同时,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性,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气息,教师教学生写作的方法是通过总结热点话题,准备丰富资料,让学生使用背诵的方法来应对考试中的作文,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更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语文教学成效的原因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些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严重地影响了课堂的完整性。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每天都十分繁忙,一心钻研教学,但是却缺少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没有时间阅读书籍。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培养学生的人生情感。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虽然高中学生缺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喜欢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没用,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由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替代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思考的状况是十分普遍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追赶学习进度,自己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代替学生消化,这样就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由于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独立的思考,感受中国语文文化的绚丽多彩,体会语言的巧妙之处。

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会在兴趣的带领下对语文加以研究,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爱好,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同视频信息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得到启发,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课堂上成立学习小组,给那些喜欢研究语文的学生充足的`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让那些十分活跃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以上的形式,在教师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使用有效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2.教师制订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制订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该计划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还能够给予那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深入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计划中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更要有能够扩展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还要有与高考相连接的具体考点内容。教师制订适当的教学计划,不但让教学工作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科学合理并系统地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和高考紧密相关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堂每一秒,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3.做好课堂总结工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每堂课的总结工作。

教师通过授课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与归纳,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在课下复习上课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总结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够更加进步。

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语文教师使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学生的大力支持,要求学生从心里转变思维方式,在有效方法的指导下,使其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王晶晶。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现代交际,2013(02):39-40.

董桂霞。略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教育教学论坛,2011(11):67-68.

刘斌山。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3(34):92-93.

语言学论文

环境会计中两种有效可行方法论文

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言学论文1000字范文

英语语言学论文

论文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论文课题研究方法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教学措施研究论文

论文研究7大类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怎么写?

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论文(集锦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的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