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气成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云南松怕冷的秘密》阅读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云南松怕冷的秘密》阅读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云南松怕冷的秘密》阅读答案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致冰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己”。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作用。
1.文中“-6℃~-8℃”该怎么读? 请把正确的读法写下来。
2.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说明这两种细菌轻易不露面,不为人知,体积相对又小。)
B.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带有否定意味,强调它们表面上看起来“有修养”,实质上危害性却很大。)
C.水,有一种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用拟人手法说明水的体积增大。)
D.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指把丁香假单胞菌中的致冻基因去掉再放回原处。)
3.下列对第六段中“冰晶种子”所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引起植物体内超冷水结晶的致冰细菌叫做冰晶种子。
B.冰晶种子是能够引起植物体内超冷水结晶的一种催冻致凝基因。
C.冰晶种子是能引起植物体内超冷水结晶的、由致冰细菌形成的特殊晶核。
D.由催冻致凝基因引起的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们把它叫做冰晶种子。
4.读完本文,你知道云南松怕冷的秘密了吗?请概括说明。
5.文中写道“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零下6摄氏度到零下8摄氏度(或摄氏零下6度到摄氏零下8度)。
2.A
3.C
4.致冰细菌在气温降到零下几度时会在松叶表面形成特殊的晶核,引起松树体内的超冷水结晶,最终导致松树死亡。
5.此题开放。回答同意且言之有据的可得3分,回答不同意且言之有据的可得4分,回答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且能辩证全面分析可加1-2分。
篇2:云南松怕冷的秘密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罗红里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冰核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已”。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应用。
1.云南松为什么怕冷?(2分)
2. 选文第一句中的“岁寒三友”是指松树和另外的哪两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3.简析选文的`说明顺序。(2分)
4.选文中两次引用俗话有什么作用?(2分)
5.请品味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
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
答案:
1.(2分)丁香假单胞菌和草生欧文氏菌(或致冰细菌)在气温急剧下降时,会在松叶表面形成特殊的晶核,引起松树体内的超冷水结晶,松树体内的水分不流畅,最终导致松树死亡。(致冰细菌形成特殊的晶核1分,使超冷水结晶1分)
2.(2分)竹和梅;它们都具有傲立霜雪、生命力旺盛的特点。(竹、梅,1分;共同特点正确1分。)
3. (2分)选文先说云南松怕冷的情况,接着分析怕冷的原因,最后说明治理办法。使用的是逻辑顺序。(简析基本准确1分,说明顺序1分。)
4.(2分)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答出说明方法及作用1分,结构作用1分)
5.“专”的意思是光、只、专门,在这里准确说明丁香假单胞菌和草生欧文氏菌只居留叶面。(1分) “缴了械”用拟人的手法、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说明了丁香假单胞菌的致冻基因被科学家分离后失去了致冻功能。(1分)
篇3:《云南松柏冷的秘密》阅读及答案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致冰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己”。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作用。
1.文中“-6℃~-8℃”该怎么读? 请把正确的读法写下来。
2.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说明这两种细菌轻易不露面,不为人知,体积相对又小。)
B.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带有否定意味,强调它们表面上看起来“有修养”,实质上危害性却很大。)
C.水,有一种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用拟人手法说明水的体积增大。)
D.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指把丁香假单胞菌中的致冻基因去掉再放回原处。)
3.下列对第六段中“冰晶种子”所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引起植物体内超冷水结晶的致冰细菌叫做冰晶种子。
B.冰晶种子是能够引起植物体内超冷水结晶的一种催冻致凝基因。
C.冰晶种子是能引起植物体内超冷水结晶的、由致冰细菌形成的特殊晶核。
D.由催冻致凝基因引起的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们把它叫做冰晶种子。
4.读完本文,你知道云南松怕冷的秘密了吗?请概括说明。
5.文中写道“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篇4:《云南松柏冷的秘密》阅读及答案
1.零下6摄氏度到零下8摄氏度(或摄氏零下6度到摄氏零下8度)。
2.A
3.C
4.致冰细菌在气温降到零下几度时会在松叶表面形成特殊的晶核,引起松树体内的超冷水结晶,最终导致松树死亡。
5.此题开放。回答同意且言之有据的可得3分,回答不同意且言之有据的可得4分,回答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且能辩证全面分析可加1-2分。
篇5:《秘密》阅读答案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ό)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异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本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篇6:《秘密》阅读答案
1.联系上下文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凝视:
A.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B.聚集,集中
C.聚精会神
正确答案:C
2.联系上下文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悲悯:
A.忧愁
B.哀怜
正确答案:B
3.联系上下文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菲薄:
A.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B.瞧不起
正确答案:A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正确答案:B
5.短文第( )和第( )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A.②④
B.③④
C.④⑤
正确答案:C
6.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答:
答案解析:
老师和这个小男孩的秘密。秘密是老师用铅笔给小男孩批改作业。
7.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A.神态
B.心理
C.动作
正确答案:A C
篇7:《小松》阅读答案
一,各位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A.歌颂 B.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A.崇敬 B.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有(A.瞻仰 B.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A.健壮 B.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选择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多少人就( )过它
A.赞颂
B.歌颂
正确答案:B
2.读短文,选择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 )的品质
A.崇敬
B.崇高
正确答案:B
3.读短文,选择短文括号里合适的词。
我对松树总是怀有( )之心
A.敬仰
B.瞻仰
正确答案:A
4.回答问题。
“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生命力强,要求于人的少,自我牺牲的精神。
5.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是什么?
答: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6.回答问题。
把表现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抄下来,然后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答: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1)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我对松树总是怀有敬仰之心。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2)中心思想:这段短文通过写松树的生长和用途,以物喻人,歌颂了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篇8:《小松》阅读答案
书院二小松阅读答案
(一)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5.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16.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篇9:《小松》阅读答案
书院二小松阅读答案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1.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答: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二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3.简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案】这首诗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两棵小松;用“数粒秋烟”比松针,用“鳞”喻树干,用“琴声”比风吹动松树发出的声音,把书院中的两棵小松写得有色有姿有声有韵律。
翻译: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不怕冷叙事作文
★ 导游词云南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阅读及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