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傅马栈最难》的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傅马栈最难》的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傅马栈最难》的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傅马栈最难》的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 夷(yǐ)吾:管仲的表字。
②傅(fù):编次,这里是编排的意思。
③马栈 (zhàn):供马站立的木排。
④厩(jiù):马棚。
⑤圉(yǔ)人:养马的人。
⑥施:加,用。
⑦观:查看。
⑧曲﹙qū﹚:弯曲的
⑨求:恳请,乞助;求人。求医。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
②傅马栈最难( )
③曲木又求曲木( )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参考答案
(1)①察看。②编排。③要求。
(2)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
(3)①择人必须慎重。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评析:
管仲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劝齐恒公选择人才时要选择正直,贤明的人才。如俗语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曲直不相容而相斥。所以用人之道贵在选好领头人:领头的是“曲木”,必然“曲木又求曲木”,使“直木”无用武之地;反之亦然。
篇2:《傅马栈最难》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傅马栈最难》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 夷(yǐ)吾:管仲的表字。
②傅(fù):编次,这里是编排的意思。
③马栈 (zhàn):供马站立的`木排。
④厩(jiù):马棚。
⑤圉(yǔ)人:养马的人。
⑥施:加,用。
⑦观:查看。
⑧曲﹙qū﹚:弯曲的
⑨求:恳请,乞助;求人。求医。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
②傅马栈最难( )
③曲木又求曲木( )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参考答案
(1)①察看。②编排。③要求。
(2)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
(3)①择人必须慎重。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评析:
管仲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劝齐恒公选择人才时要选择正直,贤明的人才。如俗语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曲直不相容而相斥。所以用人之道贵在选好领头人:领头的是“曲木”,必然“曲木又求曲木”,使“直木”无用武之地;反之亦然。
篇3:《心不在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心不在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子期(即下文的子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于子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协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1] 在于臣,上(通:尚, 还)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阅读练习
1.选出加点的“于”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三组:( )和( )相同;( )和( )相同;( )和( )相同。(6分)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先则恐逮于臣
E.万钟于我何加焉 F.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G.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H.游于是乎始
I.马体安于车 j.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选出加点词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两组:( )和( )相同;( )和( )相同。(4分)
A.此君之所以后也 B.所以动心忍性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E.吾知所以距子矣
3.下列各项与“子之教我御”中的“之”用法一样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怅恨久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翻译句子。(2分)
上何以调于马
参考答案
1.A与C(向) E与G(对) I与J (在)
2.A与D(……的原因) B与C (用来) (E用什么办法)
3.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上同“尚”,还 还凭什么去调理马?或还怎么和马谐调呢?
译文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并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真本事都教给您了,是您使用的不恰当。凡驾驭马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马上,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您在落后时就一心想快点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被我赶上。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 而您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赛输赢上,还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
注释
选自(韩非子《喻老》)
1.御:驾车。
2.王子期:应作“王子于期”,就是下文于期。古代有王子氏,这个人当是姓王子,名于期。
3.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4.易:调换。
5.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
6.所贵:意为关键所在,最要紧的。
7.调:协调。指跳度,驾驭。
8.逮:赶上。
9.于:被。
10.诱道:诱导,引导马匹沿着道路前进,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11.上:同“尚”,还。
12.俄而:不久。
13.所以:……的原因。
14.尽:全部。
赵襄王赛马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说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篇4:《孔子马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子马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说如此其无方也而犹行,外物岂可必哉?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无不遇矣。
注释:
逸︰逃跑
野人︰居于野的人,农夫
取:扣留
鄙人:鄙陋之人,此指仆人
【参考译文】
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
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听他的。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说服他。”接着对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说服如此的不讲方略竟也能成功,外物怎么可能随心呢?君子只管按照自己的准则去做,敬人而不必要求人家敬己,爱人而不必要求人家爱己。敬爱别人,那是自己的事;被人家敬爱,那是人家的事。君子只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可能决定别人的反映。自己该做的都做到了,就不会没有机遇。
【阅读训练】
1.解释
(1)行:走(2)道:道路(3)逸:逃跑(4)食:吃
(5)取:牵去(6)请:请求(7)说:说服(8)鄙:粗俗的
(9)说:同“悦”,高兴(10)方:方法
2.翻译
(1)解马而与之。
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2)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君子只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可能决定别人的反映。
3.野人归还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话来回答)?选文意在说明什么?
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
说话也有艺术,只有以对方能接受的事实,讲清道理,才能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篇5:《千金求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参考
《千金求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参考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 ) ②君遣之三月( )
③反以报君(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⑤于是不能期年( ) ⑥千里之马至者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请允许我。派遣。同“返”。从事,做,引申为“买”。一周年。表多数。
(2)①古代有个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君王。②天下人一定认为君王真心买好马。
(3)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注释:
(1)君:国王;皇帝。 君人:人君,国君。
(2)以:用
(3)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4)请:请让我;请允许我。
(5)反:通“返”,返回。
(6) 市:买。
(7)遣:派遣。
(8)年:一年。
(9)三:泛指多数。``与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千`意思相同
(10)或:有时
(11)安事:怎能
(12)且:尚且,姑且
(13)况:况且
(14)以......为:把......当做
(15)今:现在
篇6:《傅琰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傅琰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
录:逮捕
B.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状:情况
C.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止:举止
D.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
间:时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3分)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5分)
参考答案
4.D间:离间(的计谋)5.B6.C
7.(1)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大意对给2分;“狱”“械”“首服”译对各1分)
(2)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大意对给2分;“易”“意”“通好”。译对各1分)
【解析】5.试题分析:②表现傅岐有卓越的.外交才能;④是朝廷的做法;⑥侧面表现傅岐见识出众。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6.试题分析:“最终说服了皇帝”错误。“帝遂从之”是听从了朱异等人的议和主张。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参考译文】
傅岐,字景平,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来)才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严刑拷打办法用尽,(但那人)始终不认罪。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依法处死(让他)为死者偿命,适逢冬至节到,傅岐就放他回家。管理监狱的官吏坚决地制止说:“古代有这样做的,今天不能这么做。”傅岐说:“如果他违背信约,我这个当县令的甘愿因此获罪。”那人最终按期返回。太守深为傅岐出众的胆识而惊叹,当即将傅岐审理这件案子的情况向上报告。傅岐后来(任职期满)离开始新县,全县的人无论老少都来拜送他出境,号哭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
(傅岐)来到京城,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职务,在宫廷中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多次升迁后担任安西中记室,像原先那样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傅岐相貌举止优雅大方,涉猎广博善于应对。大同年间梁国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者一年之中两次出使梁国,梁国常派遣傅岐接待应对魏国的使者。太清元年,多次升迁后担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像原先那样不变。傅岐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地位仅次于朱异。
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得以安静太平,对我们的事情是有利的。”参与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岐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二月,侯景向朝廷上表,要求划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若能满足要求)就解除对京城的包围,回到原驻地。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与侯景)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等到和侯景订完盟约,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对众人说:“贼率兵叛逆,难道有求和的道理吗?”等到侯景背叛盟约,没有人不感叹佩服傅岐的。不久有诏书下达,因为傅岐勤勉辛劳,封为南丰县侯。傅岐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侯景攻城)京城内城失守,傅岐带病突出包围,死在家里。
篇7: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
5.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3分)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参考答案
4解析:D项“武”应为“使用武力的道义准则,即武德”。答案:D
5.解析:①③④助词无义,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答案:A
6解析:①句是叙述烛之武出城见秦伯,⑦句是说秦伯,含此两句的项排除。答案:B
7解析:C项中“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答案:C
8.答案:(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时困难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二: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法现象不同的是
[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翻译句子。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
1.B
2.D
3.D
4.①如果灭亡郑国对你有好处的话,那麻烦您动手吧!
②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篇8:《马钧二异事》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马钧二异事》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
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
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
③翻车:龙骨水车。
【试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子谓古无指南车
(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往来无白丁
C.患无水以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功百倍于常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先生为给事中
吴广为都尉
C.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
面山而居
D.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答案】
1.C
2.B
3.A
【参考译文】
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童儿: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篇9:《张之万之马》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张之万之马》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阅读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参考答案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
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畜一红马(养) B. 公不许 (同意)
C. 之万怪之 (责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 C(“怪”应解释为“对…感到奇怪”
2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掉了下来。
3 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注释】
①尚书:职官名称:相当于今之部长。
②畜:畜养
③遣:派
④许:答应
⑤固 :坚持
⑥未几:不多时
⑦询 :问
⑧盖:原来是
【翻译】
尚书张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地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数千里,大气不喘。一个军人看见了就非常地喜欢它,派人前来买下那匹马,张之万不答应。他坚持请求,张之万没有办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不久,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为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踢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甩得掉了下来。这是只性子暴躁的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张之万对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马上退回了卖马的钱收回了这匹马。等到他骑上马去,马仍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原来是这马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
★ 傅珪传原文及翻译
《傅马栈最难》的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