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法,供大家参考。
- 目录
篇1: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法
1、温水擦浴:
使用于高热病人降低体温。用32~34度温水擦浴。擦浴前先放冰袋于头部以助降温,并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放热水袋于足部,使病人舒适并加速擦浴的反应。擦浴时力量要均匀,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液窝、腹股沟、帼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应稍长,以助散热。四肢和背部各擦3~4分钟,全部擦浴时间为20分钟左右擦浴中注意观察病情,如病人发生寒战,或脉搏、呼吸、神色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擦浴并报告医师。
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项,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冷刺激可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擦浴完毕,为病人穿好衣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若体温降至39度以下,可取下冰袋和热水袋。
2、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是一种简易有效的降温法。常用酒精浓度为30%~50%,温度为32度,100~200毫升。
篇2:基础护理知识: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方法
青霉素杀菌力强,毒性低,迄今仍是治疗大多数g+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敏感金葡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坏疽杆菌和g-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本文对500份用药医嘱715例(次)用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临床应用青霉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使用时间短
在用药分析中,发现25例青霉素使用者使用1~2次就停药(除过敏外),改用其它抗生素,青霉素如此短的疗程,通常并不能确定其是否无效。同时疗程过短,易使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要密切观察反应情况。急性感染应观察2~3天,慢性感染观察时间可长一些,如治疗效果不佳时,才酌情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2 给药程序颠倒
从我们分析本院临床6个科室使用青霉素的情况来看,多数科室仍将青霉素作为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在500个病例中应用青霉素者为162例,占32.4%。因为青霉素对敏感细菌的抗菌力强,与庆大毒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相比,青霉素对肝、肾等脏器的不良反应轻,因此对青霉素治疗可能奏效的病例一般应首选青霉素,不宜用庆大霉素代替青霉素作为一般感染的首选药物。如为葡萄球菌感染,最好先确定是院内感染还是院外感染,院内者多为抗青霉素g菌株,最好选用耐青霉素酶半合成新青霉素等;院外者多对青霉素g敏感,可选用青霉素g治疗。
3 浓度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从500份病例中发现,由于1日内给药间隔时间过长而影响疗效的情况比较严重。此外,静滴时所用稀释液的量较大,使青霉素浓度偏底或静滴时速度较慢,这些都是影响青霉素疗效的因素,而且青霉素静滴给药后,血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但血中药物消除速度比肌注给药时快得多。为了长时间保持血中有效浓度,临床上常采用吸收缓慢的长效粉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1次给药后可维持较低的有效血浓度达24小时,对急性感染疗效差。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一次肌肉注射后在20日内均可检出其血浓度,但浓度很低,只有0.03u/ml左右,不足以控制感染(预防风湿病有效)。所以建议按病情因人给药,最好按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
4 溶媒及其它离子对疗效的影响
从105例静滴青霉素的病人中,用葡萄糖作溶媒的72例(其他的用生理盐水)。因为青霉素g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极不稳定,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氧化剂或加热均易破坏,室温放置24小时大部分被破坏而失效,水解后可形成易致敏的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稀酸等,故青霉素g应临用时配制,放置时间不得过长,避免与其它金属离子同时滴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青霉素盐静滴时以适量生理盐水作溶媒较好,且最好在临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单独使用。
篇3: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鼻饲法
①混合奶:把食物混合在奶中,为流质状食物,内容为奶、蛋、糖、油、盐。为了操作方便,把食物以“一”份为单位,即“一”瓶奶(500ml)中放“一个”蛋黄,“一杯”糖(5g)““汤匙”油,“一g”盐。把五个“一”混合在一起。为了便于营养计算,将lml混合奶产生的热量估为4.18kj。
②混合粉:把各种食物混合在面粉中,是粉状食物,内容有面粉、油、盐。为了操作方便,也以“一”数为单位,即一两(50g)面粉中,放1匙(5g)豆粉,一钱(5g)食油。为了便于计算,每100g混合物可按2100千kj计算。
③米油汤状:将米汤上面的原汁作为补充碳水化合物及水分用,也可用它冲淡奶粉。
④菜水:将蔬菜切碎,煮成汤,加盐,用来补充维生素及无机盐。
⑤匀浆奶:将煮热的蛋、菜、肝泥放在高速捣碎器中打匀,然而加入上述各种混合奶中。
【目的】
对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导管至胃部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保证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
【操作准备】
1.用物治疗盘内盛鼻饲包1只,石蜡油、棉签、胶布、夹子、别针、听诊器、适量开水(38—40℃),鼻饲饮料(38—40℃)。
2.洗手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说明插管目的,插管时的感觉及配合要点。
3.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操作要点】
1.插管法
(1)患者头侧向一边,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2)用石蜡油纱布润滑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胃管,同时嘱患者作吞咽动作,插入深度为45—55cm(相当从患者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长度),插管过程中,若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并嘱患者深呼吸,或作吞咽动作,随后迅速插入,如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拨出,休息片刻后重插,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停留在口中。
(3)昏迷、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者,在插管前应去枕,头后仰,当胃管插至15cm(会厌部)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插入。
(4)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证实胃管在胃内。
篇4: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口腔护理
【目的】
1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臭,促进食欲,使患者舒适。
2 预防口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3 观察口腔粘膜和舌苔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操作准备】
用物准备口腔护理包(弯盘、药碗内棉球14—16只、弯头血管钳、小镊子、压舌板、治疗巾),各类外用药和漱口溶液(酌情选用)、棉签、电筒,必要时备张口器。
【操作要点】
1 向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
2 患者头侧向操作者,取治疗巾围颈下,置弯盘于口角旁。
3 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出血点、溃疡、真菌感染及青苔性质,有活动性假牙,取下妥善保管。
4 将漱口液倒入药碗,以弯止血钳夹棉球,小镊子助绞干棉球。由内至外擦净牙齿各面及颊部、舌面、软愕。擦洗完毕,给予漱口,擦干面颊部。
5 酌情处理口腔疾患,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剂。
【关键注意点】
1 擦洗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粘膜及牙龈,擦洗舌面及软跨匆过深,以防恶心。牙缝牙面应纵向擦洗。
2 昏迷患者禁漱口,需用张口器时,应从磨牙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使其张口。血管钳须夹紧棉球,每次1只,棉球不能过湿,以免漱口液吸入呼吸道,防止棉球遗留在患者口腔内。
3 有活动假牙应清洗后给患者带上或浸于清水中备用,不可浸泡在乙醇或热水中。
篇5: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体温测量方法
操作要点:
1、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度以下。度以下。
2、口腔测温口腔测温 口表水银端置于患者舌下部位,闭口3分钟,取出。 口表水银端置于患者舌下部位,闭口3分钟,取出。
3、直肠测温直肠测温 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后轻轻插入3—4厘米,3 肛表用油剂润滑水银端后轻轻插入3—4厘米,3分钟取出。分钟取出。
4、腋下测温腋下测温 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加紧体温计,5~10分钟取出。建议院外用此法。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加紧体温计,5~10分钟取出。建议院外用此法。
5、用浸有消毒液的纱布擦净使用过的体温计看读数。用浸有消毒液的纱布擦净使用过的体温计看读数。
注意事项:
1、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鼻腔手术、呼吸困难、不能合作者不可采用口表测温。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鼻腔手术、呼吸困难、不能合作者不可采用口表测温。
2、进食、吸烟、面夹部冷热敷后应间隔30进食、吸烟、面夹部冷热敷后应间隔30分钟方可用口表测温。分钟方可用口表测温。
3、直肠疾病或手术后、腹泻、心梗患者不宜从直肠测温,热水坐浴、灌肠后须待30min直肠疾病或手术后、腹泻、心梗患者不宜从直肠测温,热水坐浴、灌肠后须待30min后行直肠测温。后行直肠测温。
4、婴幼儿、精神病患者、躁动病患者测直肠温时护士需手持肛表,以防体温计段裂或进入直肠,造成意外。婴幼儿、精神病患者、躁动病患者测直肠温时护士需手持肛表,以防体温计段裂或进入直肠,造成意外。
5、体形过于消瘦者不宜用腋表,患者淋浴后30体形过于消瘦者不宜用腋表,患者淋浴后30分钟方可测腋温。分钟方可测腋温。
★ 擦玻璃作文
★ 擦地板作文
★ 擦地作文
★ 擦玻璃心得体会
★ 乡村汗浴作文
★ 擦地哥作文范文
★ 第一次擦地板作文
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程-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法(集锦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