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a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遣行元稹诗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遣行元稹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遣行元稹诗词
遣行十首元稹诗词
遣行十首
元稹 唐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
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十五年前事,恓惶无限情。病僮更借出,羸马共驰声。
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小年辛苦学,求得苦辛行。
徙倚檐宇下,思量去住情。暗萤穿竹见,斜雨隔窗声。
就枕回转数,闻鸡撩乱惊。一家同草草,排比送君行。
已怆朋交别,复怀儿女情。相兄亦相旧,同病又同声。
白发年年剩,秋蓬处处惊。不堪身渐老,频送异乡行。
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北随鹓立位,南送雁来声。
遇适尤兼恨,闻书喜复惊。唯应遥料得,知我伴君行。
暮欲歌吹乐,暗冲泥水情。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
犬吠穿篱出,鸥眠起水惊。愁君明月夜,独自入山行。
七过褒城驿,回回各为情。八年身世梦,一种水风声。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更悲西塞别,终夜绕池行。
褒县驿前境,曲江池上情。南堤衰柳意,西寺晚钟声。
云水兴方远,**心已惊。可怜皆老大,不得自由行。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闻道阴平郡,翛然古戍情。桥兼麋鹿蹋,山应鼓鼙声。
羌妇梳头紧,蕃牛护尾惊。怜君闲闷极,只傍白江行。
篇2:元稹遣悲怀诗词
元稹遣悲怀诗词
遣悲怀(三首其一) 元稹 唐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释】:
①乖:不顺。
②顾:看。
③荩箧: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言相求。
⑤甘:甘心。
⑥藿:豆叶。
⑦仰:仰仗。
⑧营:办理。
⑨奠:祭品。
【译文】:
她是岳丈最宠爱的幼女,但自从嫁给我这样一个穷书生以后,诸事不顺,受尽了苦难。看到我没有替换的衣服,她便翻箱倒柜到处寻找,我没钱买酒喝时,她便拔下金钗充作换酒的.钱。她甘于用野菜豆叶充作菜饭,用那些落了叶的老槐枯枝当作薪柴。如今我的俸禄已经超过十万,可是妻子却离我而去,我只能置办斋品来祭奠再祭奠。
【赏析】:
出身高贵的妻子自从下嫁给自己,野蔬充膳,落叶添薪,但毫无怨言。如今的诗人俸金十万,丰衣足食,但是操劳一生、跟随他受尽贫寒的亡妻却也什么也看不见了。抚今追昔,如何能让他不伤怀?
刻骨铭心的思念,发于肺腑的真情伴随着惆怅与遗憾吟唱出来,至性至情,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
篇3:遣春元稹的诗词全文
晓月笼云影,莺声馀雾中。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
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
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空濛天色嫩,杳淼江面平。
百草短长出,众禽高下鸣。春阳各有分,予亦澹无情。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低迷笼树烟,明净当霞日。阳焰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雪鹭远近飞,渚牙浅深出。江流复浩荡,相为坐纡郁。
暄寒深浅春,红白前后花。颜色讵相让,生成良有涯。
梅花勿自早,春来归燕多。葺旧良易就,新院亦已罗。
俯怜雏化卵,仰愧鹏无窠。巢栋与巢幕,秋风俱奈何。
撩乱扑树蜂,摧残恋房蕊。风吹雨又频,安得繁于绮。
酒杯沉易过,世事纷何已。莫倚颜似花,君看岁如水。
绕郭高高冢,半是荆王墓。后嗣炽阳台,前贤甘荜路。
善恶徒自分,波流尽东注。胡然不饮酒,坐落桐花树。
花阴莎草长,藕莎闲自酌。坐看莺斗枝,轻花满尊杓。
葛巾竹稍挂,旧卷琴上阁。沽酒过此生,狂歌眼前乐。
梨叶已成阴,柳条纷起絮。波绿紫屏风,螺红碧筹箸。
三杯面上热,万事心中去。我意风散云,何劳问行处。
篇4:《遣悲怀其一》元稹
《遣悲怀(其一)》元稹
元稹《遣悲怀》重在伤悼,作者取“报恩”为切入点,先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以明“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引出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报答之意而反复咏叹之。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拔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⑹。
【注释】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白话译文】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赏析】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遣悲怀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的开头两句先概写韦丛的高贵身份和婚后的贫困生活。“谢公最小偏怜女”,“谢公”,本指东晋宰相谢安,这里借指韦夏卿。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为左仆射(yè夜),即宰相。偏怜女,谢安最喜欢他的侄女谢道韫,这里用谢道韫代指韦丛。
这句说明韦丛出身高贵,是一个宰相之家的最得宠爱的最小的娇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一个有志节的贫士,这里诗人用来自比。
诗人与韦丛结婚的时候,初入仕途,官职是秘书省校书郎,是一个小官,俸钱很少,生活贫困。这句是诗人叹惜妻子命运不好,嫁给自己这样一个寒士为妻,过着贫困的生活,百事都不遂心。
下面四句,具体描述婚后的困顿生活。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可怜她搜寻自己的衣物,卖掉自己的金钗,来为丈夫添衣买酒。一个“顾”字,真切地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一个“泥”
字,生动地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的依恋和纠缠,二字极富情味。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对青年夫妻在贫困生活中的亲密无间的真情。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两句意思是说,妻子生前,日子过得很苦,她也曾拿野菜当饭,靠古槐落叶添薪,但她对这样的苦日子,不仅毫无怨言,反而苦中有乐,从中体味出甜来。这对韦丛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尤为可贵。我们从她守苦安贫的背后,可以看出他们夫妻相亲相近的亲密生活和真挚深厚的感情。
以上六句,是写妻子生前的情景。诗人用如话家常的浅显朴素的语言把妻子在贫困生活中的音容笑貌生动地描述了出来,非常真切动人,使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贤淑的女性。
诗人在《祭亡妻韦氏文》中说:“(夫人)逮归于我,始知贫贱。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置生涯于获落,夫人以我为适道。
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这段叙述,可以作为以上六句的注脚。诗的结尾两句,转回到现实,写诗人今日的富贵和报答亡妻之情。
“今日俸钱过十万”,韦丛死后不久,作者仕途得意,提升很快,高官厚禄,既富且贵,与妻子生前的“野蔬充膳”,“落叶添薪”的贫困生活,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诗人抚今追昔,由今日的富贵,更加痛念昔日同心共命的贤德妻子,叹怜她在度过一段贫苦的日子后,就离开了人间,未能共享今日的富贵,心中万分凄凉。用什么来告慰亡妻之灵呢?“与君营奠复营斋”,用设斋祭奠来表示自己的悼念和报答吧!
语朴情真,淡淡怆然。在“遣悲怀”的第三首中,作者更有这样两句: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就比“营奠复营斋”更进了一步。
这首悼亡诗,语言浅显、质朴,不夸张,不矫饰,如话家常般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古人悼亡诗中的杰作。清人孙洙说:“古诗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此评极是。
拓展阅读:元稹简介
元稹,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学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精神,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写过一些《乐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他还写过不少古诗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此外,他还写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他的《离思诗·其四》、《遣悲怀三首》都是其悼亡诗中的名篇。其中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元稹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有《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元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广度都不及白居易。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篇5:元稹《遣悲怀》其一
元稹《遣悲怀》其一
元稹的《遣悲怀》取“报恩”为切入点,先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以明“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拔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⑹。
【注释】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白话译文】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赏析】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遣悲怀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的开头两句先概写韦丛的高贵身份和婚后的贫困生活。“谢公最小偏怜女”,“谢公”,本指东晋宰相谢安,这里借指韦夏卿。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为左仆射(yè夜),即宰相。偏怜女,谢安最喜欢他的侄女谢道韫,这里用谢道韫代指韦丛。
这句说明韦丛出身高贵,是一个宰相之家的最得宠爱的最小的娇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一个有志节的贫士,这里诗人用来自比。
诗人与韦丛结婚的时候,初入仕途,官职是秘书省校书郎,是一个小官,俸钱很少,生活贫困。这句是诗人叹惜妻子命运不好,嫁给自己这样一个寒士为妻,过着贫困的生活,百事都不遂心。
下面四句,具体描述婚后的困顿生活。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可怜她搜寻自己的衣物,卖掉自己的金钗,来为丈夫添衣买酒。一个“顾”字,真切地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一个“泥”
字,生动地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的依恋和纠缠,二字极富情味。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对青年夫妻在贫困生活中的亲密无间的真情。
篇6:遣悲怀 元稹其一
遣悲怀 元稹其一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拔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⑹。
【注释】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白话译文】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鉴赏】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拓展
遣悲怀三首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篇7:元稹 遣悲怀其一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一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拔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⑹。
【注释】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白话译文】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篇8:元稹:遣春
晓月笼云影,莺声馀雾中。
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
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
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
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
空濛天色嫩,杳淼江面平。
百草短长出,众禽高下鸣。
春阳各有分,予亦澹无情。
镜皎碧潭水,微波粗成文。
烟光垂碧草,琼脉散纤云。
岸柳好阴影,风裾遗垢氛。
悠然送春目,八荒谁与群。
低迷笼树烟,明净当霞日。
阳焰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雪鹭远近飞,渚牙浅深出。
江流复浩荡,相为坐纡郁。
暄寒深浅春,红白前后花。
颜色讵相让,生成良有涯。
梅芳勿自早,菊秀勿自赊。
各将一时意,终年无再华。
高屋童稚少,春来归燕多。
葺旧良易就,新院亦已罗。
俯怜雏化卵,仰愧鹏无窠。
巢栋与巢幕,秋风俱奈何。
撩乱扑树蜂,摧残恋房蕊。
风吹雨又频,安得繁于绮。
酒杯沉易过,世事纷何已。
莫倚颜似花,君看岁如水。
绕郭高高冢,半是荆王墓。
后嗣炽阳台,前贤甘荜路。
善恶徒自分,波流尽东注。
胡然不饮酒,坐落桐花树。
花阴莎草长,藉莎闲自酌。
坐看莺斗枝,轻花满尊杓。
葛巾竹稍挂,书卷琴上阁。
沽酒过此生,狂歌眼前乐。
梨叶已成阴,柳条纷起絮。
波绿紫屏风,螺红碧筹箸。
三杯面上热,万事心中去。
我意风散云,何劳问行处。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拓跋什翼犍第八子彭城王拓跋力真的`后代,隋朝兵部尚书、益州总管长史、平昌郡公元岩六世孙。父元宽,母郑氏,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官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遭到贬谪。
穆宗登基,官职不断升迁。长怯邺年(八二二),和裴度一同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最后任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元稹诗作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元稹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篇9:元稹“遣悲怀”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参考译文:
你就像谢公最疼爱的的小侄女,但自从嫁给我这个贫士,就百事不顺,
看我身上无衣,就翻箱倒柜的寻找,我缠着你买酒,你就拔下金钗换酒。
甘心跟着我用野菜豆芽当饭,还要仰赖古槐的落叶当柴火。
如今我为官,俸钱超十万,可你却不在,我只能为你超度,备好祭品供你品尝。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参考译文:
过去我们曾开玩笑说起死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生前穿过的衣服我已经快施舍完了,只有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你的.婢仆也格外怜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这死别之恨人人都有,但贫贱夫妻更让人觉得悲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参考译文:
闲坐时,悲叹你也为自己哀伤,纵然人能活百年,也不过许些时日!
邓攸没有后代,我也年届五十,潘岳悼念亡妻的诗写得再美,也是浪费文辞。
同穴合葬,指望在幽暗的地府中相会,来世再做夫妻,更是难以预期。
我只有整夜睁着双眼想念你,报答你一生跟我受苦的情谊。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唐王朝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传下来的优秀作品不可计数,我对唐诗算是比较熟悉了,唐诗三百首我整篇都看完了,研究了一遍,我比较喜欢律诗,尤爱七律。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李商隐的诗等等,我想我们所有人都喜欢。如果有人问我,你觉得谁的诗让你感触最深。我会不假思索的答出,元稹的三首“遣悲怀。”当我第一次读完这三首诗的时候,我内心波涛汹涌。千古之绝唱,悼亡之离骚。这三首悼亡诗令我感触最深,感情色彩非常浓厚,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这三首悼亡诗可以说是写出了悼亡诗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程文冰
元稹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府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宰相、著名诗人。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但是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元稹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健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鸳鸯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 白居易元稹
★ 杜甫和元稹
★ 《田家词》元稹
遣行元稹诗词(通用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