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

时间:2022-11-28 16:39:09 作者:贫民窟少妇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贫民窟少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1: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5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全组患者术前均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LC适应症,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合并胆囊结石12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0例,其中有下腹部手术史1例,上腹部手术史1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均是在入院后48h内。

①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CO2人工气腹,压力控制在≤13mmHg(1mmHg=0.133kPa)。

②手术过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常规三孔或四孔法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为12-14毫米汞柱,先游离粘连组织,辨别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并给予夹闭切断,最后切除胆囊。

③术后治疗:抗生素的使用是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始使用,停止时间是待到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方停止使用。患者在术后24h即给予流质饮食,以补充机体能量。术后48h,若患者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则可拔除胆囊床引流。

2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的22例患者中,胆囊三角处理困难或出血17例(77.3%),十二指肠损伤1例(4.5%),胆总管损伤2例(9.1%),右肝管及肝总管各损伤1例(4.5%),,均因慢性炎症致三角区粘连分离困难致出血或牵拉,电钩灼伤,我们均采用开腹修补或T管引流并切除胆囊。经治疗后本组资料的22例患者在术后住院10~23d,平均住院时间为14.5d后均临床治愈,并没有发生后续并发症,对全部病例均进行1~5年的随访,有1例患者死亡胆囊癌,其余患者仍健在。

3讨论

3.1中转开腹的原因

3.1.1患者的病理特点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困难,Calot三角致严重致密粘连,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单纯追求LC成功率可能使得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升高。本组17例因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而中转开腹。本组有1例十二指肠损伤系胆囊三角分离困难导致粘连组织损伤所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往往胆囊管处有结石嵌顿,此时三角区组织水肿,组织分离易断裂,增加手术难度,如强行操作,极易损伤而致胆漏。患者的胆管解剖变异,因右肝管汇入胆囊管,右肝管与胆囊管或胆囊管与肝总管并排走行极易损伤。本组有一例右肝管损伤与局部粘连严重强行分离有关,而肝总管损伤与解剖变异有关,均系术中术野有胆汁样渗液给予中转开腹。

3.1.2医师的技术因素

术者经验不足,术中牵挂不当,辨别错误,误将肝外胆道当成胆囊管钳夹,操作粗暴,解剖胆囊时太靠近胆管导致撕裂,以及难以控制的出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因胆囊三角炎性粘连致密,盲目电凝电切导致出血,盲目钳夹,造成出血及胆管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如遇到分离困难,动脉出血,胆道解剖辨别不清以及出现副损伤时应及时中转开腹,对已发生的副损伤及时给予处理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方法

术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对有病程长,B超提示胆囊壁厚胆囊充满结石,疼痛频繁发作,以及有上腹部手术病史的慎用LC,要准确辨认肝外三管,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部上下1厘米的胆管是损伤的高发区,炎症期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局部粘连水肿,分离时极易损伤。避免过分牵拉,使但囊管与肝总管夹角变形,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钳夹切断。不可能随意切断不明结构,尽可能采用钝性分离。胆囊严重萎缩,Calot三角致密粘连,腹腔粘连严重,或解剖变异应尽早中转开腹。剥离胆囊时应注意其解剖层次,避免胆囊出血,如出血量多且电凝不止时应中转开腹。

篇2: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医学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2008-来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6例患者。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5.6岁。其中胆囊炎伴胆囊结石44例,胆囊息肉12例。

1.2手术方法

术前严格选择患者,合理完善各项检查,控制血压<140/90mmHg,血糖<8mmol/L,术前均应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术前12h禁饮食,常规放置尿管。均气管插管全麻,或者选择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11—13mmHg,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左倾30~40度。调整体位后,深入腹腔镜尽可能抵近胆囊颈部,利用镜身向左下方推移胃窦及十二指肠,观察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大体评估显露与操作难度,决定是否行TC。决定性TC后,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如胆囊周围如有粘连,先行分离,显露Calot三角,辨认胆囊“三管一壶腹”关系游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夹闭,切除胆囊。分离胆床应紧贴囊壁,先分离三角后壁,再分离前壁,分出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界部即可上钛夹。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分别采用顺行、逆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如胆囊管难于解剖出,可用电凝钩切开囊壁,取出结石,钛夹夹闭或缝扎胆囊管,行胆囊大部切除,残余胆囊黏膜电灼处理。对胆囊萎缩、胆囊三角粘连致密、炎症严重,分离出血多解剖实在困难或怀疑癌变者,应急时中转开腹;对胆囊分破、行部分切除和炎症重、渗出多的患者应盐水冲洗干净,放置腹腔引流管。

2结果

56例试行TC,其中53例(94.64%)成功。TC手术时间30~120min,术中出血约15~40ml,平均27oml。有一例术后胆漏的,因胆囊管太粗,两个钛夹对合钳夹不紧,术中放置引流管,10天后经引流管保守治疗治愈,有一例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治疗两个月愈合。有一例术后三月复查B超疑似胆囊窝处残余结石,后反复对比术前多次B超和病史,考虑为钛夹伪像。有一部分患者出院较早,有炎症未清现象,故我们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根据术前和术中所见的炎症轻重程度来确定,一般在4~7天,必要时延长。

3讨论

细菌性感染及化学性刺激会引起胆汁成分变化,致使胆囊炎症病变,该病发生率较高,仅次于阑尾炎病变,以女性发病居多,为外科常见性疾病之一。胆囊炎临床病症表现突出,主要有肠胃反应的恶心、呕吐,并伴随右上腹疼痛及发烧发热等。其中,疼痛在临床上表现持久。胆囊长期发炎导致病变为慢性胆囊炎,脏器表现为胆囊壁纤维增厚、疤痕收缩、囊腔可以进行完全闭合,这些临床表现都能引起胆囊功能消失及胆囊萎缩,理应广大患者重视。

我院使用TC近三年,经过省内医师带教并逐步掌握其技术,对各种情况也能合适处理,现总结如下:

①胆囊结石:当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时,可以用施夹直接夹断胆囊管;当嵌顿结石位于胆总管开口处,可以丝线结扎胆囊管施夹,在近于胆囊总管处进行剪短总管;当嵌顿结石与胆囊管距离较短,可将胆总管结石慢慢挤出管内至胆囊,如若移动困难,也可直接行结石施夹,而后行胆囊管剪短。上述措施使胆囊管处于相对开放状态,以便顺利取石。

②萎缩性胆囊炎:首先应对三角位置的解剖关系进行辨明,尽量对胆囊管进行分离,随后进行施夹夹闭,如若不能分离不可强行分离;若胆囊壁与其周围解剖关系不能辨明时,可对胆囊部位进行部分切除,也可行缝针胆囊管结扎;如若胆囊壁与胆总管或右肝管粘结不紧密,可行完整切除胆囊,离断胆囊管。

③胆囊粘连:在肝脏与组织网膜粘结及肝下间隙封闭时,可行胆囊底肝缘锐性分离,剥离至胆囊颈,为防止脏器损伤及腹部出血,无需对肝十二指肠韧带部结构进行过多分离。

我院属乡镇卫生院,技术相对滞后,于引进腹腔镜系统,随后院请省内著名专家对我院医师进行带教手术,医院提供病员,于每月进行临床带教诊治。从20至今,我院已成功治愈56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现今我院医师已完全掌握该技术。近3年临床显示TC可行性高,术后效果显著,一致认为TC对治疗胆囊性疾病可行、安全、有效。

篇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医学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3月~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80人,随机分为传统治疗护理组(对照组)和临床路径模式组(实验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路径的制定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专科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组成临床路径管理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国内外临床路径模式的经验,结合诊疗常规和以往的治疗经验初步拟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佳可行的治疗护理计划和进度流程。

1.2.2临床路径的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患者自入院第一天即按照路径的流程实施每一项诊疗护理计划。从入院前到术后第3天制定详细的临床路径流程。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各均数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临床路径是coffey等在1992年首先提出来的,是集医护人员为一体,为患者制定的一套综合性的医疗服务计划。2008年3月~201月我院对肝胆外科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设计并实施了临床路径,探讨临床路径是否对患者有促进恢复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组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西药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篇4:心理干预在减轻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作用论文

心理干预在减轻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减轻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同期8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由专业护士对其评估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观察术后效果;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感明显减轻。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有效缓解外科手术后疼痛。

【关键词】心理干预;外科手术后;疼痛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近年来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已逐步认识到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在临床上单纯依靠药物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1]。而心理治疗在镇痛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2008年6月至2008年11月,对我院住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行心理干预法减轻术后疼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8年11月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9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80例,不符合者16例。将符合要求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7.51±11.69)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8.65±12.66)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上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接受全身麻醉的单纯胆囊切除术;无精神病史;能正常交流与读写。(2)排除标准:术中安置血浆引流管管引流;术后采用自控镇痛(PCA);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1.3 心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1.3.1 术前心理干预 从患者入院开始,1~2次/天进行心理干预。(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的放矢地解决其困扰;(2)通过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同时发给患者有关疼痛的健康教育手册,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和无助感,提高自信心;(3)利用手术后患者的现身说法,鼓励其战胜恐惧。

1.3.2 术后心理干预 (1)放松疗法,指导患者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2)倾听患者述说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观察其疼痛时的反应及对疼痛的观念;(3)暗示疗法,使患者从心理上减轻对疼痛的敏感性;(4)生物反馈疗法: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用电子仪器显示出来,并教会患者或家属认识了解这些信号,然后指导患者启动自身的心理能量进行调解;(5)经自我调整对症状改善者要即时鼓励,支持和肯定以强化其正性作用。

1.4 术后疼痛心理评分 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用0~10 cm线段,分为10个等级,0表示无痛,10表示最严重疼痛,让患者根据对疼痛的感受在线段的相应位置上标记疼痛的程度。评估标准:3 cm以内表示轻度疼痛,3~6 cm表示中度疼痛,大于6 cm表示重度疼痛,同时结合患者的呼吸,脉搏,肌肉紧张程度和面部表情进行综合评判。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 h静息状态下伤口疼痛程度及术后24 h内肌注哌替啶量。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均数±标准差(x±s)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12 h伤口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24 h内哌替啶用量等方面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术后疼痛程度及24 h内哌替啶用量

3 讨论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刺激,会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良好的术后镇痛既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亦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迅速从手术创伤中恢复。国际疼痛研究会(L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与实际存在或潜在伤害相联系的,或者是患者从受伤害角度进行陈诉的一种现象”。疼痛并不是纯粹的生理问题,很多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疼痛的发生和疼痛的评价[2]。对于术后镇痛,除了药物止痛外,心理干预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本研究中,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及24 h内哌替啶的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因疼痛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或烦躁不安等情绪,患者极敏感,不仅需要技术性治疗,更需要情感性照料。从患者入院开始,护士经常与患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及应对措施。术后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充分表达同情,给予疏导和安慰,并指导患者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应对技巧,从而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分散患者的注意力[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改变情绪,增强信念、勇气使信心得以加强,产生良好的正性情绪,正性情绪又促进痛阈的提高,使疼痛程度下降,从而增加止痛效果。

疼痛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正确有效地心理干预能调节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有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4]。

【参考文献】

1 何相好,郭霞,王振英,等.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0):972.

2 金春花,张桂青.疼痛的心理干预.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Practical Medicine.December,2007,16(12):1051.

3 宋桂霞.疼痛的护理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7-8.

4 黄琳俐.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医学文选,2005,24(5):867-868.

临床医学论文冠心病

教学内容改革临床医学论文

人文教育下的临床医学论文

转党关系介绍信怎么开

医学论文排版范文

医学论文写作

胆囊的解释及造句

医学论文撰写计划书

发表医学论文怎么分类

医学论文正文怎么写

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合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