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

时间:2022-11-29 11:53:23 作者:Leann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ean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

传统结婚习俗

在崇明岛东部地区,哪家办个喜事一目了然:从新郎家门口到路边甚至延伸到转弯的路口,一路彩旗飘飘。红色当然是婚礼的主色调,在农宅的栏杆上,挂了长长的红布。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朱红的对联不可缺少,在门把手上也用红丝带扎了蝴蝶结,浓厚的婚庆的气氛绝不亚于婚庆公司的那些花头。

按照崇明的习俗,结婚要办三天。第一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接新娘。通常是晚饭前把新娘胎接回家。

进家门之前,鞭炮声四起。新人一下车就踩在红色布袋上,这时新郎的父亲和大伯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他们在自家院子门口点上三堆由稻草扎成的火堆,新娘子跨过火堆才能进家门。

三堆旺火的意思好像是跟老祖宗打招呼。而踩着ONE BY ONE的布袋则意为传宗接代。

男人在婚礼上系围裙洗脚?这可不是开玩笑。按照崇明岛上的风俗,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要洗脚。脚盆也别有讲究:颜色当然得是红色的;其次呢,洗脚水里还有东东:硬币和鸡蛋。在洗脚之前,新郎围上深蓝色的腰裙,洗完后换上新布鞋。这里说一个崇明话,围,崇明地区一般读作yí,围裙,移腰头,yíyāotoú。

在喜事的第二天,男方家得拜老祖宗,拜完后又有个特殊的环节——“葱茵”。这外名字比较陌生,是葱与万年青的组合。他们被红纸包在了一起。“葱茵”种在自家院子的自留地里。挖土的工具必须是火钳,意为红红火火。新郎种完葱茵后,开始兴奋地抛洒蓝。

围裙里都的钞票、糖和糕啊什么,这时小孩子里都去抢,场面热闹又妙趣横生。

据说这个“茵”的来头还颇有讲究,号称必须是“偷”来的,在准备婚事的时候,男家就得到邻居家的自留地里瓣些万年青回来(因为是婚俗的必要环节,故家家门前自留地里都有的种,如遇搬家,这葱茵还得一块搬到新的地方去)。

农村的结婚风俗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

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婚礼习俗

旧时候的乡间道路上,在气清景明的春日或艳阳高照的秋日,往往能看到一支长长的队伍在缓缓行进。队伍打头的,是两个扛着红旗的半大孩子,后面是众多抬着物件的成人。时不时地还有爆竹声腾空而起。“喔,人家要嫁丫头了,今朝送嫁妆!”路旁看到的人大都会这样说。

对,这就是崇明早年乡间送嫁妆的队伍。

早先结婚办喜事,女方先得选定一个黄道吉日,把陪嫁的嫁妆运到男方家里。那时乡间一来道路狭窄,难行大车辆;二来交通工具稀少,最好的就是崇明的小车子,根本没有什么今天那样的各式汽车。要把嫁妆送到男方家中,就得凭借人的肩膀抬扛。当然,女方富裕的话,嫁妆越多,抬扛的人自然也就越多,那送嫁妆的队伍也就越长,排场越大。

说起来,当年这看送嫁妆也和如今看民间艺术的行街,节日的花车巡游一样,是旧时的一种民俗。嫁妆多的人家送嫁妆时队伍排成长长一列。他们并不像挑担或扛货的人那样急匆匆行走,而是一路慢行,好让沿路的人细细观赏,指点评价。一些富裕人家因为嫁妆多,常常能吸引众多人赞赏的议论和羡慕的目光。如今我们可以这样说,这送嫁妆就是当年乡下结婚前的一次巡游。

千万别以为送嫁妆是一件随随便便找些人来送送而已的事情,内中它还大有讲究。首先,这抬嫁妆的人员得经过认认真真挑选。一般,主家都会从亲戚、朋友、邻里中挑拣长得比较端正、体格比较强壮的男子。那种大年龄的光棍或丧偶的中年男子,是不会被请来担当此庄重的任务的,因为人们认为让这种人送嫁妆不吉利。被选上抬嫁妆的可不是一般的卖苦力之举,而是一件颇让人感到有脸面的事情。送嫁妆那天,他们一个个穿得一身新,格外体面光鲜。没有新衣服的,最起码也得换上一身干干净净的服装,这样才显得有声势,有气派。

其次,为讨吉利,这抬嫁妆的杠棒要挑选好点的,它的两端一定要用红纸包裹好。嫁妆中陪嫁的被子,讲究尤其多。用来捆扎被子的也必须是红色的布带子。被子要两条一起叠成和合被,为什么叫和合被?寓意新郎、新娘百年好合,两两成双。折叠的开口处相对,方方正正。绑被子还得把红带打成漂亮的四串结。四串结的眼要正好让抬杠穿得进,过大过小都不适宜,这结象征着婚姻美满幸福吉祥。

那时的陪嫁被子至少四条,是比较穷的人家陪嫁数,多的被子往往有八条、十条、十二条等等,越多越体现其富有。陪嫁被子一定得成双数。被子成件后,搬动时要由两人合作,绝对不可一人独搬。要知婚嫁的被子中有绸缎面的,很是光滑,倘若抓不住,一旦滑落地面,场面非常难堪,会遭来主家的埋怨,甚至被人直接逐出送嫁妆的队列。有的即使不被逐,到了男方家里也备受冷落,不会被邀请坐上宴席。

送嫁妆前往男方家的队伍先后也有规矩。一般,在开队的红旗后面是抬子孙桶和脚盆的。子孙桶即马桶,和脚盆一样油漆成紫红色,用崇明土布染成蓝色然后做成圄腰包裹着。马桶之所以叫作子孙桶,是为祈盼新郎新娘早生贵子。紧随子孙桶后面抬的是梳妆台,再后,抬的就是什么板箱、五斗橱、大橱等。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同,嫁妆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嫁妆最为豪华的要算“三转一响”了。所谓“三转”指能转动的脚踏车(自行车),得永久或凤凰牌的;洋针车(缝纫机)得蝴蝶牌或蜜蜂牌的;手表得是上海牌的。所谓“一响”指收音机,红灯牌的。后来发展为电视机,金星牌的。陪嫁的嫁妆还有梳妆台、五斗橱、大橱及椅子等所谓“三十六只脚”和“四十八只脚”的说法。日常生活所用之物件可谓应有尽有。一般人家也至少得有十抬八抬。当然,抬数务必成双数。

篇2:崇明婚礼风俗礼仪

传统结婚习俗

在崇明岛东部地区,哪家办个喜事一目了然:从新郎家门口到路边甚至延伸到转弯的路口,一路彩旗飘飘。红色当然是婚礼的主色调,在农宅的栏杆上,挂了长长的红布。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朱红的对联不可缺少,在门把手上也用红丝带扎了蝴蝶结,浓厚的婚庆的气氛绝不亚于婚庆公司的那些花头。

按照崇明的习俗,结婚要办三天。第一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接新娘。通常是晚饭前把新娘胎接回家。

进家门之前,鞭炮声四起。新人一下车就踩在红色布袋上,这时新郎的父亲和大伯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他们在自家院子门口点上三堆由稻草扎成的火堆,新娘子跨过火堆才能进家门。

三堆旺火的意思好像是跟老祖宗打招呼。而踩着ONE BY ONE的布袋则意为传宗接代。

男人在婚礼上系围裙洗脚?这可不是开玩笑。按照崇明岛上的风俗,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要洗脚。脚盆也别有讲究:颜色当然得是红色的;其次呢,洗脚水里还有东东:硬币和鸡蛋。在洗脚之前,新郎围上深蓝色的腰裙,洗完后换上新布鞋。这里说一个崇明话,围,崇明地区一般读作yí,围裙,移腰头,yíyāotoú。

在喜事的第二天,男方家得拜老祖宗,拜完后又有个特殊的环节——“葱茵”。这外名字比较陌生,是葱与万年青的组合。他们被红纸包在了一起。“葱茵”种在自家院子的自留地里。挖土的工具必须是火钳,意为红红火火。新郎种完葱茵后,开始兴奋地抛洒蓝。

围裙里都的钞票、糖和糕啊什么,这时小孩子里都去抢,场面热闹又妙趣横生。

据说这个“茵”的来头还颇有讲究,号称必须是“偷”来的,在准备婚事的时候,男家就得到邻居家的自留地里瓣些万年青回来(因为是婚俗的必要环节,故家家门前自留地里都有的种,如遇搬家,这葱茵还得一块搬到新的地方去)。

结婚风俗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出嫁时,都会身穿红色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

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色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崇明风俗

大年初一

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上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特别早,要赶烧头香。大人小孩换上新衣帽,穿戴整洁,全家围桌而坐,共进丰盛的早餐,以素食为主,再加上汤圆(圆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团圆,年年高,并将去年廿四夜的一碗赤豆饭拌入早饭内,俗称“陈年饭”,意为隔年有余的好口采。

除夕夜

除夕前是最忙碌的一周,要把过年的一切陈设都布置定当,如写春联、贴门神等,到了除夕晚上,全家老少就围在一起吃一顿象征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其中主要的一道菜用菜心、豆腐等烧成后用百叶卷裹,称之为卷钱捆,以示来年财源滚滚而来。然后守岁直到新一年的钟声响起,鞭炮齐鸣。

除了这些,崇明人自是少不了崇明糕、崇明圆子等特色食品。年前就已按照传统方法蒸制好的崇明糕,个大得够一大家子吃。浓浓甜味,又有年年高的好口彩,极受人们的欢迎。自己酿的老白酒也是崇明人过春节的习俗,提前酿制的老白酒到了除夕晚上就可以饮用,举杯共饮,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二月初二

吃完“撑腰糕”,崇明人家的春节才算过完。二月初二,崇明人家通常将春节期间剩余的年糕,洒上盐,加入少许葱花,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劳作。

篇3:崇明婚礼习俗礼仪

婚礼风俗

第一、从新郎家门口到路边甚至延伸到转弯的路口,一路彩旗飘飘。红色当然是婚礼的主色调,在农宅的栏杆上,挂了长长的红布。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朱红的对联不可缺少,在门把手上也用红丝带扎了蝴蝶结,浓厚的婚庆的气氛绝不亚于婚庆公司的那些花头。

第二、按照崇明的习俗,结婚要办三天。第一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接新娘。通常是晚饭前把新娘胎接回家。进家门之前,鞭炮声四起。新人一下车就踩在红色布袋上,这时新郎的父亲和大伯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他们在自家院子门口点上三堆由稻草扎成的火堆,新娘子跨过火堆才能进家门。

第三、三堆旺火的意思好像是跟老祖宗打招呼。而踩着ONE BY ONE的布袋则意为传宗接代。男人在婚礼上系围裙洗脚?这可不是开玩笑。按照崇明岛上的风俗,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要洗脚脚。脚盆也别有讲究:颜色当然得是红色的;其次呢,洗脚水里还有东东:硬币和鸡蛋。

第四、在喜事的第二天,男方家得拜老祖宗,拜完后又有个特殊的环节——“葱茵”。这外名字比较陌生,是葱与万年青的组合。他们被红纸包在了一起。“葱茵”种在自家院子的自留地里。挖土的工具必须是火钳,意为红红火火。新郎种完葱茵后,开始兴奋地抛洒蓝。

传统结婚习俗

在崇明岛东部地区,哪家办个喜事一目了然:从新郎家门口到路边甚至延伸到转弯的路口,一路彩旗飘飘。红色当然是婚礼的主色调,在农宅的栏杆上,挂了长长的红布。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朱红的对联不可缺少,在门把手上也用红丝带扎了蝴蝶结,浓厚的婚庆的气氛绝不亚于婚庆公司的那些花头。

按照崇明的习俗,结婚要办三天。第一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接新娘。通常是晚饭前把新娘胎接回家。

进家门之前,鞭炮声四起。新人一下车就踩在红色布袋上,这时新郎的父亲和大伯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他们在自家院子门口点上三堆由稻草扎成的火堆,新娘子跨过火堆才能进家门。

三堆旺火的意思好像是跟老祖宗打招呼。而踩着ONE BY ONE的布袋则意为传宗接代。

男人在婚礼上系围裙洗脚?这可不是开玩笑。按照崇明岛上的风俗,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要洗脚。脚盆也别有讲究:颜色当然得是红色的;其次呢,洗脚水里还有东东:硬币和鸡蛋。在洗脚之前,新郎围上深蓝色的腰裙,洗完后换上新布鞋。这里说一个崇明话,围,崇明地区一般读作yí,围裙,移腰头,yíyāotoú。

在喜事的第二天,男方家得拜老祖宗,拜完后又有个特殊的环节——“葱茵”。这外名字比较陌生,是葱与万年青的组合。他们被红纸包在了一起。“葱茵”种在自家院子的自留地里。挖土的工具必须是火钳,意为红红火火。新郎种完葱茵后,开始兴奋地抛洒蓝。

围裙里都的钞票、糖和糕啊什么,这时小孩子里都去抢,场面热闹又妙趣横生。

据说这个“茵”的来头还颇有讲究,号称必须是“偷”来的,在准备婚事的时候,男家就得到邻居家的自留地里瓣些万年青回来(因为是婚俗的必要环节,故家家门前自留地里都有的种,如遇搬家,这葱茵还得一块搬到新的地方去)。

禁忌

1.忌不包脚

传统婚俗中讲究婚姻圆满,包脚才会“有头有尾”,寓意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尽量选择包脚的鞋子,不仅寓意好还具稳固性。

2.忌暗色调

传统婚俗以红色为喜庆之色,忌灰、蓝、黑色等暗色调,在选择上尽量选择红、粉、金、白色等。

3.忌穿坏

传统婚俗认为婚鞋在当天穿坏具有不好的预兆,因此婚礼当天小心一点,婚后再穿一段时间,寓意将喜庆与快乐延续下去。

4.忌旧鞋

传统婚俗讲究新人当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所以忌讳穿旧鞋,不要去买别人穿过的低价出售的婚鞋。

篇4:婚礼礼仪知识

1、仪式开始前,新郎的手机应该关机或者交由专人保管;试想一下新人已经走上了舞台,正在进行某个仪式,比如说倒香槟,这时新郎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这时候是接好还是不接好呢?所以为了避免这类尴尬事,仪式开始前新郎就把手机关机或交由专人保管。

2、仪式进行的前三分钟内,应该由专人负责把住宴会厅的大门;仪式开始了,在婚礼进行曲的乐声中,新人正在步入会场。这时如果有迟到的宾客赶来,应该由专人把他们拦住,告知新人正在步入会场,让他们稍等一会再走进去或者从旁边走进会场。

3、新人进场时如果选用婚礼进行曲,那么宜选用瓦格那版本的,孟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适宜新人退场时选用;如果新人选定主题婚礼,可另行制作音乐。

4、新娘进场时为了防止踩到婚纱,应该用脚尖向前踢出去。

5、新娘用手提婚纱时不宜提的过高,把鞋露出来就不大雅观了。

6、新人进场时,步伐要慢,眼睛要看着前方;很多新娘因为怕踩到婚纱,所以走路时小心翼翼,甚至于眼睛总是盯着地下,深怕踩着了婚纱。其实只要进场时步伐慢一点,用脚尖向前踢出去,拿着手棒花的手再轻轻提一下婚纱,就没有问题的。当然新郎的步伐也要慢,如果新郎大步流星的向前走,那么再谨慎的新娘也会跟不上节奏,一不小心就踩到婚纱了。

7、小花童不宜在新人前面引路撒花瓣;在进场时能够找两个小花童在前面引路撒花瓣是非常好的事,可是你有没有想到过小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都不是很好,经常会出现小花童撒了花瓣就不走,走了就不撒的情况。所以建议小花童不撒花瓣,让他们手牵着手,手里拿着仙女棒在新人前面引路不是很好的主意吗。

8、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后,新郎应该握住新娘的手;经常看到站在舞台上的新郎两手朝后一背,其实这个时候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让所有来宾见证你们的幸福甜蜜,多浪漫的事啊。

9、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后,目光不要东张西望;有些新人站在舞台上,眼睛不知该看哪里,其实你们只要看着前方就可以了。当然也不要求你们始终盯着一个点看,那样显得过于僵硬了。自然一点,只要不东张西望就好了。

10、证婚人走上舞台,首先应该和新人握手,表示祝贺,然后再致词。

11、证婚人讲话时,新人应该认真聆听,不要两个人讲悄悄话;证婚人是你们请来的贵宾,证婚人讲话时新人要认真聆听,如果证婚人在致证婚词,而另一边一对新人在讲悄悄话,那就显得太不尊重证婚人了。

12、新人在交换戒指时,伴娘及婚礼督导人员应避免出现在镜头里;当新郎从戒枕上取下戒指后,伴娘应该接过新娘的手捧花迅速的让到一边,新郎为新娘佩戴完后,伴娘或者婚礼督导人员再走过来让新娘从戒枕上取戒指。

13、结婚对戒应分别戴在对方左手的无名指上。

14、如果新娘佩戴着手套,那么在彩排时应先试戴一下婚戒,看是否能戴进去,如果戴不进去,应该在仪式开始前将手套脱掉。

15、新娘的头纱是在戴完戒指后才由新郎掀开的。

16、交换戒指时,新人左手的手背应该面向镜头;交换戒指这样神圣的时刻谁都希望能够被镜头记录下来。

17、交换戒指时,动作要慢,戒指应该轻轻的滑落进无名指;交换戒指是一个很美的瞬间,新人互相交换的时候动作要慢。在戴的同时,心里可以默数几秒钟再戴进去,切忌不要像完成任务式的用力一套。

18、订婚钻戒应该戴在左手的中指上;新人买的订婚钻戒可能要比结婚戒指贵重的多,但并能不因为它价位高就可以取代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钻戒可由新郎白天迎接新娘时,为新娘戴在左手的中指上。在西方传统中,左手无名指戴上戒指意味着已婚,戴在中指上意味着订婚。

19、为了方便从戒枕上摘取戒指,可以准备两个男式衬衫上用的大头针,插在戒枕上。

20、接吻环节,新人要大大方方,不要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在众多亲朋好友见证下的接吻,可能是你们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经历。

21、接吻环节,司仪不能太俗,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新郎吻新娘;新人在接吻时,司仪也不应该在一边说太多的话。那样一个神圣时刻,新人听到的应该是来宾们自发的掌声。那种在新人接吻时司仪倒数54321的做法更不可取。

22、事先告知证婚人,婚礼督导递上的话筒是已经打开了的;不少走上舞台的证婚人接过话筒后,第一件事是先拨弄话筒的开关,有的证婚人还先在话筒上吹两口气,以检查话筒有没有打开。其实这样做根本就没必要。只须事先告知证婚人,递上的话筒是已经打开了的就可以了。当然婚礼督导也得注意这个小细节,递过去的话筒一定要保证已经打开了。

23、证婚词、父母致词等讲话稿的纸张最好不用白色,应该打印或写在红色、粉红色的纸张上。

24、证婚人走上舞台后,新人应向旁边移开两步,把中间位置留给证婚人。证婚人应该是面向来宾,侧对新人,和新人间呈八字型。切忌证婚人走上舞台后,新人一动不动,证婚人直接站在新人的前面。(当然实际站位还要依舞台情况而定)

25、司仪宣布请证婚人走上舞台时,婚礼督导可以走到证婚人桌前,引证婚人走到舞台边;证婚人是贵宾,这样更能显示新人对证婚人的尊重。

26、在婚礼仪式上,新人要有眼神间的交流;之前谈了很多细节,都是属于技巧上的。我觉得新人之间更应注重的是当时内心的感受。新人之间应该把幸福甜蜜的感觉表达出来,应该彼此有眼神间的交流。比如说交换戒指的时候,新郎就应该先深情地望一望新娘,然后再为新娘佩戴。

27、证婚人致词、父母讲话都应该是拿着稿子的;凡是在正式场合的致词,都应该是拿着稿子的。这样说明你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显示出了你对致词的重视。

28、证婚人、双方家长最好可以正装出席。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女士穿套装;如果选择秋冬季节结婚,证婚人、双方家长一般都会正装出席。但如果选择比较炎热的季节结婚,很多家长和证婚人在衣着上就不是很注意了。我认为,选在比较炎热的季节结婚的新人,至少应该建议双方的爸爸、证婚人(男士)穿衬衫打领带,如果穿的是T恤衫,那显得太过于随意了。

29、如果新娘是想在爸爸的陪伴下入场的,那么爸爸一定要穿西装打领带;如果选择了这样的进场方式,爸爸只穿衬衫,那就显得太不正式了。

篇5:婚礼礼仪知识

平时不一定都注意别人的`走路姿态。但在结婚当天,新娘的一举一动都会引人注目。

尤其是步入教堂或酒楼时,所有人都停注在新人身上。如果新娘的走姿是粗俗不雅的内八型或外八型,那将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遗憾。

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以免留下一个遗憾。头部头部与躯干当成一直线,切勿东张西望。

如果发现吸引自己的东西,应立即停步观看,千万不要便走便看。因为这会很容易撞到客人或桌椅。

胸部应该向外挺,但切勿将双臂过于后张而使胸部突出,背部生沟,勿令腹部同时凸出。如果背部已有驼背的症状,可以穿高跟鞋,时间久了可矫正驼背的丑态。

双手走路摆动双手时,手臂不应该太直,且摆动的幅度不应太大。否则腰部及臀部都会过度扭曲转动而让人觉得不雅。

双脚新娘床上高跟鞋时,脚应向内,步伐要正直向前。眼要望前方,切勿低头往下看。

举步时足膝略弯,而且脚跟要完全着地,否则脚部会很累。

篇6:婚礼礼仪知识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凤冠霞帔、状元服”是传统婚礼的经典。小市民间一般沿用的婚姻礼仪有相亲、定亲、送日子、迎娶、回门等程序。

传统婚礼金银必备

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用于“纳吉”。

礼书是“纳征”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欲与女方结亲的男家遣媒妁提亲,送礼求婚。

问名: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及“八字”,通过占卜、算命来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冲相克,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纳吉: 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徵:纳徵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亲迎:亲迎又称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婚礼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得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

篇7:撒拉族婚礼风俗礼仪

撒拉族的婚姻分说亲、行聘、婚礼三个步骤。“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这是撒拉族人形容青年男女婚姻的一句俗话。这是因为撒拉族人民长期受宗教和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女青年成婚,须由“嫂吉”(即媒人)作介绍,父母作主。撒拉人不论男女,均以做媒为荣,认为每成全一件婚事,就等于积了立一座“米那勒”(宣礼塔)的功德。在撒拉族当中,男家看中了谁家的姑娘,首先邀来“嫂吉”,致意女家。女家父母应允后,还要请其亲房叔伯俱至,其中舅舅的意见尤为重要。大家都应允后再由媒人向女家送订婚茶一份和大耳环一对。茶叶是送给父母的,耳环是送给姑娘的。当日,女家做“油搅团”请来亲房叔伯与媒人同吃,表示婚事己定,决无反悔,并当场议定聘礼。双方商定后,媒人带着余下的”油搅团“,送给男家,作为复命。

篇8:撒拉族婚礼风俗礼仪

说亲是缔结婚姻的第一道程序,男家看准了某家的姑娘,首先央请“嫂吉”带上礼品,向女家说亲,女家父母应允后,还要请其亲房叔伯、阿舅,征求他们的意见,其中阿舅的意见尤为重要,大家都同意方可决定。获女方家同意后,男方择定日期,多为“主麻日”(星期五),请媒人向女方送“订婚茶”,进行第二道程序。一般送茯茶一封、衣料两件、耳环一对,女家接受,即表示应允,并当场议定聘礼。一经定亲,女家则不得将女儿再许与别人。

第三道程序是送“麦海勒”(彩礼),结婚前,男家要向女家送“麦海勒”,其多少视男家经济情况而定。“富有的男家可送马两匹、骡一匹,若家贫无骡马者,可用四小牛抵之。”一次纳不起彩礼者,可先送一半,日后再补。富户送彩礼则衣料和彩金倍增。临娶时还要送衣服面料及化妆品等。这是旧的习俗,现在随着社会发展,送的彩礼越来越丰富了。

最具风情、最热闹的要算婚礼了。双方择定吉日,婚期至,新郎在男宾陪伴下到女家迎亲,到女家时,新郎及男宾都不进家门,而是坐在门外的场院里,先有女方一位长辈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女家用油香等茶食招待,然后请阿訇诵“尼卡哈”(证婚词)。诵“尼卡哈”时,新郎跪在阿訇面前,新娘跪在家中,阿訇站在场院高声诵经,阿訇念一段赞颂真主安拉的经文后,问新郎:“X你愿意娶X为妻吗?”新郎答曰:“愿意!”阿訇又问新娘的父亲:“你愿意将你的女儿X许配给X为妻吗?”答曰:“愿意!”诵毕,阿訇将桌上的红枣、核桃、糖果等撒向场院中,在场者争抢,人们还品尝放在桌上的一种叫“古古麻麻”的油炸食品。证婚仪式结束,女家宴请新郎及男宾,席毕,新郎及男宾先回到自家迎候新娘到来,女家则准备送新娘。

新娘出嫁梳妆时,要哭唱“撒赫斯”(哭嫁歌),然后由至亲长辈二人搀扶哭着缓缓退出大门,在门前的场地上从左至右绕走三圈,徐徐撒完一把粮食,象征家中五谷丰登,到婆家生根发芽,然后骑上新郎家送来的迎亲的马,带上面纱,由至亲中已婚的两名妇女陪伴,其他亲朋簇拥护送前往男家。途中经过村庄时,与新娘同村、已嫁到这里的“女相”,按照撒拉族的传统习惯,让送亲人饮食她们所准备的“油搅团”和熬茶,迎送新娘。

新娘来到大门口,撒拉族婚俗中颇具情趣且非常热闹的“挤门”开始了,新郎村里的小伙子们聚在一起,层层阻挡新娘入门。送亲的一方认为,这天是新娘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应该足不沾尘,由长辈直接抱入洞房;迎亲的一方却认为新娘不走进去有损新郎身价,以后难驾驭新娘,硬要新娘下马步行。于是,你冲我堵,互不相让,致使送亲者“生气”要把新娘带回去,这时本村长者故意对小伙子们嗔怪一番,对送亲者陪个不是,客人们仍和好如初,新娘长辈把新娘从马背上抱到洞房。对这一习俗进行了生动、精彩的描述:“新娘来到婆家门口时,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幼早已把整个巷道挤得水泄不通,爆竹声震耳欲聋,更有一群小伙子涌上前来,和送亲队伍扭作一团,你推我搡,这是撒拉族婚俗的又一风俗,送亲的男眷簇拥着新娘,保护着她强行走马进门,取意新娘有强大的后盾,警告婆家日后不得虐待。而男家则堵着门,硬是要让新娘下马步行,取意新娘日后要规规矩矩,孝敬公婆,尊敬丈夫,不得无礼。为此,双方常有争执,但并不因此伤害感情。”

习俗

新娘入洞房后,由新娘的嫂子或婶娘用一双新筷子揭开新娘头上的面纱,撒拉语叫“巴西阿什”,同时说唱一段新娘生根、开花、结果、和睦相处的祝词。这双象征吉祥的筷子,新郎家一定要破费收回。之后,新娘就餐,餐毕,新娘家的妯娌们端来一盆净水向新娘索要喜钱,新娘把硬币投进水中,表示清白如水,扎根结果,撒拉语叫“盖吉尔乔依”。之后,男家设宴招待女家亲属,男方宗族也宴请女方亲属。这时,村里的年轻人又起来,把新郎的父亲、哥哥、阿舅捉起来,打扮一番--脸上涂上锅底灰,戴上破草帽和空心萝卜眼镜,翻穿老羊皮袄,或倒骑牛转圈,或用木棒抬起,任意嬉耍,热闹非凡,直到讨得一笔客观的喜钱才肯罢休。晚上,小伙子们表演“对委奥依纳”即骆驼戏,追述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迁至青海循化的历史,怀念祖先这段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唱起优美吉祥、诙谐有趣的宴席曲。

第二天,女方为新娘展示嫁妆,并向男方近亲、阿舅赠送礼品,男方也向女方亲属分送羊背子、衣料和现金,撒拉语叫“打发啦”,表示谢意。同时盛宴招待女家亲朋,席将终,新娘母亲或女家长辈说几段“吾热赫苏斯”(嘱托词:亲家之言),夸赞长辈、阿舅、媒人等的功德,嘱托亲家对年幼无知的新娘要多加教育和爱护,祝愿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说完这带有浓郁喜庆色彩的“吾热赫苏斯”后,便一一告别,全部婚礼仪式也就结束了。

中国婚礼风俗礼仪

缅甸风俗礼仪知识

爱尔兰风俗礼仪知识

婚礼礼仪主持

婚礼督导礼仪

美国的风俗礼仪

开斋节有什么风俗礼仪

新西兰节日风俗礼仪

迪拜风俗文化礼仪

葡萄牙共和国风俗礼仪

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