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好好吃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心结的经典美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心结的经典美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 心结的经典美文
心结的经典美文
母亲给病重父亲换下湿衣服,他突然全身一挺,医生抱怨母亲私自活动。父亲的死成了我心里的烙铁…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死。
那天,我和妈妈匆匆赶到码头的时候,父亲正在地上剧烈地抽搐,周围围满了不相关的人……妈妈脸色惨白,她一把搂过地上的父亲,而我惊呆在一边不知所措。
有医院的救护车赶过来,然后我和妈妈一起护送着昏迷的父亲到了医院。
医院的最后诊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用药过后,父亲的抽搐停了,只是持续40℃以上的高烧,护士们在父亲身体的四周布满了直接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降温。
当体温下降后,父亲的神志有点恢复过来,他不能言语,但他用力地握着我的手,大颗大颗的眼泪往下淌。我没有见过流泪的父亲,所以我的心很慌很疼也很无助。
妈妈在医生的催促下一直在忙碌,一会儿交钱一会儿领东西一会儿被喊去交代病情……当她能够停下来的时候,她就坐到父亲的旁边,不停地揩父亲脸上滚落的泪水。父亲四周的冰块逐渐被父亲的体温融化了,然后父亲的衣服就湿漉漉地贴在父亲的身上。妈妈吩咐我到附近的商场去买内衣,然后和我一起动手给父亲更换。她说:父亲不喜潮,我们不能让他难受。
然而,换过新内衣的父亲突然全身一挺……
医生们后有人就抱怨:“谁叫你们私自给病人换衣服的,这种病症最忌大幅度动作!”
嘈杂的抢救室内,医生的这句话像块沉沉的烙铁从远处随意地掷过来,然后落进了我十二岁的心脏。
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起过,无数的艰辛酸楚和苦痛。
我和弟弟跟着单薄的母亲过,无尽的冷落嘲笑和孤寂。
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一棵乱草,在或欺侮或怜惜的目光里,弟弟忽然长成了乱蓬蓬尖利利的样子。半大的他像一头小雄狮,随时准备着应对各种伤害,包括怜悯。他野马般的不驯令老师头疼令母亲伤心,在大家一片“坏孩子”的责怪声中他更加抗拒一切,包括家里人对他的好。
他常常粗暴地打断母亲不耐烦地冲出家门,他脾气发作的时候会撕扯我的头发会抢走我的课本……
即使如此,我一点也不恨弟弟,我明白他这样的原因。
我曾经亲眼看到他被好多男孩压在身下挣扎。当我哭喊赶退那帮小子的时候,站起来的弟弟却狠狠地揩掉嘴角的鲜血冲着我叫嚷:“谁要你用眼泪来救我!你们就知道哭!哭!哭!!”
然后,他恨恨地转身离去,丢下独自抽泣的我。
弟弟需要一种坚实的安全,而这,是柔弱的`母亲所无法给予的。在失去了父亲的旷野中,弟弟一定感受到了这无尽的孤单,孤单中他只好插满尖刺来掩饰自己的脆弱……所以,我不恨弟弟,相反,却迁怒于被弟弟的蛮横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的母亲。
在三个人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冲突里,我越发沉默越发喜欢书籍,我下决心要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我不要成为母亲那样因为无知而葬送了父亲生命的女人。
母亲只能默默地不停地操劳,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家中。我看到了她忙碌里的重重心事,我看到了她苍白脸庞下郁郁的苦;我常常从读书的间隙里望过去,四十岁的母亲全身写满了伤心疲惫和憔悴……给予她打击的也许不仅仅是父亲的死,也许还有她不听话的儿子和她不怎么讲话的女儿。
我不忍看也不忍想,我总是躲进被窝里任泪水在脸上恣意奔流,我知道我是不应该这样对待母亲的,可是十二岁时那嘈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父亲拽住我的小手不能言语。母亲给父亲换过衣裤,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如果,没有母亲的轻举妄动,我们是不是依然活在父亲的绿阴里?这个疑问像梦魇一样紧紧地盯牢我,使我总是透不过气来。
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到外面学了烤面包的手艺,然后在集镇上开了个小小的面包房。还是桀骜不驯的样子,还是满不在乎的神情,只是他后来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我一直在外面读书,从大学读到研究生,因为弟弟生活的安顿,我的读书生涯越发安心自在。
在书本的熏陶下我长大了,知道父亲的死不能责怪母亲,医生的那句话也许仅仅是不负责任的推辞――他们应该告诉母亲那样的父亲是不能动的,母亲是个农村妇女,她不懂医学,我为什么要对她有那么高的要求呢?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回家。我承认少年时的压抑已经深深地埋在我心脏里了,回到家,它们就会从心底下冒出来,冲破我浮在表面的快乐。
那是种我无法说得清道得明的根深蒂固的东西,注定了我回家的旅程里充满了忧郁的阴森。
弟弟为母亲装了电话,所以我经常打电话回家,知道母亲很安静,知道弟弟很忙碌,而我的学业也一直很紧张。
快毕业那一年的五一节,我还是回家了,学识告诉我,我应该回家,应该陪陪自己不再年轻的母亲。
当我突然出现在母亲视野里的时候,母亲愣住了,然后她就站在那里反复擦眼睛,似乎不相信远处站着的是她的女儿。
她还是醒悟过来了,急急地走出麦地打开那两扇虚掩的家门。
堂屋家什柜上,父亲依然在静谧地微笑,和照片上父亲的年轻相比,母亲的花白头发恍若隔世。岁月就这样不在意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有种很沉重的感觉。
我不看父亲,也不想父亲,我故意用轻松的口吻对母亲说:“我坐了一天的车,饿死了!”
母亲蹲在地上掏橱柜深处的备用碗碟――这是家里来人了才用的碗――上面落满的灰尘说明母亲已经闲置它们很久!想好了不伤心的,但我的鼻子还是忍不住发酸,整整三年了,我没回一次家,母亲就是用那一大一小的两个碗默默地进行着她简单的一日三餐,她的日子也如那两只叠着的碗,寂静沉默而又缺乏生气。那么,靠这边的弟弟呢?他也没回来过吗?
母亲说弟弟很忙,她也偶尔去帮帮忙,弟弟忙起来就很暴躁,有时为了不惹他生气,母亲就趁他出去送货的时候帮弟的女朋友忙忙。
“妈妈,你纵容他!都有女朋友了,你还这样迁就他,将来你在媳妇面前怎么做人?”
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他的脾气,为娘的怎会计较他,要不是你爸走得早,你弟又怎会变得这样……”母亲盯着灶膛里的火:“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老想起你爸临走前的情景……他抓我的手摸他湿漉漉的身子……我不应该听他话的,我不应该替他换衣服……”母亲狠狠地抹着眼睛,可是泪水还是一个劲儿地滚下来,我想起十八年前那揪心的一句怨言――这句怨言让母亲沉沉地背负了十八年!为了这,她一直在我们姐弟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我的爷爷、奶奶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亲戚们面前低头做人……可是母亲,我的善良厚道的母亲,她不知道这不是她的错,她不知道要怪也只能怪不负责任的医生!
我情不自禁地抱住伤心的母亲,十八年来我第一次离母亲这么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苦的,我一直驮着那个沉重的心结在苦读,通过读书找到了打开心结的钥匙,而我的母亲呢?没有书本告诉她她没罪,也没有人告诉她应该去责怪谁……于是,她把那个负疚背在自己身上,整整十八年……
我用我所有的知识劝解母亲,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懂,但我希望她心中的那块死结能打开一些,哪怕仅仅是被我理顺了一点儿也好。
我还决定拿出姐姐的身份跟弟弟做一次长谈,他还不知道母亲心中的负疚,我要告诉他母亲这么多年来承担着不应承担的重压,我们不懂事的抗拒只会让母亲的负疚感越来越重……
所以,弟弟,请你别再对母亲蛮横无理!
篇2:心结美文摘抄
心结美文摘抄
十七年的光阴,我在“嘻嘻哈哈”和“不成体统”的伴随中竟也过得飞快。将头脑中的拿出来整理,轻轻抚摸,却也有纠缠在某个角落。
我 和她从小一起长大。她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出外打工,她和奶奶从乡下搬到街上租房,投靠在在政府工作的大伯。那时,我们同在一个班,房子只隔一个院墙,从我家 窗户便可以望见他家的庭院。一起做作业,一起睡觉,有好东西一块吃,有坏事一块干,整日“游手好闲”“吊儿郎当”,一晃便是十年。
十岁那 年,父母坚持把我从镇上带到了市里,从此便开始了我们二人望眼欲穿,“日日盼君君不至”的。由于父母怜惜我们二人的,便同意了我每个星期自己搭班车回家看 她。为了尽可能多的把我们之前从未吃过看过的东西带去给她见识见识,我每天早上只吃5毛钱,把自己身上一点点存起来然后再每个周五放学后全部用完,去买 那些我想让她也看到的东西。每次必不可少的是两杯奶茶,一块钱一杯的奶茶我总是i紧紧抱在胸前,两个半小时的的.颠簸中即使我渴了我也从不喝它,为的是我们 两人一起插进管子时的会心一笑。
春夏秋冬,四季往返,我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四年,我风雨无阻的在每个星期五晚回到镇上,她风雨无阻的在每个星期五晚站在车站接我。那时,我们没有电话可以联系,这种心有灵犀成为我们唯一的沟通方式,。如今想起,还觉得不可思议。
这美好的规律被接而到来的中考打破了。我疲于奔命,她却因为神经衰弱中途辍学。在我们曾有的约定中我了,再去寻找她时却感到人海茫茫。初三,整整两个月,我到处打听她的消息,却得知她去武汉打工了。真正联系上却到了一年后的腊月二十七。
当听筒中传出她的声音时,我不由自已的哭了,我向她诉说我对她的四年,可是结果呢?结果,听筒里传来的是无比冷静的应和。我觉得,那一刻我想是掉进了黑洞,突然觉得不知所措。挂完电话,我呆呆的愣住了,似乎一下空了。我们的友谊呢?
如今,我仍相信我们的友谊只是被时间的灰尘覆盖。她在技校学医,而我在高考这条路上挣扎。手机里有了她的电话,并清晰地知道了她所在的班,只是再也没有那个勇气去找她。
都说:时间能告诉人一切。那么在这段友谊上,时间可以告诉我想要的结果吗?
这心结,何时才可以解开呢?
篇3:心结
我独自一人走在路上,周围静悄悄的.,时时吹来一阵晚风,路边的树在月光下摇曳着自己的影子,黑黝黝的,令我有些毛骨悚然。几天前还不曾害怕的我,今天却有些紧张地加快了脚步。那是因为以前有他陪我一起回家,可是今天――唉,不想他了。
继续向前走着。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猛然间,看到路灯下一个熟悉的身影,难道会是他?我心里不禁一颤,这么晚了,他为什么还在灯下徘徊?会不会是――想到这,原先不想去想的事,此刻却涌入脑海。
我和他本是同班同学,他就坐在我的前排。由于原先坐在前排的一名男生重读初二,开学初老师就将他安排在我前排,说是这样,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从此,我就和他经常讨论一些问题。他非常好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他的名次就跨过了十几个,进入了班级前十名,甚至超过一向成绩不错的我。我们彼此都很高兴,一起研究探讨问题的时候就更多,因而相处得也融洽密切多了。
有一天,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害怕走夜路。被他听见了,他就提出送我回家,我很高兴,因为这样,我们在一起讨论学习的时间就更多了。这样,一直持续到前几天,就在那天,不知是谁说了句:“××陪×××回家,两人挺亲密,似乎在拍拖。”当晚,我就惆怅地一个人回了家。
可是今晚,他怎么又会徘徊在我的必经之路上呢?难道是他已经想通了?难道他的心结已经解开了?难道是他又想重拾往日温馨、纯洁的友谊叶片?难道是为几天的不理睬而道歉,借以消除他和我之间的隔阂?
我走向了他……
篇4:心结
心结
文/于月
母亲给病重父亲换下湿衣服,他突然全身一挺,医生抱怨母亲私自活动。父亲的死成了我心里的烙铁…
(一)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死。
那天,我和妈妈匆匆赶到码头的时候,父亲正在地上剧烈地抽搐,周围围满了不相关的人……妈妈脸色惨白,她一把搂过地上的父亲,而我惊呆在一边不知所措。
有医院的救护车赶过来,然后我和妈妈一起护送着昏迷的父亲到了医院。
医院的最后诊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用药过后,父亲的抽搐停了,只是持续40℃以上的高烧,护士们在父亲身体的四周布满了直接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降温。
当体温下降后,父亲的神志有点恢复过来,他不能言语,但他用力地握着我的手,大颗大颗的眼泪往下淌。我没有见过流泪的父亲,所以我的心很慌很疼也很无助。
妈妈在医生的催促下一直在忙碌,一会儿交钱一会儿领东西一会儿被喊去交代病情……当她能够停下来的时候,她就坐到父亲的旁边,不停地揩父亲脸上滚落的泪水。父亲四周的冰块逐渐被父亲的体温融化了,然后父亲的衣服就湿漉漉地贴在父亲的身上。妈妈吩咐我到附近的商场去买内衣,然后和我一起动手给父亲更换。她说:父亲不喜潮,我们不能让他难受。
然而,换过新内衣的父亲突然全身一挺……
医生们抢救无效后有人就抱怨:“谁叫你们私自给病人换衣服的,这种病症最忌大幅度动作!”
嘈杂的抢救室内,医生的这句话像块沉沉的烙铁从远处随意地掷过来,然后落进了我十二岁的心脏。
(二)
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起过,无数的艰辛酸楚和苦痛。
我和弟弟跟着单薄的母亲过,无尽的冷落嘲笑和孤寂。
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一棵乱草,在或欺侮或怜惜的目光里,弟弟忽然长成了乱蓬蓬尖利利的样子。半大的他像一头小雄狮,随时准备着应对各种伤害,包括怜悯。他野马般的不驯令老师头疼令母亲伤心,在大家一片“坏孩子”的责怪声中他更加抗拒一切,包括家里人对他的好。
他常常粗暴地打断母亲不耐烦地冲出家门,他脾气发作的时候会撕扯我的头发会抢走我的课本……
即使如此,我一点也不恨弟弟,我明白他这样的原因。
我曾经亲眼看到他被好多男孩压在身下挣扎。当我哭喊赶退那帮小子的时候,站起来的弟弟却狠狠地揩掉嘴角的鲜血冲着我叫嚷:“谁要你用眼泪来救我!你们就知道哭!哭!哭!!”
然后,他恨恨地转身离去,丢下独自抽泣的我。
弟弟需要一种坚实的安全,而这,是柔弱的母亲所无法给予的。在失去了父亲的旷野中,弟弟一定感受到了这无尽的孤单,孤单中他只好插满尖刺来掩饰自己的脆弱……所以,我不恨弟弟,相反,却迁怒于被弟弟的蛮横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的母亲。
在三个人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冲突里,我越发沉默越发喜欢书籍,我下决心要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我不要成为母亲那样因为无知而葬送了父亲生命的女人。
母亲只能默默地不停地操劳,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家中。我看到了她忙碌里的重重心事,我看到了她苍白脸庞下郁郁的苦;我常常从读书的间隙里望过去,四十岁的母亲全身写满了伤心疲惫和憔悴……给予她打击的也许不仅仅是父亲的死,也许还有她不听话的儿子和她不怎么讲话的女儿。
我不忍看也不忍想,我总是躲进被窝里任泪水在脸上恣意奔流,我知道我是不应该这样对待母亲的,可是十二岁时那嘈杂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父亲拽住我的小手不能言语。母亲给父亲换过衣裤,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如果,没有母亲的轻举妄动,我们是不是依然活在父亲的绿阴里?这个疑问像梦魇一样紧紧地盯牢我,使我总是透不过气来。
(三)
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到外面学了烤面包的手艺,然后在集镇上开了个小小的面包房。还是桀骜不驯的样子,还是满不在乎的神情,只是他后来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我一直在外面读书,从大学读到研究生,因为弟弟生活的安顿,我的读书生涯越发安心自在。
在书本的熏陶下我长大了,知道父亲的死不能责怪母亲,医生的那句话也许仅仅是不负责任的推辞――他们应该告诉母亲那样的父亲是不能动的,母亲是个农村妇女,她不懂医学,我为什么要对她有那么高的要求呢?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回家。我承认少年时的压抑已经深深地埋在我心脏里了,回到家,它们就会从心底下冒出来,冲破我浮在表面的快乐。
那是种我无法说得清道得明的根深蒂固的东西,注定了我回家的旅程里充满了忧郁的阴森。
弟弟为母亲装了电话,所以我经常打电话回家,知道母亲很安静,知道弟弟很忙碌,而我的学业也一直很紧张(这一直是我不归家的借口)。
(四)
快毕业那一年的五一节,我还是回家了,学识告诉我,我应该回家,应该陪陪自己不再年轻的母亲。
当我突然出现在母亲视野里的时候,母亲愣住了,然后她就站在那里反复擦眼睛,似乎不相信远处站着的是她的女儿。
她还是醒悟过来了,急急地走出麦地打开那两扇虚掩的家门。
堂屋家什柜上,父亲依然在静谧地微笑,和照片上父亲的年轻相比,母亲的花白头发恍若隔世。岁月就这样不在意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有种很沉重的感觉。
我不看父亲,也不想父亲,我故意用轻松的口吻对母亲说:“我坐了一天的车,饿死了!”
母亲蹲在地上掏橱柜深处的备用碗碟――这是家里来人了才用的碗――上面落满的灰尘说明母亲已经闲置它们很久!想好了不伤心的,但我的鼻子还是忍不住发酸,整整三年了,我没回一次家,母亲就是用那一大一小的两个碗默默地进行着她简单的一日三餐,她的日子也如那两只叠着的碗,寂静沉默而又缺乏生气。那么,靠这边的弟弟呢?他也没回来过吗?
母亲说弟弟很忙,她也偶尔去帮帮忙,弟弟忙起来就很暴躁,有时为了不惹他生气,母亲就趁他出去送货的时候帮弟的女朋友忙忙。
“妈妈,你纵容他!都有女朋友了,你还这样迁就他,将来你在媳妇面前怎么做人?”
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他的脾气,为娘的怎会计较他,要不是你爸走得早,你弟又怎会变得这样……”母亲盯着灶膛里的火:“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老想起你爸临走前的情景……他抓我的手摸他湿漉漉的身子……我不应该听他话的,我不应该替他换衣服……”母亲狠狠地抹着眼睛,可是泪水还是一个劲儿地滚下来,我想起十八年前那揪心的一句怨言――这句怨言让母亲沉沉地背负了十八年!为了这,她一直在我们姐弟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我的爷爷、奶奶面前低头做人,一直在亲戚们面前低头做人……可是母亲,我的善良厚道的母亲,她不知道这不是她的错,她不知道要怪也只能怪不负责任的医生!
我情不自禁地抱住伤心的母亲,十八年来我第一次离母亲这么近!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苦的,我一直驮着那个沉重的心结在苦读,通过读书找到了打开心结的钥匙,而我的母亲呢?(感恩 )没有书本告诉她她没罪,也没有人告诉她应该去责怪谁……于是,她把那个负疚背在自己身上,整整十八年……
(五)
我用我所有的知识劝解母亲,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懂,但我希望她心中的那块死结能打开一些,哪怕仅仅是被我理顺了一点儿也好。
我还决定拿出姐姐的身份跟弟弟做一次长谈,他还不知道母亲心中的负疚,我要告诉他母亲这么多年来承担着不应承担的重压,我们不懂事的抗拒只会让母亲的负疚感越来越重……
所以,弟弟,请你别再对母亲蛮横无理!
篇5:心结
心结
那次偶然的相遇,让我们三个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但却因为那么一件事,让我们各自的心里都打上了一个结。那天是星期天,本来我们约好要一起去看电影的,可是鑫打来电话说:“雨,你和雪去吧,我不能去了。”我刚要问为什么,电话就已经挂断了。
我便给雪打电话,“雪,鑫说他不去了,让我们俩去。”
“我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他要干什么!”雪得意地说。
“那他要干什么啊?”我急忙问。
“他,他要离家出走!”雪神秘兮兮地说。
“啊?????什么??离家出走???”我惊讶极了。“为什么?”
“他这次考试成绩退步了,他爸爸训了他一顿,他就和他爸爸吵了起来,然后就想吓他爸爸一下。”雪平静地说。
“不行,我们不能让他这么做。你在家等我,我马上去找你!”不等雪再说什么,我就挂掉电话往雪家走。
看到雪,我顾不上喘口气就拉她跑起来。“雨,你要带我去哪啊?”雪问我。
“去找鑫啊!”
“哎,你松开,松开我!!!”雪边喊边挣脱我的手。“干嘛要去找他啊,他会不高兴的!!”
“雪,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他疯了难道你也疯了?”我拉着她继续走。
“你放开我!”雪使劲甩开我的手,“要去你自己去好了,我可不想让鑫恨我!”
“啪----”我的手颤抖着从雪的脸上挥过,然后缓慢的落下。雪惊了,抬起头努力看着我。我也被自己吓住,手被汗浸得湿淋淋。忽然,雪转身就跑,留下我一个人在空旷的大街上,不知如何是好。
好一会儿,我才苏醒过来,于是,穿过每一条街的每一个网吧,试图能望见鑫熟悉的`身影。
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网吧里,我找到了鑫。“鑫,回家吧!”我带着哭腔对正在打游戏的鑫说。
“你别管我,我是不会回去的,以后你就当没认识过我。”鑫头也没回,冷冷地说。
天啊,这真的是鑫吗?真的是从前那个经常逗我们开心,经常关心我们的鑫吗?“求你了,鑫,回去吧。你爸爸妈妈到处找你呢!”我恳求道。
“我说了我不回去,你别烦我了!”鑫低吼一声。继续他的游戏。
对不起了鑫,不要怪我出卖你,即使你恨我,为了你的前途,你的未来,我宁愿你恨我。我打给鑫的爸爸一个电话,告诉他网吧具体位置。然后静静等着他爸爸的到来。
不出五分钟,鑫家的车,在网吧门前停下来,鑫的爸爸从车里走出来,跟着我走进了网吧。
我记得那个眼神,永远记得,在鑫的爸爸将他领走时,他看我的那种眼神,充满了恨意的眼神。走过我身边,他低声对我说了一句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话:“我恨你!”我麻木了,真的麻木了。仿佛不能在呼吸到空气。
后来,我的生活中同时失去了两个曾经最亲近的人。
后来,我开始每天机械式的上学、回家。
后来,我开始学会用眼泪补偿我所有丢失的快乐。
直到有一天,雪找到我,流着泪抱着我,对我说了三个字:对不起。
她告诉我鑫走了,去了上海。我淡淡回应几句,心想再也找不回从前的那种朋友之间的默契了吧。
那日,下起暴雨,我上QQ,发现有人留言,是鑫,他说:“雨,对不起,其实我明明知道你是为我好,明明知道我做的事不对,可我还是要选择伤害你,因为我的心里当初打了个结,现在,我想清楚了,结自然也解开了,不知道,我配不配做你的朋友?还配不配得到你的原谅?对不起,雨?
我流泪,点头,朋友,永远是朋友。
打开心结,窗外一片艳阳天!
篇6:心结散文
心结散文
耳边传来你的问候,我面对的过去如水倾泻。很久的时光里,生活中没有你,我依旧过得很寂寞,也很平淡。
一个人走在路上,想着堆积在心的孤单。其实,没有承诺,也不会有失落。我贪恋尘间的平凡,因为我的人生也许并不会太鲜艳,但我却要有一种生动,一种了无遗憾。总心存惆怅,那是因为害怕分离。我很渺小,也很脆弱,我输不起人生的万分之一,我只是想简单一些,别无苛求。
不要求太多,怕负担,怕沉重,我只是想有人可以偶而地来坐坐,诉说也好,叹气也好,我只是一如既往地坚强而执着。
在生命里的每一天,感谢一些人的存在,感谢一些人的陪伴,感谢一些人的关怀。
也许有一天会离开,走得很远,我依然希望有美满,我也许还会躲避,只是因为我很累,我无法想象未来,也无法预知前程,我只期待即使流浪的`岁月,也要让一切随风随云也随缘。
我终究会停歇自己的脚步,让自己有一个停泊的岸,时光在一天天改变,我会一天天老去,如果今生不圆满,来世也会有一份遗憾,残缺或许是一种美,但太多的残缺却是一种失败和伤痛。
月清如水,我心如梦,我喜欢牵手一生的执着,喜欢生死相许的缠绵,喜欢魂牵梦萦的浪漫,但我能更能清醒地面对自己的真实与平淡。
在不远处,有人可以温暖我的心,在我酸涩的心事里,拒绝不等于放弃,再见不等于轻松,只是人生充满了无奈和坎坷,我不是只梦不醒的孩童,我必须让自己在尘世的生命里有洒脱,有随意。
我知道我会流泪,会爱的深刻,痛的沉重,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可以等待,可以信任,可以真诚,但我会郑重地许诺,让自己拥有笑容。
每个人都会过得很好,因为青春易逝,因为爱与被爱,因为手与手相牵,因为情与情相连,也因为心与心同在,结成同心结。
篇7:心结-散文
心结-散文
又及清时,弱柳新杨,莺飞草长。风过,掠起一袭白花,抚过一个个小土包,最终歇于一角,青草正嫩。抬起手,有雨落下,只因想你欲断魂。
时隔七年,爷爷是何模样,我竟已全然相忘,只觉有一双浑浊的眼,一对斑白的鬓,一弯咧起的嘴角,然后突然被打乱,融成一抹慈祥。少未更事,只是懵懂的在那只似老树皮般粗糙的大手的牵引下,于林间的小道彳亍。忽地被抱起,贴着那张细藏着风雨的脸上,顺着缩在青黑长袖中的手,看向远处的一棵老槐,“我孙当像那树一样,立了百年,香了百年,未曾跌倒。”爷爷笑着,而我开口,夹着孩子的糯者:“那棵树是您,一样老。”爷爷愣了愣,又哈哈笑道:“是哦!老咯,不中用了”。摇摇头,轻步慢移,许久又道:“有了这个孙子,人也是当老了。”转身又行于这冗长的小道,而我趴在他肩上,感触着四月的凉雾,小声道:“爷爷,骗您的,您不会老的`。”爷爷想了想,“是啊,没有看到孙子成材,想老也不安心哟。”我终于放心,伏在那瘦弱的肩上能缓缓睡着。
可他终于老掉了,仍是在某个凉若秋水的清明,在我归来的途中。雨并未下,只是郁积在空气中,压在我的心头。在距老家还有几里之遥时,父亲的电话响了,他一震,然后用哆嗦的手掏出电话看了下,然后又用孩子似的无助的目光看向茫然不知所措的我,良久,按下接听键,突兀的,那头传来一声凄凉女声,“老爷子走了!”“轰!”雨落了,就像是要一下子流完所有的泪,打着车顶,四月的凉气挤入了车内,侵入骨髓,彻心的痛。不知是如何捱过的那一刻,待我们跌跌撞撞地冲进大门,看到那个因为久等我和爸爸连体温都已散尽的爷爷时,父亲哭了,我跪在爷爷身边,凝视着那张无悲无喜,只有一抹遗憾的脸时,巨大的悲恸向我袭来,我跌坐于地,世界模糊了……
心痛已减缓了,只是每年四月,当第一滴雨落下时,愧疚便升腾起来,逸散于空气中,溶解于水珠中,打落在心底:未能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四月的遗憾,在心头,若无法消除,那便化作追忆,化作心结,化作此生的怀念。
篇8: 打开心结
打开心结
感悟精选(1):
6步教你如何打开心结
每个人都会经历创伤。有些是突发性创伤,比如地震、雪灾、突发性车祸、失去亲人、离婚等等。而有些创伤发生了太长时间,称之为积累性创伤,比如经常性地感觉到被嘲笑、不被认可……
当这些创伤已印刻于心,如何才能从创伤中更快地恢复过来美国专家研究了一套新的创伤修复模式。透过学习这个模式,我们不仅仅能够治疗自己,也能够帮忙身边受了创伤的人。但是,难道踢踢腿、弯弯腰的躯体训练,真的能够治疗我们内心的伤痛吗不妨试试!
Step1:脚踏实地:就是让受伤者主动地去感受外在的支持
首先坐好:认真感觉你的全身,哪里的感觉最好
医生问:“好,你此刻去认真感觉你的全身,哪里的感觉最好”听到这个提问,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怀疑是不是现场的翻译搞错了——难道不就应问哪里不好吗我们不是要解决问题吗怎样先问我哪里“最好”呢我有生第一次去感受自己的“好感觉”。首先被我意识到的是整个下半身的好感觉——从臀部到双腿、再到两只脚——确实都感觉不错,很放松。然后我试着让两只小腿的肌肉用用力,立刻体会到双脚踩到地板上的踏实感,之后又感受到整个沙发把我支托得又稳又舒服。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的肩膀有点僵硬,于是有意地将它们向下放松。
脚踏实地:就是让受创伤的人感受到外在的支持。通常,人们受到创伤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无助”,“孤立无援”“无所依托”,此时的身体也往往是紧绷的、僵硬的,而“脚踏实地”就是让受伤者主动地去感受外在的支持,即使所有人都离开了你、敌视你,你仍有“大地”给你支持,而且身边的任何东西,如椅子、桌子、地板,甚至是树木、空气都在给你支持。
这样去感受的时候,身体自然就会生出一种放松之感。当你感觉到支持以后,感觉身体的变化,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好感觉”上,渐渐的,一种新的情绪就会来临:“我不是孤独的,我是安全的。”
钟摆效应:通常,在让受伤者从震惊中恢复到相对清醒之后,医生们也会使用“钟摆效应”这一技术,即让被治疗者在身体的“坏感觉”与“好感觉”之间来回穿梭,既要注意到紧张、僵硬等不舒服的负面感受,还要注意到各种用心和中性的身体感受。这能够帮忙我们学会体会身体的各种感受,进而学会分辨神经系统处在失调和平衡的不同状态中的感觉。
透过这些,我们的神经系统会获得恢复的潜力,我们也重新熟悉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
Step2:钟摆效应:让被治疗者在身体的“坏感觉”与“好感觉”之间来回穿梭
讲述:我总害怕别人不高兴,每到这时,胸前就感觉到重压。接下来,Blinn医生询问我想解决的困扰是什么。
于是我坦白——
“我很害怕别人生气。尽管已经30岁了,可每当应对我的老公、老板,甚至随便身边的什么人,我都很容易像个3岁孩子一样,害怕别人不高兴。我只能与心平气和的人讨论问题,一旦感到对方的情绪变糟,我就无法再把注意力集中到事情本身,反而急着做点儿什么让对方赶紧高兴起来。”
“甚至大学毕业以后,成绩优秀的我在律师行工作了半年,就彻底改行写字了——我能够写出一流的辩护词,却无法在法庭上流畅地表达观点,因为我受不了让别人难堪!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我经常会买下很多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只是因为感到促销员的工作很辛苦,如果我什么都不买,他/她会感到很失望。”
听完我的故事,Blinn医生提醒我注意在讲述过程中身体的感受。
这时候,完全不用费心体会,这种熟悉的压迫感就又一次光顾了我的胸口。“我胸前感到很难受,好像什么东西重重地压着它,让我喘但是气来。还有,肩膀又缩紧了。”
“此刻,你深深地呼吸三次,试着打开肩膀,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医生说。
我努力去尝试,渐渐地,身体放松了很多。奇怪的是,我的情绪跟着简单起来,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老公不高兴,我能够心平气和地问问他“为什么不高兴”这有什么难呢
同步跟踪:这种追踪身体与情绪变化的技术,医生称之为“同步跟踪”。
受创伤的人不明白,当我们的心灵受到创伤,同步的,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进入防御状态,就像如果突然受到一种惊吓,我们立刻就会屏住呼吸、瞳孔放大、身体紧缩。即使是生活中的小创伤,也会让身体发生变化,比如生气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等。“同步跟踪”就是受伤者在回想某个创伤事件、遇到某种引发创伤的情境时,同时注意到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我们开始注意身体的变化,便能够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的惯性反应,这时候创伤也会慢慢地被修复了。比如,小时候被蛇咬过一次,当再次看到蛇甚至是绳子就会不自觉地害怕,身体的惯性反应可能是动弹不得,这时,如果我们注意这一点,就能够有意识地动一动身体,比如动动手和脚,那么惯性重复反应就会被打破。
Step3:同步跟踪:当我们开始注意身体的变化,便能够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的惯性反应
回想:以前有所帮忙的人或事
“好了,你的身体已经很难受了。换个头脑,跟我说一说那些对你的困扰有帮忙的人或者事吧!”Blinn提示我。于是我提起了我的心理治疗师。
“他是一个对我帮忙很大的人。在以往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陪着我逐渐看清楚自己恐惧的到底是什么让人生气的后果不必须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怕。此刻的我,能够对促销员或者出租车司机说'不’,但是应对家人还比较困难。”“世界上没有一夜见效的魔法,听起来你的治疗已经进行得很不错。”Blinn安慰我说,“此刻,你要回忆一下,每当你在治疗师面前感觉很安全的时刻,你的身体有哪些感受”
我回想起,我刚刚走进治疗室的时候,坐姿经常是只做沙发的前三分之一,就好像参加面试那样标准;之后,渐渐地,我就能够在沙发上很放松地坐成任何样貌。还有一点,以前的我习惯扎那种很紧的马尾辫子,咨询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解开橡皮筋,让头发随便散在肩膀上。
“我注意到,当你讲述这些比较安全的感受时,你的双手正放在大腿上,轻轻地拍它。你觉得你的手在做什么”Blinn丢给我一个很调皮的小问题。
“好像……我的手,是另外一个人——它在告诉我的身体:你能够自己作出决定,你想走你就走,你想站住就站住,你能够的。”我一边说,一边点头,身体里的力量感觉更多了。“实际上,当我们张开手掌向外用力,是一种身体语言。能够意味着划清界限,表示决绝,保护自己,等等。记住这种感觉。”
活化资源:所谓活化资源,就是让受伤者重新审视自己内在的以及外在的有利条件。当我们受伤,往往会过分的悲观,往往只看到糟糕的一面。而这一技术,就是帮忙我们重新审视整合蕴藏在我们外在的、内在的、身体的资源,比如:至少我的身体健康;至少我还有一个无活不说的朋友等等,帮忙我们去追踪那些用心的身体感觉,以及因为发现有利资源而引起的身体变化。这个练习有助于建立内在的复原力,更新个人的觉察力,同时镇定神经系统,将用心的经验扩展为内在感觉,获得自我疗愈的信心。
Step4:活化资源:就是帮忙我们重新审视整合蕴藏在我们外在的、内在的、身体的资源
练习:用力推……去完成那个防御动作
接下来,医生请我站起来,与他应对面,举起双手使劲向前推他的双手。过程中注意持续身体不倾斜,将身体的重力交给脚下的大地,集中精力将手掌用力向外推。
几次咬牙切齿之后,我回到沙发上休息。
再次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就立刻发现刚才讲不愉快时淤积在胸口的压迫感完全消失了,呼吸也变得十分顺畅,好像做过一件很有勇气的大事。全身上下,唯一还紧张的部位只剩下step4恢复防卫反应:激活我们身体的自然能量,去完成一个防御的自然反应过程。活化资源就是帮忙我们重新审视整合蕴藏在我们外在的、内在的、身体的资源。
两个肩膀——当然,我明白那是因为肌肉运动,而不是情绪压力,是一种类似走出健身房的“愉悦的痛”。
恢复防卫反应:这个练习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家皮特·列文的躯体感觉疗法:当危险临近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做出保护性的反应——反击或者逃跑;但是经历过创伤性体验的人们,身体内的极大防卫能量虽被唤起,但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释放,反而冻结、淤积在体内,所以才会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经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身体麻木。恢复防卫反应的练习,能够激活我们身体的自然能量,去完成一个防御的自然反应过程,从而使我们的神经系统恢复平衡。平时,自己做这个练习的时候,不必须需要推一个大活人,墙壁、大树,或者任何能够让你“使出全力”的东西都能够。
Step5:恢复防卫反应:激活我们身体的自然能量,去完成一个防御的自然反应过程
方法:你感觉自己“僵住了”的时候,记得动一动
我们的这次治疗体验很快要接近尾声。结束前,针对我经常在生气的家人面前“呆若木鸡”的困扰,Blinn先生送给我一个小方法:动一动。
“下一次,你感觉自己'僵住了’的时候,记得去集中注意,活动你的身体,哪怕只是轻轻活动脚趾头。”“这是因为当我有意地去活动我的身体,就不会再继续在头脑里骂自己是个笨蛋了吗”“不止是这些。活动身体,一方面会让你停止负性思考;另外这样也是一种采取行动。而主动地采取行动,又会传递给你自己一个十分用心的信号∶我能够保护自己,我能够处理眼下的问题。”
Step6:用身体抚慰心灵:主动地调试身体的动作和姿态,同样能够作用于我们的心灵
创伤修复模式:调试身体,作用心灵
医生说,这个方法虽然很简单,但涉及到了“创伤修复模式”的整体理论基础。通常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头脑和身体间的关系是单方向的决策和执行的关系,头脑思考和命令,身体只是执行意愿的工具;但是,这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相信,我们的身体和头脑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简单,它们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不仅仅我们精神世界会影响躯体反应,主动地调试身体的动作和姿态,同样能够作用于我们的心灵。
比如手臂和双腿的四肢肌肉,通常用在自我保护、关爱自身、处理让自己不舒服的事物等状况下;那么,当我们有意识地重复这样的躯体活动,也就能够刺激我们的神经系统与安全感和自我控制潜力的确认感。这个道理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我们在情绪低落时,有意识地改变萎靡收缩的身体姿态,做一些快乐时的手舞足蹈的动作,对改善情绪很有作用。
体验后记
体验完创伤修复疗法的几天里,我一向在实践一件事,那就是“倾听身体”。我越来越清晰地发现:身体与思想是那么地紧密相联。
如果你悉心地观察,你会发现,哪怕是一个十分细微的念头,都会引起身体的变化。比如,工作时,当脑子里想“时间不够了“,心跳就会加快,呼吸就会变得短浅;当脑子说“如果这件事我办不成就糟了”,身体就会紧缩;当我哪怕生一点点气时,胸口就会感觉闷;当我为房子的问题焦虑时,眉头立刻就皱了……俗话说:相由心生。动不动就焦虑紧张的人怎样可能会有一个舒展喜悦的面相和一个健康的身体
意识到这一点,我便有意识地舒展自己的肢体和眉头,尤其是当有焦虑和恐惧的想法产生时,我更是如此。奇怪的是,当我这样做,情绪也变得开阔了。无怪乎那些热爱运动或者练习瑜伽的人,情绪也往往更平静呢。
心理专家:妙招教你如何打开心结
名人想不开抑郁了,某明星想不开自杀了……生活中“想不开”似乎处处都有。小小的心结打不开,后果真有那么严重吗其实,许多常见的心理疾病,如焦虑障碍、社交恐惧、考前焦虑、抑郁、躁狂等,其起因都离不了“想不开”,而偏头痛、药物滥用、性功能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等这些生理病症也夹杂“想不开”的因素。“想不开”到底是怎样一个心魔呢
看法决定心理健康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同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在当今最流行的心理治疗流派之一——认知疗法的专家们看来,人心理问题的构成分三步:诱因(家庭冲突、感情破裂、事业受挫、人际失和),不合理的信念(对诱因的错误理解),结果(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其中,不合理信念就是症结所在,用认知疗法的核心思想来说,就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世界对待你的方式”。而“想不开”,就是其中占主导作用的不合理信念。
实际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思想上一时转但是弯来是常事,本无可非议的。而我们应对挫折的过程,也是停下来深刻反省、锻炼自己思维和情商的契机,而想开后转化为用心向上的行动力更是值得鼓励。然而,如果想不开的表现过长,比如有“活着一点好处都没有、不如自杀”这样的想法持续了两周以上,那么就要思考抑郁症了。
想不开有三种
著名认知治疗师韦斯勒把常见的“想不开”概括为三种。
想多了。也就是以偏概全,揪住一点纰漏就把事情全盘推翻。李婷与老公经过六年感情洗礼,最后走进婚姻殿堂,却因婆家婚宴排错了座位就心生郁结,婚后老公就离不了“偏心眼”的'评价。
想少了。也就是一根筋,什么事都非黑即白、没有回旋的余地。在网络上,有个被丈夫和“小三”气得自杀的女子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专家分析,她的问题就是把生活的全部赌注压在了感情上。
想坏了。事情有两面,却只想到糟糕的一面。从前有个爱操心的老婆婆,她的大儿子卖伞,小儿子晒盐,于是晴天老太太就为大儿子发愁,雨天就为小儿子发愁,所以每一天都高兴不起来。
遇事多看用心面
认知疗法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但也其原理也能够用于自身调整。
想多了的人要找证据驳倒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李婷已经给丈夫贴上了“偏心眼”的标签,此刻能够找一些相反的证据来驳倒自己,比如老公到自己娘家很勤快,回婆家却很懒。
想少了的人要不断提醒自己,结果其实还有其他的可能。火柴在衣袋里燃起来了,还好里面没有火药;手指扎了刺,感谢上帝没扎在眼睛里……
想坏了的人要寻找事物的用心面。经过聪明人的点拨,老太太最后醒悟:雨天好卖伞,晴天好晒盐,两个儿子都不用愁。
感悟精选(2):
妙招教你如何打开心结
生活中“想不开”似乎处处都有。小小的心结打不开,后果真有那么严重吗其实,许多常见的心理疾病,如焦虑障碍、社交恐惧、考前焦虑、抑郁、躁狂等,其起因都离不了“想不开”,而偏头痛、药物滥用、性功能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等这些生理病症也夹杂“想不开”的因素。“想不开”到底是怎样一个心魔呢
看法决定心理健康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同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在当今最流行的心理治疗流派之一DD认知疗法的专家们看来,人心理问题的构成分三步:诱因(家庭冲突、感情破裂、事业受挫、人际失和),不合理的信念(对诱因的错误理解),结果(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其中,不合理信念就是症结所在,用认知疗法的核心思想来说,就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世界对待你的方式”。而“想不开”,就是其中占主导作用的不合理信念。
实际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思想上一时转但是弯来是常事,本无可非议的。而我们应对挫折的过程,也是停下来深刻反省、锻炼自己思维和情商的契机,而想开后转化为用心向上的行动力更是值得鼓励。然而,如果想不开的表现过长,比如有“活着一点好处都没有、不如自杀”这样的想法持续了两周以上,那么就要思考抑郁症了。
想不开有三种
著名认知治疗师韦斯勒把常见的“想不开”概括为三种。
想多了。也就是以偏概全,揪住一点纰漏就把事情全盘推翻。李婷与老公经过六年感情洗礼,最后走进婚姻殿堂,却因婆家婚宴排错了座位就心生郁结,婚后老公就离不了“偏心眼”的评价。
想少了。也就是一根筋,什么事都非黑即白、没有回旋的余地。在网络上,有个被丈夫和“小三”气得自杀的女子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专家分析,她的问题就是把生活的全部赌注压在了感情上。
想坏了。事情有两面,却只想到糟糕的一面。从前有个爱操心的老婆婆,她的大儿子卖伞,小儿子晒盐,于是晴天老太太就为大儿子发愁,雨天就为小儿子发愁,所以每一天都高兴不起来。
遇事多看用心面
认知疗法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但也其原理也能够用于自身调整。
想多了的人要找证据驳倒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李婷已经给丈夫贴上了“偏心眼”的标签,此刻能够找一些相反的证据来驳倒自己,比如老公到自己娘家很勤快,回婆家却很懒。
想少了的人要不断提醒自己,结果其实还有其他的可能。火柴在衣袋里燃起来了,还好里面没有火药;手指扎了刺,感谢上帝没扎在眼睛里……
想坏了的人要寻找事物的用心面。经过聪明人的点拨,老太太最后醒悟:雨天好卖伞,晴天好晒盐,两个儿子都不用愁。
感悟精选(3):
如何打开心结并完善自己?
要打开心结,务必做到两条:
第一、与前人的智慧(书籍)亲密接触;
第二、与此刻智慧的人真诚的沟通。
开始的时候,坏的习惯总是自己就“冒”出来,而需要的好习惯却不会自己长出来。因此,我的主标题是尽可能放下那些总是从大脑冒出的坏毛病,副标题的目的是逐渐完善自己,并力求培养一个好习惯,直到那好习惯能够自己“成长”为止。
关于真诚:
“真正真诚的、应对面的沟通还能有吗?还是看书最干净!”
就应有的。
有一次,我在台上演讲,关于系统研究的话题,对面的院长是位女性,年龄相仿,从其睿智的眼神中,我读到了真正的心灵的沟通。从此,我与人沟通的时候,学会了全神贯注于对方的眼睛,是的,很美的感受,自己的心智的确有较大的提升,。此刻,她已经被省组织部派往美国进修去了。如果没有真诚,我宁肯不沟通!!
“我能够随心所欲,她们也是同样的随心所欲,有事放在台面上说,说过就行了,不会放在心里慢慢的折腾自己,也折腾别人!“
你的这个观点是理想的境界。现实当中,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是不可能的,好比刺猬的故事一样,没有了距离,一切的美丽都会因此而失色!!
凡事都务必去把握一个尺度,否则,太多或太少都会让我们吃尽苦头!!
但愿您能感受到,我的话都是出自真诚!!
★ 心结情感美文
★ 美文范文
★ 美文 (优选)
心结的经典美文(锦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