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獒龙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
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梁人曰:“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斐曰:“柳下惠则可,吾不可。”梁主乃亲谓斐曰:“羊侃极愿相见,今二国和好,天下一家,安得复论彼此?”斐终辞焉。使还,除廷尉少卿。
石济河溢,桥坏,斐修治之。又移津于白马,中河起石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东郡太守陆士佩以黎阳关河形胜,欲因山即壑以为公家苑囿。遗斐书曰:“当谘大将军,以足下为匠者。”斐答书拒曰:“当今殷忧启圣,运遭昌历。故大丞相天启霸功,再造太极;大将军光承先构,嗣绩丕显。国步始康,民劳未息。诚宜轻徭薄赋,勤恤民隐。《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树,未足尽其意;下辇成宴,讵能穷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财用,剥生民之髓脑。是故孔子对叶公以来远,酬哀公以临民,所问虽同,所急异务故也。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堑,乱以收罝落网,而言无补于风规,只足昭其愆戾也。”
寻转尚书右丞。天保初,除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以公事免。久之,除都水使者。显祖亲御六军,北攘突厥,仍诏斐监筑长城。作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迁散骑常侍,食陈留郡干。未几,除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元年,征拜廷尉卿,迁卫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抗表致仕,优诏不许。顷之,拜仪同三司,食广阿县干。卒于位。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敬简。子师孝,中书舍人。(选自《北齐书·阳斐传》)
译文: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父亲阳藻,北魏时曾任建德太守,死后追幽州刺史。孝庄帝时,阳斐在西兖督管安护流民有功,被赐方城伯。历任侍御史,兼任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负责修撰《起居注》。
兴和年间,被任命为起部郎中,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梁国。梁国尚书羊侃,是从北魏叛变过去的,与阳斐曾有交往,想请阳斐到家中相会,多次写信相邀,阳斐都没有回应。梁国有人劝说:“羊侃到梁国已经很久了,北魏已经被新朝所取代,像李、卢等人也都去过羊侃家中,你又何必这样为难他呢?”阳斐说:“柳下惠可以做这种事,但我却不能做。”梁帝亲自劝他说:“羊侃极想见你,如今我们两国和好,天下一家,怎么能再分彼此呢?”他最终还是推辞没有前去。出使回来,任廷尉少卿。
黄河在石济决堤,把桥冲坏了,阳斐负责治理黄河,把渡口移到白马,在河中间筑起石滩,两岸修起关城,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东郡太守陆士佩认为黎阳是关河形胜之地,想靠山就水修造皇家园林。他给阳斐写信说:“我将与大将军商量,让你主持这件事。”阳斐回信拒绝说:“国家经历了很多忧患,正要开启圣明。使国家昌盛。大丞相顺承天命开创霸业,建立了大齐;大将军继承祖先的功绩,逐步发扬光大。国家刚刚走上康庄大路,百姓的劳役仍不能减缓,此时应该轻徭薄赋,抚恤民生疾苦。《诗经》上不是说吗:‘百姓辛勤劳作,或许可以达到小康,施恩给中原的人民,以安抚四方。’古代帝王也有圈定山水的.,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意;下了车辇摆起宴席,又怎能尽情表达情怀。都是浪费天地间的财物,剥夺百姓的血汗。所以孔子在回答叶公时说要招来远方的人,回答哀公时又说要治理好自己的百姓,问的问题虽然相同,急于处理的政务却并不相同。司马相如称颂上林的壮观,扬雄赞美帝王出猎场面的浩大,虽说有推墙填沟,收起网罘的话,但他们的言辞终究无益于讽谏劝规,只会促成帝王的错误。”
不久改任尚书右丞。天保初年,任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因为公事被免官,过了很长时间,任都水使者。显祖统领六军,向北进攻突厥,下令阳斐修筑长城。任务完成后,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升任散骑常侍,享受陈留郡干禄。时间不长,任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元年,征入任廷尉卿,改任卫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又调任殿中尚书,以本官去瀛州检查。他向皇帝上表章要求辞官,承蒙皇上优待没有允许。不久任仪同三司。享受广阿县干禄。死于任上。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州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谧号敬简。儿子阳师孝,任中书舍人。
篇2:《北齐书·阳斐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北齐书·阳斐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
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梁人曰:“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斐曰:“柳下惠则可,吾不可。”梁主乃亲谓斐曰:“羊侃极愿相见,今二国和好,天下一家,安得复论彼此?”斐终辞焉。使还,除廷尉少卿。
石济河溢,桥坏,斐修治之。又移津于白马,中河起石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东郡太守陆士佩以黎阳关河形胜,欲因山即壑以为公家苑囿。遗斐书曰:“当谘大将军,以足下为匠者。”斐答书拒曰:“当今殷忧启圣,运遭昌历。故大丞相天启霸功,再造太极;大将军光承先构,嗣绩丕显。国步始康,民劳未息。诚宜轻徭薄赋,勤恤民隐。《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树,未足尽其意;下辇成宴,讵能穷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财用,剥生民之髓脑。是故孔子对叶公以来远,酬哀公以临民,所问虽同,所急异务故也。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堑,乱以收罝落网,而言无补于风规,只足昭其愆戾也。”
寻转尚书右丞。天保初,除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以公事免。久之,除都水使者。显祖亲御六军,北攘突厥,仍诏斐监筑长城。作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迁散骑常侍,食陈留郡干。未几,除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元年,征拜廷尉卿,迁卫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抗表致仕,优诏不许。顷之,拜仪同三司,食广阿县干。卒于位。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敬简。子师孝,中书舍人。
译文: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父亲阳藻,北魏时曾任建德太守,死后追幽州刺史。孝庄帝时,阳斐在西兖督管安护流民有功,被赐方城伯。历任侍御史,兼任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负责修撰《起居注》。
兴和年间,被任命为起部郎中,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梁国。梁国尚书羊侃,是从北魏叛变过去的,与阳斐曾有交往,想请阳斐到家中相会,多次写信相邀,阳斐都没有回应。梁国有人劝说:“羊侃到梁国已经很久了,北魏已经被新朝所取代,像李、卢等人也都去过羊侃家中,你又何必这样为难他呢?”阳斐说:“柳下惠可以做这种事,但我却不能做。”梁帝亲自劝他说:“羊侃极想见你,如今我们两国和好,天下一家,怎么能再分彼此呢?”他最终还是推辞没有前去。出使回来,任廷尉少卿。
黄河在石济决堤,把桥冲坏了,阳斐负责治理黄河,把渡口移到白马,在河中间筑起石滩,两岸修起关城,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东郡太守陆士佩认为黎阳是关河形胜之地,想靠山就水修造皇家园林。他给阳斐写信说:“我将与大将军商量,让你主持这件事。”阳斐回信拒绝说:“国家经历了很多忧患,正要开启圣明。使国家昌盛。大丞相顺承天命开创霸业,建立了大齐;大将军继承祖先的功绩,逐步发扬光大。国家刚刚走上康庄大路,百姓的'劳役仍不能减缓,此时应该轻徭薄赋,抚恤民生疾苦。《诗经》上不是说吗:‘百姓辛勤劳作,或许可以达到小康,施恩给中原的人民,以安抚四方。’古代帝王也有圈定山水的,还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意;下了车辇摆起宴席,又怎能尽情表达情怀。都是浪费天地间的财物,剥夺百姓的血汗。所以孔子在回答叶公时说要招来远方的人,回答哀公时又说要治理好自己的百姓,问的问题虽然相同,急于处理的政务却并不相同。司马相如称颂上林的壮观,扬雄赞美帝王出猎场面的浩大,虽说有推墙填沟,收起网罘的话,但他们的言辞终究无益于讽谏劝规,只会促成帝王的错误。”
不久改任尚书右丞。天保初年,任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因为公事被免官,过了很长时间,任都水使者。显祖统领六军,向北进攻突厥,下令阳斐修筑长城。任务完成后,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升任散骑常侍,享受陈留郡干禄。时间不长,任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元年,征入任廷尉卿,改任卫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又调任殿中尚书,以本官去瀛州检查。他向皇帝上表章要求辞官,承蒙皇上优待没有允许。不久任仪同三司。享受广阿县干禄。死于任上。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州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谧号敬简。儿子阳师孝,任中书舍人。
篇3:《北齐书·循吏传》原文及译文
《北齐书·循吏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①,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寻以病卒。(《北齐书·循吏传》)
注:①出都:六朝时人谓出至京城为出都。
译文: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孟业家境原本贫寒低微,年轻时任州府官吏。他秉性廉洁谨慎,他的几个同僚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不接受。东魏彭城王韶被任命为定州长官,孟业被任命为典签之官。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在官府外面,您在官府里面,我们同心合力,希望会取得成功啊!”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任中书令,临上路向彭城王韶禀告说:“殿下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重用他,其他的人是不可信任的。”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他的手说:“现在我离开这里到都城任职,您就失去了援助,恐怕您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能自我保全。唯有恪守正直的人格了,希望您能自我勉励。”孟业只有一匹马,又因瘦弱而死。彭城王韶认为孟业家境贫穷,就让州府官吏一同吃马肉,想让这些人多给孟业一些钱,孟业坚决推辞。王韶于是戏謔地对孟业说:“您是求取声誉的人啊.“孟业回答说:“我以低贱的身分,虔敬地侍奉您,既然不能做多少对您有帮助的事,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后来高祖写信给彭城王韶说:“姓孟的典签官极能用尽心力为官,为什么不安置他在你跟前做官呢?”彭城王韶是高祖的女婿。刘仁之后来治理兖州,临上任对吏部长官崔暹说:“贵州的'可用之人,只有孟业,应该选拔推荐他,别的人是不可信任的。”崔暹对孟业说:“您以前在定州,不知有什么政绩,让刘西兖如此钦敬赞叹?”孟业回答说:“我秉性愚直,只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
天保初年,清河王岳被任命为司州牧,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召他做法曹官。孟业身形矮小,谒见时,清河王岳因其矮小看不起他,只是笑不说话。后来王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体和容貌。”孟业不久迁升东郡太守,因他为政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全郡人都认为这是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不久孟业因病去世。
篇4:北齐书綦连猛传原文及译文
北齐书綦连猛传原文及译文
綦连猛,字武儿,代人也。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氏。猛少有志气,便习弓马。永安三年,尔朱荣征为亲信。至洛阳,荣被害,即从尔朱世隆出奔建州,仍从尔朱兆入洛。猛父母兄弟皆在山东,尔朱京缠欲投高祖,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从。京缠曰:“我今亦欲去,尔从我不?”猛又不从。京缠乃举槊曰:“尔不从,我必刺尔。”猛乃从之。去城五十余里,即背京缠复归尔朱。及兆败,乃归高祖。高祖问曰:“尔朱京缠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高祖曰:“尔莫惧,服事人法须如此。”遂补都督。
元象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兼共试力,挽强,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叠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
从显祖讨契丹,大获户口。又随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轻将百骑深入觇候。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赉帛三百段。河清二年,加开府。突厥侵逼晋阳,敕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贼前锋,以敌众多,遂渐退避。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斗。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天统元年,迁右卫大将军,乃奉世祖敕,恒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内外机要之事。
猛自和士开死后,渐预朝政,疑议与夺,咸亦咨禀。赵彦深以猛武将之中颇疾奸佞,言议时有可采,故引知机事。祖珽既出彦深,以猛为赵之党与,乃除光州刺史。已发至牛兰,忽有人告和士开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还,入内禁留,簿录家口。寻见释,削王爵,止以开府赴州。在任宽惠清慎,吏民称之。淮阴王阿那肱与猛有旧,每欲携引之,曾有敕征诣阙,似欲委寄。韩长鸾等沮难,复除胶州刺史。寻征还,令在南兖防捍。
〖参考译文〗
綦连猛,字武儿,是代州人。他的祖先本来姓姬,战国末年,因为躲避战乱来到塞外,占据了祁连山,就以山为姓,北方人弄错了山名的意思,所以误写为“綦连”。綦连猛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熟习弓马。永安三年,尔朱荣征召他作为亲信。到洛阳时,尔朱荣被人害死,就跟着尔朱世隆逃到建州,于是跟随尔朱兆进入洛阳。綦连猛的父母兄弟都在山东,尔朱京缠想投奔高祖,对綦连猛说:“大王因为你的父母兄弟都在山东,常常不信任你,你如果不逃走,今天晚上一定会杀了你,可以马上逃离。”綦连猛由于平素蒙受尔朱兆的恩德,拒不听从京缠的话。京缠说:“现在我也想逃走,你是否跟我一起逃走?”綦连猛又不听。京缠就举起槊对着他说:“你不顺从的'话,我就刺死你。”綦连猛便和他一起逃跑。离城50多里时,就避开京缠重新回到尔朱兆身边。直到尔朱兆战败,綦连猛才归服高祖。高祖问他:“尔朱京缠领着你来投奔我,你却在半路上回去了,这是为什么呢?”綦连猛于是详细说明了服侍主人的道理,作臣子的不能怀有二心。高祖说:“你不要害怕,作臣子的按理就应该这样。”于是补任他为都督。
元象五年,梁国使者来访问,夸说自己武艺过人,寻找北方高手,想跟他们较量。世宗派綦连猛到馆舍去接受他的挑战,各自带了两壶箭比赛左右骑射。连同一起拉强弓比试力气大小,梁国使者同时拉开两张弓,每张弓都要300斤的力才能拉开;綦连猛拿过四张弓叠在一起,同时拉开,竟然超过了满弓的限度。梁使心悦诚服并赞叹不已。
綦连猛跟随显宗征讨契丹,俘获大量人口。又随斛律敦北伐茹茹,斛律敦命令他率领100名骑兵深入敌方探察军情。回来时在白道和大部队会合,经由他们侦察的道路追踪敌人,于是大破敌军。斛律敦赏赐他300匹绸缎。河清二年,加任开府。突厥进犯晋阳,主帅派綦连猛率领300名骑兵侦察敌军远近。走到离城北15里的地方,和对方的前锋部队相遇,因为敌众我寡,于是且战且退。敌军中有一员大将,超出自己的队伍追击。綦连猛远远地看到了,挺身而出,和他单独交战。片刻之间,把敌大将刺落马下,随手杀死了他。天统元年,升任右卫大将军,这才奉世祖的旨意,经常在太子左右,兼掌内外机要大事。
自从和士开死后,綦连猛渐渐参与朝政,朝中一些疑难不决的事或官员的任免赏罚,都征求他的意见。赵彦深因为綦连猛在武将当中能够嫉恶如仇,提出的建议也时有可取之处,所以引荐他掌管机要。祖珽把赵彦深排挤出朝廷后,认为綦连猛是赵的党羽,就任命綦连猛为光州刺史。綦连猛启程赴任已走到牛兰,有人告发说和士开被杀时綦连猛也是知情人,于是朝廷下令追回。回到京城后,被拘留在禁中,而且逮捕了他全家。不久被释放出来,但剥夺了王爵,仅以开府的身份到光州上任。任刺史期间,对待百姓宽和仁厚,自己清廉自守,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淮阴王阿那肱和他早就相知,常常想提携他,曾经下令征召他去京城,似乎要委以重任。但受到韩长鸾等人的阻挠刁难,改任为胶州刺史。不久又召回,命他在南兖州驻防。
篇5:阳固传原文及译文
阳固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译文:
阳固,字敬安,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喜欢和剑客交往,不营产业。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志向,勤奋好学,于是博览群书,有文才。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随大将军刘昶出征义阳。刘昶性情暴躁,治军非常严苛,军中官兵都恐惧战栗不敢发表意见(说话)。阳固劝谏他,并当面陈述各种事项。刘昶大怒,想杀他,后来又派他担任开路先锋。阳固却勇敢果断,表现得儒雅悠闲,一点也没有害怕的表情。刘昶这才觉得他是个奇才,(不敢怠慢他)。军*凯旋,刘昶把这事告诉了高祖。他三十多岁时,才被征召为大将军府参军。
当初,世宗把国事随意交给大臣处理,并不亲自处理,他又喜好佛事。尚书令高肇凭自己外戚的身份专横骄宠,独揽朝中诸事;又有成阳王禧等人也各有罪行,王室大臣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关系也日益疏远;京城周围百姓,辛劳痛苦却越来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阳固写了《南北二都赋》,用以指责规劝。
世宗末年,中尉王显建造新宅完工,召集众臣大办酒宴。饮酒至酣畅时,王显问阳固:“这座新宅怎么样?”阳固回答说:“晏婴的宅院低洼狭小,可他的事迹却流传并为人称道至今;高大豪华的住宅容易引起灾祸,这个道理《周易》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这宅院大概只是像旅馆一样罢了,而唯有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善终。希望你好自为之啊!”王显听了这些话默然不应。过了些日子,他又对阳固说:“我担任太府卿之职,府库财物充盈,你认为(我的能力、业绩)怎么样?”阳固回答说:“你抽取大小官员应领俸禄的四分之一,又把各州郡的赃赎款全部收缴到京都,凭这个来充实府库,里面的财物能不多吗?况且既然有了善于聚敛财富的官员,还能不出贪污盗窃的蠹虫吗?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王显听后极为不悦,因此对阳固怀恨在心。又有人在王显面前说阳固的坏话,王显就趁机向朝廷启奏,告发阳固曾向朝廷申请过多的粮食,(朝廷)免去了阳固的官职。
免职后的阳固,没有了政务缠身,就闭门不出,修身养性,创作了《演赜赋》,来阐明深刻的哲理以及处境顺利与时运不通的道理。
肃宗即位,朝廷大军征讨硖石,(肃宗)任命阳固为仆射李平的行台七兵郎。李平认为阳固作战勇敢非同一般,军中大事都与他商量。后又命令他统领水军。阳固设奇计,攻打贼寇,预先战胜(乘:战胜)敌人,占领外城。战争结束后,太傅、清河王元怿推举阳固,阳固被任命为步兵校尉,兼任汝南王元悦的郎中令。不久升为宁远将军。汝南王元悦当时年少,行为多有不法,器重亲近小人。阳固上疏直言规劝,以情动之,元悦十分敬畏他。元怿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推举得到了最合适的人选。这一年,阳固的母亲去世,他恸哭思念哀毁成病,拄着拐杖才能起身。居丧期(练:指白色的.丧服。祥:除丧服之祭)已满之后,仍然不食酒肉。当时阳固已年逾五十,然而却面对母丧哀痛过于常人,乡党亲族全都为之叹息敬服。
神龟末年,清河王元怿兼任太尉,征召阳固担任从事中郎。接着元怿为政敌所害,元义主持朝政,朝野上下都震惊恐惧。元怿的儿子及门生、下属官吏没有不担心灾祸的,都隐藏躲避不出,平素为元怿所器重的人更是恐惧不安。阳固因为曾受到元怿的征召任命,就独自到为元怿举办丧事的地方,尽情表达哀痛之情大声恸哭,很久才回家。仆射游肇听到这事叹息说:“即使是栾布、王修(在世),又能凭什么超过他啊?像这样的人真是君子啊!”
阳固刚毅儒雅端正,不畏强权,为官清正廉洁,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他去世的时候,家徒四壁,没有用来举办丧事的财物,亲戚朋友置办棺木收殓了他。
篇6:王冕传文言文原文译文
王冕传文言文原文译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为大家分享了王冕传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王冕传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 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 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 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 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 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 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参考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 牛。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他母亲说:“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 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晚上就偷偷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手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诵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 的,狰狞恐怖,王冕是个小孩子,但他安静坦然得好像什么都没看见一样。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感到很惊奇,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其中呢? ”最后就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 情,别人都说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 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
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 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地后,又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荒谬。他说:“荒谬的人要不是我,那还有谁称得上荒谬 呢?”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 着书说:“只要我不很快死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就可以达成了。”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把酒写诗,写道上千首都不停,都像雄鹰展翅 高飞,像大海咆哮怒吼,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到他家,也不需要行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辞或者道谢。他很擅长画梅 花,功力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地,他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不久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长着漂亮的胡子,他为人心胸开阔,有远大的志向,但还没有得到施展就死了,令人惋惜。
阅读练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 践踏
B、竟弃去 竟然
C、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功业
D、不减杨补之 逊色,次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而翁归 自与汝复算耳
C、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D、求者肩背相望 惟有饮者留其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冕“磊落有大志”的一项是
①冕小儿,恬若不见;②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③伊、吕事业不难致也;④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⑤人至不为宾主礼;⑥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少年好学,七八岁放牛时,听私塾学生们读书,回家时竟忘记了牛。后来他寄居在寺院里,夜里捧着书在长明灯下读,一直读到天亮。
B、王冕狂傲不羁,认为科考是小孩子都羞于做的事。有时遇到奇才侠客,就命酒痛饮,激昂慷慨,谈论古今豪杰的事,人们都叫他为狂奴。
C、王冕料事如神,天下太平时,他预言天下将要大乱,带着妻儿隐居到九里山。没过多久,汝颍就发生了战事,正像王冕预言的那样。
D、王冕胸怀大志,自比伊尹、吕尚。后来皇帝攻取婺州,王冕前往投奔并担任了咨议参军,只是不久就得病死去了,没能建功立业。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分)
②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3分)
参考答案
5、B.(竟:最后,最终)
6、B.(A均为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承接/代词,通“尔”;C均为介词,到;D均为代词,……的人)
7、C.(①表现王冕勤奋好学,⑤表现王冕狂傲不羁的性格,⑥表现王冕料事如神)
8、D.(是皇帝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不是王冕主动投奔)
9、(1)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4分,每错2处扣1分)
(2)①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3分,“痴”1分,“曷”1分,句子大意1分)
②当时国内无事,有人就斥责王冕荒谬。(“或”1分,“谬”1分,句子大意1分)
篇7:《北齐书高长恭传》原文解析及译文
《北齐书高长恭传》原文解析及译文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惟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节选自《北齐书?高长恭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恭总其众 总:统领B.为将躬勤细事 躬:亲自
C.今何不发 发:发作D.求福反以速祸 速:加速
5.文中划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B.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C.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D.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6.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长恭作战勇敢,在邙山之战中,他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敌军阵中,同城中齐军将士联合将敌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歌颂此事,后成为《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
B.高长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儿子,所以在回答齐后主的问话时引起齐后主的忌惮,又不能听从尉相愿的劝告而隐退,被赐饮毒酒而死。
C.高长恭在任瀛州刺史时,曾被行参军阳士深告发贪赃枉法,所以被撤去。在进攻定阳的战斗中,高长恭把阳士深打了二十杖,但并不是报复。
D.高长恭声音和容貌都很美,心志雄壮,在军中为将,能关心士卒,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但是他贪爱钱财,为人所垢。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5分)
(2)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5分)
参考答案
4.D(“速”的意思是“招致”)
5.A
6.D“贪爱钱财”错
7.(1)高长恭脱去头盔,露出脸来,(城上的守军)才派出弓弩的手下城救援。将周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一起歌颂此事,成为一曲,即《兰陵王入阵曲》。
(2)相愿说:“大王以前既有功勋,现在又获大捷,威名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高长恭认为此言有理,但最终没有撤身退步。
参考译文:
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作了并州刺史。突厥人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时,高长恭在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次杀入周军,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齐军不认识高长恭。高长恭脱去头盔,露出脸来,城上的齐军认出是他,才派出弓弩的手下城救援,将周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一起歌颂此事,成为一曲,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后他历任司州牧、青州、瀛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贿赂。后来作太尉,和段韶率军攻柏谷,又攻定阳。段韶生病,高长恭总领其军。
齐军在邙山大捷时,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你杀入敌阵内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来不及。”高长恭说:“一想到这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觉地冲进去了。”后主嫌恶高长恭说的“家事”一词,从此对他猜忌起来。等到高长恭在定阳,其部下相愿对高长恭说:“大王既然受朝廷重任,为什么如此贪婪?”高长恭未加回答。相愿说:“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嫉恨,便自我玷污吗?”高长恭说:“是。”相愿说:“朝廷如果嫉恨大王,在这些事情上就可以处罚您,您本为求福,反而易招来祸患。”高长恭流下眼泪,上前跪下,向相愿请教安身之术。相愿说:“大王以前既有功勋,现在又获大捷,威名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高长恭认为此言有理,但最终没有撤身退步。等到陈国进攻江淮地区,高长恭害怕重又为将带兵作战,叹息说:“我去年得了脸肿病,现在为何不发病呢!”从此以后,有病也不再治疗。武平四年五月,后主派徐之范去毒杀高长恭。高长恭对妃子郑氏说:“我竭尽忠诚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而让我遭此毒手?”郑氏说:“你为何不求见皇上?”高长恭说:“我哪里还能够见到皇上!”便钦毒酒而死。死后追赠太尉的官职。
高长恭外貌温柔,但内心豪壮,声音和容貌都很秀美。在军中为将,亲自处理一些小事。每次得到甘美的食物,哪怕是一个瓜几个水果,也一定和将士们分吃。当初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高长恭贪赃枉法,高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进攻定阳时,阳士深也在高长恭的军营中,他很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杀了自己。高长恭听说此事后道:“我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便找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让他安下心来。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人们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高长恭回来后,谁也没有责罚。武成皇帝(高淇)奖赏高长恭的功军,命贾护为他买了二十个小妾,高长恭只受了一个。家中有价值上千金的债券,临死的那天,高长恭将它们全都烧掉了。
★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