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smg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文言文《窦仪传》的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窦仪传》的译文,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文言文《窦仪传》的译文
文言文《窦仪传》的译文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其曾祖父窦逊,任过玉田令。其祖父窦思恭,任过妫州司马。其父窦禹钧,与兄禹锡都以词学闻名。禹钧,唐时天末期以幽州掾起家,历任沂、邓、安、同、郑、华、宋、澶诸州支使判官。后周初期,任户部郎中,赐给金紫朝服。显德年间,升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退休。
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后晋天福年间中进士。侍卫军主将景延广兼任夔州节度,上表推荐他为记室。延广后来历任滑、陕、孟、郓四州节度,窦仪一直任从事。
译文
开运年间,杨光远占据青州叛乱,当时契丹正南下侵犯,博州刺史周儒出城投降,杨光远及周儒派人引契丹轻骑在马家渡渡黄河。当时延广掌管禁军,颜絗主持政事,派遣窦仪入朝上奏。窦仪对执政大臣说:“昨天我与颜絗讨论事势,有些考虑,所以乘驿车昼夜不停赶来。国家如果不派良将控制博州渡口,恐怕周儒一定会引契丹兵渡到东岸与光远会师,那样河南就危险了。”不久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兵渡过黄河,增置栅栏。少帝驻军黄河上游,派遣李守贞等人率领一万多人,水陆并进,固守汶阳,占据要害。契丹兵果然攻来,李守贞部把他们打败逃走了。后汉初期,召窦仪入朝任右补阙、礼部员外郎。
后周广顺初年,改任仓部员外郎、知制诰。不久,授任翰林学士。周太祖在南御庄宴射,席中赐给窦仪金紫朝服。历任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任别的职务。
刘温叟主持贡举,所录取的进士有人落选了,朝廷加任窦仪为礼部侍郎,暂代主持贡举。窦仪上言说“:希望依照后晋天福五年的旧制,废除明经、童子科。进士省卷,要交纳五篇作品以上,不得有神道碑志之类;帖、经、对、义,有三样通过为合格;再参加殿试。落第者分为五等:以词、理非常纰缪的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为第四等,殿三举;以依次稍微可以的为第三、第二、第一等,允许他们都到次年赴考。学究科,请合并《周易》、《尚书》为一科,各回答三十道墨义题;《毛诗》依旧为一科,也回答六十道墨义题。录取后,一并减为七选集。各科举人,第一场考试得了十个否的,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得了十个否的,殿三举;三场内得有九个否的,殿一举。送考官予以治罪。进士请求任职,加试论策一篇,以五百字以上为准。”皇上采纳了这一意见。
不久因父亲有病,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世宗亲自慰抚他,亲手赏给金丹,让他转交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去世后,归葬洛阳。诏令赐给他三十万钱,米麦三百斛。守丧满期,召他入朝授任端明殿学士。跟从世宗进攻南唐,任判行在三司,世宗因为他饷馈不继,打算治他的罪,宰相范质解救他才得以免罪。淮南平定后,任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帝位,升任兵部侍郎,充任别职。不久出使南唐,到了南唐,即将宣示诏命,正好下雪,李景请求在廊檐下拜受,窦仪说“:仪接受国家使命,不敢违背旧礼。如果以朝服受淋失容,请等到日后再拜。”李景就在庭中拜受诏命。
建隆元年(960),升任工部尚书,罢去学士职务,兼任判大理寺。奉诏重新修定《刑统》,成了三十卷。正好翰林学士王著因酒醉失态被贬官。太祖对宰相说“:深严之地,应当由宿旧儒臣居住。”范质等人回答说:“窦仪清介重厚,但已经从翰林选任端明殿学士了。”太祖说“:非这个人不能居禁中,你当去表明我的心意,勉令他就职。”当天再次进入翰林任学士。
乾德二年(964),范质等三位宰相都被罢免。过了三天,才任命赵普为平章事。诏令既成,太祖问翰林学士说:“范质等人已被罢免,赵普的.任命敕令哪位官员当署名。”承旨陶谷当时任尚书,于是建议相位不可以久虚,现在尚书是南省六官之长,可以署敕。窦仪说:“陶谷的陈请并非天下承平时的制度,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这是宰相的职务。”太祖说“:窦仪的话正确。”就命令太宗署敕赐给赵普。不久加任窦仪为礼部尚书。
当时御史台建议,想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窦仪援引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有六次,而以三师为表首者没有根据。朝廷舆论赞同他的观点。乾德四年秋天,主持贡举。这年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追赠右仆射。
窦仪学问渊博,治学严谨。其弟窦俨、窦侃、窦翶、窦僖,都相继考中进士。冯道与禹钧有旧情,曾经赠他诗,有这样一句:“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大臣们常吟诵这句诗,当时号称窦氏五龙。
当初,周太祖平定兖州,打算杀尽胁从者。窦仪告诉冯道、范质,一起向周太祖请求,这些人得以免死。显德年间,宋太祖攻克滁州,世宗派窦仪前去登记那里的府库财产。太祖还命令亲吏拿府库中绢分给部下,窦仪说:“太尉刚刚攻下此城,即使把库藏全部分给军士,谁敢道论呢?现在既然库藏已经登记,就是国家财产了,没有诏令不能强取。”后来太祖多次对大臣们称赞窦仪有执守,想任他为相。赵普忌讳窦仪刚直,于是援引薛居正为参知政事,窦仪去世后,太祖叹息着对身边大臣说“:天为什么这样快就夺走我的窦仪啊。”因为可惜尚未重用他。
他的弟弟窦侃,后汉乾初期考中进士,官至起居郎。窦僖,后周广顺初期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
他的儿子窦、窦讠易、窦诰,都考中进士,窦官至都官员外郎,窦讠易官至秘书丞。
篇2: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窦融列传附译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窦融列传(附译文)
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
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女弟为大司空王邑小妻。家长安中,出入贵戚,连结闾里豪杰,以任侠为名;事母兄,养弱弟,修行义。王莽末,青、徐贼起,太师王匡请融为助军,与共东征。
及汉兵起,融复从王邑败于昆阳下,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王邑荐融,拜为波水将军,赐黄金千斤,引兵至新丰。莽败,融以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萌以为校尉,甚重之,荐融为巨鹿太守。
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独谓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皆然之。融于是日往守萌,辞让巨鹿,图出河西。萌为言更始,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
是时,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与为厚善。及更始败,融与粱统等计议曰:“今天下扰乱,未知所归。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当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融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破之。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
(节选自《后汉书·窦融列传》,有改动)
参考译文:
窦融字周公,扶风郡平陵县人。
王莽居摄年间,窦融任强弩将军的司马,向东攻打翟义,回师攻打槐里,靠军功被封为建武男。妹妹是大司空王邑的妾。他家住长安城中,出入权贵和皇亲的家门,交结民间的豪杰,以行侠仗义闻名;他侍奉母亲兄长,抚养弱小的弟弟,修养品行道义。王莽末年,青州、徐州贼人起兵,太师王匡请求让窦融做助军,和自己一起东征。
等到汉军起兵,窦融又随王邑在昆阳城下被打败,回到长安。汉军长驱进入关内,王邑推荐窦融,窦融被拜为波水将军,赐给黄金一千斤,领军队到新丰。王莽垮台,窦融带领军队归降刘玄的大司马赵萌,赵萌任用他做校尉,很器重他,推荐窦融做巨鹿太守。
窦融见刘玄刚登位,东方还很乱,不想出关,而他高祖父曾做过张掖太守,堂祖父做过护羌校尉,堂弟也做过武威太守,几代人在河西,了解那里的'风土习俗,暗自对兄弟们说:“天下安危还不能料定,河西富庶,黄河围绕着很稳固,张掖属国精锐骑兵上万人,一旦形势紧急,切断黄河上的渡口,足可以防守,这是保留宗族后裔的地方。”兄弟们都同意。窦融就在当天求见赵萌,辞去巨鹿太守,要求到河西去。赵萌替他时刘玄说情,才能够担任张掖属国都尉。窦融非常高兴,立即带家属向西去。到河西后,抚慰交结英雄豪杰,招徕羌人,很得人心,河西全都归附了他。
这个时候,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以及各州郡的英才俊杰,窦融都和他们交情深厚。等到刘玄失败,窦融和梁统等人商议说:“现在天下混乱,不知道该归附谁。河西孤零零处在羌胡地区,大家不齐心合力,就不能自保;大家权力相当实力相同,又没有人率领大家。应当推选一个人做大将军,保卫五郡,相机行事。”商议定了后,却各自谦让,都认为窦融家几代人在河西做官,是人们尊敬向往的,就推选窦融兼理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务。窦融在属国,照旧兼任都尉的职务,设置从事监察五个郡。河西民风质朴,而窦融等人政令也宽松和缓,上下相互亲近,安逸富足。修整军备,练习打仗射箭,明确烽火警报,羌胡侵犯边塞,窦融就亲自领兵和各郡军队相救援,都照盟约去做,每次都打败敌人。那以后匈奴人受到惩治,少有再侵犯的,而城堡要塞的羌胡人都震服归附,安定、北地、上郡流浪百姓避兵逃荒的,归附他的没有间断。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 新:刚刚
B.兄弟皆然之 然:认为正确
C.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 相:指一方,大家
D.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 寇:敌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以任侠为名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B.融于是日往守萌 以勇气闻于诸侯
C.萌为言更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窦融在任强弩将军司马期间,因屡建军功被封为建武男。在长安城中,出入权贵和皇亲的家门,交结民间豪杰,以行侠仗义闻名。
B.窦融曾协助太师王匡东征,后来又跟从王邑在昆阳打败了汉兵。回到长安以后被举荐为波水将军,赏黄金千斤,很受器重。
C.窦融善于结交当地豪杰,加上他家世代任河西官吏,因此大家推选他兼理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务。他施政宽和,上下相亲,安逸富足。
D.窦融担任张掖属国都尉时,广结民心,积极备战,重创来犯之敌。边塞基本稳定,附近地区躲避战乱的饥民,络绎不绝地归附他。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母兄,养弱弟,修行义。(3分)
(2)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
(3)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破之。(3分)
4.D (寇:侵犯)
5.B (都是介词,在。A第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第二个“以”是介词,把。C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第二个“为”是动词,给予。D第一个“则”是假设关系连词,就;第二个“则”是转折连词,却)
6.B (窦融跟从王邑在昆阳被汉兵打败了)
7.(1)他侍奉母亲兄长,抚养弱小的弟弟,修养品行道义。(“事”“弱”各1分,句意1分)
(2)一旦形势紧急,切断黄河上的渡口,足可以防守,这是保留宗族后裔的地方。(“缓急”“杜绝”、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1分)
(3)窦融就亲自领兵和各郡军队相救授,都照盟约去做,每次都打败敌人。(“将”“符要”各1分,句意1分)
篇3:窦仪传节选阅读答案
窦仪传节选阅读答案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进,玉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椽,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大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日:“昨与颜衙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曲恐儒引契丹逮东岸与光远兵舍,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
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周广顺初,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周祖辛南御庄宴射,坐中赐金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阳。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住,迁兵部侍郎,克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日:“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客,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袁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
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窦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B.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郝员外郎/
C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D步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泣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宜:其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B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指古代官员因为到了规定的年龄或身体状况欠佳等正常退休,辞职归家。
C进士是对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的称呼,并赐出身,进士可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级。
D东官三师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官员,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担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随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A仕途。
B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
C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中拜受了诏命。
D窦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带领契丹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带领契丹渡过黄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傅赐其父。
(2)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
参考答案
4、C
5、C
6、B
篇4:《宋史·窦仪传》阅读答案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进,玉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椽,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大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日:“昨与颜衙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
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曲恐儒引契丹逮东岸与光远兵舍,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 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周广顺初,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周祖辛南御庄宴射,坐中赐金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阳。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住,迁兵部侍郎,克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日:“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客,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袁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
赠右仆射。
篇5:《宋史·窦仪传》阅读答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B. 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郝员外郎/
C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D步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泣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宜:其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B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指古代官员因为到了规定的年龄或身体状况欠佳等正常退休,辞职归家。
C进士是对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的称呼,并赐出身,进士可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级。
D东官三师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官员,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随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A仕途。
B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
C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中拜受了诏命。
D窦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带领契丹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带领契丹渡过黄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傅赐其父。
(2)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
参考答案
1、C
2、C
3、B
篇6:赵普传文言文译文
赵普传文言文译文
赵普传文言文译文
(一)原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注释
习:熟悉。
寡:少。
学术:学问。
及:等到。
太祖: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以:拿。
为:做,担任。
释:放下。
私第:私人的住宅。
第,府第,大的住宅。
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
阖:关闭。
启:打开。
竟日:整天。
及:到。
临政:处理政务。
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
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既:已经。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做“薨”。
发:打开。
性深沉:性情沉着。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虽多忌克:虽然对人嫉妒刻薄。虽,虽然。 忌克,也作“忌刻”。
而:转折连词,但是。
以……为:把……当作。
龊龌循默:拘谨顾小节。
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尝:曾经。
荐 :推荐,介绍。
为:担任。
明日:第二天。
复:又,再。
颜色:脸色。
而:表顺承关系,然后。
之:代“奏牍 ”。
补缀:修补连结。
乃:才。
悟:明白
为:做。
卒:终于。
其: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拾:捡起归:放下
迁:官员升职
俞允:答应,多用于君主
(二)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 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 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太祖趁机和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但学问很少,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如流水一般。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赵普)曾经上奏推荐某人去做某官,太祖没有采用。赵普过了一天又重新上奏推荐,(太祖)还是没有采用。再过一天,赵普又用此人上奏,太祖大怒,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下来拾走它们回去了。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有一次,有个官按照律法应该升迁,但是太祖平时讨厌他,不同意升官。普坚持为他辩护,太祖发怒,说:“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又能怎么样?”普说:“刑罚是为了惩处坏人,奖赏是为了奖励功臣,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惯例。再说刑罚和奖赏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了陛下,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欢厌恶来决定?”太祖怒火冲冲,站了起来,普也站了起来。太祖走进宫里(不理普了),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篇7:王冕传文言文原文译文
王冕传文言文原文译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为大家分享了王冕传原文翻译,欢迎借鉴!
王冕传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 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 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 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 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 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 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参考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 牛。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他母亲说:“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 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晚上就偷偷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手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诵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 的,狰狞恐怖,王冕是个小孩子,但他安静坦然得好像什么都没看见一样。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感到很惊奇,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其中呢? ”最后就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 情,别人都说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 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
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 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地后,又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荒谬。他说:“荒谬的人要不是我,那还有谁称得上荒谬 呢?”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 着书说:“只要我不很快死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就可以达成了。”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把酒写诗,写道上千首都不停,都像雄鹰展翅 高飞,像大海咆哮怒吼,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到他家,也不需要行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辞或者道谢。他很擅长画梅 花,功力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地,他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不久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长着漂亮的胡子,他为人心胸开阔,有远大的志向,但还没有得到施展就死了,令人惋惜。
阅读练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 践踏
B、竟弃去 竟然
C、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功业
D、不减杨补之 逊色,次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而翁归 自与汝复算耳
C、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D、求者肩背相望 惟有饮者留其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冕“磊落有大志”的一项是
①冕小儿,恬若不见;②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③伊、吕事业不难致也;④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⑤人至不为宾主礼;⑥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少年好学,七八岁放牛时,听私塾学生们读书,回家时竟忘记了牛。后来他寄居在寺院里,夜里捧着书在长明灯下读,一直读到天亮。
B、王冕狂傲不羁,认为科考是小孩子都羞于做的事。有时遇到奇才侠客,就命酒痛饮,激昂慷慨,谈论古今豪杰的事,人们都叫他为狂奴。
C、王冕料事如神,天下太平时,他预言天下将要大乱,带着妻儿隐居到九里山。没过多久,汝颍就发生了战事,正像王冕预言的那样。
D、王冕胸怀大志,自比伊尹、吕尚。后来皇帝攻取婺州,王冕前往投奔并担任了咨议参军,只是不久就得病死去了,没能建功立业。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分)
②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3分)
参考答案
5、B.(竟:最后,最终)
6、B.(A均为连词,于是,就;B连词,表承接/代词,通“尔”;C均为介词,到;D均为代词,……的人)
7、C.(①表现王冕勤奋好学,⑤表现王冕狂傲不羁的性格,⑥表现王冕料事如神)
8、D.(是皇帝访求贤能,找到了王冕,不是王冕主动投奔)
9、(1)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4分,每错2处扣1分)
(2)①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3分,“痴”1分,“曷”1分,句子大意1分)
②当时国内无事,有人就斥责王冕荒谬。(“或”1分,“谬”1分,句子大意1分)
文言文《窦仪传》的译文(集锦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