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杨震传原文和译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杨震传原文和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注释
①阿母:汉安帝的乳母王圣。
②刍荛舆人:割草打柴的普通人
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j杨震少年时爱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韦,专心探究。
当时儒生为之话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居住湖城,几十年不答州郡的礼聘。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升东莱太守。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这个老朋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转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拿这个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受。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亲戚友好,杨震又不从。司空刘授听说了,马上推举这二个人,十天之内皆见提拔。因此,杨震更加遭怨。
当时有诏遣使者为阿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
杨震前后所上奏折,言词激切,帝已经不高兴他,而樊丰等又都侧目憎怨,只是因为他是名儒,不敢加害。不久,河间男子至朝廷上书,言朝政的得失。帝发怒,下令逮捕入狱,定为欺上不道。杨震又上疏救他,说:“我听说尧舜时,谏鼓谤木,立于朝廷;商周圣哲之主,小人怨,还自我检查,勉励自己。这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下情上达。现在赵腾以攻击诋毁获罪,与杀人犯法有差别,请皇上减罪,保全腾的性命,启发百姓敢于说话。”帝不理,赵腾被杀掉。
到了三年(124年)春,杨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获得樊丰等的假诏书,写了奏书,要等皇上回采再送上。樊丰等听说了,惶恐万状。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一起诬陷杨震。等皇上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令收了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绝宾客。樊丰等还是恨他,竞请大将军耿宝奏杨震大臣不服罪,心怀怨恨,有令送归原籍。杨震走到城西几阳亭,慷慨地时他的儿子、学生说:“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我蒙恩居住,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呢?”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七十余岁。
一年多后,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被杀死,杨震学生虞放、陈翼到朝廷申诉杨震事。朝廷上下都称赞杨震忠敬,皇上下诏任用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给百万钱,以礼改葬杨震在华阴潼亭,远近的人都到了。
拓展:杨震介绍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
杨震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
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篇2:杨震拒礼原文及译文
杨震拒礼原文及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杨震拒贿》赞扬了杨震廉洁过人,刚直不贪,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以下是杨震拒礼原文及译文,欢迎赏析!
原文
杨震已五十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è)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è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译文
杨震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注释
杨震:东汉人,字伯起。
累迁:多次升官。
荆州:古地名。
东莱:古郡名。
之:去往。
道经:路过。
昌邑:县名。
故:以前。
举:推荐,选拔。
茂才:即后世秀才。
令:县令。
谒见:进见。
怀:动词,意谓怀中藏着。
遗(wèi):赠送。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或曾经做官的`人面前,大都自称“故人”。此为杨震自称。
知:了解。
何谓:怎么说。
涿郡:古郡名。
秘谒:隐密进见,此指私下送礼行贿。
蔬食:粗食。
故旧:老交情,老朋友。
或:有的。
开产业:开置产业(以留给子孙)。
以此遗之:把“清白吏子孙”名声留给后人。
厚:丰厚。
当(之):指杨震。
故人:我。
(子)知:你。
亦:也。
迁:调动官员。
令为开产业:叫他为(子孙)留些产业。
或:有的。
赏析
《杨震拒贿》一文记载了东汉时期官吏杨震拒绝贿赂的事迹,赞扬了杨震视廉洁声誉胜过丰厚家产的高尚品质。今天读来仍不失为一篇为官当权者进行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示了杨震不为金钱所动崇尚清白的廉洁风范。古有杨伯起,今有汪洋湖。杨震的清廉,在今天被一个名叫汪洋湖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发扬光大。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官一任,廉政一任,造福一任;而且还对家人约法三章:不干政、不特殊、不收礼。同时也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收非份之钱,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从而带出了一届届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也带出了支持和理解他的和睦家庭。
然而现实社会中对汪洋湖同志的所作所为表示质疑的、不理解的大有人在。什么“像汪洋湖那样活着没劲,既不会享受,又不会用权,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回”,还有的为因贪污而判刑的褚时健鸣冤叫屈。由于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不同,时代的旋律才会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律,才会衍生出晚节不保的58、59岁现象,才会有抱着侥幸的“暮夜无知者”心态以身试法的现象不断出现。因此,反腐败工作将是长期而又任重道远。
篇3:杨烈妇传原文和译文
杨烈妇传原文和译文
一、原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取材于唐代李翱《杨烈妇传》)
注: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建中三年称王,公然反唐。
二、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叛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分。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队与钱财都没有,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抢贼寇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待遇来奖赏那些不怕牺牲的勇士,就一定会成功。”于是把官府中的差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自己的城邑,怎能忍心丧失忠义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流了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敌人的,奖赏万钱。”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烧饭给他们吃,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说:“项城父老,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都将尽力死守,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赶紧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叛贼都(轻蔑的)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坚守阵地?和在城上死相比,不是胜过死在家里吗!”于是李侃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的武器,没有高高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来固守。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进城。这时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去大势,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今山西襄汾一带)的县令。杨氏到现在还活着。
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有贤德的妇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白攻守,这是勇猛刚烈的道理,是公卿大臣们难以做到的。自从有战事兴起,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戴头盔,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几个!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也不是没有!那些都是什么东西啊!像杨氏这样人,不过是一个妇人!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杨氏是当得起这句话的。
评论说:人们一般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有贤能的人,其实自古就很少,岂独后代少?(如果)真的出现了,那是和古人没有分别的。像杨烈妇这样的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多少人比她们强?我担心她们的事迹消失,所以都记叙下来下来,将告诉史官。
篇4:《杨震论四知》原文及译文
《杨震论四知》原文及译文
杨震论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闻其贤而辟之②当之郡()
③何谓无知( )④故旧长者(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译文: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21.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9.(4分)①听到②到;去③说④老朋友
20.(4分①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给分点:“故人”“知”,反问句式)②(我要)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铪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给分点:“以”“遗”“厚”,省略句式)
21.(2分)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1分),表现出杨震淸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1分)
参考译文
杨震小时候喜欢学习。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在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做涿郡太守。他品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孙常吃素食,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德高望重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劝他),杨震(回答)说:“让我的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种为人清白的风气留给他们,这样的遗产不也很丰厚吗?”
篇5:《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杨素传
①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敷,周汾州刺史,没于齐。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知之,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
②武帝亲总万机,素以其父守节陷齐,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素乃大言曰:“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壮其言,由是赠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拜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渐见礼遇。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顾谓素曰:“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③及平齐之役,素请率父麾下先驱。帝从之,赐以竹策,曰:“朕方欲大相驱策,故用此物赐卿。”从齐王宪①与齐人战于河阴,以功封清河县子,邑五百户。其年授司城大夫。明年复从宪拔晋州。宪屯兵栖原,齐主②以大军至,宪惧而宵遁,为齐兵所蹑,众多败散。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宪仅而获免。其后每战有功。
【注】
①齐王宪:北周武帝之弟宇文宪,武成初年晋封齐国公,故称齐王。②齐主:这里指北齐国主。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没于齐()(2)非汝曹所逮也(3)死其分也()(4)复从宪拔晋州()
1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宪屯兵栖原,齐主以大军至,宪惧而宵遁,为齐兵所蹑,众多败散。
18.下列与“帝壮其言”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 B.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C.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 D.吾从而师之(《师说》)
19.第③段武帝赐给杨素竹鞭的目的是___:(2分)
20.杨素的“逸群绝伦,非常之器”,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6.(4分)(1)通“殁”,死 (2)及,达到(3)职分,职责 (4)攻下,攻取
17.(5分)齐王宇文宪把军队聚集在鸡栖原,北齐国主率领大军攻来,宇文宪因害怕趁天黑逃跑,被齐军所追赶,部下大多溃败逃散。
18.(3分)B
19.(2分)武帝表现自己驱使天下的决心,并以此激励杨素英勇作战,建立功勋。
20.(3分)有文才,善于专研,涉猎广泛,善长写文章,工于书法,能根据风向占卜吉凶;有武略,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且为官为人威武不屈,不贪图富贵。
参考译文
杨素字处道,是弘农华阴人。他的祖父杨暄是魏朝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齐。杨素小时候穷困失意,有远大的志向,不拘小节,但世人都不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书仆射杨宽认为他很不一般,常对子孙说:“处道他日一定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他有非同一般的才能,不是你们赶得上的。”杨素后来和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都勤奋好学,研究探讨精心专诚,从不感到疲倦,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通晓。他善于写文章,善长草书、隶书,很留心通过观察风向占卜吉凶。美须髯,有英雄豪杰的外貌仪表。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召他当了中外记室,后转任礼曹,升任为大都督。
周武帝亲自统领一切事务后,杨素因父亲坚守气节在齐丧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就上表申述道理,武帝没有应允。杨素就再三坚持,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将其斩首。杨素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无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我的职分。”武帝深感杨素言辞豪壮,于是追封杨敷为大将军,谥号“忠壮”。并且授官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杨素)逐渐被礼遇。武帝命令杨素起草诏书,他一挥而就,而且词藻文义均美。武帝嘉奖他,并有所关心地对杨素说:“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没有荣华富贵。”杨素应声回答说:“我只怕富贵来逼我,我却无心谋取富贵。”
平定北齐之战,杨素请求率领父亲先前的部下作先锋。武帝答应了他,并且赐给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阴和齐人交战,因战功被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一年后武帝又授予杨素司城大夫之职。第二年,杨素又跟随宇文宪攻取晋州。宇文宪屯兵在鸡栖原,北齐国主率领大军攻来,宇文宪因害怕连夜逃走,被齐军所追赶,部下大多溃败逃散。杨素和十多位骁勇之将竭力苦战,才使宇文宪幸免于难。这以后,杨素屡建战功。
篇6:《宋史·杨大雅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杨大雅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
原文:
扬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还,考试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节选自欧阳修《宋史杨大雅传》)
译文:
杨大雅字子正,唐朝靖恭杨家杨虞卿的后代。杨虞卿的孙子杨承休,唐天祐初年,以尚书刑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杨大雅是杨承休的四代孙。钱俶归降宋,带着他们一家住在宋州。杨大雅素来好学,每天诵读数万字文章,即便饮食时也不放下书卷。考中进士以后,历任新息、鄢陵县主簿,改任光禄寺丞、新昌县知县,调任浔州知州,监在京商税,再提升为秘书丞。咸平年间,交趾进献犀牛,杨大雅乘机向朝廷献赋,被皇帝召来面试,升任太常博士。很久以后,又上书自荐,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又被皇帝召来面试。在集贤院任职,又出朝担任筠、袁二州的知州,掌管开封府界诸县镇事,担任三司监铁判官、越州知州、提点淮南路刑狱。回朝后,考察国子监的学生,因荐举不实获罪,接连降职为监陈州酒。调任常州知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担任知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至这时,回避真宗还在藩王第宅时的名讳,下诏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去世。杨大雅朴素好学自信,不肯阿谀投靠,在集贤院任职二十五年不升职,有人在他之后任职,常常达到荣华显贵。有人笑他不合时尚,清高自守,杨大雅叹道:“我不向世俗学习,而是向圣人学习,因此到这个地步。我所有的,不敢推荐给别人,而曾经自己献给天子了。”天禧年间,他出使淮南,沿江巡视,经过金陵,遇风翻了船,幸而被身旁的士兵救起,上岸后,帽子衣服都丢了。当时丁谓镇守金陵,派人送来一套衣服,杨大雅推辞不接受,丁谓对此感到愧歉。宰相王钦若也对他不满。他晚年与陈从易一起被任命为知制诰。杨大雅尝趁被皇上召见的机会,呈上《原治》十七篇。著有《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篇7:《杨震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杨震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延、光之间,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节)
[鳣] (zhān):俗称小黄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武高其节 高:高贵
B.不亦厚乎 厚:丰厚
C.诸儒称之 称:称赞
D.诚以负荷之寄 诚:确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谓无知 徐公何能及君也
B.暮夜无知者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代刘恺为太尉 窃为大王不取也
D.则将焉用彼相矣 割鸡焉用牛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震出身于名门,其八世祖被封为“赤泉侯”,父亲杨宝在哀、平二帝时,隐居民间,教书为业。
B.杨震赴郡途中路过昌邑,举荐故人荆州秀才王密任昌邑令,王密暮夜投金以谢,但却被扬震拒绝,
C.杨震任职太常寺之前,太常博士选拔举荐人才大多不根据实际才能,而杨震到任举荐了一批名士。
D.杨震拒绝任用李常侍之兄及皇后兄所荐亲信,但此二人随即被司空刘授征召,很快又被破格提拔。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就,卒于家。(4分)
(2)宝乃自往候震日:“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6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高:形容词,意动,认为……高尚。
5.C【解析】为,动词,担任/动词,认为;A项,何,副词,怎么;B项,者,助词,……的.人;D项,焉,表疑问,哪里、怎么。
6.B【解析】“举荐故人荆州秀才王密任昌邑县令”有误,应是:王密已任昌邑县令,是杨震曾经举荐的。
7.(1)建武年间,官府特地召请,(因为)年纪老身体有病没有赴任,最终死在家里。
(2)耿宝就亲自前往拜见杨震说:‘李常侍是国家所倚重的人,想让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
【评分标准】(1)”公车“代指官府;’特征”指‘特地征召“;”就“指”赴任“;”于“指”在“,(每个1分,共4分。)
(2)”乃“指”就“;”候“指”拜见“;”重“指”倚重,看重“;”僻“指”任用“;”唯“指”只是,仅仅“。(每个1分,判断句句式1分,共6分。)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