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ndy16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宋史·呼延赞传》原文阅读及译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宋史·呼延赞传》原文阅读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宋史·呼延赞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呼延赞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呼延赞,并州太原人。父琮,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赞少为骁骑卒,太祖以其材勇,补东班长,入承旨,迁骁雄军使。从王全斌讨西川,身当前锋,中数创,以功补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太宗亲选军校,以赞为铁骑军指挥使。从征太原,先登乘城,及堞而坠者数四,面赐金帛奖之。七年,从崔翰戍定州,翰言其勇,擢为马军副都军头,稍迁内员寮直都虞候。
雍熙四年,加马步军副都军头。尝献阵图、兵要及树营砦之策,求领边任。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端拱二年,领富州刺史。俄与辅超并加都军头。淳化三年,出为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至屯所,以无统御材,改辽州刺史。又以不能治民,复为都军头、领扶州刺史,加康州团练使。咸平二年,从幸大名,为行宫内外都巡检。真宗尝补军校,皆叙己功,或至喧哗,赞独进曰:“臣月奉百千,所用不及半,忝幸多矣。自念无以报国,不敢更求迁擢,将恐福过灾生。”拜而退,众嘉其知分。三年,元德皇太后园陵,命掌护仪卫,及还而卒。
赞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至于妻孥仆使皆然,诸子耳后别刺字曰:“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绛帕首,乘骓马,服饰诡异。性复鄙诞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寒而劲健。其子尝病,赞刲股为羹疗之。赞卒后,擢其子必显为军副都军头。(选自《宋史·呼延赞传》)
译文:
呼延赞,并州太原人。其父呼延琮,任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年轻时是骁骑卒,宋太祖认为他有才能且勇敢,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朝领受皇帝圣旨,升任为骁雄军使。他跟随王全斌讨伐西川,亲自担任前锋,身受多处创伤,凭借战功补任为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亲自选拔军校,任命呼延赞为铁骑军指挥使。他跟随太宗征讨太原,率先登城,到达城上矮墙又掉下四次,皇帝当面赏赐他金帛。太平兴国七年,跟随崔翰戍守定州,崔翰说他勇猛,提拔他为马军副都军头,不久升任为内员寮直都虞侯。
雍熙四年,加授为马步军副都军头。他曾经向上进献军队阵图、作战要领和驻营扎寨的策略,请求到边疆领兵任职。宋太宗召见他,命令他表演武艺。呼延赞穿上战装,拿鞬驱马,挥动铁鞭、枣木长矛,在庭中旋绕多次,又带他的四个儿子加入,轮流舞剑挥矛。皇帝赏赐白银数百两,赏给他四个儿子衣服绸带。
端拱二年,呼延赞兼任富州刺史。不久,他与辅超一起被加授为都军头。淳化三年,他外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到达军队驻扎的`地点,因为没有统领驾驭人的才能,改任辽州刺史。又因为没有才能治理百姓,再任都军头、兼扶州刺史,又加授康州团练使。咸平二年,他跟随宋真宗巡幸大名,担任行宫内外部巡检。宋真宗曾经补选军校,人人都叙说自己的功劳,有的人甚至喧哗争执起来,唯独呼延赞上奏说:“我每月的俸禄成百上千,花费的不到一半,皇上照顾我已经很多了。我自己考虑没有什么来报效国家,不敢再希求升迁提拔,且担心福分过多而灾祸产生。”拜后退下,大家都称赞他知本分。咸平三年,为元德皇太后建造墓地。任命他掌管护仪卫,等到回来后就去世了。
呼延赞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经常说愿意战死在敌军中。他遍身纹有“赤心杀贼”这几个字。甚至他的妻子、儿子、仆人都在身上纹有这几个字。他的几个儿子耳朵后面另外刺字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他创制兵器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边有锋利的刀刃,兵器都重达十几斤;头戴绛色襄头巾,骑着杂毛色的马,身上的穿戴奇特怪异。他性格又俗陋怪异,不近情理,隆冬时把水浇在幼童身上,希望幼童长大后耐寒且强壮。他的儿子曾经生病,他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给儿子治疗。呼延赞死后,朝廷提拔他的儿子呼延必显任军副都军头。
篇2:《宋史·刘甲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刘甲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纽,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戌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译文:
刘甲字师文,是淳熙二年进士,屡经升官做到度支郎中。出使金国,到达燕山。自从绍兴以后凡是出使遇到忌讳,爱辞谢宴席,都不能豁免,这是秦桧规定的。九月三日,金人设宴招待刘甲,因这天是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推辞赴宴。还朝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程松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手,派刘甲为兴元府知府、利东安抚使。当时蜀地出兵失败,令人攻陷西和、成州、吴曦焚毁河池县。在此之前,吴曦已经派姚淮源献四个州给金人,金人铸了印信立吴曦为蜀王。刘甲向朝廷告急,请求下令命两个宣抚司合力捍卫抵御。吴曦派后军抵制王铖,准备将赵现带书信给刘甲,刘甲援引大道理拒绝。吴曦双派他弟弟吴旼邀请刘甲见面。刘甲呵斥赶走吴旼。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反叛的消息,韩侂胄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晓谕兵士,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不久,安丙等人诛杀了吴曦。金人进屯八里山。刘甲分派部队进守各个关口,潼川的.守卫部队驻扎在饶凤等待敌人。金人知道有防备,退去。皇上考虑刘甲精诚忠信,任他为宝谟阁学士,赐给衣带、鞍马。这年,和议达成,朝廷听说彭骆与安丙关系不好,写信问刘甲,(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用的人才。自从杨辅被召回朝廷,西部的很多事情,朝廷的意见很多由刘甲决定。第二年,任命刘甲代理四川制置司事。在此之前,对于来安抚四川的大臣,诸将都侍奉他。有叫作互送礼的名目,实际就是贿赂。刘甲下令首先废除这一项。安丙增收田税,刘甲命下属官吏讨论,从一府情况来看,每年减收共一百六十万缗、米麦一万七千石,边地百姓感动哭泣。嘉定七年,死在任上,享年七十三岁。刘甲年幼丧父,多受磨难,母亲生病,割大腿上的肉朝奉。平时经常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只是脚踏实地罢了。”白天所做的事,晚上一定要写下来。写文章平易朴淡,有奏议十卷,理宗下诏追封谥号“清惠”。
篇3:《宋史·李兑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李兑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译文: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应考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案件已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李兑就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人们佩服他的胆略。张尧佐主管河阳,李兑说张尧佐向来没有品行才能,不能因为是外戚而被任用。因此改任同知谏院。狄青任广西宣抚使,以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职,李兑说以宦官参与军事,造成主将受牵制,不是好的计策。仁宗因此罢免了任守忠,太常所制定的新音乐完成,王拱辰认为十二个钟磬都以黄钟为律,和古代不同,胡瑷和阮逸也说声调不和谐。皇帝下诏叫近臣集会商议,很就不能解决。李兑说:“音乐的道理广大微妙,如果不是深通音律妙思入神的人,不能轻易发表议论。请求参考新旧音乐,取音调和谐近于雅正的,符合的就使用。”晋升为侍御史知杂事,升天章阁代制、知谏院。转运使的俸禄规定和太守不同,当时有的人因被弹劾夺取符节或年老有病请求改为太守的,仍得原来的俸禄。李兑说这不利于勉励清廉和制止贪恶,于是皇帝下诏规定都根据所居官级定俸禄。李兑在谏官职位十年,凡是所论谏的事情,自己不加透露,所以很少传闻于世。出朝任杭州知州,皇帝写了“安民”二字来表示宠爱。改任越州知州,加官龙图阁直学士、广州知州,南方人说从刘鋹向宋朝投降以来,仅有李兑以清廉的'节操著称。还朝为河阳军知军。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改任邓州之州。有个富人拷打仆人致死,并在死者脖子上系了绳子投尸于井中然后诡称自缢。李兑说:“投了井以后,又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受了贿赂教他的。”经过审问确实如此。李兑历任名州的太守,办理政事简明严肃,年老更为精明。从邓州回朝,心情淡泊没有做官的意愿。在便殿谒见皇帝,竭力求退,英宗命他不要行拜礼,任他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多次升官至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退休。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谥号为庄。堂弟李先,考中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任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他所到的地方治事如同治家,人们用当时的俗语看待评价他:在信州称他为“错安头”,意思是容貌不好却有才能;在楚州称他为“照天烛”,意思是他行事明察秋毫。多次升官至秘书监退休,这时哥哥李兑还健在,李先服侍他愈为厚道。闲居十二年死去,享年八十三岁。他的儿子李庭玉,年至六十就弃官归家供养父母。人们称赞他们的家法。
篇4:《宋史·胡则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胡则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译文: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办事果断坚决有才干。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补任为许田县的县尉。当时朝廷正对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胡则一部运送粮草,给他一个月筹办。胡则说道:“给一百天准备,尚且恐怕不够,怎么就给一个月呢?”索湘害怕没有什么可用来供给,就派胡则入朝上奏。宋太宗顺便拿安边之策询问他,他的回答很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太宗看着左右的侍从说:“州县中怎么会缺乏人才呢?”于是命侍从把胡则的名字记录在中书省。后来李继隆讨伐叛贼,很长时间未能取胜,索湘就对胡则说:“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一日,李继隆发文到转运司说:“军队将要向前深入,粮草还有后续的吗?”胡则告诉索湘曰:“他的军队长时间在外想要回来,只不过想拿粮草缺乏为借口罢了,我们姑且拿粮草有余回复他。”不久果然被胡则料中。后来胡则被授任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查获了当时官吏私自藏起来的数万斤铜,官吏们害怕得要死,胡则说:“伏波将军马援可怜重罪囚犯而放了他们,我难道能看重财物而轻视好几个人的性命吗?”最后登记为铜场的盈余,没有给他们定罪。后来胡则又改任为江、淮制置发运使,逐步至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当初,丁谓考取进士后,曾经客居许田县,胡则十分优待他,(后来)丁谓显贵为宰相,所以胡则一下子受到了提拔重用。到如今,丁谓被罢去参知政事(即宰相)一职,朝廷就将胡则调出京城担任京西转运使,后又升至礼部郎中。……调任广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遭遇台风飘泊到了海南,并且说缺粮,不能离去。胡就则下令借给他们三百万钱,手下官吏禀告说外国人生性狡诈,又说海上**不可预料。胡则曰:“他们因为以急难投奔我们,怎可拒绝而不给他们呢?”后来这些外国人如期偿还了借贷。任职期间,胡则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
乾兴初年,由于牵连到丁谓党一案,胡则被降职担任信州知府,后调任福州……又升任太常少卿、任池州知府。没有前往,又升任谏议大夫,调任河北都转运使。当初,胡则在河北任职时,殿中侍御史王沿曾经到胡则处借官船贩盐,又以他儿子为名义请求买酒场。到如今,张宗诲检举揭发了这些事情,朝廷查究属实,就把他调去任陈州知府。一个月后,授任为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大臣刘随上疏说道:“胡则*邪贪滥名闻天下,最近命他任池州知府,不肯前去,如今因为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后调任到杭州,再升任至兵部侍郎直到退休而死。
胡则没有廉洁的名声,他喜欢交结朋友,崇尚侠义。在福州时,前任太守陈绛曾请蜀人龙昌期给众人讲授《易经》,两人从中谋利十万钱。陈绛犯罪暴露后,于是龙昌期就从成都被押送到福州。胡则亲自为他打开镣铐破,并且以贵宾之礼招待他,又拿出自己的俸禄替他偿还。
篇5:《宋史·章衡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章衡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第一。通判湖州,改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物有挂空籍者,奏请蠲之。又言:“三司经费,取领而无多寡,率不预知。急则敛于民,仓猝趣迫,故苦其难供。愿敕三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三司使忌其能,出知汝州、颜州。
熙宁初,还判太常寺。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怕》一为豫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出知郑州,弛牧地四千二百顷以予民。复判太常,知审官西院。使辽,宴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于他使。归复命,言辽境无备,因此时可复山后八州。不听。
衡患学者不知古今,纂历代帝系,名曰《编年通栽载》,神宗览而善之,谓可冠冕诸史;且念其尝先多士,进用独后,面赐三品服。判吏部流内铨,尝有员阙,既拟注,而三班院辄用之,反讼吏部。宰相主其说,衡连奏疏与之辨。或曰宰相之势,恐不可深校,衡不为止,至诉于御前。神宗命内侍偕至中书,宰相见之怒,衡曰:“衡为朝廷法耳。”以状上请而视之,相悟曰:“若尔,吏部是矣。”乃罪三班。
拜宝文阁待制、知澶州。神宗曰:“卿为仁宗朝魁甲,宝文藏御集之处,未始除人,今以之处卿。”衡拜谢。至郡,会官立法禁民贩盐,衡言:“民恃盐以生,虽犯法不顾。空令狱日繁,请如故便。”
元祐中,历秀、襄、河阳、曹、苏州,加集贤院学士,复以待制知扬、庐、宣、颍州,卒,年七十五。(选自《宋史·章衡传》,有删改)
译文:
章衡,字子平,浦域人。嘉秸二年,考取进士第一名。任潮州通判,改任盐铁制官,任修起居注。财物有名而无实,章衡上奏请求免除。又说:“三司的经费,取领无论多少,都不能预先知道。情况紧急就向百姓收敛,仓促逼迫,所以百姓苦于难以供应。希望下今三部判官,如果有要交赋税的事.提前下达给百姓,使公私都得益。”
三司使妒忌他的才能,使他出朝担任汝用知州、颍州知州。
熙宁初年,章衡回朝延任判太常寺。他建议说:“从唐朝开元年间修编礼书,把《国恤》一章作为参与不好的事,删除去掉。所以不幸遇到事情,茫然没有根据。现在应该编《厚陵集礼》,以便流传万代。”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出朝任郑州知州,把四千二百顷牧地给百姓。又任判太常寺,掌管审官西院。出使辽国,宴射时连续击中目标,辽国人认为章衡文武兼备,对待他和别的使者不一样。回国上报,说辽国边境没有防备,趁这时可以收复山后八州。皇帝没有听从。
章衡担心读书人不知道古今的事,编历代帝王世系,名为《编年通载》,神宗看了以后认为很好,认为是史书中最好的;并且想到章衡曾经在考试时领先很多读书人,提拔任用单单落在后面,当面賜给章衡三品官服。担任判吏部流内铨,曾有缺员。章衡拟定人员,三班院就予以任用,之后反过来指责吏部。宰相支持三班院的说法。章衡接连上奏疏和他们争辩。有人说宰相的势力,恐怕不能深加计较,章衡不因此停止,以致控告到皇帝面前。神宗命令宦官带章衡到中书省,宰相看到章衡很生气,章衡说:“我是为了朝廷的法今罢了。”把状纸递上请宰相看,宰相醒悟说:“如果是这样,吏部是对的。”就判三班院有罪.
授任宝文阁待制、澧州知州。神宗说:“您是仁宗朝进士第一名,宝文阁是收藏皇帝文集的地方,未尝任用人,现在让您担任这里的职务。”章衡下拜致谢。到了澶州,恰好官府立法禁止百姓贩盐,章衡说:“百姓依靠盐生存,即使犯法他们也不考虑。徒然让监狱的犯人每天增加,请让他们像原来那样做为便。”
元祐年间,历任秀、襄、河阳、曹、苏州知州,加官集贤院学士,又凭着待制的身份担任扬、庐、宣、颍州知州,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 宋史苏轼传
《宋史·呼延赞传》原文阅读及译文(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