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家军偷影子的人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谈中学俄语课堂上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谈中学俄语课堂上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谈中学俄语课堂上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
谈中学俄语课堂上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
外语教师如何在外语课堂上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文化等知识,如何有礼貌地同外国人交往,这也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俄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谈,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的对错与否上,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挑选那些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下能更充分地表达思想,而又使交谈对方欣然接受的语言手段。不够恰当的交谈无论是同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引起令人不快的后果。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不论是面对面的交谈,还是其它形式的思想沟通,人们对于那些得体的言语总能笑而纳之。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现在人们更多地使用电话交谈,但是我们在打电话时总能发现有许多人不注意打电话时首先应该问好,打完电话时要道别,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说话时不注意自己的语事调,甚至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诸如此类不文明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当然,我们说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不仅仅局限在交际中,还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这方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平时教师对学生不是善意地帮助和教导,而是简单粗暴地呵叱批评,或者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对学生莫不关心,那就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教师是崇高的、是榜样。我们强调对人要友善温和,谦恭有礼,这些并不排除原则性。正相反,能够讲真话,善于使用那些不影响对方情绪的表达方式,使对方能愉快地接受所谈内容,这些正是我们的目的。这样的培养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经常提这样一些问题:МожнолиВыразитьэтумысльболеевежливо?Вежливолитакговорить?Почемунесовсемвежливозвучитэтовыражение?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使用更为恰当的文明礼貌用语的意识,完成学习――掌握――习惯这样一个过程。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中学俄语教材为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编写若干情景会话,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所同各种人交际,不但情景选得好,而且给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如何使用这样的教材,使学生能开口说话的同时培养他们使用那些更为贴切逼真的语言材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比如人称代语Oн,Oна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但有时学生却不能正确使用。课堂上我们让一学生介绍他们的班长,他是这样叙述的:
Оннашстароста.Оноченьстарательноучится.Оннепропустилещёниодногозанятия.Онзаботитсяонасипомогаетнамвучебе.Ясчитаю,чтоондостоиныистароста.
介绍完后我们向全班提出问题:这个学生对班长是否有礼貌?学生们发现该同学在叙述中一次也没有称呼班长的名字,全部用人称代词来称呼他,这样做显然对班长不够尊重。通过这样的提问,在以后类似的叙述中学生们都注意了这个问题。俄语中还有一些句型的使用虽然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但是听起来语气的生硬和委婉程度大有区别,对这些句型进一步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发展口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学习“城市、交通”这一题目时,我们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情景:你来到一个陌生城市,向不熟悉的过路人询问如何去公园。学生们说出了各种不同的问法,就句子本身而言都没有错误,但是①句使用了动词命令式,②句使用了“请”一词,从而缓和了请求的语气,③④句则是更为有礼貌的请求,因为没有动词命令式的形式。这样的对比讲解使学生注意在与人交往中应造成一种互敬互爱的气氛,而选择那些恰当的表达方式正是造成这种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往往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是友好善意的、敌对的、平等的`,或者不平等的。我们每天都要和社会上不同的人打交道,比如乘坐公共汽车,去商店买东西等,在学习这些情景时,我们不但应该教会学生用外语讲述如何买票,如何乘坐公共汽车,还应该教会他们用外语给老年人让座,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的言语总是伴随着一些善意的行为,应该做到言行一致。
中学俄语课本里还有许多图画,让学生按图进行会话练习,有的学生在演练“借书”时没有向图书馆员问好,也没有说“谢谢”、“请”一类的词,走时也没向图书馆员道别。当我们指出这些之后,学生在后来编写的对话中注意了这些问题,听后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在讨论对话语言本身对错的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1)当你说话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让对方感到不愉快的词语。
2)要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
3)自己的谈话不要惊动周围不相干的人。
4)尽量使自己的谈话语调友好和善,做到彬彬有礼。
当演练“打电话”这一情景后,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
1)开始打电话不要忘记问好。
2)请求别人帮助不要忘记使用“请”、“谢谢”、“打扰”、“请原谅”等词。
3)打完电话不要忘记道别。
培养一个人文明礼貌的言语和行为,应该从孩时做起,在外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应该从第一堂外语课开始。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问题从前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外语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语言本身的对错与否上,从而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无论说汉语还是说外语都应体现出应有的素质,这也是我们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1]
篇2:谈中学俄语课堂上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
谈中学俄语课堂上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
外语教师如何在外语课堂上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文化等知识,如何有礼貌地同外国人交往,这也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俄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谈,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的对错与否上,而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挑选那些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下能更充分地表达思想,而又使交谈对方欣然接受的语言手段。不够恰当的交谈无论是同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引起令人不快的后果。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不论是面对面的交谈,还是其它形式的思想沟通,人们对于那些得体的言语总能笑而纳之。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现在人们更多地使用电话交谈,但是我们在打电话时总能发现有许多人不注意打电话时首先应该问好,打完电话时要道别,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说话时不注意自己的语事调,甚至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诸如此类不文明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当然,我们说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不仅仅局限在交际中,还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在这方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平时教师对学生不是善意地帮助和教导,而是简单粗暴地呵叱批评,或者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对学生莫不关心,那就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教师是崇高的、是榜样。我们强调对人要友善温和,谦恭有礼,这些并不排除原则性。正相反,能够讲真话,善于使用那些不影响对方情绪的'表达方式,使对方能愉快地接受所谈内容,这些正是我们的目的。这样的培养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经常提这样一些问题:МожнолиВыразитьэтумысльболеевежливо?Вежливолитакговорить?Почемунесовсемвежливозвучитэтовыражение?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使用更为恰当的文明礼貌用语的意识,完成学习――掌握――习惯这样一个过程。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中学俄语教材为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编写若干情景会话,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所同各种人交际,不但情景选得好,而且给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如何使用这样的教材,使学生能开口说话的同时培养他们使用那些更为贴切逼真的语言材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比如人称代语Oн,Oна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但有时学生却不能正确使用。课堂上我们让一学生介绍他们的班长,他是这样叙述的:
Оннашстароста.Оноченьстарательноучится.Оннепропустилещёниодногозанятия.Онзаботитсяонасипомогаетнамвучебе.Ясчитаю,чтоондостоиныистароста.
介绍完后我们向全班提出问题:这个学生对班长是否有礼貌?学生们发现该同学在叙述中一次也没有称呼班长的名字,全部用人称代词来称呼他,这样做显然对班长不够尊重。通过这样的提问,在以后类似的叙述中学生们都注意了这个问题。俄语中还有一些句型的使用虽然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但是听起来语气的生硬和委婉程度大有区别,对这些句型进一步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发展口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学习“城市、交通”这一题目时,我们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情景:你来到一个陌生城市,向不熟悉的过路人询问如何去公园。学生们说出了各种不同的问法,就句子本身而言都没有错误,但是①句使用了动词命令式,②句使用了“请”一词,从而缓和了请求的语
[1] [2]
篇3:谈中学俄语课的交际法教学
谈中学俄语课的交际法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同世界其它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因此,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友好往来的需要,在当前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俄语作为外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历来都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紧密相连。随着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俄语课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俄语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我们带领学生在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在俄语课堂上看到的仍然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教师讲解单词、词组、课文和语法,而学生则是背诵单词、句子和课文。通过这一途径来学习俄语我们已经走了几十年。回顾和总结这一段教学,我们感到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传统的教学法中有许多方法应该继续推广和使用,同时也应着手改进那些由于传统教学而带来的弊玻按传统教学法教出的学生俄语基本功比较扎实,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强,考试中也往往能获得高分,在这些方面俄语学生并不比英语、日语学生差。但是俄语学生的口笔语实践能力相比之下明显的弱,这种差别一方面来自语言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另外一方面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俄语的学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在最初阶段他们的语音语调,口笔语实践能力方面的弱点马上暴露出来,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同样学外语,为什么学习俄语的学生和其它语种的学生会有很大差别,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交际法教学的实质
近20年来交际性原则在外语教学法,其中包括俄语教学法中占了主导地位,它的兴起标志着外语教学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中学的外语教学中,交际原则的贯彻并非一帆风顺,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教学的应用也是步履艰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交际,也就是交流思想、情感、信息等,无论是交谈、写作、阅读、看电视、听广播都属于交际范畴。我们学习外语,目的就在于用外语进行交际。以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法就是把掌握语言与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的概念以及这些能力的各个层次联系在一起的总合。从这一事实出发,外语教学的内容不应由语法来确定,而应由交际本身的特征和语言手段的体系来确定,不应把课堂看成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场所,而应首先把它看成是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交际,采用情景练习,加上视听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交际场所,通过这样的办法使学生能学到生动活泼的外语。
三、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法课堂上,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自古以来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提出问题,掌握着整个的教学过程,而学生则是教师忠实的听众,他们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主要任务是理解教师所讲的东西,教师教什么,他们接受什么,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它学科的课堂上也许还可以,但是在外语课堂上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有练的机会的教学方式却无法培养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这好比一位体育教练,一味地给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条,而忽视让学生去实际操作一样,决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巧。改变过去的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改变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那种单方面主动和单方面被动的关系,正是交际法教学所要求的。在交际法课堂上,教师既是编剧、导演,也应该是演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模拟的交际课堂上,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材的编写原则
在俄语课堂上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其效果好坏和教材有着直接的关系。教材本身的编写原则,教材的内容、选题、语法,
[1] [2]
篇4:谈中学俄语课的交际法教学论文
谈中学俄语课的交际法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同世界其它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因此,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友好往来的需要,在当前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俄语作为外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历来都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紧密相连。随着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俄语课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俄语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我们带领学生在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在俄语课堂上看到的仍然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教师讲解单词、词组、课文和语法,而学生则是背诵单词、句子和课文。通过这一途径来学习俄语我们已经走了几十年。回顾和总结这一段教学,我们感到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传统的教学法中有许多方法应该继续推广和使用,同时也应着手改进那些由于传统教学而带来的弊玻按传统教学法教出的学生俄语基本功比较扎实,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强,考试中也往往能获得高分,在这些方面俄语学生并不比英语、日语学生差。但是俄语学生的口笔语实践能力相比之下明显的弱,这种差别一方面来自语言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另外一方面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俄语的学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在最初阶段他们的语音语调,口笔语实践能力方面的弱点马上暴露出来,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提高。同样学外语,为什么学习俄语的学生和其它语种的学生会有很大差别,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交际法教学的实质
近20年来交际性原则在外语教学法,其中包括俄语教学法中占了主导地位,它的兴起标志着外语教学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中学的外语教学中,交际原则的贯彻并非一帆风顺,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教学的应用也是步履艰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交际,也就是交流思想、情感、信息等,无论是交谈、写作、阅读、看电视、听广播都属于交际范畴。我们学习外语,目的就在于用外语进行交际。以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法就是把掌握语言与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的概念以及这些能力的各个层次联系在一起的总合。从这一事实出发,外语教学的内容不应由语法来确定,而应由交际本身的特征和语言手段的体系来确定,不应把课堂看成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场所,而应首先把它看成是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交际,采用情景练习,加上视听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交际场所,通过这样的办法使学生能学到生动活泼的外语。
三、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法课堂上,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自古以来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提出问题,掌握着整个的教学过程,而学生则是教师忠实的听众,他们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主要任务是理解教师所讲的东西,教师教什么,他们接受什么,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它学科的课堂上也许还可以,但是在外语课堂上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有练的机会的教学方式却无法培养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这好比一位体育教练,一味地给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条,而忽视让学生去实际操作一样,决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巧。改变过去的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改变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那种单方面主动和单方面被动的关系,正是交际法教学所要求的。在交际法课堂上,教师既是编剧、导演,也应该是演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模拟的交际课堂上,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材的编写原则
在俄语课堂上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其效果好坏和教材有着直接的关系。教材本身的编写原则,教材的内容、选题、语法,以及课后练习,这些都应围绕一个中心,也就是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在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由于交际法原则要求在课堂上能进行大量的言语训练,通过实际的言语活动来学习语法、单词和课文,所以教材的编写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目前国内使用的中学俄语课本比起以前的课本已有很大改进,其特点是:①讲授基础语法项目,练好语法基本功。②密切结合朗读,言语训练,以及语法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③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题材范围内教授最常用的词语和句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话和叙述的交际能力。这样的教材和交际法教学是相适应的,课本中有许多生活情景,编写一定的句型,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情景对话,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知识。这样做既能引发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又能使他们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了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
和初中教材相比,高中的俄语教材从课文的篇幅,单词量等方面显得不够。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培养和他们所掌握单词的数量及其它信息量有关,如果学生知道和掌握的知识很少,无疑对他们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影响。就初、高中两个阶段而言,高中阶段应是提高阶段,所以教材本身的信息量不应和初中阶段等同。
五、教师口语能力的提高
虽然交际法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活动,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教师减轻了负担,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但应该在课堂上讲解清楚语言知识,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好必要的交际场景,这些还不是全部,更为主要的是教师作为学生言语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言语实践能力,如果教师的言语实践能力很低,那么他就无法带领学生进行模拟的交际活动。目前我们的中学俄语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本科或者专科毕业后就到中学任教。中学的教学条件并不十分好,加上中学老师的工作量又十分繁重,没有机会在工作中继续深造,在国外学习对于绝大多数中学教师来说更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这些都是中学俄语教师口语能力无法提高的因素。
采用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各种现代俄语交际法,意味着教师在许多方面不得不放弃那些他们已经熟悉的非交际教学,重新去学习和掌握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如何从心理上,技能技巧和素质等方面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的确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严峻的考验。
结束语: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学习外语是为了同外国人进行交际,我们的外语教学时刻都不能离开这一宗旨。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更能有助于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应努力去做。有人认为交际教学只适合国外优越的教学条件,而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为中学班级学生多,大班上课,加上其它视听设备不完备,因而无法实施交际教学。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只要我们能从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正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可能采取的措施,根据我们的情况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际法教学道路并不是不可能的。
篇5: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河南省郑州市机电学校(河南 郑州 450121) 王锡俭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 a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清楚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只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等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您过奖了)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或用“Where?Where?”(哪里?)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两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He is a wolf.”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涵义窥见一斑: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涵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汉的文化涵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Mouse这个宠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stubborn(顽固)”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英美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说:“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英美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音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同步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n likely a prostitute.(她可能是个妓女。)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篇6:谈语篇能力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谈 英 语 语 篇 能 力 的 培 养
有不少同学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要背单词,要记忆语法规则。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他们花大气力背单词,有的甚至背词典,下功夫死背语法条文。然而,学生仅仅具有空洞的语法知识而缺乏较强的语篇能力,阅读时不注意把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与语言的意义相结合,不能较好地把握语义连贯性与完整性、语篇的目的性、情境性及指向性,那么学生就会仅仅局限在对材料的客观性问题的理解,而对材料中没有写明的必须经过分析、判断乃至综合推测才能得出答案的主观性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在写作中,也常常是表达不清楚,不连贯,缺乏条理,逻辑性差。这种学习无疑是一种失败的学习。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对语境的准确理解远比把握语法知识重要得多。语言学习的理论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最小单位是语篇而不是词或句子。那么,什么是语篇?什么是语篇能力?怎样培养语篇能力? 本文就这些问题与同学们谈一谈。
一、什么是语篇能力?
要知道什么是语篇能力,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语篇。语篇(text)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它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它可以是书面的文章,也可以是口语化的东西。语篇应有一个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语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一结构的基础之上组合起来的。
语篇学习要求突破传统的以句子为本位的理念,要以语篇为基本学习单位,从整体理解入手去分析句与句之间、语段与语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要把握语篇各部分间的逻辑联系,而不是把语言材料切得支离破碎。语篇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语篇手段和语篇模式。
1、语篇手段分析
使语篇各部分联系起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加逻辑联系词
逻 辑 关 系 逻 辑 联 系 语 例 词
并 列 and,while
转 折 but,however,though ,whereas,nevertheless, otherwise
顺 序 before,after ,then,finally
让 步 although,despite
因 果 so,thus,for,since,therefore,so...that
解 释 i.e,that is to say
比较或对比 1ike,similarly,by contrast
举 例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递 进 moreover,besides,what’s more
总 结 in short, in a word, in all, on the whole
评 注 happily, luckily, surprisingly, obviously
2) 复现
词汇的复现关系是指某以一词为原词、用指代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义词、概括词等重新出现在整个文章的前后,整个文章因为它的出现而得到了衔接。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衔接手段。
3) 使用过渡词或过渡段
过渡词或过渡段在语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适当使用过渡词或过渡段可以使语篇完整,使语势连贯,在篇章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2、语篇模式分析
常见的语篇模式:
1) 议论性篇章(essay): 通常为三段式。即:
主题句→论述→结论 或 导入→论述→ 主题句
2) 叙事性篇章(narrative:包括的内容有:个人经历、文学传记、新闻 消息、历史文献及讲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说之类。
要素:(1) 5Wh-(Who、When、Where、Why、What、How)
(2) 时间顺序(chronological order)
模式: 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评析)。
3) 应用型篇章(application):
包括广告、新闻、书信等,这类篇章写作词约而意丰,更讲究格式。
概括起来说,所谓语篇能力,就是运用以上语篇知识,对于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所谓编码,就是指用英语进行写作;解码是指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即阅读。换言之,语篇能力就是依靠上下文或情景理解篇章和通过衔接连贯、逻辑联系等手段组织篇章结构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培养语篇能力?
1、语言学习固有的规律性
语言学习有它固有的规律性。在长期语言学习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发现。人们对语言学习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以词为本位的词汇学习→以句子为本位的句型学习→以语篇为本位的语篇学习。语言学习应以语篇为本,这是从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的实验中得出的结,是对语言学习的本质的把握。了解它对于我们的英语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学英语教和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把语篇能力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是《英语课程标准》第六级(相当于高一年级)的目标描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一)语言技能(6)
语言技能六级目标
级别 技能 目 标 描 述
六
级 听 1、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听懂正常语速的故事或记叙文,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说 1、能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
2、能通过重复、举例、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3、能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
4、能用恰当方式在特定场合中表达态度和意愿;
5、能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表达自己的意图。
读 1、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
2、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3、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4、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
5、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0万词以上。
写 1、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
2、能描述简单的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能以小组为单位把课文改编成短剧;
4、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不同的问候卡;
5、能给朋友、笔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
(黑体斜体字为语篇能力要求)
分析以上《英语课程标准》第六级(相当于高一年级)的目标描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输入性语言技能(听、读),还是在输出性语言技能(说、写)方面,《英语课程标准》都提出了较高的语篇能力要求。
3、高考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
高考对于语篇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占主体地位的听力、阅读、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题型上。这些题占全卷的百分之九十。
(1) 听力
高考试题中的听力部分不再有以往的听力测试常见的听辨音素、听辨单词和词组,也没有听辨单句的试题。整个听力测试部分由十个长短不一的语篇(text)组成。考查学生通过听从语篇中获取信息和理顺逻辑关系的能力。可见语篇能力在听力测试中是非常重要的。
(2) 阅读理解
近年来,全国高考英语卷(NMET)对考生的语篇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① 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
② 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③ 读速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NMET1993为1143个,而NMET2001已增到2335个,2002年也有2258个。
(3) 短文改错
就短文改错而言,考试说明的定义是“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并指出“在写作程序中,校验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的同学认为短文改错是对语法知识的检测,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把短文改错当作语法练习,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短文改错的误解。
(4)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对整个文章的语篇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整个文章语境的理解水平, 如文章主题、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结构和组织等。它考查的是学生最综合的语言能力,就是建立在学生对词汇、语法、等基础之上的语篇能力。
在解答完形填空题时,要求学生着眼于作者的观点,切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作者。 还要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 短文中挖空了许多信息使考生阅读时思路不连贯,要求考生根据留下的文字中含有的信息推测出作者阐述问题的观点、思路甚至语气、态度。可以说该题型是考查语篇能力的高难度题型。
(5)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第五档(即最高档)提出:“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这说明语篇能力的考查在书面表达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如何培养语篇能力?
1、提高语篇意识, 扩大语篇阅读量
要培养语篇能力,首先要提高认识,要有语篇意识。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学习语篇知识,并学会运用它。对于任何一篇英语文章,不要把它当成一份由词汇、语法和句型捏合而成的语言材料,而应该把它看成是培养语篇能力的实例和载体。
要培养语篇能力,阅读是突破口,其它题型都是以阅读理解题为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会促进做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题的能力的提高。
语篇意识是指阅读理解时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 要注意把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与语言的意义相结合。在阅读中必须重视高级阅读技能的训练, 把句子水平的阅读理解提高到语篇水平的阅读理解, 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这里的语篇水平上的阅读理解包括在宏观上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跟上作者思路的展开、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概括得出结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等。
语篇意识的培养有赖于一定量的语篇输入。只有在大量语篇中不断的体会,这种意识才会得到发展和强化。
然而,学生仅靠课本的阅读输入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阅读。语言习得论对阅读的基本主张,是认为人们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主要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正如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输入越多,输出越多,掌握语言越好。可见,增加阅读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
具体来说,在平时学习中,可以以课文为核心,建立课文学习---同步阅读---课外阅读三级阅读体系。同步阅读是指阅读与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包括同步练习。课外阅读是指涉猎课本及同步练习以外,包括报纸、小说、杂志、internet 网页等在内的各种材料。
2、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阅读速度
高一阶段是初高中的衔接阶段,由于知识面和词汇量的限制,理解能力较差,缺乏阅读实践及阅读技巧,阅读速度较慢。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要求在拿到一篇文章阅读时不要以单个的字词为单位,而是以意群和句子为单位。这样读起来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整段文字的连续意思、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上,而不是凝滞于一个个单词,尤其是无关紧要的词。
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有:
① 指读。教师应阻止学生用尺或手指放在字下阅读,这种机械运动往往会减慢阅读速度,并打破了上下文的连贯性,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② 声读。声读包括出声读、默读和心读。这是阻碍阅读速度提高的最大敌人。要克服声读,就要在阅读时保持思维的活跃,在心里试着与作者交流思想,如“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样说对吗?”等等。
③ 回视。在阅读中多次返回重读已读过的内容,即会影响速度,也会影响理解。在初始阶段应要求从左至右扫视阅读材料,尽量避免回视,允许遗漏少量信息,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读懂所有的材料。
④ 过分依赖词典。有的同学在阅读时,每遇生词必查,结果,费了很大气力,阅读的兴致却一点也没有了,也不利于培养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
克服了不良阅读习惯,就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反映语言能力和衡量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速度对跟随作者思维速度,整体理解语篇十分重要。这里介绍几种训练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
① 成组阅读
按照意群组进行阅读。随着训练的进展,可增加意群组以扩大识别幅,如开始时意群组可包括2-3个单词,可渐渐增加至4-5个单词。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可试着缩减阅读时间以加快眼跳速度。
② 学会略读和跳读等阅读方法
略读和跳读是英语阅读的重要技巧,更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两大法宝。略读是读者快速浏览全文,跳过不重要的部分,把握文章的主旨;而跳读则是指读者在文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而忽略不重要的信息,不需要逐字逐句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也叫查读。
③ 限时阅读
选择每篇阅读材料标有总词数的训练材料。阅读时,看完文章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将总词数除以所用时间即为阅读速度。高一课程结束时,学生阅读中等难度材料的速度应至少达到60wpm。
④ 学会跨越生词。跨越生词的方法有:①直接跳过。对于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对文章理解不构成障碍的生词可以直接跳过。②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
⑤ 注意视距与视幅。视距是指眼睛离材料的距离.视幅是指眼睛停顿时视线所能覆盖的范围。视距和视幅过小都会使思维活动受抑制,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使头脑处于敏锐状态。
3、掌握阅读方法, 精读泛读有机结合 , 拓展阅读空间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阅读方法有3种:skimming, scanning , thorough reading
1) Skimming
Skimming 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general idea)。阅读速度要快, 一般250词的短文要在二、三分钟内看完。阅读时精神必须十分集中, 不必记忆细节, 忽略个别生词及难懂的词句, 重点把握全文总体大意。要留心反复出现的单词, 以及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和每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好概括。
2) Scanning
Scanning的目的是寻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阅读时视线自上而下, 一目十行。注意与who, what, when. where 有关的内容。对于why,how 等问题, 先找到文中与答案有关的范围, 再用我们以下要讨论的方法来找到正确答案。
3) Thorough reading
找到文章中的范围之后, 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 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 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 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 对其作语法分析, 并结合上下文透彻理解其句意。
掌握了一定阅读方法,接着就要视不同的语篇运用适当的方法。英国作家培根说过:“Some books are tasted, some swallowed and some are to be chewed。”其意义就在于此。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这几种方法常常会交替使用。即使是同一语篇,也可能会几种方法并用。一般来说,对精读材料常常使用thorough reading, 即培根所说chew(咀嚼)的方式; 对于泛读材料,则使用skimming和scanning.
所谓精读,就是把选择好的材料认认真真地反复地阅读,弄清每个句子的语法关系,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为泛读打下了比较牢固扎实的基础。精读材料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还应选择一些优秀的、符合自己程度的、经典的和标准的外语作品作为精读材料。认真仔细地、反复地读通一本书,熟悉其中的语法、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掌握一两千个单词,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读其他书刊就不难了。通过读破一本书培养阅读能力是一件很艰苦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但渐入佳境后,就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甜头了。
显然,仅有精读是远远不够的,到了高中阶段,泛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泛读,才可以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所谓泛读,就是广泛阅读和浏览外文图书、报刊杂志或国内出版的外文学习资料。广泛涉猎才能扩大我们的 视野,才可以复习、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语法、句型和词汇,学习、领会更多的东西。词的多义性,在精读中无法全面理解到这一点,只有在泛读过程中才能做到。一个词在各种情况下以不同的形式及含义出现,经过广泛的涉猎才能对它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精读是基础,泛读对精读起巩固促进的作用。反过来,精读搞好了,又对泛读起提高加深的作用。可见精读与泛读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只有在精读的基础上结合泛读,才能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
泛读的材料也应按自己的情况选择,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应该选择专家为中学生编写的简易读物作为泛读材料。这种书的特点是语法简单,生词不多,单词复现率高,而内容却丰富有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英汉对照读物“书虫”,有《呼啸山庄》、《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苔丝》等共五十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对照世界名著精选《林肯传》、《双城记》、《欧享利短篇小说》、《托尔斯泰的三个故事》等二十种,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跳蚤”阅读精品系列文丛《巴黎圣母院》、《简爱》、《基督山伯爵》、《野性的呼唤》等三十种可供选读。这三套丛书皆为世界名著精选。另外,internet 网络也给泛读提供广阔的空间。
因此,读书既要仔细研读又要博览,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泛读,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精读要求少而精,细嚼慢咽,深钻细研;泛读要求速度快,数量多。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泛读,才能打开眼界,扩大语言的接触面,增加对语言的熟悉程度。
4、层层深入理解, 训练阅读技巧
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作基础,还要通过大量的语篇训练,获取阅读技巧,达到层层深入理解,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炼文章主题
此项训练旨在培养统揽全局,领会主旨的能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全文后,迅速归纳出文章主题。
2)判断作者基调
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紧随作者的思路,设法了解作者的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褒还是贬,是肯定还是嘲讽,是欣赏还是惋惜。在训练中要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可能贴近作者的思维,而不能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于作者的观点之上。
3)归纳段落大意
要求在每个自然段中寻找该段主题句,因为段落主题句往往就是段落大意。对于没有明显主题句的篇目,则要求先将文章按结构分段,而后分别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每段的段落大意。
4)绘制文章脉络语义图
当对文章主题和段落大意有所一定的了解后,对某些篇目,可绘制其文章脉络语义图,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语篇框架跃然一目了然,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语篇。
5)理解难句
难句之难并不仅止于语言结构,也在于语义内涵。可在阅读中划出难句,充分利用上下文,吃透难句的潜在含义,以求及早完成从read the lines向read between the lines甚至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过渡。
6)猜测生词含义
学会在阅读中判断何时跳过生词,何时查阅生词,要避免养成逢词必查或逢词必跳的习惯。在泛读训练中尤其应培养利用标点、同义词、反义词、特定词语句型、构词法及上下文猜词的能力,从而保持思维的连贯性,提高阅读速度。
运用阅读技巧的目的在于透彻理解语篇。按照理解的深入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1)表层理解;(2)深层理解;(3)评价性理解。
(1)表层理解:表层理解要求掌握文章的字面意思。要求能机械地重复文章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从题型上看,主要是正误判断题、Wh-questions、选择填空题、按故事情节排列顺序、找出议论文、说明文中各段的主题句等。
(2)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身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等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
深层理解题设计形式为:
a)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 Which sentences or words imply this?
c ) What conclusion can we draw?
d) Find the examples or clues from the article to prove your conclusion?
(3)评价性理解: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常见的设题形式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s idea?
Please comment on what i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采用“整体理解、分段概括、逐层分析、推理评价”的模式,持之以恒,必能使自己在语篇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迅速提高。
总之,语篇能力的培养是中学阶段英语学习重要任务。它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提升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可就,需要有意志,有兴趣,坚持不懈,要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语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语篇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
★ 教师课堂激励用语
★ 上中学第一天范文
谈中学俄语课堂上文明礼貌用语的培养(共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