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小苦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乡村墓园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乡村墓园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 乡村墓园散文
乡村墓园散文
国庆中秋期间,放了八天假。我回了趟老家。因为我老娘病了。
东莞距江西我老家有一千公里之遥,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到我父亲坟上烧纸。父亲过世已经六年了,父亲的音容时常在异乡的梦中浮现。到家了,看到娘更加苍老的面容,我心里有丝丝隐痛。我对娘说,我到爷(我老家方言管父亲叫爷)坟上烧烧纸。娘说,你去吧。
我爷的坟在村东野麦岭上。野麦岭是一座不高的山,坐东北朝西南,北面背倚狮子山,南面朝向新鸡垄,新鸡垄有大片村里最好的良田和最肥的`土地,越过新鸡垄便是塘下山村和港头村,再远一点便是鄱阳湖,野麦岭视野开阔,光线敞亮,站在山顶,村庄周围的景致尽收眼底,离村庄又不到一里路,加上山上长满了毛栗树,松树和许多不知名的灌木。许多地仙把这野麦岭看作风水宝地,因此村东许多老倌都安葬于此。
野麦岭上的土质是山顶多岩石,山腰和山脚土质较潮湿疏松,所以山顶的坟少,山腰和山脚的坟多,坟于杂草,灌木,松树间呈扇形分布,尽管随意,松散,但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规整而美丽的墓园。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上坟烧纸时我邀了大侄儿作伴。秋天,午后的阳光熙暖而懒散,新鸡垄和野麦岭非常宁静。田垄里只能见到稀疏的庄稼地有点绿意,很少有人在田间劳作。庄稼地的农作物也只有芝麻,红薯,花生等零零散散分布着,长势比较清冷。我和侄儿上得山来,一路于杂草间择路而行。在山腰间,我看见许多新坟,这些坟的主人,我都认得,都是一些长我两辈或三辈的叔公叔婆或太叔公太叔婆,他们都是看着我从小长大的人,看着他们的坟,我心有点惊颤,但一会儿我又想起他们活着时的样子,我不再受惊,反而对他们有点想念。他们昔日对我的关心,爱抚,甚至笑容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我眼前闪现,让我觉得亲切,心安。
我爷的坟在山顶朝南的一个斜坡上。西边两座坟埋的是我祖父和祖母。我开始在三座坟前烧纸。我侄儿放鞭炮和上香。在我爷的坟前,我一边烧纸一边低声说,爷,你要保佑我娘身体康健!保佑家里大大小小都顺顺道道!说完,我看见青黑的纸灰在微风中轻扬,青烟在阳光下散去,墓园一片静寂。
在九江,我曾见过城里的墓园,气派,拥挤,豪华,墓碑一排排漆黑闪亮,死者生前喜爱喧闹,死后也不寂寞。乡下的墓园随意,简朴,松敞,一如死者生前随意而安,一如草木枯荣自便,来自尘土,归于尘土,墓地就是地下安静的家呀,墓园就是一份依靠和企望。活着天天照面,死后比邻而居。乡村墓园既了却凡尘,却也让许多老者小小的愿望成真,倘若有来生,他们仍愿做好邻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篇2:网络墓园的双语散文
网络墓园的双语散文
1. Looking for a dead person? Don't 1)wander from graveyard to 2)graveyard, reading endless 3)tombstones. Find out exactly where you need to look by 4)consulting Findagrave.com, a 5)directory of the graves of thousands of famous people, and 2.5 million not so famous ones.
想找一位作古的人吗?你无须徘徊于墓园之间,在无数的墓碑中一个个地寻找。你可参考「找坟墓」网站,以找出所要找的墓地的确实位置。这个网站是个名录,罗列了数千位名人,以及两万五千个不那么出名的人的'墓园。
1.1) wander (v.) 徘徊,闲逛 2) graveyard (n.) 墓园 3) tombstone (n.) 墓碑 4) consult (v.) 参考 5) directory (n.) 姓名住址簿,指南
2. At Findagrave.com's 1)website, you can create a 2)memorial to someone you loved, or learn about the 3)tomb of someone you admired. If you're looking for the grave of rock musician Curt Cobain, who died in 1994 at the age of 27, Findagrave.com lets you know that there isn't one. Cobain was 4)cremated, and his 5)ashes were 6)scattered in the Wishkah River, Washington.
在「找坟墓」网站中,你可以为你所爱的人树立纪念碑,也可以了解你所仰慕的人的坟墓。如果你要找寻殁于1994年,享年二十七岁的摇滚乐手克特寇平之墓,「找坟墓」网站会告诉你他没有坟墓。寇平被火葬,且其骨灰被撒在华盛顿州的瓦希卡河里。
2.1) website (n.) 网站 2) memorial (n.) 纪念物,纪念碑 3) tomb (n.) 墓 4) cremate (v.) 火葬 5) ashes (n.) 骨灰6) scatter (v.) 分散,洒
3.Actress Marilyn Monroe, who also died young, at the age of 36, can be found at Westwood Memorial Park, Los Angeles, in the 1)Corridor of Memories, #24. Fresh flowers always cover her grave.
女星玛丽莲梦露亦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六岁,其墓地位于洛杉矶西林纪念公园的「回忆走廊」24号。她的墓上总是覆满鲜花。 3.1) corridor (n.) 走廊,回廊
4. The body of the 1)brilliant pianist and 2)composer Frederic Chopin, who died on October 17, 1849, can be found in a Paris 3)cemetery. Chopin's heart, on the other hand, is at the Holy Cross Church in Warsaw, Poland.
才华扬溢的钢琴家暨作曲家萧邦逝于1849年10月17日,他被葬在法国的一处公墓。然而萧邦的心脏却留在波兰华沙的圣十字教堂里。 4.1) brilliant (a.) 光芒四射的 2) composer (n.) 作曲家 3) cemetery (n.) 公墓
5.Walking slowly through Findagrave's 1)online cemetery, you also come across 2)virtual 3)gravesites like that of Sarah Elizabeth Green Mooney, who died in 1961 at the age of 83. There is a picture of her, and you sense from her lovely smile that even if she wasn't famous, Sarah Mooney was a remarkable lady. She is buried in 4)plot 869 of a cemetery in Carbon County, Pennsylvania.
缓慢浏览「找坟墓」网站的线上墓园,你会偶然发现如莎拉慕尼之墓的虚拟墓地,她逝于 1961 年,享年八十三岁。这里有一张她的照片,你可以从她可爱的微笑中感受到,即使并不出名,她仍是位很杰出的女士。她被埋在宾州卡本郡一处公墓的第869号墓地。
5.1) online (a.) 线上的 2) virtual (a.) 虚拟的 3) gravesite (n.) 墓地 4) plot (n.) 小块土地
篇3:拜谒叶圣陶先生墓园散文
拜谒叶圣陶先生墓园散文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随同岱山作协的自助采风团队,迈步在江苏古镇f直的小桥流水间,感受着雨过天晴,柔云如丝,天光似镜,柳枝低垂,嫩芽似音符流动的气韵,心就如那河道里的水花涟漪朵朵,涌波轮轮。
观赏了保圣寺的唐代经幢、北宋幡杆夹石、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和唐代塑圣杨惠之的罗汉塑像塑壁,一边感叹着沧海桑田,人世盛衰。一边向西穿过紫藤架,跨过小墙门,眼前一片开朗,那是一个园子,一片清脆欲滴,有股宁静雅淡之气传递。一眼便见晓是文学大师、教育大家一代师表叶圣陶先生的墓园。
我生命的营养里似乎有着叶老的成分,想起来,点点滴滴总有叶老的影响渗透。《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让小时候有回味的感觉,《多收了三五斗》使年少的稚心有了沉重负荷;《倪焕之》是高中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景泰蓝的制作》却是高中的必修课文。《文心》是大学渎的第一本语文教学论著,是引导我以后进行语文教学的启蒙读本。而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叶老的教育思想,统领着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做人”,养成教育,使学生“真能”的“直观”实践教育……指导我在语文教育中收获点点喜悦。我倾心于他的“为人生”的文学旗帜,我实践过他的“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一代师表,引导了多少学子,如我这僻乡小岛之人,都承受了他这么直接的教诲,敬戴和追从着他,影响之大,精神财富往往不可估量。如今他的墓就在眼前,我的心竟有阵阵颤动。一种庄重感神奇地升腾起来。
迈着轻轻的步子,顺着由东向西的墓道,缓缓前行。长长的墓道间,有一座名为“未厌亭”的六角亭子,叶老曾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未厌居”,乃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意,是叶老好学进取的人生境界的展示。“未厌亭”延续着叶老的这种风采,让我感受到一种教诲,一种启迪,一种激励。抚摸亭柱,留驻久久,敬佩之情油然涌溢。
思绪虽涌,而心情却宁静起来。于是便轻轻走向高出地面约一米的墓台。在松柏的.映衬之下,以花岗石筑成的有着古朴石檐的宽大碑墙给人一种肃穆而平和之感,“叶圣陶先生墓”六个鎏金大字是叶老的好朋友赵朴初先生所题。碑墙下一排冬青绿意浓烈;十米见方的墓台正中高出的石棺里安放着叶老的骨灰。石棺边上摆放的万年青盆花翠绿舒展,生意昂然。细看碑墙和墓台四周的石砌的望柱、台墀上,雕刻着桃花、李花和万年青的图案,这一定是象征叶老桃李满天下,文章垂千秋吧。整个墓台显得整洁宁静、朴实大方。心绪再浮躁的人,到了这里也一定会心气平和,宁静致远啊。只是那些匆匆的游客没有几个过回过来瞻仰拜谒。世风变幻,不知何从;保持自我已是不易的事情。我默默地向着面东的墓墙,对着石棺,深深地弯腰,恭敬地鞠躬,只能这样来表达我的那一份仰慕之意,崇敬之情。
怀依依之心,悄然步出墓园向东而行。忽然想起,叶老是苏州吴县悬桥巷人,怎么会安葬在f直呢?疑惑之间,已转入一栋粉墙黛瓦,抬头见门楼上镌刻的六个石绿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也是赵朴初的手笔。进入馆内,瞻仰史迹,于是得知,在19到19四五年时间,叶老应同学之邀从上海来f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从教,从此与f直结下情缘。他用小船接来他的新娘胡墨林,同校任教,生养大儿,这是他的爱情开花结果的地方。他迎来挚友顾颉刚,一起发现了唐代文物塑壁罗汉,并为挽救国宝尽心尽力。更加上几位同学会聚校园,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共兴教改新风,同举文学旗帜,传播新文化,开展革新运动。这里是他文学开源之地,是他教改革新之境;他就是从这儿起步,走到了时代的前面,创造了文学的人生,成就了教育的峰峦。这儿是他生命的第二故乡。1977年,83岁高龄的叶老曾经重访f直,在f直小学徘徊良久,作《重到f直》诗一首:“五十五年复此程,淞波卅六一轮轻,应真古塑重经眼,同学诸生尚记名。斗鸭池看残迹在,眠牛泾忆并肩行,再来再来沸盈耳,无限殷勤送别情。”忆旧思今,饱含思念之意,字里行间,蕴藉深挚之情。1988年2月叶老在北京逝世,遵从他生前的遗愿,归葬在他的人生奋斗起步的这块土地上。当地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在f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旧址,兴建了“叶圣陶纪念馆”。生命从起步到回归,是偶然,更是必然。形体虽逝,业绩长留,叶老精彩依然。
走出纪念馆,回想着厚重朴实的墓台,坦荡开阔的境界,庄严肃穆的氛围,清雅幽静的环境,如坐春风的宁静淡爽依然洋溢在胸,让我忽然领悟到精神的品质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心底的敬意是万里长城不倒的基石。如果失去了精神和敬意,那将会使人性流失殆尽。我很庆幸自己的脑海中依然闪现着叶老的身影,回响着他的声音:“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篇4:乡村散文
乡村散文三则
一、我的处女作情结
十八岁那年,高考落榜,我回了乡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借着白云苍狗赋予我的灵性,用读书留下的铅笔,在算数本上写字。
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诗歌,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我将工工整整誊写好的文字,盛进牛皮信封内,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按照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的地址投了出去。
绵延起伏的青山山脉,沉重的耕播岁月。让我的思想长出蝴蝶一样的翅膀,我要飞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转一转。
我一直鄙夷脚下贫瘠的土地,春华秋实,却又放不下这一程山水,一程故人。于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枕着一窗蛙鸣,那些被称作小说和散文的河,在我的笔端潺潺流淌。一梦千寻,归根结底,就是县城叫文联的地方。
早秋的一个上午,在堤坝割了一捆青草扛在肩上,小山包似的向家移动。裤脚被露水打湿,布鞋遭的泥歪歪的。太阳开始毒辣起来,我走一段路,站住歇一会儿。仰脖儿望望蔚蓝的天际,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嚎着掠过头顶。羊肠子土路传来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经常来生产队给大家送书信邮件的邮递员小郭。
我没有理会,自从离开校园,乡村枯燥乏味的生活空间,仿佛与世隔绝了,闭塞,贫穷,落后是村庄的伤疤。谁会关注我一棵绿草的荣辱兴衰?我紧了紧肩上的青草捆儿,朝家挪去。
小郭一身绿色的邮政服装,令我眼前一亮。他慢慢蹬着海燕牌自行车,走近我歪着头问了声:“喂!山妹子,挺能干的,打听个人,你们这里谁叫张燕?”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有我书信?投递出去的稿子已经有三个月了,泥牛入海了,我都不想发表的事了。
“你找她干什么?”我继续赶路,脖子被青草捆儿压的生疼。“嗨!我来给她送一封信,她的文章在杂志上刊登了!”我顿时兴奋起来,就像锅里沸腾的热水,一把掀掉压在肩膀的草捆,惊喜的说,“在哪?我瞅瞅!”
小郭是个和我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他见我急吼吼的样子,故意卖关子,“啊哈,你也不是张燕,我可没权利把她的书信给你看哦!要清楚,私拆别人信件,偷窥对方隐私是要蹲大牢的。”
小郭胳膊高高举起扬了扬手里的一个大信封。四四方方的,很厚的一本书。我红着脸说:“给我呗,我是张燕。”说着,我上前去夺书信。
小郭躲闪着,过来一辆三轮车。我惊慌失措,脚下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一个狗抢食趴在地上。咦?怎么软绵绵的,睁开眼正同小郭的眸子相碰。我居然趴在他身上,刚才小郭伸手拉我,惯性使然,我把他扑倒。我羞的满脸潮红,赶忙起身,拿着书信就往院子跑。
“妈,我发表了!妈,我终于上杂志了!”“哎哎哎!臭丫头,你的青草不要了,啥人啊?连句谢谢都没有。”小郭嘟囔了句,扶起地上躺着的自行车,站在大门口,回味着什么?轻轻地笑了,转身骑车走了。
这晚,妈擀了一疙瘩面,酸菜打的卤子。就着一盘红绿相间的辣椒,喝的我大汗淋漓,爸抿了一杯米酒。“嗯,稿费不少呢,三十元。”爸盯着稿费单看了几遍,不肯放下。
妈说,“你不说闺女写字没用,不当馍吃吗?”爸嘿嘿笑着,“谁知道这个?燕,你就写呗,别耽误过日子就中。”
月色如水,我在灰暗的灯泡下,一次次闻着淡淡的墨香,闭上眼睛,呼吸着,陶醉着。发表的是两首诗歌,题目是《山路弯弯》,另一首是《父亲的犁铧》。一位姓林的编辑特意为我写了很长的推荐语。
这篇处女作,让我幸福了很久很久的时光。直到小郭送来文联对我的邀请函,我还沉浸在接到发表处女作杂志的幸福氛围中。县文联本着积极挖掘和扶持新作者的宗旨,邀请我去一趟。
那是人间四月天,我第一次坐客车去了县城。好不容易找到文联,踟蹰在编辑部门口很长时间,不敢叩门。手心都是汗,我不知道门里的人会如何看我?红格子花褂,黑色紧身裤,一条黑黝黝的麻花辫子垂在身后。
鼓足勇气要敲门,门吱嘎开了。一名漂亮的女子,衣着碎花素色的连衣裙,长发飘飘,“你找哪位?”我捏着辫梢,羞答答的说:“我找文联的老师们。”“哦,这就是文联,你是本土作者吧?”我深深点了点头,闻着女子身上的香粉味儿,有些迷茫。“快请进,来来来。”对方拉着我的手,进了宽敞明亮的编辑室。
眼睛不够用了,书橱上排列着各种书籍,窗台十几盆花草活的有声有色。女子自我介绍说,她姓林,又将文联主席王老师引荐给我,我说了我作品的题目,两位老师热情让座,林老师为我倒茶。几个人谈了一上午,从人生,家庭,到文学的发展方向。了解我在山区,经济条件差些,临走前,王老师吩咐林编辑取出厚厚一摞稿纸,要我带回去写作用。
县文联的王主席,林编辑是我文学的引路人,我的处女作情结延续了很多年,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文学滋养着我的生命。如今,老家那条街上再也听不到邮递员按动自行车铃铛的曼妙音乐,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快递员嘟嘟嘟的粗重喇叭响。
那日走在修成柏油路的村子大街上,恍惚之间,有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耳畔轻轻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张燕,你的书信。”而我用第一笔稿费,为父亲添置的那柄犁铧,时至今日还活在父亲的手掌心。
二、活成叶子的优雅
我很想活成一枚叶子,绿色的,柔柔地烟波,在一棵粗壮高大的菩提树上。对,菩提树。一直以来喜欢菩提树的安静和担当,为了做菩提树的叶子,我对着一面凹凸镜练习面部肌肉,我希望我的表情很接近菩提树,至少不能让这个世界的人看出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没黑没白的训练,练我的牙齿,如果我参差不齐的牙齿变成米粒般的玉牙,我的眸子像星星闪烁,我的舌头比弹簧有韧度,或许,我就是一枚接近成功的叶子了。
事实上,我身体里横刀立马的活着一个村庄,我走不出那块土地。无论它贫穷和富足。我都没法忘掉,就像每一个白昼,我嘴里叼着一只馒头,手中捏着一棵大葱赶向我上班的地方。我刻在骨子里的底层形象,就这样裸露了我的身份,还有未老先衰的年龄。
没事的时候,我对着凹凸镜数着额头的褶子,这些褶子比珍珠还金贵,随着褶子我找回曾经的青春,爱情以及那个遍地盛开着我乳名的村庄。
这样的`姿势我深情不倦,我愿意在凹凸镜里看到我公主一样的模样,那一刻,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是我的,我可以骄傲地行走在众星捧月的目光下,可以坐在白马王子的马背上一起驰骋辽阔的大草原。
可是,我还不是一枚叶子。现实把我打醒了,我囫囵吞枣的消灭掉早餐,然后去挤公交车。和很多人如出一辙,要为生计像一只在热锅上的蚂蚁活的不自在,不知道明天是春意盎然,还是雪花飘飘的冬天。
我不羡慕办公室里看报纸品茶的人,羡慕不来。他们喝着雀巢咖啡,吃着麦当劳,嘴上依旧喊着很累很累,没有更好的生活。而我呢?我今天的饭碗端着,不管是干饭还是稀粥,只要填饱肚子就是幸福。甚至过了今天,我不知道我的腿朝哪个方向迈?我常常要为生存的环境绞尽脑汁,不过,我坚信只要弯一弯腰,就会有一只面包或者矿泉水等着我。
所以,我多么想活成一枚叶子,在菩提树的手心中坦然淡泊地吞吐着每一口生命的气息。
三、芦苇
这个季节,芦花已经谢了。它从容地将对尘世的深情交付于西风,于是,在很多情节里,芦苇做了配角。芦苇和所有大地上的植物都是村庄的配角,它以树的姿态聆听着村庄的悲欢离合。
芦苇宁肯把自己活成一位安静的诗人,一柄月牙镰收割一茬一茬的芦苇,芦苇和村庄上的人一样,一代一代的走来,离去,喂养着村庄。
芦苇紧紧偎依着几棵桑葚树,闻着桑葚的香气,一遍遍敞开心灵。或许,只有村庄能给芦苇唐诗宋词般的万种风情。所以,芦苇选择了在水一方的孤旅。和村庄并肩,听着唢呐一次次送走在这里活了一辈子的人,芦苇波澜不惊。
当芦苇荡撑起碧绿的青纱帐时,我却要向村庄辞行。我不愿呆在没有了牛马的村庄,不肯守着贫瘠的土地整理那点干巴巴的收成。
我做了村庄的逃兵,在河之岸,芦花旋起洁白的雄风,它在为我壮行。而我真的能走出这片大地吗?
芦苇无声,村庄沉默。
直至我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碰的头破血流,也不敢回头。我咬着牙,站立成一棵芦苇的样子。我知道,我是逃不掉村庄的劫,我的骨子里流淌着黄土地的咸腥。于是,我向上或者跳跃行走的意念中,都是村庄的秉性。
那些个漂泊的夜晚,尽管在城市有了一张床,一把通向家的钥匙。心则在长久地思念中,把一切有关村庄的记忆翻阅了一遍又一遍,爱在村庄每一个角落图腾。
村口那片芦苇荡,它是村庄的一粒纽扣,牢牢地镶嵌在大地上。让我百转千回的遐想,情思,然后一张车票扑进它的怀抱,便再也不想远方。
母亲送我一次,芦苇就老了一年,母亲呢?就在和母亲一回回地送别中,我把自己瘦成城市乡村边缘的一弯象牙月。
其实,只要是离开家乡,我们就都是游子。即使繁华都市楼房几栋,那里没有了母亲的故乡,没有了芦苇被风卷起的沙沙声,没有了池塘的蛙鸣,都是漂泊,都是水中浮萍。
我一次次寻找返乡的借口,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芦苇岸边,看着一只蚂蚁爬来爬去,听着耳边淙淙地流水声,闻一闻芦苇清香的气息,哪怕只是故乡的一缕风。
篇5:参观李白墓园
参观李白墓园
从小到大,我们“咿咿呀呀”地吟诵他的诗。从“床前明月光”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无不以仰视的态度对待这位伟大的诗人。
毋庸置疑,他是李白。一直以来,我敬佩他飘逸雄奇的诗风,爱戴他豁达自适的品性。而今,终于有幸亲临了李白墓园。
走过阔气的前园,首先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房屋,漫步于房屋院中的长廊里,品赏着李太白的经典诗篇,真乃赏心悦目。茫茫诗海中,既有那“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畅快淋漓,又有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忧愁苦闷;既有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又有那“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怀才不遇。“挥手自兹去”是离别时苍凉的画面,“不及汪伦送我情”尽显友情的真挚,“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出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城南已合数重围”勾勒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畅游于诗海之中,漫步于文化园林之中,仿佛一代诗仙与我娓娓道来,连自己都快飘飘欲仙了。
一路飘荡出了诗词长廊,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门前,我轻轻推开木门,头悄然探进门里,眼前的是一府寂静无人的园子,想必这就是李白墓园了。我踏着轻轻的步伐走入园中,只愿不敢惊搅了这位神灵的长眠。捧着一颗无比虔诚之心,在“李太白之墓”前拜了三拜,以表后人对他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墓碑刻着“李太白之墓”,苍劲有力,暗藏着李白一生正义凛然的凌云壮志,以及他那傲立于后世的精神支柱。我不禁深深地被诗仙的情怀所感染了。微闭双眼,静谧的墓园中仿佛溢满了太白那儒雅的气息,又汇聚了他一身豁达开朗、不拘一格的人格魅力;半睁开双眼,融融春光中,分明看见一个仙人驾着仙鹤缓缓而来,他一身素服,精神焕发,仙风道骨。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对微蹙的浓眉,尽显诗仙的风韵,仿佛喝上一壶酒便要诗兴大发,吟诵出那浑然天成的诗歌,为世人所称羡,天地所感动,鬼神所惊泣!
我陶醉于太白博大精深的情怀之中,游历于太白文思泉涌的心胸之上,难以自拔。直到远方敲起了钟声,才怏怏而去,回头再看一眼园子的大门,不禁感慨——若有来世,吾必将与太白“会须一饮三百杯”,一起吟诗作乐,尽情挥洒豪放的诗情。
篇6:李白墓园介绍
李白墓园介绍
安徽当涂,山青水秀,物华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翠峰嵌崎的青山脚下,长眠着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墓园枕着郁郁葱葱的青林山,面对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山青水碧,环境幽雅,与采石矶、天门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线。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宋碑”则详细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太白碑林”镶嵌着著名书法家书写的李白各个时期经典诗碑106方。
走进墓园,春看杜鹃、夏赏青莲、秋闻金桂、冬品腊梅,亭台楼阁、竹林流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魂背枕的青林山,林壑优美、鸟道纡曲、百鸟鸣啁,由南远眺如展瓣芙蓉,婀娜多姿,由北遥望若朝天双阙,直入云霄。
今天的李白墓,始建于公元817年,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研究李白及其诗文,欣赏书法作品,品味园林艺术的江南著名文化旅游景点。
篇7:守墓园诗歌
守墓园诗歌
天刚刚亮起,
温暖的阳光俯视整个墓园。
墓园结束了一晚上的化妆舞会,
周围的枯树揭开骇人的面具,
乌鸦离开墓碑回到巢穴,
各种幽灵都安安静静地躺回到墓地里。
墓碑上又重新长出时间的裂痕。
墓碑上刻着字,
永远都是死亡日期和陌生人的姓名。
每天都有人死去,
今天也不例外。
墓园里来了一位新成员
_一个失去阳光的小女孩。
四个年轻人抬着白色的棺材,
穿过教堂的交响乐来到墓园。
神甫站在墓碑旁边念着圣经,
守墓人也站在他旁边,
小声地祈祷。
天空下起了小雨,
雨水滴塔滴塔地打在棺材上,
像是在敲门叫醒房子的主人,
但房子的.主人永远不会醒来。
神甫念完圣经,
剩下的事情都交给守墓人。
所有人都走了,
没有人会记得女孩的名字,
只有守墓人一个人趴在墓碑上默默哭泣。
黑夜降临,
生命的月光俯视整个墓园,
今晚还有一场更热闹的化妆舞会。
守墓人会邀请小女孩参加,
一定会的!
在黑夜的墓园里,
没有人会被遗忘。
篇8:洛夫:河畔墓园
洛夫:河畔墓园
为亡母上坟小记
膝盖有些些
不像痛的
痛
在黄土上跪下时
我试着伸腕
握你蓟草般的手
刚下过一场小而
我为你
运来一整条河的水
流自
我积雪初融的眼睛
我跪着。偷觑
一株狗尾草绕过坟地
跑了一大()圈
又回到我搁置额头的土
我一把连根拔起
须须上还留有
你微温的鼻息
洛夫作品_洛夫散文诗歌洛夫:一朵午荷洛夫:烟之外★ 乡村初冬散文
★ 乡村老友经典散文
★ 乡村秋色散文
★ 乡村四季散文
★ 乡村四月经典散文
★ 乡村雪恋散文
★ 乡村悟语经典散文
★ 乡村记忆优美散文
乡村墓园散文(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