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时间:2022-11-30 07:30:19 作者:liusonger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usong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在我国一百多万专任幼儿教师中,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即使选择从事这一职业,此基础上对存在的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男性仅占不足2%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导致男性不愿进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却不断流失?本文就现存的影响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以期更好地消除男性从事幼教职业的障碍。

论文关键词:男性幼儿教师影响因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截止到我国现有幼儿园教职工数1238567人,其中女性教师人数为1148426人,占总人数的92.72%,女性专任教师比例为98.13%,也就是说在我国幼儿园的一百多万专任教师中,男性仅占不足2%的比例,而这一统计数字同相比,五年间我国幼儿园男性专任教师比例仅增加了0.3%}}’哪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少、人数增长慢,本文在分析男性从事幼教工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希望能通过发扬正面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消除负面因素即影响男性从事幼教职业的障碍,促进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质量的提高。

一、男性从事幼教工作的正面影响因素

(一)男幼儿教师的示范、补偿作用

基于幼儿社会发展学习的“补偿假说”观点,男幼儿教师的加人能够为幼儿园以女性为主的教学环境提供不同的影响力。比如,男教师对于幼儿的思维方式、性格塑造、处理问题的态度手法等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男性的个性特点,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也有着独特之处,例如:接力跑、甸甸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的游戏,而幼儿对这些游戏都特别喜爱。因此,跟男老师在一起游戏,不仅满足幼儿了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电愉悦了心理,这种个性的形成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女性的性格特质,在许多家庭中,母亲比父亲承担着更多的教育子女的任务,大多数幼儿在家里主要由母亲或其他女性照顾。另外,随着单亲家庭比例的增多,大多数幼儿在父母离异后由母亲承担抚养责任。因此,对于这些主要由母亲照顾或缺少父爱的幼儿而言,男幼儿教师的有助于弥补家庭中所欠缺的男性成人角色,此时,男幼儿教师的示范性身份显得更加重要。幼儿通过学习模仿或实际互动的方式,在幼儿园不仅获得向女性学习的机会,也能得到同等的向男性榜样学习的机会,帮助幼儿尤其是男孩建构适当的性别角色行为。所以,男女教师合理搭配对幼儿的'健康成一长更为有利。同时,幼儿园里男教师的出现同样冲击着传统的育儿观念,会对其他男性产生示范作用,有利于消除那种由母亲承担全部教养任务的传统观念。

正是基于上述理论支持和现实需要,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同学在毕业时仍然是“大熊猫”,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些可以视为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有利影响因素。

(二)基于两性平等的职业选择观

在高度文明化的今天,从基于两性平等的视角,社会上出现了鼓励更多的男性投人幼教事业的呼声。男幼儿教师的普及能够破除大众对这一工作的刻板的性别印象,消除社会上长久以来认为幼教工作等同于女性工作的观点。长期以来,社会对于男性从事幼儿教师的问题一直存在偏见且占主导地位,这种支持男性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正面声音的出现,冲击了传统观念,有利于社会大众更加辩证的看待男性从事这一职业的问题,有利于思想层面的解放。

二、男性从事幼教工作的负面影响因素

(一)大众偏见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社会的职业评价反映社会一般人对职业价值的看法,并以社会职业期望、社会职业取向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择业心态。长久以来,由于生理、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在幼儿抚养和教育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职责,幼儿教师也理所当然的被定义为女性专属的职业领域。因此当女性选择从事幼教工作的时候,身边的人大多会表示赞同,但当同样的选择发生在男性身上时,却很可能被嘲笑是“娘娘腔”或“胸无大志”。这表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仍限制着个人的职业选择,尤其是对于幼儿教师这一“女性专属职业”而言。因此,男性在决定要从事幼教工作时,他们较缺乏来自家庭或社会的支持,严重者甚至还会受到旁人的嘲讽。社会对于男性从事幼儿教师的负面评价,成为阻碍男性从事这一职业的主要因素。

(二)待遇偏低所引发的经济压力

Seifert(1988)}’脂出,过去人们对于男性的性别刻板印象总是认为男性较不擅长照顾幼儿,也对照顾幼儿的工作不感兴趣,因而误解男性之所以不愿意选择幼儿教师职业是由于其先天的男性特质。但真正阻碍男性从事这一工作的原因不在于性别差异,而是外在条件如待遇过低等因素的限制。

经济地位是反映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低薪资与低社会地位的问题总是相伴存在的,而这也是造成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的原因之一。男性如果选择担任幼儿教师,大多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薪水太少又使他们渐渐从这一职业流失。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传统观念普遍认为,相比于女性,男性应当背负更多的家庭重担,而大多数男性自身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家庭收人的主要提供者。所以目前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与男性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人职多年后的薪资增长幅度不大,所以对于很多男性来讲,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成为他们较少选择或从这一职业流失的原因之一。

(三)来自工作中的困扰

当一部分男性克服了大众偏见,满怀热情的进人幼儿教师队伍后,他们在工作中除了要面对新人职的种种不适,更要面对由于男性的性别特质所产生的工作困扰,这些困扰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男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比女性要大,也更容易流失。概括起来,男性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分工上,由于工作环境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一些体力活“责无旁贷”地落在男教师肩头,同时,幼儿园领导和同事也常常由于性别差异,认为他们更擅长体能方面的教学,而将体育活动交给男幼师。由于性别特质所导致的工作内容受限制,往往使男幼儿教师很难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而相反的感觉自己的工作价值仅来自因性别特质所带来的体能活动或体力活。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男幼儿教师的从教热情和专业化发展,从而使他们认为在这一岗位上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其次,一些幼儿家长对由男教师来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抱不信任的态度,他们认为男性较粗心、缺少耐心等,还有许多家长对男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肢体接触有顾忌。因此,一些男幼儿教师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猜疑,尽量避开帮幼儿换衣服、领幼儿去如厕等行为。众所周知,幼儿园以保教合一为教育宗旨,这种顾虑限制了男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也削减了其同幼儿的交流机会,并且给他们带来较大的职业压力。

再次,男幼儿教师往往缺乏团体归属感。同事是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重要的同伴群体之一,目前的幼儿园中,女性教师仍占绝大多数比例,男幼儿教师往往难以加人同事间除工作以外的话题,这使得男幼儿教师难以融人同事团体,缺乏团体归属感。在难以建立融洽亲密的同事关系的情况下,当他们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往往无法与同事沟通困惑,也较难获得来自同事的有益指导,阻碍了其尽快适应工作及专业成长。

三、结论

通过对影响男性从事幼教工作的正负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谓喜优参半,喜的是通过探究我们发现男性从事这一职业并非一些人所想的一无是处,男性的加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这一观点已越来越多被认可而出现了对男幼儿教师的支持声音;忧的是男性选择、从事幼儿教师职业还存在来自社会偏见、经济压力及工作上的困扰,正如开篇所提,希望能够通过对利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扬优势,同时转劣势为优势,促进幼儿园男性教师在比例、质量上不断提高。

对于现存的种种负面影响因素,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理论研究方面,为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消除社会偏见,减少择业压力。其次,在提高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注重提高经济地位,这样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优。另外,在工作安排上,幼儿园管理层在分配工作任务时,既要考虑到男性教师的性别特质,发挥他们善于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长处,同时又不能唯性别特质考虑,也应当帮助男幼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拓展教学类型,使他们的专业之路越走越宽,促进其专业成长。

为更好为消除家长的刻板印象,幼儿园在家长工作中应加强对男幼儿教师重要性及工作能力的宣传介绍,增加家长对男性幼儿教师的了解。如前所述,许多家长对男性照顾幼儿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以及顾忌其与幼儿肢体接触,在此情况下,男幼儿教师更应当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家长的性别偏见和顾虑。同时,考虑到男幼儿教师尤其是未婚男教师的性别特质,以及可能存在看护知识、能力的欠缺,园方可以考虑避免将其安排在小班,尽量把他们安排在中班、大班任职。另外,对于男教师在工作中的团体归属感缺乏现象,一方面,应打破封建的性别界线,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事交往氛围;另一方面,男幼儿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同事间的活动,同时,在职场中占性别优势的女性教师也应主动邀请男幼儿教师参一与活动。同时,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也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男幼儿教师交流的平台,方便不同地区的男幼师互吐心声、交流心得。

综上所述.对男性从事幼儿师工作影响因素的探析,让我们对造成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正负面影响因素有了全面的认识,如能落实消除负面影响因素的诸多解决对策,那么阻碍男性选择、从事这一职业的樊篱就会被打破,男性从事幼教事业的前景亦会是光明一片。

篇2:解析影响男性心理健康三大因素

普通职员主要问题:家庭和工作环境

个案:小赵今年29岁,结婚2年,孩子1岁,最近时常感觉腰酸背痛,睡眠差,心情低落,注意力涣散,工作也提不起兴致,差点被领导炒“鱿鱼”。

分析:小赵的这些身体症状都来源其心理问题。专家院长介绍,根据医院的诊断,小赵患了轻度抑郁症。在前来医院咨询的职场男性调查中发现,处于这个阶段的男性60%~70%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家庭和工作环境引起,这个阶段男性大多30岁以下,工作刚开始步入正轨,婚姻生活也刚开始,一切还处在磨合期,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中层主要问题:人际关系

个案:老王,今年40多岁,在某税务局中层干了7年多,工作一直很努力,也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但却一直未能得到提升,按照“规律”,一般在这个位置大约5年,都会升迁。这成为了老王的一块心病,导致最近他时常怀疑周围的人当面夸他,背地里却说三道四,甚至一句话、一个举动都会引起他的猜疑,和下属、同级同事的关系一度紧张。

分析:男人如果在40岁之前还没有“出头”,或许意味着彻底失败,这种人为的界定成为强劲的心理暗示,使得职业男性更容易在挫折面前丧失耐性。人际交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中国人的含蓄形成了不少交际“规则”,而进入中层的男性的工作以管理为主,而且是夹在大领导和基层之间,关系比较微妙,如果不能适应和处理好,就会面临“两难”的局面。

高层主要问题:家庭

这个群体去进行心理咨询的情况较少,但他们的问题也是暗流涌动,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源以家庭为主。

专家分析,他们在经济上有相当基础,但外界应酬也相对较多,使得早年打拼时忽略家庭而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在积累到这个年龄阶段时也开始爆发。

篇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论文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逐渐强化与普及,幼儿教师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中重要技能之一的英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英语课,目前英语课堂的现状如何,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从目前幼儿师范学校英语课堂的现状,谈一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英语课堂创建的可行性。

关键词:幼儿师范;英语课堂;个性化学习;服务型英语课堂

前不久,教育部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普及学前教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亮点。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工作要点》中也把“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研究制订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为工作要点之一。可以说,学前教育将是今后很长时间教育部的一项重点工作,更体现了全社会的需求。搞好学前教育,重中之重是教师资源,而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因此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学校的诸多课程中,英语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对幼师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适应不断发展的幼儿双语教学的需要。

然而,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幼师生素质高低悬殊较大,对不同于一般课堂的英语课堂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所以研究目前英语课堂的现状,认真研究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把握其专业特点及心理需求,强调英语个性化学习,创建服务型英语课堂,才能满足幼师生自身发展需要,进而实现社会的迫切需求。

一、幼师英语课堂的现状

目前幼师英语课堂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和老师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产生亦有许多因素。

从学生方面,笔者在徐州幼儿师范学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摸底测试、谈话等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问卷表数据显示54%的学生喜欢英语,其余46%的学生对英语的感觉是一般甚至不喜欢。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为注意力常常不集中,有的讲话,有的睡觉,有的看小说。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一部分是因为对英语课不感兴趣,另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历来学习习惯差,无论什么课都是混时间的样子。教师如果总是去训斥这部分学生,就会影响上课进度,如果不管,教师又会因为看不下去而很生气。

(二)调查问卷表数据显示65%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学习英语,而不知道英语学习过程中哪部分是基本技能,哪部分适用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纯粹就是为了考试过关,能顺利获得毕业证,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激情。因此,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调查问卷表数据显示85%的学生不会购买相关英语书籍,课堂笔记情况也较差:都有记笔记占5%;一般有记笔记占14%;较少记笔记占70%;没有笔记占21%。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灵活,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一时还难以扭转。没有能够做好短期和中长期学习规划,没有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做好个性化学习的构思。

同时,从教师方面,通过听课、交流、反思等方式,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变化

根据笔者深入幼师英语课堂听课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英语教师课堂上采用的都是讲授法。平日的课堂上,大多数的英语教师把课堂45分钟中的35至40分钟花在了讲生僻词汇、短语、语法项目、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上面,在这期间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的听讲。剩余的时间中还要除去阅读、书面作业等花费的时间,能够真正用在口头练习上的时间很少。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薄弱,不适合进行口语实践,在学生所进行的极其少量的口头练习中,也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类能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类型,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思考和创新。

(二)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更新较慢

在幼师学校,教师不必像初高中教师那样为了升学率而努力拼搏,这样教师的压力就减少了许多。在压力不大的状态下,能够选择自己主动更新教学理念的教师实在是不多。大多数幼师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常规的培养,而忽略了对教学理念与技能的培训。组织得最多的教学交流也就是在校内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而许多教师去听课也只是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三)教师之间缺乏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多数幼师英语教师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或封闭在自己局部的教学经验里,很少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互相学习。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形式也很单一,主要就是校内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可是校内教师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试想:一位在一所幼师学校教书三十年的教师如果总是用这唯一的方式来交流,那么这位教师教学经验的提高能达到什么程度呢?幼师的英语课堂上又能有多少创新,能培养多少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

(四)课堂上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与行为

英语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师是在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语言,语言中更多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如果教师只把自己放在高处,不去树立服务意识,不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举步维艰,无法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民主的学习行为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与判断,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有选择学习的'机会,在个体关怀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英语课堂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幼师英语教学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积极创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课堂。“服务型”的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学习英语服务,应该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的主体地位应由以往的教师转移到学生。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和提高使用英语能力与技能的助手,成为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服务者。服务型课堂应该关注以下特点:一是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满足其自主发展需要;二是服务型英语课堂的特质;三是教师的服务意识行为和课堂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满足其自主发展需要

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测试成绩、调查和访谈结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为高分组,有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性格外向;B层次的学生为中等组,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学习动机较强,性格活泼开朗;C层次的学生为低分组,几乎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性格内向。每组包含3层次,每层次2名学生。教师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每次活动的任务分配和记录,并在学期结束时总结小组成员表现,给出评价等级。小组长被告知组内成员的性格特征、英语基础等信息,要求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充分考虑组员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关注每一层次的组员。在教学准备中,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教学中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次课堂上都有不同的收获。根据发展需求配以相应课堂任务,从中各取所需,发挥特长,提高能力。

(二)服务型英语课堂的特质

服务型英语课堂区别于一般英语课堂,它应该具有一些独特的特质。服务型英语课堂是一种英语教育意识、师生角色、教学责任的转变与演进,其核心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帮助与服务。

(三)教师的服务意识行为和课堂教学模式

三、结语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是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因此,建立主动学习的机制,抓住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共同创建服务型英语课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位英语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卜庆艳.个性化发展与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实践探讨[J].时代文学,2008(15).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田金美.大班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课堂管理研究及其实践[J].科教文汇,2009(23).

[4]宋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个性化学习的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6).

[5]何娜.幼师英语教育中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

篇4:影响医德档案管理因素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医德医风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若干解决的方法,以期为医德档案管理做出新的探索。

[关键词]医德医风;档案管理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医德医风档案是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德实践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建立医务人员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德医风档案的建立和应用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医院作为奖优罚劣、评比先进、晋升职称、聘任时的重要依据,与人事档案有同等利用价值,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对加强廉洁行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医德医风档案的管理现状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

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医德医风档案的作用了解不够充分,对医德医风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甚至理解扭曲、观念模糊。

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有不规范现象,导致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滞后,不能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制度不健全。

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导致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内容不详实,档案的建立及更新整理不及时。

不能做到档随人走、档如其人,容易产生有档无人、有人无档现象。

三、内容不全面。

档案内容只局限于自我评价和单位评价,没能将群众评价、社会评价融入到其中,致使档案不能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

对于管理而言,把握好医德档案迈向科学发展道路的主要因素有:定位、资源、服务。

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医德档案管理制度的定位,二是医德档案管理制度的定位是否准确。

若定位于一个内容单一、重复、不具有个性化记录和记载的内容制度,是毫无意义的,资源包括医德档案资源的广度、精度和组织方式;服务涉及医疗档案工作管理者提供医德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查询等功能。

其次,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必须拥有自己的档案资源和服务。

因此,医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主要从制度的定位、资源建设与服务三个方面入手:

1.依据管理制度准确定位,建立医德档案的基础

确立医德档案正确的发展方向,不仅需要医疗档案工作人员的不断实践和探索,还需要有管理制度的准确定位。

制度的定位就是确定档案的特征、特定的使用场合及其特殊的使用群体和特征带来的作用。

根据工作职责,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内容进行细分,作为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和人事调整和任免的重要依据。

落实到具体负责部门和责任科室,将每位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情况定期由各责任科室通过院域网络递交档案管理部门,并在医德档案库中确认。

同时,引入领导监督机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更新观念,不断加强对医德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继续积极主动地将医德考评归档纳入议事日程,为做好医德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加强资源建设,提高医德档案的实用性

医德档案的资源建设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即:要充分实现档案的实用性,使医德档案工作不仅成为推进医院职工医德医风教育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有形载体,更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2.1拓展医德档案资源的广度。

管理工作中,档案资源的范围应基本涵盖医德档案的自我评价、社会监督及本院医德评价、上级主管部门评价等方面,以保证录入文档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与适应性。

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判定医德档案的`资源范围。

2.2加强医德档案资源的精度。

与其他医疗档案相比,医德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医德档案在资源量方面急剧增长,医德档案的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对档案资源的精度要求不言而喻。

我们要认真、及时,采取平常搜集与集中收集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日常原始材料的积累。

收集时,要鉴别真伪,去伪存真,保证医德档案真实反映客观现实情况。

2.3优化医德档案资源的组织模式。

医德档案资源的组织模式应主要放在整章建制、明确职责方面。

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构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责权统一、执行、监管互相配合和制衡等方面实现科学优化的设计和业务、资源整合。

3.对医德档案管理服务与完善的若干思考

3.1依据归档范围进行收集和整理。

准确设置医德档案的文件流转与归档管理的文件捕获点,按照原始顺序进行整理,其大致步骤有四:一是盘点已有的医德档案管理系统。

二是实现存储的系统性整合。

三是根据档案的价值确定服务级别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整理。

四是实现正确说明档案的原始联系。

了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文件组合的变化,应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丰富和发展来源;对于需要长久保存的医德档案,备份复制,以防止信息流失。

3.2加大医德档案高级检索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医德档案管理的技术依托是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医院内部局域网管理医德档案,对其逐步开发高级检索功能,实现医德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医院领导直观、快捷掌握医务人员的状况,有效提高医德档案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更好服务于医院管理的总体目标。

3.3拓展新的服务功能。

拓展新的服务功能可以针对医德档案的服务项目加以开发。

首先,开展活动,通过参观档案馆中的荣誉档案、名人档案等,激励广大医护人员以本院名人的医德为榜样,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救死扶伤的职责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开设开放式评论栏目,任何患者均可在网上对医护人员进行评论,审核后,对发表评论的患者给予及时回复,保障患者的知情权,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医德档案知识的普及性宣传教育,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医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鲁超;影响医德教育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06期

[2]王志发,杨健;规范医疗服务,强化医德教育[J].现代医院管理;04期

篇5: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探讨论文

建筑工程中的经济管理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另外,随着当今建筑行业高速发展,不但需要加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需要结合经济管理和施工管理,以保证建筑工程在满足国家标准与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最大化的获得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影响因素

1.1人力资源

(1)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管理核心是经营型项目管理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工程内部的行政管理、工程投标、人事安排、工程项目的商务谈判及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事宜,并直接负责企业管理。(2)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施工执行人员,他们负责安排项目各个专业的管理人员、各工种技能的施工人员、材料计划及项目资金、项目施工的进度执行,并直接负责工程项目各项管理。(3)各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是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各个工种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主要负责管理质量监督、各专业技术和各工种的施工人员,并直接对工程质量与项目经理负责。(4)各工种的技术人员是项目施工各工种施工专业人才,他们主要任务是负责落实和把关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并直接对工程质量、各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负责。

1.2资金配备

在工程进行的前期阶段,通常项目资金的需求较大,主要原因是需要提前购买大量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与设备,一部分的项目甚至需要垫付资金施工;而在中后期,一般有业主按工程进度付款,并逐步偿清了前期的费用,只有较小的资金需求如项目管理费,人工费和少量材料费。另外,由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易发生突发事件,所以有必要准备一些备用资金。对于具体资金数目可以按照工程造价或现场的关系处理难度决定。

1.3施工技术

首先要考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特点的情况,进而针对专项施工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合理调配企业中的财、物或人,有效的对时间节点进行把控,优先采用新技术与配套技术,促使项目施工顺利进行,节约项目资金,保证施工进度。

1.4施工机械

在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中,采用机械设备可以显著的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更合理的配置机械设备和施工组织与施工现场,明显的缩减人力资源成本。另外,确保进场设备合格、严格1关注设备使用是否合规与安全,也可以更加有序的进行建筑工程的项目与设备管理工作。

1.5材料的配备

(1)必须重点监控影响工程结构安全的A类材料和影响建筑功能与质量、数量巨大,有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危险的B类材料。并且要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取样,可以追溯要求。

(2)要每个月编制材料的采购计划,周密、详细且有序的安排材料的采购,以确保有高质量材料可以准确,及时的进场,并有效的节约工程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周转准确到位,活动最大化的效益。

2、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缺少重视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基础问题之一便是意识问题,就当前的情况看,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的领导者缺少对成本管理的重视,致使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相比关注成本管理更注重工程项目能否保质保量完成,忽视施工中的经费超出预算的情况,因为施工的经费一般是有上级拨付的,与他们自己的利益无关,控制工程成本也不会让自己得到任何利益,因此,很多领导人员仅仅关注工程质量与进度而忽视成本管理工作。

2.2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中,经常可以看到工程定额的现象,根据管理的权限和其主管单位一般划分成地域性、行业性、全国性与单位性等类别。比如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应由该政府发放工程定额,省定额站会发放地域性省工程定额。不同部门一定会发放不同程度的定额,从而产生不同的施工要求,定额执行中也常发生这种情况。另外,定额单位通常不能选择定额执行,同时上级单位不能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因此,管理工作不健全也会直接的影响该项目工程施工进度,从而容易发生工程误工的情况。

2.3招标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与施工图纸不符

按目前的情况看,一般业主会在工程的设计初期展开工程招标,从而能够更快的完成该项目工程的施工建设。但在图纸设计时,一般不会包含施工的整体内容,因此很难达到施工方的预算与预期单价,很容易在进行实际项目施工中,经过对比并修过之后图纸内容和数量与最初设计的图纸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同样有可能被投招标过程中的工程清单漏项影响。另外,建设方在计算限额的投招标过程中,施工企业也有可能因设计图纸不够详细或者设计较浅从而承担一部分风险。

3、完善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相关措施

3.1优化管理机制

在优化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时,要确保可以满足下面两种需求:(1)全面性,这需要考虑各个参加项目工程建设的单位的利益,从而更加完善健全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必须采用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与规范,强化各个参建单位的'相互合作,从而更好地对建筑工程的项目实施管理。(2)有效性,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的管理中,要制定具备合理性与科学性特征的制度与标准,同时需要依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保证管理机制制定的管理机制行之有效,从而避免发生管理机制的虚拟设置。

3.2提高投标水平

建筑工程的经济管理中,投标的报价水平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经济的、合理的选择工程技术设计方案,还要根据合同的要求和工程自身的特征及对应质量标准,设计出可以满足实际项目需求的工程施工方案。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结合建筑方自身的管理水平,测算工程的施工成本。另外,要作出相对合理的报价,该报价要充分体现建筑方自身的技术优势,全方面考虑工程施工的风险,加强技术管理与治理监督的力度。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发现施工图纸出现问题,必须立刻联系设计单位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3采用合同管理

经过合同管理,可以有效的维护建筑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制定项目合同时,企业要严格的监督和审计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询报价和招评表,从而避免因合同错误而造成损失。在签订合同时,要保证该合同条款是经过双方的协调统一的基础上签订的,而且还要确保双方的地位平等。另外,完成合同的签订后,若发现存在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施工方需要及时报告或这通过法律来解决。

3.4积极协调管理中各方矛盾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前,相关的单位应该制顶相关规定,从而明确工程建设各方应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而避免以后发生矛盾。同时,相关的单位需要负起责任对建筑工程有效的进行管理。各单位在各尽其职的基础上,要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配合,以保证顺利展开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结论与建议:总之,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想要增加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获得更为长远的前景,必须要完善经济管理的工作,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减少资金的浪费,最大化的获得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成威.关于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点分析.中国外资月刊,2013.[2]李瑛.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点问题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

篇6:血液检验影响因素论文

血液检验影响因素论文

血液检验影响因素论文【1】

摘要:血液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

实际检验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客观与主观干扰因素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本文详尽深入地剖析了生理、药物、饮食、时间、运动、烟酒、体位、部位和运输存储等各因素对血检的影响和控制,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验;生理因素;临床应用

1 引言

血液检验主要有生化检验、血常规和免疫检验等几种,其中血常规最常见,包括检验血相、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等。

非常细微的因素干扰都会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医学检验是一门极其严格的科学,检验结果的偏差,会对患者的后期治疗产生误导作用,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极大。

把握住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理,找到其对策,可以使检验结果更加精确,使后期治疗更卓有成效。

2 影响因素剖析

生理因素:男女性别的差异可影响某些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如肌酐、肌酸肌酶的指标,男性大于女性。

患者验血还应考虑患者的生物钟规律,为了避免结果异常,一般应在患者空腹约12~14小时后才能开始采样检验。

在检验前喝水会起到稀释血液的效果,使血色素、红细胞偏低。

最好在化验前3天不要吃含脂肪或蛋白质太高的食品,化验当天早晨应空腹,但可以喝一定量的白开水,到医院休息15~30分钟,情绪稳定后再抽血。

此外,年龄、人种的差异,各项指标也不一样,婴儿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比成人是很高的,胆红素的水平也极高,胆固醇的含量也随年龄而升高。

黑人的脂蛋白、维生素B12等比白人高很多,但白细胞偏低。

饮食因素:如进食含脂肪食物后易形成脂血,高蛋白饮食可使BUN升高;碳水化合物可使血糖升高较快;饮酒可使血液中的酶活力增强,如会使谷氨酰转肽酶、胆汁酸的检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用餐后检验,患者血液中的ALT、BNU、Na、GLU等指标会有明显的上升。

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小时。

但过度空腹,若达24小时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

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

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

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

时间因素:临床研究表明,激素水平分析的检验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如女性的月经周期对她们生殖激素的检测影响较大,在女性月经的经前期和排卵期,其胆固醇的检测值分别处于最高及最低值;此外,在经前期,其纤维蛋白原检验值达到最大,在排卵时,其血浆蛋白则会减少。

经前期女性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略高于男性;女性在月经期,血磷、铁的浓度会减低。

注射器和容器必须干燥,抽血后将血液徐徐注入标本容器,否则可能导致溶血。

溶血标本不仅红细胞数减低,红细胞比积也降低。

另外还存在季节因素,甲状腺含量夏天比冬天低,冬天因为气候较寒冷,如果不经准备就进行采样检验,结果很可能会出现异常,所以冬天检验时,要保证患者温暖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药物因素: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可影响酶类检测,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肾上腺素可使胆固醇结果升高,一些抗肿瘤药物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1.5万多种药物对检验有干扰作用,众所周知,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白血病制剂、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大小不一的影响,甚至几片常用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

所以,为了避免药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般在采集血样检查之前要尽量让患者暂停服用相关药物;如果不能停用,则应了解相关药物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运动因素:人体各种血细胞参数在人体不同的活动情况及不同的生理状态影响下,其检验值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

丙氨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达180%,而乳酸则可增加至300%。

受到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一些肌肉有关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

此外,进食或饮水会对患者血液产生生理性的稀释作用,RBC和Hb检测结果就会有所下降。

因此对于非急诊患者最好固定某一时间进行检查,以尽量减少不同生理状态和活动情况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烟酒因素:研究表明,吸烟对患者血液学方面的影响较为显著,它会使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增加,而嗜酸粒细胞数目减少。

此外,吸烟者的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到8%。

吸烟瘾大的人,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

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烟者为多。

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增加。

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GGT)亦较不饮酒的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

体位因素: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坐立位的静脉渗透压比卧位大,部分水会由心血管系统转移到间质中去,因而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

由于体位的因素,不要让病人自己到检验科来采血做血常规,或复查红、白细胞计数,以免体位引入的误差。

部位因素:验血时针扎在哪个位置,都可能影响某些检验项目的准确性。

扎手指时,由于针在表皮造成创伤面,血小板便一拥而上,聚在伤口处,这时检验出的血小板数值就会偏高。

而选择抽血比扎手指结果更准确。

这是因为针头直接在静脉血管抽血,扎针位置比较深,所造成的误差相对小些。

运输存储因素: 采血完成后,应尽快处理,减少运输和贮存时间,时间越久,误差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细胞的代谢活动,光学作用,蒸发和升华作用等均会使血液变质。

血样贮存时,避免蒸发作用的发生,容器应封闭,温度要低,但不能深度冷冻。

3 小结

实际血液检验过程中往往存在众多干扰因素,对血液检验的准确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详尽深入地剖析了生理、药物、饮食、时间、运动、烟酒、体位、部位和运输存储等各因素对血检的影响和控制,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2):77-78

[2] 庞绍新.临床血液检验中的2种不同细菌鉴定法应用分析[J].医学检验,2012,3(12),152-153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2】

【摘要】目的:分析与总结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的进行。

篇7: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因素论文

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因素论文

【摘要】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许多,本文认为可分为四大因素:激励因素、阻碍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四大影响因素作因子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简便有效的基础,也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创业 大学生 因子分析

一、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存在于:新产品和服务、新生产方法、新原材料、新组织方法、新市场。同时他还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创业机会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变革,这些变化使人们可以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使人们能够以更有价值的方式做事。

Kolvereid和Isaksen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创业者所具备的能力进行研究,其中对18个测量项目进行提炼,获取了四个维度:机会识别、投资关联性、冒险和经营管理。

范巍和王重鸣探讨了个体的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背景等因素对其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创业倾向与个人特征(如外向性、责任认真性、经验开放性和自我功效感)、环境因素(如创业成就感、仓业经济回报)以及背景因素(如学历、专业、年龄、家庭结构等)有关。

李永强采用多变量测量方法将创业意愿分为责任性承担与非责任承担意愿,并且用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来探讨其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到创业意愿的标准路经系数分别为:0.430、0.289和0.136。

马淑文对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创业的九大因素进行排序,实证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依次是:商业机会,包括市场需求和获利能力分析;创业团队,包括创业带头人和团队的整体素质;流动资金的充裕性以及其他财务、资产等创业资源。

二、大学生创业的四大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综合,结合对大学生的访谈、调查,总结出对大学生创业影响比较大的四个因素:激励因素、阻碍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对创业意识产生影响,其相互作用见图1。

1、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鼓舞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来源,是正面的力量。可以让学生产生创业的冲动,促成创业行为的发生。本文对激励因素设有十项:自己当老板、实现梦想、挑战自我、满足成就感、挣很多钱、提升社会地位、解决个人就业、自己支配时间、掌握自己的命运、为社会做贡献。

2、阻碍因素

阻碍因素是对创业的阻力,会迫使大学生放弃创业的念头。本文列出以下十项:创业风险大、未来无保证、担心负债、害怕失败、信心不足、困难太多、缺乏合作伙伴、缺乏资金、难以坚持、缺乏好项目。

3、能力因素

能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个人素质要求,有先天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本文认为有十一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心里调节能力、洞察力、乐观情绪、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冒险精神、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合作能力。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它三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列有十二项:实习(打工)机会、有指导老师、有创业课程、校方提供启动资金、有风险投资商、获得家庭的资助、获得家人的鼓励和指导、社会对创业的.鼓励、校园文化对创业的鼓励、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国家的经济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降维因子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

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项目为:性别、家庭所在地、直系亲属是否有经商、对创业的兴趣、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后两项为5分度量(5分代表最强烈,1分代表最不强烈)。前一部分主要是想了解性别、家庭所在地(城市或农村)、家里是否经商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否产生显著影响。第二部分是四个因素的调查,仍为5分度量(5分代表最强烈,1分代表最不强烈),给每一个因素下的项目赋分。收集数据后采用因子分析,通过降维进行归类。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其发放调查问卷94份,全部回收,均为有效答卷。

四、数据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1)性别因素的影响。采用levene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测量性别因素对创业兴趣以及创业可能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对创业兴趣的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00<0.05,因此可以认为男女生在创业兴趣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同样的,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分析,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04<0.05,因此男女生在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上也有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性别差异对于学生创业的兴趣以及毕业后创业的动机有着显著的影响,男生相比较而言有着更加强烈的创业愿望。这样的结果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般中国的社会观念倾向于男性负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求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并以此作为衡量标准;而对于女性则更多要求家庭上的美满。所以男性更有通过创业实现社会认可的强烈欲望。

(2)家庭所在地的影响。通过相同的统计方法,可以得到家庭所在地所产生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创业兴趣的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52>0.05,所以家庭所在地对创业兴趣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样,在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上,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54>0.05,因此认为在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学生来源于何处并不会对其创业兴趣和可能性产生重要影响。

(3)直系亲属是否经商的影响。同样在此方面作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两个t检验统计量均小于0.05,说明在这两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亲属中有经商的学生比没有的学生,有着更大的创业兴趣和可能。亲属中有人经商,会对学生从小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榜样的效应,同时还能对学生提供商业的知识和经验,方便其创业。   2、激励因素分析

对激励因素的10个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并分类,结果见表4和表5。

从KMO的检验结果来看,该因素基本上可以作因子分析。10个因子可以降维为4个因子。其中自己支配时间、为社会做贡献、掌握自己命运、解决个人就业、提升社会地位可以归为一类,称之为工作保障因子;挑战自我、实现梦想、满足成就感可以归为一类,称之为自我实现因子;第3个是挣很多钱,可以归为金钱因子;第4个是自己当老板,可以归为当老板因子。由此可以看出,在激励因素中,对金钱的渴望和对成为老板的渴望占有显著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因子。

3、阻碍因素分析

对阻碍因素的10个因子作因子分析。结果见表6和表7。

从KMO的检验数据来看,阻碍因素适合作因子分析。共能归纳为2个因子:前4个因子创业风险大、未来无保证、担心负债、害怕失败可以归为一类,这些都是由创业自身所带来的,具有内在规定性,所以可以称之为固有风险因子;后6个因子可以归结为一类,它们涉及的主要是对创业所给予的支持,所以可称之为支持风险因子。任何创业都有其固有的风险,这是人们创业的主要障碍,而缺乏创业支持是人们创业时必须克服的另一个大障碍,前一种障碍人们都有意识,而后一种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比较难以把握,所以更加难以逾越。

4、能力因素分析

能力因素列有11项,同样作因子分析,结果见表8和表9。

根据KMO检验可知,该因素适合作因子分析。11个因子可以归为3类。前5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它们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情绪和行为,可以称之为亲和能力因子;其后的4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称之为领导开拓能力因子;最后2项可以归为学习获得能力因子。从这三类因子可以看出对创业者能力的要求,首先要创建一支创业队伍,汇集志同道合的伙伴,这要求有洞察了解人性的能力,相互合作、包容的心怀,将他们凝聚成一个有所作为的团队;然后要有前瞻性,向这个团队指出前进的方向,将他们的思想统一,面对风险也毫不动摇,努力达成目标;这些能力并非天生的,都是靠后天的实践逐步获得培养出来的,所以学习能力(既有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在实践中的学习)是创业者必备且最为关键的。

5、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共有12个因子,作降维分析,结果见表10和表11。

KMO的检验数值为0.79,适合采用因子分析。环境因素可以归为3类因子。前4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称为社会经济环境因子;其后5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称为人文环境因子;最后3个可归为一类,称为资本供给因子。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很大,对上面的3个因素都发生作用。社会经济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创业的经商环境;人文环境因子体现了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支持;而资本供给因子是学生实现创业行为必备的资源环境。

五、结论

1、基本情况

男女生在创业的兴趣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创业兴趣明显比女生高。这可以看出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此产生的影响。其实有许多创业项目对女性而言是有优势的,尤其是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有必要注重对女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鼓励她们勇于创业实践。在地域方面,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无显著差异,说明现今资讯的发达,人员的流动,使得城乡差别在此已无显著影响。家庭成员是否经商对学生的创业兴趣有显著影响,家中有经商的学生其创业热情更大,说明家庭的熏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2、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被归结为4个因子:工作保障因子、自我实现因子、金钱因子、当老板因子。其中后2个因子表现突出,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以金钱衡量成功,以当老板衡量社会地位。这成为对大学生创业最直接显著的推动力。

3、阻碍因素

阻碍因素被归为2类:固有风险因子、支持风险因子。创业肯定有风险,走这条路必定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所以创业的人比找一个工作、求一个饭碗的人要少得多。固有风险与支持(系统)风险是相联系的,支持系统的强大不仅能降低支持风险,而且也能有效地降低化解固有的风险,从而降低阻碍因素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心,如何寻找合作伙伴,如何培养自身的毅力,这些都是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所应考虑的。

4、能力因素

能力因素归纳为3个因子:亲和能力、领导开拓能力、学习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最为重要,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多意味着要在干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其它能力,尤其是领导和前瞻能力,以一颗创业的心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习发现商机,调查市场,了解消费心理,整合各类资源,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3类: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资本供给。大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人为环境则有较大差异。人文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环境,涉及家人的关心和资助;另一类就是学校环境,包括开设创业课程、老师指导、实习机会等。笔者通过有关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发现,创业课程和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产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人文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此方面校方和老师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很多,相互之间作用复杂,每一个因素又有众多因子,所以本文对这些因子进行降维分析,简化结构,探析它们内在的相互关联性,也为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分析也对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工作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创业,创造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开展创业竞赛,帮助学生编写创业计划书,选择优秀的创业计划,给予资本资助,促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而老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利、课题等资源,组建一个创业团队,带领学生一起创业,共同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大学不只要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更要培养出未来的创新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Schumpeter J.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redit,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 Cambridge M.A:University press,1934.

[2] Kolvereid L,Isaksen E. New business start-up and subsequent entry into self-employ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6).

[3] 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工效学,2006(12).

[4] 李永强: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5).

[5] 马淑文:大学生创业关键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3).

篇8: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论文

人力资源属于艺术形式之一,且具有实践性,形成组织的主要成员为员工,由于个体差异使得员工也存在诸多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且依据划分因素有十几种类别,因此其选择因素也比较多。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类型在

人性假设分析基础上沃尔顿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划分,其一目的为控制成本,属于控制型;其二为注重将员工承诺提升,属于承诺性。而在人力资源哲学基础上分析,戴尔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3种分类,其一为投资型,其二为参与型,其三为使用型。

二、企业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的考虑因素

(一)战略

企业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指导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以及对于资源的配置企。同样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一定要坚持战略导向,且对调整与整合方式予以使用,确保如下三点:①在人力资源模式选择应当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匹配;②确保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一致于组织纵向管理职能需求;③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与组织结构未来调整、外部环境改变相适应。由此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一定要充分结合企业战略,若该模式不契合战略,则该模式不仅不会贡献于企业发展,还会消极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将战略作为主要因素。

(二)规模

对于企业而言其规模包含资产额数量与员工数量。若企业有较小规模则通常不会有较多员工,且有简单的内部结构,难以有效规避企业风险,资金有限,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方针与规章制度。而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过程中企业也会对主营业务予以拓展,在生产逐渐多元化,增加组织层级结果,企业亦会相应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完善与规范,进而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所有制

企业制度差异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需生存压力较大且竞争激烈,为与顾客多样化需求与市场发展充分满足,需对组织资源能力予以快速调整,不仅要提升员工待遇还要将工作效率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如何将管理成本降低。而对于外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国家长时间给予政策扶持,故而相较于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意识以及素质方面均更优良。由此基于所有权角度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民营企业可选择混合型,国有企业可选择控制型,而外资企业可选择控制型。

(四)生命周期

对于社会组织与自然生物系统而言都具有发展历程,而随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与出现的改变,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该相应改变。比如在刚开始创办企业时,通常企业朝气蓬勃,但是资源有限,此时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保障为人才,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应将吸引人才作为工作重点。恰恰在该阶段由于企业资金较少,部门设立简单,甚至都没有设立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主要通过管理者相对主观的意愿吸纳人才,自然在这一时期难以实施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比如建立系统性的人才开发与培训活动。企业逐渐成长后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扩大,此时企业需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健全,赋予其统一性与规范性,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由此可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而言生命周期亦为主要内容。

(五)企业文化

基于制度学视角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文化背景不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传统文化将儒家思想作为价值基本取向,包括中庸之道、以人为本以及道德理论等,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人存在主要价值标识为道德,而后家长制观念带来领导观念与家长式领导,中庸之道在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相较于西方文化,我国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美国文化特点并非人治,而是法治,注重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应该努力奋斗,对科学与定量分析予以强调,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市场化配置特征比较明显,故而表现出技术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由此可知,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文化亦为主要因素。

(六)内部员工结构

内部员工结构亦为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核心因素,台湾学者黄英忠认为可先划分员工为不同类型,把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工作意向这两方面因素作为对员工进行划分时的依据,针对划分类型再选取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七)人才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低下时,中小企业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随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高时,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也会较为激烈,企业为了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就需要在招聘阶段投入更多的经费。并且在随后开展的人力资源活动中也需要加大投入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保持员工的忠诚度,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我们不断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分析选择因素,将实践重复性与盲目性尽量减少,进而促使企业更好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增强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

[2]路凡.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经贸,2015(1).

[3]朱代见.浅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4(2).

篇9:浅谈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构建了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维度,其中包括薪酬福利、人际关系、办公软环境、学校制度、晋升发展和领导行为,并据此编制了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低于对领导行为、办公软环境、人际关系和晋升与发展的满意度。

0 引言

国内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条件、工作强度、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收入、人际关系、领导管理、工作成就进修提升、自我实现等方面。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见,已有研究主要包括教师个人背景因素(性别、年龄、学历等)、组织氛围和领导行为、考试压力(升学及统考分数排名给教师带来的压力)、社会参照(教师对职业地位的心理感受)、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等。其研究选择的被试多为大学教师或城市中小学教师,对于高职教师的研究较少。大多采用研究方法是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如因子分析方法、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了解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和探讨其影响因素,认识和把握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整体情况,了解其影响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师工作状态、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效能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1 研究方法

根据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有关研究,初步设计6类问题,组成高职教师访谈提纲,其中包括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晋升发展的满意度、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办公软环境满意度、学校制度满意度和领导行为的满意度。初步编制出含有32个项目的问卷原始稿。

在陕西西安、成阳,选取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等职业院校,按随机原则从性别、年龄、学校进行整群抽样。本次调查抽取了386名在职高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65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总计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回收有效率为91.7%。

所有问卷都是在被试者休息时间分散发放回答的,一般在分发问卷的3天后收回。整个问卷发放及回收过程进行了27天,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高职教师作满意度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2.1.1效度分析

考察结构效度常用的方法是因素分析法。在因素分析之前,还进行取样适当性检验(Kaiser―Meyer―Olkin,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越大,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Kaiser(1974)的观点,KMO的值小于0.5时不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而在0.80以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的陕西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的KMO值为0.891,说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外,Bartlett球形检验的X2值为30t2.28(df=496,sig=0.000)达到显著,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问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本研究参与因素分析的题目总共有32道题。因素分析抽取出6个共同因素,解释总变异的61.245%,表明这6个因素对所测问题有较好的解释率。因素1包括7个题项,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教师对领导行为和领导魅力方面的满意度情况,故根据理论构思,命名为领导行为;因素2包括5个题项,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教师对薪酬及办公环境的满意度情况,故命名为薪酬;因素3包括5个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教师对所共事的同事在工作、为人及人格魅力上的满意情况,故命名为办公软环境;因素4包括4个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师对自己与同事的相处的满意情况,将其命名为人际关系;因素5包括4个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师对学校制度规范的认可及工作方面的满意情况,将其命名为学校制度(其中的项目讲的.就是自我实现方面的);因素6包括5个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自己自身能力提升和晋升方面的满意情况,故命名为晋升与发展,具体情况见表1。

本研究通过因素分析,得出了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由6个因素构成。这与最初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初步表明结构效度较好。此外,根据因素分析理论,各个因素之间应该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根据心理学家Tuker的理论,构造健全项目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在0.30~0.80之间,项目间的组间相关在0.10~0.60之间,在这些相关全距之内的项目为测验提供满意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的项目分析结果表明:题项之间以及题项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基本符合这一要求。本问卷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见表2,表中的相关系数都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由表2知,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204~0.506之间,在0.10~0.60的范围内。这说明各因素既有一定的独立性,说明问卷的区分效度较佳。

2.1.2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系数)作为检验信度的指标。整个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9353,各分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各因素的Cronbacha系数见表3。

2.2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

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上的平均分详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总体情况表明,高职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低于对领导行为、办公软环境、人际关系、学校制度和晋升与发展的满意度。在这几个维度上,相比较而言,高职教师对办公软环境的满意度最高,依次是人际关系、领导行为、学校制度、晋升与发展和薪酬。

以上结果显示:高职教师对办公软环境的满意度最高,其中包括他们对周围同事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学识水平、责任感和品格及修养的满意情况,在这些方面,高职教师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最低的因素表现为薪酬。从我国整体情况而言,教师群体的收入不高,多数高职对他们的收入都表现不太满意。其次,在晋升与发展方面,他们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这与现行高职教师晋升、职称评定制度趋于官本位、越来越行政化级别化有关,致使多数高职教师觉得晋升和发展步履艰难。

3 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陕西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分为6个因素,分别为领导行为、薪酬、办公软环境、人际关系、学校制度和晋升与发展六个方面。本次调查研究程序、内容、结论与理论构想相符合,问卷信度、效度指标良好,可用于对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状况的测查。

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低于对领导行为、办公软环境、人际关系、学校制度和晋升与发展的满意度。在这几个维度上,相比较而言,高职教师对办公软环境的满意度最高,依次是人际关系、领导行为、学校制度、晋升与发展和薪酬。

篇10:幼儿教师良好师德形成因素探讨论文

幼儿教师良好师德形成因素探讨论文

近些年,将幼童倒扔进垃圾桶,疯狂掌掴、踢打幼儿,往女童下体塞芸豆等幼儿老师“瘧待儿童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幼儿园教师师德问题严重性凸显。引导幼儿园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师德管理办法和监督体系等工作迫在眉睫。幼儿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教师个人努力,更需社会的约束。

一、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1.加大教育资源投资力度,提高对教师人文关怀程度

随着办园模式市场化,幼儿园教育成本由财政全额拨款转向财政与个人共同承担,大多数幼儿园管理模式中经营成分开始显现,使得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物质追求,逐渐淡化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首先,幼儿园应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发展方向,摆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束缚,加大教育资源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压缩职业道德缺失现象的生存空间。最后,提高对幼儿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真诚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

2.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在岗培训制度

目前,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师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鲜有实效。首先,幼儿园可有计划地开展师德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其次,丰富师德学习形式,开展讲座、观看电影、外出培训、学习优秀幼儿园教师事迹等形式的学习活动。最后,引导教师主动学习,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做汇报演讲、为教师推荐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的书籍、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不断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师德考核机制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考核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马太效应”,考核项目主要集中于工作业绩,忽视了工作热情、敬业奉献精神、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评价。为了做好师德建设考核工作,幼儿园应将师德考核与教学考核并重,建立分层考核办法,尊重教师自我评价,降低考核的行政色彩;倡导人性化考核方式,注重参评教师心理、感情上的`接受能力;正确对待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师德改进的依据,而不是教师师德问题的证明材料;重视师德日常考核,及时向教师个人反馈考核结果,更好地发挥师德考核效益。

4.建立幼儿教师师德问题监管部门建立教师师德问题管理部门有助于发挥教师素养过程属性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师德问题管理部门成员应该由幼儿园领导、资深幼儿老师,普通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组成,这样既能将师德建设问题与幼儿园发展规划相结合,又能促进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既有利于师德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又有助于提升师德建设的民主性和可信度。此外,还应建立师德档案、考核奖惩办法以及教师失德行为的处罚机制,监督师德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维护公平合理、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1.健全幼儿园教师准入机制

目前,与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相关的法律和办法,偏重于对求职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资格水平的要求,忽视了准幼儿教师师德品质。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幼儿园教师准入机制,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因素加入到教师考核标准当中,制定教师素质综合考核办法,对幼儿教师的技能表现和心理状态做出客观评价,提高幼儿园准入机制的“门槛”作用。

2.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现阶段,教师资格的考察效应被应试现象“格式化”,一种专业人才选拔手段变成选拔目的,教师资格认定单一。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幼儿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基本能力、基本素质。首先,在教师资格认证时可以综合考察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情况,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其次,丰富教师资格证书类别,根据地区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等因素,设立不同类别的教师资格认证等级。第三,对于在幼儿教师队伍中师德高尚、能力出色、贡献突出的教师,可在教师资格重新认证时提升其教师资格证等级,打破教师职称制度对教师职业阶梯的唯一决定性。

3.明确幼儿教师法律身份

明确幼儿教师的法律身份,将无形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有形的法律规定,增加师德建设工作的强制性。从日本、德国等国家对幼儿教师的法律保护措施来看,目前,我国对幼儿教师法律身份的认证体系不完整。国家制定的教师相关法律没有完全得到地方性法规的配合,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各幼儿园在明确幼儿教师法律身份方面存在“联系不紧密,层次不分明”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应加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幼儿园的沟通与联系,通过上级部门调研情况、下级部门反映问题等形式,汇总幼儿教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尽快研究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第二,应尽快颁布单行的幼儿教师管理法律,对教师的聘用、编制、待遇、职称评定、职位任免、养老保险等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4.完善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幼儿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办园标准不统一、办园准入门槛低、对幼儿园的行为约束力弱等。为了规范幼儿园建设体系,首先,应该研究各地区办园条件差异情况,划定合理的自主办园区域,最大化地统一幼儿园办园标准,让幼儿园办园过程有法可依。其次,应该提高入园管理要求,完善幼儿园准入标准,使幼儿园整体建设遵循严要求、保持高水平。第三,完善幼儿园办学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苗头,让制度先行于事故。

三、转变社会成员对幼儿教师的认识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前教育受到了国家与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人们还是容易戴着“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有色眼镜审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首先,为了给幼儿教师创造更客观的就业环境,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路等媒体以公益广告、文章、网络短剧等形式展示幼儿园教师真实的生存状况,积极宣传幼儿教师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和光荣事迹,消除人们对幼儿教师理解的误区。其次,积极鼓励群众举报幼儿教师失德现象,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微信平台或者微博平台,及时通报违规事件,让师德建设工作不留死角。最后,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各幼儿园,为幼儿教育建立科学的“说明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培养观念;结合各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教师行为守则,让幼儿教师在良好职业道德的指引下履行其神圣的职责。

四、总结

在依法治国全面加速的背景下,师德建设应该勇于向纵深处“下手”,利用法律这把利器铲除历史积弊,点亮制度这盏明灯,照亮前进道路,为社会道德的整体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幼儿教育社会化”政策的解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42-44.

[2]梁军萍.教师素养的过程属性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37-40.

[3]闫建璋,郭赟嘉,赵英.教师资格定期认定制度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4):39-43.

[4]庞丽娟,张丽敏,肖英娥.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3,(03):31-36.

篇11: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论述论文

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论述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参与主体

本文中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外部主体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机制,不包括政府推广机构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系统外部主体”包括:(1)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品种和技术的来源及培训机构;(2)专业社队:包括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整地、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等专业化服务组织;(3)农业企业:包括种业公司、农资公司、购销企业、加工企业等;(4)核心农户:农技员对应指导的示范户;(5)农民合作组织;(6)普通农户。

基层农技推广参与机制概况及参与度评价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四川和浙江8省所辖的24县开展调查,总共包括99个乡镇农技推广组织,564位县乡两级推广人员。采用1~5分量表数据度量农技推广各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参与度,根据基层农技推广的系统外部主体的不同,“参与程度”指标分解为7个二级指标,包括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参与度、专业社队参与度、农业企业参与度、农民合作组织参与度、核心农户参与度、核心农户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度、普通农户参与度7个量表指标。(二)农技员与系统外部主体的合作概况目前58.24%的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和人员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有项目和课题的经费支持,农技员与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有一定的合作往来,33.24%的农技员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有接触,每年平均能够与专家有2~3次的面对面交流,分别参与6.07个农民合作组织和2.48个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运转,平均与2.69个农业企业有接触,农技员平均负责7.35个村子和58户的示范户技术指导工作。受访农技员认为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参与对技术推广工作有积极作用。与农技员合作较多的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为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和统一供种的专业组织,88.79%的农技员对当地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专业服务组织给予较好的服务,重视程度较高;62.62%的农技员参与当地统一供种的专业服务组织,另外,在育秧、插秧、施肥等环节的专业服务组织也有所参与,而在整地、灌溉、收获环节的专业服务组织参与较少。这是因为病虫害统防统治对产量影响显着,品种选择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农技员关注较多。与农业企业合作的主要为产前的种业公司和产中的农资公司,分别有69.7%和59.6%的农技员与种业公司和农资公司有常规性联系;产后的加工企业和运输企业涉入较少,仅30.81%和4.55%的农技员与加工、运输及其他公司有合作往来。(三)农技推广参与度评价农技员对农技推广参与机制的心理反应通过上述若干方面的7个主观指标来表现。对7个指标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有效农技员样本为368个,Alpha信度系数为0.628,组内各指标信度相对较高,农技员对农技推广参与机制评价数据基本可信。从农技员对各主体参与合作的紧密度评价来看,农技员与产前、产后的外部主体合作和联系较少,尤其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紧密度得分较低(2.19分),与农业企业的联系相对较少(2.34分),反映出农技员对产后的销售和市场仍缺乏关注。农技员与产中的示范户和普通农户联系较多,示范户的参与有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对普通农户的辐射作用较强(4.16分),普通农户也经常主动向农技员和示范户咨询品种和技术方面的信息,说明农户对新技术的需求相对迫切。(四)农技推广参与度的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机制的7个主观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7个指标的KMO检验值为0.679,数据内部一致性较强,累计方差解释度为66.88%。7个指标的数据表现呈现三个维度,第一个公因子主要为“产中合作度”指标,包括示范户合作紧密度,核心农户(对普通农户)辐射度,普通农户参与度三个指标,主要度量了农技推广最基本的.服务主体参与的程度,方差解释度为33.737%;第二公因子为“专业合作度”指标,包括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紧密度、农民合作组织紧密度,农业企业合作紧密度三个指标,度量了农技员面向全产业的服务主体参与的程度,农业企业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专业服务组织参与程度说明了当地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环境,方差解释度为17.426%;第三个公因子是“产前合作度”指标,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度,方差解释度为15.716%。从各公因子的得分情况来看,产中合作度所辖的三个指标得分最高,核心农户作用显着;专业合作度所辖的三个指标得分较低,说明农技推广面向产业和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产前合作度得分最低,尽管与科研教学机构有合作,但合作不够紧密,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供给渠道不畅。

基层农技推广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管理体制对农技推广参与度的影响县编制人员的参与机制较为完善,特别是在产前的“教学科研机构合作度”方面得分最高;从三权管理来看,县乡共管的参与机制较完全的县管和完全的乡管而言表现更优,隶属于乡镇管理的农技员接触农业教学科研单位的机会少,但是在与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参与合作中相对较多;而三权管理归县的农技员则相反,对乡镇农业组织的参与明显偏少。同样,工作地点在乡镇和村的一线农技员除了与高校机构接触的机会较少外,与其他主体的合作均相对较多。(二)农技员个人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度的影响从农技员的个人特征来看,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农技员与专业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合作逐渐紧密,这部分农技员在推广工作中类似于“农业技术经理人”的角色,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熟悉,能通过参与专业化社会化以及产业化的服务为农民提供帮助。高学历的农技员在与教学科研单位合作紧密度的评价中得分较高,这与目前以项目为主线开展推广工作的导向有关,高学历农技员更容易获得项目支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但是其他指标的评价递减。高职称农技员在教学科研单位参与度、农业企业合作度和普通农户参与度三个方面有突出表现。四、结论与政策建议综上,目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参与机制逐渐建立,其中产中合作度指标得分最高,核心农户作用显着;专业合作度指标得分较低,农技推广面向产业和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产前合作度得分最低,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供给渠道不畅;编制、三权管理等管理体制和农技员的从业年限、学历、职称等个人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度有显着影响。建立面向市场和产业化的农技推广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各主体参与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对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农技推广以培养核心示范户为抓手。李立秋认为通过推广体系把技术推广到示范户,示范户再传到一般农户的方式才能使技术尽快进村入户[10]。核心示范户自身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其作为农村市场主体培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作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核心示范户逐渐成为农事服务的代理人,为规模化、组织化和专业化生产提供可能。因此,应把核心示范户的培育作为长期坚持的经常性工作,要将联系、指导科技示范户作为公益性服务人员的一种工作职责和服务方式。二是农技推广应面向产业化。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为农民提供的技术供给过剩和有效技术供给不足两种现象并存,忽视市场属性、忽视产业发展的推广不仅难以开展,且收效甚微。调查显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紧密度得分仅为2.19分(满分5分),与农业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合作紧密度分别为2.34和2.75分,可见目前农技推广的日常工作仍集中在“产中”领域,对与产前、产后等外部主体的合作和联系相对较少。因此农技推广应从关注“生产”环节,转移到关注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全产业上来,围绕大宗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产业块,兼顾国家的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目标,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技术创新、试验、推广和农民培训。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分析影响工程建筑管理的若干因素论文

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探析论文

谈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影响因素剖析论文

浅析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论文

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论文

浅谈监理对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论文

市场需要对电子教育的影响因素论文

陕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男性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