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开元寺导游词

时间:2022-12-01 00:46:06 作者:六安四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六安四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广东潮州开元寺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广东潮州开元寺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精选潮州开元寺优秀导游词

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___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的两大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 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稳的坐着,开元寺的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宝塔,而奇特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伞”。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

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洲感应”。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

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有众多的信众。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

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

篇2:精选潮州开元寺优秀导游词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重建。后虽经历维修但依然保持唐建筑特点。

篇3: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 -资料

我国著名佛教寺院,位于城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时国中奉诏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均以“开元”名之,此寺即其中之一。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至今。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其山门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方丈厅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殿脊以葫芦、雉尾为装饰。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栏板上,嵌有唐代石刻78块,敷演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并刻有猴子莲花等动植物图案,

资料

殿前有1对石经幢上镌《准提咒》和《尊生儿》。殿内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1325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15米,由大小 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6个柱头分别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此外,还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铸造的千斤铜钟、元代的.铜声板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寺内的藏经楼至今还保存着 8大橱乾隆钦赐的雍正版《大藏经》7240卷,内有汉、番、梵对照本,还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连环图卷,其数量之多,资料之全,为国内寺院所罕见。

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不胜其数。

篇4:广东潮州景点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位于潮州市区笔架山西麓,韩江之滨的韩文公祠。唐玄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但他并没有因政治上的打击而消沉,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莱。”便是对他的极高的评价。

这个祠前广场,是修建的。在台阶的中间,有一座古书形式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这两句话,可以说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普通真理!

这是韩祠正门,上面写着“韩文公祠”四字,是1984年胡耀邦视察潮州所留下的手迹。往上看,韩祠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它分成两落,前落是韩祠的主体,后落是侍郎阁,现在让我们沿石级登上去,请大家登的时候数一数到上面一共有多少级台阶,就可以知道韩文公来是多少岁了?

一共有51级,纪念他51岁(是按周岁计算的,如果按古人的算法,应该是53岁)时他百病缠身,且已过50岁知天命之年还受到这样的打击,从京城被贬潮州,困境可想而知,那里(手指江边)是韩文公当时坐船第一次登临韩山的地方面军,前面是韩江。韩文公被眼前美丽的风景所深深吸引,更被潮人纯朴的民风所打动。于是在此种下一棵亲自从中原带来的树——橡木,后来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从宋代以来,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橡木开花的多少,可以预示当年科举考试录取率的高低。可惜到清代嘉庆年间,这棵神奇的橡木枯死了,后人于是在橡木的故地种上了现在这棵木棉树,以缅怀韩公。

韩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最初建在金山,后来迁到州南七里,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才迁到这里,算起来也有八百年的历史了。韩祠的主体建筑,墙面用水磨青砖砌成,砖缝温和紧凑,平直整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何等高超。韩祠现存有历代官员文人所留下的37块石刻。请看上面:“三启南云”‘是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所书,出自苏东坡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之句“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另一层意思是指他一生中曾三次来到广东。

“百世师”为刘海粟所题。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他提倡“仁政”,反对暴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久废了的乡校,还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并起用当地贤士赵德主持教育工作,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大殿正面是根据明朝《永乐大典》所记载的韩愈画像塑成的泥像。韩祠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废几建,每次修建都是当地政府百姓一大盛事,在至今所遗留下来的37块石碑中,有的就记载了修建韩祠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一块是宋代苏东坡写的。如果有兴趣的话,请大家一会儿自己找一找,我们先看这两边一副楹联:

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下联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

上联说他到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官,但逐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都没有忘记他。原来当时韩江生长着一种鳄鱼,经常吞食人畜,是当地的一大公害,韩愈到任后第一件事便是祭鳄鱼。怎么祭呢?据说他在恶溪百边亲自宣读自己所写的《鳄鱼文》,就仿似古代声讨敌人的檄文一样,并一猪一羊投入江中。据史书记载,当时几乎全城百姓都前往观看,场面庄严肃穆,现场鸦雀无声,所以潮州有句俗话叫“静过祭鳄”。说也奇怪,韩愈祭鳄鱼的第二天江水尽涸,于是鳄害从此消失了。为了纪念韩愈祭恶的功绩,后人便在韩愈祭鳄鱼的地方(手指祭鳄鱼台方向)修建了一座祭鳄台,台中树起了一块石碑,刻上《鳄鱼文》全文。

这块明碑的碑文是:“功不在禹下”,出自韩文公自己的文章,本来是韩愈称赞孟子的话,但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赞美他。不错,他来潮州之后除办学校,驱除鳄鱼,释放奴隶之外,还积极发展农桑,修筑水渠,就象古代大禹一样,率领民众疏导韩江,因为当时的韩江叫恶溪,不仅有鳄鱼,而且洪灾肆虐,民众为逃避洪涝灾害而远走他乡,韩愈带头开水渠修水利的创举为后来潮州历代官员带了一个好头,他们都以韩文公为楷模。

当然,“功不在禹下”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那就是:意识形态中的异端邪说也有如洪水猛兽一类的灾害,而治理洪水,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思想界的,关键在于疏导而不能一味地堵塞。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儒家的大师们包括韩愈在内,他们的功绩确实不在治洪水的大禹之下。韩祠左侧的“天南碑胜”碑廊,是当今我国著名书家和政要称颂韩文公的诗文碑刻,可见韩愈的影响力并非潮州一方。

下面让我们一起登上后面的侍郎阁,登高望远,饱览潮州古城的风姿。

篇5:广东潮州景点导游词

潮州,是一个古城,也是一个充满着活力的城市。那里的夜生活,简直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这个周末,借着表哥结婚之际,我和妈妈回了一趟潮州,好好地体验了一番潮州浓浓的生活气息。

古城“牌坊街”,是潮州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到了晚上,整个古色古香的街道都张灯结彩,照亮着一个个不同特色的牌坊。街上人流如鲫,摩肩擦背。每一个小吃店、特产店都灯火通明,背面的古城楼也荧光闪烁,一直持续到半夜三更;街上商店的小喇叭还是滔滔不绝地唱着,___烤摊还冒着缕缕炊烟,丝毫没有一点晚上休息的气息。

当夜色慢慢笼罩了潮州城,晚上八点左右,游客们和当地的民众都会聚集在“牌坊街”,掀起一股股夜生活的浪潮。那时候,正是街上五花八门的潮州小吃最红红火火的时候。香喷喷的蚝仔烙、炸春卷、猪脚圈,热辣辣的牛肉丸汤、粿条汤、馄饨汤,美食的香味吸引了每一个路人,锅铲的碰击声,像美妙的音乐在耳边回荡。街上摩托车川流不息,多人单车伴随着音乐在街道上慢慢地行走着。特产店里更是吵杂声不断,每一个外地的游客拎着大包小包的特产,兴奋地谈论着潮州的特色。

时间慢慢地推移,钟声敲响了十一下,但街上的人们和商铺的老板丝毫没有要“撤退”的迹象。而吃夜宵的人们不断涌进了牌坊街,男人们豪爽地坐在路边,边喝啤酒边吃小吃;女人们则在精品店里精挑细选,寻觅自己喜欢的潮州特产。而这时候,几百公里外的广州已经是一片寂静,人们都纷纷上床睡觉,开始自己的美梦。潮州,真是一个具有多么浓郁生活色彩的城市啊!

潮州“牌坊街”夜生活,真是与众不同,丰富的生活,使这个古城变得充满了活力。

篇6:广东开元寺

广东开元寺

开元寺是我国著名佛教寺院。位于城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时国中奉诏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均以“开元”名之,此寺即其中之一。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至今。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其山门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方丈厅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殿脊以葫芦、雉尾为装饰。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栏板上,嵌有唐代石刻78块,敷演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并刻有猴子莲花等动植物图案。殿前有1对石经幢上镌《准提咒》和《尊生儿》。殿内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1325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15米,由大小 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6个柱头分别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此外,还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铸造的千斤铜钟、元代的铜声板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寺内的藏经楼至今还保存着 8大橱乾隆钦赐的雍正版《大藏经》7240卷,内有汉、番、梵对照本,还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连环图卷,其数量之多,资料之全,为国内寺院所罕见。

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不胜其数。

相关链接:白马寺 龙马负图寺

潮州开元寺小学作文

潮州经典导游词合集

河北开元寺导游词

广东黄埔军校导游词

精选广东概况导游词合集

精选广东黄埔军校导游词

广东的导游词精选

广东导游词的精选

广东鸦片战争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增城白水寨导游词

广东潮州开元寺导游词(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广东潮州开元寺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