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Zer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助子系统【官网】,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助子系统【官网】,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助子系统【官网】
点击进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助子系统
拓展阅读:教师资讯
青海特岗教师招聘公告
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20我省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86名特设岗位教师。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和招聘范围、程序
(一)招聘岗位
今年特设岗位教师的服务学校均在乡镇及以下学校,其中西宁市31名、海东市14名、海西州40名、海南州44名、玉树州29名、果洛州28名 。具体招聘岗位见附表。
(二)招聘范围、程序
此次公开招聘面向本省户籍、本省高校毕业生、本省生源高校毕业生、参加我省“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以及应由我省安置的正常退役士兵(含在我省服役期满的退伍士兵)。每人只限报1个岗位。
公开招聘工作按照发布招聘信息、报名和网上资格审查、笔试、现场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政审、公示、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依次进行。
二、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学历和专业条件
1.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不受专业限制,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限报小学岗位,若所学专业在小学学段没有对应学科招聘计划的,可报考对应或相近的初中学段学科。考生注意:应届毕业生报考的不要求取得教师资格。
2.取得教师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所学专业或本人所持教师资格的任教学科要与报考学科一致;高学段任教资格可报考低学段岗位)。
(三)年龄条件
年龄在30周岁及以下(1985年10月8日以后出生)。
(四)藏汉双语条件
报考藏汉双语学科的,须具备用汉语和藏语授课的能力。
(五)不得报考的情形
1.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经招聘为特设岗位教师的,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不得报考。
2.符合报名条件,但仍在全日制普通高校脱产学习且在2016年12月31日前不能毕业的,不得报考。
3.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以及法律规定不得聘(录)用的其他情形人员,不得报考。
三、报名方式和时间
本次招聘采用网上报名、网上资格审查和网上下载打印准考证的方式进行(特设岗位教师报名时不需要缴费),报名时间为2016年10月8日9时-10月14日24时;报考人员请提前准备好宽114-150像素、高156-190像素、大小不超过20KB、类型为.jpg的近期正面免冠照片电子文件,登录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www.qhpta.com),详细阅读网上报名须知及诚信承诺书,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完成报名工作。
考生注意:报考玉树州小学“藏语文(康巴语)”岗位的,要求在报名后进行康巴语测试,考生需持本人有效二代身份证到青海师范大学理科教学楼二楼201室、202室(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38号)参加康巴语测试,测试时间为10月15日和16日,测试不合格的于10月17日可根据本人自愿改报其他符合条件的岗位。每天测试的时间为上午9:00-11:30分,下午14:30-17:30分。注意具体测试地点和相关要求如有变动,将在省人事考试信息网另行通知,务请考生随时关注。
资格审查将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不符合资格条件者,将随时取消其招聘资格。
四、考试时间、地点及内容
1.笔试参加下半年全省事业单位统一考试,笔试时间2016年10月29日(星期六),特设岗位教师的笔试考试地点设在西宁市,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笔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职业能力测验,占笔试成绩的20%;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占笔试成绩的20%)和专业科目(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教学论,占笔试成绩的60%)。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3.按照招聘岗位与进入面试人员1:3的比例,确定进入现场资格审查的人员名单。由省教育厅进行现场资格审查,主要审查考生的身份证、户口证明、毕业证件等条件。
4.特设岗位教师面试工作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统一组织。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按照教师资格认定的有关要求,采取说课等方式进行。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5.招聘岗位数与参加面试人数达不到1:3比例的,将视笔试、面试情况研究决定是否聘用。笔试单科缺考的不能进入面试环节。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和考试总成绩均保留两位小数。
五、优惠政策及待遇
1.根据有关规定,参加过青海省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毕业生(特指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两所院校的顶岗支教实习生),凭省教育厅颁发的顶岗支教实习证书,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参加青海省“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凭省级相关部门的证明,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2.特设岗位教师服务期为3年,服务期内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服务期满1年后,可按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要求申报评审职称。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且本人愿意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编制内正式聘用。
六、其它事项
1.报名确认成功后,考生在笔试前3天登录青海省人事考试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中如遇问题,请与省人事考试中心技术部联系解决(联系电话:0971-6166319)。
2.总成绩并列处理。如考试总成绩出现并列的,优先聘用“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高校毕业生;若不能确定的,按笔试成绩高低确定;笔试成绩也相同的,按专业科目成绩高低确定。
3.2016年应届毕业生必须在现场资格审核前提供符合岗位条件要求的学历证书,否则取消招聘资格。取得国外学历证书的应当有国家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
4.户籍时间认定。按我省户籍条件报名的考生,在我省落户时间应在12月31日前。
5.往届毕业生报考的,招聘岗位专业(学科)类别划分参照《青海省公务员招录专业设置分类参考目录》执行。
6.双语测试。报考标注为“双语岗位”的考生(不包括藏语文岗位),面试时要同时测试藏语和汉语的表达能力。
7.报考“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的,笔试时必须用现代汉语答题,报考“中小学藏语文”教师岗位的,笔试时必须用藏语答题,否则不计分。
8.体检项目、标准及操作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规定。
9.公开招聘期间,考生应当随时登录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www.qhpta.com),详细了解招聘全过程的有关通知要求。
10.本公告的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和我省现行相关招聘政策规定执行。本公告招聘信息如有调整变化,按在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最后发布的为准。
咨询电话:
省教育厅 0971-6310741(教师工作处)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0971-6304470(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省人事考试中心 0971-6139342(考务部)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青 海 省 教 育 厅
2016年9月30日
更多
篇2:江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
江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已经建设完成,现在进入教师信息录入和校对环节!各位江西省的老师可以点击以下入口进入江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进行录入信息和校对信息工作!
点击登入>>>江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部分简明操作指南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6〕3号)和《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赣教师字〔2016〕28号)要求,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在上海、江苏和甘肃前期试点基础上,今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署启用教师系统。
一、目的意义
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目标任务
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成立机构
组长:林昌盛
成员:项震 周海云 余德水 吕金仙
系统管理员:叶机敏
信息管理员:林德声
培训管理员:周海云
信息查询员1:余德水
信息查询员2:吕金仙
四、校级培训(培训笔记)
(一)培训对象:萃始小学在编教师。
(二)培训时间:2016年10月21日(本周五例会后)
(三)培训内容(注意事项)
1.时间节点:2016年11月15日前教师登录子系统自助录入完成相关信息。
2.采集对象:本校在编所有教师(代课教师不录)。
3.采集方式:学校信息管理员根据教师个人身份证生成帐号及密码,发给教师自己登录填写。
4.登录网址:js.jxedu.gov.cn/(最好用火狐浏览器)。
5.教师登录“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第二行入口,不要登错入口,密码错用三次自动失效),然后系统提示你修改密码(数字、字母、符号组成的8位数以上密码),修改后一定要记住,否则都来重置密码很麻烦。(本密码30天以后自动失效,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信息录入)。
6.登录进入系统后,点右上角“修改”即可逐项操作填写,10月24日前为试填操作,10月25日系统将会把所有人的试填信息清零。10月25日开始请如实慎重填写个人信息,一旦报送审核后省、市级管理员都没有修改的权限。
7.表项填写几点说明
⑴教职工号不填。
⑵有下拉箭头、放大镜、日期标识键的表示要选择,一定要选准后看看所显示的内容是否正确。
⑶身体状况(选“良好、健康”,若生病请假的老师要选好,否则与后面的人员状态栏及请假会不相符)。
⑷身份证与档案年龄不相符的以档案为主,若有出入较大的由管理员修改。
⑸工作时间要如实,不能出现毕业时间在后,参加工作时间更前(毕业生当年未考上的看工资介绍信)。前工作的一般写8月入职,20后都是9月入职。
⑹教职工来源 民师转正、代课考录为招聘,调入指外系统调入。应届为当年毕业就考上的,往届为当年毕业后未考上,而后几年考上的。以前分配的填“其他”。
⑺行政人员指高校的,我们是专任教师(所有拿职称的),其他为工勤、教辅人员。是否在编填“是”。
⑻聘用合同 新毕业生2002年(含2002年)后的都签了合同,2002年前为毕业分配。
⑼语言栏填一般,没有精通的(除非是国家级播音员)。
⑽基层服务指特岗、三支一扶,未转正的只填起始时间,已转正的起止时间都要填。
⑾骨干教师以证书为准。
⑿人员状态由信息员填(一年未上班的为长期假),学校有借入借出人员在原单位填。
⒀照片一定要自己上传(格式:宽<2.6cm 高<3.2cm>150 容量<60)表中有要求。
⒁学习经历从高中或中专以上开始填。
⒂工作经历每条逐步增加。
⒃岗位聘任填选教师岗位几级。
⒄教师资格必须准确无误(与以后五年一轮的注册相关)。
⒅教育教学(教了什么学科全勾上)。
⒆科研成果奖有就填,著作论文奖励级别最低定县级,校级不算(见证书或文件)。
国内培训(最低省级远培,国家级国培),大部分以开始。
计算机技术不能填精通,填熟练、良好、一般。
其他技能要有等级证书(如技师),并填上证书信息。
交流轮岗(以局下发名单为准,若没有交流轮岗的必填“无”)跟班学习的不算。
联系方式填手机号码。
⒇基本待遇20-20,新教师选“无”,基本工资:岗位+薪级+10% 补助指山区或乡镇工作补贴,教龄填在“其他”,绩效:基础绩效+奖励绩效,其他津贴指特级教师、特教学校教师。年工资=月工资X12(拿12月份工资册,因第二年薪级工资有变化),五险一金要填(养老保险10月开始)。
五、教师个人应准备资料
1.电子照片
2.身份证
3.毕业证
4.教师资格证
5.聘任证书
6.普通话证书
7.各类荣誉证书
更多
篇3:福建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
福建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已经在福建省教育厅的努力下完成了,该系统可以提供教师自助功能!福建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的完成使得福建省教育工作又走上新的阶梯!下面是福建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入口,欢迎大家前往使用!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福建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入口地址:jiaoshi.fjedu.gov.cn/
据悉,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育部部署与启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日前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将在全国部署与启用教师系统。
通知指出,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通知要求,教师系统建设要做好三项部署:一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教育部负责建设国家级教师系统,提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本地区软硬件环境,建立省级教师系统。
二是分级管理、属地运行: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
三是统一规划、地方定制:教师系统统一规划各地上报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提供各省选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系统启用前,认真研究各项信息指标,在上报国家的核心信息基础上,选定本地区采集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通知对教师系统的部署工作进行了安排。
教育部将于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
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2012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篇4:广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
广西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网址:qgjs.gxeduyun.net/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严重违背师德情况将记录在案【1】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陈聪)记者从教育部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于2016年底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精准管理,该系统将于全面启用,严重违背师德的.情况将被录入该系统。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师任职、学历、年龄、教学情况和师德情况等内容。该系统由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学校层面分层管理,各自拥有不同权限,教师也可以对系统中部分信息进行阅览或更新。他指出,该系统的建成将有利于开展精准管理工作,提升对教师的服务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可通过这一系统了解教师的准确情况,有利于推动县域教师轮岗交流。
据介绍,教师的师德记录在系统中也有显示,特别是教师的获奖情况、典型善举等记录。同时,违背师德规范的严重事件也将记录在案。王定华表示,对于师德严重不良者,在晋级、提职等方面要实行一票否决。
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的通知【2】
校内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xx】3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我校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特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信息采集范围
1、人员范围
学校全体在编教职工。
2、信息范围
采集教职工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入选人才项目信息等12个方面的信息。全部数据时间节点截止到2016年10月20日。
二、信息采集流程
按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定,学校导入基础信息后生成教师个人账户和密码,教师通过在线填报的方式进行数据填写。
(一)教职工账号获取
教职工登录jiaoshi.e21.cn:8082/selfservice/index自助获取账号密码,具体操作步骤详见“教师自助子系统”操作指南、pdf。
(二)教职工信息录入
请各位教职工在11月24日前登录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相关信息,具体操作步骤详见“教师自助子系统”操作指南、pdf。
(三)教职工信息审核
教职工填写完整后,务必进行完整性检测,确保数据填报完成后点击右上角的“导出”按钮打印《教师个人信息》纸质版并在右上角签名,单位汇总后集中报送到人事处。
三、注意事项
1、个人对填写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一人一号”,请教职工填写数据务必真实、准确、完整。
2、带*为必填项,必须填写完整,若无相关信息填写“无”;非必填项也应填写完整,若无相关信息可不填写。
3、系统中已有数据为前期导入,请不要对已有数据进行修改,(除进本校年月、教师来源、学缘结构可以修改),如其他数据存在错误的,请与二级单位负责人联系登记,院系集中报到人事处统一审核。
4、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督促本单位教职工在11月24日下午4点前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篇5:山东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
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鲁教师字〔2016〕2号
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
为做好20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工作实施办法》(鲁教师发〔2013〕1号印发)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鲁教师发〔2015〕6号)等文件规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请范围
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应届毕业生为就读学校)在山东省的中国公民,可在山东省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可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向就读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
二、认定条件
(一)符合鲁教师发〔2013〕1号和鲁教师发〔2015〕6号规定的学历条件。
(二)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并取得考试合格证明(在规定有效期内);或已取得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在规定有效期内),并参加2016年山东省组织的教师资格面试,成绩合格。
符合鲁教师发〔2015〕6号免试规定条件的全日制师范类学生可免予教师资格考试。
(三)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取得相应等级证书。
(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申请人须按照《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鲁教人字〔2001〕22号印发)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加体格检查,体检结论为合格。
其中,体检标准和体检项目依据《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关于调整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的通知》(教资字〔2010〕1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要求进行调整。
(五)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义务,经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所在单位(应届毕业生为就读学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六)申请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任教学科”栏目应与报考面试科目一致;申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任教学科”栏目应与所学专业一致。
符合免试直接申请认定条件的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只能申请认定与学历层次类别相应且与所学专业一致的教师资格,申请其他类别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其中,全日制教育硕士申请的任教学科应与所学专业方向相同;修学教育管理专业方向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申请的任教学科应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修学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只能分别直接认定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
三、认定机构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鲁教师发〔2015〕6号文件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申请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为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申请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为就读学校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四、认定系统开放时间
根据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的统一安排,2016年分两次开放全国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
(一)第一次开放时间。
日期:3月21日至5月27日之间的'每个工作日。
时间:8:00—17:00。
(二)第二次开放时间。
日期:6月13日至7月22日之间的每个工作日。
时间:8:00—17:00。
五、认定程序
(一)制定工作计划。
各认定机构要根据本通知要求和认定系统开放时间,认真研究,科学制定本机构认定工作规划,合理设定认定批次,及时在系统中设置认定计划。
(二)做好宣传发动。
各认定机构要根据工作计划,及时将本机构认定工作的通知公告(包括认定政策、咨询电话、各类别申请人网上报名、体检、提交材料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等)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布。
(三)网上报名。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www.jszg.edu.cn)进行网上申报(其中,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申请人从“全国统考合格申请人网报入口”进行报名,其他申请人从“未参加全国统考申请人网报入口”报名),并打印《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
(四)组织体检。
各认定机构组织申请人按规定流程和体检标准,在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五)材料审查。
各认定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成绩单(免试申请认定的师范类毕业生提交,须含教育学、心理学等全日制教育类课程修习成绩及毕业教育实习成绩)或考试合格证明(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申请人提交)、《山东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及《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等材料进行审查。
(六)资格认定。
各认定机构应在受理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做出认定结论。
根据认定结论,在教育部全国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认定数据确认和证书编号,向认定合格的申请人发放《教师资格证书》。
证书应使用系统规定软件打印,确保证书签发日期、资格种类和持证人基本信息等与认定系统中的信息完全一致。
六、工作要求
(一)各认定机构、有关高校要高度重视,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解释工作,积极发动社会优秀人员和高校优秀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
(二)有关高校要认真做好师范类毕业生生源信息审核工作,对免试申请教师资格的毕业生信息要逐一审查,严格把关;要如实为毕业生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积极配合驻地认定机构完成本校符合免试条件师范类应届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三)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要加强教师资格证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运输、打印过程中的证书耗损,按照“准确预计、适度留存、杜绝浪费、防止流失”的原则,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证书申领与发放工作。
(四)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要严格执行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批次教师资格认定信息的审核、确认、编号和数据上传下载等工作,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及时发放教师资格证书,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各单位要严守工作纪律,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对违反规定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山东省教育厅
2016年4月5日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重点
各地要做好建设与应用的整体规划、组织部署和统筹协调工作,明确系统建设与应用的目标任务,确定教师基础信息指标体系和业务管理功能使用路径,做好系统启用部署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信息采集督促审核、系统应用指导服务工作,确保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有序开展。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分工
教育部负责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的统筹指导工作,组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附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省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本省高职(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具体组织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采集范围
(一)学校范围
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附表。
(二)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三)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具体采集范围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系统启用前,在上报国家核心信息基础上研究选定,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建设,先后实施了教师核心数据库建设、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试点等工作。
目前,教师系统已开发完成,并在上海、江苏和甘肃开展了试点。
经研究,决定在全国部署与启用教师系统,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总体要求
(一)两级建设、五级应用。
教育部负责建设国家级教师系统,开发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核心业务管理软件系统,提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国家开发的软件系统,部署本地区软硬件环境,建立省级教师系统。
两级系统互联互通,构成教师系统。
教师系统面向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为其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服务。
(二)分级管理、属地运行。
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根据国家教师宏观管理工作需要,从省级教师系统提取全国教师核心信息,组织开展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师信息采集,指导各地各校开展系统建设与应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组织开展本地区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和省属本科院校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推进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
(三)统一规划、地方定制。
教师系统统一规划各地上报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并研制较为全面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提供各省选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系统启用前,认真研究各项信息指标,在上报国家的核心信息基础上,选定本地区采集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根据工作需要,教育部先行开发支持教师培训学分(学时)、教师变动和教师交流轮岗等的核心业务管理功能模块,提供各省使用,同时,鼓励各省基于教师系统开发其他业务管理功能。
三、组织管理
教师系统部署与应用工作涉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工作专业性强、环节复杂、参与部门众多,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系统建设、培训与运维经费,建立系统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部署有力、信息采集准确全面、应用不断深化。
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做好应对预案,强化管理保障和技术保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确保教师信息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由教师或人事管理、发展规划、财务、教育信息化等相关管理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任组长,教师或人事管理部门牵头,发展规划部门负责教师信息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衔接,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经费,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运维。
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成立联合工作组。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于2016年8月10日前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联合工作组名单》(附件2)纸质及电子版报送至教育部。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工作方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附件1)要求,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与重点,确定系统部署、人员培训、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等核心工作环节的具体安排,确保系统部署与启用顺利推进。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于2016年8月10日前将本省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方案纸质及电子版报送至教育部。
(二)明确工作时间节点。
教育部将于2016年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指导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及时启动信息采集,做好指导督促工作。
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三)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落实信息采集责任。
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强化督查通报。
定期对各地各校工作进行督查通报,确保工作进度,按时完成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各项工作。
实行工作月报制度,从2016年9月开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于每月1日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月报表》(附件3)报送至教育部,于12月底前将教师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总结报告报送教育部。
教育部将对各地各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将教师系统与教师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业务管理功能使用,不断探索系统应用的路径与机制,确保系统可持续运行。
篇6: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山西子系统入口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山西子系统入口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山西子系统入口:218.26.115.219:8082/selfservice/index
全国教师管理系统-教师自助录入方法
首先收藏山西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网址:218.26.115.219/,进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自助子系统”;浏览器:建议用谷歌、火狐、IE8以上,也可以用360(但一定是极速版)。进入子系统后。
输入用户名(用户名即是本人的身份证号码),输入初始密码(学校下发的),首次登录按要求修改密码,安排教师要牢记。下面的工作就是完善信息了,共有14项,其中带红“*”的为必填项。完善相应项目信息时,需点击右侧的“展开”图标。
1、首先输入基本信息
首先检查姓名与身份证号码是否有误(以身份证上的名字为准,如与档案上的名字不符,请点档案名填在“曾用名”一栏中),如有误,请及时与中心校管理员进行联系。点击右上角“修改”进行信息输入,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
特别提醒:进行逐项录入时一定按要求录入(注意,相应栏目右侧点开之后有选项),带红“*”栏目为必填项。注意,录入不是打字录入,而是按选项“选择”录入。
几项需注意的:
签订合同情况:(大多都属于聘用合同,否则据实填写);
进本校年月:(指的是进入编制所在学校的日期)。
教职工类别:干部为“专任教师”,工人为“工勤人员”。
是否是免费师范生:(凡自费的都是“否”,除六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填“部署师大免费师范生”外,其他的是“地方免费师范生”,工人全部都是“否”)。
是否在编:(全部选“是”,个别无编的选“否”,如果无编,还要在“用人形式”那一栏做相应的`录入)。
2、学习经历
有几段学习就新增几段,按照毕业证上进行填写,最好看着毕业证填写。
3、工作经历
有几段工作经历就新增几段。
注意:任职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不能交叉,最后一段工作经历的任职结束时间不填,表示是“至今”。
4、岗位聘任
填目前的岗位选择录入(干部选“教师岗位”,工人选“工勤技能岗位”),岗位等级(教师岗位分“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十三级”,中高(五、六、七级),中级(八、九、十级)、初级(十一、十二、十三级),据实填写。工勤技能分工勤技能一至五级,据实填写)
5、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在“060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选择,“中高”对应“062高级教师”,“中级”对应“063一级教师”,“初级”对应“064二级教师”,未定级的选“065三级教师”。开始时间选评审通过时间次年的4月,结束时间不填,表示“至今”。工人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一栏中选“0-无”。
6、教师资格
也就是发的那个紫色皮儿的“教师资格证书”,按照证上的填写。
7、教育教学
只填2016年的春季及秋季,按提示如实填写。
8、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此项可填可不填,据实填写。
9、入选人才项目
此项可填可不填,据实填写。
10、国内培训
主要填写郸城县进修学校举办的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网上培训、国培等,最好看好证件填写。
11、海外研修(访学):
此项可不填
12、技能及证书
①语言能力:有选项(汉语应该必选吧,或者再新增一项英语)
②其他技能:此项可不填
③证书信息
包括普通话证书、计算机培训证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等。按照证书上的内容填写。
13、交流轮岗——如果没有轮岗,在“交流轮岗类型”一栏中,选“0-无”。
14、联系方式
按要求提示,据实填写。
全部填写完成全,点击右上角的“完整性检测”按钮,数据完整,方可通过。
篇7:福建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入口
点击登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登录福建入口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教师系统”)建设。
为做好全省教师系统启用工作,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3号)要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教师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师系统是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教师业务工作的核心系统。
教师系统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建立教师系统有助于全面准确掌握教师动态数据,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有利于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二、把握建立教师系统的核心任务
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省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教育部已建设国家级教师系统,并开发了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核心业务管理软件系统,提供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国家开发的软件系统,建立省级教师系统。
两级系统互联互通,构成教师系统。
教师系统面向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为其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服务。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建设与应用整体规划,确定教师基础信息指标体系和业务管理功能使用路径,开展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属学校教师系统培训工作,组织福州实验小学、福州一中、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含行业部门所属学校,以下简称省属学校)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审核省属学校上报的教师信息。
2.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所辖各县(市、区)按时完成本地域学校教师管理数据采集工作,组织市属幼儿园、中小学、特教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含行业部门所属学校,以下简称市属校)教师信息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审核市属校上报的教师信息。
3.各县(区)教育局具体负责组织本地域内所属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教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含行业部门所属学校)进行数据采集,审核学校上报的教师信息。
4.学校(不含教育部和其他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统一填报信息,或组织每位教师分别填报个人信息。
5.独立学院按省属学校操作,相关教师信息报省教育厅。
其他民办学校,省、部属高校附属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幼儿园、小学,按属地原则归口管理。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明晰采集范围
1.学校范围。
由政府、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
2.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3.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训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二)做好前期准备
1.建立各地各校用户账号。
教师系统分别为中央、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设立账号。
同级用户根据职责和权限不同,设系统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信息查询员账号,由相关负责人管理使用。
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
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
信息查询员可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
各地各校的用户账号将由省教育厅分发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各校设系统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管理员账号1个、信息查询员账号2个。
2.确定教师账号权限。
省教育厅在选定教师基础信息指标时,已按学校类别设定可由教师个人填报的信息指标。
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填报。
(三)开展部署与培训
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省属学校相关负责人专项培训,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于10月中旬前完成所属学校相关负责人培训。
(四)信息采集流程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学校统一填报信息或教师上线填报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1.生成教师账号。
学校系统管理员通过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
教师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2.录入教师信息。
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录入本校教师信息,可采取批量导入信息表或在线填报方式进行。
信息录入后,学校负责人对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3.审核教师信息。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学校上报的教师信息进行审核,信息审核无误后确认生效。
4.做好监控管理。
市、县级信息管理员要有效利用系统,及时掌握下级单位数据采集情况,做好督促监管工作,确保信息采集按进度开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在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省信息采集审核工作。
5.及时更新信息。
教师信息生效后,如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
新信息添加可由教师本人操作,经审核后生效;变更已有信息需由学校信息管理员提交申请,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变更。
6.有效应用信息。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权限开展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生成报表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五)业务管理应用流程
教师系统先期开发了教师变动管理、交流轮岗管理和培训学分(学时)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各地各校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业务管理功能应用,具体流程如下:
1.教师变动管理。
教师在教育系统内调动或教师在职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地各校应按如下流程进行变动管理。
(1)关于教师在教育系统内调动。
由调入校提起申请,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发出,由调出学校及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调入学校进行调档,完成调动。
如教师调动属于交流轮岗,则在交流轮岗管理功能模块中进行操作。
(2)关于在职情况变动。
对离开教育系统、离退休等情况的教师,学校信息管理员应及时对其在职情况进行变更。
2.交流轮岗管理。
交流轮岗如不变更人事关系,由派出学校发起申请,经派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完成。
教师交流轮岗如变更人事关系,则在此功能模块中按教师调动流程操作。
3.培训学分(学时)管理。
教师培训学分(学时)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具体流程如下:
(1)项目登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在系统录入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及培训机构,确定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生成培训计划。
校本研修项目登记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
(2)考核评价。
培训机构对教师参训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项目结束后及时将考核结果提交至系统。
(3)学分确认。
项目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提交信息进行审核后,确认教师参训学分。
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学分确认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系统将培训机构提交的考核结果分发至各省按本省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确认培训学分。
校本研修学分和教师自主研修学分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确认。
四、有关进度安排
1.9月下旬,完成全省教师系统信息工作部署。
2.10月15日前,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省属学校报送工作组名单。
3.11月20日前,所有学校完成教师系统数据采集与报送。
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教学校、高职院校、本科高校按隶属关系将数据报送所在市、县(区)教育局;省属学校将数据报送至省教育厅。
4.11月30日前,市、县(区)教育局完成辖区内教师数据审核并上报省教育厅。
5.12月15日前,完成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据审核并上报教育部。
五、工作要求
(一)做好组织保障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做好统筹协调和督促监管工作,有力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市、县(区)教育局要建立相关领导任组长,教师管理、发展规划、财务、教育信息化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联合工作组,相关责任人任组长,教师管理部门牵头,发展规划部门负责教师信息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衔接,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经费,教育信息化部门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运维。
各省属学校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各设区市、省属学校须于10月15日前将工作组名单(附件1-2)传真至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传真:0591-87832554)。
(二)做好经费保障
各级教育部门要落实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经费,为系统建设与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做好安全保障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系统信息安全工作,建立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遵循数据录入、审核、报送的流程规定,做到“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责任到人,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
(四)加强督查督办
本次采集以周报制度监督推进工作进展,自10月17日开始,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省属学校严格按《福建省教师系统数据采集工作进度报表》(附件2-1、2-2)规定的时间节点报送教师系统数据采集工作进展情况。
对于进展缓慢的单位,将予以通报。
(五)建立技术支持服务
建立教育厅、设区市、县(区)三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省教育厅建立 “福建省教师管理系统”QQ工作群(281209899),及时上传相关政策文件及操作流程,为省属学校、市、县(区)教育局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政策解释和技术支持。
因容量有限,每个市、县(区)限定3位、省属学校限2位人员加入QQ群。
各市、县(区)教育局应建立由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指导组和QQ工作群,积极为当地学校采集教师基础信息和今后教师管理系统的日常应用工作答疑解惑,确保各学校按时完成好相关工作。
工作中有关技术性问题可与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系(联系人:陈奕飞,电话:0591-87091391);
有关政策性问题时可与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联系(联系人:崔彦,电话:0591-8709130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助子系统【官网】(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