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3-08-02 03:50:39 作者:花儿对我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花儿对我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

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三、释题: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四、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1.判断下列对划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是否正确

A  以三矢(shi 弓箭)赐庄宗而告之曰(           )

B  在遣从事以一少牢(shaolao 指祭品)告庙(            )

C  请其矢,盛(sheng 丰盛)以锦囊(          )

D  方其系(xi 捆缚)燕父子以组(          )

E  及仇雠(cou 仇人)已灭,天下已定(             )

F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jing 衣襟)(            )

2.判断下列各句中停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五、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                             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                    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                                      负:背负

8.及凯旋而纳之                           及:等到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

1.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与

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无乃尔是过与 D  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3.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可以知之矣

C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D  而皆背晋以归梁

E  请其矢,盛以锦囊

4.乃

A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E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3.此三者,吾遗恨也。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请其矢,盛以锦囊6.夫晋,何厌之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自读一二段,边读边翻译。

第二课时

一.背诵并复述第一课时内容(略)

二.分析阅读三四段

(一)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迹:迹象

5举天下豪杰                                         举:全

6.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方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万仞

2.盛

A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B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

C&n

篇2: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

执教:付令军

教学目标 :

1、 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 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虚词:原,函  , 告,抑,本。

B、一词多义:与,归,易,告。

c、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 夜呼,东出,

3、 能力目标:

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教学过程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新课导入  ,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二、时代背景简介:

五代 (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三.讲解:

(一)思考第一段: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2.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2)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

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3)重点字词:

原  -- -- 名词用作动词,推究,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 ━ …… 的原因

(4)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二)第二、三段

(1)由时间理出过程

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

庄宗得天下用了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篇3: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邱龙涛

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 :对名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导入  。2、简介背景:五代史(放入文中介绍)。3、简介作者:欧阳修。4、阅读课文。5、讲析课文,重点第三段,着重体味语气。6、拓展练习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 “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

师: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范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分钟)

要求: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思考本文体裁。

学生质疑。师答疑,或请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答疑。

四、讲析课文:

(一) 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的体裁?

本文是一篇史论。

(二)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三)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例证法“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A、概括: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B、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宾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写庄宗如何失天下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果写的。

(四)读课文二三段及注释,筛选下列信息: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边讲边译,将翻译融入讲析中)

明确:

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一个是梁,一个是燕,一个是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翻译,强调“函”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五)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并翻译。强调“兴”“亡”使动用法。

(六)课文是如何表现他的“忧劳”的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A问: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B师问: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明确:目的是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那么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八)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的论证方法。

A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篇4:伶 官 传 序

欧阳修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篇5: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学习一般史论提出论点,运用史实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翻译全文,理清结构,背诵第三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翻译全文,理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没--通“殁”    却匈奴┓却:使……退却,

连却之┛    打退。

二、讲读新课

1、 解题(见注)

2、背景

五代时后唐庄宗称帝之后,迷恋伶人,“常与俳优杂戏于庭,伶

人由此用事”,朝政日非。后当他处于众叛亲离时,就是由于伶人郭

从谦(任指挥史)率领部下作乱,被乱箭射死的。因此欧阳修在本文

中发挥感慨,痛下针砭,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于“天

命”,主要在于“人事”。

3、译析课文

┏恪遵父命,终于报仇┓祸患常积于忽微

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

┗自胜而败,由盛而衰┛智勇多困于所溺

4、朗读课文

生读━━教者示范━━生齐读

5、口试

翻译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内容与写法,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补充多义词

盛、困、微(见书)

三、回答问题

1、第一题:作者用什么方法安排材料(强盛的材料)的?

以“矢”为线索。

赐━━受━━藏━━请━━盛━━负━━纳━━还

2、文章怎样前后呼应的?

(见板书结构)

3、体现写作目的`的是哪一句?

“岂独伶人也哉!”

4、作者作序,为何很少提到有关伶官的事?

A、传内已写;B、重在警告。

5、结论有何现实意义?(讨论)

6、归纳写作特点

A、材料安排好;

B、论证方法好(对比;例证)

C、语言运用好(长短交错;感叹、反问加强语势)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其”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

其后用兵        (此)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他)

六、创造思维训练

&nb

《伶官传序》 4

伶官传序阅读答案

文以官传,官以文显-随笔

百年孤独(教师中心稿)

《论语》(教师中心稿)

《周九》(教师中心稿)

片言留情(教师中心稿)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助子系统【官网】

400米的加油稿

音乐伴我成长(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伶官传序(教师中心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