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prit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复习提纲,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复习提纲,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复习提纲
1、社区——我的大“家”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社区是我们的(大家)。
2、我家住在农村。农村的社区由(村民委员会管理)。我们这里有广阔的田野、清澈的小溪,四季不同的农作物;我们可以赶集、逛庙会、舞龙灯、„„我们在这里生活、成长、健康又幸福。
3、农村社区许多地方和城市社区是一样的,也有(商店、医院、邮电局、学校)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
4、我家住在农村,属( 郭 )村民委员会,社区里有:(花园、幼儿园、学校、商店、饮食店、书店、还有健身院和医院)。
5、社区的(路灯、垃圾桶、公用电话、健身器材)等都是社区的公共设施。
6、社区里有:(社区办公室、宣传栏、活动室、阅览室等)。
7、我们生活的社区有许多(公共设施),这些设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要(爱护)它们。
8、我国一般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9、不同的国家的(社区)有不同的特色。
10、社区有什么作用?
服务好社区居民,能给需要帮助的人以爱,能让社区群众快乐生活。
11、我们的社区的公共设施有什么作用?
答:宣传栏发布各种信息,活动室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健身园可以锻炼身体等。
篇2: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复习提纲
1、我的家乡在哪里
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2、我的家乡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 ( 河神庙)镇(南沟)村,周边相邻的县有 (长子县 )
3、山西省的简称是“(晋)”,省级行政中心是(太原)。
4、离开家乡,就会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就会思念家乡的(亲朋好友)。
5、写写一封信的旅程:
1) 写信 2)、投进邮箱 3)、邮递员开箱取信 4)、邮局分检
5)、敲上邮戳 6)、通过邮包送往各地 7)、邮递员送信。
6、假如你远离家乡,可以用哪些方法和家乡的亲友联系?
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发信息、发电报、发邮件等和他们联系。
篇3: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复习提纲
1、我国的行政区
1、我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象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还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我们我的祖国的首都是(北京)。
3、我国的第一大河是(长江),像个“(W)”字形,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第二大河是(黄河),像个“(几)”字形,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简称(中国)。她是中华民族世代居住的家园,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3位。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200)千米。现有人口约(13)亿。
5、我国领海由(渤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海域 分布有众多岛屿,其中(台湾岛)最大,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台湾福建(乌龙茶);西藏(雪莲花);新疆(葡萄哈密瓜);浙江(西湖龙井茶);北京(烤鸭);天津(大麻花)。
7、我国最大的省市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8、我国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是:(黄山)。
9、五岳是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10、长江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长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级行政区。
11、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级行政区。
12、人们为保护长江和黄河采取了行动?
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建立水利枢纽;大力治理污染。
篇4: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走进社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
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2、难点:每个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 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某个社区的示意图图例。
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空白的社区区域图。
2、学生准备:考察所在的社区,走访社区干部、社区老人。
查找《地名志》。
社区设施小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画示意图
1、了解社区有的一些配套设施。(教师出示示意图)
“这是一个社区的示意图,你能看明白吗?你能根据这张图画告诉我们这个社区都有些什么地方吗?”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列举:学校、居住楼、公园等等)
2、学习画示意图的方法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画一张咱们社区的示意图。”
(1)先确定社区的大致范围。
(2)画出社区里的小路。
(3)用不同的颜色,按一定的比例画出社区内主要建筑的位置。
(4)先在图上标示,再在旁边注出单位建筑等名称。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同社区的同学交流
“咱们很多同学都是住在同一个社区里的,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示意图和他们交流交流,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学生交流,教师选出每组优秀的作品。)
5、请画的好的同学将示意图展示
(1)展示 “请你现在充当一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社区。”
(2)点评 “你能说说这位同学的示意图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哪些地方是还需要改进的,怎么改吗?”
6、小结
“同学们都画的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拿着示意图,与社区中的示意图比对一下,把你的图画的更完美一些。”
二、了解身边的人
1、教师举例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对咱们的社区有很多的贡献,即便是社区中的一位普通居民,也在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老师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讲述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的事情,比如:社区干部等。)
2、学生说说
“下面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对社区有贡献的人。”
3、谈谈体会
“当你了解了这些人,同时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之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适当地交流之后在做回答)
三、总结
“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应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捡起一张废纸。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不应恶小而为之,不应善小而不为’,社区是我家,我爱我家,人人有责。”
四、课后作业
1、了解社区的历史遗迹。
2、设计你心目中的社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历史名人。
2、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社区的今天是美好的,社区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你知道咱们社区有哪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吗?”
二、了解社区的相关历史
1、历史遗迹
2、历史名人
(由于客观原因,该问题可以延伸为列举一些家乡杭州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
三、设计理想的社区
“咱们是社区很美,但是你会发现社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如:有人提出社区要开办‘社区学院’,有人提出社区应该有自己的‘社区食堂’,还有人提出要有完善的‘照顾服务’„„当然,这些都是大人们的想法,那你心中理想的社区是什么样的呢?”
1、4人小组讨论
“社区应该有些什么配套设施,哪些是你们觉得特别需要的。”
2、反馈
“你觉得些设施是必须要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哪些是为咱们设计的。”
(全班制定出一份最满意的计划。)
3、根据黑板上的计划画出图纸
“请你试着把一些设施合理地安排上去,如:医院、学校、活动室„„”
“不要忘记小路与周围的环境、绿化等”
4、学生画示意图,教师适当地给一些意见。
(注:教师不能过多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5、评选最佳设计图
(1)学生展示,并进行介绍。
(包括:设计的特色,设计的意图等等)
(2)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四、总结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社区的明天要靠你们,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学习,为将来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篇5: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目标要求:
1、知目标: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2、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3、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2、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4、社区公仆榜。
5、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
学生准备:
3、社区劳动者的照片。
4、有关垃圾分类投放的专访和调查。
5、搜集辩论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老人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高兴兴上学去。
2、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社区里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地工作着。我们作为在社区中生活的人,又该怎么做呢?
二、认识了解社区干部。
在走访社区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中,像他这样勤勤恳恳为大家工作的社区干部还有很多。我们再来认识几个社区干部。
出示公告,了解社区中一些分管干部名称。
三、学习《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
1、社区干部的工作还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他们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则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2、学生自由读故事,并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和你的 同学交流年的感受。
4、你所在的社区中,有没有这样的社区干部?
5、夸夸社区的好干部。
6、补充:社区主任的酸甜苦辣。
四、在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和民警,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观察一位劳动者的工作。
2、请他介绍一下,他每天要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3、在社区里,这些人的工作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4、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的社区将会变得怎么样?
5、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尊重他们的劳动?
五 总结。
篇6: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了不起,家乡人
教学目的:
1了解家乡优秀人物的事迹,向他们学习。
2领会为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为家乡有这样的创业者感到自豪。
3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实地采访调查家乡名人名事,设计一张“家乡一日游“路线图。
教学准备:
搜集家乡优秀任务的事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优秀人物的事迹,激起学生向这些人物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领会为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为家乡有这样的创业者感到自豪
一、谈话揭题:
我们的家乡是可爱的,美丽的,富饶的,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都希望家乡建设得更好。你可知道,今天的家乡是由许多各行各业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建设起来的?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些“了不起的家乡人“,领略家乡人的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家乡人
二、走近家乡名人,了解家乡名人。
1、阅读课文,你知道课文中写的这些名人吗?
2、请学生根据课外搜集的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的名人和家乡的名人。
3、播放有关名人的碟片,学生观看。
4、你想对这些名人说什么:
5、提问,柯桥有那么多为家乡作出贡献的人,他们和名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3、小结:家乡的建设还需要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共同创造。
4、请学生说说平时所见所闻普通人共同创造我们家乡的故事。
三、走进家乡名人,采访名人名事。
你的家乡有哪些名人?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今天,我们准备走进这些名人的生活,去亲身感受这些名人名事。
1、小组制定“家乡名人调查计划“。
2、全班交流调查计划。
3、修改调查计划。
4、师生共同提出值得注意的事项,如交通安全、文明礼貌等
5、准备工具:笔、笔记本、照相机等。
6、调查采访。
第二课时
一、采访回顾:
上节课,我们不仅走进了古代名人,还走进了现代名人生活,了解了家乡名人的许多事迹,使我们真正为家乡拥有这样的名人感到骄傲。
1、学生展示采访成果
2、学生谈采访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
二、设计“家乡一日游“路线图。
同学们,对于家乡,我们了解了许多,包括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人等等。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让我们的家乡诚招八方游客,笑迎四海佳宾,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更富裕。
1、四人小组合作,一起设计“家乡一日游“路线图。
2、小组派代表利用自己设计的路线图,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乡。
3、同学相互评价,评价内容为:
1)路线图
2)介绍情况
4、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有这些可爱的家乡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了家乡而奋斗,我们的家乡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富裕,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将来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
篇7: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目的要求:
1、知道了解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是一种爱家乡的表现。
2、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3、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多方面地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
难点:能为家乡的某项活动出一个金点子。
教学准备:
1、西湖俯视图、西湖十景图片、西博会活动图片。
2、每位学生一份调查报告。
3、准备与家乡有关的民间故事、各种活动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乡的山山水水,你了解吗?你熟悉吗?今天,我们要试着当一回导游,不但要自己了解熟悉自己的家乡风光,还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先看看丹西小导游是怎么做的?
二、第一站:风景线。
(丹西小导游手拿导游小旗,出场)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我的家乡——杭州市。你们知道杭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游客根据自己知道的回答)
今天我们到的第一站是“西湖十景”。小导游指着游览图,逐一向游客介绍西湖十景。游客可以随意向导游提问。
三、第二站:参观角
参观博物馆,介绍杭州的历史文化。
四、第三站:调查角。
1、小导游向“游客”展示一篇西博会上学生写的小文章。
2、小导游采访“游客”。
3、采访话题:
(1) 你的家乡举办过什么活动?
(2) 你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活动?
(3) 你喜欢哪些项目?为什么?
4、为家乡的活动出个金点子。学生讨论。
总结: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再见!
第二课时
一、了解课前准备情况。
二、试做一个小导游。
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合作伙伴,整理搜集的资料。
2、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风光。
3、学生评议。
4、学生谈当小导游的体会。
三、试做一个好导游。
建议写一份调查报告。
四、课后组织将有价值的调查报告送往有关部门。
篇8: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教学重点:
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特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找到家乡的特产和自然环境有关,与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哪些特产。
2、能够发现特产与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3、感受祖国地大物博,激起爱祖国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祖国地大物博,激起爱祖国的豪情。
教学难点:能够发现特产与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有
教学准备:
广泛搜集家乡特产和祖国各地特产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特产:
1、什么是特产?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他不为其他地方所有,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
1)图上的这些人在干什么?(采购特产)
2)你知道他们在采购那些特产吗?这是哪些地方的特产?
3)如果图上画的是咱们家乡,又会有哪些特产值得人们采购呢?
丝绸、龙井茶、张小泉剪刀等
二、学习我国的特产:
1、你知道我国各地有哪些特产吗?学习课文。学生汇报。
1》知道新疆的吐鲁番葡萄,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人参,浙江金华火腿,宁夏的五宝、海南的橡胶等等,都是著名的特产。
2》根据学生说的随机课件出示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三、学习特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看看书想一想并做练习:
把特产与地名用线连起来。
海南 水稻
福建武夷山 花蟹
台湾大鹏湾 铁观音茶
江苏泰州市 橡胶
1、请说明这些特点的形成和家乡的哪一因素密切相连。
2、根据这些特点的形成和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哪些特产可以大力开发?
四、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搜集到的特产的图片、包装、宣传画、实物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家乡特产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2、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教学重点:培养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如为特产设计广告词、外包装等。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介绍、宣传家乡的特产。
教学过程:
一、说特产。
1、小组交流,小组内将自己家乡的特产向同学作介绍。
2、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
学生可以独自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配合自己的解说词,在台上当众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上台介绍一种特产的产地、特点、加工、历史等。
1、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2、动脑筋:你知道家乡的特产跟什么有关吗?
二、宣传特产。
家乡的特产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怎样使家乡的特产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家乡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
1、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种特产。
2、小组准备特产发布会。老师提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经济文化:了解特产的经济及文化。
2》 地理环境:特产生长或生产所需要的特殊地理环境。
3》 科学生产(种植):怎样提高特产的质量等。
4》 创造性写作:怎样做广告,写创意广告词,宣传优质产品,树立品牌意识。 5》 美术:为特产设计外包装。
6》 社会生活:怎样选购到优质的特产。意识到优质特产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人们共同努力。 7》 连锁效率:品牌特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广而告之:特产发布会。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复习提纲(精选8篇)




